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评价及分类控制_林雪原

合集下载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水环境保护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水环境保护
1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及基本成因
1.1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 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和分布通常无明显规律,经
常岀现在较为广阔的区域,具体的形成时间及污染物 的浓度无法准确追踪。农业面源污染所体现出的最典 型特征即为其“三大不确定性”,分别是排放时间不确 定、频率不确定及组成成分不确定,增加了农业面源 污染的防控难度。
从污染源的类型入手,可将面源污染细化为农业 面源污染和城市面源污染。其中,城市面源污染伴随 城市污水管道、管网的科学建设及雨污分流等工程的 部署应用,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与解决,而农 业面源污染才是近年来我国较为严重的水环境污染 类型。根据历年的《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结果来看, 农业活动所产生的污染是引发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 要来源,成为水污染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农业污水中 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排放 比例,均已严重超过地表水体的承载负荷。而每年用 于农业活动、粮食耕种和生产的大量氮元素中,只有 约10%左右被人类直接消耗,其余分散到自然环境 中,以各种形态及方式进入自然循环系统,很大一部 分则经地表水体汇入水环境。从农业面源水污染的整 体情况来看,过量的养分排放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 主要诱因,例如太湖水体中58%的总氮和40%的总 磷都来自于农业面源污染[1-2]o
・138・
DOI:10.16675/14-1065/f.2021.12.062
山西农经/ 2021年12期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水环境保护
□姜峰
(大连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中心辽宁大连116023)
摘要:农业污染防控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地表水体的主要污染类型,严重影响了地表
水环境的生态健康和水环境的整体稳定性。结合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及其主要来源,深入分析相关的影响

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分析

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分析

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分析黄亚丽;张丽;朱昌雄【期刊名称】《环境科学研究》【年(卷),期】2012(025)011【摘要】以探明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状况为目的,在对流域内农村人口、畜禽养殖规模、农田施肥量、水产品产量等数据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调查结果中的农业源产、排污系数,测算出2009年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内农村生活、农田化肥、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4个方面CODCr、TN、TP的排放总量分别为192 278.71、103 126.04、6 990.82 t.通过分析得出,在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中的CODCr主要来自农村生活,占CODCr排放总量的56.44%;农田化肥TN的流失占TN排放总量的48.37%,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对TN排放总量也有较高的贡献;畜禽养殖业是TP的主要来源,占TP排放总量的65.06%;水产养殖对各项污染物的贡献率相对较低,但不容忽视.【总页数】7页(P1243-1249)【作者】黄亚丽;张丽;朱昌雄【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5【相关文献】1.山东省南四湖水产品中铅、镉、砷、汞污染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J], 史可江;刘钧;马龙江2.山东省南四湖水产品中铅、镉、砷、汞污染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J], 史可江;刘钧;马龙江3.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年径流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J], 王琪森;武竹青;王刚;刁艳芳4.山东省南四湖流域2001-2010年用水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 [J],5.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J], 魏宁宁;张全景;孙晓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416.1 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1部分:南四湖东平湖流域

3416.1 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1部分:南四湖东平湖流域

ICS13.060.30Z 75备案号: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 3416.1—2018部分代替DB37/ 599—2006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1部分:南四湖东平湖流域Integrated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 for basin Part 1: Nansi Lake and DongpingLake basin2018-09-10发布2019-03-10实施山东省环境保护厅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3)4 流域范围及控制区划分 (4)5 技术内容 (4)5.1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5.2 其他要求 (9)6 污染物监测要求 (9)6.1 采样点 (9)6.2 分析方法 (10)7 达标判定 (13)8 标准实施与监督 (13)前言DB37/ 3416《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目前计划发布以下部分:——第1部分:南四湖东平湖流域;——第2部分:沂沭河流域;——第3部分:小清河流域;——第4部分:海河流域;——第5部分:半岛流域。

本标准为DB37/ 3416的第1部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7/ 599—2006《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与DB37/ 599—2006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明确了流域范围;——调整了第二类污染物的控制因子;——加严了部分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求。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刚、史会剑、李玄、苏志慧、许颖。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06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1部分:南四湖东平湖流域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南四湖、东平湖流域内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医疗机构之外的所有排污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限值、监测方法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有关要求。

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特征及面源污染评价

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特征及面源污染评价

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特征及面源污染评价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对该地区的面源污染进行评价。

