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复习资料(威力加强版)
电子政务复习资料(威力加强版)

一、选择题电子政务的模式:当局对当局〔G2G〕当局部分对法人单元〔G2B〕当局部分对社会公众〔G2C〕当局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彼此协作〔D2D〕当局对公务员〔IEE〕信息化办理系统P38 51经济办理:宏不雅经济办理系统〔“金宏工程〞〕当局财务信息办理系统〔“金财工程〞〕税务办理信息系统〔“金税工程〞〕工商信息化系统〔“金信工程〞〕社会办理:公安综合信息网络建设工程〔“金盾工程〞〕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金保工程〞〕常用信息安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漏洞扫描技术、网络入侵检测技术、防病毒技术、黑客诱骗技术、信息伪装技术电子政务规划编制方法:〔1〕SWOT阐发法〔优势、劣势、时机、威胁〕〔2〕利益相关者阐发法〔3〕标杆阐发法.电子政务建设中“一把手〞的表示:〔1〕强力鞭策型“一把手〞〔2〕有限撑持型“一把手〞〔3〕踌躇不雅望型“一把手〞〔4〕消极应对型“一把手〞美国联邦当局下面共有十个监管当局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包罗当局信息化促进协会联盟、IT财产参谋协会、当局信息技术效劳小组、州级信息主管联盟、国家电信信息办理办公室、国家当局官员协会、当局评估组及首席信息化小组等,这些机构统称为“当局技术鞭策组〞。
P174 美国——当局信息技术理事会英国——信息中心爱尔兰——信息社会委员会、联络局法国——电子与通讯技术局意大利——技术与革新部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外包模式〔当局不出资〕、ASP模式(应用效劳提供者)、BOO模式(建设-拥有-经营当局出资〕、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电子政务软硬件采购原那么:〔1〕“国产优先〞原那么〔2〕“适可而止〞原那么〔3〕“逐步到位〞原那么电子政务软件选型方法:〔1〕缺乏当真细致的需求阐发〔2〕在软件价格问题上容易走极端〔3〕缺乏明确的选型尺度〔4〕软件选型存在成见当局数据根底设施建设——数据库一级数据库:包罗人口根底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舆根底数据库、法人单元根底数据库、宏不雅经济数据库。
电子政务期末复习指导资料

电子政务期末复习指导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电子政务标准和规范体系的是( A)A网络化标准B应用支撑标准C信息安全标准D网络基础设施标准2.电子政务系统的基础是( C)A电子政务网络中心B电子政务网络设计C电子政务网络平台D电子政务网络枢纽3.在组织结构上,政府再造主张建立一个无缝隙的(B)组织结构。
A 金字塔式B 扁平式C 分权式D 科层式4.由()管理和维护政务内网和外网传送和处理的有价值的信息 AA GDCB GDPC GPAD GPS5.“数字鸿沟”又称为()。
BA 电脑鸿沟B 信息鸿沟C 网络鸿沟D 资源鸿沟6.下列不属于电子政务系统网络硬件的是( ) D A客户机B服务器C无线传输D中间件7.电子政务在(B)中得以孕育和发展,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行政改革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A 政府再造运动B 新公共管理改革C 信息技术D 政府改革8.信息化是指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C)为支撑、以信息处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过程。
A 计算机技术B 通信技术C 信息技术D 网络技术9.下列不属于传输介质的是(A )A集线器B双绞线C光导纤维D同轴电缆10.在线服务即为公民、企业提供的在线服务。
这一层面通常被称为电子政务的(B)。
A 窗口B 前台C 基础D 后台11.下列不属于操作系统的是( D)A Windows系列B Unix系列C Linux系列D WPS系列12.电子政务鼓励政府利用对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的信息技术,允许政府重新定义其职能,变成以(A)为中心的政府.A 公民B 企业C 顾客D 效益13.下列不属于网络服务系统的是( B)A新闻组服务B浏览器服务C万维网服务D文件传输协议服务14.电子政务的核心内容是(B)A 政府业务信息化B 政府再造C 政府治理模式D 政府服务范式的转变15.电子政府是电子政务建设的(C)A 手段B 途径C 目标D 组成部分16.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可以改进政府提供服务的手段和方式,为实现以“公民为中心”的7*24的(C)提供关键技术保障。
电子政务期末复习资料.doc

第1章电子政务概述1 电子政务定义(名词解释)电子政务实质上就是把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转变为新型的服务性政府,以适应虚拟的、全球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同时也适应社会的根本性转变。
2 电子政务的特点(1)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在政务中的全面应用,是社会发展对政府的基本要求;(2)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行政管理理念;(3)电子政务的核心是在信息资源支撑下的科学管理;(4)电子政务是一个不断发展整合的动态过程。
3 电子政务的三大应用模式(1)G2G(2)G2B(3)G2C4 电子政务的功能(1)优化政府职能配置;(2)重塑政府业务流程;(3)促进政务公开;(4)改善政府绩效;(5)高效利用信息资源。
5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1)目前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1)观念守旧和业务流程低效的问题;(2)浪费资源和不切实际;(3)缺乏近期计划和长远规划;(4)安全与保密问题。
2)促进电子政务发展的措施(1)建立新的政府工作流程,更新政府工作人员观念;(2)建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管理机构;(3)建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应用系统;(4)制定统一的电子政务标准;(5)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
