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茅盾研究试卷及答案解析浙江自考
最新1月浙江自考茅盾研究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自考茅盾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731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茅盾抗战时期计划写作的“五部连贯的小说”的第一部是( )A.《第一阶段的故事》B.《走上岗位》C.《劫后拾遗》D.《锻炼》2.《子夜》中,雷参谋和林佩瑶之间的爱情信物是( )A.一个命运的大蒜头B.一部《罗密欧与朱丽叶》C.一杂枯萎的白玫瑰D.一片火红的霜叶3.《她是一个弱女子》中,李文卿是( )A.“代表向上的小资产阶级的奋斗的女性”B.“代表土豪资产阶级的堕落的女性”C.“代表小资产阶级的犹疑不决的女性”D.“代表小资产阶级的不断追求又不断幻灭的时代女性”4.郁达夫自认为与德国作家林道《幸福的摆》“气味相通”的作品是( )A.《碧浪湖的秋夜》B.《东梓关》C.《迟桂花》D.《十三夜》5.《石碣》是( )A.郁达夫的乡土小说B.郁达夫的历史小说C.茅盾的乡土小说D.茅盾的历史小说6.“啊啊!反抗反抗,我对于社会何尝不晓得反抗,你对于加到你身上来的虐待也何尝不晓得反抗,但是怯弱的我们,没有能力的我们,教我们从何处反抗起呢?”这段文字出自( )A.《薄奠》B.《她是一个弱女子》C.《迷羊》D.《茑萝行》17.郁达夫最初创作的以国内现实生活为背景和题材的作品是( )A.《南迁》B.《胃病》C.《茫茫夜》D.《怀乡病者》8.在夏衍剧作中,“喜剧性”因素的展示主要依赖于( )A.日常生活细节的矛盾可笑B.人物性格的夸张强烈C.人物思想行为与现实环境的格格不入D.漫画化的辛辣讽刺9.夏衍对于名著改编“忠实于原著”的基本原则表现为( )A.力求体现原著的思想、韵味和人物性格发展逻辑B.视原著为素材,编者有权力删改,以实现电影的特性C.不求神似,但求形似D.只需给原著分一分镜头10.君实和娴娴这一对年轻人出自( )A.《创造》B.《一个女性》C.《昙》D.《蚀》11.郁达夫在小说《出奔》的结尾,设计的情节是( )A.主人公带着对家乡的留恋远离故土B.主人公不堪忍受家人的歧视放火出奔C.主人公为追求真爱毅然离家出走D.主人公在一个“暴风雨将次到来的大时代”里悄然退隐12.夏衍剧作中,表达殖民地社会中都市小市民深重苦难的剧作是( )A.《一年间》B.《法西斯细菌》C.《上海屋檐下》D.《愁城记》13.俞实夫这一人物在剧中的结局是( )A.继续在日本从事科学研究B.从“科学”之宫中走了出来C.与日本妻子静子离异D.直接投身抗日前线14.被戏称为“城市三部曲”的茅盾小说是( )A.《幻灭》《动摇》《追求》B.《有志者》《尚未成功》《无题》C.《春蚕》《秋收》《残冬》D.《子夜》《林家铺子》《当铺前》15.关于郁达夫小说的创作方法,较准确的说法是( )2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带浪漫风的写实主义D.带写实风的浪漫主义16.茅盾《乡村杂景》中写到的“爬虫”指的是乡民眼里的( )A.火车B.汽车C.飞机D.小火轮17.描写知识分子“我”与人力车夫之间的友谊的作品是( )A.《一件小事》B.《薄奠》C.《不幸的人》D.《微雪的早晨》18.茅盾散文体裁多样,其名作《五月三十日下午》为( )A.通讯体式散文B.特写体式散文C.杂记体式散文D.小说体式散文19.在茅盾笔下,大革命失败后倾心于“教育救国”的人物是( )A.方罗兰B.钱良材C.王仲昭D.张曼青20.夏衍“为中国的进步的电影发出了嘹亮有力的第一声”的电影剧作是( )A.《狂流》B.《上海廿四小时》C.《自由神》D.《在烈火中永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07年1月茅盾研究试题浙江省历年自考

2007年1月茅盾研究试题浙江省历年自考2007年1月茅盾研究试题浙江省历年自考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
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浙江省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茅盾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731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经鲁迅推荐并建议增田涉编入《世界幽默全集》的郁达夫小说是( )A.《二诗人》B.《离散之前》C.《迟桂花》D.《迷羊》2.《腐蚀》的故事背景是( )A.大革命失败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皖南事变3.《她是一个弱女子》中,“代表向上的小资产阶级的奋斗的女性”的是( )A.冯世芬B.郑秀岳C.李文卿D.陈二妹4.《狂流》是夏衍创作的( )A.四幕话剧B.电影剧本C.报告文学D.长篇小说5.郁达夫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A.《茑萝集》B.《野蔷薇》C.《沉沦》D.《寒灰集》6.小说《子夜》的故事时间发生在( )A.1930年4月到6月B.1930年5月到7月C.1932年4月到6月D.1932年5月到7月7.在茅盾笔下,与表叔卢学溥有着明显渊源关系的人物是( )A.钱良才B.吴荪甫C.赵伯韬D.林老板8.关于《茑萝行》,以下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是郁达夫小说中传颂一时的名篇B.