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常识与碘防护

合集下载

辐射防护小知识

辐射防护小知识

辐射防护小知识近日来,由于海啸引起的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甚至由于担心受核污染影响我国盐业生产,以及碘盐可以预防辐射等谣言,在全国范围出现了抢购碘盐的风潮。

那么,福岛核电事故对环境究竟有多大影响?对我国公众的健康会不会造成威胁?辐射对人有什么危害?如果出现核事故,应当采用什么措施加以防护?这些问题应当首先从辐射防护的基础知识上谈起。

什么是辐射大家都在谈核辐射,都在谈放射性,但是什么是核辐射?什么是放射性?在自然界和人工生产的元素中,有一些能自动发生衰变,并放射出肉眼看不见的射线。

这些元素统称为放射性元素或放射性物质。

而辐射指的是一切具有动能的微观粒子或波。

包括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电子、中子、带电重离子等都属于辐射的范畴。

从分类上来说,微波、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等粒子能量不是很高,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不会引起物质原子的电离,这类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而x射线、γ射线、高能电子、中子与重带电离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够引起物质原子电离,这类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在辐射防护中,一般来说我们更关心的是电离辐射。

辐射并不可怕辐射是无处不在的,实际上它本身就是我们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界每年以平均2.4mSv的剂量,照射到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身上,没有人能够完全逃避辐射的作用。

这些辐射来源主要包括三类:一、宇宙射线。

充满整个外空间的高能宇宙射线穿过大气层,与大气层的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产生γ、中子、带电粒子、μ子等各种次级辐射,均匀照射到地球上的每个居民身上;二、宇生放射性核素,宇宙射线及其次级辐射与大气层内的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的放射性核素,通过各种途径被人体吸收,对人造成照射。

其中最重要的核素包括3H,7Be,11C等;三、原生放射性核素,这是寿命很长,与地球年龄相当的放射性核素,以及由于它们衰变而生成的放射性子核。

包括235U放射系,238U放射系、232Th放射系以及长寿命的放射系核素如40K等,这些原生放射系核素就存在于组成我们身体以及身边的每种材料当中,时刻影响中我们的生活,并且它也是生命进化的因素之一。

预防核辐射小常识

预防核辐射小常识

预防核辐射小常识导语:日本政府已计划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防止碘131辐射的药物,碘片。

但盲目服用碘片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这个地震海啸核辐射一起爆发之时,我们也要提高警惕,学好应急措施,防患于未然。

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碘131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12日下午发生爆炸。

枝野幸男13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当地时间1时52分,3号机组附近核辐射量达到每小时1557微西弗,超出污染标准值每小时500微西弗两倍多,不过50分钟后就降至184微西弗。

枝野幸男说目前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和铯137。

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

日本政府已计划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防止碘131辐射的药物,碘片。

铯137会造成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

服用碘片切注意:虽然碘对辐射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是大家且不可盲目服用碘片,碘摄入过多会导致碘性甲状腺肿大,导致不良后果,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地服用。

核电运行中,产生放射性物质碘131﹐它是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甲状腺吸收后造成损伤。

预先服用含有稳定碘同位素的药片,可以阻断人体甲状腺对放射性碘-131的吸收。

由于碘不易在甲状腺中积聚,短时间内就能排出体外,从而减少碘-131对人体的放射性危害。

服用量是按成人在最初24小时服用一片(相当于100毫克碘当量),一天后服用半片,具体服用时间及方法必须发放人员指导,不可自己盲目服用。

二、什么是核辐射?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即包括你喝的水和我呼吸的空气,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

所以我们不是讨论有没有放射性,而是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偏高或高的放射性,并足以对人造成伤害。

对于核辐射污染,即放射性污染,常人往往只注意到现代科学研究中的核辐射核工厂里某些特殊车间产生的放射性物质造成的危害,或者医院的X射线治疗所产生的放射性造成的影响及损害,而未考虑生活中还会有放射性污染源。

