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控制探讨

合集下载

《2024年蒙东特高压交直流混合送出型电网规划网架的稳定性研究》范文

《2024年蒙东特高压交直流混合送出型电网规划网架的稳定性研究》范文

《蒙东特高压交直流混合送出型电网规划网架的稳定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特高压电网建设成为了推动电网现代化、智能化的重要手段。

蒙东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特高压交直流混合送出型电网规划网架的稳定性研究,对于保障区域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蒙东特高压交直流混合送出型电网规划网架的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蒙东特高压电网现状及发展趋势蒙东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煤炭、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丰富,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对于实现能源的远距离输送、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蒙东地区特高压电网已经初步形成,交直流混合送出型电网规划网架的建设正在逐步推进。

未来,随着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电网规模的扩大,蒙东特高压电网将呈现更加复杂多变的运行状态。

三、交直流混合送出型电网规划网架稳定性研究1. 稳定性分析方法针对蒙东特高压交直流混合送出型电网,我们需要采用先进的电网稳定性分析方法,如时域仿真、频域分析等,对电网的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进行全面评估。

同时,还需要考虑电网在极端情况下的运行特性,如故障情况下的电压稳定性和功率平衡性等。

2. 稳定性影响因素影响蒙东特高压交直流混合送出型电网稳定性的因素众多,包括电网结构、电源分布、负荷特性、设备性能等。

我们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影响电网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为制定有效的稳定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3. 稳定控制策略针对影响电网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稳定控制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优化电网结构、改善电源分布、调整负荷特性、提升设备性能等。

同时,还需要结合智能电网技术,实现电网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通过对蒙东特高压交直流混合送出型电网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电网的稳定性。

同时,结合具体的故障案例,我们可以找出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制定更加有效的稳定控制策略提供有力支持。

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控制探讨

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控制探讨
关键词: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性
××电网计划建设±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同塔双回±500kV 直流工程等电网。××电网已运行送主网架为九直七交送电通道, 具有较大的特高压结构性稳定风险。对××特高压电网安全、平稳 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本文对××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 稳定性控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具体如下:
水利电力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905175
科技风 2019年 2月
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控制探讨
贾国保
浙江新源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义乌分公司 浙江义乌 322000
摘 要:十三五规划后,我国政府对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 XX2017电网数据为研究 依据,依据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原则,对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安全稳定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并依据关键安全稳定风险,提出了 几点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控制措施。以期为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性控制方案的制定及电网安全运行提供有效的 参考。
最后,针对大规 模 交 直 流 并 网 导 致 的 同 步 频 率 提 升 问 题, 电网维护人员可以新能源主要应用地区为管理要点,开展全方 位实时同步谐波监测。同时依据新能源次同步振荡原理,制定 完善的次同步振荡安全控制方案。结合系统性新能源场站调 频调压,可从源头解决电网调节能力不足导致的稳定性故障。
一、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特性探究 (一)受端电网电压调节功能下降 特高压电网直流密集投运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为受端常 规火电机组提供了支撑。而直流电网大范围馈入机组,极易致 使系统电压调节特性恶化,进而导致混联电网电压稳定性风险 突出。如××电网受电比例在 46%以下,发生 500kV线路 N1 故障,导致××地区出现电压崩溃风险。 (二)电网频率性稳定故障频发 交流系统转动惯量、机组调频能力是电网频率调节的主要 依据。但是随着特高压交直流电网的建设,系统转动惯量不断 增加,其需要承受频率波动效能也需要逐步增加。而直流转动 特性的缺失,极易导致送受 端 电 网 转 动 惯 量 下 降。[1]如 ××电 网 仿真分析数据表明,70GW 负荷水平下,损失 4.0GW 发电功率 时,若电网内无风电,则电力系统频率将下跌 0.70Hz。 (三)交直流、送受端间全局性故障突出 从理论层面进 行 分 析,特 高 压 交 直 流 混 联 电 网 的 建 设,促 使交直流及送受端间联系不断紧密。而发生频率较高的单相 短路故障,就可能导致多回直流同时换相异常,进而对交流断 面造成大规模冲击。如 2017年,××电网某 500kV线路 A相故 障跳闸,导致该区域特高压直流连续三次换相失败,最终致使 送端特高压交流长线产生高达 1800MW 的有功冲击。 二、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控制措施 (一)优化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方案 首先,在特高压 交 直 流 混 联 电 网 运 行 期 间,针 对 电 网 功 率 输送不均匀的情况,可以直流紧急功率控制为核心,针对电网 交流分担功率超标问题,构建完善的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功 率应急控制方案。通过对直流系统传输功率的控制,可以适当 强化交直流混联电网中直流传输功率及负载能力,从而提高特 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在直流功率 应急控制方案中,为保证电网短路能量的有效释放,特高压交 直流混联电网维护人员可将局部潮流故障问题较严重交流电 网作为维护重点。在直流系统控制的前提下,设置回降控制直 流功率、紧急控制直流功率提升等附加措施。 其次,依据修订后《国家电网安全稳定计算技术规范》的相 关要求,特高压电网运行系统维护人员可以新一代数模混合仿 真平台为依据,进一步拓展电磁暂态仿真分析范围。结合实际 稳定性控制装置的设置,对特高压混联电网交直流特性进行全 方位分析。如针对单回特高压直流连续换相失败情况,可以主 动闭锁直流、联切送端机组为要点,从根本上切断直流换相联 锁反应。同时优化直流再启动速切交流滤波方案。结合受端 电网交流线路重合闸时间的延长,可有效降低直流扰动现象对 混联电网交流系统的不利影响。

