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抗原蛋白与仔猪过敏性腹泻
速爆大豆的抗原低于大部分大豆制品,它是怎么做到的?

速爆大豆的抗原低于大部分大豆制品,它是怎么做到的?众所周知:大豆及大豆制品中的抗原包括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两种,抗营养作用主要有:1)降低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2)由于活化免疫系统而提高了维持需要;3)增加内源蛋白质的分泌,导致粪氮增加;4)有些敏感动物会出现过敏反应,导致腹泻、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
研究发现大豆中的球蛋白和伴球蛋白具有抗原活性,能引起仔猪、犊牛等动物的肠道过敏,造成肠道损伤,绒毛萎缩,腺窝增生,肠道消化吸收能力下降以及黏膜双糖分解酶的数量及活性降低。
研究报道饲喂大豆蛋白的犊牛,在出现生长性能下降的同时,血液中大豆球蛋白和β一伴球蛋白的抗体滴度增高,其表观症状为食欲不振和腹泻。
研究证明,仔猪对大豆抗原的超敏性反应是由于仔猪小肠内皮细胞发生细胞免疫应答造成小肠绒毛损伤所致。
零抗营养因子或低抗营养因子的大豆制品的营养价值与动物蛋白相当,且能显著降低成本,据统计,每吨去抗营养因子的大豆蛋白饲料与动物蛋白相比,可降低成本40%以上,这样,每年可为饲料工业节约数亿元人民币。
在大豆抗营养因子中,危害最大的就是两大因素:抗原和胰蛋白酶活性抑制剂,胰蛋白酶活性抑制剂是个热敏性物质,通过加热即可去除;但大豆是耐热性抗营养因子,它不能通过加热去除。
所以,探索生产零抗原大豆蛋白产品的生产工艺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大家知道:速爆大豆的β一伴球蛋白低于10mg/g、大豆球蛋白低于20 mg/g,仅次于丹麦哈姆雷特蛋白公司的HP300,优于市面上绝大部分大豆制品。
那么,速爆大豆是如何把抗原降解的呢?这要从大豆蛋白主要抗原β一伴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的结构说起:大豆蛋白在0.5离子强度的介质溶液中,可分为2S、7S、11S和15S(S是蛋白质超速离心机组份分离时的单位,1S:1,1013秒)4个主要的组份,它们的比例成分为9.4:43:43.6:4.6.11S球蛋白致敏性低,对大豆低敏患者来说是相对安全的,分子量为302000-375000,它由6个酸性亚基(A1、A2、A3、A4、A5、A6)和6个碱性亚基(B1、B2、B3、B4、B5、B6)构成的两个环状六角形结构酸性和碱性亚基交互对应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形式。
速爆大豆预防营养性腹泻的作用原理

速爆大豆预防营养性腹泻的作用原理立秋过后,天气转凉,这时候乳仔猪的腹泻开始大幅增加,在秋冬季节引起腹泻的原因除了断奶应激和感染性腹泻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营养源性腹泻,主要有以下几个:(1)日粮营养搭配不合理,日粮中营养物质的缺失或搭配不合理也是引起仔猪营养性腹泻的重要原因,如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浓度过高,仔猪肠道消化系统难以完成对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2)日粮电解质不平衡,ph值过高。
(3)日粮抗原的过敏反应植物性蛋白质是引起仔猪肠道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物质。
近几年随着饲料配方技术的突飞猛进,第(1)、(2)点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成为引起乳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大豆蛋白中的抗营养因子。
大豆的抗营养因子很多,目前危害最大的有三种(1)胰蛋白酶活性抑制剂,使酶分子上的必需基团发生变化,引起酶活力下降,甚至丧失;(2)抗原,包括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可以引起小肠绒毛萎缩,进而降低了营养物吸收能力;(3)寡糖,主要是水苏糖和棉籽糖,在后肠,诱发过度发酵,引起肠胀气、腹痛腹泻等。
这些抗营养因子对乳仔猪的危害尤其大,而目前饲料中主要的蛋白原料就是大豆蛋白,可以说,能去除以上三种抗营养因子的大豆制品原料还不多,但也有一些,其中有一个产品是国外进口的酶解蛋白,还有一个产品是目前国内销售比较火爆的速爆大豆。
众所周知:速爆大豆的优点是诱食性强、不易氧化、保存期长,这为行业内所公认。
殊不知速爆大豆的最大优势就是降解抗营养因子彻底,它不但能降解不耐热的抗营养因子,还能降解耐热的抗营养因子。
一、速爆大豆降解胰蛋白酶活性抑制剂(以下简称“酶活”)比同类大豆制品彻底,大豆中胰蛋白酶活性抑制剂是对动物危害最大的抗营养因子。
测定酶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尿素酶定量检测,第二种是尿素酶定量检测,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农牧企业采用第一种方法,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专家发现,经过尿素酶定量检测合格的大豆制品,再用第二种方法检测却不合格,红点超过10个(见附图1),所以许多专家建议:对大豆制品酶活检测需要用上述两种方法同时测定。
第十九章 蛋白质饲料汇总

