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物质的变化》
合集下载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1节 物质的变化》课件

答:取少量酒精样品装入试管,加入适量 的白色CuSO4粉末,如果变蓝色,证明该 酒精中含水。如不变色,证明是无水酒精。
秋季(上学期)《浙教版九年级上
17
册科学》
实验2
实验探究:鸡蛋清与硫酸铜的作用 现象: 鸡蛋清性。
用途: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答:可以喝大量牛奶、蛋清或豆浆解毒。原因是上述食品中含
有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可以跟重金属盐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
物,可以减轻重金属盐类对胃肠黏膜的危害,起到缓解毒性的
作用。
秋季(上学期)《浙教版九年级上
19
册科学》
秋季(上学期)《浙教版九年级上
20
册科学》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 同? (微观角度) 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 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秋季(上学期)《浙教版九年级上
3
册科学》
两种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往往同时发生,在化 学变化中,生成新物 质的同时,物质的状 态、形状、大小也改 变,所以同时也发生 了物理变化,但在物 理变化中,不一定发 生化学变化!
结论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
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等都是物质
可能发生变化的证据,但是不能说明化
学变化一定发生。
秋季(上学期)《浙教版九年级上
9
册科学》
颜色、状态、气味、
2
不需要发生
物理 化学变化就
、 性质: 能表现出来
物
的性质
光泽、导电性、导 热性、延展性、熔 点、沸点、硬度、 密度、溶解性
① 常压下,水在100℃时能沸腾。 (物理性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1.1 物质的变化 课件(21张ppt)

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 块钠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 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 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 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 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①硬 度 ;②熔点 ;③密 度 ;④颜色 。
用符号表示:
(1)铁离子 (2)2个氢原子 、
(3)氢氧根离子 (4)正二价的钙元素 (5)3个钙离子 (6)碳酸根离子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状态和颜色发生了变化 B有放热和发光的现象发生 C有气体放出 D有其他物质生成
下列变化中,肯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①物质发生爆炸 ②由铝原子变成 铝离子 ③酒精燃烧 ④火柴梗 蘸一点儿浓硫酸变黑 ⑤汽油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 化的根本依据是( ) A变化中火心四射 B有发光现象 C有大量热放出 D有黑色固体生成
推测:硫酸铜晶体有哪些性质?
• 能溶于水的蓝色晶体 • 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 色沉淀 • 加热能分解,遇水能重新 变蓝色
三、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1、鸡蛋清与硫酸铜的作用 ――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 存在 2、白色硫酸铜粉末加水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水的存 在,吸收少量水分
1、硫酸铜晶体是 颜色的, 硫酸铜粉末是 颜色的。硫酸 铜晶体是 (填“纯净物”或 “混合物”)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1、物理变化
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2、化学变化
变化中有新物质产生
讨论:第2页 自然界中这些变化是什么变 化?
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 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本质: 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如何判断变化 是否发生了呢?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物质的变化)课件