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稳态控制策略

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稳态控制策略

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稳态控制策略摘要:与传统的两端直流输电相比,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可实现多电源供电、多落点受电,且总体损耗和造价相对较低,是一种更为灵活的输电方式。

本文介绍了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基本特点,设计了该系统所能具有的控制模式及运行方式,详细设计了送受端的控制策略,实现了多端的协调。

考虑柔性直流高低阀组串联的特点,设计了阀组的均衡控制。

通过搭建PSCAD/EMTDC仿真模型,对系统的平稳启动、停运和稳态运行等工况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高低阀组串联;裕度控制;特高压柔性直流;稳态控制0 引言近年来,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西电东送”战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端直流输电技术可以实现多电源供电及多落点受电,提供了一种更为灵活的输电方式[1]。

作为新一代的直流输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不存在换相失败的问题,能够提供动态无功功率,可以改善电压稳定问题,是提高多直流集中馈入受端电网安全稳定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2 - 3]。

因此,送端采用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的常规直流技术,受端采用多个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的柔性直流的混合直流输电技术具有不存在换相失败问题、总体损耗和造价相对较低的优点,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4]。

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控制相对两端直流输电系统更为复杂,特别是形成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其控制保护策略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更无实际的工程实例。

本文首先介绍了所研究的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

然后设计了该系统所能具有的控制模式及运行方式。

在此基础上,详细设计了送受端的控制策略,特别是柔性直流高低阀组的均衡控制和多端协调控制。

最后利用PSCAD/EMTDC搭建了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的仿真模型,对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启动、停运的仿真验证。

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控制探讨

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控制探讨

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控制探讨摘要:十三五规划后,我国政府对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依据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原则,对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安全稳定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

并依据关键安全稳定风险,提出了几点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控制措施。

以期为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性控制方案的制定及电网安全运行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控制1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特性探究(一)受端电网电压调节功能下降特高压电网直流密集投运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为受端常规火电机组提供了支撑。

而直流电网大范围馈入机组,极易致使系统电压调节特性恶化,进而导致混联电网电压稳定性风险突出。

如××电网受电比例在 46%以下,发生 500kV 线路 N-1 故障,导致××地区出现电压崩溃风险。

(二)电网频率性稳定故障频发交流系统转动惯量、机组调频能力是电网频率调节的主要依据。

但是随着特高压交直流电网的建设,系统转动惯量不断增加,其需要承受频率波动效能也需要逐步增加。

而直流转动特性的缺失,极易导致送受端电网转动惯量下降。

如××电网仿真分析数据表明,70GW 负荷水平下,损失4.0GW 发电功率时,若电网内无风电,则电力系统频率将下跌0.70Hz。

(三)交直流、送受端间全局性故障突出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建设,促使交直流及送受端间联系不断紧密。

而发生频率较高的单相短路故障,就可能导致多回直流同时换相异常,进而对交流断面造成大规模冲击。

如 ××电网某 500kV 线路 A 相故障跳闸,导致该区域特高压直流连续三次换相失败,最终致使送端特高压交流长线产生高达 1800MW 的有功冲击。

2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控制措施2.1电压稳定电压稳定是指受到小的或大的扰动后,系统电压能够保持或恢复到允许的范围内,不发生电压崩溃的能力。

