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的临床诊断程序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与分期管理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与分期管理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它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危害严重。
对于支原体肺炎的准确诊断和分期管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以及相应的分期管理。
一、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以下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 病史:患者有流行病学史,如近期与支原体感染者接触或居住在封闭环境等。
2. 临床表现: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打喷嚏、鼻涕水样分泌物。
- 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 全身症状:如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
3. 实验室检查: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 抗原检测:通过抗原检测方法,如PCR法或免疫荧光法,可以检测支原体抗原的存在情况。
- 血液检查:支原体感染可以引起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
二、支原体肺炎的分期管理支原体肺炎的分期管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程进行分类,以便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
以下为支原体肺炎的分期管理:1. 轻型支原体肺炎:患者表现为轻度咳嗽、少量痰液、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无呼吸困难。
治疗方案主要为抗菌治疗和支持性治疗,如充足的休息、饮食调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
2. 中型支原体肺炎:患者表现为明显咳嗽、黏稠痰液、轻度呼吸困难,体温升高。
治疗方案主要为抗菌治疗、清除痰液、氧气吸入等。
3. 重型支原体肺炎:患者表现为持续咳嗽、大量痰液、明显呼吸困难,体温明显升高。
治疗方案包括抗菌治疗、呼吸支持治疗、痰液引流、营养支持等。
4. 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表现为呼吸衰竭、严重呼吸困难,往往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
治疗方案为抗菌治疗、机械通气、容量扩充、血流动力学监测等。
三、总结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和分期管理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内科学:肺炎(中文-本科生-第八版)

1.发热超过38° 2.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 3.脓性气道分泌物
CAP and HAP
CAP
起病时间 基础状态 病原体 感染途径 起病状态 临床表现 X-线 治疗反应 预后 入院48h内 健康 G+ 球菌 空气吸入 急性 典型 大叶性 敏感 好
治
பைடு நூலகம்
疗
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 首选 相对量大 注意副作用: 肝脏,听力 氟喹诺酮: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利福平
肺炎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 Pneumonia
病 原 学
肺炎支原体: 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 无细胞壁 传播途径: 吸入呼吸道分泌物
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 发热 多为刺激性干咳 肺外表现多见
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毒性肺炎
甲型流感病毒:正粘病毒科 禽流感病毒中H5N1亚型死亡率高
传播途径
禽-人传播 环境-人传播 人-人传播?
临床表现
发热 咽痛,流涕,鼻塞 咳嗽 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不适 部分病例:恶心、呕吐,腹泻,稀水样便 严重病例:肺炎,呼吸衰竭,多脏器衰竭
实验室检查
WBC:正常或降低 病原学检查 病毒核酸检测:RT-PCR,咽拭子、痰 病毒分离 血清抗体:双份,呈4倍增加
红肝样变期 灰肝样变期 消散期
病毒
酗酒
疲劳
临床表现
症状: 寒战, 高热 细菌侵袭 咳嗽, 咳痰(铁锈色) 分泌增加 胸痛 胸膜受累 呼吸困难 V/Q 比值失调 腹痛 膈肌上部胸膜受累
临床表现
体征: 视诊: 口唇单纯疱疹 呼吸动度 触诊: 触觉语颤 叩诊: 浊音 听诊: 支气管呼吸音, 湿罗音
肺炎ppt教学PPT全面版课件

28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确定肺炎诊断
首先,把肺炎与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区别开来 其次,把肺炎与其他类似肺炎的疾病区别开来:
1、肺结核 2、肺癌 3、急性肺脓肿 4、肺血栓栓塞症 5、非感染性肺部浸润
第30页/共96页
29
(二)评估严重程度
局部炎症程度 肺部炎症的播散 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寻找其它病原 菌,
调整抗生素治疗, 寻找其它病原菌,
并发症,其它
并发症,其它诊
诊断,或其它
断,或其它部位
部位感染
感染
第40页/共96页
39
治疗72小时后无效的可能原因
药物未能覆盖致病菌或细菌耐药 特殊病原体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真菌、
病毒 出现并发症或存在影响疗效的因素 非感染性疾病误诊为肺炎 药物热
第61页/共96页
60
2.肺炎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l pneumonia)
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全身症状明显 胸片: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
为多见,有的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 血清学检查:冷凝集实验、支原体IgM抗体测定、核
酸杂交及PCR技术 病原体培养
第62页/共96页
13
间质性肺炎X片
第15页/共96页
14
第16页/共96页
15
-6-2胸部CT
第17页/共96页
16
(二)病因分类
1、细菌性肺炎 2、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
体等) 3、病毒性肺炎(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
毒等) 4、真菌性肺炎(白色念珠菌、曲菌等) 5、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立克次体、弓形体等) 6、物理、化学及过敏性肺炎
感染性肺部疾病

对青霉素过敏、耐青霉素链球菌(PRSP)或
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可用呼吸氟喹诺酮类、三
代头孢或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抗菌药物
疗程一般为5天或以上,或在退热后3天停药。
