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讯问章节案例实训设计

侦查讯问章节案例实训设计
侦查讯问章节案例实训设计

第一章侦查讯问导论

[案例导入]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案,牵出了系列瞠目结舌的盗车案。2xxx 年8月1日正午,南昌至九江的高速公路东线新棋周服务区道口旁,40岁的水电维修工胡某在等候往北的客车时,被一辆白色本田轿车撞伤后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肇事司机是一位着警服的男子,肇事后下落不明。经查证,此车是被盗的赣A-13xxx轿车。

经多方侦查,确定特警支队勤务处副处长刁x有重大盗窃和交通肇事逃逸嫌疑,遂对其采取了措施,当场缴获了他随身携带的2张伪造的本田轿车行车证。审讯中,刁x对交通肇事逃逸的事实供认不讳,但对盗窃车辆一事,经多次审讯未取得进展。侦查讯问人员根据掌握的情况对案情反复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刁x盗窃车辆嫌疑非常大,需进一步加强工作、扩大战果。

据此,专案组准备了几套方案,正面攻不下,就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一是通过对其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了同案嫌疑人;二是通过各种侦查手段查获了一部分赃车和其他物证;三是针对刁x这样的嫌疑人,制定了详细的讯问方案。

刁x一直从事公安工作,曾干过刑警,有较强的反侦查意识。侦查讯问人员在审讯前认真分析了案情,充分研究了刁x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明确了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讯问策略和方法,并规定了严格的工作纪律。由于外围证据确凿、事实充分、审讯方法得当,刁x在人证、物证面前,心理防线发生了动摇,加之审讯人员在施以强大的政策攻势的同时,在生活上给他热忱的关心照顾,致使刁x十分感动,最后,痛哭流涕地开口交待了他盗窃系列高档轿车的作案经过。根据刁x的口供,通过进一步的侦查工作,基本查清了刁x 等八人(民警三人)在南昌市区盗窃本田等高档轿车29辆及销往北京、杭州、山东等地的犯罪事实。

该案的成功侦破,既是各项侦查措施综合运用的结果,同时也说明了侦查讯问在查清全案事实、发现其他犯罪行为和线索、扩大战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补充阅读] 观念与制度缺陷催生冤案

大概是在五年之前一所高校召开的反思“佘祥林案”的研讨会上,作者曾说:如果我们现行司法运作的机制不改变,严格依法司法的理念不确立,可能促成司法违法的机制因素不努力予以消除,哪怕法律非常完善,类似“佘祥林冤案”的案件在今后还会不断出现。

平心而论,我们的内心是不希望看到悲剧重演的。但不幸的是,冤案还在发生。近日经由媒体曝光的河南“赵作海案”,被告人被以故意杀人罪终审判处“死缓”并获得高级人民法院的复核,而在他服刑11年后,“死者”(该案中的被害人)竟然又奇迹般地“复生”了。人们虽然关切着冤案当事人的境遇,也急切地想知道具体案情的细节,但我觉得,不幸的案件当事人虽然各有不同,个案情节也会千差万别,但冤案形成的机理或许始终如一,那就是:虽然我们的法律特别是刑事诉讼法早已发生了变化和修改,但不少司法者的刑事法治观念却并没有与法同行、与时俱进,我们刑事司法的实际运行机制变化不大,甚至依然故我。所以,在关注类似佘祥林、赵作海等这样一些冤案当事人命运的同时,如何使司法工作者乃至整个政法机构真正确立起正确的法治理念,如何从制度层面上彻底革除旧有司法运作机制弊端,如何使我们的刑事司法改革真正步入符合司法特性及其规律的轨道,才是法律工作者和改革设计者应该重点反省和加以深思的问题。

比如在观念层面上,我们强调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这从宏观层面上讲当然是正确的,因为司法活动本身就是公共权力运行的组成部分,应当充分考虑社会的接受度和承受力。但是,社会效果有时并没有十分确定的标准,甚至有可能在实践中被作庸俗化理解。如果司法过程中把“被害人”家属的要求都不加分析地作为社会效果来看待,就很容易造成类似“赵作海冤案”。同时,如果引导基层的办案警官、检察官或者法官不更多地顾及法律的规范要求而考虑“社会效果”,其实也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所谓社会效果,至少不像法律标准那么相对具体和明确,有时甚至很容易被曲解或者被泛化解释。所以,在追求刑事法律实施的社会效果方面,更应当强调的是具体案件法律适用的时机和社会利益,以及在法律框架内的情理融入问题,而不是泛泛而论。否则,非常容易为非法律因素介入司法甚至干扰正常的刑事司法活动提供“空间”。

再比如,要进一步强化无罪推定的思想。有必要在将来修订刑事诉讼法的时

加以明确规定。不过,冤假错案的形成其实是一个法律内外综合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因此,仅仅从某一个方面去进行探讨,虽说不无意义,但却都不能从各局部关联性的整体视角上去全面地解析和解决问题。就我国司法情况而言,从体制到人员、从观念到技术、从立法到司法,似乎都有许多值得检讨和完善之处。但当务之急还是应当加强严格依法司法的观念,消除可能促成司法违法的机制因素。

在机制层面上,则必须改变司法过程中各办案机关之间制约不足、配合有余的情况。在整个诉讼构架中,公、检、法三家有时成为事实上的“一家人”。我觉得,在刑事诉讼中,公安和检察机关走得近一些似乎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总体上来说,“警检一体化”是趋势,他们都代表控方,整个侦查活动的目标就是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并最终服务于对犯罪的指控。但控辩双方与法院之间则应该组成一个完整、合理的诉讼结构,法院应该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而现在,大家都看到了刑事诉讼中辩方的“弱者”地位。因此,适当提高辩护一方在整个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并进一步从体制上保证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刑事审判权,应该成为我们近期刑事司法的重要目标。

——摘自《法制日报》2010年5月11日第3版法治观察栏目

第二章侦查讯问主体

[案例导入] 2003年,贵州省×市×县公安局原缉毒大队大队长周×因犯有运输、贩卖毒品罪,被郑州铁路中级法院判处死缓。2002年7月至同年12月,周×分别伙同李××、余××等人,3次运输、贩卖毒品共4900克。周×在从事缉毒工作期间,曾300多次深入毒穴,破案500余起,抓获毒贩无数,令毒贩们闻风丧胆,有人甚至扬言要花100万元买他的人头。因工作成绩突出,他曾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禁毒先进个人”、“全国优秀青年卫士”等称号。周×在案发后,反思自己由缉毒大队长沦落为毒贩的原因:工作压力太大、不能正确面对挫折等。

[补充阅读]

美国学者弗雷德·英博在其著作《审讯与供述》中认为讯问人员可以在讯

问中分别扮演“红脸和白脸”的角色。“红脸”是和善可亲、同情犯罪嫌疑人的“好人”形象,而“白脸”是凶神恶煞、痛恨犯罪嫌疑人的“坏人”形象。一个讯问人员可以在讯问的不同时间段分别扮演“红脸和白脸”的角色,多个讯问人员可以在讯问中分别扮演“红脸和白脸”的角色,讯问人员的态度由“红脸”变成“白脸”再变回“红脸”,然后又变成“白脸”,“有时可以导致不愿如实回答讯问人员提问的犯罪嫌疑人的态度发生变化”。

第三章侦查讯问对象

[典型人物介绍]武伯欣

公安部全国公安科技先进个人,研究生导师。犯罪心理分析、心理测试技术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甘肃政法学院特聘教授。武伯欣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学及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研究,在犯罪心理学及犯罪心理测试技术领域卓有建树和造诣,是我国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著名学者和专家。二十多年来,武伯欣教授将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司法实践,并在大量的侦审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一套独创的心理痕迹分析技术和综合测试方法,自主研创出心理学家视角的‘四轮驱动侦查理论’,为全国各地实战部门的侦审工作提供了有效地指导和帮助,被侦查、审判一线的侦审人员所称道。特别是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领域,武伯欣教授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大量疑难案心理测试实践研究中,总结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理论、方法和实测技巧等系统科学体系。二十多年来,在我国公安、检察、法院、部队保卫、安全等部门疑难案件侦查审理中,得到了大量实际案件的充分检验,成功测试并突破了大批疑难案件,为我国司法实践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全国各地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普遍赞誉。武伯欣教授和其创立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理论、方法、实践应用案例等,已多次被中央电视台等全国各大媒体予以公开报道。

[实训设计]

实训项目:侦查讯问的组织和实施

实训的条件设计:

一是熟悉模拟角色。实训之前,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资源,通过案例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网络观摩,熟悉角色,为模拟实训做铺垫。

二是组织人员分工。事先将学员按照每组四人标准分为若干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实训。其中四人分别模拟主审、副审、记录员和犯罪嫌疑人,主审负责统筹全案证据材料和讯问方案的确定,并做好指挥协调工作。演练过程中,学生应以临场姿态出现,突出角色,严明纪律,遵守规则。

三是设计案件情境。实训过程中,要求教师以实际典型案例为蓝本,精心设计案件情境,并负责具体指导和操作,实训模块设置要准确、逼真,明确演练的目的和要求,认真点评,严格考核。

