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期末复习提要(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复习纲要

工程力学复习纲要

Fx = 0,
Fy = 0, MO= 0
基本式
Fx = 0 ,
MA = 0 , MB = 0 。
二矩式
A、B 连线
不垂直于x 轴
平面特殊力系的平衡方程
平面 汇交力系
平面 平行力系
平面力偶系
第1篇 静力学
6. 根据平面受力平衡条件,由已知力求解未知约束力的步骤: (1) 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注意:主动力若为分布荷载,首先要简化为集中力。
第2篇 材料力学
(2)杆件内力分量的正负号规则
➢同一位置处左、右侧截面上内力分量必须具有相同的 正负号。 ➢用截面法求内力分量时,一般先假设该截面的内力为 正。通过计算,得出内力如果为正值,则内力确实为 正;若计算出内力为负值,则表明该内力为负,方向 与原受力图上假设的方向相反。
第6章 杆件内力与内力图 1、轴力正负号:受拉为正、受压为负 2、扭矩正负规定
注意事项:
解:2. 整体平衡 根据整体结构的受力图 (为了简便起见,当取整体为研
究对象时,可以在原图上画受力图),由平衡方程
可以确定
Fx 0
FAx 0
解:3. 局部平衡
杆AB的A、B二处作用有5个约束力,其中已求得FAx=0,
尚有4个未知,故杆AB不宜最先选作平衡对象。
杆BC的B、C二处共有3个未知约束力,可由3个独立平衡 方程确定。因此,先以杆为平衡对象。
第2篇 材料力学
1、直杆轴向拉压时斜截面上的应力
正负号规定: : 横截面外法线转至斜截面的外法线,逆时针 转 向为正,反之为负;
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对脱离体内一点产生顺时针力矩的切应
力为正,反之为负;
σ
F
τ

(完整word版)工程力学知识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工程力学知识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工程力学知识点静力学分析1、静力学公理a,二力平衡公理: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处于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等值、反向、共线。

(适用于刚体)b,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任意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

(适用于刚体)c,平行四边形法则:使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为一个合力,此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理的大小和方向是以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适用于任何物体)d,作用与反作用力定律: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指向相反,并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适用于任何物体)e,二力平衡与作用力反作用力都是二力相等,反向,共线,二者的区别在于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汇交力系a,平面汇交力系:力的作用线共面且汇交与一点的平面力系。

b,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若平面汇交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则该平面汇交力系是平衡力系。

c,空间汇交力系: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的空间力系。

d,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空间汇交力系的合力为零,则该空间力系平衡。

3、力系的简化结果a,平面汇交力系向汇交点外一点简化,其结果可能是①一个力②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但绝不可能是一个力偶。

b,平面力偶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其结果可能是①一个力偶②合力偶为零的平衡力系c,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其结果可能是①一个力②一个力偶③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处于平衡。

d,平面平行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其结果可能是①一个力②一个力偶③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处于平衡。

e,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①力系的主矢为零②力系对于任意一点的主矩为零。

4、力偶的性质a,由于力偶只能产生转动效应,不产生移动效应,因此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即力偶无合力,也就是说不能与一个力平衡。

b,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平移到任意一点,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效应,但平移后必须附加一个力偶,附加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原力对于新作用点之矩,这就是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完整word版)工程力学复习知识点

(完整word版)工程力学复习知识点

一、静力学1.静力学基本概念(1)刚体刚体:形状大小都要考虑的,在任何受力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在静力学中,所研究的物体都是指刚体。

所以,静力学也叫刚体静力学。

(2)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外效应)和形状发生改变(内效应)。

在理论力学中仅讨论力的外效应,不讨论力的内效应。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因此力是定位矢量,它符合矢量运算法则。

力系:作用在研究对象上的一群力.等效力系:两个力系作用于同一物体,若作用效应相同,则此两个力系互为等效力系。

(3)平衡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4)静力学公理公理1(二力平衡公理)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为等大、反向、共线。