这些性质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 这一性质有什么应用?
白色硫酸铜粉末可以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 水分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吸收剂
学校购买了几瓶无水酒精,有人怀疑 有假。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该酒精中是 否真的含有水分?
答:取少量酒精样品装入试管,加入适量 的白色CuSO4粉末,如果变蓝色,证明该酒精中 含水,如不变色,证明是无水酒精。
D.物质的物理性质
E.反应的结果
给绿色粉末状的①( D )碱式碳酸铜加热② ( A ),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③( B ),管壁 出现小水珠,同时,也有气体放出④( B )。这是 生成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⑤( E );说明碱式 碳酸铜受热能分解出新的物质⑥( C )。
板书设计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大量的热,而本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浮在水面上,
并有气体产生,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1)根据以上叙述,推测金属钠的性质:
硬度 小,密度 比水,小熔点 低,
颜
色 银白,色状态
固。态
(2)写出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2Na + 2H2O = 2NaOH。+ H2↑
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涉
7.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
的是( D)
A.电熨斗通电发出热量 B.水电站利用水利产生的电能 C.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8.阅读下列报道:回答问题: 据《家庭医生报》报道,不少市售面粉添加叫做
“吊白块”的漂白剂,它在加热时分解为甲醛和二氧化 硫,这两种物质对人体均有害。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 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对人体有中等毒性,长期接触 甲醛的人群,口.鼻.喉部及肺部肿瘤的发生率会显著增 加。
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 这一性质有什么应用?
白色硫酸铜粉末可以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 水分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吸收剂
学校购买了几瓶无水酒精,有人怀疑 有假。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该酒精中是 否真的含有水分?
答:取少量酒精样品装入试管,加入适量 的白色CuSO4粉末,如果变蓝色,证明该酒精中 含水,如不变色,证明是无水酒精。
D.物质的物理性质
E.反应的结果
给绿色粉末状的①( D )碱式碳酸铜加热② ( A ),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③( B ),管壁 出现小水珠,同时,也有气体放出④( B )。这是 生成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⑤( E );说明碱式 碳酸铜受热能分解出新的物质⑥( C )。
板书设计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大量的热,而本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浮在水面上,
并有气体产生,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1)根据以上叙述,推测金属钠的性质:
硬度 小,密度 比水,小熔点 低,
颜
色 银白,色状态
固。态
(2)写出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2Na + 2H2O = 2NaOH。+ H2↑
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涉
7.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
的是( D)
A.电熨斗通电发出热量 B.水电站利用水利产生的电能 C.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8.阅读下列报道:回答问题: 据《家庭医生报》报道,不少市售面粉添加叫做
“吊白块”的漂白剂,它在加热时分解为甲醛和二氧化 硫,这两种物质对人体均有害。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 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对人体有中等毒性,长期接触 甲醛的人群,口.鼻.喉部及肺部肿瘤的发生率会显著增 加。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1.1物质的变化课件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我们根据什么来判断物质间发生了化学 变化,又如何认识它们变化的规律呢?
在篝火上烧烤食物你能感知到哪些? 感知到的只是这些物质发生变化时所伴随的现象。
知识点 1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
观察几个变化的共同点是什么?
物理变化
了?”
2. 液氧通过减压、升温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B) A. 混合物变为纯净物 B. 分子间的空隙增大 C. 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 分子总数增加
3. 智能手机是一种多功能通信工具,一款智能手机通常含有
41种以上的化学元素。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
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中,正确的是( A )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及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实质
宏观: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宏观:有新的物质生成
微观: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微观: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只是分子 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变
间的空隙可能改变
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分子
区分依据
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物质变化的证据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铁丝弯折
木工家俱
证据:(1)形状改变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干冰升华
河面结冰
证据:(2)状态改变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钢铁熔化
冷水烧开
证据:(3)温度改变
烧红的铁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我们根据什么来判断物质间发生了化学 变化,又如何认识它们变化的规律呢?
在篝火上烧烤食物你能感知到哪些? 感知到的只是这些物质发生变化时所伴随的现象。
知识点 1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
观察几个变化的共同点是什么?
物理变化
了?”
2. 液氧通过减压、升温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B) A. 混合物变为纯净物 B. 分子间的空隙增大 C. 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 分子总数增加
3. 智能手机是一种多功能通信工具,一款智能手机通常含有
41种以上的化学元素。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
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中,正确的是( A )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及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实质
宏观: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宏观:有新的物质生成
微观: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微观: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只是分子 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变
间的空隙可能改变
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分子
区分依据
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物质变化的证据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铁丝弯折
木工家俱
证据:(1)形状改变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干冰升华
河面结冰
证据:(2)状态改变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钢铁熔化
冷水烧开
证据:(3)温度改变
烧红的铁
从这些变化看,物质变化的证据有是什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1.1物质的变化(22张PPT)

2.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大试管,再在冷 却后的硫酸铜白色粉末中逐滴加水,观察有什么 现象产生。
白色固体逐渐变蓝
硫酸铜晶体性质:
1.硫酸铜晶体是能溶于水的蓝色固体 2.受热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固体 3.遇水又重新变成蓝色
这些性质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判断哪些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基础盘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本质 区别
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不 变,只是微粒间隔可能改 变
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 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另 一种物质的微粒
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1、物理变化
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2、化学变化
变化中有新物质产生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1.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Pb(NO3)2+ 2KI = PbI2↓+ 2KNO3
无色溶液 无色溶液 黄色沉淀
证据:颜色的变化.沉淀产生
小结:这个变化中,两种溶液反应生 成沉淀,是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的证据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当堂练
2.能证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 的现象是( D )
A.放出大量热 B.火星四射 C.铁丝迅速变短 D.生成黑色固体
当堂练
3.1806年,英国科学家戴维用电解水 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这种 金属作了以下实验:取一块该金属,用小 刀切下一小块,把这一小块金属投入水 中,发生剧烈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转动, 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成一个闪亮的银 白色小球,并且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根据戴维的叙述,你认为这种金属具有 哪些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逐渐变蓝
硫酸铜晶体性质:
1.硫酸铜晶体是能溶于水的蓝色固体 2.受热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固体 3.遇水又重新变成蓝色
这些性质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判断哪些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基础盘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本质 区别
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不 变,只是微粒间隔可能改 变
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 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另 一种物质的微粒
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1、物理变化
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2、化学变化
变化中有新物质产生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1.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Pb(NO3)2+ 2KI = PbI2↓+ 2KNO3
无色溶液 无色溶液 黄色沉淀
证据:颜色的变化.沉淀产生
小结:这个变化中,两种溶液反应生 成沉淀,是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的证据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当堂练
2.能证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 的现象是( D )
A.放出大量热 B.火星四射 C.铁丝迅速变短 D.生成黑色固体
当堂练
3.1806年,英国科学家戴维用电解水 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这种 金属作了以下实验:取一块该金属,用小 刀切下一小块,把这一小块金属投入水 中,发生剧烈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转动, 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成一个闪亮的银 白色小球,并且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根据戴维的叙述,你认为这种金属具有 哪些物理性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本章总结-习题课件(41张ppt)

