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中药制剂和天然药物制剂的概念及应用
中药制剂--12级(药学临药)2015415和417综述

1. 溶剂的选择
浸出溶剂的要求
经济、易得、 使用安全
常用的浸出溶剂
➢水 ➢ 乙醇 丙酮 ➢ 乙醚 氯仿 石油醚
本身无药 理作用
不与药材中有 效成分发生不 应有的化学反 应,不影响含
量测定
应能最大限度地 溶解和浸出有效 成分,而尽量避 免浸出无效成分
或有害物质;
14
※ 2. 药材浸出过程
浸润与渗透 溶解与解吸
Factor
38
结论
最佳萃取条件:
萃取压力 25 Mpa、 萃取温度 60℃、 CO2流量 8 mL·h-1、 萃取时间 90分钟。
39
三.中药提取物的分离与纯化(p332) 四.中药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p333)
(自学)
40
“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易水煎者、宜酒
渍,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
(内服)
酊剂(medicianl liquor): 药材用不同浓度的药用乙醇,经 浸提或溶解药物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内服或外用)
46
煎膏剂(膏滋) electuary 药材用水煎煮,取煎液浓缩,加糖或炼蜜制成的 半流体制剂。
47
流浸膏剂(fluid extracts)与浸膏剂( extracts)
第十五章
中药制剂
药剂学教研室 吴琳华
1
中医基础简介
中医学
基础理论 临床诊治(辨证论治) 预防养生
2
中医基础简介
基础理论
藏象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气血学说 五运六气学说 经络学说
3
中医基础简介
辨证:诊法(四诊:望、闻、问、切 )
临床诊治
论治
“本” “标”兼治
内治法(方剂)
中药与天然药物

加工切制
药材切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煎药的质 量,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药材切制前需经过润泡等软化操作, 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
加热炮制
用火加热是中药最早的炮制方法,也是 中药炮制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其中炒制和煅 制应用最广泛。
炒制 炒制的作用:提高疗效、抑制偏性。
用炒法处理,可从多种途径改变药 效。以满足临床用药的不同要求。
有些毒性药物炮制除降低毒性外,还可缓 和药性,如甘遂、芫花醋炙,巴豆制霜均可缓 和泻下作用
如半夏、天南星等含有强烈刺激性物质, 经洗、漂和白矾等辅料炮制后,可消除其刺激 咽喉的副作用。
炮制也可除去或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玉函经》中明确指出:麻黄 “生则令人烦,汗出不可止”。说明麻黄生用有“ 烦”和“出汗不止”的副作用,用时“皆先煮数沸 ”,便可除去其副作用;
例如,黄柏为清下焦湿热药,酒炙后借酒 力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热。若盐炙后,则引药 下行,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5)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 的作用
醋制:活血药醋制能使作用缓和而持久,提 高疗效,适用于血脉瘀滞引起的出血证,如 醋五灵脂;或积聚日久,实中夹虚,需缓治 者,如醋大黄。
蜜制:蜜制能增强止咳药或补气药的作用, 如紫菀生用虽然化痰作用较强,但能泻肺气 ,只适于肺气壅闭,痰多咳嗽的患者,若肺 气不足的病人,服用后,有的可出现小便失 禁,尤其是小儿,用甘温益气的蜜炼制后可 纠此弊,并能增强润肺止咳之功。
矿物药或动物甲壳类药物,煅后不但 能使质地酥脆,利于粉碎和煎熬,而且作 用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如白矶煅后燥湿、收敛作用增强;石膏煅 后有收敛生肌的功能;血余不生用,入药需 煅炭,煅炭后方具有止血作用。
辅料(包括药汁)制
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

四: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 材新的药用部位制成的制剂
• 定义 是指具有法定标准的中药材原动 植 物新的药用部位制成的制剂
补充说明
• 1 来源于原二类药中的“中药材新的药 用部位及其制剂” • 2 中药材必须有法定 标准
五: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 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制 成的制剂
• 定义 是指从中药 天然药物中提取一类或 数类成分制成的制剂
• 定义 由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 可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 以及临用前配成溶液的无菌粉末。 • 来源于原中药新药的二类中的“中药注 射剂”其中包含水针、粉针、大输液之 间的相互改变及其它剂型改成的注射剂
补充说明--1
• 1 提取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制成的注射 液应按注射剂要求申报 • 2 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的主要成分应 当基本清楚 • 3 注射剂的安全性和质量可控复杂性的 考虑,技术要求另行制定,如中药注射 剂指纹图谱等
• 3 质量标准研究部分应注意 • ⑴对原标准修订时应慎重 • ⑵质量标准提高的前提是样品首先符 合原标准 • ⑶质量标准提高研究按新药要求进行 • ⑷含量限度的确定至少测定10批样品 • ⑸如果原料药材含量相差较大时,应 制定药材的含量范围
已有国家标准(仿制)申报中 应注意问题--4
• 4 稳定性试验部分应注意 • ⑴应尽量提供室温留样考察数据 • ⑵应按新修订的质量标准进行考察 • ⑶说明样品的具体包装,多包装品种 应分别进行稳定性考察 • (4)应附相应的图谱及照片
补充说明--3
5 数类成分组成的有效部位,应当测定每类成 分的含量,总和不低于50%。并对每类成分中 的代表成分进行含测,规定低限(有毒成分规 定上下线) 6 申请由同类成分组成的有效部位制成的制剂, 含有已上市销售的从中药 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 效成分,且功能主治相同,应与该有效成分进 行药效学及其他方面的比较,以证明其优势和 特点。
中药制剂-ppt课件

