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软件设计大作业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第1课3D设计初步》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青岛版24第二册自编模拟

《第三单元第1课3D设计初步》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青岛版24第二册自编模拟

《3D设计初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程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3D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初步技能,熟悉3D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3D模型设计和制作。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表达,并提升其空间想象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预习3D设计的基本概念、软件界面及工具栏的基本功能,理解3D建模的基本原理。

2. 软件操作实践:学生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3D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练习,包括创建基本形体、调整材质和灯光等。

3. 创意模型设计:学生需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3D模型,可以是一个日常生活用品或一个创意小物品。

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考虑模型的比例、结构、材质和光影效果。

4. 团队协作:学生需以小组形式进行设计交流和协作,共同完成一个综合性的3D场景设计,场景需包含多个模型,并有一定的故事性和场景感。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学生需在课前完成相关理论学习,并做好笔记,为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2. 软件操作部分:学生需按照教师指导,认真操作软件,熟练掌握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应及时向教师请教。

3. 创意模型设计部分: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具有个性的模型。

模型应符合比例和结构要求,材质和光影效果应合理。

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记录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4. 团队协作部分:小组内成员需积极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场景设计。

场景设计应有一定的故事性和场景感,模型之间应有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互动关系。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理论学习情况:学生是否认真预习了相关理论,笔记是否完整。

2. 软件操作能力:学生是否熟练掌握了软件的基本操作,模型创建是否规范。

3. 创意模型设计:模型的设计是否具有创意和个性,比例、结构和材质是否合理。

4. 团队协作能力: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协作情况,场景设计的整体效果和故事性。

《三维实体构型设计》大作业

《三维实体构型设计》大作业

《三维实体构型设计》课程 Case Study基于Autodesk inventor的人体结构模拟姓名xxx 学号09011002摘要:本文通过人体模型的制作,描述了用autodesk inventor软件制作三维模型的方法和效果,以及三维人体模型的整体渲染。

关键词:三维模型制作渲染引言:人体拥有十分精密的结构及较多的自由度,针对人体结构设计有关的医疗设备及机械产品一直都是商业的热点。

本文通过autodesk inventor软件对人体各个部分,包括头,颈部,四肢,躯干四个部分进行三维建模。

三维建模后的人体模型具有较多的自由度,人体关节可以自由运动,精确地模拟人的关节运动。

1.设计目的:本学期学习了Inventor 软件,掌握了用Inventor软件进行三维建模的一些基本知识,并对三维建模软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又系统自学Autodesk Inventor 软件中的其他功能。

并将该软件的装配和制作动画等优质的功能用与完成本次的case study,以作为对本学期课程学习的拓展和延伸。

本Case Study通过用Inventor对人体结构进行三维建模,当人体的一个结构发生运动后其余结构也发生相应的运动,以此来反映人体的各个关节的运动。

人体结构的整体模型渲染后如下图所示:图一整体2.设计方案人体模型的制作需要建立在对人体结构的了解的基础上。

通过查阅资料已经对自身的实践观察,我把人体分为了十五个基本单元:(1)脸部 (2)眼部 (3)耳部 (4)颈部 (5) 臀股部 (6)腹部 (7)腰部 (8) 胸部(9)大腿 (10)小腿 (11)脚部 (12)肩部 (13)上臂(14)小臂(15)手部其次用九个关节将人体的各个基本单元连接起来。

(1)颈部关节(2)肩部关节(3)上臂部关节(4)手指关节(5)腰部关节(6)大腿部关节(7)小腿部关节(8)脚关节对各个基本结构单元和各个关节进行具体建模,以完成整体的构造。

SOLIDWORKS三维建模技术大作业

SOLIDWORKS三维建模技术大作业

目的机械设计过程1、建模对象简介设计一个机械结构(可以借助钣金模块):将两个一模一样的轮廓仪夹30度夹角固定起来、装一个盒子、再加一根轴,能让机器人举起来来回测量。

轮廓仪参数:长155宽44高90另外要求:背面散热口(1、2定位)底部四个孔定位侧面四个孔定位顶部留孔(电源、数据口5634)2、模型结构设计和建模过程分析根据设计要求,该设计是由一个按要求固定两个轮廓仪的箱体和一根轴装配而成。

3、建模过程结构设计建模过程如下表所示。

表1 手提式手电筒模型建模过程4. 建模结果学习solidworks感想这学期的solidworks课程已接近尾声,在这学期里我们熟悉了运用平时学的solidworks课程,从中体会到了这种绘图系统的实用性。