第十九章蛋白质饲料一、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非蛋白氮饲料的是( A )。
A)工业废液酵母 B)尿素 C)腐脲 D)氨水理由:P285工业废液酵母属于单细胞蛋白质饲料。
2.直接饲喂畜禽可导致腹泻和生产性能下降,( B )处理得到的全脂大豆对各种畜禽均有良好的饲喂效果。
A) 冷却 B)加热 C)加酶制剂 D)添加益生菌注:加热处理得到的全脂大豆对各种畜禽均有良好的饲喂效果。
3. 血粉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一般在80%以上,( D )含量居天然饲料之首,达6%~9%。
A) 色氨酸 B) 亮氨酸 C) 缬氨酸 D) 赖氨酸4. 下列哪项不属于豆类籽实( D )A)大豆 B)豌豆 C)蚕豆 D)花生5. 破坏豆制类营养价值( A )A)麦拉德反应 B) 光合作用 C) 酶制剂 D) 碳素6. 以下不是目前主要可供饲料用的SCP微生物的是( D )A)真菌 B)藻类 C)酵母 D)病原性细菌理由:病原性细菌是有害菌,不可作为提供饲料用的单细胞蛋白质微生物。
7. 下面那个选项是大豆通过加热无法被破坏的抗营养因子( D )A)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B)血细胞凝集素 C)抗维生素因子 D) 胃肠胀气因子8. 动物蛋白质饲料与植物蛋白质饲料的营养差异表述错误的是( A )。
A)两者粗纤维含量都不高 B)两者蛋白质的含量都高 C)植物性饲料的粗脂肪变化大,动物性饲料的脂肪含量较高 D)植物性饲料含维生素与谷物相似,动物性饲料含维生素丰富解析:植物性饲料含粗纤维量不高,动物性饲料不含粗纤维。
9. 蛋白质饲料的种类来源有很多,下列中哪一种是属于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C )A)花生和蚕豆 B)玉米和高粱 C)鱼粉和肉骨粉 D)鱼粉和花生理解:该题目属于定义型题目10. 下列哪些可以与尿素一起饲喂动物可能引起动物中毒。
( C )A)生豆粕 B)南瓜 C)玉米 D)生大豆理由:生豆粕、生大豆、南瓜等饲料中含有大量脲酶,其可水解尿素生成氨和二氧化碳,故不可与尿素一起饲喂,以免引起氨中毒。
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 - 养猪技术

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养猪技术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是指仔猪断奶时因各种应激因素导致仔猪严重腹泻、掉膘、成活率降低,饲料利用率差,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甚至形成僵猪,同时由于腹泻导致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的现象,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下面一起来看看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
1、断奶仔猪发生应激的原因生理因素。
仔猪的各项器官和生理功能的发育还不健全,尤其是消化功能,胃酸分泌不足,在断奶后,乳酸的来源终止,而胃酸的分泌量仍较少,这就会导致胃内酸度不足而使胃蛋白酶的形成减少,使蛋白质饲料难以被消化,而引起消化不良,无法消化的饲料为小肠内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以及其他的病原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使乳酸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从而使仔猪发生腹泻;仔猪消化酶的分泌量不足,断奶会导致消化酶的分泌更少,活性降低,外加饲料变为难以消化的植物性饲料,仔猪会因消化不良引起腹泻;另外,仔猪的免疫力较差,断奶后母源抗体的来源被切断,而自身免疫系统发育的还不健全,机体抗体水平降低,抗病能力差,极易感染疾病,这也是仔猪发生应激反应的主要原因。
饲料因素。
由于仔猪的胃酸分泌少、消化酶的种类少、活性低,如果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过高,会引起仔猪消化不良而发生腹泻。
饲料中的脂肪含量过高时,尤其是动物性脂肪含量过高也易引起腹泻。
另外,饲料中的一些抗性因子也会影响仔猪对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最终均会表现为断奶应激,主要的表现即为腹泻。
环境因素。
仔猪在断奶后由产房转入保育舍,饲养环境发生着变化,因仔猪的适应力较差,当养殖环境发生改变后,仔猪无法完全适应,极易产生应激反应。
另外,如果饲养环境不良,如温度不适宜,过冷、过热或温差过大、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差、相对湿度过大、卫生条件不佳等,这些因素均会导致仔猪产生应激反应。
病原性因素。
主要是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仔猪发生应激,主要表现为发生腹泻。
大豆蛋白过敏对仔猪生长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南 京 农业 大 学 动 物 科技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1 209 ; .浙 江省 农业 科 学 院 畜 牧兽 医 研究 所 ,浙 江 杭州 105 2 3 10 ) 2 04 3 02 10 1 3 浙 江 师 范大 学 化 学 与生 命科 学 学 院 ,浙 江 金 华 .