四是布置模拟审讯室。实训需在专业的模拟审讯室进行。相关器材包括:摄像、照相等摄录器材;手铐、脚镣等戒具;笔记本电脑;监视、监听、录音等设备。

实训的操作步骤:

1、受理案件

2、做好讯问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侦查讯问人员

(2)选择讯问场所

(3)了解和研究案件情况

(4)审查核实证据

(5)分析犯罪嫌疑人心理

(6)制定侦查讯问计划

3、第一次讯问的步骤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1)确定对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接触方式

(2)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3)告知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4)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

(5)听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

4、侦查讯问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5、侦查讯问的终结

6、讯问笔录的制作

实训考核的指标主要包括:角色模拟的逼真性、内容的完整性、过程的专业性、语言的流畅性和规范性以及团队的配合情况等。

第五章侦查讯问策略

[案例导入]

某年8月19日山东东阿县于庄村村民李茂剑突然得了急症,口吐白沫,肚子剧痛,不到半小时死亡。其妻悲痛欲绝,昏死过去。李茂剑九岁的儿子铁柱也突然脸色变白,继而口吐白沫,不一会儿也死去。经公安局勘查,李家父子系1065农药中毒,毒药来自中午李服用的中药里,药是同村刘广林和李妻常洪珍共同熬制,再查刘、常两人有多年通奸关系,显然具有奸情杀人的作案因素。正在此时重大嫌疑犯刘广林突然于23日晚服毒自杀未遂,县公安局立即于24日拘留刘。

一. 一审刘广林

刘虽是农民,但是胆识过人,一付受蒙冤的样子,叫嚣“我没有罪,你们要负责,要给我恢复名誉,要给我平反。”

问:是你给李煎的药吗?

答:是啊,可是我没有杀人啊,我是好心。

问:好心?你与常洪珍常年通奸也是好心?再说,既然不是你干的你干嘛自杀?

答:我······我······我和常洪珍的事情村里人都知道。

问:你说说你到底安的什么心吧。

答:(交代投毒事实,但是只承认是自己一人所为)

二、二审刘广林

在侦查人员中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刘广林一人所为,还有人认为是合谋。在第二次讯问中刘广林一口咬定是自己一人干的,讯问没有进展。进一步的调查中有一个情节引起侦查人员的注意,就是常洪珍九岁的儿子铁柱,跟他妈妈要中药里的红枣吃,常洪珍不给,奶奶捡了一个给他,他跑了出去吃,常洪珍催大儿子:“赶紧去把弟弟的红枣要回来扔掉。”但是,等大儿子追去,铁柱已经吃下去了。显然常洪珍知道中药里有毒,其参与作案的嫌疑增加了。

三、三审刘广林

开始时刘广林还重复谎言。

问:人是你毒死的,这谁都清楚,可是你为什么要毒死他呢?

答:这个我以前说过。

问:说过,说过没有说清楚。

答:(不耐烦)我是为了和常洪珍结婚。

问:照你这么说,你相信李死了就能和常洪珍结婚?

答:那当然。

问:没那么简单吧。结婚不是你自己想当然的,你能肯定常洪珍在她丈夫死后就能和你结婚?

答:这个我有绝对的把握,要不我怎么会冒这个险。

问:有绝对把握?那你说说你的根据?

答:(毫无戒备的谈起两人的感情)我俩人感情很好,两天不见就很想,不管老李怎么打她,有机会我们就见面。有一天她对我说:不能同生就同死,要不咱们跳黄河吧。还有一次,她又对我说:他老打我,不行,咱们得想想办法。

问:(刘广林放松了戒备,有些飘飘然,打断)你能肯定李茂剑被害后常洪珍不告发你吗?

答:能肯定。

问:你办事很有头脑。那她说的“想想办法”是指什么?

答:(慌乱)啊······啊······

问:你们就是想了这个办法吧!

答:(低头)

侦查人员趁热打铁,一阵猛攻,彻底摧垮了刘广林的心理防线,交待了与常洪珍合谋害夫的全部经过。常被拘留后,侦查人员以母子之情侧重于攻心,并且适时点出刘犯的部分交待以加大攻心的力度。很快,常犯便交待了合谋杀夫殃及亲子的罪行。

[实训项目]

一、讯问策略在侦查讯问中的具体运用

(一)目的

使学生加深对讯问策略知识的理解,根据犯罪嫌疑人心理状态正确运用讯问的各种策略、方法和技巧,具备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内容

讯问的有关法律规定,讯问策略的运用方法和技巧,讯问笔录的制作。

(三)条件

案例、模拟讯问室、讯问笔录纸、笔、印泥等。

(四)组织

1.由实验指导教师设计案情,下发有关案情资料;

2.参加实验的学生分组、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和工作内容,熟悉案情,制定讯问计划,布置讯问场所;

3.实训指导教师联系扮演被讯问对象、报案人、知情人等学生,做好案情布置和保密教育;

4.讯问的准备工作;

5.学生分组实际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6.教师点评。

(五)作业

提交讯问计划和讯问笔录。

二、实训案例(供参考)

某年5月1日中午,赵某、孙某和同班工人卢某某在饭店吃饭时发生争吵,卢在大庭广众之下,给赵、孙二人每人两个嘴巴后说,今天你俩结账,便宜你们了,以后还得收拾你们。

5月2日20点时许,赵、孙二人分别带着匕首和一尺多长的铁棍,以请卢吃饭为名将卢骗出,在去饭店的途中,孙趁卢不备,用铁棍猛击卢的头部,赵用匕首在卢的大腿扎了三刀,然后潜逃。卢被邻居发现后送往医院抢救,因伤过重,卢于当晚23时死亡。

经公安机关侦查,掌握了赵、孙如下犯罪证据:

1.赵用的匕首已经找到,匕首的把上有清楚的血指纹,经鉴定指纹是赵某的,血迹与卢的血型相同;

2.孙用的铁棍也被找到,铁棍上的血迹和头发,经鉴定都是卢某某的;

3.拘捕后赵、孙二人请求政府宽大处理,表示以后再也不打架了;

4.赵、孙二人均是初犯。

第六章侦查讯问方法

[案例导入]

某年2月7日晚,兴旺烟酒店老板杜某被人用啤酒瓶砸伤后抢走现金1500元。经初步侦查,确定犯罪嫌疑人徐某,将其抓获后实施讯问。现掌握如下情况:1、杜某证实,犯罪嫌疑人身高1.70米左右,蒙面入室,翻钱柜被发现后,用啤酒瓶猛击杜某头部,杜某用啤酒瓶还击,双方都有伤。2、现场提取了血衣、破碎酒瓶,鉴定血衣上有O型血(杜某的)和嫌疑人B型血。瓶上有嫌疑人右手指纹和掌纹。3、调查徐某头部受伤曾包扎着,几天未上班。初审不交等。经周密准备后,第二次讯问,笔录如下:

问:你认识你家附近的兴旺烟酒店的老板吗?

答:不认识。

问:你经常到兴旺烟酒店吗?

答:不经常去。

问:最近你去过兴旺烟酒店没有?

答:没有。

问:你没去,为什么兴旺烟酒店的酒瓶上有你的指纹、掌纹、老板身上会有你的血迹?(分别一一出示)。

答:(不语)

问:你头上的伤是怎么回事?你心里很清楚。

答:看来你们都知道了,那我只好交代了。

上述讯问中侦查人员使用了什么样的讯问策略和方法呢

[补充阅读]有效审讯拒绝认罪的犯罪嫌疑人的“九步法”

作者里德、英博等人通过多年观察研究,提出了有效审讯拒绝认罪的嫌疑人的“九步发”。在使用九步法审讯之前,审讯员应当对可利用的有关案件和嫌疑人的情况十分熟悉,有效地审讯依赖于审讯员对审讯的信心和对案件的熟悉。

步骤一:“正面对质”

做法是“绝对确定”地告诉嫌疑人,他(她)实施了被控的犯罪。即使审讯员没有不利于嫌疑人的确凿证据,也不能给嫌疑人任何关于这点暗示,如果必要,审讯员必须假装有证据。在最初的对质后有一个简短的停顿,在这个期间要密切观察嫌疑人的行为反应。审讯员要说服嫌疑人,使其相信说出真相的好处,而不能有明显的宽大承诺,因为这会使接下来的供述无效。此时的重点是指出嫌疑人

“免责特征”,促使他解释自己的故事,说明这完全取决于对嫌疑人性格的了解,说明是环境导致实施犯罪。

步骤二:“主题发展”

在这里,重要的是审讯员要表现出理解和同情的态度,以取得嫌疑人的信任。审讯员向嫌疑人暗示不同的主题,目的在于缩小被指控的犯罪的道德涵义,或提供给嫌疑人接受犯罪事实“道德上的理由”的机会(例如,他们爱面子的理由)。这样,在降低犯罪严重性或减轻嫌疑人自责的同时,嫌疑人会逐渐接受犯罪的责任。这种主题发展对易动感情的罪犯最为有效,因为他们体验到羞愧感和内疚感。接受犯罪行为在道德上的理由,给予嫌疑人减轻内疚的机会,是一个有力促使供述的因素。

步骤三:“对待否认”

