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合集下载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3
二、关于中国报纸起源的几种说法
1.周朝说: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几位外国学者,如日 本学者后藤武男、杉树广太郎以及美国学者白瑞华。 2.汉朝说:持这种说法的中外学者皆有,如日本学者楚 人冠和我国著名的新闻史学家戈公振。 3.东晋说:持这种说法的是一位外国人,姓氏不详。
4
第一节 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
邸抄、朝报、除目、京报
(二)“邸报”的主要内容 皇帝的谕旨、皇帝的起居言行和有关皇家的各类消息、 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军事信息、社会新闻、鼎甲单 。
18
(三)“邸报”的发行周期、外观和读者对象
周期:“邸报”基本上每日发行。
外观:“邸报”的外观如书册。 复制手段:明代中叶以前的“邸报”大多是由各级抄报人用 手写的方式辗转抄传的;中叶以后,部分“邸报”开始使用印 刷。
第四节 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清代的官报和官方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清代官报的发行制度
通政使司
六科
提塘
(二)清代官报的发行周期 (三)清代官报的内容 宫门抄、上谕、臣僚奏章
26
(四)清代官报的名称
邸报、邸抄(钞)、阁抄、科抄、京抄、朝报、京报。
(五)清代官报的读者 各级政府官员
27
二、清代的提塘报房和提塘报房名称
邸报、朝报
(四)宋代“邸报”的内容
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军事 情报(战报)、刑罚等,此外,还有新近制颁的法令条例。
(五)“定本”制度
所谓“定本”,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 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 报”样本。
樵囊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其略曰:某 日皇帝亲耕藉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 „ „ 如此,凡数十百条。樵当时未知何等书,徒以为朝廷近所行事。有自 长安来者,出其书示之。则曰:“吾居长安中,新天子嗣国及穷虏自 溃,则见行南郊礼,安有藉田事乎?况九推非天子礼耶?„„”语未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小报 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小报只是对这种类型的非官方 报纸的 习惯性称呼; 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材料为主 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是以和政府有关部门编发的封建官报 相对的民间报纸 形态出现的。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在省寺 监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 肆之家; 内容主要是朝廷动态消息.官吏任免消息.皇帝谕旨诏令及一些 时事性政治材料 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 小报是一种从 11 世纪初叶就风行社会的非官方报纸。这种报 纸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 所不载的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 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 求,成为 邸报的一个重要补充,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
《天变邸钞》
是一份专门报道在明熹宗时期,发生在北京 的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纸。天变邸钞原件 已经无存,它的全文是被当时人根据原件或 抄件,以附录的方式辑入私人文集或丛刻, 间接保存下来的。的报道并非官方发布,而 是抄报人自己编写的,出于民间报房,属于 临时发刊、大量复印出售、广为传播的那一 类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
(五)明王朝对“邸报”抄传活动的限 禁
1.言禁历来很严 “若近侍官员漏泄机密重事于人者,斩。常 事杖一百”, “若边将报到军事重事而漏 泄者,杖一百,徒一年。” “探听抚按题 奏副封传报消息者,缉事衙门巡城御史访拿 究问,斩首示众。” -----《明会典》
(五)明王朝对“邸报”抄传活动的限 禁
性质:
是一种在当时的政府机构内部发行和传递的 官报 是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
(二)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
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 集》所收的 《读开元杂报》一文。 “开元杂报” 并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为行文方便而随意使用 的称呼,意为有关开元政事消息的杂乱报道。对于 它的性质,新闻界有不同的看 法,但大多数认为 它是一种报纸,是一种类似“进奏院状” “邸吏 报状”之类的报纸。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 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原件早已失存。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资料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资料
中国新闻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内容提要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一、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 二、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唐代的“报”、“状”)
第二节 官方邸报的发展与最终消亡 一、中国古代官报发行体制变迁 二、中国古代官报名称、报道内容及读者演化
唐代出现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朝报和进奏院状)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1.“报”(朝报) (1)报(朝报) 朝报,唐代朝廷每日在宫门外,分条发布的有关皇帝
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 发布宫廷新闻的重要形式。 朝报的发布方式大约是,由中书部门发布,京师官员 及驻京进奏官进行抄录,随后转递传阅。 朝报最早出现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并无名目,直 到后唐和宋代才称为“朝报”,并沿用至明清。 有关朝报记载最详尽的是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 (851年)。
文字
20:40
口语
零时
费德瑞克·威廉斯《传播革命》
0 00 23 57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广播 语言 印 刷
::
20:40
费德瑞克·威廉斯:《传播革命》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一、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1.先秦:口语传播为主 (1)最早的口语传播不晚于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青海民和县阳山新石器后期的考古发现:陶制喇叭。 舜(前2255年即位)设“纳言”官职——即所谓“喉舌之官,
(3)文字传播在先秦仅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辅助形式 存在。
原因,一是文字掌握在少数巫师、贵族手中;二是传播 载体(甲骨、金文、岩刻,及春秋时的简)的局限。
(4)先秦信息传播的活跃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时, 口头传播、人际传播的效果被发挥到了极致。