6 电子政务发展展望(1)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2)基于物联网的电子政务。
7 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特点(1)以改革为牵引,电子政务确立发展目标作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把推动政府信息化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把推动政府信息化、发展电子政务与巩固改革成果结合起来。
美国政府认为改革政府不只是人事精简、减少财政赤字,更需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彻底重塑政府对公众的服务工作,要利用信息技术协调政府与公众间的互动,建立以公众为导向的信息化政府,以提供更有效率、更易于使用的服务,为公众提供更多获得政府服务的机会与途径。
(2)以客户为中心,电子政务确立服务理念。
将公众视为政府的“客户”,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是21世纪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
如新加坡的电子公民网站就是按照一个居民从摇篮到坟墓的生命过程的各个阶段所可能遇到的、需要与政府打交道的全部问题来设计的,是一个完全以居民为中心的政府服务网站。
电子政务复习资料

一、考试题型介绍1、闭卷考试,90分钟;2、三种题型:名词解释(5题)简答题(3题)论述题(1题)二、章节重点1、电子政务的概念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2、电子政府(electronic government)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一个“虚拟政府”,从而使民众能够随时随地地享受各类政府服务。
3、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办公效率。
5、“两网”概念政务内网——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与副省级以下的办公网物理隔绝。
政务外网——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非涉密业务。
6、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动因(1)内在动力——建设高效地政府(2)社会动力——满足信息化、民主化的需求(3)技术动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第三章电子政务系统及其规划与设计1、电子政务系统面向政府机构的流程优化和服务扩展的基于internet技术的综合信息系统。
2、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基本规则与基本要求教材64-72页有详细说明,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四章政府内部公务处理的电子化1、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的应用(1)公文处理(2)视频会议(3)事务处理(4)日程管理(5)流程监控(6)档案管理(7)信息服务(8)决策支持系统(9)信息资源管理(10)知识管理•第六章电子政务与政务信息资源建设1、政务信息资源规划(简称IRP)是指对政府部门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和使用的全面规划。
其目的是对信息资源进行综合、有效的开发与利用,使信息冗余减至最少,使得政务信息采集、整序、组织和发布的费用减至最小,最大限度地增加政务信息资源的有用性,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效率。
电子政务复习资料

电子政务复习资料1.专业词汇中英互译〔15题〕写出以下专业词汇中英文全称。
1)O20 Online To Offline 线上对线下2)G2G Government to Government政府对政府3)G2C Government to citizen政府对公众电子政务4)G2E Government to employee 政府与公务员5)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效劳提供商6)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通信与技术7)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企业流程重组8)LAN 〔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9)WAN 〔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10)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al〕简单Mail传输协议11)IMAP 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Internet获取信息协议12)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送协议13)DNS 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14)WWW world wide web 万维网15)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16)IDS Intrusinon Detection System)入侵检测系统17)GDC 〔Government Data Center, GDC〕政府数据中心18)DS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DSS〕决策支持系统19)ICP 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因特网内容提供商20)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21)E-GOV E-government 电子政务22)PUBLIC OPINION 公众舆论23)FIREWALL 防火墙24)EXTRANET Extranet 企业外联网25)INTRANET Intranet 企业内联网26)CA Certificate Authority 电子商务认证授权机构27)VC Venture capital 风险投资28)CLOUD COMPUTING 云计算29)BIG DATA 大数据30)HTML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2.简答〔6题〕1)中国电子政务开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P47答:政务信息化早期阶段、电子政务启动阶段、电子政务全面推进阶段。