人们普遍认为,大多数罪犯不愿意作出供述,即使在直接对质之后也是如此。对待他们的否认必须格外谨慎,并运用专门的技巧。

供述通常不容易获得。实际上,一个有罪的人在直接对质之后说:“好吧,是我做的”,这样的情况很少发生。不管是无辜的还是有罪的嫌疑人,最初几乎都是作出否认。嫌疑人的反复否认对审讯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这给予嫌疑人一种心理优势。因此,审讯员必须加以阻止。这意味着审讯员不允许嫌疑人继续否认。嫌疑人试作的否认总是被打断,换成审讯员继续告诉嫌疑人听听他应该说什么。

里德、英博等人指出,无辜的嫌疑人和有罪的嫌疑入的否认之间有着明显的的区别,通过各种口头或非口头的迹象可以发现这些差异。例如,无辜的嫌疑人的否认显得自然、有说服力和直接,然而有罪的嫌疑人的否认是更加防卫的、有保留的和犹豫的。同样,无辜的嫌疑入更加平常地看着审讯员的眼睛,而身体在椅子中稍向前弓,姿势相当坚定和自信。

步骤四:“克服异议’’

审讯员应对嫌疑人可能提出的各种说明无辜或反对指控的借口加以应对。通常认为,无辜的嫌疑人更加平常地继续简单的否认,然而有罪的嫌疑人将从简单的否认转变到提出异议。有罪的嫌疑人提出各种异议以试图取得对谈话的控制,因为否认逐渐被削弱。应对这些借口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一旦嫌疑人感到全然无用,就会变得安静,并表现出从对审讯的积极参与中退出的迹象。此时,嫌疑人

状态低迷,审讯员必须迅速行动,以免失去已经获得的心理上的优势。

步骤五:“获得和保持嫌疑人的注意”

一旦审讯员发现嫌疑人退出的消极迹象,就要设法缩小自己与嫌疑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并重新获得嫌疑人的全部注意。里德、英博等人指出,审讯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达到这个目的,移动身体使距离嫌疑人更近,朝着嫌疑人弓身,轻轻触碰嫌疑人,称呼嫌疑人的名字,与嫌疑人保持良好的目光交流。嫌疑人看上去颓败和沮丧,这个策略将使得一个有罪的嫌疑人更加注重审讯员的意见。

步骤六:“应对嫌疑人的消极情绪”

这是步骤五的直接延伸。当嫌疑人注意审讯员而表现出即将放弃抵抗的迹象时,审讯员应当使嫌疑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关于犯罪动机的明确和重要的主题上。审讯员应表现出理解和同情,促使嫌疑人说出真相。然后,通过使嫌疑人认识到自己给被害人造成的痛苦,努力使其产生一种更加悔恨的情绪。审讯员可以利用嫌疑人体面感和荣誉感,如果恰当也可以利用其宗教信仰。

这个阶段,重点是利用嫌疑人潜在的弱点,以击溃他剩余的抵抗。有些嫌疑人在这个阶段会哭,这一点审讯员可以加强并加以利用。“哭是一种感情的宣泄,压力得到释放。这也是一个嫌疑人放弃抵抗和即将供述的迹象。”他们不再抵抗审讯员对真相的诉求。

步骤七:“提出一个选择性问题”

在这个阶段,嫌疑人面对有关犯罪的两个选项。这两个选项都显示有罪,但它们以特定的方式表达,即一种选择较体面,同时另一种选择包含某些使人反感的、冷酷无情的动机。它代表了主题发展的结果,而且提供了供述的动机(例如,如果嫌疑人不选择较轻的选项,其他人可能就会相信最严重的案件情节)。毫无疑问,这是里德模型最重要的部分,常见于审讯中嫌疑人的抵抗已经被击溃的情况下。这是一个高度强迫的程序,嫌疑人被迫在两个都不适当的认罪选项中选择。这种方法对大部分扣押在警察局接受讯问的嫌疑人而言非常危险,尤其是用于智力低于平均水平的嫌疑人时。

为嫌疑人提供了一个对犯罪作出解释或辩解的机会,这使认罪供述更加容易出现。提出选择性问题的时机非常关键。如果在正确的时刻提出,它将出其不意地攻击嫌疑人,使其更可能供述。

步骤八:“使嫌疑人口头叙述各种犯罪细节”

在步骤七中,嫌疑人接受任一选项,结果都意味着嫌疑人作出了最初的供认。在步骤八中,最初的供认被发展成一份完整详细的供述,供述中提供了犯罪行为的环境、动机和性质等信息。

里德、英博等人强调,在这个节骨眼上,审讯员和嫌疑人单独在一起是很重要的,因为其他人的出现可能阻碍嫌疑人坦率陈述罪行。一旦获得完整的供述,审讯员可以请求他人为供述作证,这适用于嫌疑人拒绝在书面的陈述上签字的情况。

步骤九:“由口头供述转为书面供述”

由于附上签名的供述比口头供述法律上的效力强很多,因此这个步骤非常重要。而且,鉴于大量的嫌疑人后来撤回或者收回他们的认罪供述,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将口头供述尽快转变为书面陈述是十分重要的。嫌疑人可以轻易否认他们曾经作出的口头供述,但否认一个有签名的书面供述却要困难得多。里德、英博等人警告说,延迟取得书面供述可能导致供认者深思熟虑法律后果并撤回供述。

尽管里德、英博等人反复强调,审讯员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能提出减轻犯罪的法律责任。但如果仔细研究他们的手册,就会发现并不完全是这样。他们向审讯员建议的主题是以往嫌疑人的头脑里灌输这个思想为基础的,即法律责任将被减轻或者消除(例如,行为是自卫、意外或者无意识的)。因此,在这些作者的声明之外,事实上,这些主题在很大程度是以在嫌疑人头脑中减轻犯罪的责任和相应的法律结果为基础的。

------参见[英]Gisli H.Gudjonsson 著乐国安李安等译:《审讯和供述心理学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第七章侦查讯问言语

[案例导入]

犯罪嫌疑人田某将一名女青年强奸后用砍刀将该女青年杀死,碎尸,其手段极其残忍,罪行特别严重。在讯问时,田某用试探的口气问侦查人员:“如果我交代了,能不能不判我死刑?”。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田某的提问应该运用什

么应答方法进行回答?应该怎样具体回答呢?

[实训设计]

(一) 实训项目

通过完成该项训练,使学生掌握侦查讯问言语的表达方式、提问言语技巧和应答言语技巧。

1.掌握有声言语的表达方式(明确言语、含蓄言语、精确言语、模糊言语)。

2.掌握无声言语的表达方式(眼神语、表情语、体态语、手势语、空间语)。

3.掌握常用的提问方法(问答法、自由陈述法、含蓄提问法、借言提问法、编组提问法)。

4.掌握应答技巧(正面直接应答、侧面间接应答、转移话题应答、模糊多义应答、顺水推舟应答、批驳阻止应答、质疑抑制应答、论辩应答)。

(二)实训的条件设计

1.学生根据给定的案件条件,设计对侦查讯问言语的正确运用。

2.播放实际审讯的录像片,由学生对讯问中讯问言语的使用进行分析和说明。

3.学生通过模拟审讯训练,完成对有声言语的表达方式、无声言语的表达方式的运用,完成常用的提问方法和应答技巧的综合运用。

(三)案例素材与问题设计

1.模拟审讯训练案例有教师设计提供。

2.实战案例的音像资料有教师购买,从中选择。

第八章侦查讯问中证据的审查

[典型人物介绍]季宗棠 1942年生,江苏省东台人,汉族。1966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业学院,1970年参加公安工作,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预审科科长、副局长,三级警监。先后荣立三等功4次,一等功1次。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1995年被公安部、人事部授予“全

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1999年9月被公安部聘为“全国特邀刑侦专家”,上海市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

季宗棠审理了1000余起案件,攻克重大、特大案件100余起,疑难案件120余起,是侦审战线上的行家里手,被誉为“中国第一审”。他在《科学与生活》等刊物上多次发表破案故事与通讯。他的作品融哲理于审讯侦查之中,将复杂的案情与科学的侦审理论相结合,具有“写一个破案故事,露一手制敌谋略,揭一则人生哲理”的写作风格。

【实验设计】

侦查讯问措施、技术和策略的运用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完成该项训练,使学生掌握主要实物证据和言辞证据审查判断的基本要领。

二、实验内容

1.熟悉刑事案件审查判断证据的步骤和方法;

2.熟悉对物证、书证等主要实物性证据进行审查判断的基本要领。

3.熟悉对犯罪嫌疑人供述与辩解、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主要言词性证据进行审查判断的基本要领。

三、实验器材:

审讯实验室、录音设备、监控设备、审讯椅、测谎仪等。

四、实验方式

以3~4人为一个讯问小组。在小组内分配角色:1~2名侦查人员,1名记录人员,1名犯罪嫌疑人。角色分配以自愿为原则,在熟悉了解案情时,侦查人员的角色只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和简单案情,以免先入为主。犯罪嫌疑人掌握全部的详细案情。在进行准备工作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在进行模拟讯问时,教师对每一个小组的模拟讯问进行讲评。