第1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1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一节、从口头到文字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新闻传播也是信息交流活动,但它与人的生来就有的本能信息传递不同,是语言形成后转高层次的大众传播活动,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文字传揪的出现和初期发展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秦代开始的,公元前221年秦统六国实行“书同文”的政策,以笔画较简单的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

汉代继承了秦的传统,以诏书形式向地方发布官方新闻第二节、唐代新闻传播媒介的演进一、“新闻”概念的形成1.“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初唐,神龙年年(公园705-706年)一位名叫孙处玄的官员曾感叹到“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

2. 晚唐李咸用“故人不见五春风,异地相逢岳影中。

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

3. 晚唐尉迟枢《南楚新闻》写的奇闻趣事,虽不是时政,但也新鲜有趣。

二、唐代新兴传媒及其特点1.朝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延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太的朝政简报,这种简明的朝政公报,就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2.有人将朝报抄寄外地,扩大了传播范围,唐人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中说他在襄樊一带得到的数十幅这种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属于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3.进奏院状,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进奏官为地方诸道军政长官委派,进奏官除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绝密消息,这种报告是进奏官只上呈给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阅读的半官方情报,带有”新闻性“性质,人称”进奏院状“。

4.”露布“原指不加封检,公开发布的文书。

唐代指打了胜仗,军事长官送给京城的捷报,它写在丝绸上,悬挂在高竿上,沿途百姓可以看见,形成舆论声势。

5.”观察使碟“是面向更多受众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三节 非法民报 四、非法民报对新闻史的意义 小报作为民报身份出现,第一次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活 动的垄断和朝政国事的封锁,打破了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格 局,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政事信息的需求。 小报的编发者和刻印者之所以敢于冒治罪的风险,主要动 机在于获利。 小报虽然与朝廷官报一样,以刊载朝廷政事和宫廷消息为 主要内容,但是它敢于刊登一些朝廷不愿公布的事件,甚至 根据民众心愿编造一些于朝廷大员不利的故事,有一定的社 会进步性。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三、古代报纸的出现 春秋?汉代?宋代? 戈公振先生认为“始于汉唐” 邸报始于汉唐 汉朝“邸”的“通奏报”只是“邸报雏形” “邸报”名称自唐始 自汉唐始,“官报遂成为国家之制度”,这种情况直至 清末。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民风、知得失、自 考证也。” 《礼记·王制》:天子每五年出巡一次,所到之处,“命太师陈诗以 观民风”。 《诗经》中的“风” 汉乐府 :乐府诗中的很多民歌来自民间,反映了劳动人民的 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类似于今天的社会新闻。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二、古代新闻传播的形式: 2、按照传播媒介分: (1)文字:书籍、文书等 (2)语言:游说、讲学、民谣等 (3)实物:烽火、旗帜、锣、鼓、符等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四节 合法民报 一、合法民报的产生于盛行 产生于明代中期,盛行于清代 合法民报的产生是当时社会环境决定的 《京报》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1、新闻活动的产生我们伟大的祖国土地辽阔、历史悠久,早在180万年到1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的初期,山西芮城、云南的元谋、陕西的蓝田和北京、湖北、贵州、辽宁等地,已经出现了猿人的踪迹。

到了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即在10万年到l. 8万年前猿人已由直立人进化为智人。

山西、陕西、辽宁、四川、内蒙古、宁夏、广西、北京、河南等地则有了他们更多活动的形影。

旧石器时代,人的生存环境恶劣,他们打猎、捕捞、采集的劳动生产率很低,因此他们群居互助,结合成原始人群。

在群居互助的过程中,必然发生信息的交流。

到了距今4万到1.8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在原始人群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血缘为标志的原始社会即氏族社会,信息的交流也进人了一个新阶段。

氏族社会中,人们从事的劳动比原始直立人群更为复杂,共同的打猎、捕捞、采集等劳动促使他们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他们互相协作的机会增多,共同协作的好处对每个氏族成员来说都一目了然。

在劳动中他们已经到了非协作不行的地步,到了彼此有什么想法非说不可的地步,于是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便由手势语言进步到不完善的语言,再进步到音节清晰的语言,最后形成了作为人类标志的语言。