与功 能完 整性对保障动物生 长与健康 具有重要 意义 。
本试 验研究大豆 蛋 白过敏 对仔 猪生 长性 能 和肠道 功
能 的影响 ,以期 为早 期断 奶仔 猪肠 道健 康调 控提 供 科学 依据 。
收 稿 日期 :201 - 2-3 20 0
基 金 项 目: 国 家生 猪 产业 技 术 体系 ( A S3 ) C R 一6
法 。大 豆蛋 白致仔 猪 过敏 后 ,小 肠绒 毛 高度 显著 变 短 ,肠道对 D 木糖吸收显著减少 ¨ . 。饲 喂含 大豆蛋 白饲粮 仔猪 灌注 D 木糖 后 1 、3 、5h其在 血 一 、2 、4
2 2 血液生化指标 .
由表 2得 出,试 验 组仔 猪 2 、3 8 5日龄 血清 中 ,
二胺 氧 化 酶 活 性 分 别 比对 照 组 提 高 2 . % ( < 29 P
00 ) 3 6 .5 、1. % ( < 00 , 内 毒 素 浓 度 提 高 P .5) 3 . % ( <00 ) 0 0 ,D 乳酸浓度分 别 比对 7O P .5 、2 . % 一
表 1 大豆蛋 白对仔 猪生产性 能的影响
日增 重显著降 低 ,且 皮下 注射 大豆 球 蛋 白后 出现 明
显 的过敏反应症状 ¨ 。本试 验 中饲喂 含大豆 蛋 白饲 粮 的仔猪采食量和 日增 重均降低 ,料重 比显 著增加 , 与上 述报道一 致 ,进 一步 验证 了大 豆蛋 白作 为 一种 食 源性致敏原 能 引起 仔 猪发 生过 敏反 应 ,降低 仔猪 生产性能 。
仔猪腹泻的原因、类型及防治措施

临床兽医100 ·2022.110 引言在现代化的规模化猪场生产中,母猪出现的急性腹泻是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以是肠道黏膜系统的正常机能的失调等所直接引起腹泻的,也可以是肠炎感染及猪肠内分泌代谢系统功能的紊乱失调等而间接引起腹泻的,病原细菌、动物生理、日粮、环境条件的异常改变、饲料的管理问题等因素均可能会引起腹泻。
在养猪业的生产过程中,仔猪急性腹泻病的临床发生率也较高,尤其是对产后1周龄 ~ 3月龄的断奶母猪来说尤为常见。
断奶1个月后,仔猪腹泻死亡的发生几率将超过30%,病死率在10% ~ 15%。
病后生长十分缓慢,饲料收入下降,因腹泻导致仔猪的体与免疫功能下降,对疫病的抗性下降,易发生其他传染病,如果不及时处理与治疗,将导致大量的生猪死亡,使养猪行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1 仔猪腹泻的危害与特征仔猪腹泻是生猪养殖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及时处理,很容易造成大批仔猪脱水而死亡。
当前,我国仔猪死亡率一般在15% ~ 20%,病死的仔猪有80%是因腹泻而死亡的,而断奶后的仔猪则是最常见疾病就是腹泻。
仔猪腹泻发病具有三个特征。
一是发病率高,无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全年均可发生。
二是发病原因多、复杂、死亡率高,多数仔猪腹泻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尤其是大型猪场的交叉感染、混合感染,防治难度较大。
三是病程快,传播速度快,一般1周龄的仔猪就会感染上传染性腹泻,这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都很快,患病5 d 内的仔猪死亡率很高,即使治疗也有很多不确定性,还会增加养殖费用。
收稿日期:2022-10-24作者简介:李俊乐(1989-),男,汉族,广西贵港人,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预防控制。
仔猪腹泻的原因、类型及防治措施李俊乐1,覃彬桃2,张锦芬3(1.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贵港 537100;2.广西贵港市覃塘区水产畜牧技术推广站,广西 贵港 5371003.广西贵港市樟木镇农业农村中心,广西 贵港 537127)摘要:腹泻是我国生猪养殖户长期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影响仔猪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危害性是最为常见也最严重的一种病症。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摘要: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质和油脂来源,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畜禽饲料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大豆及其制品在畜禽饲料中的利用水平。