五、实验步骤

第一步:分小组并进行角色分配。每个小组3~4人,包括1~2名侦查人员,1名记录人员,1名犯罪嫌疑人。

第二步:熟悉了解案情。侦查人员的角色只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和简单案情,以免先入为主。犯罪嫌疑人掌握全部的详细案情。

第三步:讯问前的准备。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关于讯问前提问的设计、突破口和突破方式的设计。

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讯问。其他的同学在观摩室观看,讯问后,教师进行讲评。

第五步:总结。模拟讯问后,小组总结,并交出讯问笔录和实验报告。最后,教师进行全面的总的评述。

六、实验作业

(一)完成个人承当角色的实验任务;

(二)写出实验报告,要求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步骤以及心得体会。

第九章几类案件的侦查讯问

[案例导入] 刘某盗窃案

刘某,28岁,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文化程度为大专,无前科,系吉林市某厂工人,住吉林市某区大东厂×号。刘某于20××年8月17日上午9时因涉嫌盗窃被拘传。嫌疑根据:第一,该厂财会室金库(简易铁柜)于8月17日零点至一点被撬开,盗走现金1030元。当日上午刑侦部门勘察现场,在铁柜门上侧,提取指纹一枚,经比对鉴定,系刘某左手食指纹,但何时所留不能肯定。第二,查刘某在案发当夜,在本车间工人王×家和李×、张×共四人玩麻将,据王、李、张证实:刘某当夜零点过二、三分钟从王家出来说回家,一点零几分到家,。经侦查实验得知,从王家到刘自家经过其厂大门前共需二十一、二分钟,其间有三、四十分钟去向不明,刘某具有作案时间。第三,据值班人员说:零点四十五分钟左右,在值班室透过玻璃窗看到一人从财会室后窗临街的小胡同走过,从房头灯光下,看到很象刘某,但未看清脸庞,只是着装和走路姿势大致相似。根据上述案例内容,分析、归纳盗窃案件的特点,以及对其讯问的对策。

[实训设计]普通刑事案件侦查讯问综合训练

一、训练目的与要求

(一)通过完成该项训练,从侦查程序和实体两方面使侦查学专业、刑侦专业方向学生掌握参与普通刑事案件审理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领。

(二)通过完成该项训练,从侦查程序和实体两方面使侦查学专业、刑侦专业方向学生掌握审查普通刑事案件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领。

二、训练的基本方式

(一)典型案例模拟侦查讯问

(二)典型案例阅卷评议

(三)典型案例演示观摩

三、案例素材与问题设计

(一)模拟审理的典型案例

由教师提供相关模拟案例。

(二)研究评议的典型案例

案例的讯问卷宗由老师单独提供。

(三)演示观摩的典型案例

案例录像带单独提供。

通过实施分组模拟讯问训练,按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基本流程,从侦查程序和实体两方面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给出解决方案并予以实施。

通过对某典型案例的研讨评议和演示观摩,按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基本流程,从侦查程序和实体两方面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总结分析侦查人员办案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查办案件的谈话技巧(讲稿)(精)

查办案件的谈话技巧 与刑事侦查不同,纪检反贪谈话问话,即面对面的审查,充满对抗、对立,没有同一种不变的办法,也不能一种办法贯彻于一个人的始终。[所思、所想、所感、所语:1、之前;2、开场;3、之中;4、之后] 对讯问当中的理性的感悟,融会贯通,全身心投入。纪检反贪与公安讯问之不同: 1、主体不同、方式、手段; 2、素质不同; 3、以人找事或以事找人; 4、侵害对象不同:不确定性,与侵害对象不直接挂钩; 隐瞒、潜在性的,只是表象而不知情;不是“过街老鼠”。 5、证人体征心态不一样。 谈话讯问的准备:“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一般准备: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发挥各自优势、互补。 ①了解案情(个人资源、家庭背景、无形资产、个人发展的轨迹) ②作出判断(已获证据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③到案情况(如何到案的) 科学准备:“谋略”不等于“用计”。 分析犯罪轨迹,目的是抓住蛛丝马迹。 分析犯罪心理(分析犯罪心理:侥幸、无知、从众、盲从、失衡),目的抓住蛛丝马迹。 在充分肯定的同时,拨出其错误之处,易于接受,首次,掌握其应对心理(权衡利弊,衡量得失),怎样使之达成认罪状态?

十种状态下犯罪嫌疑人可能会交代:言由心生,总要解决的问题。 1、判断有利:判断形势,认为认了罪好 2、证据充分:抵赖取不到逃避作用时,初查充分,财产情况、个人犯罪轨迹交代清楚。 3、丢卒保车时:避重就轻。 4、讨好求宽 5、知错求安:查觉——愧疚不安感 6、精神求缓释时:心理压力大,为了求得心安理得。 7、争取从宽 8、政策感召(宣讲案例——从宽过了的人群) 9、为了亲情(朋友),一个“义”字。 10、身心疲惫、前景再观,对抗意识下降。 注意、研究和把握首次讯问的开场: 不讲————紧张,脑子一片空白————有什么讲什么 主题:获取真实供述 如何快速切入主题呢?可以减少抗罪心理,运用已有证据,尽快触动其对犯罪行为回忆,言之有理、的、据、力、谋。 1、以“时间证题”切入(现在是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如:夜12点,发现——传唤,大家都不休息为什么?通过介绍你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你肯定是出事了?) 2、因地制宜,营造氛围、环境、从地点切入。(这里是单位、纪检、检察机关,本来你不该在这个地方,可是……) 3、挑起话题:“哪壶不开提哪壶”。

关于对公安机关侦查刑事案件侦查质量调研报告

公安机关侦查刑事案件侦查质量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公安侦查机关受重特大案件破案压力,以及源自于维护社会稳定而来自社会与行政方面的双重压力,造成了侦查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破案的单纯化认识,只要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侦查工作就算大功告成,而对证据的全面收集固定却失之偏颇,难以达到公诉对证据的标准要求,忽视了案件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要求。2008年以来,公安机关移送我院审查起诉的案件214件439人,无一直接起诉,经一次退回补充侦查案件占移送案件的24%,经二次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占移送案件的76%。证据是刑事诉讼的基础,决定着实体法的适用和诉讼的结局,没有证据,就无法确定犯罪事实,也就无从以犯罪事实为依据定罪量刑。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侦查机关移送的案件中证据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证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证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痕迹的提取、比对和指认不重视。在审查案件过程中,对多处血迹仅提取几处,对现场遗留的痕迹认为没有价值而不进行提取;提取后的痕迹不进行比对、指认,在审查退回补充证据过程中,有部分物证、痕迹因保管不善,而无法进行比对、指认、鉴定,而影响了整个案件的认定。

二是在实践中,因物证的提取不规范,对物证的数量、外观特征记录不准确、不完整,导致物证失去证明力。物证随着犯罪行为的发生或实施而产生,与案件事实存在着必然的客观联系,但同时物证又是不会说话的证据,它不能“讲清”自己与案件有何联系,如果物证的获取和固定过程不符合法定程序,就会失去可采信性。 三是对犯罪工具指认不重视,有的有扣押清单而没有指认,或者经过指认但没有笔录和照片。 2、书证及复制相关文书中存在问题 在案件侦查过程中不注意收集书证等间接证据。例如,在毒品犯罪中,因为隐蔽性较高,更应收集反映犯罪嫌疑人活动的书证,车、船、机票,银行存款单据、汇款单据等。在审查起诉案件中还存在书证及复制相关文书因缺少证明其与原件相符的客观性,而不被法院采纳。例如,二人共同杀人,一人已被判刑,另一人被抓获时,应复制法院采信的证据,并应由法院证实复印材料的真实性、客观性。在复制照片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足以清晰辨认的方式进行复制。 3、讯(询)问方面存在的问题。常见的情况有笔录首部时间、地点、侦查人员的姓名、被讯(询)问人的基本情况以及与案件当事人的关系等栏目没有正确填写或者填写不完全,例如只有开始时间,没有结束时间,或者是结束时间早于开始时间、讯问被告人的时间早于被告人被采取强制

【经典案例】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案例及分析

【经典案例】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案例及分析 引言: 在企业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员工岗位冗杂,公司组织结构的问题复杂也就显现出来了,并阻碍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成为了企业管理人员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基于此,设计符合企业发展,能够改善企业内部的管理现状,为公司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组织结构的方案就显得很紧迫了。本文是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为某企业设计组织架构方案的项目纪实。 客户评价 对专家委员会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是我们目前非常关注的问 题。华恒智信专家团队为我们提出的“投资委员会+项目专家办 公室”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配置专家资源,并通过及时的、 专业的专家投资评估与审查,为我们做出投资决策提供帮助。 ——Q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汪总经理 【客户行业】:投资公司 【问题类型】:组织结构 【客户背景及现状问题】 Q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是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于2001年4月设立的市直属综