电子政务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全)

名词解释:1、电子政务:是指高效、开放的政府凭借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安全可靠的网络平台上全方位行使管理职能、开展政务活动。
2、信息技术:是与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有关的方法、技术手段和操作程序的总称。
3、计算机文化: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集网络文化、信息文化、多媒体文化为一体,对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新型文化。
4、决策支持系统:从数据库中找出必要的数据,并利用数学模型的功能,为用户生成所需信息的系统。
5、专家系统:是一种侧重开发利用特定领域中专家知识和经验的计算机程序,能够运用知识进行推理,解决与专家水平相当的咨询工作。
6、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和所能接触到的知识资源,进行识别、获取、评价,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的管理过程。
7、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会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使系统能够连续可靠的正常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8、电子政务系统的规划:就是将政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电子政务系统目标、发展战略和基本技术实现方式的过程。
9、政府流程:政府在实施管理时,为达成特定目标所经历的体现工作规律的稳定的活动步骤的集合。
简答题:1、电子政务的内涵:1)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2)电子政务的范畴涵盖政府机关内、外的管理与服务工作;3)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而非“电子".2、电子政务的动因:1)建设高效的政府;2)信息化、民主化的需求和发展趋势;3)信息技术的应用于普及。
3、电子政务的基本应用模式:G2G:政府对政府的电子政务;G2B: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C: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4、电子政务的功能:1)可以有力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2)可以促进政府提高办事效率;3)可以有力地促进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4)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5)可以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的发展。
电大《电子政务》期末总复习资料

电大《电子政务》期末总复习资料《电子政务》总复习(第一章——第二章)一、填空题1.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P22.电子政务的基础技术与以往的政务技术应用的最大不同点:现代信息技术的重点在(人类思维能力)和思维素材——(信息)的处理能力的扩展和延伸,以往的政务技术的应用,主要解决的是人的体力节约、能力的扩展或技能的延伸。
P23.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是承载电子政务应用的(软)、(硬件)的综合平台,是具有较高安全性、可用性、跨地区、跨部门、跨平台的协同工作通用系统。
P104.(标准管理)是电子政务统一管理的基础方式,电子政务的本质是实施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业务协同)。
P12 5.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强调“三分技术”、“七分政务”,表明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心是(政务)而不是(技术)。
P286.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平等、公平需要的发展,要求政务信息的(非垄断性)。
P297.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政府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法治政务。
P30 8.电子政务的主要目标是顺应信息化社会对政府管理的需要和要求,建立起以为(公众服务)为导向的政府。
P339.电子政务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加速完成从(效率政府)到(交效能政府)的转变。
具体来说,就是要靠信息化力量,增强政府的服务能力,用更低的成本创造更高的服务质量,以达成政府服务于社会公众的目标。
P3410。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一个最显著的不同点,就是它将以电子手段向公众提供种类繁多的(电子服务),如电子支付,电子审批、电子监控、电子验证、电子采购等。
