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处和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的总旋律,并将会长期保持这种既对立又统一,既竞争又借鉴的“双赢”局面。两种制度的国家都在相互学习,取他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任何一方在短时期内或在不久的将来都不会完全战胜另一方,资本主义不会,社会主义更不会。资本主义没有像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列宁所说的那样寄生、腐朽、垂死,还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腐而不朽、垂而不死,经过了大大小小数次经济危机后还是能够快速转机,寻找到新的生机,包括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也不例外。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复苏的迹象,真是应了中国一句老话“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既是我们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的资本主义,只有正确认识其发展变化,才能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就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面。,

二、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历史命运

资本主义通过自身的调适和改革,从传统形态转变为当代形态,注入了新的活力,获得了新的发展。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滞后和失误,在社会主义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挫折,苏联、东欧等一批国家离开了社会主义方向,倒向了资本主义轨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处于历史进程中的低潮,处于痛苦的历史转型期。这样,世界资本主义不仅加固和强化了它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而且在地域范围上也得到了扩展。这种情况容易使人们在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前途、命运的认识上,在对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的认识上,产生迷茫与困惑。在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发展的基础上,还需要从全人类发展的高度,以“世界历史”的眼光,辩证地、历史地看待资本主义的本质、前途和命运。

(一)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具有自我调适、自我修复、自我发展的能力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进行的新科技革命、自我改革、资本扩张,导致它获得新的发展。其次,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对现实生产力的发展还有相当的容纳能力,当代资本主义还有继续发展的潜力和生命力。它依然具有的自我调适、自我修复能力,源于两个基本要素。其一,从一定意义上讲,资本主义社会是

改革开放的社会,资产阶级是改革开放的阶级。西方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根本的和长远的利益,总是不断地进行改革、调适和自我修复,有时甚至是

“痛苦的”改革和“冒险的”试验,包括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和经验的学习、借鉴。其二,极力维护和巩固不平等的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秩序,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一方面竭力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格局和国际经济旧秩序,即维护以发达资本主义为“中心”、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外围”的不平等的经济结构。少数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军事优势,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把广大不发达国家乃至第三世界变成它们的廉价资源供应地、获得高额利润的投资对象和推销剩余产品的市场。没有第三世界一极贫困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发达国家一极巨额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不断地进行社会改革或调适,在加剧全球经济矛盾、社会矛盾的同时,缓和国内社会矛盾。这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改革和开放的重要特征。由于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处在不断变革和调整的过程中,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全球体系,因而它仍然拥有较大的发展余地和空间。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矛盾并没有改变

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具有自我调适、自我修复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及其进行的调整改革和出现的新变化,新发展,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本质和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解决。资本主义最本质的东西,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本家的私有制,并没有改变,改变了的只是它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形式。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自身的范围内没有也不可能得以解决,变化的只是其基本矛盾的表现特点和暂时的局部的缓和。

第一、资本主义国有制和股份制的发展,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

并没有改变私有制的本质。国有制的发展和股份制的普遍化,使资本向社会化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在一定程度上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所缓和,但这只是私有制实现形式的变化而不是对私有制的否定;“私人资本”向“社会资本”的转变并没有改变资本的本质,并没有减弱或消灭私人资本的势力,私人资本反而通过控股权巩固和加强了地位,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同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的矛盾并没有得到克服,这一矛盾是不可能通过资本主义自身的改革和调整来解决的。

第二、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对两极分化具有抑制作用,但没有

改变资本同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社会福利政策所解决的,主要是劳动者的失业救济、养老保险和医疗补贴问题,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社会福利资金的来源,是工人(工资扣除)、雇主(纳捐)和政府(补贴),总体上仍可视为资本应付工人工资的一部分转化形式。福利政策的推行,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对两极分化起到抑制作用,对劳动者的生活状况起到相对的保障作用,可以缓和劳动者对资本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但绝不可能抑制贫富两极分化愈来愈烈的总体趋势,绝不是对两极分化状况的否定和克服。福利政策绝不是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否定。

第三,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结构和形式,但没有改变阶级关系的实质。在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极大地改变了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结构,也使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着具体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直接从事体力劳动的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在减少,脑力劳动者包括“知识工人”的队伍在扩大。工人阶级的构成发生着历史性的转变,工人阶级的劳动状况在总体上有了显著的改善,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人阶级作为雇佣劳动者的地位发生了改变,更不意味着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差别的消失和阶级对立的消解。

第四,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增强了计划调节的能力,但不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周期性危机。从罗斯福“新政”到凯恩斯主义,从凯恩斯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又到国家干预政策的复兴,总的趋向是加强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能力。当代资本主义,政府调节力度的加大,调节能力的增强,调节手段的改进,加之国有制经济的发展和股份制的普遍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缓和了单个企业的计划性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避免了全球毁灭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的本质和主体地位不可能改变,国家政权保护私有制和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本质和职能不可能改变,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政策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致命缺陷,只能缓和而不能消除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震荡。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危机次数不仅大大高于战前,而且从生产过剩危机进一步扩展到金融危机这样的结构性危机。尤其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从传统商品经济向国际化、信息化、金融化的现代商品经济的转变,随着垄断资本主义从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的转变,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潜伏着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特别是世界性的金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