二、支持疗法 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足够蛋白 质、热量和维生素等摄入。 三、并发症的处理 用适当抗菌药物后,高热一般在 24h内消退,或数日内逐渐下降。体 温再升或3天后仍不退者,应考虑肺 炎球菌的并发症,如脓胸、心包炎或 关节炎等,或存在耐药菌。
病原体、宿主因素
感染途径:空气吸入 血行播散 邻近感染部位蔓延 上呼吸道定植菌的误吸
【分类】
一、病因分类
(一)细菌性肺炎
1. 需氧革兰染色阳性球菌:肺炎 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 需氧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肺炎 克雷白杆菌、流感嗜血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等
3. 厌氧杆菌 (二)非典型病原体所致的肺炎: 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三)病毒性肺炎 如腺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 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 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 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h后在医院 (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等) 内发生的肺炎。还包括呼吸机相 关性肺炎(VAP)和卫生保健相关 性肺炎(HCAP)
临床诊断依据 X线检查出现新的或进展的肺部浸 润影 另加下列二项或以上: 发热>38.5℃ 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 脓性气道分泌物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多巴胺、阿拉 明等,维持收缩压>90 mmHg,以 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控制感染:对病因不明的重症感染患 者,宜选用强而广谱的抗菌素, 待病原菌明确之后,再作调整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病情危重、全 身毒血症重的患者可短期静脉应 用激素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 处理心衰
内科学简答题

呼吸内科题目1、肺炎的诊断程序。
1.答:(1)确定肺炎诊断;(2)评估严重程度;(3)确定病原体。
2、胸腔积液的诊断程序。
2.答:(1)确定有无胸腔积液;(2)区别漏出液和渗出液;(3)寻找胸腔积液的病因。
3、确诊肺结核的主要方法是什么?3. 答: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
4、COPD 患者如何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4.答:吸入支气管舒张药后 FEV1/FVC<70%及 FEV1<80%预计值。
5、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5. 答: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 PO2<60mmHg,伴或不伴 PC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等致低氧因素,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6、简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治疗原则。
6. 答:(1)NSCLC:早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患者可采用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放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患者可采用化疗与放疗联合治疗,远处转移的晚期患者以姑息治疗为主;(2)SCLC 以化疗为主,辅以手术和(或)放疗。
7、何谓干性支气管扩张?7. 答: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的支气管扩张。
其病变多位于引流良好的上叶支气管。
8、COPD 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8. 答:(1)慢性呼吸衰竭;(2)自发性气胸;(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9、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包括哪些?答: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肺炎。
10、任何类型呼吸衰竭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什么?答:保持呼吸道通畅。
11、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什么?答: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主要是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气道慢性炎症。
12、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应进行哪些检查确诊?答:(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3)昼夜PEF 变异率≥20%。
13、何谓肺性脑病?答:慢性呼吸衰竭伴二氧化碳潴留时,患者出现神志淡漠、肌肉震颤或扑翼样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表现。
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

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发表时间:2013-02-04T13:52:56.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2期供稿作者:徐淑华[导读] 病毒性肺炎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
徐淑华(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检验科 163712)【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2-0135-01 病毒性肺炎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
很多病毒都能引起支气管炎,少数可引起肺炎,病毒性肺炎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或抑制的儿童和成人。
1 临床资料1.1 病因呼吸道病毒可通过飞沫与直接接触传播,且传播迅速、传播面广。
引起成人肺炎的常见病毒为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冠状病毒等。
细胞免疫受损的病人经常由潜伏病毒,特别是巨细胞病毒或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肺部感染。
1.2 临床表现下气道病毒感染包括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大多数患者有头痛、发热、肌痛和常带黏液脓性痰液的咳嗽。
病毒性肺炎好发于病毒疾病流行季节,临床症状通常较轻,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相似,但起病较急,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较突出。