【试题链接】挑战自我 5、7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二 常见的碱及其性质
【考点扫描】 知道碱的含义,并能列举常见的碱;掌握氢氧化 钠、氢氧化钙等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的共性,并说明原因;知道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例2 某兴趣小组同学将 CO2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解析 (1)CO2 与 Ca(OH)2 反应生成 CaCO3 白色沉淀而使溶液变浑浊。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 是氢氧化钠溶液与 CO2 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 是 CO2 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 利用该装置,需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 ③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 (填代号),理由 是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 。
பைடு நூலகம்
变酸 化
酸
盐酸的特性:与AgNO3作用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 AgCl沉淀
的 个 性
硫酸 的特 性
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
稀硫酸:与可溶性钡盐作用生成不溶于 稀硝酸的BaSO4沉淀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碱
的
通
物
性
质常
及见
其的 碱
变碱 的
化
个
性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与某些可溶性盐反应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总结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总结
知识框架 本章中考 挑战自我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二 常见的碱及其性质
【考点扫描】 知道碱的含义,并能列举常见的碱;掌握氢氧化 钠、氢氧化钙等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的共性,并说明原因;知道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例2 某兴趣小组同学将 CO2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解析 (1)CO2 与 Ca(OH)2 反应生成 CaCO3 白色沉淀而使溶液变浑浊。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 是氢氧化钠溶液与 CO2 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 是 CO2 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 利用该装置,需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 ③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 (填代号),理由 是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 。
பைடு நூலகம்
变酸 化
酸
盐酸的特性:与AgNO3作用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 AgCl沉淀
的 个 性
硫酸 的特 性
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
稀硫酸:与可溶性钡盐作用生成不溶于 稀硝酸的BaSO4沉淀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碱
的
通
物
性
质常
及见
其的 碱
变碱 的
化
个
性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与某些可溶性盐反应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总结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总结
知识框架 本章中考 挑战自我
九年级上科学_物质的变化_优秀课件浙教版

证据:颜色的变化、沉淀发生 变无化色中会产溶生新液的物质。
证如据何( 了现解象物)质的→变化呢→?性即质寻→找应探用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如比:如硫为酸了铜检变验化汽从油而中推是断否它含的有性少质量和的用水途,可以望汽油中加入少量的什么物质? 物KI理+变P化b(中NO不3)一2 定==有2化KN学O变3 化+ PbI2 ↓
实验探究:鸡蛋清与硫酸铜的作用
现象:反应后液体显乳白色
用途):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证据(现象)→变化→性质→应用
小结
•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 判断物质变化的方法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变化 表现出
体现于
物质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不需要
比的如规云 律中造的福水人汽类有。时会凝结变成雨水落下;
KI + Pb(NO ) == 2KNO + PbI ↓ 物小质树的 苗变会化长可成分参为天物大理树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本质区别
无(微色观上溶)变化液中有没有新分子生成
32
3
2
我证们据将 :用颜这色种的研变究化方、法沉对淀一发些生常见的、重要的物质(如酸、碱、盐等)进行研究,初步探索物质变化的规律。
盐等)进行研究,初步探索物质变化的规律。 物质变化的依据(即现象),如何探究?
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No Image
• 应用:白色硫酸铜粉末可以作某种物质是 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吸收 剂。
• 比如为了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少量的水, 可以望汽油中加入少量的什么物质?
证据(现象)→变化→性质→应用
No Image
No
Image
证如据何( 了现解象物)质的→变化呢→?性即质寻→找应探用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如比:如硫为酸了铜检变验化汽从油而中推是断否它含的有性少质量和的用水途,可以望汽油中加入少量的什么物质? 物KI理+变P化b(中NO不3)一2 定==有2化KN学O变3 化+ PbI2 ↓
实验探究:鸡蛋清与硫酸铜的作用
现象:反应后液体显乳白色
用途):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证据(现象)→变化→性质→应用
小结
•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 判断物质变化的方法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变化 表现出
体现于
物质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不需要
比的如规云 律中造的福水人汽类有。时会凝结变成雨水落下;
KI + Pb(NO ) == 2KNO + PbI ↓ 物小质树的 苗变会化长可成分参为天物大理树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本质区别
无(微色观上溶)变化液中有没有新分子生成
32
3
2
我证们据将 :用颜这色种的研变究化方、法沉对淀一发些生常见的、重要的物质(如酸、碱、盐等)进行研究,初步探索物质变化的规律。
盐等)进行研究,初步探索物质变化的规律。 物质变化的依据(即现象),如何探究?
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No Image
• 应用:白色硫酸铜粉末可以作某种物质是 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吸收 剂。
• 比如为了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少量的水, 可以望汽油中加入少量的什么物质?
证据(现象)→变化→性质→应用
No Image
No
Image
九年级上科学_物质的变化_演示课件浙教版