公理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任一力系中加上或减去一个或多个平衡力系,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外效应。

推论(力的可传性原理)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至杆体内任意点,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效应.在理论力学中的力是滑移矢量,仍符合矢量运算法则。

因此,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力的作用线、方向和大小。

公理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同一作用点的两个力,可以按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推论(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当刚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若其中任何两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则其余一个力的作用线必交于同一点,且三个力的作用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公理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同时存在,且等大、反向、共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公理5(刚化原理)如变形物体在已知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将此物体转换成刚体,其平衡状态不变。

可见,刚体静力学的平衡条件对变形体成平衡是必要的,但不一定是充分的。

(5)约束和约束力1)约束:阻碍物体自由运动的限制条件。

约束是以物体相互接触的方式构成的.2)约束力:约束对物体的作用。

约束力的方向总与约束限制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表4.1-1列出了工程中常见的几种约束类型、简图及其对应的约束力的表示法。

工程力学复习提纲(本)

工程力学复习提纲(本)

工程力学(本)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 大小 、 方向 和 作用点 三要素。

2.若刚体受两力作用而平衡,此两力必然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和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

3.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该约束所能 阻止运动的 方向相反。

4.柔性约束限制物体 绳索伸长方向的运动,而 背离 被约束物体,恒为 拉 力。

5.光滑接触面对物体的约束力,通过 接触 点,沿公法线方向,恒为 压 力。

6.活动铰链支座的约束力 垂直 于支座支撑面,且 通过铰链 中心,其方向待定。

7.受力物体上的外力一般可分为 主动 力和 约束 力两大类。

8.合力在某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其各分力在 同一轴 上投影的 代数 和。

9.画力多边形时,各分力矢量 首尾 相接,而合力矢量是从第一个分力矢量的 起点 指向最后一个分力矢量的 终点 。

10.如果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为零,则物体在该力系作用下一定处于 平衡 状态。

11.力矩等于零的条件是 力的大小 为零或者 力臂 为零。

12.力偶 不能 合成为一个力,力偶向任何坐标轴投影的结果均为 零 。

13.力偶对其作用内任一点的矩 恒等于零 力偶矩与矩心位置 无关 。

14.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这个力称为原力系的 主矢 ,它作用在 简化中心 ,且等于原力系中各力的 矢量和 ;这个力偶称为原力系对简化中心的 主矩 ,它等于原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的 力矩的代数 和。

15.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是:力系的主矢 和力系 主矩 分别等于零;平衡方程最多可以求解 三 个未知量。

16.求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投影的两种常用方法是 直接投影 法和 二次投影 法。

17.已知力F 的大小及F 与空间直角坐标系三轴x 、y 、z 的夹角α、β、γ,求投影x F 、y F 、z F 的方法称为 直接投影 法。

18.将空间一力先在某平面上分解成互相垂直二力,然后将其中之一再分解成另一平面上的互垂二力而求得该力互垂三投影的方法称为 二次投影 法。

工程力学复习提纲

工程力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力学:研究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其效应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形状发生改变(即变形)。

力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效应,叫做力的外效应。

(理论力学研究)力使物体发生变形的效应,叫做力的内效应。

(材料力学研究)。

第二章刚体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理论一、基本概念刚体:形状和大小不变,且内部各点的相对位置也不改变的物体。

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周围物体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质点:不计物体的自身尺寸,但考虑其质量力的性质:力是矢量;力可沿其作用线滑移而不改变对刚体的作用效果,所以力是滑移矢。

力的合成满足矢量加法规则。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静力学公里P-51. 二力平衡公里: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中,加上或减去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作用效应。

推论一力的可传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

(力是滑移矢。

)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作用于该点的一个合力,它的大小和方向由以这两个力的矢量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4.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它们的大小相等,指向相反,并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约束:限制物体运动的周围物体。