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安全运行保障技术探讨

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安全运行保障技术探讨

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安全运行保障技术探讨摘要】通过研究并分析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技术框架,提出了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保障系统的设计理念和原理,描绘了该系统的总体框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该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保障技术进行了说明,对保障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安全运行;保障技术1 引言充分利用大电网安全稳定的已有在线防御技术是研究大规模、远距离交直流混合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与大规模交直流、远距离混合电网特性相结合,有利于分析研究关键技术与应用功能及其存在的安全稳定问题。

根据电网实际情况分布研究,从而进一步完善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安全运行保障技术体系。

2 电网发展存在的问题传统电网在线防御系统无法解决大规模、远距离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存在的安全稳定问题,需要在框架体系、预警分析、采集信息、决策控制等层面予以提升。

在传统的在线防御框架基础上,智能防御系统应能针对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2.1 短路电流水平日益增大由于不断增加的电源装机容量和不断扩大的电网规模,电网短路电流水平也在持续上升。

当短路电流水平接近甚至超过设备的允许值时,应该分别采取不一样的控制措施。

需要从网络结构的改善、老旧设备的改造入手进行电网规划,制订有关厂站对短路电流的控制措施和实施方案。

2.2 尚未形成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电网由于有限的环境承载能力和能源的缺乏,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即是依靠特高压电网运行。

在特高压试验工程投入商业运行之后,目前我国已全面开展特高压电网的建设。

当前都将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来展开电网的规划、建设工作,并短时间内形成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电网。

2.3 变电站站址和线路走廊的落实越来越困难随着国家更加严格的土地和物权保护措施以及逐渐增长的城乡建设规模,高压线路走廊和变电站站址越来越难选择,电网工程的实施周期被不断拉长,且工程造价也在不断提高。

所以,城市总体规划与各区域的控制规划中电网规划必不可少。

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控制

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控制

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控制摘要:十三五规划后,我国政府对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此,本文先对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特性进行探讨分析,然后根据特性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后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供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性1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的主要特性当今,我国的特高压电网正处在一个过度时期。

伴随着特高压交直流工程的加大投入。

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随着特高压交直流电的飞速前进,尤其是特高压直流输电发生了质的变化。

电网运行特性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直流电的飞速发展,交流电的缓慢前进,使之矛盾重重,电网安全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1.1特高压交流出现问题对直流造成的危害由于交流系统出现问题,会给特高压直流造成的危害有以下几点:交流系统问题会致使换流站交流母线的电压下降、线电压出现偏移的情况,从而造成直流换相没能成功;交流系统出现故障如果能够及时的去除,等到交流系统电压恢复正常之后,直流输电也会随之正常运转;如果问题没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或者在解决之后没能及时恢复到正常状态,那么会持续造成直流电换相的失败,最终导致直流不能运行。

在换相完成后,晶闸管还需要承受一定时间的反向电压以此来恢复关闭的能力。

如果熄弧角太小的话,在晶闸管还没恢复之前就又会在承受一次正向电压以此来完成恢复正常,从而导致换相的失败。

1.2特高压直流出现问题对交流造成的危害当直流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会直接导致直流输电闭锁的情况发生,作为接受一端的系统,电网也会出现频率下降的现象,如果系统保有一定的发电容量,那么系统频率也会恢复正常。

与此同时,直流闭锁之后,受端系统还会保存一定的无功过剩,如果换流站无功补偿设备没能够去除,那么系统电压也会随之恢复正常状态,换流站的无功补偿如果没能去除,那么,系统会在很高的电压下继续运转。

1.3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性分析通过将一个区域内所有的1000kV的交直流线路分别设置故障,进而深入分析其是否能在阻扰中正常运转。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高压直流输电(HVDC)系统是一种将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进行长距离传输的技术。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HVDC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HVDC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解决HVDC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本研究致力于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控制策略。

1. 研究问题及背景:HVDC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主要包括电压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

电压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扰动时能够保持稳定的电压水平。

频率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扰动时能够保持稳定的频率。

由于HVDC系统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特性和大时滞,传统的控制方法往往无法满足其稳定性要求。

因此,本研究将重点关注HVDC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以提高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2. 研究方案方法:为了研究HVDC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案和方法:(1) 收集并整理HVDC系统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对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

该模型将考虑系统的电气和控制部分,以及与之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

(2) 利用数学工具和控制理论,对HVDC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采用 Lyapunov 稳定性理论等方法,建立系统稳定性的数学模型,并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3) 提出新的控制策略和算法,以解决HVDC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根据稳定性分析的结果,本研究将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的方式进行验证。

