消费心理学全套精品教案 (收藏)
10-1《消费心理学》教案

10-1《消费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对象;(2)掌握消费者购物的心理过程和影响因素;(3)熟悉消费者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2.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消费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实际消费现象;(2)培养学生的消费心理分析能力;(3)提高学生运用消费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消费心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3)培养学生关注消费者权益,提倡理性消费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对象;(2)消费者购物的心理过程和影响因素;(3)消费者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2. 教学难点:(1)消费者购物的心理过程的深入理解;(2)消费者行为规律的应用;(3)消费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消费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消费心理学的知识进行解读;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消费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4. 情景模拟法:设计消费场景,让学生扮演消费者和销售人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消费心理学》相关章节;2. 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文字、图片、案例等;3.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消费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4.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消费现象,引发学生对消费心理学的兴趣,导入新课;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对象,让学生了解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3. 分析消费者购物心理过程:讲解消费者购物的心理过程,包括需求识别、信息搜索、评价选择和购买决策等阶段;4. 探讨影响消费者购物的因素:分析影响消费者购物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等;6.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提供的消费案例,让学生运用消费心理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读;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11-1《消费心理学》教案

教案:11-1《消费心理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简介介绍消费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解释消费心理学在市场营销和消费者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1.2 学习目标了解消费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
掌握消费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消费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案例分析:讨论消费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实例。
1.4 教学内容消费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消费心理学与市场营销的关系。
消费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实例。
1.5 作业与评估课后阅读材料:介绍消费心理学的相关文章或书籍。
小组讨论:分析一个市场营销案例,探讨消费心理学的作用。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概述2.1 课程简介介绍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重要性。
解释消费者行为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2.2 学习目标了解消费者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掌握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
2.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特征。
互动讨论:探讨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
2.4 教学内容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特征。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
2.5 作业与评估课后阅读材料:介绍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文献。
小组讨论:分析一个消费者行为的案例,识别影响因素。
第三章:消费者认知过程3.1 课程简介介绍消费者认知过程的概念和重要性。
解释消费者认知过程的阶段和影响因素。
3.2 学习目标了解消费者认知过程的定义和阶段。
掌握影响消费者认知过程的主要因素。
3.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消费者认知过程的定义和阶段。
互动讨论:探讨影响消费者认知过程的主要因素。
3.4 教学内容消费者认知过程的定义和阶段,包括感知、注意、记忆和判断。
影响消费者认知过程的主要因素,包括信息处理和心理动机。
3.5 作业与评估课后阅读材料:介绍消费者认知过程的研究文献。
小组讨论:分析一个消费者认知过程的案例,识别影响因素。
第四章:消费者情感与态度4.1 课程简介介绍消费者情感和态度的概念及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消费心理学教案(有案例)

消费心理学教案(有案例)一、教案概述1.1 课程背景消费心理学是研究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了解消费心理学对企业和市场营销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掌握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及其在实际营销中的应用。
1.2 教学目标(1)了解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掌握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影响因素;(3)学会运用消费心理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营销问题。
二、教学内容2.1 消费心理学基本概念(1)消费心理学的定义;(2)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3)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2 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1)认识过程;(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2.3 影响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因素(1)个人因素;(2)社会因素;(3)文化因素。
三、教学案例3.1 案例一:某手机品牌的广告策略(1)背景介绍;(2)广告策略;(3)消费者心理分析;(4)案例启示。
3.2 案例二:某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1)背景介绍;(2)促销活动方案;(3)消费者心理分析;(4)案例启示。
四、教学活动设计4.1 小组讨论: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1)分组讨论;(2)汇报成果;(3)教师点评。
4.2 角色扮演:商家与消费者的互动(1)分组扮演;(2)表演展示;(3)教师点评。
五、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学员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5.2 案例分析报告:学员对案例的分析深度及见解;5.3 课后作业:学员对消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续)6.4 消费者行为模型(1)需求理论;(2)消费者决策过程;(3)消费者行为预测模型。
6.5 消费者行为与企业策略(1)产品策略;(2)价格策略;(3)促销策略;(4)渠道策略。
七、教学案例(续)7.3 案例三:某餐饮品牌的差异化经营(1)背景介绍;(2)差异化经营策略;(3)消费者心理分析;(4)案例启示。
111《消费心理学》理论课教案