P46二、名词解释1.电子政务P22.电子政府P53.办公自动化P64.GtoC P205.GtoB P216.电子政务的创新理念P357.政府管理环境P38三、简答题1.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及构成工作报告P7-192.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动因P21-23 3.电子政务运营理念的基础内容P28-37 4.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带来的变化与挑战5.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管理方式的特征P43-47五、论述题1.电子政务建设更注重政府自身效率还是社会效益?2.电子政务给公务员带来哪些影响?(第三章——第四章)一、填空题1.电子政务的目的是(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面向政府机构的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优化和扩展,将(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应用从简单的取代手工劳动提高到工作方式优化的新层次。
电子政务复习资料(威力加强版)

一、选择题电子政务的模式:政府对政府(G2G)政府部门对法人单位(G2B)政府部门对社会公众(G2C)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D2D)政府对公务员(IEE)信息化管理系统P38 51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系统(“金宏工程”)政府财政信息管理系统(“金财工程”)税务管理信息系统(“金税工程”)工商信息化系统(“金信工程”)社会管理:公安综合信息网络建设工程(“金盾工程”)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金保工程”)常用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漏洞扫描技术、网络入侵检测技术、防病毒技术、黑客诱骗技术、信息伪装技术电子政务规划编制方法:(1)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会、威胁)(2)利益相关者分析法(3)标杆分析法.电子政务建设中“一把手”的表现:(1)强力推动型“一把手”(2)有限支持型“一把手”(3)犹豫观望型“一把手”(4)消极应对型“一把手”美国联邦政府下面共有十个监管政府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包括政府信息化促进协会联盟、IT 产业顾问协会、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州级信息主管联盟、国家电信信息管理办公室、国家政府官员协会、政府评估组及首席信息化小组等,这些机构统称为“政府技术推动组”。
P174 美国——政府信息技术理事会英国——信息中心爱尔兰——信息社会委员会、联络局法国——电子与通讯技术局意大利——技术与革新部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外包模式(政府不出资)、ASP模式(应用服务提供者)、BOO模式(建设-拥有-经营政府出资)、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电子政务软硬件采购原则:(1)“国产优先”原则(2)“适可而止”原则(3)“逐步到位”原则电子政务软件选型方法:(1)缺乏认真细致的需求分析(2)在软件价格问题上容易走极端(3)缺乏明确的选型标准(4)软件选型存在偏见政府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一级数据库:包括人口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电子政务的模式:政府对政府(G2G)政府部门对法人单位(G2B)政府部门对社会公众(G2C)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D2D)政府对公务员(IEE)信息化管理系统P38 51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系统(“金宏工程”)政府财政信息管理系统(“金财工程”)税务管理信息系统(“金税工程”)工商信息化系统(“金信工程”)社会管理:公安综合信息网络建设工程(“金盾工程”)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金保工程”)常用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漏洞扫描技术、网络入侵检测技术、防病毒技术、黑客诱骗技术、信息伪装技术电子政务规划编制方法:(1)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会、威胁)(2)利益相关者分析法(3)标杆分析法.电子政务建设中“一把手”的表现:(1)强力推动型“一把手”(2)有限支持型“一把手”(3)犹豫观望型“一把手”(4)消极应对型“一把手”美国联邦政府下面共有十个监管政府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包括政府信息化促进协会联盟、IT产业顾问协会、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州级信息主管联盟、国家电信信息管理办公室、国家政府官员协会、政府评估组及首席信息化小组等,这些机构统称为“政府技术推动组”。
P174 美国——政府信息技术理事会英国——信息中心爱尔兰——信息社会委员会、联络局法国——电子与通讯技术局意大利——技术与革新部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外包模式(政府不出资)、ASP模式(应用服务提供者)、BOO模式(建设-拥有-经营政府出资)、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电子政务软硬件采购原则:(1)“国产优先”原则(2)“适可而止”原则(3)“逐步到位”原则电子政务软件选型方法:(1)缺乏认真细致的需求分析(2)在软件价格问题上容易走极端(3)缺乏明确的选型标准(4)软件选型存在偏见政府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一级数据库:包括人口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
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网络计算技术:是一个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的逻辑集合,网格中间件(网格操作系统)通过聚合这些计算设备、高性能存储器、数据库,甚至包括科学仪器,来为用户提供对计算力随时随地的、透明的、远程的、安全的、可靠的访问。
二、名词解释题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是指政府部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即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过程。