你必须知道的核辐射防范措施

你必须知道的核辐射防范措施

你必须知道的核辐射防范措施最近,全国各地纷纷掀起抢盐热潮,日本核泄漏危机爆发后,坊间谣传含碘的盐有助抗辐射,因此各地超市、杂货店的存货都被抢购一空,甚至是含碘的紫菜、海带等物品也被争购囤积,甚至有新闻爆出有人因吃碘过多而死亡,造成一时恐慌,至今还未平复。

福岛县二本松市,日本陆上自卫队士兵,正在处理被核辐射损坏的植物。

日本对美国的“核反击”战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震,强震引发海啸,并造成两座核电站的5个机组停转,核电站出现泄漏,大批居民被疏散。

新闻报道说在核电厂附近检测到两种放射性物质:碘131和铯137。

碘131是气态,混合进入大气层,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

目前医学上证实,服用碘片可防止人体吸收放射性碘,降低辐射伤害。

专家表示:日本核泄漏近期对中国没有影响。

铯137是一种气溶胶,随大气飘散、沉降,可能会沉降到海里。

铯137会造成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

专家表示:日本暖流则从中国沿海往东北方向流到日本,随后遇到千岛寒流,北上受阻于是拐了个弯向东边,也就是向美国流过去。

日本在60多年前挨了美国两个核弹,现在以这种方式“核反击”了美国一次,还是导弹无法拦截的,不知美国方面做何感想。

日本核泄漏波及范围核辐射到底有多恐怖?!那么,究竟核辐射有哪些严重的后果?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

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一般来说,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核灾难要数乌克兰的核泄漏事故。

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

这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造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大一次灾难。

核辐射常识及防护

核辐射常识及防护

核辐射常识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存在于所有的物质当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

核辐射是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进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

核辐射能够使物质引发或,故称为。

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

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等带电粒子。

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等不带电粒子。

一、个人核辐射防护核与辐射是从突发事件开始,可能延续几小时的到几天的时刻。

该时段特点是事件发生,并持续伴随有放射性物质的环境释放。

主要照射途径是吸入和烟云中放射性物质的外照射,隐蔽、撤离、呼吸道防护等可能是需要采取的主要防护办法。

对于呼吸道防护,可利用、来避免吸入放射性物质的剂量。

个人的身体防护办法的话,能够利用、防酸碱服、。

这种核辐射个人防护[5]办法一般不会引发伤害,花费的代价相对起来也小。

2、辐射概念辐射概念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

核辐射主如果α、β、γ三种。

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可以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射线是,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

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

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

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很多,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与有关)和决定。

通信用的无线电波是频率较低的电磁波,若是依照频率从低到高(波长从长到短)顺顺序排列,电磁波能够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远红外线、、可见光、、、γ射线。

以可见光为界,频率低于(波长擅长)可见光的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主如果热效应,频率高于可见光的射线对人体主要产生化学效应。

3、常常利用辐射单位物理量老单位新单位换算关系活度 (Ci) 贝可[勒尔] (Bq) 1Ci=× 1010Bq照射量 (R) 库仑/千克(C/kg) 1R=×10-4C/kg吸收剂量 (rad) 戈[瑞](Gy) 1Gy=100rad剂量当量 (rem) 希[沃特](Sv) 1Sv=100rem4、天然辐射天然辐射主要有三种来源:射线、陆地辐射源和体内。

【精品推荐】防核辐射为什么吃碘

【精品推荐】防核辐射为什么吃碘

防核辐射为什么吃碘
小编希望防核辐射为什么吃碘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碘是人体中一种很重要的微量元素,如果缺碘的话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还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容易出现痴傻儿童。

那么,防核辐射为什么吃碘呢?就让小编的小编带领大家去详细了解一下吧!
碘可以预防核辐射这种说法非常笼统且很不准确,很容易被一部分心怀叵测的人利用,导致类似中国国民抢购食盐这种愚昧而不理性的行为发生。