11-1《消费心理学》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让学生掌握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运用消费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定义:研究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评价商品或服务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
研究对象:消费者心理、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体验等。
2.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消费者行为来分析其心理活动。
实验法:通过创设特定情境,探究消费者心理活动与外部因素的关系。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消费者心理数据。
3. 消费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市场营销:了解消费者需求,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产品设计: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
消费者权益保护:提高消费者权益意识,预防消费纠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场景,引发学生对消费心理学的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消费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让学生明确课程研究方向。
3. 研究方法:介绍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4. 应用领域:分析消费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产品设计、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实用价值。
5. 课堂讨论:选取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消费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消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检验其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学生阅读《消费心理学》等相关教材,提供理论知识支持。
2. 案例库:收集各类消费心理学案例,供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使用。
3. 在线资源:推荐学生浏览相关学术网站和论坛,了解消费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特定的消费行为进行讨论,分析其背后的心理动机。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消费者和销售人员,模拟真实的购买场景,观察和分析双方的心理互动。
消费心理学教案(有案例)

消费心理学教案(有案例)一、教案概述1. 目的:让学生了解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2. 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3. 课时:每章2课时,共10课时4.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5. 教学工具:PPT、案例材料、调查问卷等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消费心理学的定义2.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3.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案例: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分析第二章:消费者行为模型1. 消费者行为概述2.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3. 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案例:某电商平台营销策略分析第三章:消费者心理特征1. 消费者认知心理2. 消费者情绪心理3. 消费者态度形成与改变案例:某品牌广告营销策略分析第四章:消费者动机与需求1. 消费者动机的概念与类型2. 消费者需求的含义与特点3. 消费者动机与需求的关系案例:某汽车品牌产品定位策略分析第五章:消费者权益保护1. 消费者权益保护概述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3. 消费者权益保护实践与启示案例:某知名企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举措分析三、教学过程1. 课堂讲授:讲解章节知识点,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消费者和销售员,进行角色扮演,提高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其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评价其知识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思路、观点阐述等方面的表现。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消费心理学的试题,测试学生总体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消费心理学相关教材2. 案例材料:收集与消费心理学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
消费心理学教案

消费心理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消费者心理特征对市场行为的影响。
3. 学会利用消费心理学知识指导营销策略的制定。
教学重点:1. 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消费者心理特征对市场行为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学会利用消费心理学知识指导营销策略的制定。
教学内容:一、消费心理学的概念和原理1. 消费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
2. 消费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需求与满足、价值与利益、选择与决策等。
3.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二、消费者心理特征对市场行为的影响1. 消费者决策过程:认知、情感、行动。
2. 消费者心理特征对市场行为的影响因素:认知偏差、情感驱动、社会认同等。
3. 消费者心理特征对市场行为的实际案例分析。
三、利用消费心理学知识指导营销策略的制定1. 了解消费者心理需求和诉求。
2. 制定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和定位策略。
3. 设计促销和广告内容,引发消费者的认知和情感共鸣。
4. 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购物体验。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 控制讲解法:通过讲解消费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案例,让学生了解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消费者心理特征对市场行为的影响,并掌握分析和应用的方法。
3. 小组讨论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专业背景,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利用消费心理学知识指导营销策略的制定。
教学时长:3课时(每节课时为45分钟)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根据学生对消费心理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案例分析的能力进行评估。
2. 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组项目,设计一份利用消费心理学知识进行营销策略的报告,包括目标市场、产品定位、促销和广告设计等。
四、教学过程和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提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购买商品或服务吗?你们是否有遇到过购买决策的困惑或后悔的经历?解释:消费者购买决策背后隐藏着很多心理因素,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消费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教学教案

《消费心理学》—教学教案《消费心理学》教学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消费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通过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市场营销策略和提升消费行为的理性程度。
二、课程目标1、掌握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熟悉消费者行为特征和趋势,掌握市场调研和分析的方法。
3、能够应用消费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独立或协作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4、培养学生的理性消费观念,提高其消费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课程内容1、消费者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包括消费者决策、态度、动机等。
2、消费者行为特征和趋势,包括消费者需求、购买决策过程、消费者体验等。
3、市场调研和分析,包括市场调研方法、市场分析、竞争分析等。
4、消费心理学的应用,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渠道策略等。
5、理性消费观念的培养,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介绍消费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了解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消费者行为特征和趋势,掌握市场调研和分析的方法。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应用消费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4、实践活动: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消费心理和行为,提高理性消费观念。
5、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学习提供反馈。
五、课程评估1、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
2、作业成绩:评价学生提交的作业质量,包括市场调研报告、营销策略方案等。
3、课堂测验成绩:评价学生在课堂测验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4、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的综合表现,包括概念理解、理论应用、问题解决等方面。
六、课程资源1、教材和参考书:提供消费心理学的教材和参考书,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
消费心理学教案(有案例)