合性投资公司。主要承担政府重大建设项目的投融资;接受政府授权持有并运作国有股权;自主开展资本运营,促进资产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流动和重组。 Q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采用集团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目前有6各部门——分别是研究发展部、资本运营部、投资开发部、财务融资部、人力资源部和总经理工作部;公司有3个子公司,现有人员27人。 目前,Q开发投资公司的一把手是新上任的汪总经理,他进入企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企业内部管理的现状,发现企业当前的优势与劣势,并借助外部第三方专业咨询公司的力量,对组织构架及管控模式进行初步调研与分析后,提出了组织构架新的改进方案。 华恒智信专家团队在对Q公司的临时组织——项目专家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组织职能与管控模式进行分析时,发现这两个临时组织的内部管理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项目专家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职责模糊,界线不清 Q开发投资公司的专家委员会由两个临时的部门构成——项目专家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两个临时组织的职责范围模糊、界限不清,经常会造成两个部门工作相互重叠的现象。 2.临时性委员会无固定人员维持工作 该开发投资公司总是在出现运营投资项目时,才临时召集专家 组成员组成专家组或咨询专家组参与项目的决策,这些专家组成员并非公司的固定人员,都是公司从外部聘用的兼职专家。因而,当出现投资项目时,临时召集外部专家的工作一直由总经理工作部临时代理。但是随着项目量的逐渐增多,负

审讯工作方法技巧

一、审讯前的准备工作 审讯和打仗一样要打有准备之仗,无准备地匆忙上阵,必然是胜少败多。在审讯开始之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准备。 第一,我们要对审讯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正确的判断,同时树立必胜的信念。审讯犯罪嫌疑人实际上就是一场战斗,是一场攻心斗智的较量,也是一场复杂的心理战。因此,每次审讯我们都必须严阵以待,不能掉以轻心。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检察人员是站在正义的一边,掌握着审讯的主动权,能够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侦查资源,再加上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是一定能够把案子拿下来的。因此一定要树立必胜的信念,绝对不能在审讯中动摇退缩,萎靡不振,错失良机。 第二,我们在审讯前要熟悉案情,吃透案件,同时全面了解犯罪嫌疑人。 如何熟悉案情,吃透案件,我们应该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明确熟悉案情的目的。我们全面地研究熟悉案情的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明白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怎么去干。我们通过全面的熟悉案情,就能清楚知道案件本身的现状,已经获得了那些材料,还需要那些材料,存在着那些问题?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其次,我们要掌握一些能够明确审讯的任务和方向,全面地研究熟悉案情的基本方法和思

路。比如通过案件本身的性质确定案件的特点。刑事案件的侦查特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先有危害社会的案件事实的出现,再去寻找实施犯罪的行为人,也就是说先有事而后找人。例如:在某一凶杀现场发现一少女被杀,寻找谁是杀害少女的凶手,便成为该案件的侦查重点。当某一目击者确认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只有A某到过凶杀现场,于是A某便成为了犯罪嫌疑人。那么审讯犯罪嫌疑人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在某一杀人现场发现一少女被杀,与犯罪嫌疑人A某是否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审讯活动也就会围绕少女被杀与A 某是否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展开。当目标被确定以后,就需要制定审讯方法。通常情况下审讯这类犯罪嫌疑人,大多采用联系的方法和否定的方法,联系的方法需要查明现场与犯罪嫌疑人的联系;现场的遗留物与犯罪嫌疑人的联系;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的联系;目击者与犯罪嫌疑人的联系。否定的方法需要查明能否否定犯罪嫌疑人有杀人的行为;能否否定犯罪嫌疑人有杀人的时间;能否否定犯罪嫌疑人到过杀人的现场;能否否定犯罪嫌疑人有杀人的动机等等。第二类是先发现犯罪嫌疑人,然后再去寻找其犯罪事实。这类案件在反贪领域比较常见。比如:某一国家工作人员挥金如土,与自己的正常收入严重不符,并且银行还有巨额来源不明的存款,经群众举报该国家工作人员曾多次索取他人的贿赂。那么该国家工作人员是否犯有贪污贿赂罪,他的巨额财产是从

浅析政策攻心策略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

浅析政策攻心策略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 摘要:预审是一种司法程序,是刑事诉讼中审判前的程序。在预审过程中,侦查 人员利用审讯谋略,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同违法犯罪人员斗智斗勇。预审人员通过 对案件的具体分析和细致的研究发现犯罪线索,同时通过对犯罪人员的心理规律和个性特 征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犯罪人个体特征和不同情境下犯罪人的心理分析,剖析了不同犯 罪人所具有的不同特质,并阐述了如何运用政策攻心策略来达到揭露犯罪的目的。 关键词:侦查讯问;侦查谋略;政策攻心 一、预审学中关于心理学的描述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指心理过程。 从刑事诉讼的角度看,审讯是侦查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使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的斗争从隐蔽转入公开。审讯人员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讯问,听取犯罪嫌疑人关于自己有罪的供述和无罪的辩解,为检验已取得的侦查成果及进一步揭露和证实犯罪提供依据。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审讯过程又是审讯人员通过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地直接交往活动,对案件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过程。进行讯问要求侦查人员通晓心理学原理,以便识别被告人、嫌疑人和伪证者隐瞒真相的行为;选择有助于查明犯罪动机和目的,消除有碍于受讯问人供述真情的各种因素的策略手段;确定对待受讯问人的最佳行动方式。 预审是一场尖锐复杂的面对面的斗争,同时也是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利用唇枪舌剑同犯罪分子进行的短兵相接的说理斗争。因为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总是采取各种隐蔽方式和诡秘手段,妄图逃避侦查。当他们被逮捕后,基于他们原来的犯罪立场和特殊的心理状态,绝不会轻易的缴械投降。他们为了逃避法律制裁,总是极力掩盖事实真相,竭力摆脱罪责,往往用拒供或者伪供等手段对付审讯。因此在预审中要想取得犯罪分子的真实口供,全面收集证据,势必会遇到很多障碍。在这场激烈复杂的斗争中,如何根据犯罪分子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点,正确的运用审讯策略,使犯罪分子彻底交代罪行,保证预审顺利进行,则是预审过程中必须研究的课题。 审讯策略和审讯方法有密切联系,它是各种审讯方法的综合、灵活运用。审讯策略的运用,要根据被审讯人的个性特点、心理状态以及所掌握的犯罪事实和证据等,机动灵

侦查讯问提纲

侦查讯问提纲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及职责) 1、开场白:某某市、县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示证)。 2、你个人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出生地,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和职级,政治面貌,是否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住址,联系电话,前科情况) 3、你的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4、其它亲属的基本情况?(兄弟姐妹及其子女、父母、岳父母、王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亲家及女婿,养子女) 5、你的工作经历? 6、你的工作职责? (第二部分:受贿情况) 1、你是何时因何事被采取“双规”措施的? 2、你在“双规”过程中向组织交待的情况是否属实? 3、你把与他人之间不正当的经济往来情况说一遍?(每个行贿人的事实讲完后发问) (1)、行贿人送钱的目的是什么? (2)、你是否帮过忙或提供帮助? (3)、你刚才讲的他送给你的钱是不是人情往来或债权债务关系? (4)、你刚才讲的他送给你的钱,你有没有退给他或是上交给

纪委等有关部门? (5)、你刚才所讲的是否都是事实? (第三部分:财产情况) 1、你们家的财产管理模式? 2、你的家庭财产情况? (1)、银行存款(2)、不动产(3)、股票(4)、债权(5)、保险(6)、暂放款 3、你的家庭开支情况? (1)、瞿璐留学费用? (2)、人情开支? (3)、购房开支? (4)、婚、丧开支(喝茶)? (5)、日常开支? (6)、给情妇的钱款? 4、你的家庭收入情况? (1)、工资、奖金 (2)、租金 (3)、社会活动,如剪彩 (4)、讲课、稿费 (5)、红包礼金 (6)、烟酒处理 (7)、受贿犯罪收入

(8)、入股分红、投资、彩票 (第四部分:反调查情况) 1、你是什么时候知道组织上在对你进行调查的? 2、你进行了哪些反调查活动? 3、你都找了哪些行贿人进行了串供? 4、你都进行了哪些财产转移活动?