约束力:约束作用于被约束物体的力。

约束力性质:作用方向应与约束所能限制的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约束类型:柔性约束;光滑面约束;滚动支座;固定铰链;固定端(插入端)约束(特点、约束反力的表示)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物体的受力分析包含两个步骤:(1)把该物体从与它相联系的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解除全部约束,单独画出该物体的图形,称为取分离体;(2)在分离体上画出全部主动力和约束反力,这称为画受力图。

工程力学复习要点

工程力学复习要点

《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复习要点第0章绪论1、什么叫强度?什么叫刚度?2、工程力学的两种分析模型分别是什么,分别具有怎样的特征;3、刚体静力学的那些原理和方法不适合变形体?第1章静力学基础1、作用在刚体上的力的会产生哪两种效应?2、掌握力的可传性原理以及其适用范围;3、掌握合力矩定理及其应用;4、什么叫力偶,力偶矩怎样计算?力偶具有怎样的性质?5、掌握柔性绳索约束、光滑面约束和光滑铰链约束的约束力的画法;6、掌握二力平衡原理及二力构件的特征和判定方法;7、掌握三力平衡原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原理;8、掌握对刚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和过程。

第2章力系的简化1、理解力向一点平移定理及其在力系简化过程中的应用;2、理解主矢、主矩的含义;3、理解并掌握平面力系的简化结果;4、掌握固定端约束的约束力的画法。

第3章静力学的平衡问题1、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的三种基本形式(一矩式、二矩式、三矩式)的应用;3、理解什么叫自锁以及自锁的条件。

第4章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材料力学的三大基本假定;2、掌握截面法的基本步骤;3、理解应力、应变的概念;4、掌握四大基本变形的受力和变形特征。

第5章轴向拉伸与压缩1、掌握用截面法求轴力,并能绘制轴力图;2、掌握拉压杆的应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3、会利用拉压杆的强度条件解决三类强度问题;4、熟练掌握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包括韧性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四个阶段对应的实验现象及各阶段所对应的强度指标、韧性指标;韧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区分指标;韧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极限应力等);5、什么叫应力集中?特征是什么?第6章圆轴扭转1、掌握用截面法求扭矩,并能绘制扭矩图;2、理解切应力互等定理;3、掌握圆轴扭转时扭转切应力的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公式分析切应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规律;4、掌握圆形截面的抗扭截面系数的计算公式;5、掌握扭转强度计算过程;6、理解单位长度上的相对扭转角的含义,并能计算;7、掌握刚度条件并能进行刚度计算。

工程力学复习要点.doc

工程力学复习要点.doc

工程力学复习要点第1章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二力的合成与分解;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2、约束和约束反力:各种约束(包括后面提到的固定端约束)的约束反力的画法,还要注意规范地写出各力符号。

3、画受力图(重点)。

注意:要除去约束,取出分离体;正确判断出二力杆;不漏外力,不画内力;规范地标注力的符号。

(典型题:例1・1、1-2、1-3)第2章1、力在轴及平面上的投影。

注意力的正负。

2、力对点之矩,合力矩定理。

特别注意力矩的正负;注意正确求力臂;在力臂不易直接求时能灵活运用合力矩定理。

(典型题:例2.3、习题2.5、2-6)第3章1、汇交力系的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与熟练求解。

2、灵活运用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典型题:例3-2、习题3-7、3-8)第4章1、力的平移定理及其逆运用。

注意力偶的方向。

2、平面一般力系(重点)。

平面一般力系的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与熟练求解。

(典型题:例4-4、4-5)3、平面平行力系。

平面平行力系的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与熟练求解。

注意分析临界情况。

(典型题:例4-6)4、物体系统的平衡(重点)。

多构件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与熟练求解。

(典型题:例4.8、4-9)第5章在考虑滑动摩擦时,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与熟练求解。

注意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

(典型题:例5-1 > 5-4)第6章1、简单空间力系的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与熟练求解。