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写作C.小说中的“我”与妻子是旧式包办婚姻的牺牲品D.全文结构严密,主观抒情大为减弱,充满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9.茅盾散文《严霜下的梦》表达的是( )A.知识分子对社会底层平民百姓不幸遭遇的怜悯和同情B.对人民群众英勇斗争和献身精神的热情歌颂C.对大革命时期左倾盲动主义的“迷乱”、“不明白”和“不赞成”D.对革命风暴的热切期待10.以下有关《春蚕》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是茅盾《农村三部曲》之一B.反映“一·二八”事件后江南农村的经济破败C.是我国第一部被搬上银幕的现代文学作品D.夏衍在电影改编时增删了许多内容11.以表现抗战时期文化战线上的反投降斗争为主题的作品是( )A.《心防》B.《腐蚀》C.《愁城记》D.《霜叶红似二月花》12.在茅盾笔下,大革命失败后倾心于“教育救国”的人物是( )A.方罗兰B.章秋柳C.王仲昭D.张曼青13.描写知识分子“我”与人力车夫之间的友谊的作品是( )A.《春风沉醉的晚上》B.《薄奠》C.《过去》D.《微雪的早晨》14.茅盾散文《“暴风雨”》的写作背景是( )A.“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B.“五卅”运动时期C.大革命失败时期D.三十年代初期15.在夏衍改编的电影《祝福》中,贺老六是( )A.种田为业的农民B.养殖为业的农民C.打猎为业的山民D.种地为业的山民16.茅盾《乡村杂景》中写到的“爬虫”指的是乡民眼里的( )A.火车B.汽车C.农用拖拉机D.轮船17.夏衍创作的第一个话剧剧本是( )A.《芳草天涯》B.《离离草》C.《都会的一角》D.《上海屋檐下》18.夏衍所做的“形象化、通俗化”的工作指的是在电影改编时( )A.增加对话B.增加人物C.增加细节D.增加情节19.茅盾长篇小说艺术结构的特点可以表述为( )A.宏伟壮阔B.起伏跌宕C.集中紧张D.自由散淡20.《子夜》中,吴老太爷的“护身法宝”是一部( )A.“圣经”B.“易经”C.“公债投资指南”D.“太上感应篇”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高中矛盾试题及答案

高中矛盾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A.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B.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C.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 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答案:A2.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A.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B.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C.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 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答案:D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B. 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C.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D.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独立答案:A4.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A. 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B. 次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C. 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转化D. 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独立答案:A5.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A. 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B.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C. 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转化D. 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独立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矛盾的普遍性表现在()A.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B.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C.