ppt课件
10
二、中药材的前处理
鉴别 1.
——药材品质检查
1.药材来源与品种鉴定 2.有效成分或总浸出物的测定 3.含水量测定
2.炮制 药材预处理
3.粉碎
ppt课件
11
3. 粉碎
定义:借助外加机械力将大块固体物质粉碎成
适用程度的操作过程。
粉碎目的:a 促进溶解,增加吸收,改善药效; b 适应某些药剂制备;
加速蒸发措施: 1)加温并搅拌, 2)抽真空 3 )尽量利用平而大蒸发皿 4)空气流通或干燥处进行
ppt课件
29
2.常用蒸发方法与器械
①常压蒸发——适用水浸液,蒸发皿、蒸发锅。 ②减压蒸发——温度低速度快,可防止某些不
耐
热成分的分解,设
备同减压蒸馏。
③多效蒸发 ④薄膜蒸发——蒸发效率高,药物受热时间短。
合
并浸出液
静置24h
滤过即得。
适用范围:非组织结构药材和新鲜药材浸出,对 毒剧药材、成分含量低及贵重药材的 浸取不适用。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三) 渗漉法: 定义:药材粉末装于渗漉器中,在药粉上连续添加浸
出溶剂使其渗过药粉自下部流出浸出液的一种动态的浸出 方法。
操作:药材粉碎 湿润 装筒 排气 浸渍 渗漉 分别收取初、续漉液 至终点。
剂
水
固体或半固
2)渗漉法
整至规定标准的
)浓度:1g=2~5g
3)浸渍法
体制剂; 2
原药材3)调整含量时用淀
粉、糖粉等作稀释剂 4)供配
制流浸膏及其他制剂用 ppt课件
48
名称 溶媒 制
法
中药概念和分类

中药概念和分类
中药是指在我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中药不同于天然药物,天然药物是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制剂。
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含传统民族用药)等。
知识拓展:
中药材
定义:来源于药用植物、药用动物等资源,经规范化的种植(含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养殖、采收和产地加工后,用于生产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的药用原料。
分类:根据产地,中药材分为道地中药材和一般药材。
国家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中药品种,鼓励培育道地中药材。
中药材食药物质:
食药物质:传统作为食品,且列入《中国药典》的物质。
纳入食药物质目录的物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有传统上作为食品食用的习惯
2.已经列入《中国药典》
3.安全性评估未发现食品安全问题
4.符合中药材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中药饮片
(1)定义: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辨证施治和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产地初加工的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炮制后形成的制成品。
(2)炮制要求:中药饮片的炮制是药品生产行为,生产者必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且必
须按照法定GMP标准组织生产。
(3)注意:只有中药饮片才可直接用于临床配方或制剂生产,中医处方调配和中成药生产投料均应为中药饮片,中药材不可直接入药。
中成药
(1)定义:根据疗效确切、应用范围广泛的处方、验方或秘方,具备一定质量规格,批量生产供应的药物。
(2)中成药的原料是中药饮片,并非中药材。
中药与天然药物制药技术ppt课件

常用道地药材: 四川:黄连、附子、川芎、川贝母 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 河南:地黄、山药、牛膝 甘肃:当归 山东:阿胶 山西:党参 宁夏:枸杞 广东:砂仁 广西:肉桂、田七 江苏:薄荷、苍术 云南:田七
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概念:
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 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 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 等。
三. 中药和天然药物的基础知识
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 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是对中药的基本性质和
作用特征的高度概括。药性理论的内容:四气、五味、 归经、升降浮沉、毒性、配伍、禁忌等。 它根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通过逻辑推理归纳出来的。 它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对药物作用进行的概括和抽 象。 中药的性状: 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 疏密、坚软、润燥等),它是以药物为观察对象,通 过人的感官直接感知而得到的认识。
南朝刘宋时期的雷斅《雷公炮炙论》为第一部中药炮 制学专著。
三、隋唐时期 本草知识第三次大总结
代表著作《新修本草》(唐本草):作者(李勣,苏 敬等23人),成书年代(唐显庆四年,659年),收载 药物(850),由《本草》、《药图》、《图经》组成 (首创药图),历史价值(1、我国第一部药典性质本 草,2、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由国家组织编纂)。
一般来说,按照药性和治疗要求而有多种炮制方法, 有些药材的炮制还要加适宜的辅料,并且注意操作 技术和适宜的火候。正如前人所说:“不及则功效 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
五味的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 咸属阴。
口尝实践和药效归纳。
五味的作用
1、辛味的作用 (1)能散:散表邪(治表证,荆芥),散内
药事管理与法规-第五章中药管理