南四湖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农田氮磷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对湖泊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了解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的特征和规律,对于制定有效的面源污染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南四湖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种植结构等基本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背景信息。

接着,通过收集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的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农田氮磷流失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因素。

结合湖泊水质监测数据和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对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进行了综合评价。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全面了解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面源污染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也为其他地区农田氮磷流失和面源污染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特征分析南四湖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农田氮磷流失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氮磷流失不仅影响湖泊水质,还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因此,深入分析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特征,对制定有效的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季节性变化明显。

受降雨、灌溉等自然因素影响,农田氮磷流失量在不同季节存在较大差异。

一般来说,降雨丰沛的夏季和灌溉频繁的春季是氮磷流失的高峰期。

空间分布不均。

受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一般来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农田区域氮磷流失较为严重。

氮磷比例失衡。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追求产量,农民往往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农田氮磷比例失衡。

这种失衡状态不仅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加剧了农田氮磷流失的风险。

流失形式多样。

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包括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地下渗漏等多种形式。

这些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复杂的农田氮磷流失体系。

3416.1 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1部分:南四湖东平湖流域

3416.1 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1部分:南四湖东平湖流域

ICS13.060.30Z 75备案号: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 3416.1—2018部分代替DB37/ 599—2006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1部分:南四湖东平湖流域Integrated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 for basin Part 1: Nansi Lake and DongpingLake basin2018-09-10发布2019-03-10实施山东省环境保护厅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3)4 流域范围及控制区划分 (4)5 技术内容 (4)5.1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5.2 其他要求 (9)6 污染物监测要求 (9)6.1 采样点 (9)6.2 分析方法 (10)7 达标判定 (13)8 标准实施与监督 (13)前言DB37/ 3416《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目前计划发布以下部分:——第1部分:南四湖东平湖流域;——第2部分:沂沭河流域;——第3部分:小清河流域;——第4部分:海河流域;——第5部分:半岛流域。

本标准为DB37/ 3416的第1部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7/ 599—2006《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与DB37/ 599—2006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明确了流域范围;——调整了第二类污染物的控制因子;——加严了部分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求。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刚、史会剑、李玄、苏志慧、许颖。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06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第1部分:南四湖东平湖流域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南四湖、东平湖流域内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医疗机构之外的所有排污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限值、监测方法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有关要求。

山东省南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山东省南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山东省南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法规类别】污染防治【发布部门】山东省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1994.01.17【实施日期】1994.05.01【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修改依据】本篇法规已被《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山东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办法>等24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发布日期:2002年8月22日实施日期:2002年8月22日)修改【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发布日期:2006年11月30日实施日期:2007年1月1日)废止山东省南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1994年1月17日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南四湖流域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结合南四湖流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南四湖,是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四个湖泊的总称。

本条例所称南四湖流域,是指济宁市、枣庄市、泰安市、莱芜市、菏泽地区向南四湖汇水的区域。

本条例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南四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

第三条流域内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全面规划,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流域内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把保护与改善水环境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任期目标,采取措施,防治水体污染。

第五条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南四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设置派出机构,具体负责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流域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的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省交通、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置的港航监督、水资源管理机构,依法对港航污染、水资源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凡向南四湖流域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应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做到达标排放。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南四湖流域水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农田面源污染风险评估与防控技术研究

农田面源污染风险评估与防控技术研究

农田面源污染风险评估与防控技术研究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田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农田面源污染是指来自农田土壤和水体中流失的农业废弃物、农药残留、养分过剩等,经降雨、冲刷等途径进入水体,对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风险的问题。

为了科学评估农田面源污染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近年来相关技术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首先,农田面源污染风险评估的关键是对污染物来源、产量和迁移途径进行全面分析。

农田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农业废弃物的排放、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及农田土壤侵蚀等。

在进行污染风险评估时,需要针对不同的农田区域和水域的特征进行综合考虑。

利用遥感技术的高分辨率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可以实现农田、水体和降雨等数据的有效整合和分析。

此外,利用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定量评估农田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程度,并进一步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其次,农田面源污染防控的关键是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以降低污染物迁移和减少环境风险。

在农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究方面,除了合理利用和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外,还可以采取土壤保持、水土保持和植物修复等生态工程措施,减少农田土壤侵蚀和水体污染。

