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草类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一章讲义3

合集下载

全草类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一章讲义2

全草类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一章讲义2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一章讲义2第十一章全草类中药紫花地丁(附:苦地丁)【来源】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主根长圆锥形,淡黄棕色。

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上部具明显狭翅。

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

蒴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

气微,味微苦而稍黏。

2.显微鉴别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较大,切向延长,外壁较厚,内壁黏液化,常膨胀呈半圆形;下表皮细胞较小,偶有黏液细胞;上、下表皮有单细胞非腺毛,具角质短线纹。

栅栏细胞2~3列;海绵细胞类圆形,含草酸钙簇晶。

主脉维管束外韧形,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细胞1~2列。

【质量评价】经验鉴别药材以根、叶、花、果齐全,叶灰绿色,花紫色,根黄,味微苦者为佳。

【附药】苦地丁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地丁草的干燥全草。

药材性状:主根圆锥形,表面棕黄色。

茎细,多分枝,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具5纵棱,质软,断面中空。

叶多皱缩破碎,暗绿色或灰绿色。

完整叶片二至三回羽状全裂。

花少见,花冠唇形,有距,淡紫色。

蒴果扁长椭圆形,呈荚果状。

种子扁心形,黑色,有色泽。

气微,味苦。

金钱草*(附:广金钱草)【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

【产地】主产于四川省。

【化学成分】①黄酮类:如槲皮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山柰素等。

②酚性成分。

③甾醇。

④氨基酸。

⑤鞣质。

⑥挥发油。

⑦胆碱。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常缠结成团,无毛或被疏柔毛。

茎扭曲,表面棕色或暗棕红色,有纵纹,下部茎节上有时具须根,断面实心。

叶对生,多皱缩,展平后呈宽卵形或心形,基部微凹,全缘;上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较浅,主脉明显突起,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叶柄长1~4cm。

全草类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一章讲义4

全草类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一章讲义4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一章讲义4第十一章全草类中药大蓟【来源】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真实性鉴定】性状鉴别药材茎呈圆柱形;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

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

气微,味淡。

【质量评价】经验鉴别药材以色灰绿、叶多者为佳。

蒲公英【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化学成分】含蒲公英甾醇、咖啡酸、胆碱、菊糖、果胶等。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根呈圆锥形,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

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

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内面一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

有的可见多数具日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

气微,味微苦。

2.显微鉴别叶表面观:①上下表面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表面角质纹理明显或稀疏可见。

②上下表皮均有非腺毛,顶端细胞甚长,皱缩呈鞭状或脱落。

③下表皮气孔较多,不定式或不等式。

④叶肉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结晶。

⑤叶脉旁可见乳汁管。

根横切面:①木栓细胞数列,棕色。

②韧皮部宽广,乳管群断续排列成数轮。

③形成层成环。

④木质部较小,射线不明显;导管较大,散列。

⑤薄壁细胞含菊糖。

【质量评价】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咖啡酸均不得少于0.020%。

淡竹叶【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

【真实性鉴定】性状鉴别药材:茎呈圆柱形,有节,表面淡黄绿色,断面中空。

叶鞘开裂。

叶片披针形,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

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中药鉴定学(11).docx

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中药鉴定学(11).docx

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中药鉴定学(11)☆ ☆☆☆考点101:皮类屮药一杜仲[来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

[采收加工]春、夏两季剥取栽植近10年的树皮,趁新鲜刮去粗皮,将树皮内表面相对层层叠放,严密埋藏于稻草内,使Z“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时,取出晒干。

[性状鉴別]药材:呈扁平的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大小不一。

外表面淡灰棕色或灰褐色,未刮净粗皮者可见纵沟或裂纹,具斜方形皮孔,有的可见地衣斑;刮去粗皮者淡棕色而平滑。

内表面暗紫色或紫褐色,光滑。

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胶丝相连,一般可拉至lcm以上才断。

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感。

[显微鉴別](1)横切面:①落皮层残存,内侧有数个木栓组织层带,每层为排列整齐、内壁特别增厚且木化的木栓细胞。

两层带间为颓废的皮层组织,细胞壁木化。

②韧皮部有5〜7层石细胞环带,每环有3〜5列石细胞并伴有少数纤维。

射线2〜3列细胞,近栓内层时向一方偏斜。

③白色胶丝团随处可见,以韧皮部为多,此胶丝存在于乳汁细胞内。

(2)粉末:呈棕色。

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感。

①石细胞众多,大多成群,类长方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壁厚,胞腔小,孔沟明显,有的胞腔内含胶丝团。