第一节 中药的概念及其作用
一、中药的概念
指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
药物,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民
族药
第一节 中药的概念及其作用
中药材:指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用部
分采收后经产地初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
西洋参(小全枝)
鹿茸
滑石
第一节 中药的概念及其作用
中药饮片:
凡是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全部药材统称饮片(广义)
药品批发企业
药品零售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三十一条 生产新药或者已有国家标准的药 品,需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 给药品批准文号;但是,生产没有实施批准文 号管理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除外。
对集中规模化栽培养殖,质量可以控制并符合国 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条件的中药材品种, 实行批准文号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 《实施条例》对中药管理的规定
2001. 2.28 发布 2001.12.1 正式施行 共10章、106条
《药品管理法》
2002.8.4 公布
2002.9.15.施行
《实施条例》
共10章、86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三条 国家发展现代药和传统药,充分发 挥其在预防、医疗和保健中的作用。 国家保护野生药材资源,鼓励培育中药材。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 炮制规范炮制
炙 甘 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 施条例》
第四十五条:中药饮片包装规定
生产中药饮片,包装材料和容器符合要求;印
有或贴有标签(品名、规格、产地、生产日期、
生产批号、生产企业)
中国药典 中药概念

中国药典是中国法定的最高药品质量标准,包括中药和西药的规范。
在中国药典中,中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涵盖了许多与中药相关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概念:
1.中药:指以天然草药、动物或矿物等为原料,按照中医药理论进行制剂加工而成的药物。
2.中药材:指中药的原材料,通常是从自然界采集或人工种植的植物、动物或矿物。
3.方剂:指中医师根据病情和体质调配使用中药材的处方,按一定比例混合煎煮的药物组
合。
4.中药制剂:指将中药材加工制备成颗粒、丸剂、胶囊、口服液、煎剂等形式的中药药品。
5.中药功效:指中药对身体产生的治疗作用或调节功能,如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活血化
瘀等。
6.中药药性:指中药材的性质和特点,如寒、热、温、凉等。
7.中药适应症:指中药用于治疗特定病症或疾病的适用范围。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概念,中国药典对中药的定义和规范更加详尽。
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可以得到处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任一 密度;
(2)在临界点附近,压力的微小变化可导 致密度的巨大变化。
• 2.提取基本原理
超临界流体同时具有液体和气态的优点,黏度 小、扩散系数接近气体,密度接近液体、有很强 的溶解能力。能够迅速渗透进入物质的微孔隙, 提取速率比液体快速而有效。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提取的特点
中药、中药制剂和天然药 物制剂的概念及应用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中药制剂和天然药物制剂的概念
•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疾病及保 健的动物药、植物药及矿物药。
• 天然药物是指经现代医药体系证明具有一定药理活性的 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
• 将饮片加工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称 为 中药制剂。
(四)水蒸气蒸馏法
• 水蒸气蒸馏法 将药材与水共蒸馏,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 馏出,经冷凝后分离挥发油的方法,常用于中药材挥发性 成分的提取。
水
水中蒸馏法
蒸
气
蒸
水上蒸馏法
馏
法
水气蒸馏法
(五)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利用超临界流体提取分离药材中有效 成分或有效部位的新技术。
某一单组分物质相图
优点
• 萃取温度低,避免热敏性成分的破坏,提取效率高 • 无有机溶剂残留,安全性高 • 萃取物中无细菌、霉菌等,有利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 提取和分离合二为一,简化工艺流程,生产效率高 • 超临界二氧化碳纯度高,价廉易得,可循环使用 • 超临界流体的极性可以改变,选择范围广