例如,通过建设沟壑治理设施、植被覆盖和建立人工湿地等,可以有效减少水体中的农业废弃物和污染物的输入量。

此外,合理利用湿地和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通过湿地修复和植物滞留污染物等技术手段,还可以减少农田面源污染对水体的负面影响。

针对农田面源污染风险评估与防控技术研究的内容需求,本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和总结。

从污染物来源、产量和迁移途径入手,分析了农田面源污染对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的风险。

接着,介绍了遥感技术和GIS的应用,以及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方法在污染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此外,针对农田面源污染防控的技术措施,探讨了农业废弃物处理、农药和化肥使用的合理化、土壤保持和生态工程措施等。

最后,结合具体案例,论述了相关研究的应用和前景。

南四湖流域主要污染河流水质改善效果分析与评价

南四湖流域主要污染河流水质改善效果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 : 四湖 流域 ; 南 现场调查 ; 质 ; 水 改善效果 ; 分析与评价
中 图 分 类 号 : 8 1X5 4 X 2 : 2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4 0 ( 0 1 O— 0 O— 0 17 62 2 1 )6 0 1 7
A ayi a dE au t no ae ai mp o e n n lss n v lai fW trQu l yI r vme t o t
N H3 N , 一 TP, TN S i r e 4 9 , 5 1 , 6 3 , 5 7 i 0 0,t e d c i e r t ft t l i n o d r 5 . 8 . 4 . 4 . n 2 1 h e l a e o o a n
a e a ec n e tain i 5 . a d t e t t la ea ev l e o h v r g o o i o l — v r g o c n rto 8 O s n h o a v r g au ft e a e a ec mp st p l e u to n e e l e r m 4 t . .Asar s l,t ewa e u l y o h i o lt drv in i d x d ci sfo 1 . o4 0 n 1 e u t h trq ai ft eman p lu e i— t e si n i k a i a o infc n p o e e t Th ig ep l t n a ea es a e r n Na s La e b sn h sg tsg iia ti r v m n . m esn l o l i v r g h r u o
o h a n Po l to v r f t e Na s k s n f t e M i lu i n Ri e s o h n iLa e Ba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刊投稿网址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评价及分类控制*林雪原1,2荆延德1,2**(1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山东日照276826;2山东省高校南四湖湿地生态与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宁273165)摘要为明确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污染控制对策,采用排污系数法核算了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COD、TN和TP的污染负荷。

运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聚类分析、GIS技术对其污染物排放量、排放强度、敏感性和空间特征以及污染物分类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2012年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COD、TN和TP的排放量分别为254574.06、116976.87和15554.42t,排放强度分别为88.18、40.52和5.39kg·hm-2;流域最主要的污染源为畜禽养殖,最主要的污染物为TN。

COD、TN和TP排放强度最高的地区分别为兖州市、梁山县和鱼台县,而排放强度最低的地区均为山亭区;兖州市、汶上县、梁山县、定陶县和滕州市为整个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高度敏感区和优先控制区,畜禽养殖是流域优先控制区的重点污染源。

农村生活污染型和综合污染型分别是流域污染贡献率最高和治理难度大的污染类型。

关键词负荷分析;空间特征;敏感性评价;控制对策中图分类号X5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890(2014)12-3278-08Assessment and classified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NansihuLake Basin,Shandong Province.LIN Xue-yuan1,2,JING Yan-de1,2**(1College of Geographyand Tourism,Qufu Normal University,Rizhao276826,Shandong,China;2Key Laboratory ofNansihu Lake Wetland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Universities of Shandong,Ji-ning273165,Shandong,China).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14,33(12):3278-3285.Abstract:To clarify the spatial feature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ANPSP)andmake reasonable pollutant control strategies in the Nansihu Lake Basin,Shandong Province,thepollution emission coefficient method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total nitrogen(TN)and total phosphorus(TP)loads in the Nansihu Lake Basin.Equivalentstandard pollution load method and GIS technology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pollution emissionamount and emission intensity,sensitivity,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The cluster analysis wasused to study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ANPSP.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D,TN and TPloads of Nansihu Lake Basin were254574.06,116976.87and15554.42t in2012,and the e-mission intensities of these pollutants were88.18,40.52and5.39kg·hm-2,respectively.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pollution source,while TN was the mostimportant pollutant.The highest emission intensity occurred in Yanzhou City,Liangshan Countyand Yutai County,while the lowest in Shanting District.The highly sensitive areas and prioritycontrol areas were Yanzhou City,Wenshang County,Liangshan County,Dingtao County andTengzhou City for the whole Nansihu Lake Basin,and the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were thekey pollutant source of these regions.It is concluded that rural domestic pollution has the highestpollution contribution rate,while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s hard to control.Key words:loading analysis;spatial characteristics;sensitivity assessment;control strategies.*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12-4-4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3DM005)和曲阜师范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3SK013)资助。