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 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答案:ABD7. 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A. 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B.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答案:AC8.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表现在()A. 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B.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C. 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转化D. 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独立答案:AB三、判断题9. 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
()答案:正确10.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独立的。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1. 简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答案: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002年1月浙江省自考鲁迅研究真题及答案

2002年1月浙江省自考鲁迅研究真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是用文言写作的。
[每空1分]2.伯夷是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每空1分]3.鲁迅在《药》的结尾中添上一个,增加了作品的“”。
[每空1分]4.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
[每空1分]5.茅盾先生认为,在《故事新编》中,鲁迅“将错综交融,成为一而二,二而一”。
[每空1分]6.鲁迅曾经说过:“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而且要”。
[每空1分]7.在鲁迅看来,杂文应该“是匕首,是,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每空1分]8.“革命被头挂退的事很少有的,革命的完结,大概只由于投机者的潜入。
也就是内里蛀空”。
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杂文《》。
[每空1分]9.鲁迅认为好的讽刺手法,应该“词微而显,”。
他称赞《儒林外史》的“,婉而多讽”。
[每空1分]10.鲁迅一生共创作了杂文集本,其中三本是以为题。
[每空1分]11.在《野草》中的《》中,鲁迅批评了是非不分、圆滑虚伪的处世态度。
[每空1分]12.《野草》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寻找感情的,使诗意显得富有和多层次性。
[每空1分] 13.鲁迅在《野草》中,竭力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化为“”,以具有物质感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每空1分]14.鲁迅认为《诗经》中,《》诗是“闾巷之情诗”,最有价值。
[每空1分]15.鲁迅说:“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却只是的不平”。
[每空1分] 16.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每空1分]17.鲁迅说:“唐末诗风衰落,而放了光辉。
[每空1分]18.鲁迅认为唐诗发展的原因,是和唐人重视的观念分不开的。
[每空1分]19.鲁迅在研究古代文学中,写了断代的中国文学史《》和小说史《中国小说史略》、《》。
浙江省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茅盾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7317

浙江省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茅盾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731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茅盾长篇小说《腐蚀》的时代背景是( )A.皖南事变前后B.大革命失败前后C.辛亥革命前后D.五四运动前后2.下列茅盾的作品中围绕迁厂事件的一连串冲突和随之衍生出来的众多纠葛构成主要情节的是( )A.《锻炼》B.《当铺前》C.《多角关系》D.《幻灭》3.下列茅盾所塑造的人物中以胡兰畦为模特儿的形象是( )A.静女士B.刘玉英C.梅行素D.李桂英4.联系扭结小说《子夜》中众多事件的贯穿性情节线索是( )A.吴荪甫的家庭矛盾B.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明争暗斗C.双桥暴动D.裕华工潮5.