2.中药制剂的缺点 • 药效物质不完全明确,影响了对工艺合理性的判断及生
产规范化的监控 • 产品质量标准较低,目前已有的质量标准未能全面反应
产品的内在质量,无法对产品质量做出客观、全面的评 价,最后导致临床疗效的不稳定; • 部分制剂由于技术及剂型滞后影响疗效的发挥 • 材料因产地、采收几节、储存条件差异,质量较难统一 和稳定,影响制剂投料、质量控制及临床疗效。
一次浸渍法:定量溶媒一次浸渍完毕。
多次浸渍法:定量溶媒多次浸渍,减小药渣吸液损失。 适宜于黏性药物、无组织结构的药物,新鲜及易
于膨胀的药材的浸取,尤其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挥 发或易破坏的药材。
1.工艺流程 如图15-4。 2.注意事项
– 浸渍时间较长 – 浸渍过程中应加强搅拌 – 对热不稳定药物可采用冷浸法 – 不适于贵重、有毒及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提取 – 适于黏性、无组织结构、新鲜及易膨胀药材 – 重浸渍法可减少单次浸渍时药渣吸附浸液所引起的有
2. 中药的有效部位 是指起治疗作用的一类或几类有效成 分的混合物,其含量达到总提取物的50%以上。
3. 中药粗提物 是指中药提取物经初步的分离、纯化后制 得的含有效成分、辅助成分及无效成分的混合物。
二、中药材的前处理
1.药材品质检查
1
2
3
药材的来源与 有效成分或总 含水量测定:
品种的鉴定
浸出物的测定 9%-16%
•选择原则
1. 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剂型 2. 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选择剂型 3. 更加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为原则
第二节 中药的提取
中药制剂,入药形式有四种: • 中药有效成分; • 中药有效部位 • 中药粗提物 • 中药全粉
一、中药提取物的形式
1. 中药的有效成分 是指起治疗作用的化学成分,一般指 单一化合物,能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的 理化性质。
2. 药材的炮制 将药材净制、切制、炮炙处理制成一定规 格饮片的操作。
3. 药材的粉碎 根据药材种类、提取及制剂需要,粉碎成 适宜粒度。
煎煮法பைடு நூலகம்
A
浸渍法
B
三、中药的提取 方法
渗漉法 C 水蒸气蒸馏法 D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E
超声波提取法
F
微波提取法
G
仿生提取法 H
(一)煎煮法
• 煎煮法 在药材中加水煎煮一定时间,提取药材的有效 成分或有效部位的方法。
筒装量不超过筒容积的2/3。 • 装柱后药材粗粉上部以滤纸等覆盖,防止药材浮起,打开地步阀门,
自上缓慢加入溶剂以利于气泡排出; • 渗漉前应浸渍24-48h; • 渗漉速度以1000g计,一般为1-3ml/min(慢速);3-5ml/min(快
速),4-8份溶剂完成浸出过程; • 初漉液的85%另器保存,续滤液浓缩后与初漉液合并。
加 适 饮片 量 水
浸泡
煎煮
汤剂
浓缩
煎煮法制备汤剂及其他剂型的工艺流程
其他剂型
2.煎煮法注意事项
① 在加热煎煮前,将药材冷浸30-60分钟; ② 煎煮时每次加水量约为药材的6-8倍,沸腾后应改为文
火,每次煎煮1-2h,通常煎煮2-3次;
③ 适用于对湿热稳定且成分溶于水的药材;
常用设备
敞口倾斜式夹层锅
多能提取罐
(二)浸渍法
• 浸渍法 将药材用定量溶剂,在一定温度下浸泡一定时间, 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该法可直接制得药酒、酊剂。滤液 浓缩后可制成流浸膏或浸膏。
冷浸渍法 热浸渍法
单次浸渍 多次浸渍
浸渍法:药材置于溶媒中浸泡一段时间分离出浸渍液。
冷浸法:常温下(15-25℃)溶媒中浸渍。
温浸法:40-60℃溶媒中浸渍。
效成分损失。
(三) 渗漉法
• 渗漉法 将药材粗粉至于渗漉器内,在药粉上部连续加入 溶剂,使其下的过程中不断渗过药粉浸出有效成分的动态 浸出方法。
1.工艺流程 如图15-5所示。 2.注意事项 • 药材放入渗漉筒前,先润湿药材,使其充分膨胀 • 装柱应分次加入,每次应均匀压平,且应松紧适宜、四周均匀,渗漉
三、中药剂型的改革
• 改革意义及其必要性 2010年药典收载的中药成方制剂,传统丸剂和散剂仍
占较大比重;有效成分不完全明确,制备工艺比较落后, 服用量大,质量标准水平较低……
• 改革原则 1. 坚持中医药特色 2. 坚持对传统剂型的继承和对新剂型的研究并重 3. 坚持以临床疗效来评价剂型是改革的金标准 4. 坚持改革的合理性、必要性和科学性
• 将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加工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 用于临床的药品称为 天然药物制剂。
• 将饮片根据法定处方批量加工生产成有商品名和商标, 表明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称 中成药。
二、中药制剂的特点
1.中药制剂的优点 • 药性持久、性和力缓,尤其适用于慢性疾病治疗 • 疗效多为复方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 • 中药在治疗疑难杂症、骨科等方面有独特优势 • 中药制剂原料多为天然物质,毒副作用小,患者较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