因此,人们对大豆抗营养因子的钝化方法进行研究。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大豆抗营养因子,并对使大豆抗营养因子失活的方法和发酵豆粕的营养特性进行了综述,为发酵豆粕在畜禽饲料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发酵豆粕,大豆抗营养因子,钝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英国疯牛病危机之后,引发了人们对畜禽饲料中动物来源蛋白质安全性的担忧,世界各国纷纷禁止动物源蛋白质在饲料中使用,由此相应地增加了对高质量植物蛋白的需求量。
这意味着能够提供优质蛋白质的大豆和大豆蛋白制品必将在今后的畜禽饲料配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然而,大豆中含有的抗营养因子降低了养分的有效性,限制了其在动物饲料中的使用。
因此,通过育种、加工和营养等手段来降低大豆及其制品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提高养分的利用率一直是营养学家们工作的重点。
豆粕是大豆经浸提或预压浸提制油工艺的副产物,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占畜禽蛋白质饲料原料用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大豆榨油过程中的热处理可以有效地灭活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大豆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但生产中对热处理必须进行严格控制:加热不足不能完全灭活抗营养因子,而加热过度,有可能因发生美拉德反应而降低养分的可利用率,使得豆粕的营养特性发生很大的变化(Helena等,2003),与传统的豆粕相比,发酵豆粕在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有效性和抗营养因子去除率等方面均有很大提高。
发酵豆粕是采用独特的菌种和发酵工艺,利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分泌的蛋白酶使大豆蛋白被分解成小分子蛋白和小肽分子,游离氨基酸和UGF(未知生长因子)等物质,同时能消减抗营养因子的一些作用,使其易被幼龄动物消化吸收。
因此,发酵豆粕作为功能性饲料蛋白质而受到广泛关注。
大量的研究将发酵大豆蛋白和豆粕对于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效果进行比较(Cho等,2007),表明发酵过程中的酶解作用使发酵豆粕中含有较高比例的小肽(Hong等,2004)以及降低了发酵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Reddy和Pierson,1994)。
大豆抗原蛋白对仔猪的免疫作用

E 组;在 27 日龄时,各处理组 IgE、IgG 和 IL⁃4 水平极显著( P < 0������ 01) 高于 A 组,且 B 组显著( P < 0������ 05) 高于 C
组,D、E 组显著( P < 0������ 05) 高于 F、G 组。 试验结果证实,7S 对仔猪的致敏作用高于 11S,大豆抗原蛋白免疫
摘 要:通过口服或注射两种免疫途径研究大豆抗原蛋白免疫剂对仔猪血清中大豆抗原蛋白抗体效价及
IgA、IgM、IgE、IgG 和 IL⁃4 水平的影响。 选取 70 头 7 日龄“ 杜 × 长 × 大” 杂交仔猪,随机分成 A 组( 对照) 、B
组[ β⁃伴大豆球蛋白(7S) 致敏] 、C 组[ 大豆球蛋白(11S) 致敏] 、D 组(7S 口服免疫 + 致敏) 、E 组(11S 口服免
疫 + 致敏) 、F 组(7S 注射免疫 + 致敏) 和 G 组(11S 注射免疫 + 致敏) ,每组 10 头。 D、F 组和 E、G 组仔猪在 7
日龄时按分组设计,口服或注射纯化的 11S 或 7S 免疫剂,A 组注射生理盐水;在 14 日龄时再免疫一次。 所有