消费心理学教案(有案例)一、课程介绍1. 课程目的:了解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心理过程。
掌握市场营销策略中的应用。
2. 课程内容: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定义消费者的认知与信息处理消费者的情感与态度消费者的行为与决策过程市场营销策略中的应用二、第一章: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定义1. 教学目标:了解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理解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意义。
2. 教学内容:消费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消费者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3. 教学案例:案例一:消费者对产品外观的偏好案例二: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影响三、第二章:消费者的认知与信息处理1. 教学目标:了解消费者认知的过程和机制。
掌握消费者信息处理的方式和策略。
2. 教学内容:消费者的感知和注意过程消费者的记忆和信息编码消费者的判断和决策过程3. 教学案例:案例一: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处理案例二:消费者对产品包装的认知四、第三章:消费者的情感与态度1. 教学目标:了解消费者情感和态度的概念。
分析消费者情感和态度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消费者的情感和情绪体验消费者的态度形成和改变消费者的情感和态度测量方法3. 教学案例:案例一:消费者对产品口碑的情感反应案例二:消费者对品牌广告的态度变化五、第四章:消费者的行为与决策过程1. 教学目标:了解消费者行为的模式和特点。
掌握消费者决策过程的阶段和策略。
2. 教学内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模式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消费者的购买后行为和满意度3. 教学案例:案例一:消费者对新产品购买的行为模式案例二:消费者对购物环境的决策影响六、第五章:市场营销策略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理解消费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掌握基于消费心理学的市场营销策略。
2. 教学内容:产品定位与消费者心理价格策略与消费者感知促销策略与消费者行为品牌建设与消费者忠诚度3. 教学案例:案例一:通过产品设计提升消费者体验案例二:利用价格促销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七、第六章:消费者群体心理与行为1. 教学目标:分析消费者群体心理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心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消费心理学的产生、研究的对象及内容,以及了解消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重点掌握消费心理学的内涵。
通过学习本章让学生能结合消费实际理解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能对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一定认识。
包括三节内容,是全课程的基础,需全面掌握二、教学大纲(一)、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1.什么是消费心理学2.消费心理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3.消费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二)、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意义与方法(三)、消费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1.消费心理学的起源2.西方消费心理学研究简史3.我国消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4.消费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三、核心内容讲述(一)、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1、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
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
2、消费心理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产或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的一种经济行为。
消费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两个角度来理解。
消费的广义理解是指人们消耗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过程可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类。
消费的狭义理解是生活消费,是指人们消耗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以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过程,包括与物质生产过程无关的一切消费活动。
(2)消费者:指直接消费产品的人,即产品的直接使用者。
(3)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的出来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
3、消费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消费心理学以市场活动中的消费者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具体而言其侧重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根据营销实践的需要,消费心理学把市场营销活动中消费者的心理现象作为研究重点,试图揭示其中的消费心理活动特征和消费活动规律。
其次,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为中心的心理现象。
最后,研究消费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二)、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意义与方法1、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消费心理学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A、贯彻理论联系实际 B、坚持尊重客观实际原则 C、坚持发展性原则2、研究消费心理学的一些方法: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三)、消费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1、消费心理学的起源(1)消费心理学的起源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把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引入心理学研究,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
这种实验研究方法为以后的消费心理问题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从消费经济学的发展来看,19世纪前后出现了现代消费思想并开始与传统消费思想相融合,促使了消费经济理论的大发展。
加之在19世纪中叶前后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畸形发展需要的拉动,心理学与消费经济理论产生了同向发展。
(2)消费心理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消费心理的的产生,一方面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心理学等相关学科日益扩展和深化的产物。
2、西方消费心理学研究简史(1)萌芽阶段,在此阶段,西方国家有关消费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工业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着眼于整个宏观市并且带有很浓的实证主义色彩(2)应用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后,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正式设立消费心理学会。
这期间,对消费心理学的研究,人员明显增多,质量大为提高。
(3)确立变革阶段自1968年以后,消费心理学在美国、日本等果得到了相当充分的发展,在学科林立的时代巩固了地位,在理论上也逐渐形成了广告研究、市场研究、顾客研究等系统。
从1970年到1980年,消费者的研究出现了五种趋势。
首先,理论进一步得到发展,许多学者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理论研究上;其次,重视宏观方面的研究;第三,转向因果关系的研究;第四,与相关学科结合交织;最后,引入现代化研究方法。