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

新闻传播也是信息交流活动,但它与人的生来就有的本能信息传递(求偶、觅食)不同,它是语言产生后较高层次的大众传播活动,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氏族社会中的人类,其思想活动比原始人群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已经具备了清晰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他们的婚姻关系也由血缘群婚向外婚制转化,社交活动逐步扩大,原始的宗教。

艺术。

科学都已出现,人类已能把自己获得的新闻事实概括成语言信息传递给对方,受者也能经过语言载体而获得新闻信息,新闻口头传播的条件已经形成。

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是距今1石万年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智人,也是氏族社会的人,他们曾经持有一种当地不产的海蚶壳,这说明当时他们已与百里之外的沿海居民进行交往了,在交往中,双方必然要以语言为中介,也必然含.有新闻信息的交流。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整理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整理
第四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报业的崛起
1884年5月8日,《申报》又办起《点石斋画报》,由着名风俗画家吴友如主编,每旬出一本,内容以新闻时事画为主,兼刊人物及风俗画和铜版照片,绘印精美,为同时期出版的其他画报所不及。
《申报》的创办与飞速发展,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性报纸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是我国商业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
“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
1909年5月15日,于右任集资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因仗义执言 ,为民请命,而被查封,该报只办了92天〈民呼日报〉被封二十余天后,于右任又在上海租界办了〈民吁日报〉该报又因揭露日本政府企图控制我国东北的阴谋而触怒日本人,于是日本人串通清政府和租界当局又查封了〈民吁日报〉,该报只存在了48天,〈民吁日报〉被查封一年,1910年10月于右任有在上海租界创办〈民立报〉该报因得到了孙中山的支持而阵容强大,〈民立报〉后来实际上成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机关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都是于右任创办的,由于报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有互相衔接,故人们称它们为“竖三民”。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郭立士创办、主编,旨在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
第三节鸦片战争后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鸦片战争后,香港报业率先勃兴,成为外国人在华办报第一重要基地。
《香港船头货价纸》:实为英文《孖剌报》的中文版。该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以单页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1857年创刊,内容以船期、商品价格、商业信息和广告为主,读者主是商店职员。后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
2 :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自然科学知识,也评论中西方社会的得失,宣传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

第1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1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复习笔记一、中国新闻传播活动的溯源1.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1)文字出现之前古代的传播手段:①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

谣谚就是其中的一种。

②在有文字以前,作为口头传播的辅助手段的,还有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烟、旗鼓等。

③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媒介,就是木铎。

这是别的国家的传播史上所没有的。

(2)有了文字以后,古代的传播活动渠道更多,手段也更为多样化:①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和金石。

甲骨除少量纪事外,多用于祭祀和占卜;金器多用于记录帝王诏书或国家常法;岩刻多用于颂德和纪功。

②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由于采取了修筑驰道、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为社会传播的畅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③早在3000年以前的上古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集市贸易,同时也就产生了最初的商业广告。

2.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1)两汉的传播活动①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负责官文书和信息的传递工作。

封建政府内部的信息传播体制日趋完善。

②两汉时代已经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

文字传播的载体,早期以竹和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有关的信息直接用笔墨书写在竹简、木简或绢帛上。

造纸术发明以后,才逐渐发展到写在纸上。

(2)三国魏晋的传播活动①三国魏晋时代是新闻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和社会舆情十分活跃和旺盛发达的时代。

为了能及时地获得信息和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魏蜀吴三国的驿传活动都深受当局的重视。

②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

③为了及时传递军事信息,烽燧这种传统的报警手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④三国魏晋时代传播信息的载体,是多元化的。