②木栓细胞成群或单个,表血观呈多角形,壁不均匀增厚,侧面观长方形,一面壁薄,三面壁增厚。

③橡胶丝成条状或扭曲成团。

[成分]①含木脂素类成分,如松脂醇二•卩・D葡萄糖昔,与昔元连接的糖均为毗喃葡萄糖。

②环烯讎菇苜类。

③三帖类成分。

④杜仲皮折断后有银白色的杜仲胶,为一种硬质橡胶。

松脂醇二■卩・D葡萄糖昔为降压的有效成分。

[浸出物]用热浸法测定,75%乙醇浸出物,药材不得少于11.0%,盐杜仲不得少于12.0%.[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松脂醇二葡萄糖苜不得少于0.10%.☆ ☆☆☆考点102:皮类屮药一黄柏[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及黃漿的干燥树皮。

前者习称“川黃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执业药师 中药鉴定学11

执业药师 中药鉴定学11

第十一章全草类中药一、概述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新鲜或干燥的全体或地上部分,这类中药称为“全草类中药”。

药用全体的如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钱草、车前草;药用地上部分的如益母草、广藿香等;有的药用为地上茎,如肉苁蓉;有的药用草质茎,如麻黄。

二、药材重点内容介绍1.麻黄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采收加工:秋季割取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性状鉴别:“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常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为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多分枝,有粗糙感。

膜质鳞叶裂片3(稀2),先端锐尖,微反曲。

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无粗糙感。

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

均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草麻黄:①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两棱线间有下陷气孔。

②棱线处有非木化的下皮纤维束。

③皮层较宽,纤维成束散在。

④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

⑤外韧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木质部呈三角状。

⑥髓部薄壁细胞含棕红色块状物,环髓纤维偶见。

⑦本品表皮细胞外壁、皮层薄壁细胞及纤维壁均有多数细小草酸钙方晶或砂晶。

中麻黄:形成层环类三角形,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

木贼麻黄:形成层环类圆形,无环髓纤维。

粉末草麻黄:棕色或绿色。

①表皮细胞呈类长方形,外壁布满颗粒状细小晶体;气孔特异,内陷,保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形;角质层极厚,呈不规则条块状,有的呈乳头状突起。

②纤维木化或非本化,狭长,壁厚,胞腔不明显,壁上附有众多细小的砂晶和方晶。

③棕红色块状物不规则形。

化学成分:三种麻黄均含生物碱,主要是l—麻黄碱,其次是d—伪麻黄碱。

麻黄碱是主要有效成分,伪麻黄碱有抗炎作用。

《中药鉴定学》考点: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考点:全草类中药

《中药判定学》考点:全草类中药1.全草类中药:全草类中药又称为草类中药,往常是指可供药用的草本植物的全株或其地上部分。

包含:1、全草:带有根或根茎的全株、带根幼苗( 茵陈 ) 、带根全草 ( 细辛) 。

2、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带有茎、叶、花、果实。

如:薄荷。

3、小灌木幼嫩的枝梢。

如:麻黄、西河柳。

4、草本植物地上部分草质茎。

如:石斛2.草质茎的结构:票据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结构初生结构不发达的次生结构表皮一列细胞一列细胞,或其下方分化出薄木栓组织皮层与中柱界线不清较清楚,有时具内皮层,或韧皮部外方具楚数列薄壁细胞。

皮层中靠外方的细胞常含有叶绿体(绿皮层)维管制有限外韧型,散列无穷外韧型,环列,髓射线较宽。

于基本组织中。

髓不显然显然石斛薄荷3.麻黄类茎横切面:表皮有内陷气孔和下皮纤维束皮层外侧细胞栅状摆列,含叶绿体外韧型维管制单个环列; 木质部三角形髓4.学的药:石韦、麻黄、金钱草、广藿香、薄荷、穿心莲、茵陈、青蒿、淡竹叶。

树脂类中药1.树脂的化学构成:树脂酸类、树脂醇类、树脂酯类、树脂烷类。

2.学的药:苏合香、乳香、血竭。

注:树脂类中药的分类有哪些?树脂中常混有挥发油、树胶及游离的芬芳酸等成分。

依据此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分类:(1)单树脂类:一般不含或极少含挥发油及树胶的树脂。