(典型题:例6.1、6-2)2、能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重心坐标。

(典型题:例6-4、6-5)1、用截面法求轴力。

注意不要死记公式(7-1),而要先画出截面受力图,列出平衡方程再求轴力;注意轴力要按正方向假设。

(典型题:例7.1)2、画轴力图。

特别注意:轴力图要对齐原结构图。

(典型题:例7.2)3、拉压正应力的计算。

注意确定危险截面;注意单位转换。

(典型题:例7-3、7-4)4、轴向拉压强度计算。

注意解题时要首先写出强度条件式(7-14),然后根据问题的类型(三种)写出具体公式,再代入数值求解。

成人教育《工程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精选全文

成人教育《工程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工程力学复习题A一、折梯由AC 和BC 构成,这两部分各重120N ,在C 点用铰链联接,并用绳子在D 、E 点相互联结。

梯子放在光滑的水平地板上。

今销钉C 上悬挂Q=600N 的重物。

已知AC=BC=4m ,DC=EC=3 m ,∠CAB=60°。

求绳子的拉力。

二、求图示梁的支座反力、作内力图。

已知q ,a 。

三、图示T 形截面铸铁梁,载荷可在AC 上移动,c 为截面的形心。

已知材料的[σc ]=160 MPa ,[σt ]=40 MPa ,截面的惯性矩C Z I =104cm 4,y 1=10cm ,y 2=15cm ,P=32kN ,l =1.2m 。

(1)试校核该梁是否安全。

(2)若载荷不变,但将T 形截面倒置成为⊥形,该梁是否安全。

`四、求图示应力状态的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并画出相应的三向应力圆。

五、求图示梁的约束反力、作内力图。

40MPa120MPa60MPaa2ABC2a工程力学复习题B一、AB、CD通过铰链C连接,受力如图。

已知:均布载荷q=10kN/m,力偶矩m=40kN·m,不计梁自重。

求支座A、B、D的约束反力。

二、已知q,a,求梁的支座反力、作内力图。

三、图示⊥形截面铸铁梁,载荷及弯矩图如图,c为截面的形心。

已知材料的[σc]=160 MPa,[σt]=40 MPa,a=2m,P=44kN,q=12kN/m,y1=10cm,y2=15cm,截面的惯性矩I Z=1× 4cm4。

⑴试校核该梁是否安全。

⑵载荷不变,但将⊥形截面倒置成为T形,该梁是否安全。

四、(求图示应力状态的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并画出相应的三向应力圆。

140MPa60MPa30MPa五、图示一转臂起重机架ABC,其中AB杆d1=80mm,BC杆d2=20 mm,材料均为 Q235钢,σp=200 MPa,σs=235 MPa,σb=400 MPa,E=200GPa,n=1.5,n st=4,试⑴确定最大起重载荷[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力学》期末复习提要一课程说明《工程力学》是工程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它包含理论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内容。

它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工程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分析与计算能力,是学习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及熟练掌握平衡方程的应用;掌握基本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分析和计算;掌握物体运动的基本理论和运动状态分析方法。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选用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力学系编著的《工程力学教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二、基本内容、要求及学习要点第一部分静力学部分要点:掌握力、力系、力矩和力偶的概念;熟悉刚体受力分析,并能画出受力物体的受力图,熟悉力系合成的基本方法,掌握受力物体(汇交力系、力偶系、一般力系)平衡的条件,熟悉运用平衡方程求解未知力。

(一)静力学基础及要求1.基本概念:(1)了解力学中物体的概念;(2)了解力、力系、等效力系和合力的概念;(3)掌握在力学中将物体抽象化为两种计算模型,以及刚体、理想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其主要区别;(4)掌握物体平衡的概念。