那么,防核辐射为什么吃碘?一起去分析一下吧!
补碘不能“防”核辐射,但可以减少对放射性碘的吸收。

依据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的资料,碘化钾在保护人们免受放射性碘131的伤害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它也仅仅只能对甲状腺起到保护作用,对身体的而其它部位则是完全的无能为力。

那么,碘化钾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放射性的碘131是这次日本核泄漏事件释放的有害物质之一。

它有可能通过呼吸或者受污染的食品、水进入人体。

CDC称之为“体内污染”(internalcontamination)。

我们的甲状腺会将人体摄入的碘元素都集中到它那儿去,再用碘来合成人体必需的甲状腺激素。

这样,放射性的碘131也就被富集到甲状腺里了。

碘131进一步衰变所释放的β射线会造成甲状腺的损伤。

如果是。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二篇)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二篇)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对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xx微西弗。

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

一次1000-xx微西弗,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

福岛核电站1015微西弗/小时辐射,相当于一个人接受10次x光检查。

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30微西弗辐射。

与放射相关的工人,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微西弗。

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

注:西弗,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

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

1毫西弗=1000微西弗。

辐射伤害机理:人体有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两类细胞,它们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和受损后的效应是不同的。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其本质是对细胞的灭活作用,当被灭活的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时,躯体细胞的损伤会导致人体器官组织发生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人体死亡。

躯体细胞一旦死亡,损伤细胞也随之消失了,不会转移到下一代。

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导致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当生殖细胞中的DNA受到损伤时,后代继承母体改变了的基因,导致有缺陷的后代。

因此,人体一定要避免大剂量照射。

在接受辐射后,人体健康将“立即”受到哪些影响?放射性的碘对于住在核电厂附近的年轻人有危害,xx年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之后有一些甲状腺癌病患即与此有关。

放射性铯、铀和钚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并且不以某个特定器官为靶标。

放射性的氮几秒钟后就很快会衰变,而放射性氩也对身体无害。

——接受中等程度的辐射将导致辐射病。

它有一系列症状:在接受辐射的几小时之内,人会出现恶心与呕吐,随后可能经历腹泻、头痛和发烧。

在最初症状之后,人体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不再显示任何症状,然而往往在几周之内,又有新的、更加严重的症状发生。

——如果接受高等程度的辐射,以上所述的所有症状都可能立即出现,并伴随着全身性的、甚至可能致命的脏器损害。

1.核与辐射事故防护知识30个要点

1.核与辐射事故防护知识30个要点

1.核与辐射事故防护知识30个要点1.什么是核事故?核事故是指核设施或者核活动中发生的严重偏离运行工况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若有关的专设安全设施不能按设计要求发挥作用,则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可能会达到不可接受的水平。

2.急性放射病有几种分类?急性放射病分为三类:即骨髓型、肠型和脑型放射病。

其中,骨髓型放射病根据受照剂量不同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

目前,重度以下放射损伤病人可以救治成活。

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肠型放射病和脑型放射病还没有救治成活的经验,一般治疗原则为减轻病人痛苦,延长存活时间。

3.撤离多远才是安全的?在通常情况下,首要任务是限制辐射暴露的发生。

主要通过疏散或隐蔽受影响人口,来减少放射性烟云沉降的影响。

根据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量和当时的气象条件(例如风向和降水等),并依据爆炸的中心范围,国家将会确定在多大半径范围内应采取紧急隐蔽防护措施。

4.如何进行自我保护?首先避免恐慌,及时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动。

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待在室内。

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

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5.与怀孕有关的风险有哪些?应该怎样降低这些风险?由于碘片具有阻断甲状腺碘吸收的作用,对怀孕妇女服用碘片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首先,孕妇甲状腺摄取放射性碘的几率较普通成人要高。

