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知识常识

合集下载

专升本历史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历史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历史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

对于准备专升本考试的同学来说,掌握一定的历史文化常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为大家总结的一些专升本历史文化常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中国古代史(一)先秦时期1、夏商周的更替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建立者是禹。

商朝的建立者是汤,商朝曾多次迁都,盘庚迁殷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

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巩固了统治。

2、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先后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等霸主。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秦国通过商鞅变法逐渐强大,最终统一六国。

3、思想文化(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和“礼”,兴办私学,有教无类。

(2)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

(3)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代表人物有韩非。

(二)秦汉时期1、秦朝的统一秦始皇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

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2、汉武帝的统治汉武帝在政治上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在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3、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三国鼎立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

孙权、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隋唐时期1、隋朝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隋文帝杨坚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

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

2、唐朝的盛世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前期开创了“开元盛世”。

3、科举制度隋朝创立科举制度,唐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五)宋元时期1、宋朝的政治制度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

高考历史50条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50条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汇总!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1.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特征之一。

封建制度是指君主通过封爵制度来管理统治国家的一种制度。

2.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主要包括皇帝、王公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不同阶层的人。

皇帝是最高统治者,王公贵族是统治者的亲属,士人是负责管理国家事务的人,农民是生产者,奴隶是为贵族服务的人。

3.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家族的血缘关系和封地的分封制度。

4. 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存在了几千年,直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才被推翻。

二、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兴盛于宋明两代,直到清朝灭亡。

2.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经义、史书和文论等。

3. 科举制度的目的是选拔人才,并通过考试来检验考生的学识和才能。

科举制度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但科举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视死记硬背而忽视实际能力、容易导致腐败等。

三、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1. 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从几千年前就开始种植粮食和养殖动物。

2. 农耕文明的特点是以农业为基础,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以农村为主,社会结构以农民为基础。

3. 农耕文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培养了工商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4. 农耕文明也为其他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比如农业技术、工艺制作、交通运输等。

四、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1.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

它连接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地区和非洲等地。

2.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的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终点是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地。

3. 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是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

同时,中国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引进了外来的文化、物品和技术。

4.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也为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小常识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小常识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小常识一、初识汉字相传,很久以前,黄帝命令他的宰相仓颉主管造字,并赐他一朵花作为奖赏。

仓颉便与八位谋士研究文字,他们各分头去东、南、西、北四方,搜集各种资料,并偷偷地将一些风土人情记录下来。

回来后,他们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了一番交给仓颉。

仓颉立即着手整理,日夜辛苦,九天后,他汗水涟涟地捧着第一本厚厚的书交给黄帝,黄帝看后,十分满意,禁不住连声称赞:“好!好!仓颉,你是天下第一功臣,我要赐你一件礼物。

”仓颉便要了这件礼物——一斗小米。

黄帝笑道:“好!我要让天下人都尝到你的功劳!”仓颉不解其意。

黄帝说:“你想想,天下人每日都忙于播种收获,结交诸侯国,修筑房屋,制作衣裳和器具,靠的是什么呀?还不是靠你造出来的字!”从此以后,“字”便传开了。

为了纪念仓颉造字的功劳,后人将这句话编成歌谣:“仓颉造字,玉帝嘉奖,赐了小米一斗一斗谷子。

”仓颉造字的传说就在民间传开了。

唐代韩愈《祭仓颉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其功及于百姓与?其功盛于葛天氏。

”看来,“仓颉造字”的故事真可谓家喻户晓了!二、指南针的发明中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的国家。

指南针的发明在航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实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发现了磁石的吸铁性和指示南北的特性,并发明了“司南”。

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种司南:“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沈括已经对磁偏角有了正确的认识。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写得更明确:“磁石之指南,毫厘不爽。

人没水勿深处各以手持针寻方,用南北依之。

”以上叙述证明了指南针在航海中的重要性。

三、火药的发明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于隋唐时期。

我国古代把炼丹当成一生追求的事业。

当时写下许多有关炼制“长生不老丹”的书籍,《神农本草经》就是其中之一。

它系统地总结了药物的知识和经验,为古代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炼丹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1、已知的在中国境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

在中国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1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猿人”(简称“人”),生活在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

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顶洞人”的远古人类。

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文化和黑文化。

7、半坡文化的彩,十分精美。

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龙山文化的黑,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省余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

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

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

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大全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大全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大全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下面将带你了解中国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增加你对中国历史的认识。

一、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

传说中的夏朝是由大禹建立,夏朝的生活主要以农耕为基础。

夏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它不仅发展了农业,还开创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二、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凿史料记载的朝代。

商朝的政治制度分为王、侯、卿、大夫等等,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

商朝的最大贡献是发明了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甲骨文。

三、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也被称为封建主义社会的开端。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其中西周是建立者周武王建立,东周则是以周幽王作为末代国君。

周朝的最大特点是分封制度,周王控制整个中国领土,将郡县分封给亲信的诸侯,形成了分封制度。

四、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频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历史名人,如孔子、孟子、墨子、庄子等。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也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学派。

五、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秦始皇嬴政建立。

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和统一行动,其中最著名的是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标准化工作,同时还修筑了万里长城。

然而,秦朝也因为大规模的修建工程和苛刻的统治手法而引发了百姓的不满,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六、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朝代,它的开创者为刘邦,汉朝共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汉朝的最大贡献是推行了儒家思想,统一了文字,制定了法律,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使中华文明蓬勃发展。

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常识有哪些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大全

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常识有哪些 中国历史常识知识大全

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常识有哪些中国历史常识知识大全中国的古代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下面是一份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常识的知识大全,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

1. 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文化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唐代文化,这些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3.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中国古代历史分为多个朝代,其中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

