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中谷雨的前一个节气是什么

合集下载

背诵24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歌完整版口诀是什么)

背诵24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歌完整版口诀是什么)

背诵24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歌完整版口诀是什么)方日排行为您整理了背诵24节气歌,还有二十四节气歌完整版口诀是什么和24节气歌怎么背,下面一起来看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是什么吧。

24节气歌怎么背?二十四节气歌完整版口诀是如下: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是6月21日,下半年是8月23日。

这首歌是为了方便记忆,按照人名规律编的。

前四句由每个节气中的一个字按顺序组成,是整个节气歌的主体,后四句是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规律。

气候类型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通过观察天体运行结合地理气候、物候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农耕生产与地理气候资源息息相关,优越的地理气候资源是诞生农耕文明的重要条件。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地区,有着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

二十四节气歌完整版口诀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歌完整版口诀如下: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即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二十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有多种版本。

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不仅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而且影响着古代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文化观念。

它巧妙地结合了天文学、自然节律和民俗,并衍生出大量与之相关的季节文化。

二十四节气歌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断,谷雨嫩茶玉伴;长夏桑果似樱桃,小满养蚕耕田。

芒果苗入宫前,夏至稻花香似白练;夏日微风催早熟豆,炎炎夏日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二十四节气间隔时间

二十四节气间隔时间

二十四节气间隔时间篇一:二十四节气气候习俗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每五日为一候,共计二十四候,每候对应一种花信。

立春节气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人们十分重视这个节气。

3000年前中国就有迎春仪式,至今已形成了许多固定的风俗习惯。

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为立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表示春季开始,万物有了勃勃生机,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中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三候所对应的花信“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春天已经到来,然而冬天的寒冷还未消失殆尽,它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消融,大地解冻才能使万物复苏,才能有万物生长的土壤,所以三候的说法十分准确地把立春这个阶段的特征和预兆形象地表现出来。

俗语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立春后,随着气温的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立春”不仅是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重大节日,中国民间将其称为立春节,并有吃春饼、鞭春牛等趣味习俗。

立春这天,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咬春”。

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

因此,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立春这一日,中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

其实其意义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萝卜还可以解酒、通气,具有营养、健身、祛病等功效。

一年24个节气顺序

一年24个节气顺序

一年24个节气顺序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生活被划分成了一个个节气。

每个节气都有着特定的含义和象征,对于人们来说,它们不仅是标志着气候的变迁,更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参照。

1. 立春立春标志着新的一年开始了,这一天是中国农历的春天的开始。

春节刚过,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刻。

在立春之后的日子里,阳光逐渐增长,温度也开始回升。

人们开始计划新的一年的工作和生活,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获得更多的收获。

2. 雨水随着立春过去,气候逐渐转暖,雨水伴随而来。

这时候,大地开始回春,植物开始发芽。

雨水也是农民们翘首以盼的时节,因为它标志着春耕的开始。

人们在这个节气里逐渐恢复精力,准备着开展新一年的工作。

3. 惊蛰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其意义是“惊醒冬眠的小动物”。

这个节气也意味着春雷开始响起,天气逐渐变暖。

人们开始感受到春天的真正气息,增加了户外活动的频率。

此时正是春游的好时机,也是人们细心打理自己的时候。

4. 春分春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它标志着春天的正式开始。

此时,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天空万物生气勃勃。

人们开始感受到春天的阳光,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

这个节气也是人们追求身心健康的时刻,很多人会开始进行户外运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5. 清明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

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渐升,天气变暖,同时也是扫墓祭祖的好时机。

人们会带着美食、烧纸祭奠逝去的亲人,同时也会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参与一些户外活动来锻炼身体。

6. 谷雨谷雨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它意味着雨水在大地上的充沛,也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时值春季,作物开始进入一段快速生长期。

人们要在这个时候多加注意保护作物,同时自己也要有所收获。

谷雨也被认为是气候转暖的标志,人们开始享受春天的美丽景色。

7. 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开始,也是温度开始升高的时候。

此时,人们要开始注意防暑降温,保持身体健康。

夏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人们可以参与到各种户外活动中,也可以享受到美食的享受。

24节气顺口溜快速记忆口诀

24节气顺口溜快速记忆口诀

24节气顺口溜快速记忆口诀
24节气顺口溜快速记忆口诀是一种科学性记忆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记忆24个节气的名称及该节气的相关时间。

这种方式有助于加深对于24节气的认知,可以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去认识和理解24节气。

下面来看看一些24节气顺口溜快速记忆口诀:
立春三月二十日,雨水元气碰头来;
惊蛰三月五十日,蛰虫乱跳开始哇;
清明四月五日到,洒洒碧水葬花来;
谷雨四月十九日,梧桐叶满数春霖;
立夏五月五日前,六合开门正半年;
小满六月初五日,家家乐福举杯来;
大暑七月初七日,三伏几度炎夏来;
处暑七月十五日,来介暑热烈不分;
白露八月十七日,把持着凉未放来;
秋分八月二十三,秋风势凉不妨来;
寒露九月初九日,丹枫叶黄衷情来;
霜降九月二十三,寒光照寒叶寂寥;
立冬十月十一日,秋阴成冬一索索;
小雪十月二十五,大雪冷暖怕相仿;
大雪十一月十一,白雪覆盖凌冰侣;
冬至十一月二十三,冰天雪地静夜来;
小寒十二月五日,寒露凝结冻如玉;
大寒十二月二十,寒霜飞舞落凡尘。

以上就是24节气顺口溜快速记忆口诀,可以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大家记住了节气及其时间,从而更好地利用24节气和与之相关的知识来解决人们生活工作中的问题。