其次,胎儿的甲状腺应给予保护,特别是在怀孕后的第二、第三孕期。

然而,除此以外,在当前情况下并没有特别的医学理由表明要避免怀孕。

6.剂量与远期效应有什么联系?暴露于电离辐射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通过对原子弹爆炸幸存者、接受放射诊疗的病人、职业受照人群以及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照人群的辐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全身辐射剂量低于100毫希时,未发现明显的辐射致癌效应。

对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遭受辐射后数年里,患白血病的风险增加,在10年后患癌症的风险增加。

辐射小知识及其防治---碘131铯137

辐射小知识及其防治---碘131铯137

核辐射能够引起严重的后果
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 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 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 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 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 ,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 越大。
在撤离时如果需要外出为了防止放射性灰尘被吸入体内和沾上皮肤沾染区内人员尽可能及时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扎好裤口袖口领口用雨衣塑料布床单等把暴露皮肤遮盖住尽量避免扬起灰尘服装沾染放射性物质后可以利用扫帚或树枝站在上风或侧风方向按从上到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拍打扫除也可以用水冲洗洗涤时加入少量洗涤剂可提高消除效果
日常抗辐射食品
下面是一些日常能够抗辐射的食品,希望大家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别忘了平衡生活,保持健康的身心 黑芝麻 中医理论认为,黑色入肾,“肾主骨升髓通于脑”,各种辐射危害主要影响人体大脑和骨髓,使人免疫 系统受损。多吃补肾食品可增强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能有效保护人体健康。 紫苋菜 紫苋菜能抗辐射、抗突变、抗氧化,与其含硒有关。硒是种重要的微量元素,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保护人体健康。常吃含硒丰富的紫苋菜,可提高人体对抗辐射的能力。 绿茶 绿茶中的茶多酚是抗辐射物质,可减轻各种辐射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茶叶中还含有脂多糖,能改善机 体造血功能,升高血小板和白血球等。 蔬菜、 蔬菜、水果 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能摄取大量的维生素A、B、C、E。这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能减轻电磁辐射对人 体产生的细微影响,避免神经系统发生紊乱。 辛辣食品 辣椒之类辛辣食品属于常用调料,同时也是抵御辐射的天然食品。吃辣椒不但可调动全身免疫系统, 辣椒、黑胡椒、咖喱、生姜之类的香辛料,还能保护细胞的DNA,使之不受辐射破坏。因此,经常吃辣 ,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xiaoyaohanqq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核辐射核辐射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

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

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

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辐射定义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

核核辐射标志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射线是电子流,照射皮肤后烧伤明显。

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γ辐射和 X 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

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

通讯用的无线电波是频率较低的电磁波,如果按照频率从低到高(波长从长到短)按次序排列,电磁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远红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

以可见光为界,频率低于(波长长于)可见光的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主要是热效应,频率高于可见光的射线对人体主要产生化学效应。

编辑本段辐射单位常用辐射单位:核电站物理量老单位新单位换算关系活度居里(Ci) 贝可[勒尔](Bq) 1Ci=3.7× 1010Bq 照射量伦琴(R) 库仑/千克(C/kg) 1R=2.58×10-4C/kg 吸收剂量拉德(rad) 戈[瑞](Gy) 1Gy=100rad 剂量当量雷姆(rem) 希[沃特](Sv) 1Sv=100rem 编辑本段天然辐射天然辐射主要有三种来源:宇宙射线、陆地辐射源和体内放射性物质。

据有关资料统计,天然辐射造成的公众平均年剂量值如下表所列。

照射成分年有效剂量(毫希)正常本底地区照射量升高的地区宇宙射线 0.38 2.0 宇生放射性核素 0.01 0.01 天然辐射陆地辐射:外照射 0.46 4.3 陆地辐射:内照射(氡除外) 0.23 0.6 陆地辐射:氡及其衰变物的内照射吸入 222Rn 1.2 10 吸入 220Rn 0.07 0.1 食入 222Rn 0.005 0.1 总计 2.4 编辑本段人工辐射人工辐射源包括放射性诊断和放射性治疗辐射源、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核武器爆炸的落下灰尘以及核反应堆和加速器产生的照射等。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人工辐射源对公众产生的平均核爆炸年剂量值如下表所列。