往常又可分为:①酸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酸,如松香。

②酯树脂主成分为树脂酯,如枫香酯、血竭等。

③混淆树脂无显然的主成分,如洋乳香。

(2)胶树脂类,主成分为树脂和树胶,如藤黄。

(3)油胶树脂,为胶树脂中含有许多的挥发油者,如乳香、没药、阿魏等。

(4)油树脂,主成分为树脂与挥发油,如松油脂、加拿大树脂等。

(5)香树脂,油树脂中含有多量的游离芬芳酸,如苏合香、安眠香等。

动物类药1.学的药:地龙、水蛭、珍珠( 以广西合浦产者为道地药材,称为“南珠” ) 、全蝎、僵蚕、蟾酥、蛤蚧 ( 背部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入口砖红色) 、金钱白花蛇、蕲蛇、乌梢蛇、麝香、牛黄、羚羊角。

中药鉴定学讲义电子版

中药鉴定学讲义电子版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第六章 茎木类中药第七章 皮类中药第八章 叶类中药1、定义:叶(Folium )类中药是指以植物的叶子或带叶子的嫩枝入药的中药。

2、分类3、叶的构造4、气孔轴式5、叶类中药鉴定时的几个参数及概念气孔指数: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与表皮细胞数的比例有一定的范围,且较为恒定。

这种比例关系称为气孔指数(Stomatal Index)。

脉岛:指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脉岛数(vein-islet number ):指每1mm2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大青叶【来源】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 )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ert 的干燥叶。