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和含义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和含义是什么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第一类是反映季节的: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说明季节,划分一年为四季的.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直接反映热量状况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它们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暑的程度以及暑热即将过去等都很确切.直接反映降水状况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说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程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虽说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也反映出温度逐渐下降的过程,和每个节气温度下降的程度.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的初雷和地下的蛰虫的复苏,向天地万物通报春回大地的信息.各个节气的时间和含义:立春:2月3—5日,太阳达315度黄经.“立〞是开场的意思,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有开场了,天气回暖,万物更新,是农事活动开场的标志,这一天春季开场.雨水:2月18—20日,太阳移至330度黄经.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十分频繁.惊蛰:3月5—7日,太阳移至345度黄经.春雷开场轰鸣,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过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过冬是虫卵快要孵化了,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但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春分:3月21—22日,太阳移至0度,阳光直照赤道.“分〞是“半〞的意思,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我国广阔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清明:4月5—6日,太阳移至15度.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木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秀朗的景象.谷雨:4月19—21日,太阳移至黄经30度.“雨生百谷“,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立夏:5月5—6日,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场,万物生长,炎热的天气将要降临,农事活动也已进入夏季欣欣向荣的繁忙季节了.小满:5月20—22日,“满〞,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但未成熟.芒种:6月5—7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在北方是刻麦种稻的时候,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需要及时进展夏收,夏管和夏种了.夏至:6月20—22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90度.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降临,气温将继续升高.夏至前后,我国许多地方都进入了闷热的夏季,气温一般都在30摄氏度以上,最高气温常常突破37摄氏度.小暑:7月6—8日,太阳达黄经105度,入暑,标志着我国大局部地区进展炎热季节.大暑:7月22—24日,此时太阳已达120度,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阔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大暑不热〞雨水偏多的反常年份.立秋:8月7—9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135度.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场,草木开场结果,到了收获的季节.处暑:8月22—24日,“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于这一天完毕,我国大局部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珍贵.白露:9月7—9日,此时太阳达黄经165度,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秋分:9月22—24日,太阳移至黄经180度,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寒露:10月8—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场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林寒意,故名为“寒露风〞.这个节气表示冬季开场,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霜降:10月23—24日,此时太阳达黄经210度.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季节相吻合,霜是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而成的.所以,霜降并不是霜降.天气寒冷造成,对生长中的作物危害很大.立冬:11月7—8日,太阳移至黄经225度.这一天起冬天开场. 小雪:11月22—23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40度,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大雪:12月6—8日,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冬至:12月21—23日,太阳移至黄经270度,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那么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短,气温持续下降,并开场进入数九寒天.小寒:1月5—7日,这个节气表示开场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会有霜冻.大寒:1月20—21日,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地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二十四节气有先后,以下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春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夏季九九歌: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争向路头宿.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八九七十二,被单添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大炭壑.冬季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24节气歌以及解释

24节气歌以及解释

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露水,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小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

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在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

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名称及概述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名称及概述

《大雪》·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冬至
冬至,又称“冬节”、“贺 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 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 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 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 阳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 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 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 子。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 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 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 23°26')。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霜降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 年阳历10月23日左右,霜 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 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 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 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 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 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泊舟盱眙》·韦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 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 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 30°;于每年阳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是"雨生百 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 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 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 正所谓"春雨贵如油"。降雨 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 茁壮成长。谷雨时节,在中 国南方地区,往往开始明显 多雨。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大暑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 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的阳 历7月22日、23日之间,太 阳到达黄历120°,是大暑 节气。与小暑一样,大暑也 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 而大暑表示天气炎热至极。 大暑时节,正值中伏前后, 天气进入了一年中最炎热的 时期,此时也正逢雨热同季, 雨量比其他月份明显增多。

24节气气候特点简单概括

24节气气候特点简单概括

一、24节气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24节气气候特点11、春季立春:斗柄指向法:斗指寅;定气法:太阳黄经为315度。

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于公历2月3-5日交节。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公历2月18-20日交节。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

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公历3月05-07日交节。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

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公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斗柄指向法:斗指乙;平气法:冬至后105天;定气法:太阳黄经为15°。

清明时节,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公历4月04-06日交节。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

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公历4月19-21日交节。

2、夏季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

夏季的开始。

公历5月05-07日交节。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

小满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

公历5月20-27日交节。

芒种:斗指己;太阳黄经为75°。

“芒种”是“忙种”的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公历6月05-07日交节。

夏至:斗指午;太阳黄经为90°。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便是夏至。

炎热的夏天来临。

公历6月21-22日交节。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公历7月06-08日交节。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公历7月22-24日交节。

3、秋季立秋:斗指西南;太阳黄经为135°。

秋季的开始。

公历8月07-09日交节。

处暑: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节气中谷雨的前一个节气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季,有24个节气,你知道这24个节气到底是怎么排序的吗?谷雨的前一个节气是什么呢?下面是职场文秘网wtt 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谷雨的前一个节气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

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1]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谷雨时节的气候特征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

”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养生中应遵遁自然节气的变化,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

同时由于天气转温,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

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谷雨时节的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

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

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

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

华南春季气温较高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

适宜红苕栽插的温度为18℃至22℃,这时已能满足。

华南老旱区的经验证明,红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够在伏旱前使藤叶封厢,增强抗旱能力,获得高产稳产。

“谷雨前,好种棉”,又云:“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

自古以来,棉农把谷雨节作为棉花播种指标,编成谚语,世代相传。

谷雨节的天气谚语大部分围绕有雨无雨这个中心,如“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等等。

还有谷雨节气如气温偏高,阴雨频繁,会使三麦病虫害发生和流行。

广大农村要根据天气变化,搞好三麦病虫害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