政府信息化的结果是使政府部门能够开展电子政务。
有时候,也把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称为政府信息化。
政府流程再造:运用现代公共行政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手段,对政府部门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办事效率、行政效能、行政成本、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使得政府部门能最大限度地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
政务流程再造要把传统的以政府职能为中心的行政模式转变为以政府客户为中心的行政模式,要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倡导的价值体系为核心。
政府门户:是政府部门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的,面向社会各界发布政务信息、提供网上政务服务、接受社会监督的一类门户。
政府门户一般要具有信息发布、网上办事、网上沟通、网上监督、城市宣传及导航等基本功能。
协同政务: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政府部门之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跨部门业务协作,最终通过改变行政管理方式方法达到政府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的新型政府工作模式。
政务智能: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进行有效地监控和管理,同时为了增强民众和政府之间沟通的时效性,及时掌握有效的信息,就必须建立一个可以有效地收集、监测和分析所获得的大量数据的系统。
把“商务智能”思想引入到电子政务中进行应用,就产生了“政务智能”。
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由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等组成,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确保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的技术支撑,是电子政务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绩效评估的管理规X。
政府首席信息官(CIO)是一个在政府部门中负责信息技术系统战略策划、规划、协调和实施的官员,他们通过谋划和指导信息技术资源的最佳利用来支持政府部门的目标。
政府CIO 在政府部门的最高领导层占有一席之地,在部门“一把手”的领导下,参与政府部门的战略决策。
电子政务项目后评价是指政府财政投资的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一段时间后,对该项目的工程设计、项目实施以及运行效果等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估。
电子政务项目后评价应当遵守客观、公正原则,按照科学规X的方法进行。
电子政务外包是信息工程和技术外包(IT外包)的一种方式,指政府部门与IT企业签订信息工程建设和技术服务合同,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及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等工作部分或全部委托或外包给专业公司,由他们组织专业技术队伍,为政府部门提供服务。
BOO模式:是指有企业投资并承担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培训等工作,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产权归属企业,而由政府部门负责宏观协调、创建环境、提出需求,政府部门每年只需向企业支付系统使用费即可拥有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使用权。
网格(Grid)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把地理上广泛分布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连成一个逻辑整体,然后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信息应用服务。
电子政务评估方法电子政务项目后评价方法:是指政府财政投资的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一段时间后,对该项目的工程设计、项目实施以及运行效果等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估。
点电子政务项目后评价方法应遵守客观、公正原则,按照科学规X的方法进行。
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
信息孤岛:信息系统无法互联互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电子政务总体标准包括电子政务总体性、框架性、基础性的标准和规X。
它又可以分为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电子政务术语。
电子政务中文信息处理和其他电子政务综合标准。
三、简答题1、开展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1)电子政务可以实现“少花钱、多办事”(2)电子政务可以增强政府的监管能力(3)电子政务可以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4)电子政务可以促进政府廉政建设(5)电子政务可以拉近政府与公众的距离2、协同政务的建设:(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建立部门利益协调机制(3)统一电子政务标准规X(4)对现有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整3、政府CIO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1)一个政府CIO应该熟悉政府业务,了解信息技术,懂得现代管理,并且善于以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讲部门信息化战略与部门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在一起。