辐射源剂量(毫希/年)放射诊断 0.22 放射治疗 0.03 医用同位素 0.002 放射性废物 0.002 核爆炸落下尘 0.01 职业照射 0.009 其他辐射源0.012 核电站周围 0.001~0.02 编辑本段辐射防护辐射防护是研究保护人类(系指全人类、其中的部分或个体成员以及他们的后代)免受或少受辐射危害的应用学科,有时亦指用于保护人类免受或尽量少受辐射危害的要求、措施、手段和方法。

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在核领域,辐射防护专指电离辐射防护。

辐射的种类自然界存在着三种射线:α(阿尔法)、β(贝塔)、γ(伽玛)射线。

人类接受的辐射有两个途径,称为内照射和外照射。

Α、β、γ三种射线由于其特征不同,其穿透物质的能力也不同,他们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方式不同。

α粒子只有进入人体内部才会造成损伤,这就是内照射;γ射线主要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外照射;β射线既造成内照射,又造成外照射。

辐射的危害核爆炸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和应用中发现,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死。

剂量越大,危害越大。

辐射防护原则辐射防护三原则是指实践的正当性、防护水平的最优化和个人受照的剂量限值。

国际基本安全标准的剂量限值主要有哪些? 剂量限值 5 年平均值(毫希/年)任一年值(毫希/年)职业照射 20 50 公众照射 1 5 注:中国将颁发的标准等效采用国际基本安全标准。

外照射防护方法体外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称外照射。

外照射的防护方法有受照射时间的控制、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和采用屏蔽三种方法。

控制内照射原则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称内照射。

控制内照射的基本原则是防止或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对于放射性核素可能进入体内的途径要予以防范。

如何防护α射线由于α粒子穿透能力最弱,一张白纸就能把它挡住,因此,对于α射线应注意内照射,其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是呼吸和进食时,其防护方法主要是:(1)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2)防止伤口被污染。

核爆炸β粒子防护β粒子、其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比γ射线弱,因此,β射线是比较容易阻挡的,用一般的金属就可以阻挡。

但是,β射线容易被表层组织吸收,引起组织表层的辐射损伤。

因此其防护就复杂的多;(1)避免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以防皮肤表面的污染和辐射危害;(2)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3)防止伤口被污染;(4)必要时应采用屏蔽措施。

γ粒子防护γ射线穿透力强,可以造成外照射,其防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a)尽可能减少受照射的时间;(b)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因为受照剂量与离开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c)采取屏蔽措施。

在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可以降低外照射剂量。

屏蔽的主要材料有铅、钢筋混凝土、水等,我们住的楼房对外部照射来说是很好的屏蔽体。

[1]编辑本段核辐射效应核爆炸头 10 几秒内放出的中子和γ射线对生物体、电子器件和其它物体的核辐射防护杀伤破坏作用及效果。

由于中子和γ射线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又称贯穿辐射效应。

早期核辐射主要由弹体内核反应产生,或从裂变产物中释放,或由中子与空气作用产生。

早期核辐射对人员和物体的损伤程度取决于吸收剂量(即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射线的能量),其单位为戈[瑞],指每千克受照射物质吸收一焦[耳]射线能量的吸收剂量。

早期核辐射可直接或间接使物质电离,造成辐射损伤,其主要杀伤破坏对象是人员和电子器件。

人员在短时间内受到 1 戈瑞以上剂量照射时,会发生急性放射病;电子器件在大剂量或高剂量率作用下会引起瞬态干扰和永久损坏;瞬发γ射线可引起核电磁脉冲、内电磁脉冲和系统电磁脉冲;中子还会使某些物质产生感生放射性;γ射线会使摄影胶片感光和光学玻璃变暗等效应。