(4) 评估和对比不同控制策略的性能,并进行参数优化和调优。

本研究将通过多种指标对不同控制策略进行评估,并对系统进行参数优化以提高稳定性。

3.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本研究将通过对HVDC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分析,得到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结果。

然后,根据稳定性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并对不同控制策略的性能进行评估。

最后,对比不同控制策略的性能,进行参数优化和调优,以最终提高HVDC系统的稳定性。

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控制系统研究

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控制系统研究

正常方式(j=1) 线路1~5组合检修
方式(j=2~6) 直流单极、双极运行
方式(j=7、8) 光伏大于门槛(j=9)
P1=PL1+PL2+PL3 P2=PL1+PL2+PL3 P3=PL1+PL2+PL3 P4=PDC+PL4+PL5 P5=PDC+PL4+PL5 P6=PDC+PL4+PL5 P7=PDC+PL4+PL5
3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Dianqi Gongcheng yu Zidonghua
系统发生异常或检修时,整个稳定控制系统的功能不会受到 影响;每个子系统通常均由两个主站、若干子站和执行站组 成。 正常情况下一个主站负责处理交流系统故障控制措施,另 一个主站负责处理直流系统故障控制措施;个别系统具有交 流主站与直流主站互为备份功能,这样当其中一个主站异常 时,其功能可由另一个主站接管,整个子系统的功能不受任何 影响。 图2为稳定控制系统架构示意图。
关键词:电力系统稳定性;稳定控制;切机;切负荷
0 引言
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很大,一次能源分布严 重不均衡。 能源需求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 约占需求总量的3/4;用于发电的煤炭和水力资源则主要分布 在西北和北部地区。 这种能源分布与消费的不均衡状态,决定 了能源资源必须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以大煤电基地、大水 电基地为依托,实现煤电就地转换和水电大规模开发,并通过 建设特高压电网,实现跨地区、跨流域水火互济,将清洁的电 能从西部和北部大规模输送到中东部地区[1]。直流输电具有远 距离、大容量传输的优势,且控制调节灵活,因而被用于大规 模电网的互联,成为“西电东送”的主要传输通道之一[2]。 在交 直流混合输电系统中,直流线路的闭锁故障及交流输电通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控制探讨
发表时间:2019-05-05T09:39:50.3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作者:亢煜王嘉薇
[导读] 摘要:十三五规划后,我国政府对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山西太原 030000
摘要:十三五规划后,我国政府对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依据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原则,对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安全稳定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

并依据关键安全稳定风险,提出了几点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控制措施。

以期为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性控制方案的制定及电网安全运行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控制
1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特性探究
(一)受端电网电压调节功能下降特高压电网直流密集投运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为受端常规火电机组提供了支撑。

而直流电网大范围馈入机组,极易致使系统电压调节特性恶化,进而导致混联电网电压稳定性风险突出。

如××电网受电比例在 46%以下,发生 500kV 线路 N-1 故障,导致××地区出现电压崩溃风险。

(二)电网频率性稳定故障频发交流系统转动惯量、机组调频能力是电网频率调节的主要依据。

但是随着特高压交直流电网的建设,系统转动惯量不断增加,其需要承受频率波动效能也需要逐步增加。

而直流转动特性的缺失,极易导致送受端电网转动惯量下降。

如××电网仿真分析数据表明,70GW 负荷水平下,损失 4.0GW 发电功率时,若电网内无风电,则电力系统频率将下跌 0.70Hz。

(三)交直流、送受端间全局性故障突出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建设,促使交直流及送受端间联系不断紧密。

而发生频率较高的单相短路故障,就可能导致多回直流同时换相异常,进而对交流断面造成大规模冲击。

如 ××电网某 500kV 线路 A 相故障跳闸,导致该区域特高压直流连续三次换相失败,最终致使送端特高压交流长线产生高达 1800MW 的有功冲击。

2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控制措施
2.1电压稳定
电压稳定是指受到小的或大的扰动后,系统电压能够保持或恢复到允许的范围内,不发生电压崩溃的能力。

受扰后,系统中发电机和调相机、静止电容器、动态无功补偿器、以及线路充电功率等构成的无功电源,以及线路和变压器等设备无功损耗、感应电动机无功消耗等构成的无功负荷,两者间供需平衡能力决定了电压稳定的维持能力。