【产地】主产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等省区,主要为栽培。

【采收】一年采叶2-3次,第一次在5月中旬,第二次在6月下旬,如果管理得当可在8月份采收一次。

【性状】多用基生叶。

①叶片极皱缩,或呈不规则团块状,有时破碎仅剩叶柄。

②外表暗灰绿色,完整的叶片呈长园形或长园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

③全缘或微波状,先端钝圆,基部渐狭下延至叶柄成翼状,叶脉于背面较明显,叶柄长4-10cm,腹面略呈槽状,基部略膨大。

④叶质脆,易碎。

⑤气微,味微酸,苦、涩。

【显微】横切面:①上、下表皮:1列横向延长的细胞,外被角质层②叶肉:栅栏组织不显著,略呈长圆形。

③主脉:维管束3~7个,外韧型。

④主脉上下方可见厚角组织,叶肉的薄壁细胞中含芥子酶的分泌细胞,呈类圆形,较其周围薄壁细胞为小,直径10~40μm,内含棕黑色颗粒状物质。

叶表面制片:①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表面被角质层。

②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略呈念珠状增厚。

③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上下表皮均有。

粉末:绿褐色。

①靛蓝结晶:蓝色,于叶肉细胞中多见,呈细小颗粒状或片状,多聚集成堆。

中药鉴定学 第十一章 全草类中药重点

中药鉴定学 第十一章 全草类中药重点

第十一章:全草类中药一.概述:全草类中药指用植物全体的一类中药●大多为干燥的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广藿香、淫羊藿、益母草等;●少数为带有根或根及根茎:蒲公英等;●小灌木的草质茎:麻黄等;●常绿寄生的小灌木:槲寄生等;二.药材(饮片)鉴定药物名称科属入药部位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成分麻黄麻黄科草质茎分类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草麻黄茎横切面:1.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2.两脊线间有下陷气孔;3.形成层环类圆形;4.髓部薄壁细胞含棕色块,偶有环髓纤维;5.表皮细胞有方晶;草麻黄粉末:1.气孔特异,内陷,保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或顶面观呈电话听筒形;2.初生壁附有细小众多的砂晶和方晶;3.髓部薄壁细胞壁增厚,内含棕色块散在,棕色或红棕色;4.导管分子端壁具有数个圆形穿孔(输导组织)药材纵剖面置紫外灯(365nm)处观察,边缘显亮白色,中心显亮棕色荧光;麻黄碱相同点1.呈细长圆柱形;2.有细纵脊线,节明显;3.节上有膜质鳞叶;4.基部联合成筒状,上部分裂,裂片呈三角形;5.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显纤维性;6.髓部红棕色;7.气微香,味涩,微苦;不同点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裂片2(稀3),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仙鹤草蔷薇科地上部分1.全体被白色柔毛;2.茎下部分圆柱形,上部方柱形,四边略凹陷;3.有纵沟及棱线,节明显;4.叶:有大小两种,相间生于叶轴上,边缘有锯齿;称部位紫花地丁堇菜科全草1.主根长圆锥形,断面带粉性;2.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3.叶柄上部具有明显狭翅;4.花茎纤细;5.花瓣紫堇色或淡棕色;6.蒴果椭圆形或3裂(角果状);金钱草报春花科全草1.叶对生;2.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栓层细胞中的含红棕色分泌物,分泌物散在;(原因见左2)广金钱草豆科地上部分1.茎圆柱形,密被黄色伸展的短柔毛;2.叶互生,小叶1或3,圆形或矩圆形,下表面具灰白色紧贴的绒毛;3.托叶一对,披针形;广藿香唇形科地上部分1.茎表面被柔毛;2.叶对生,展平后叶片呈倒卵形或椭圆形,两面均被灰白色绒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锯齿;3.气香特异;1.气孔直轴式;2.小腺毛头部2细胞,柄1~3细胞,甚短;3.草酸钙针晶细小;4.间隙腺毛存在于栅栏组织或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中,头部单细胞,呈不规则囊状;荆芥唇形科地上部分1.茎:呈方柱形,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2.叶: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被短柔毛,下表面有腺点;3.穗状轮伞花序顶生;4.宿萼被短柔毛;5.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益母草唇形科地上部分1.基生叶:圆心形,边缘5~9裂;2.下部茎生叶:掌状3裂;3.上部叶:羽状深裂或浅裂成3片,裂片全缘或少具锯齿;4.轮伞花序腋生;5.苞片针刺状,宿萼上端与尖齿……薄荷唇形科地上部分1.茎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2.叶对生,叶片皱缩卷曲,完整者平展后呈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3.叶下表面灰绿色,密被茸毛,有凹陷点状腺鳞;4.揉后有特殊的清凉香气;叶表面制片或粉末:1.腺鳞的腺头呈扁圆球形,由8个分泌细胞排列成辐射状,腺头外侧有角质层,与分泌细胞的间隙有浅黄色油质;2.上下表面有直轴式气孔;3.小腺毛为单细胞头,单细胞柄;4.非腺毛由1~8个细胞组成,常略弯曲,壁厚,有疣状突起;取本品粉末少许,经微量升华的油状物,加硫酸两滴及香草醛结晶少许,初显黄色至橙黄色,再加水1滴,即变紫红色;薄荷油(温度稍低时即析出大量无色薄荷脑结晶体)泽兰唇形科地上部分1.茎呈方柱形,节处紫色明显,有白色茸毛;2.叶对生,下表面密具腺点,两面均具有短毛;3.轮伞花序腋生;挥发油肉苁蓉列当科带鳞叶的肉质茎肉苁蓉:1.呈扁圆柱形,稍弯曲;2.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3.质硬,微有柔性;4.断面棕褐色,有淡棕色的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或放射状;管花肉苁蓉:1.扁纺锤形或纺锤形;2.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3.断面颗粒状,散生点状维管束;称部位穿心莲爵床科地上部分1.全体绿色,节稍膨大;2.茎呈方柱形;3.叶展开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楔形下延,全缘或波状;4.味极苦;叶横切面:表皮细胞含钟乳体,并有腺鳞,偶见非腺毛;穿心莲内酯(叶中含量高)叶粉末:1.上下表皮细胞皆有增大的晶细胞,内多含大型螺状钟乳体(Caco3);2.下表皮气孔直轴式,副卫细胞大小悬殊;3.腺鳞头部扁球形,4、6或8细胞;4.非腺毛1~4细胞,先端钝圆,表面有角质线纹;白花蛇舌草茜草科全草 1.花通常单生于叶腋,多具梗;(同属植物水线草曾作同药入药)茵陈菊科地上部分绵茵陈(春收):1多卷曲成团状,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2.茎细小;3.叶:展平后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4.气清香茵陈蒿叶粉末:1.腺毛少,顶面观呈鞋底形,常充满淡黄色油状物质;侧面观细胞成对叠合;2.表面密布丁字形非腺毛;花茵陈(秋收):1.表面淡紫色或紫色,被短柔毛;2.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3.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4.头状花序卵形;青蒿菊科地上部分1.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2.表面具纵棱线;3.叶: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4.头状花序;5.气香特异,味微苦,有清凉感;青蒿素、挥发油蒲公英菊科全草 1.根头部有黄褐色或黄白色茸毛;2.叶片呈倒披针形,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3.头状花序,单生花茎顶端;4.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淡竹叶禾本科干燥茎叶1.茎:圆柱形,有节,表面淡黄绿色;断面中空;2.叶:叶鞘开裂,边缘有长白色柔毛;叶脉平行,形成不规则的长方形网格状;叶片披针形;石斛兰科茎鲜石斛:1.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2.表面黄绿色,光滑或有纵棱;3.节明显,节上有膜质叶鞘;4.肉质多汁,易折断;5.嚼之有粘性;金钗石斛:1.茎“之”字形弯曲;2.断面较平坦而疏松;3.味苦;干石斛(饮片):1.呈扁圆柱形或圆柱形的段;2.表面金黄色、绿黄色,有深纵沟或纵棱,有的可见棕褐色的节;3.有多数散在的筋脉点;4.嚼之有粘性;5.残存……铁皮石斛兰科茎 1.铁皮枫斗(传统制法所得)呈螺旋形或弹簧状,通常为2~6个旋纹(龙头凤尾);2.表面略带金黄色,有细纵皱纹;3.质坚实,易折断;4.断面平坦;5.嚼之有粘性;1.粘液细胞含针晶;2.有限外韧型维管束散在,韧皮外侧有纤维束,旁边有硅质块;生物碱。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一一全草类中药细目常用全草类中药的鉴定要点全草类中药鉴别特点(一)性状鉴别全草类中药的鉴别,应按其所包括的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分别进行观察。