小儿或老年人易发生重症病毒性肺炎。
本病常无显著的胸部体征,病情严重者可有发绀、肺部闻及干湿性啰音。
胸部X线检查的最常见发现是间质性肺炎或周围支气管壁增厚,病情严重者显示双肺弥漫性结节性浸润,但大叶实变及胸腔积液者均不多见。
病毒性肺炎的致病原不同,其X线征象亦有不同的特征。
1.3 诊断和鉴别诊断病毒性肺炎的诊断依据包括上述临床症状及X线改变,并须除外由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
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以及病毒抗原的检测。
2 检验诊断病毒性肺炎的诊断有赖于实验室的检查,主要为病原学检查,如病毒培养、病毒抗原的检测等,虽然病毒培养对病毒性肺炎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但在临床上进行病毒培养的难度较大。
2.1 一般检验2.1.1 血常规血液白细胞数正常或减少,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常增多,而细菌性肺炎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可根据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对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进行鉴别。
肺炎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规范(完整版)

肺炎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规范(完整版)1. 引言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严重情况下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为了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本文档旨在阐明肺炎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规范。
2.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对肺炎进行初步诊断。
- 基于不同年龄阶段和患者特征,需要考虑不同肺炎的病原体,例如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
- 应基于规范化的检查流程和诊断标准,确保准确的肺炎诊断。
3. 处理措施- 对于轻度肺炎患者,建议在家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并使用非处方药物缓解症状。
- 对于中度和重度肺炎患者,建议住院治疗,并进行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
-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病原体特征,选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
- 对于合并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4. 预防措施- 鼓励公众注重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使用口罩等,以减少肺炎的传播。
- 提倡预防接种,特别是对于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
- 加强公共卫生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应对肺炎疫情。
5. 结论肺炎的临床诊断与处理应遵循规范化的流程和准确的标准,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同时,应加强预防措施,减少肺炎的发生和传播。
参考资料:-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inical managemen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when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infection is suspected. Interim guidance. 28 January 2020.-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中国老年医学病例文献编写组. 中国老年医学病例文献.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154-155.- 中国肺炎诊疗指南. 第五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呼吸病杂志,2019,42(3):13-18.。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路径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路径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为首次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ICD-10:J15.901)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诊断依据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XXX,2006年):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XXX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满足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三、肺炎严重程度评估入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应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价,根据严重程度选择治疗地点和抗菌药物,并对预后进行预估。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依照《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XXX,2006年)。
当患者出现下列征象中1项或以上者可诊断为重症肺炎,需密切观察,积极救治,有条件时,建议收住ICU治疗:1.意识障碍。
2.呼吸频率≥30次/min。
3.Pa02<60mmHg,Pa02/Fi02 <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
4.动脉收缩压<90mmHg。
5.并发脓毒性休克。
6.胸部X线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48h内病变扩大≥50%。
7.少尿:尿量<20ml/h,或<80ml/4h,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ICD-10:J15.901)。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建议必须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的临床诊断程序
肺炎的诊断程序包括:
一、确定肺炎诊断
首先必须把肺炎与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区别开来。
呼吸道感染虽然有咳嗽、咳痰和发热等症状,但各有其特点,上下呼吸道感染无肺实质浸润,胸部X线检查可鉴别。
其次,必须把肺炎与其他类似肺炎区别开来。
肺炎常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肺结核肺结核多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失眠、心悸等。