交流长距离供电、多直流馈人、高马达比例等受端电网,电压稳定问题较为突出。

2.2完善电网稳定控制目标体系
一方面,在《国家电网安全稳定计算技术规范》的基础上,
依据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威胁电网安全运行故障特点,电网维护人员可进一步完善电网稳定控制目标体系。

同时综合考虑直流系统单、双击闭锁故障等因素,将不同形态故障因素纳入电网稳定控制目标体系中。

如直流连续换相失败、直流功率突降、再启动、受端多回直流同时换相失败等。

另一方面,依据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特点,为进一步完善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控制目标体系,电网维护人员可综合利用直接法、时域仿真等方法,对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稳定性进行全方位分析。

其中直接法主要是依据函数变化,通过故障对比分析,在初始时间刻能量、临界能量的基础上,构建高维度电网运行模型,以便直接判定电网稳定性;而时域仿真法则是针对干扰源头,利用微分方程,对获得电气运行数据进行分析。

常用的时域仿真法主要为电磁暂态仿真、机电暂态仿真等。

依据特高压电网规模,可选择合理的仿真分析模型,进而确定仿真控制基准。

2.3构建合理的电网结构
构建合理的拓扑互联结构,是提升输电能力的重要保障。

为此,依据电网功能的不同定位,选用送端电源分散接人、受端合理分区的差异化设计原则;综合区域电网不同互联模式的技术特点,选择适用的交流互联、直流互联、交直流混联方案;统筹电网整体性能要求,兼顾网源协调发展、多电压等级有序发展、省级电网与区域电网协同发展以及一二次系统同步发展。

2.4优化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方案
首先,在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期间,针对电网功率输送不均匀的情况,可以直流紧急功率控制为核心,针对电网交流分担功率超标问题,构建完善的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功率应急控制方案。

通过对直流系统传输功率的控制,可以适当强化交直流混联电网中直流传输功率及负载能力,从而提高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直流功率应急控制方案中,为保证电网短路能量的有效释放,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维护人员可将局部潮流故障问题较严重交流电网作为维护重点。

在直流系统控制的前提下,设置回降控制直流功率、紧急控制直流功率提升等附加措施。

其次,依据修订后《国家电网安全稳定计算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特高压电网运行系统维护人员可以新一代数模混合仿真平台为依据,进一步拓展电磁暂态仿真分析范围。

结合实际稳定性控制装置的设置,对特高压混联电网交直流特性进行全方位分析。

如针对单回特高压直流连续换相失败情况,可以主动闭锁直流、联切送端机组为要点,从根本上切断直流换相联锁反应。

同时优化直流再启动速切交流滤波方案。

结合受端电网交流线路重合闸时间的延长,可有效降低直流扰动现象对混联电网交流系统的不利影响。

最后,针对大规模交直流并网导致的同步频率提升问题,电网维护人员可以新能源主要应用地区为管理要点,开展全方位实时同步谐波监测。

同时依据新能源次同步振荡原理,制定完善的次同步振荡安全控制方案。

结合系统性新能源场站调频调压,可从源头解决电网调节能力不足导致的稳定性故障。

2.5强化特高压交直流主网架结构
依据特高压运行理论,只有交流电网、直流容量一致,才可以保证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具有足够的抗频率冲击能力。

据此,在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建设阶段,国家电网应以交流电网建设为要点,依据现有特高压混联电网直流电规模及容量,构建坚强交直流同步电网。

同时以国家清洁能源发展战略为依据,驱动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全面优化完善,为“强直弱交”问题的彻底解决提供依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迅速发展进程中,特高压直流输电规模呈阶跃式提升,导致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出现严重的“强直弱交”问题。

这种情况下,依据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特性,相关人员可以特高压交直流主网架结构为要点,对特高压交直流主网架结构进行优化完善。

同时在完善的电网运行控制目标体系的指导下,进一步优化电网运行控制方案,为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性控制
效率提升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特高压交直流混联运行关键技术标准研究立项[J].农村电气化,2017(09):62.
[2]邸航.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控制分析[J].通讯世界,2017(15):229.
[3]李英毓. 交直流混联电网交互影响研究及仿真分析[D].天津大学,2017.
[4]黄振琳. 交直流电网多直流协调暂态稳定控制的研究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7.
[5]吴萍,赵兵,郭剑波,卜广全,李勇,刘长义,徐友平,姜国庆,奚江惠,胡扬宇,邵德军.应对特高压直流阀组相继故障的跨区交直流协调控制方法[J].电网技术,2017,41(05):1460-14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