观察草本茎时,一般按茎的形状、粗细、颜色、表面特征、叶序、花序、横断面、气、味等顺序进行。

止匕外,鉴别过程中,如有完整的叶、花,可在水中浸泡后展开进行观察。

(二)显微鉴别全草类中药多数为双子叶植物,少数为单子叶植物。

观察时首先应根据维管束类型及排列方式区别是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

1.双子叶植物草质茎横切面自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维管柱。

茎一般没有周皮,由表皮行使保护作用。

表皮多由1列扁平长方形、排列整齐、无细胞间隙的细胞组成,常有角质层、气孔、毛茸、蜡被等附属物;皮层主要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靠近表皮部分的细胞常具叶绿体,故嫩茎呈绿色,有时分化成厚角组织,分布在棱角处或呈环排列;维管柱占较大比例,维管束多为无限外韧型,呈环状排列,髓部发达,髓射线较宽。

2.单子叶植物草质茎横切面最外层为表皮,向内是基本薄壁组织,其中散生多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无皮层、髓和髓射线之分。

观察时应注意厚壁组织、结晶体及分泌组织等的有无及其特征。

3.全草类中药粉末显微特征全草类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时,一般应注意观察茎叶的表皮细胞、非腺毛、叶肉组织、草酸钙或碳酸钙结晶、花粉粒等特征;带有根及根茎者还应注意淀粉粒、导管和厚壁组织等特征。

要点来源(24种)要点性状鉴别1.麻黄(1)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 (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2)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节上膜质鳞叶长裂片3 (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3)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一章讲义3
第十一章全草类中药
薄荷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主产江苏的太仓、南通、海门及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省。

【化学成分】①挥发油,称薄荷油。

油中主含l-薄荷脑,其次为l-薄荷酮、异薄荷酮、胡薄荷酮及薄荷酯类等。

温度稍低时即析出大量无色薄荷脑晶体。

②黄酮类等化合物。

③氨基酸。

【真实性鉴别】
1.性状鉴别药材: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

叶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有凹点状腺鳞。

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

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
气,味辛凉。

2.显微鉴别茎横切面:呈四方形。

①表皮上有扁球形腺鳞、单细胞头的腺毛和1~8个细胞的非腺毛。

②皮层在四棱脊处有厚角细胞,内皮层明显。

③维管束于四角处较发达,于相邻两角间具数个小维管束;韧皮部细胞较小,呈狭环状;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在四棱处发达。

④髓部宽广,中心常有空隙。

⑤薄壁细胞中含橙皮苷结晶。

叶的表面观:①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约至90μm,柄单细胞;小腺毛头部及柄部均为单细胞。

②非腺毛1~8细胞,常弯曲,壁厚,微具疣突。

③下表皮气孔多见,直轴式。

④叶肉及表皮薄壁细胞内有淡黄色针簇状或呈扇状的橙皮苷结晶。

3.理化鉴别微量升华:取叶的粉末少量,经微量升华得油状物,加硫酸2滴及香草醛结晶少量,初显黄色至橙黄色,再加水1滴,即变紫红色。

【质量评价】
1.经验鉴别药材以叶多、色深绿、气味浓者为佳。

2.含叶量的检查药材含叶不得少于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