组织结构设计实训案例

组织结构设计实训案例任务设计组织结构 知识目标 了解影响企业组织结构的主要因素和常见的组织结构类型 熟悉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掌握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方法和内容 技能目标 能根据组织的职能设计企业组织结构 任务引入 一整天的公司高层例会结束后,D公司S总经理不禁陷入沉思。 例会由S总经理主持、几位副总经理参加。原本他就想商谈一下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问题,不过会上的意见争执却出乎自己的预料。很明显,几位高层领导在对公司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如何发展的认识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6年来,D公司由初创时的几个人、1 500万元资产、单一开发房地产的公司,发展到今天的1 300余人、5.8亿元资产、以房地产业为主,集娱乐、餐饮、咨询、汽车维护、百货零售等业务于一体的多元化实业公司,已经成为本市乃至周边地区较有竞争实力和有知名度的企业。 作为公司创业以来一直担任主帅的S总经理在成功的喜悦与憧憬中,更多了一层隐忧。在今天的高层例会上,他在发言时也是这么讲的:“公司成立已经6年了,在过去的几年里,经过全体员工努力奋斗与拼搏,公司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回过头来看,过去的路子基本上是正确的。当然也应该承认,公司现在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一是企业规模较大,组织管理中管理信息沟通不及时,各部门协调不力;二是市场变化快,我们过去先入为主的优势已经 逐渐消失,且主业、副业市场竞争都渐趋激烈;三是我们原本的战略发展定位是多元化,在坚持主业的同时,积极向外扩张,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应该如何坚持这一定位?”面对新的形势,就公司未来的走向和目前的主要问题,会上各位高层领导都谈了自己的想法。 管理科班出身、主管公司经营与发展的L副总经理在会上说:“公司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面对新的局面必须有新的思路。公司成长到今天,人员在膨胀,组织层级过多,部门数量增加,这就在组织管理上出现了阻隔。例如,总公司下设5个分公司,即综合娱乐中心(下有戏水、餐饮、健身、保龄球、滑冰等项目)、房地产开发公司、装修公司、汽车维修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各部门都自成体系,公司管理层次过多,如总公司有3级,各分公司又各有3级以上管理层,最为突出的是娱乐中心的高、中、低管理层次竟达7级,且专业管理机构存在重复设置现象。总公司有人力资源开发部,而下属公司也相应设置人力资源开发部,职能重叠,管理混乱。管理效率和人员效率低下,这从根本上导致了管理成本加大,组织效率下降,这是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大忌。从组织管理理论的角度看,一个企业发展到1 000人左右,就应以制度管理代替‘人治',我公司可以说正是处于这一管理制度变革的关口。我们公司业务种类多、市场面广、跨行业的管理具有复杂性和业务多元化的特点,现有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已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所以进行组织变革是必然的,问题在于我们应该构建一种什么样的组织机构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论侦查讯问中的发问技巧与应答技巧

摘要 侦查讯问发问技巧和侦查讯问应答技巧运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犯罪嫌疑人的真实供述和辩解,最终查明案件的真实真相,迫使犯罪嫌疑人如实的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所以说如何使用讯问发问技巧,是每个侦查专业人士关注的重点。实践证明,在具体的侦查讯问环节中讯问人员不能消极的等待犯罪嫌疑人的主动交待,而需要以各种语言情景上的技巧来对犯罪嫌疑人的思维逻辑进行攻击,从而使得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中出现矛盾点,并从这点切入进而掌握到事情的真相,而这其中对于发问和应答的技巧的学习就是侦查人员必须要完成的课题,但同时我们也在看到,无论是课本上的还是书面研究上的技巧都存在一部分不实际的内容,我们需要以实践来对各种理论进行验证,本文正是试图将理论联系到实际运用中,以实践上的各种实例来对这个课题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侦查讯问;发问技巧;应答技巧

目录 1.讯问语言概述 (4) 1.1侦查讯问的语言 (4) 1.2侦查讯问的语言要求 (5) 1.2.1 讯问语言的合法性 (5) 1.2.2 讯问语言的冲突性 (5) 1.2.3 讯问语言的合作性 (6) 1.2.4 讯问语言的跳跃性 (6) 2. 侦查讯问中发问与应答技巧的相关理论 (6) 2.1侦查讯问中发问和应答技巧的主要内容 (6) 2.1.1侦查讯问的发问技巧的基本内容 (7) 2.1.2侦查询问中应答技巧的基本内容 (8) 2.2 侦查讯问中发问和应答的作用 (8) 2.2.1侦查讯问中发问的作用 (9) 2.2.2侦查讯问中应答的作用 (9) 3.讯问中发问与应答技巧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10) 3.1发问目的不明确 (10) 3.2发问的方式过于模板化缺乏技巧 (10) 3.3缺乏针对不同类型的讯问对象的讯问策略 (11) 3.4在回答犯罪嫌疑人的问题时过于公式化 (11) 3.5讯问中发问人员与应答人员的设置缺乏技巧 (12) 4.应对发问与应答技巧运用中问题的策略 (12) 4.1做好前期准备,明确发问目的 (12) 4.2在侦查目标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发问方式 (13) 4.3总结经验,针对不同讯问对象采取针对化的讯问策略 (13) 4.4应更为注重对于应答技巧的掌握 (14) 4.5发问人员与应答人员的设置应当改进 (14) 5.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2018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集(精选14条案例分析)

执法资格考试案例分析 案例一: 20XX年7月12日,赵某在A县抢劫他人财物后杀人灭口潜逃至B县,被B县公安机关侦查人员抓获后立案侦查。侦查人员将其带回B县公安局后,经刑侦大队长批准于10月2日上午10时予以刑事拘留。因担心赵某还有同伙得知情况后逃跑,故于10月5日才通知其家属 并送看守所羁押。10月6日下午2时,侦查人员将赵某从看守所提解至该地公安机关的办公地点,对赵某进行第一次讯问。在讯问完基本情况后,有下面一段对话: 张(侦查人员):赵某,你要老实地交代你的罪行。 赵:我没有罪。 张:我们党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不老实我还揍你。 赵:那你告诉我有哪些权利。 张:别废话,你如实回答就行了。 赵:现在我要请律师,让我的律师跟你们说话。 张:你的罪行比较严重,现在还不能请律师。 赵:我抗议,你拘留我时没有出示拘留证。 张:对你这种在逃犯,可以不出示拘留证。 赵:我真的没有罪,你们凭什么说我有罪。 张:你需要自己拿出充分的证据,我们才能说你无罪。 赵:(沉默) 张:你要老实地交代你的罪行,老实交代了,我们可以放你出去。 由于B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讯问室尚未完成规范化改造,本次讯问没有录音录像。 问题:请分析公安机关及其侦查人员的言行有何不当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参考答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规定,本案存在以下问题: 1 . B县

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不当。赵某抢劫行为发生在A县,应当由A县公安局立案侦查。2?刑侦 大队长批准拘留不当。应当报经县公安局长批准拘留。 3 ?拘留3天后通知赵某家属不当。应 当在拘留后24小时内通知家属。4 ?拘留3天后将赵某送看守所羁押不当。应当在拘留后立即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超过24小时。5 ?拘留4天后对赵某进行第一次讯问不当。应当在拘留后24小时内进行讯问。6 ?侦查人员将赵某从看守所提解至公安机关的办公地点进行讯问不当。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羁押以后,侦查人员对其进行讯问,应当在看守所内进行。7?张某直接要求赵某交待犯罪事实不当。侦查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首先讯问其是否有犯罪行为。8 ?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犯罪行为时,未告知其诉讼权利和义务不当。侦查人员在讯问时,应当告知其有关诉讼权利和义务。9 ?张某说抗拒从严不当。犯罪嫌疑人有权作 无罪辩解,侦查人员不得强迫犯罪嫌疑人证实自己有罪。10 ?张某不允许赵某聘请律师的说 法不当。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 11 ?侦查人员在拘留时未告知赵某有权聘请辩护人不当。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应当告知辩护人有权委托辩护人。12 ?张某关于拘留时不出示拘留 证的说法不当。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13 ?张某关于由赵某自证其无罪 的说法不当。犯罪嫌疑人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14 ?张某“不老实我还揍你”、“老 实交代了,我们可以放你出去”的言辞不当。侦查人员不能以威胁、引诱、欺骗的方法收集证据。 15 ?讯问过程未录音录像不当。对赵某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应当对讯问过程录音录像。 案例二: 某日下午14时,张某(男,15岁)骑自行车欲抢夺同学李某(男,15岁)携带的手机(价值400元)时被发现,李某为免受侵害将张某推开,致张某连人带车摔倒,造成张某轻微伤。事后,张某邀约赵某(男,18岁)一起教训一下李某,二人在学校附近一胡同内找到李某,赵某要求李某赔偿医药费,用木棍指着李某,说“不赔就打死你”。李某不同意,张某随即给了李某几拳,二人遂扭打在一起,均未受伤。当地派出所民警巡逻发现后,大喊“警察,不许打架”,直接要求三人至公安机关接受调查。下午15时到达派出所后,张某、李某要求 联系其家长,民警未予许可。民警分别询问三人后,发现出入很大,便将三人叫在一起当面

侦查讯问中的语言逻辑

侦查询问中的语言逻辑 侦查讯问工作是一门充满艺术的综合科学,其技能的运用多种多样,作为一项重要的司法活动和执法程序,侦查讯问离不开语言。讯问人使用的言语对案件的侦破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讯问人使用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讯问人是否因犯罪嫌疑人的不同言语风格而调节自己的言语,以取得更佳的讯问效果? 侦查讯问是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面对面的博弈,是短兵相接的“舌战”,也是一场“信心之战”,它与语言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无论把侦查讯问比喻成什么,它的语言本质都是毋庸置疑的。语言逻辑从符号性,指谓性和交际性这三个方面研究语言的逻辑问题。语言逻辑包括问句逻辑,模态逻辑,时态逻辑等多方面。在侦查讯问中,侦查员怎么很好的运用,组织自己的语言非常重要。逻辑规律是人们在进行思维和语言表达时必须遵守的思维准则和要求。逻辑规律主要有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律。侦查人员在讯问工作中掌握和运用语言逻辑规律,对于提高讯问效率,发现供述疑点,明辨是非,揭露和证实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讯问人员要根据具体案件的不同情况,灵活运用语言逻辑规律。 在遵循语言逻辑规律的同时,防止偷换概念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保持同一。同一律在思维中的作用就是保证思维的确定性,它要求在同一逻辑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前后一致,每一个判断的内容前后一致。违反了同一律,表现为“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偷换论题”或“转移论题”的语言逻辑错