(2)一个合格的政府CIO必须对政府工作现状有强烈的改进意愿,能够规划好单位内部的信息、权力和组织结构,能够深刻理解技术手段、管理改进、制度诱变的内在联系,在工作务实的同时具有创新精神。
(3)政府CIO要善于沟通,因为即便有很好的想法,如果不懂得与大家进行交流,在执行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抵制。
(4)政府CIO要具有工程项目方面的知识,熟悉政府工作业务(5)政府CIO要具有判断、追踪、洞悉信息技术发展对政府工作的影响,知道如何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政府工作中。
总之,政府CIO必须具备经确认的、能够有效地履行其职责的、具有在管理及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其任职资格应从与信息资源管理有关的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专业活动等多方面考虑。
4、如何培养政府CIO:(1)政府CIO的学历教育。
广大高校,特别是有公共管理硕士(MPA)授予权的高校,应该承担起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输送高水平人才的责任。
(2)政府CIO的在职培训。
政府CIO的在职培训形式通常包括:政府CIO培训班、研讨班、研修班等。
采用集中授课、案例分析与考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3)政府CIO的资格认证。
要逐步建立政府CIO绩效考核制度。
5、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设计?(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各包含哪些内容?)(1)业务架构。
业务架构由业务领域、业务单元和业务点三个层次构成。
(2)服务架构。
服务架构由服务领域、服务类型和服务项三个层次构成。
(3)应用架构。
应用架构由应用系统、功能模块和功能点三个层次构成。
(4)数据架构。
一般来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经过信息采集、信息组织、信息管理、信息交换、信息更新、信息公开、信息共享等环节。
(5)技术架构。
技术架构由4个技术域、13个技术类和56个技术组件构成。
(6)管理架构。
管理架构涵盖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管理体制两部分。
6、目前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存在什么问题?(1)强调部门利益,条块分割严重(2)急功近利、好大喜功(3)中硬件投资、轻信息利用(4)组织结构不合理、人才素质不适应(5)信息采集体制不完善7、什么是RFID技术?它在电子政务领域有哪些作用?(不确定是否简答题)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性自动识别技术。
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信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X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该技术应用于物流、制造、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可大幅度提高管理与运作效率,降低成本目前在我国已经被应用于铁路车号识别、XX和票证管理、动物标识、特种设备和危险品管理、公共交通以及生产过程管理等多个领域。
8、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有哪些?分别可以应用在电子政务哪些领域?(不确定是否简答题)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有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
RS应用领域包括陆地水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植被资源调查、地质调查、城市遥感调查、海洋资源调查、测绘、考古调查、环境监测等。
GPS的主要用途包括飞机、轮船、车辆、个人等定位和导航、地籍测量、工程测绘、城市应急等。
GIS可应用于办公自动化、政务公开、政府门户等方面。
9、政务信息资源整:(1)部内整合:各部门要以提高行政综合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核心,按照统一规划、同一平台、统一数据的要求,避免重复建设。
(2)部际整合: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原则,以协同政务和公共服务为纽带,统筹关联业务应用系统的规划和建设,逐步形成信息共享的长效机制。
(3)条块整合:按照条块整合、纵横联动的原则,开展政务信息资源的有序采集、更新、开发、利用,充分利用统一网络平台和数据中心实现条块之间的互联互通。
(4)环境整合:充分利用公共信息基础设施,降低电子政务运行管理成本。
10、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1)电子政务建设内容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2)电子政务建设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3)政务信息资源将继续整合,政务协同能力继续提高(4)电子政务将推动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新型政府(5)电子政务建设将从“e 战略”转向“u战略”(6)数字鸿沟逐步缩减,电子政务将惠及更多的人(7)电子政务将逐步走上标准化、法制化道路,支撑环境进一步改善四、论述题1、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是什么?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的电子政务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现状: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称为各级政府开展工作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