早期核辐射的强度由于空气吸收,随距离的增加衰减很快,即使千万吨梯恩梯当量级的大气层核爆炸,早期核辐射的杀伤破坏事半径也不超过 4 公里。

早期核辐射穿过物体时期强度将被削弱,可用一定厚度的物质来防护,工事和重型兵器本身对早期核辐射效应都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编辑本段辐射环境人类生活在放射环境中实际上,人类的生活没有一刻离开过放射性,这些放射性是天然放射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 宇宙射线; 2.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性; 3.人体内部的放射性。

微量的放射性不会危及健康。

人们的放射性活动人类的很多活动都离不开放射性。

例如,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 0.25 毫希/年。

带夜光表每年有 0.02 毫希;乘飞机旅行 2000 公里约 0.01 毫希;天每抽 20 支烟,每年有 0.5-1 毫希;一次 X 光检查 0.1 毫希等等。

因核电而增加的辐照剂量专家们研究测算表明:全人类集体辐照剂量中,3/4 来自自然界。

约 1/5 来自医疗及诊断,核电的份额是 1/400。

假定全球人类的预期寿命为 60 岁,则每天抽一包烟将减寿 7 年,而核电的影响是减寿 24 秒。

对于核辐射污染,即放射性污染,常人往往只注意到现代科学研究中的核辐射核工厂里某些特殊车间产生的放射性物质造成的危害,或者医院的 X 射线治疗所产生的放射性造成的影响及损害,而未考虑生活中还会有放射性污染源。

实际上,生活中的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

要防止生活中的放射性污染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关执法部门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

另一方面,政府及执法部门要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管理,对容易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商品要进行定期监测。

注意居室中的放射性污染随着工业的发展,经常利用工业废渣做建筑材料,可能造成建材中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经放射性衰变产生了放射性气体及其子体产物,悬浮于室内空气中,氡及其子体产物放射出能量较高的α射线(粒子),人若吸进这样的气体,即会照射人体肺组织。

如果长期受到照射,便容易产生支气管炎和肺癌等疾病。

另据国外报道,大多数家庭居室中自然出现的放射性气体氡,如果与烟气混合,将会有致命的影响。

氡是肺癌的一个致病因素。

另外,装修居室用的花岗岩及其它板石材料也含有一定量的氡,特别是通风不良时,可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

经监测表明,室内氡气多在通风不良的地方积累,所以经常打开居室的窗户,促进空气流通,使氡稀释,这是减少室内氡浓度的良好措施。

装修房屋用的石(板)材要有选择地使用。

石材的放射性核素含量随矿床、所在地等天然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增减,必须对其进行监测,才能知道是否适合居室装修。

谨防饮用水的核污染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谨防饮用水受到核污染。

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不能直接饮用。

如果用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浇灌农作物、蔬菜。

其放射性物质的含量普遍增高,食用有害人体健康。

中国矿泉水水源丰富,其中也有不少水源在流经途中受到人工或天然的放射性污染。

据报道,通过有关部门监测,某些盲目开发的矿泉水水源中含氡的浓度过高,若长期饮用这种矿泉水就会危害身体。

因此,各地有关执法和监督部门,要对矿泉水的开发项目要严加管理,不仅要严格控制商品矿泉水的卫生指标,还要重视它是否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要防燃煤的放射性污染燃煤中常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质。

研究分析表明,许多煤炭烟气中含有 U、Th、Ra、 210Po 和 210Pb。

大多数情况下,尽管这些物质含量稀少,但如长期聚集,其放射性物质亦会随空气及烘烤的食物进入人体,造成机体的慢性损害。

平时生活使用燃煤,要注意通风排气,警惕煤烟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内。

禁止食用煤碳直接烘烤食物,尤其是茶叶、烟叶、肉类和饼干等。

如果必须使用燃煤(碳)烘烤食物时也要注意屏蔽,不要让食物与煤烟直接接触。

莫要长期佩戴金银首饰佩戴金银首饰是人们,尤其是女士们美容化妆的重要生活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