误。偷换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或者歪曲、篡改别人议论中的概念而后加以反驳攻击的一种诡辩手法。偷换论题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意把一个议论的论题改换为另一个论题的诡辩手法。 然而,在语言逻辑运用中药防止不矛盾律,及时捕捉供述疑点。两个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的思想既可以是相互矛盾或反对的概念,也可以是相互矛盾或反对的判断。不矛盾律在思维中的作用是保证思维的前后一贯性,避免自相矛盾,它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肯定两个具有矛盾或反对关系的思想。违反不矛盾律,犯的语言逻辑错误叫“自相矛盾”。在侦查讯问中应当善于运用不矛盾律,揭露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矛盾,以达到讯问的目的。利用逻辑矛盾是侦查讯问主要的策略和方法之一,有助于驳斥诡辩,提高破案率。 总之,在公安侦查讯问工作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逻辑规律,有助于讯问的顺利开展,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事实真相,及时交待全部犯罪行为,从而提高侦查办案的效率,防止刑讯逼供和冤假错案的发生,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刑事案件讯问笔录范例

刑事案件讯问笔录范例 时间:___年月___日___时___分至___日___时___分 地点:___派出所 侦查员:王_______、孙_______ 记录员:孙___ 犯罪嫌疑人:曹_______ 问:姓名? 答:曹____。 问:性别? 答:________。 问:民族? 答:_____族。 问:出生年月? 答:___年____月___日。 问:文化程度? 答:___。 问:职业? 答:___市汽水厂工人。 问:家庭住址? 答:___市___街____号。 问:家庭情况? 答:妻子,李_____,___岁,___机械厂;长女,曹____,___岁,学生;次女曹____,___岁,学生;儿子,曹____,____岁,学生。 问:个人简历? 答:自幼未上学,___岁参加工作,现在___市汽水厂工作。 问:你以前是否受过处理? 答:没有。 问:(宣读拘留证)听清了吗?

答:听清了。 问:你为什么被拘留? 答:盗窃。 问:你把你盗窃的经过讲一下? 答:___年______月___日上午,我到儿童医院准备偷东西,上午___点多钟,我在儿童医院转了一圈,转到诊断室专家门诊最南边屋内,我看见有一个女的,穿一件___色___只__衣,她正在问医生什么事情,我挤过去,看到她左上衣口袋内有一部手机,我用右手插到她的口袋里,把手机掏出来,我正准备拿手机走时,被旁边一个男的抓住了。 间:你偷的手机是什么牌子的? 答:是___牌的。 问:你为什么偷别人的手机? 答:我想把偷来的手机卖掉弄钱用。 问:还干过什么违法事? 答:没有了。 间:你现在有权聘请律师。 答:知道了。 问:现在向你宣读笔录,你听一下是否与你讲的相符? 答:笔录向我宣读过,和我讲的相符。 曹_______(指印) ____年___月____日

《侦查讯问学》教学大纲

《侦查讯问学》教学大纲Syllabus of Interrogation 花涛主编 (54学时) (本科侦查学专业) 广东警官学院侦查系 二〇〇六年六月

《侦查讯问学》教学大纲 《侦查讯问学》是侦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本科院校侦查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根据公安部颁布的公安院校侦查学专业教学计划及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公安工作和公安教学工作的实际,制订本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侦查讯问学》课程的教学,达到以下的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侦查讯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明确侦查讯问的意义、目的和任务;掌握侦查讯问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初步掌握侦查讯问的基本技能;具备讯问的能力和制作相关文书、讯问笔录的能力。 二、教学对象:适用于本科侦查学专业。 三、课程类别:本科专业课程。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侦查讯问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处理好课堂讲授与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的关系,并结合讲授内容组织学生模拟审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精讲与自学相结合的原则。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知识面,精选讲授内容,对实践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与侦查讯问工作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规范要讲深讲透,对那些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内容,则应采取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并有目的地指定精选的参考材料,使学生全面地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三)多种形式教学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应选用讲授、实验、讨论、模拟演练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主动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教学目的。 (四)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应加强案例教学、模拟审讯等实训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缩短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时间。 (五)注重理论前瞻性的原则。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理论应超越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把已经成熟或基本成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纳入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 (六)科学性、合法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科学性是一门学科的生命,教学中要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正确。由于《侦查讯问学》具有明显的法律性,教学过程中传授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等必须符合《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教学中要既教书、又育人,注意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甘于奉献、服务人民的崇高思想品德。

组织结构管理案例分析

晾衣理论:先抓住衣领 某企业组织架构与人事调整案例 《赢周刊》柏明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郭晓亮 企业组织架构调整是一项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工作,对于企业组织架构调整的一般原理和原则,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对于某一具体企业来说,如何运用这些原理和原则?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以设计出适合自己企业的组织架构?在组织架构调整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以保证组织架构的顺利运作?以下我们(柏明顿公司咨询顾问师)帮助某制造企业客户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的案例: 背景: 位于内地的某机械公司是一家传统国有企业,公司的规模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由于经营不善,2000年公司被迫进行了破产重组,任命了王总担任新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总上任后一方面加强了公司的市场营销工作,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一些适应市场的内部管理改革,经营状况逐渐好转。2002年,公司顺利实现赢利,并取得了较快发展速度,到2004年底,公司员工1800多人,年销售额5亿多元,利润3600万元。 随着公司的发展,王总意识到一方面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外资企业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使得公司的技术优势荡然无存,反而变成了劣势;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整个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机械的需求也必将大量增加,公司同时又面临着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在内部管理方面,公司虽然经过了资产重组和减员整顿,但由于公司的组织架构没有进行大的调整,也没有进行科学的定岗定编,因此仍然存在着机构林立、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情况,加上员工绝大部分还是原来留下来的,员工观念普遍跟不上企业发展要求。 根据对公司情况的分析,王总决定从内部管理抓起,首先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考虑到公司内部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而组织架构的调整又涉及到复杂的人事变动和利益调整,公司决定聘请专业顾问来指导进行。2005年初,公司聘请柏明顿公司咨询顾问进行该项目的咨询,对公司的组织架构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和调整。

第五章侦查讯问方法

第五章侦查讯问方法 第一节侦查讯问策略的概念、特征 一.概念 指侦查讯问的计策和谋略,是根据讯问目标和态势决定的战略构思。 二.特征 (一)全局性(二)合法性 (三)计谋性(四)综合性 三.侦查讯问策略的制定 (一)做好目标分析 1.分清目标主次 ⑴总体性目标 ⑵阶段性目标 ⑶局部性目标 ⑷适应性目标 2.做好目标分解 (二).对主客观条件的分析 1、充分 2、正确估计 (三).周密设计、妥善施策 1、调动积极因素 2、寻找弱点和矛盾 3、选择最佳方案

(四).讯问策略原则 1、依法 2、有据 3、有理 4、有利 (五).不断校正、完善讯问策略 侦查讯问中的逻辑控制 侦查人员在讯问中处于主导地位,该按照逻辑规律控制讯问的发展。 因为只有遵守逻辑规律,才能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事物的规律,论证有说服力。 1.自由陈述 (1).自由陈述与回答问题 (2).侦查人员对案件的了解 2.详细讯问 (1).细微末节问题 (2).造成假象 3.使用证据 使用证据要视案情和证据的价值,正确估价它的作用,然后确定采用方法,逐步增加其揭发力。用证据的综合性引导犯罪嫌疑人得出必须如实供述的结论。 4.提问的逻辑性 (1).要有针对性 (2).合理的提出问题 (3).问题应有鲜明的逻辑结构 (4).问题应当不偏不倚 (5).提问有一定的顺序 ①从一般到个别 ②问题的顺序应该是有利于回忆 ③突然提问 ④问题由轻到重、由重到轻 第二节侦查讯问常用的谋略

一、侦查讯问谋略的概念和特征 (一)侦查讯问谋略的概念和特征 谋略是主体从自己的目的和动机出发,针对被作用对象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通过思维运筹而形成的行动意图.它由施谋主体、施谋对象、施谋目的、施谋焦点、谋略的内容和形式等要素所构成 (二)、侦查讯问谋略的作用 1.可以制约、指导侦查讯问方法和配合侦查讯问的相应措施及手段 2.可以调动犯罪嫌疑人交代罪行的积极性 3.可以驾驭犯罪嫌疑人,迫使其交代犯罪事实 二、常用的侦查讯问谋略 (一)、攻心型 1.政治攻心 2.思想攻心 ①情攻心②理攻心 ③势攻心④谋攻心 3.法律政策攻心 (二) .震慑型讯问策略 1.敲山震虎 2.先发制人 3.攻其无备 4.引而不发 (三).迷惑型讯问策略 1.声东击西 2.攻城打援

组织结构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组织结构分析: 日产汽车起死回生和华为的危机感 (职业经理人十四期) 第七小组