2.静力学公理:掌握静力学公理及其应用3.约束与约束反力(1)了解自由体、非自由体的概念;(2)掌握约束的概念、功能,约束反力的概念,以及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它所限制的位移方向相反的概念;(3)了解柔索的约束功能,柔索约束反力的方向;(4)了解光滑面的约束功能,光滑面的约束反力的作用点及作用方向;(5)掌握光滑圆柱铰链约束的构成、简化图形、约束功能及约束反力;(6)掌握固定铰支座的概念、构成、简化图形、约束功能、约束反力及约束反力的指向;(7)掌握链杆(二力杆)的概念、约束反力的作用点及其作用线,能够应用二力杆的概念分析结构的受力;(8)掌握固定端约束的概念、简化图形、约束功能及约束反力;*除柔索与光滑面约束可确定约束方向外,其余只确定约束力作用线,方向可假设。

4.物体受力分析与受力图:(1)了解物体系统的概念;(2)熟练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两个步骤:取分离体,画受力图;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3)掌握在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取分离体——把研究的物体(体系)分离出来,即撤除与周围(地、物体)的联系。

画受力图——画出分离体(物体、体系)所受全部力,包括荷载与对应的约束力。

①受力图上只画外力,不画内力;②内力、外力因分离体不同而相互转化;③内力与外力、作同力与反作同力的概念(4)掌握荷载的概念;(2)了解按荷载作用范围的分类及分布荷载、集中荷载的概念;(二)力系简化的基础知识(ch.2, ch.3, ch.4)1.平面汇交力系(1)了解平面汇交力系的概念;(2)熟练掌握二汇交力系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能够利用公式求解合力的大小及方向;(3)熟练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力多边形法;(4)了解力在轴上的投影,掌握合力投影定理;(5)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能够应用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来计算合力的大小,确定合力的方向;(6)熟练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分和必要条件,能够熟练地应用平衡方程解题;2.平面力偶系(1)掌握力对点的矩的定义、单位、正负规定,能够应用公式进行计算;(2)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矩定理,能够应用公式进行计算;(2)掌握力偶的概念,以及力偶的性质;力偶性质—(不等效一个力,也不能与一个力平衡)力偶性质二(力偶的转动效果由力偶矩确定,与矩心无关)——力矩与力偶矩的区别:力对点之矩一般与矩心位置有关,对不同的矩心转动效果不同;力偶与矩心位置无关,对不同点的转动效果相同。

(3)掌握力偶矩的定义、单位、力偶矩三要素,以及由力偶的等效定理引出的两个推论;(10)熟练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方法与平衡条件,能够平衡方程求解未知量3.平面一般力系(1)了解平面一般力系的概念(1)熟练掌握力的平移定理。

(2)掌握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的概念,能够将平面一般力系向任一点简化为主矢和主矩;(3)熟练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合成方法与平衡条件,能够灵活应用一矩式、二矩式(附加条件)、三矩式(附加条件)平衡方程求解未知量。

4.摩擦:1.了解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力,动摩擦力,动摩擦系数,极限(临界)摩擦力,摩擦角等概念。

2.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5.形心与重心1.了解形心与重心的基本概念。

2.计算物体的形心与重心位置。

静力学部分宜对约束、约束反力等内容的直观认识,进而掌握受力分析;平衡方程的应用是本部分的重点与难点,应通过作一定数量的习题加以巩固。

第二部分材料力学要点:掌握四种基本变形形式(拉压、剪切、扭转和弯曲)的变形特点,熟悉内力、应力、应变、变形和位移的概念;能熟练运用相应公式求解内力、应力、应变和位移,熟悉强度、刚度的概念,能熟练运用构件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公式进行构件强度校核、截面尺寸计算和许用载荷计算。

了解超静定的概念并能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了解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和压杆稳定性的基本内容。

一.内力与内力图1.了解什么是物体的内力;2.杆件的内力及其求法(1)熟练掌握分析横截面内力的方法——截面法:取分离体,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内力正负号的规定;(2)掌握应用截面法求指定截面的内力的规律;(3)能够熟练地应用截面法求指定截面的内力。

3.内力图:轴力、扭矩、剪力、和弯矩图(1)掌握轴力图的概念、具体作法,能够利用轴力图确定最大轴力的数值及其所在横截面的位置;(2)掌握扭矩图的概念、具体作法,能够利用扭矩图确定最大扭矩的数值及其所在横截面的位置;能由轴的输出功率和转速求扭矩。