4. 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的科学和技术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6.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如北京的故宫、长城、西安的兵马俑以及苏州的古典园林等。

7. 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包括中国画、京剧、中国书法和中国音乐等,这些艺术形式都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8.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活动。

9.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学家和诗人,如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

他们的作品被后世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10. 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结构而闻名于世,如故宫、长城和宋代的木构建筑等。

11. 中国古代服饰:中国古代的服饰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汉服、唐装和宋装等。

12. 中国古代医学:中国古代有独特的医学理论和技术,如中医和针灸等,这些医学技术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13.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国古代礼仪文化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和谐,有许多传统礼仪和规矩。

14. 中国的古代战争: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战争和军事事件,如抗日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和秦始皇统一中国等。

(完整)历史知识常识

(完整)历史知识常识

(完整)历史知识常识历史知识常识历史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和传承,它记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了解历史知识常识对于培养良好的综合素养、增长个人知识、拓宽视野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带领读者回顾历史知识的一些常识,探索历史的宝库。

一、从史前时代到文明的兴起人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这个时期的人类还没有书写方式,我们只能通过考古学研究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

而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开始了定居生活。

在这个时期,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工具,并逐渐形成了部落社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了文明的兴起阶段。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古国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向城市化、国家化方向发展。

这些古代文明的兴起,不仅促进了经济、科技、文化的繁荣,也为后世的文化交流、知识传承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公元前221年,中国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这一事件不仅结束了战国时期的乱战,也为中国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

另一个重要的事件是法国大革命,它发生在18世纪末,标志着近代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这场革命为法国带来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事件外,历史上还有一些杰出的人物值得我们铭记。

例如,中国的孔子、欧洲的伽利略、美国的乔治·华盛顿等,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杰出贡献使他们成为了历史的明星,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了后世。

三、历史记忆与和平发展历史知识的学习与传承不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引导当代与未来。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发现历史的规律,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历史记忆对于国家的和平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历史上战争、冲突的回顾和反思,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平的宝贵,更好地珍惜当下的和平环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四、保护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是我们与历史对话的桥梁,也是了解历史的窗口。

我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我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我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我国历史文化的常识,希望能够增加您的知识储备和了解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在此期间,中国人民创造了彩陶、龙纹璧等众多文物,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开端。

二、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是中国古代科技的杰出代表。

三、中华民族的三大礼仪中华民族的三大礼仪是:九族大典、仪礼和周礼。

这些礼仪体系建立了独特的礼仪文化,加强了社会秩序,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

四、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历经夏、商、周三代,形成了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体制和特点,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

通过科举考试,人们可以获得功名和地位,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六、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包括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以及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这些经典被视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遗产。

七、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以其特殊的风格和独特的构造技术而闻名。

例如,中国的宫殿建筑具有严谨的布局和宏伟的气势,寺庙和园林则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八、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与中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价值观。

九、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书法注重笔画的墨色和构图,绘画则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代表,追求意境的表现和审美的内涵。

十、中国的音乐和舞蹈中国音乐和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和谐的美感而闻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历史知识常识
历史文化一直都是所占比重最大的知识点,也是各位考生最头疼的一个部分,广泛而庞杂,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历史知识常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古代历史知识常识一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

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

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

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

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

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古代历史知识常识二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司母戊大方鼎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

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

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右图)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

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盛起来。

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古代历史知识常识三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

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

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

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

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春秋五霸”,一般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

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

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

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

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28、越王勾践决心雪耻。

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亡国的耻辱么?”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次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29、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右图)
30、《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写着: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

因此要注意“物极必反”,还要注意“道”“德”相长。

古代历史知识常识四31、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国兴办私学,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33、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了《易》、《诗》、《礼》、《乐》、老子授经图孙武像《尚书》、《春秋》等“六经”。

34、孔子享年73岁,死后葬在鲁国都城北边(今山东曲阜“孔林”处)。

孔子故居后来改建为“孔庙”。

35、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称作《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
响。

36、孙武,是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传世有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

(左图)
37、《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许多战争原则。

38、《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精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因此被称为“兵学圣典”,并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商战、体育等领域。

39、《孙膑兵法》是另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时期的孙膑所著,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40、齐将田忌与齐王赛马屡败。

孙膑教田忌改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败一场;再用自己的上等马、中等马分别与齐王的中等马、下等马对阵,田忌胜二场,总比分2:1,田忌胜。

“孙膑赛马”是一个很著名的策略。

古代历史知识常识五41、战国时期开始后,各个诸侯国都和周王一样,自称为王,其中的七个强国号称“战国七雄”,他们展开了“兼天下”、“一宇内”的战争。

4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盛行“钟鼓之乐”。

近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了124件古代乐器。

43、中国古代第一个享有盛誉的名医,是春秋战国后期的民间医生扁鹊。

44、扁鹊精通各种医术,又总结前人方法,创造了望、闻、问、
切的四诊法,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国传统医学所采用。

45、“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战国争雄激烈之时,也是百家争鸣鼎盛之际。

46、秦在公元前770年才被封为中国西部的一个诸侯国,疆域较小,国力不盛,始终被中原诸侯鄙视。

但自从实行了商鞅变法后,国势蒸蒸日上,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

47、公元前238年,雄才大略的秦王赢政,开始亲理朝政,经过短短的17年,灭其他六国,于公元前221 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

48、秦灭六国后,赢政称“皇帝”,意即“德过三皇,功高五帝”。

49、为尽快改变春秋战国500多年分裂造成的各种混乱,巩固秦王朝的统一,秦始皇下令统一币制,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50、秦始皇还下诏统一度量衡,并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弛道,车同轨,书同文”,来巩固秦万里长城秦王朝的政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