既有包括木简、竹简、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二、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1.早期政府官报的出现和唐代官报的发行制度(1)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代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及书面报告,就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勰《文心雕龙·檄移》篇
中国新闻传播起源的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新闻传播的成长阶段
4、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主要的传播媒介——露布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架车南伐,显宗为右军府长吏,征虏将 军统军。军次赫阳,萧鸾戌主成公期遣其军主胡松、高法援等,并引蛮贼来击 军营。显宗亲率拒战,遂斩援首。显宗至新野,高祖召曰:‘卿破贼斩帅,殊 益军势,朕方攻坚城,何为不作露布也?’显宗曰:‘臣顷闻镇南将军王肃, 获贼二三,驴马数匹,皆为露布。臣在东观,私哂每之。近虽仰凭灵威,得催 丑虏,兵寡力弱,擒斩不多。脱复高曳长谦,虚张功捷,尤而效之,其恶弥甚, 臣所以敛毫卷帛,解而上已’”。
中国新闻传播起源的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新闻传播的成长阶段
4、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主要的信息传播载体——竹简和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纸张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最经济、最方便的手段,使人类思想的知识模式产 生了变革。
——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汉代造纸图。(a)原料的切、踩和浸洗
汉代造纸图。 (b)蒸煮、舂捣和纤维与水的混合
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远古的人们结 群而居,共同生活,共同劳动,有了信息,需要互相沟通, 因此也就有了传播活动。
交流与传播依然是 我们生活中不可缺 少的一部分!
第一阶段:新闻传播的萌芽阶段
我国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比较成熟的人际新闻信息传播活动。
海蚶壳
陶制喇叭筒
考古证明,人类早就知道利用工具,扩大自己的声音,以达到广为传播的目的.
五、中国古代新闻传播业的文化背景:
原始性、官方垄断性、专制性、非商业性、单一性、循 环性
• 中国新闻史的历史分期: • 古代时期:唐、宋、元、明、清 • 近代时期:1815年的清中叶、鸦片战争后、清末、民
国初年 • 现代时期:五四运动、内战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
期 • 当代时期:解放初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 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 制,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秦始皇四十字诏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文字形式向全国发布的新闻。
中国新闻传播起源的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新闻传播的成长阶段
3、两汉时期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 筑“双阙”悬“旧章”以传新闻
中国新闻传播起源的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新闻传播的成长阶段
(4)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露布”,捷书之别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书建诸竿,上兵部, 谓之“露布”,盖自汉以来有其名。所以名“露布”者,谓不检封露 而宣布,欲四方速知。亦谓之“露板”。
——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
“露布” :指的是不加检封而公开发布 的官方文书。
一、早期政府官报的出现和唐代官报的发行制度
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代。最早的报纸是 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古代报纸在唐代出现的原因
• 1、交通发达 • 2、藩镇制度 • 3、文化发展,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
新闻概念的形成
“新”与“闻” 在甲骨文里已经出现。
“孙处玄,长安中征为左拾遗。颇善属文,尝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神 龙初,功臣桓彦范等用事,处玄遗彦范书,论时事得失,彦范竟不用其言, 乃去官还乡里。以病卒。”
“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 —— 东汉 孙炎《尔雅·释宫》
两汉时期,中国古代报刊的萌芽已经开始出现并逐渐成熟了。
中国新闻传播起源的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新闻传播的成长阶段
4、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露布 主要的传播媒介——
“张仪檄楚,书以尺二,明白之文,或称露布,播诸 视听也”。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的溯源 第二节 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 第三节 宋代官办的“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 “小报” 第四节 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五节 明代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六节 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 找出唐、宋、元、明、清各 个朝代中,最有特色的新闻 传播活动。
一、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
报纸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形成。
三、我国古代的书Biblioteka 材料(传播媒介)我国较为古老的刻写材料是动物的甲骨,其次就是竹简, 第三为布帛。
四、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对传播活动的影响
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需要 二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和道路。支持 三是秦汉代建立的邮驿制度。能够 四是汉代以后形成了儒家独尊的思想专制体系。思想 五、十九世纪初西方文明的引进。冲击 六、“五四”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引发
汉代造纸图.(c)抄纸、晾晒和纸张的整理。
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 汉代纸片 秦朝活字
• 汉代木简
中国新闻传播起源的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新闻传播的形成阶段。
作为事业,新闻传播业有四个特点: (1)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 (2)有采集与传播新闻的手段。 (3)拥有以传播新闻为职业的专业人才。 (4)面向社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第一阶段:新闻传播的萌芽阶段
口头传播:以口语述说来表达思想、消息与态度。
木铎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中独有的一种特殊的媒介。 “木铎,金口木舌,施教时所振,以警众者平。”
——朱熹
• 传播信息:文事奋木铎
• 收集信息:孟春三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 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 者不 窥牖户而知天下。”(班固 《汉书·食货志》)
• 比喻意义: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
中国新闻传播起源的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新闻传播的成长阶段
1、文字传播的出现 甲骨文和铸鼎铭文 .
甲骨文造字图例
刻有文字的兽骨
刻有文字的龟甲
中国新闻传播起源的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新闻传播的成长阶段
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从秦代开始
大家好
中国新闻传播史
• 中国新闻史的历史分期: • 古代时期:唐、宋、元、明、清 • 近代时期:1815年的清中叶、鸦片战争后、清末、民
国初年 • 现代时期:五四运动、内战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
期 • 当代时期:解放初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 记住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