X线胸片见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匀,消散缓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内播散。
痰中可找到结核杆菌。
一般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二)肺癌多无急性感染中毒症状,有时痰中带血丝。
血白细胞计数不高,若痰中发现癌细胞可以确诊。
肺癌可伴发阻塞性肺炎,经抗生素治疗后肺炎症不易消散,或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出现肺不张。
若经过抗生素治疗后肺部炎症不易消散,或暂时消散后于同一部位再出现肺炎,应密切随访,对其是有吸烟史及年龄较大的患者,更需加以注意,必要时进一步做CT、MRI、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等检查,以免贻误诊断。
(三)急性肺脓肿早期临床表现与肺炎链球菌肺炎相似。
但随着病程病程进展,咳出大量脓臭痰为肺脓肿的特佂。
X光片显示脓腔及气液平,易与肺炎相鉴别。
(四)肺血栓栓塞肺血栓栓塞症多有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如血栓情静脉炎、心肺疾病、创伤、手术和肿瘤等病史,可发生咯血、晕厥,呼吸困难较明显,颈静脉充盈,X光线胸片示区域性肺纹理减少,有时可见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动脉血气分析常见低氧血症及低碳酸血症。
D-二聚体、CT肺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MRI等检查可帮助进行鉴别。
(五)非感染性肺部浸润还需排除非感染性肺部疾病,如肺间质纤维化、肺水肿、肺不张、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和肺血管炎等。
二、评估严重程度
如果肺炎的诊断成立,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肺部炎症的播散和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除此之外患者如有下列危险因素会增加肺炎的严重程度和死亡危险:
(一)病史年龄>65岁;存在基础疾病或相关因素,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慢性心、肾功能不全、慢性肝病、一年内住过院、疑有误吸、神志异常、脾切除术后状态、长期嗜酒或营养不良。
(二)体佂呼吸频率>30次/分;脉搏≥120次/分;血压<90/60mmHg; 体温≥40℃或≤35℃;意识障碍;存在肺外感染病灶如脑膜炎,甚至败血症(感染中毒症)。
(三)实验室和影像学异常血白细胞计数>20X109/L;呼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CO2)>50mmHg; 血肌酐>106umol/L或血尿素氮>7.1mmol/L;血红蛋白<90g/L或血红细胞比容<0.30;血浆白蛋白25g/L;感染中毒症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证据,如血培养阳性、代谢性酸中毒、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X线胸片病变累及一个肺叶以上、出现空洞、病灶迅速扩散或出现胸腔积液。
重症肺炎目前还没有普遍认同的标准,如果肺炎患者需要呼吸支持(急性呼吸衰竭、气体交换恶化伴高碳酸血症或持续低氧血症)、循环支持(血流动力学障碍、外周低灌注)和需要加强监护和治疗(肺炎引起的感染中毒症或基础疾病所致的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可认为重症肺炎。
目前许多国家制定了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虽然有所不同,但均注重肺部病变的范围、器官灌注和氧合状态。
我国制定的重症肺炎标准如下:
(1)意识障碍;
(2)呼吸频率>30次/分;
(3)PaU2~60mmHg、Pa02/nQ<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
(4)血压<90/60mnHgI;
(5)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人院48小时内病变扩大≥50%;
(6)少尿:尿量<20ml/h,或<80ml/4h,或急性肾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三、确定病原体
由于人类上呼吸道粘膜表面及其分泌物含有许多微生物,即所谓的正常菌群,因此,途经口咽部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或痰极易受到污染,影响致病菌的分离和判断。
同时应用抗生素后可影响细菌培养结果。
因此,在采集呼吸
道培养标本时尽可能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避免污染,及时送检,其结果才能起到指导治疗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获取标本的方法有:
(一)痰痰标本采集方便,是最常用的下呼吸道病原学标本。
室温下采集后应在2小时内送检。
先直接涂片,光镜下观察细胞数量,如每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10个,白细胞>25个,或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2.5,可作为污染相对较少的“合格”标本接种培养。
痰定量培养分离的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浓度≥10%7cfu/ml,可认为是肺炎的致病菌;≤104cfu/ml,则为污染菌;介于两者之间,建议重复痰培养,如连续分离到相同细菌,浓度105~106fu/ml,两次以上,也可认为是致病菌。
(二)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受口咽部细菌污染的机会较咳痰为少,如吸引物细菌培养浓度≥105cfu/ml 可认为是感染病原菌,低于此浓度者则多为污染菌。
(三)防污染样本毛刷(protectedspemmenbrush,PSB) 如细菌浓度≥103cfu/ml,可认为是感染的病原体。
(四)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ialalveolarlavage,BAL) 如细菌浓度≥104cfu/ml,防污染BAL标本细菌浓度≥103cfu/ml,可认为是致病菌。
(五)经皮细针抽吸(percutaneousfine—needleaspiration,PFNA) 这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好,但由于是创伤性检查,容易引起并发症,如气胸、出血等,应慎用。
临床一般用于对抗生素经验性治疗无效或其他检查不能确定者。
(六)血和胸腔积液培养血和胸腔积液培养是简单易行的肺炎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肺炎患者血和痰培养分离到相同细菌,可确定为肺炎的病原菌。
如仅血培养阳性,但不能用其他原因如腹腔感染、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等解释,血培养的细菌也可认为是肺炎的病原菌。
胸腔积液培养的细菌可认为是肺炎的致病菌。
由于血或胸腔积液标本的采集均经过皮肤,故其结果需排除操作过程中皮肤细菌的污染。
明确病原学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尤其对于医院获得性肺炎。
但是,病原学诊断的阳性率和特异性不高,而且培养结果滞后,不利于指导早期的抗菌药物治疗。
因此,可根据肺炎是社区或医院获得来估计可能的病原体类型,发生在住院早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体与社区获得性肺炎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