下列茅盾小说中以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件前后为背景,反映三十年代初期城镇普遍的商业萧条和农村经济走向破产的社会现实的是( )A.《自杀》B.《昙》C.《幻灭》D.《林家铺子》6.茅盾的《街角的一幕》是一篇( )A.小说体式的散文B.通讯体式的散文C.童话体式的散文D.短剧体式的散文7.茅盾长篇小说《腐蚀》的主人公是( )A.赵惠明B.林佩瑶C.惠女士D.静女士8.郁达夫所属的社团是( )A.文学研究会B.创造社C.沉钟社D.新月社9.郁达夫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 )A.《街灯》B.《寒宵》C.《迷羊》D.《秋柳》10.下列郁达夫小说中以清代诗人黄仲则在太平府提督学政朱笥河的衙门当上客的一段经历为题材的是( )A.《在寒风里》B.《二诗人》C.《离散之前》D.《采石矶》11.为介绍“真正的革命文艺的理论和作品”,1928年郁达夫和鲁迅合作创办、编辑了杂志( ) A.《奔流》 B.《莽原》C.《新青年》D.《新月》12.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作家是( )A.夏衍B.郁达夫C.茅盾D.鲁迅13.下列关于郁达夫小说的特征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并不是客观冷静地再现生活,而是偏重于作者自己主观感觉的抒发B.体现出严谨、扎实的现实主义风格C.善于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抒写内心的感受D.关注社会重大事件,并做出及时的反映14.郁达夫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中,“代表小资产阶级的犹疑不决的女性”的是( )A.冯世芬B.李文卿C.莲英D.郑秀岳15.郁达夫创作的以清代浙江诗人厉鹗为主人公的小说是( )A.《二诗人》B.《东梓关》C.《碧浪湖的秋夜》D.《纸币的跳跃》16.下列作家中,被称作是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戏剧电影运动的先驱者的是( ) A.鲁迅 B.曹禺C.夏衍D.茅盾17.与俄国现实主义戏剧大师契诃夫相比,夏衍对他笔下的知识分子多了些( )A.谴责B.同情C.嘲讽D.批判18.下列有关夏衍剧作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去寻找戏剧性B.不大在狂风暴雨一样的斗争中去展示人物的性格C.多从正面去表现重大的历史事变和斗争场面D.常透过一些平凡的生活侧面去触摸时代跳动的脉搏19.夏衍创作的第一部话剧剧作是( )A.《狂流》B.《上海屋檐下》C.《芳草天涯》D.《都会的一角》20.夏衍剧作《愁城记》旨在表现( )A.抗日战争文化战线上的反投降斗争B.“小圈子主义”的破灭C.科学至上主义理想的破灭D.殖民地社会中都市小市民的深重磨难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矛盾研究简答题自考复习(吴文化视野中的浙西现代作家)

绪论1、文学存在(地域性),具有地域文化的色彩。
2、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理位置和自然疆域内形成的具有强烈区域特征和明显地方特色的社会文化系统。
它在保留传统文化精神和思想结构的背景下,带有独立性、地域性和特殊性等特征,更多地体现着地区性的风俗传统、心理状态、生存方式和行为规范。
3、最早关注地域风貌和人的生存状态的创作是1800年,法国文学史论家斯达尔夫人。
1865年,法国文学艺术史家史纳在《艺术哲学》中以荷兰为例论述了地理环境与艺术创造的关系。
他还在论述意大利人和一般的拉丁民族的想象力时说:“表现这种想象力最完全的两大民族,一个是法国民族,更北方式,更实际,更重社交,拿手杰作是处理纯粹的思想,就是推理的方法和谈话的艺术;另外一个是意大利民族,更南方式更富于艺术家气息,更善于掌握形象,拿手杰作是处理那些诉之于感觉的形式,就是音乐与绘画。
“4、南北文化区别之论,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
《礼记中庸》中记载孔子的话说:“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郑玄对此注说“南方以舒缓为强”“北方以刚猛为强”。
早在《左传》襄公十八年的记载中,已经出现了“北风”和“南风”之语。
5、刘勰《文心雕龙》在《物色》篇中初步论及了自然环境对于形成不同文学风格的作用和影响。
6、近代著名学者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基本上是以阴阳来剖析中国最大的区域文化场。
他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文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南北形态的差异,全面而深刻地梳理了南北两大地域文化与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关联。
7、梁启超在《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也说“物质上生活还直接影响于习惯及思想。
”8、当代学者在研究我国南北文化的不同特质时也认为:“中国文化向来有南北之分,即北方是实用的、政治的、道德的,而南方则是飘逸的、艺术的、审美的。
”9、浙东作家大多刚韧、劲直,文风多带“土性”,于是浙东就会出现两个特色鲜明的文学群体:乡土作家群和左翼作家;反观浙西,如郁达夫、徐志摩、戴望舒等作家,大抵多情、浪漫,文风偏于温婉、飘逸,于是浙西就会有浪漫文学创作群体的形成。