**通讯作者E-mail:jingyande@163.com收稿日期:2014-04-16接受日期:2014-09-02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湿地退化、水质恶化和水体富营养化等,正严重威胁人类日常生产和生活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也是国内外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Bosch et al.,2013;Guo et al.,2014)。

开展区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分析及敏感性评价,不仅可以加深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及危害的认识,而且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的制定,实施农村生态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段华平等,2010)。

目前,国内学者已对我国的太湖流域(Liu et al.,2013)、辽河流域(王雪蕾等,2013)、莱州湾(麻德明等,2014)、密云水库(耿润哲等,2013)等水环境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进行了研究。

其中,排污系数法具有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和实用等优点,适用于不同尺度区域污染负荷核算,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蔡金洲,2012;邱斌等,2012)。

南四湖是鲁南、苏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地,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输水通道和调蓄湖泊。

随着南四湖流域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氮、磷等污染物入湖量不断增加,南四湖水质状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刘静等,2011)。

其中,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南四湖水质恶化和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

而关于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研究报道主要侧重于污染现状分析(黄亚丽等,2012)、模型模拟(李爽等,2013)、污染治理(王升吉等,2011)等方面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应用GIS技术基于主要污染源污染物的各县(市、区)农业面源污染评价、区域空间特征解析以及污染分类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因此,本文基于大量的统计数据资料和实地调查研究,以山东省南四湖流域为研究对象,以县(市、区)为单元,采用排污系数法对流域内农村生活、农田化肥、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污染源污染物进行定量核算,运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聚类分析、GIS 技术对其污染物排放量、排放强度、敏感性和区域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污染分类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为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1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1.1研究区域概况山东省南四湖流域总面积25700km2,位于山东省南部,属于沂沭泗水系,辖28个县市区,并以“梁济运河———南四湖”为界把整个流域划分为湖东地区(包括汶上县、兖州市、薛城区等14个地区)、湖西地区(包括鱼台县、梁山县、牡丹区等14个地区)。

南四湖北高南低,南北长126km,东西宽5 25km,全湖总面积1266km2,平均水深1.5m,总库容63.7亿m3。

湖体位于山东省南部济宁市微山县境内,湖体被二级枢纽工程截成上、下两级湖,各占全流域面积的86.8%和13.2%,入湖河流共53条,其中湖东28条,湖西25条。

南四湖流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冬夏季风气候,主要受季风环流控制,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平均年降水量684mm。

流域矿产、渔业、农业等资源丰富,工农产业发展迅速,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1.2研究方法1.2.1数据来源各县(市、区)的基础数据(乡村人口数、农业化肥折纯量、畜禽养殖规模、国土面积、水产品产量等)来自《泰安统计年鉴2013》、《菏泽统计年鉴2013》、《济宁统计年鉴2012》、《枣庄统计年鉴2013》以及其他相关统计资料与报表。

1.2.2核算参数核算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村生活、农田化肥、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各污染源中污染物(COD、TN、TP)的排放量。

农村生活污染包括生活污水与人粪尿2部分,排污系数及流失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叶飞等,2006;黄东风等,2008),并结合流域农村生活状况对系数进行校订;根据相关的对氮肥和磷肥流失的文献资料(高新昊等,2010)及流域农业种植情况,确定氮肥流失率为11%,磷肥流失率为3%;畜禽粪尿污染物的排污系数和流失率因畜禽种类而异,参照《山东省地方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534—2005)、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畜禽养殖业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环境保护部等,2010)以及相关文献(周亮等,2013),并对部分系数进行了补充修正。

其中,牛和羊按年末存栏数计算,猪和家禽按年末出栏数计算;流域水产养殖污染排污系数取值参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环境保护部等,2010)以及流域水产养殖现状调查(黄亚丽等,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