组织结构设计案例分析: 如何设计组织结构 一、企业的大树模型 随着企业规模和管理幅度的不断扩大,企业有必要重新整合外部资源,系 统性地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和将要面临的问题,由此构建了企业的大树模型。 其中,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是首要性的问题,它们犹如大树的根,决定了企 业能否持续健康地成长。由于企业文化可以为战略实施提供行为导向,企业理念 文化具有独特的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具有良好的约束功能,因此企业文化日益成 为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战略相互适应和协调。从战略实施 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既要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又可能成为制约企业战略实施 的因素。当企业新的战略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配合时,企业原有文化的变革速度 却往往较慢,很难马上对新战略做出反应,这时企业原有文化就可能成为实施企 业新战略的阻力,因此在战略管理过程中,企业部新旧文化更替和协调是战略 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 在企业的具体问题中,组织结构是第一步要考虑的,它犹如大树的躯干,决 定了企业能否枝繁叶茂。营销、研发、生产、人力、总务、财务等共同构成了大树 的主枝,同时,将主枝间衔接起来的核心流程的流向又决定于组织结构。以做事 为主线,以各部门、科室、班组、员工为分枝,以岗位责任制(包含岗位工作指引)、标准作业书、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等为叶。 从大树发展的角度来说,若根不够深、躯干不够粗,再好的树叶也会枯萎, 更不要说供应能量给大树了,那么,大树就不能正常生长。企业就好比一棵大树, 不断从土壤中汲取养分,经过严寒酷暑的考验,茁壮成长。 二、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1、拔高原则 在为企业进行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时,必须遵循拔高原则,即整体设计应紧 扣企业的发展战略,充分考虑企业未来所要从事的行业、规模、技术以及人力资 源配置等,为企业提供一个几年相对稳定且实用的平台。

_孙子兵法_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

总第59期2001年12月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Journal of G ansu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 w G eneral No.59Dec.,2001 文章编号:1007-788X (2001)0420031203 收稿日期:2001-08-10 作者简介:刘 忠(1968—),男,陕西华县人,甘肃政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侦查学研究。《孙子兵法》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 刘 忠 (甘肃政法学院公安分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著明的军事论著,它所提倡的战略思想与当今侦查讯问的有关理论有着内在的联系。侦查讯问工作中运用军事思想,借鉴其策略战术,必将事半功倍。 关键词:《孙子兵法》; 侦查讯问; 审讯策略 中图分类号:D 文献标识码:A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明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政治家、军事家以及军事理论家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侦查讯问,是指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揭露和证实犯罪,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面对面审查的一项侦查措施。侦查讯问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决于正确的判定和运用审讯谋略。侦查讯问这一新兴的、体现着民主与法制的侦查措施与《孙子兵法》这一古老的军事著作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密切关系。将《孙子兵法》中的军事策略,战略战术运用于侦查讯问活动中,必将推动侦讯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就《孙子兵法》与侦查讯问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运用《孙子兵法》中的军事策略、军事思想开展侦查讯问工作做一些谈讨。 侦查讯问的核心是运用审讯策略,而要选择和确定审讯策略,必须首先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犯罪嫌疑人的情况特点,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以分别情况区别对待。侦查讯问工作,虽无战火兵燹,但讯问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以审讯室为战场,互有攻守,双方展开心理、智慧、才学、信息等多方面的激烈斗争,是一场不流血的正义与邪恶的激烈斗争。《孙子兵法》讲“枪拾僬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因此,在审讯中能否熟练运用和借鉴古代的军事策略和思想,对于侦讯活动取得胜利不无裨益。 一、侦查讯问活动中的迅速原则 《孙子兵法?作战篇》[1]中讲“兵贵胜,不贵久”,《九地篇》中讲“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 其所不戒也”。即从快、从重打击敌人,不给其以喘息之机,不让他有机会抵抗;攻击其虚弱不备之处,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赢得战机,推动整个局面向有利于主体方向进展,最终赢得胜利。在侦查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心理状态的演变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这主要表现在供述障碍和供述动机这对基本矛盾的转化上,大体经历回忆、估测案情、试探摸底、对抗相持、动摇反复、服罪供述、估测处罚等七个过程。如果在讯问中采用迅速原则,就可以很好地克服犯罪嫌疑人在试探摸底、对抗相持和动摇反复中对讯问活动所造成的不利和被动,从而使犯罪嫌疑人尽快供述罪行。而迅速原则的核心就是乘犯罪嫌疑人因突然被拘捕而感到震惊、恐惧,心理混乱之间,有效地运用审讯策略,实施有效的心理影响与心理控制,以摧毁其心理防线,消除其供述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查清案件事实真相的目的[2]。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公安机 1 3

刑事案件讯问笔录及范文

刑事案件讯问笔录及范文 一、概念及作用 讯问笔录是公安机关侦查人员、预审人员在侦查活动中,为了证实犯罪、查明犯罪事实,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如实记载讯问情况的文字记录。 讯问笔录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对于获取证据、全面分析研究案情、定罪量刑、总结办案经验、检查办案质量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格式、内容及写作方法 讯问笔录的结构大体可分为以下三部分: (一)首部 1.标题 在文书顶端正中,只写文书名称。若非第一次,标题后用括号注明次数。 2.讯问起止时间。 3.讯问地点。 4.侦查员、记录员姓名及单位。 5.犯罪嫌疑人姓名。 (二)正文 这部分内容是讯问笔录记录的重点。根据讯问次数的不同,记录内容也有所不同。第一次讯问时,要在第一部分依

项讯问和记录清楚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曾用名、化名、年龄或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文化程度、现住址、工作单位、职务与职业、家庭情况、社会经历、是否受过刑事处罚或行政处分等情况。要与原案件材料认真核对,严防错拘错捕。另外,还要问清记明犯罪嫌疑人是否知道为什么被拘留或被逮捕。 除第一次讯问外,以后的系列讯问可不再问基本情况。可直接进行第二部分讯问内容。 第二部分,要问清记明讯问的全部过程,记录人首先要记清讯问人的提问,根据提问的中心问题,全面准确地记载犯罪嫌疑人关于犯罪事实的供辩。这一部分内容要根据讯问的原过程准确清楚地证明犯罪的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起因、后果、证据、涉及到的人和事等,尤其是其中能说明案件性质的关键情节、有关的证据、有明显矛盾的地方等重要情况,要注意准确清楚地记录下来。如果犯罪嫌疑人进行无罪辩解,要注意记清其陈述的理由和依据。此外,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如何,也要准确地记录下来。 (三)尾部 讯问结束时,笔录应交犯罪嫌疑人核对(没有阅读能力的要向其宣读)无误后,在笔录的末尾由犯罪嫌疑人签明对笔录的意见:“以上笔录我看过(或向我宣读过),和我说的相符,”并在笔录逐页末尾右下角签名(盖章)或按指印。如

侦查讯问心理战运用的方法及其策略

侦查讯问心理战运用的方法及其策略 摘要:侦查讯问是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心理较量。侦查讯问中,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在心理空间上的对抗越来越突出。目前,中国的刑事司法改革将会对审讯的影响很大,带来巨大的挑战,讯问策略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和心理战的审讯中心的应用研究也将在调查和审讯实践理论的深远影响。心理战强调讯问中的共同作战策略有情感感化心理战、震慑加压心理战、说服诱导心理战、造势用势心理战。 关键词:侦查讯问;心理战;方法;策略 Methods And Saidtrategies For The And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Witharfare In Innvestigation And Interrogation Abstract: Investigative interrogation is the psychological contest between investigators and suspects. In th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rogation, the antagonism between investigators and suspects in the psychological spa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At present, China's criminal justice reform will have great impact on interrogation and bring great challenges. Interrogation strategy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and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psychological warfare interrogation center will also have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theory of investigation and interrogation practice. Psychological warfare emphasizes the common tactics in interrogation, such as emotional emotional psychological warfare, deterring pressure psychological warfare, persuading and inducing psychological warfare, and making potential psychological warfare. Key words: Investigation and interrogation; Psychological warfare; Methods; Strategies 前言 战争的调查和审讯中心,是指侦查人员与通道一致,各种有效的方法,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的怀疑,从思维、情感、理智、立场和态度对干涉或攻击所有心理因素的概念,致使嫌疑人会崩溃,和士气的决策障碍抵抗,信心,如实交代犯罪事实,防止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攻击,审讯方式巩固心理防御侦查主体。本研究详细介绍了侦查讯问中心理战、成功和心理战的主要问题,对侦查讯问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侦查讯问是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心理较量。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在心理空间上的对抗越来越激烈。目前,在中国刑事司法改革将会对侦查讯问的影响很大,这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随着设施的增加,到审讯沉默权制度和律师监督侦查讯问,讯问策略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和心理战的审讯中心应用研究将在理论和实践的调查和审讯有深远的影响。。 一、侦查讯问心理战的概念及特点 (一)侦查讯问心理战的概念 战争的调查和审讯中心,是指侦查人员与通道一致,各种有效的方法,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的怀疑,从思维、情感、理智、立场和态度对干涉或攻击所有心理因素的概念,致使嫌疑人会崩溃,和士气的决策障碍抵抗,信心,如实交代犯罪事实,防止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攻击,审讯方式巩固心理防御侦查主体。随着侦查讯问程序的改革和完善,特别是讯问中人权保障的加强,对侦查讯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口供难以得到真实的承认。在侦查讯问中,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