;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而变化的叙述中一般没有以上字眼。
答:取少量酒精样品装入试管,加入适量的
请判断:①CO2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②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变成粉末 ③水加热难分解 ④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⑤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
火焰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 ———新分子生成 原子重新组合
第一节 物质的变化
纸剪成条
变化前 :纸 变化后: 纸
纸燃烧
变化前:纸 变化后:二氧化碳和水等
物质变化后 没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物质变化后 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 同? (微观角度) 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试管里可能发生了化学反应?
—有——新分子生成 原子重新组合
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归纳出酒精的
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相互联 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物 ⑶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汽化,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
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⑹灯丝通电后发光放热 根据这个性质,我们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
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归纳出酒精的
物理变化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
物质变化的证据有哪些?
a、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某些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并伴随颜色变化。 下列现象中,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引起颜色变化的是( B )
A.切开的苹果变成咖啡色 B.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我省常见的民间艺术工艺,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
变化的是( C )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
是否产生_新__物___质____
联系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_同___时___发生,化学变化的过 程中__一___定____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中 __不__发__生___化学变化
2.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1)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通过_观___察____和___实__验____等,寻 找物质变化的证据,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 质进行___分__析___推__测___。 (2)物质变化的证据主要有颜色变化、沉淀生成、气体产生、 温度变化、形状改变、发光放热、状态变化、pH变化等。
取1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它的形状、颜色 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 否溶解,水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 根据前面的观察,你能总结出硫酸铜晶体有哪些性质?
总结
1.自然界中物质变化的分类
变化 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现象
变化过程中__没__有___ 产生新 变化过程中产生新物质的
物质的变化
变化
物质的___状__态_______、 __形__状__、__大__小___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_放__热___、_发__光____、 __变___色___、__生__成__气___体__、 __产__生___沉__淀___等
微观角 度区别
构成物质的分子_没__有___改变
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 _重__新___组__合_,形成了__新___的__分子
5.杭州市的自来水由于增设了加臭氧(O3)和加活性炭两道处 理程序,水质处于全国同类城市优秀水平。根据以上报道,人 们得出的下列结论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D )
A.杭州市的自来水属于纯净物 B.杭州市自来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C.加臭氧和加活性炭都是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净化水体 D.以上水处理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课堂练习
1.(5分)(2017·威海)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 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B )
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 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 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
所以呼吸作用是__化__学__________变化。 (2)测定过程中,U形管____B______(填“A”或“B”)管中的液面下降。
第1章 ·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浙江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 上册
引出新课
若将以上的三个变化进行分类,你准备怎么分?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演示实验
物质的变化时常伴随着颜色的变化
反应前溶液无色透明, 反应后生成黄色沉淀
铁在高温下熔化变成铁水,状态发 生变化,但物质的组成本身没有变 化,这种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只发生化学变化 D.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把反应物看成是“旧物 质”,下面对“新物质”和“旧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A.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 B.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他物质 C.新物质和旧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 D.新物质的元素组成与旧物质的元素组成肯定不同
2.(2017·安顺)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的是( B
)
A.挑选原料
B.加碱蒸煮
C.竹帘捞纸
D.剪裁纸张
3.两种无色液体混合后,无任何明显现象,这说明两种液体( D )
A.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B.只发生物理变化
A.东阳木雕
B.嘉善剪纸
C.绍兴黄酒
D.青田石雕
8.(5分)下列现象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B )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B.铜丝导电
C.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着火点在40 ℃左右的白磷保存在水中
9.早在2001年中国消协就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进行抽样测 试,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 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 是80.1 ℃,熔点是5.5 ℃。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与氢气、溴、浓硝 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与氧气反应,燃烧生成 二氧化碳和水。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细铁丝在形状变化中,发生的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特征或性质,如。不 同物质有不同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某些性 质,可用来识别该物质。我们可把物质的 性质分为两大类: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小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物质的颜色、形状和状态、是否有沉淀生成 等都可以作为判别物质变化的标准
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
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与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能在空气里燃烧
苯+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10.如右图所示,将若干克萌发的种子放入广口瓶中进行呼吸作用的
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KOH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CO2) (1)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_氧___气______,放出二___氧__化__碳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