仔猪于 21 日龄断奶。 从 21 日龄开始,A 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B、D、F 组和 C、E、G 组仔猪饲喂分别添加 5%
收稿日期:2017⁃08⁃14 基金项目: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 国科发农〔2012〕745 号)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教高司函〔2016〕45 号) 作者简介:张瑜(1993—) ,女,江苏张家港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 E⁃mail: 1121514285@ qq. com ∗通信作者,吴金节,E⁃mail: wjj@ ahau. edu. c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研究表明,大豆β-conglycinin含量的减少, 将伴随着glycinin含量的增加。 而glycinin同样是一种 抗原蛋白
不同加工工艺大豆蛋白比较
品名
优势
劣势
微生物发酵 法(勃乐)
有机溶剂萃 取法(SPC )
1、零抗原、零不良寡糖; 2、含有发酵产生的约7%乳酸(HPLC法); 3、浓郁发酵香味,多吃10%; 4、消化率高(体外消化率>96%); 5、代谢产物丰富,改善肠道微环境;
1. 性价比不好;
因此 生物发酵技术 是目前降低大豆抗原蛋白的最佳
方法
发酵豆粕的质量差异及 大豆抗原蛋白的含量检测
SDS-PAGE (定性) 抗血清测定(特异性问题)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设备、前处理问题) 以抗大豆β-conglycinin单克隆抗体为介质 的
免疫学检测方法
电泳图谱
Marker 豆
正常组:上皮细胞 微绒毛结构清晰
试验组:上皮细胞 微绒毛结构模糊
——郭鹏飞(2007)
结果表明,β-conglycinin的α´-亚 基同样有较强的致过敏活性。
基因敲除(沉默)
Transgenic Soybean Seeds
’
RNA Gel Blot Shows Conglycinin Cosuppression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0%
10.53 10.93 10.25
日粮中添加 2%或 4% 的glycinin可显著增加仔 猪空肠、回肠内组胺的释 放量。
Glycinin水平
2%
4%
8%
21.09 20.10 19.97
20.15 17.76 14.54
17.17 17.08 10.89
SEM P-值
2.60
发
发
发
发
发
发
粕酵
酵
酵
酵
酵
酵
对
豆
豆
豆
豆
豆
豆
照
粕
粕
粕
粕
粕
粕
1
2
3
4
5
6
以单抗为介质的ELISA(定量)
结语
热处理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日粮抗原消除方法,但对于热 稳定性高,热加工不足以有效地灭活的抗营养因子,人们必 须要不断地研究新的方法加以消除。
微生物发酵是目前改善大豆及其制品营养价值和饲喂价 值,减少仔猪致敏性腹泻的有效途径!
1.零不良寡糖; 2. 蛋白含量高,配方空间大;
1、相对SPC粗蛋白含量略低 (CP50%)
1.抗原的去除不稳定,仍有部 分抗原; 2.适口性差; 3.性价比不好;
膨化大豆
1.脂肪利用率高; 2.适口性好;
1.抗原蛋白未完全去除; 2.不良寡糖未去除;
酶解(
1.抗原大部分降解;
HP3000) 2.零不良寡糖;
0.05
2.01 0.04
1.93 0.01
孙鹏等,2008
大豆抗原蛋白与仔猪断奶腹泻
饲喂含与不含大豆抗原蛋白的仔猪腹泻情况(Miller,1994)
大豆抗原蛋白与仔猪生长性能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ADG4
ADG8
ADFI4 ADFI8
大豆抗原蛋白
1.22
1.24
1.31
16.13 23.65
0.04
Glycinin
0.02 0.73 0.04
0.02 0.63 0.003
P-值 Linear
Quad
0.002
0.88
0.30
0.67
0.004
0.97
0.002
0.89
0.20
0.94
0.004
0.90
孙鹏等(2008)
β-conglycinin对断奶仔猪(38日龄)生长性能 的影响
大豆抗原蛋白的消除
微生物发酵 外源酶水解 基因工程技术 有机溶剂萃取 多种措施结合
微生物发酵
抗原活性降低
微生物发酵
大豆抗原蛋白
寡肽 生物活性肽
微生物发酵工艺:
生产工艺:
稳定的好,才是真正的好!