浙江省1月自考儿童文学(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自考儿童文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386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儿童文学欣赏是一种________活动,就是对儿童文学整体性的感受、体验和认识。
2.儿童诗《手脑相长歌》的作者是我国现代一位乡村教育和儿童教育的先驱,他的名字叫________。
3.童话最基本的特征是丰富多彩的幻想。
这种基本特征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拟人等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
4.________的《猪八戒新传》在运用古典名著的艺术形象进行创作方面作了成功的尝试。
5.以《第七条猎狗》一举成名的________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动物小说成就较高的作家之一。
6.欧洲14—18世纪的两大市民文学的硕果,一是法国的《列那狐的故事》,一是德国的《________》。
7.《不不园》的作者是日本女作家________。
8.俄罗斯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作品中,《______》和《渴睡》是描写苦难孩子的不朽名篇。
9.儒勒·凡尔纳以其在科学幻想小说创作方面的突出成就获得了________的称号。
10.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乔治·桑晚年为孩子写了许多童话,其中较有影响的是《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中国古代第一部儿歌专集是( )。
A.《天籁集》B.《广天籁集》C.《小儿语》D.《演小儿语》2.以南洋华侨儿童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童话《小坡的生日》的作者是( )A.巴金B.艾芜C.老舍D.仇重3.我国建国初期,曾出现过一篇幼童题材的儿童小说,它是女作家杲向真的成名作,这篇小说是( )A.《海滨的孩子》B.《小胖和小松》C.《帽子的秘密》D.《妹妹上学》4.下列作家中,以翻译儿童文学著称却又能作诗写童话并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的是( )A.洪汛涛B.孙幼军C.任溶溶D.包蕾5.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作家奖提名奖的儿童文学作家是( )A.金波B.洪汛涛C.孙幼军D.郑渊洁6.世纪初瑞典女作家拉格勒芙因一部童话的成功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童话是( )A.《骑鹅旅行记》B.《魔法师的帽子》C.《柳林风声》D.《长袜子皮皮》7.19世纪的历险小说杰作《宝岛》出自著名作家( )之手A.马克·吐温B.斯蒂文生C.卡罗尔D.麦克唐纳8.下列作品中,被著名作家高尔斯华绥誉为“杰作”的童话,是奥地利作家费里克斯·萨尔登创作的( )A.《小海蒂》B.《飞向人马座》C.《小鹿班贝》D.《篮箭号列车历险记》9.“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作家奖”设立并开始颁发于( )年代。
茅盾研究历年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茅盾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731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划分“两浙”或“吴、越”的大江,指的是A.长江B.钱塘江C.楠溪江D.黄埔江2.茅盾的故乡是A.海宁B.绍兴C.海盐D.桐乡3.1932年中国现代诗派形成的标志是哪个杂志的创刊?A.《新月》B.《语丝》C.《现代》D.《菜花》4.早年被认为“在现代派诗人中最富超前意识”的是A.穆旦B.徐迟C.戴望舒D.邵洵美5.“五四”时期,谁曾翻译过比利时戏剧大师梅特林克的象征主义戏剧《丁泰奇之死》A.宋春舫B.施蛰存C.茅盾D.郁达夫6.朱自清在《新诗年选》中称之为“具备新诗美德”的“第一首散文诗”是A.沈尹默的《月夜》B.沈尹默的《三弦》C.施蛰存的《桥洞》D.俞平伯的《春水》7.叶圣陶赞誉“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的是A.沈尹默《月夜》B.徐志摩《再别康桥》C.戴望舒《雨巷》D.施蛰存《桥洞》8.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是由谁作序的A.胡适B.徐志摩C.钱玄同D.沈尹默9.戴望舒的《雨巷》受到了哪位外国诗人的影响?A.拜伦B.魏尔伦C.写莱D.波德菜尔10.可以看作是《茫茫夜》的续篇的小说是A.《秋柳》B.《怀乡病者》C.《秋河》D.《清冷的午后》11.与徐志摩并称“诗坛双璧”,唯美色彩浓厚的浙西现代诗人是A.邵洵美B.俞平伯C.穆口D.徐迟12.最早提倡新鲜写实的“爱美剧”的剧作家是A.李叔同B.陈大悲C.欧阳予倩D.夏衍13.茅盾《腐蚀》中的女主角是A.章秋柳B.静女十C.赵惠明D.林佩瑶14.以下徐志摩创作的作品中,哪一篇是写景散文A.《雪花的快乐》B.《再别康桥》C.《想飞》D.《我所知道的康桥》15.以下属于丰子恺的作品的是A.《缘缘堂续笔》B.《善女人的品行》C.《悲冷翠的一夜》D.《茑萝行》16.《子夜》最后,吴荪甫的结局是A.