(3)掌握剪力图和弯矩图的概念,能够利用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作剪力图和弯矩图,注意在集中力和力偶的作用处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突变;4.弯矩、剪力、分布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1)掌握弯矩、剪力、分布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及其画内力图时常见的三种情况;(2)熟练掌握利用弯矩、剪力、分布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求某些指定截面的方法来绘制内力图,掌握用该方法绘制内力图的步骤。

5.用叠加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1)掌握叠加法的概念;(2)掌握用叠加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6.静定平面桁架(1)了解桁架的组成及其特点;(2)了解结点法的概念,掌握用结点法计算简单桁架内力的方法及零杆的直接判断;(3)了解截面法的概念,掌握用截面法求解指定杆件内力的方法;二.轴向拉伸与压缩1.轴向拉伸与轴向压缩的概念;2.直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1)掌握应力、正应力的概念,平面假设的概念;(2)熟练掌握正应力公式、单位及应力符号的规定。

3.许用应力、强度条件(1)掌握极限应力、许用应力及安全系数、危险截面的概念;(2)掌握杆件安全工作应满足的条件(强度条件),并能利用强度条件公式解决:校核杆的强度、选择杆的截面、确定杆的许用载荷。

4.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1)了解纵向变形、总伸长量、轴向线应变的概念及其公式;(2)掌握虎克定律及弹性模量的概念,并能利用虎克定律求解杆的总变形量。

5.材料的力学性质(1)了解力学性质的概念及材料的性能特征标志;(2)掌握低碳钢整个拉伸过程的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的特征值;(3)掌握材料的塑性指标:材料的延伸率,截面收缩率;(4)塑性材料及脆性材料的性能特点。

三.剪切和扭转1.剪切的概念及实例(1)了解剪应力、剪应变的概念;(2)掌握剪切虎克定律及剪切弹性模量。

2.连接接头的确定计算(1)剪切、挤压的实用计算;3.扭转的概念及实例(1)了解扭转变形、扭转角的概念;(2)了解外扭矩的计算公式(由轴输出功率和转速求外扭矩)。

4.扭矩的计算、扭矩图(1)了解扭矩的概念、常用单位、符号的一般规定;(2)了解绘制扭矩图的方法。

5.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1)了解圆轴扭转时的应力计算及应力分部特点;(3)了解圆轴扭转时的变形计算及抗扭刚度的概念。

6.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1)了解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及抗扭截面模量的概念;(2)了解圆轴扭转时的刚度条件及容许扭转角的概念。

四.弯曲1.了解弯曲、平面弯曲的概念。

2.梁的正应力(1)了解梁的纯弯曲与非纯弯曲的概念;(2)了解梁在纯弯曲情况下的变形现象;(3)掌握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条件。

3.常用截面的惯性矩、平行移轴公式(1)掌握简单截面的惯性矩计算;(2)了解组合截面的惯性矩计算。

5.梁的强度条件(1)掌握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抗弯截面模量;(2)能够利用强度条件公式解决三种不同类型的强度计算问题:强度校核,选择截面,确定容许荷载;6.提高梁弯曲强度的主要途径(1)掌握提高梁弯曲强度的三种途径: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变截面梁,合理安排梁的受力。

7.梁弯曲变形(1)梁的变形的特征,挠度和转角的概念,挠度曲线的概念;(2)挠度曲线近似微分方程,能够用近似微分方程求转角方程和挠度曲线方程;(3)了解叠加原理,能够用叠加原理计算梁特定截面的挠度和转角。

五.超静定结构1.静定和超静定的概念2.超静定问题的求解(1)位移相容条件的概念,能由位移相容条件建立补充方程(2)掌握拉压超静定问题的求解(3)了解扭转和弯曲超静定问题的求解**六.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压杆稳定性1.了解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基本概念;主应力概念,平面应力状态下的胡克定律;2.了解强度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3.了解压杆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