发酵过程控制
酵母菌
乳酸菌 PH值
α-半乳糖苷酶
降解
不良寡糖
温度 水分 ……
枯草芽孢
酸性蛋白酶
降解
大豆抗原
pigs
➢大豆抗原蛋白通过诱发幼龄动物的过敏反应,影响机体 消化系统和免疫功能,导致腹泻,最后抑制动物生长 ➢减少豆粕用量是减轻断奶仔猪过敏反应的有效措施 ➢正确的饲喂制度 ➢ 免疫耐受的产生需要一定时间(断奶后7-10d) ➢ 教槽料应持续用到断奶后10天
在使用前,对大豆抗原蛋白进行消除是提升 大豆及其制品质量,避免仔猪腹泻的关键。
红痢
2. 免疫系统因素
8 被动免疫(母乳) 6 免 疫 力 4
2
主动免疫
12
3
4
5
6 7 周龄
3. 应激因素 3.1 温度骤变 皮下脂肪薄,被毛稀少:保温能力差;糖原水平低,
产热能力不足,因此仔猪对冷相当敏感
3.2 断奶应激
8 被动免疫(母乳)
6 免
疫 力
断奶
4
2
主动免疫
12
3
4
5
6 7 周龄
豆粕生物发酵的优势
大豆蛋白在进入动物体内之前降解为小分子 蛋白,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降低大豆抗原蛋白的抗原活性; 降解不良寡糖(棉籽糖、水苏糖); 产生有益代谢产物(乳酸>3%); 具有发酵香味,提高适口性和采食量;
大豆基因工程改良
据报道,三亚基的抗原活性: > > ’
❖β-conglycininα´-亚基对大鼠肠道超微结构的影响
4. 饲料(营养)因素 5. 4.1 营养消化不良
胃酸分泌不足,消化酶活性不高 母乳→ 饲料
4. 饲料(营养)因素 5. 4.2 日粮抗原过敏
日粮抗原蛋白过敏 ——导致仔猪腹泻的一个重要因素
仔猪日粮抗原蛋白的来源
植物性饲料
大豆 大豆制品
大豆中含多种抗营养因子
大豆抗营养因子
蛋
白 酶
脲凝
抑
集
制 因
0%
2%
4%
8%
SEM
282.75 326.61
1.16
263.72 237.39 222.39
325.17 318.89 304.08
1.23
1.34
1.41
12.83 15.69
0.06
372.41 423.10
1.14
338.82 320.38 291.29
412.02 396.20 381.48
谢谢观赏!
2020/11/5
41
酶素糖宁 白
抗
维 生
其
素
因他
子
(热敏性) (热稳定性)
大豆抗原蛋白
大豆抗原蛋白是由 Duke等(1934)首次发现 —— 婴儿过敏 Castimapoolas和Ekenstam(1969)从大豆中分离出4种抗原
蛋白:
大豆球蛋白(glycinin) -伴大豆球蛋白(-conglycinin) -伴大豆球蛋白(-conglycinin) -伴大豆球蛋白( -conglycinin)
大豆抗原蛋白与仔猪过敏性腹泻
内容提要
1. 仔猪腹泻与产生原因 2. 日粮致敏性腹泻与大豆抗原蛋白 3. 大豆抗原蛋白的消除 4. 大豆抗原蛋白的分析检测
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
1. 传染性病因 2. 1.1 病毒性腹泻 3. 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 4. 1.2 细菌性腹泻 5. 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副伤寒、仔猪
❖ Glycinin 由6个酸性多肽和6个碱性多肽组成的 大分子蛋白(360 kDa)
占大豆总球蛋白的40%(李德发,2003)
酸性多肽
碱性多肽
Glycinin 晶体结构
❖-Conglycinin是大豆中的一种主要贮藏蛋白
仔猪对glycinin的过敏反应
孙鹏等,2008
Glycinin对仔猪小肠内肥大细胞数量及组 胺含量的影响
使仔猪在断奶
豆 后第一周生长
粕
组 速度明显下降
奶
粉 组
(P<0.05)
Li等(1990,1991)
纯样品
Glycinin对仔猪(24-28日龄)生长性能影响
0-6 天 ADG, g/d ADFI, g/d F:G, g/g 0-10 天 ADG, g/d ADFI, g/d F:G, g/g
Glycinin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