3、我国消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我国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总体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系统地、大量地从国外引进有关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研究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质量和研究水平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986年,部分省、市先后建立了消费者协会,1987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199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从而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护、消费者的地位得以确立。
总体而言,这一研究领域在我国已由介绍期,进入了普及和应用期。
重点研机构和企业纷纷开展消费者态度、消费趋势等调差和预测方面的研究工作,及时的追踪和分析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动态,并将有关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市场营销活动中,以指导和改进产品的设计、广告宣传和销售服务等。
思考题:1、消费心理学的内涵是什么?2、研究消费心理学有何意义?3、消费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二章市场营销环境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了解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了解情绪和情感的类型。
重点掌握知觉的特征以及记忆、想象、思维、注意在商品销售活动的作用,以达到从总体上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变化,预见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本章包括四节内容,需要全面了解。
二、教学大纲(一)、消费者的感觉和知觉1.感觉 2.知觉(二)、消费者的学习和记忆1.消费者的学习 2.消费者的记忆(三)、消费者的注意和想象1.消费者的注意2.消费者的想象(四)、消费者的情绪和情感1.情绪和情感概述2.消费者的情绪和情感对营销活动的影响三、核心内容讲述(一)消费者的感觉和知觉1、感觉(1).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合称为“五大感觉”。
感觉在人类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
其次,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
(2).感觉的分类。
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对感觉进行不同的分类。
根据感觉反应事物个别属性的特点,可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外部感觉是指接受外部刺激,反应外界事物属性的感觉。
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内部感觉是指接受有机体内部刺激,反应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
如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
(3).感觉的基本特征:①感受性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应刺激的感觉能力。
②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由于外界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③关联性感觉的关联性通常表现在联觉现象上。
所谓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器官接受刺激产生感觉后对其他感觉器官的感受性的影响。
④对比性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官在不同刺激作用下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4).感觉在营销中的作用感觉使消费者获得对商品的第一印象,在消费者购物活动中有着很重要的先导作用。
第一印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物态度和行为。
2、知觉(1)、知觉的定义①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的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是多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②知觉与感觉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其次,知觉是对感觉材料的综合加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较高阶段。
再次,感觉和知觉不可分离,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初级阶段,往往同时出现,通常称为“感知”。
(2).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①知识经验。
知识经验影响着对象知觉的内容和速度②定势。
定势是指以一种塔顶的方式进行感知或思维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③需要和情绪。
当一个人对某种需要特别强烈时,他在特定环境中对特别需要的事物就容易构成知觉对象,并有夸大的倾向。
(3).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二)消费者的学习和记忆1、消费者的学习(1)学习的定义。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所谓学习,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比较持久的变化:A、学习是因经验而产生B、学习伴有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
C、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时相对持久的(2)有关消费者学习的理论①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是由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提出来的。
该理论认为,借助于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的已有联系,通过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②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来的。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如果一个操作或自发反应出现后,有强化物或强化刺激相尾随,则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就增加;经由条件作用强化了反应,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就会减弱,直至不再出现。
(3)认知学习理论最早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反对意见的是完形心理学,其中以德国心理学家克勒最为著名。
继克勒的顿悟学习试验之后,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等人又以方位学习实验反驳了S-R联结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学习的认知理论。
托尔曼与霍齐克于1930年所作的关于潜伏学习的实验对于行为主义的强化学习原理作了进一步的反驳。
2、消费者的记忆(1)记忆的含义记忆是指过去经历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
(2)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识或回忆四个基本环节。
①识记识记就是通过感觉器官将外界信息留在脑子里,是记忆的开端和基础,它是人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②保持保持,是将识记下来的信息,短期或长期地留在脑子里,使其暂时不遗忘或者长久不遗忘,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③再认再认是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能够识别出来的心理现象。
④回忆回忆又称重现,是指把已识记过的材料从大脑里重新分辨并提取出来的过程。
(3)记忆的分类①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②根据记忆内容的变化,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抽象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③根据心理活动是否带有意志性和目的性分类,可将记忆分为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
(4)记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记忆在商业活动中是很重要的,消费者能否对企业的广告和品牌记忆深刻,关系到企业的产品销路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在商业经营活动中应注意利用记忆规律,增强消费者的记忆。
(三)、消费者的注意和想象1、消费者的注意(1)注意的定义所谓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总是有选择地朝向一定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对象上的深入加工过程,注意集中时心理活动只关注所指向的事物,抑制了与当前无关的活动。
(2)注意的分类: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有无目的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a.有意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