得胜还朝B.东山再起C.卷款而逃D.彻底破产17.现代派色彩较为浓厚的《野兽》一诗的作者是A.徐志摩B.邵洵美C.穆旦D.戴望舒18.谁的诗作曾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镜子”A.徐迟B.戴望舒C.徐志摩D.俞平伯19.“或老练,或深沉,或活泼,或娇柔,姚黄魏紫,各尽其妙”,这形容哪位作家笔下的女性A.夏衍B.茅盾C.郁达夫D.施蛰存20.《石秀》这篇小说的作者是浙西作家A.郁达夫B.施蛰存C.茅盾D.宋春舫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201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茅盾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7317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虹》通过知识青年梅行素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五四”到“_______”这一历史时期的社
会风貌。
2.《腐蚀》通过女特务赵惠明从受骗、犯罪到醒悟、自新的曲折经历,展现了“_______”前
后“陪都”重庆的现实图景。
3.黑格尔认为,“史诗就是按照本来的客观形状去描述客观事物”,因而他把反映社会历史生
活的_______视为史诗的一个基本特征。
这个特征在茅盾的中长篇小说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4.《子夜》中那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以及夹在书里的枯萎的白玫瑰,并非与人物无
关的“死”道具,而是_______与雷参谋昔日罗曼史的活见证。
5.茅盾的中长篇小说甚至对“物”的描写也常常是史诗式的,体现着_______特点。
6.茅盾的短篇《大泽乡》是根据《_______》秦末农民陈胜、吴广起义的史实写成的。
7.茅盾根据《圣经》故事创作的短篇除了《耶稣之死》还有《_______》。
8.茅盾在《我走过的道路》里说,“散文《严霜下的梦》用_______的手法,表达了革命的遭
遇和我的心情,并对那时的_______表示了‘迷乱’、‘不明白’和不赞成”。
9.茅盾的散文《风景谈》谈的是风景,但着眼的却是_______。
10.郁达夫描写知识分子文朴的三篇小说是《烟影》、《_______》和《_______》。
11.郁达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_______》。
12.《采石矶》的主人公是清代诗人_______。
13.郁达夫小说中,带有神怪色彩的作品是《_______》。
14.郁达夫说:“《迟桂花》的内容,写出来怕将与《_______》有点气味相通,我也想在这篇
小说里写出一个病肺者的性格来。
”
15.郁达夫说:“_______和死,是人生的两大根本问题,所以以这两者为材料的作品,其偏爱
价值比一般其他的作品更大。
”
16.夏衍的《上海廿四小时》围绕着_______的事件,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
17.夏衍改编的《春蚕》中,阿多最后将长了许多叶瓣的大蒜头捏作一团,用力投入溪中,激
起溪水上一圈圈波纹,这一细节含蓄地表现了_______,令人回味和深思。
18.夏衍说过:“戏的主题,我喜欢‘_______’,即一个问题,一服药治一种病”。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
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围绕“国华机器制造厂”的搬迁事件构成主要情节的小说是( )
A.《多角关系》
B.《子夜》
C.《劫后拾遗》
D.《锻炼》
2.茅盾描写上海流浪儿童生活的小说是( )
A.《大鼻子的故事》
B.《少年印刷工》
C.《儿子开会去了》
D.《手的故事》
3.“脊柱的灵魂是脊髓,脊柱只不过是一所房子,脊髓方是其中的主人。
根本的治疗法在于
换过房子里的主人,并不在于拆造房子。
”这段文字出自茅盾的( )
A.《上海》
B.《香市》
C.《“现代化”的话》
D.《疲倦》
4.夏衍解放后改编的电影中,对原著增加的东西较多的是( )
A.《林家铺子》
B.《祝福》
C.《革命家庭》
D.《烈火中永生》
5.下列夏衍改编的电影中,解放前改编的是( )
A.《祝福》
B.《春蚕》
C.《林家铺子》
D.《革命家庭》
6.下列小说中,以大革命为背景的是( )
A.《唯命论者》
B.《出奔》
C.《在寒风里》
D.《迷羊》
7.被人们视为郁达夫小说创作风格转变标志的作品是( )
A.《薄奠》
B.《迷羊》
C.《过去》
D.《出奔》
8.下列小说中,以于质夫为主人公的作品是( )
A.《南迁》
B.《秋柳》
C.《落日》
D.《青烟》
9.郁达夫初次用第一人称描写手法创作的作品是( )
A.《沉沦》
B.《南迁》
C.《银灰色的死》
D.《胃病》
10.郁达夫的处女作是( )
A.《沉沦》
B.《南迁》
C.《相思树》
D.《银灰色的死》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追求强烈的时代性、社会性,是茅盾中长篇小说的突出优点,但也酿成了某些明显的缺欠,试作简要说明。
2.试简要比较分析老通宝和多多头的思想性格。
3.简谈郁达夫《出奔》的思想意义。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茅盾三十年代散文创作的主要内容。
2.试述夏衍话剧中刻划知识者形象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