同时也感觉到,绘图作为机械设计过程中设计思想的载体,具备良好的绘图能力,是一个优秀的设计人员所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显然这次solidworks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训练对于我们来说,为我们将来为从事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平时上课都是老师给我们的一些基本操作做了演示,然后我们我在学习solidworks还是比较慢。

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学习基本是老师教的,陆续又借了些相关的书籍,看了相关solidworks的在线视频指导,熟悉了就开始画一些简单的图形。

按照书上的教学方法一步一步的熟悉着画,半年的学习让我solidworks 的掌握越来越娴熟,在这一学期里进一步的让我们掌握了solidworks的使用。

在solidworks中,各种零件可由无数种方法生成,但制作时应选择最简便,迅速的方法,草图越简单越好,因为这样不仅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减轻计算机的负担,零件的草图又多又复杂,等多个零件装配时会严重影响运行速度,提高这方面技能的方法就是多画图。

学习solidworks中碰到很多困难的,在此过程有感谢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如果学习solidworks选择一些好的书或者教程,这个也是关键的一步,有句话说的好,一本好书犹如一位良师益友,一本好书、一套好的教程能让我们的学习之路少走很多的弯路,一本不好的书可能会让你误入歧途。

《第9课认识COOL3D》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01五年级上册

《第9课认识COOL3D》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01五年级上册

《认识COOL 3D》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COOL 3D软件的基本操作,熟悉界面布局,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业内容1. 软件熟悉:学生需打开COOL 3D软件,了解其界面布局,包括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等基本组成部分。

2. 基本操作:学生需完成软件的基本操作练习,包括新建项目、保存文件、导入图片等基本操作。

3. 素材处理:学生需学习如何导入图片、文字等素材,并对其进行简单的编辑处理,如调整大小、位置、颜色等。

4. 制作简单动画:学生需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效果,如文字的渐入渐出等。

三、作业要求1. 安全性: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需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得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他人的图片、文字等素材。

2. 规范性: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应按照教师指导的步骤进行,确保每一步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 创新性:在完成基本操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制作出有创意的动画效果。

4. 及时性: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操作步骤的正确性、动画效果的创意性等方面。

2. 同学互评: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作业互评,相互学习、交流经验。

3. 综合评价:结合教师评价和同学互评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提高操作技能。

2. 学生自我反馈:学生需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在后续学习中加以改进。

3. 家长反馈:家长需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与教师共同帮助孩子提高信息技术学习水平。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1. 熟练掌握COOL 3D软件的基本界面与工具栏功能。

《三维动画制作》大作业任务书

《三维动画制作》大作业任务书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三维动画制作》
大作业报告书
系 别:计算机工程系
专业班级:图形图像制作10级
学生姓名:袁 永 会
指导教师:陈 美 湘
2011年11月
《三维动画制作》大作业任务书
一、课题:房屋室内效果图
二、目的
1.通过本次大作业的完成,要求学生熟练掌握3DS MAX效果图设计操作。
2.掌握各类材质制作
6.将“水果”材质赋给场景中的平面。
四、窗材质的制作
(1)下按M键(或单击工具栏上的 按钮),调出“材质编辑器”对话框。选择一个示例窗,输入材质名称:足球,然后单击“Standard”按钮,双击“多维/子对象”,再单击“确定”按钮。如图7-94所示。
(2)单击图7-94所示的“设置数量”按钮,输入数值2,单击“确定“按钮。
第四章3D灯光布置步骤……………………………….
第五章3D摄像机创建步骤………………………….
第六章渲染出图步骤……………………………….….
第七章PS后期处理步骤………………………………
第一章设计概述
第二章3D建模步骤
1、启动3D Mas 9,创建一个文档,并将系统单位设置为毫米。如图1-1所示。
3、创建房顶和墙饰。
(1)用相同的方法在顶视图中创建两个个大小和墙体相同的矩形,并在前视图中用“直线”命令画出图形。
(2)选择绘制好的图形,再选择创建面板“几何体”,在几何体卷栏中选择“复合对象”中的“放样”,单击顶视图中的一个矩形,得到创建好的房顶。
(3)单击顶视图中的另一个矩形,然后单击命令面板中的“修改”按钮,选择“修改器列表”下的“编辑样条线”下的“样条线”子层级,然后单击“几何体”卷栏下的“轮廓”按钮,图1-0

(完整word版)UML大作业

(完整word版)UML大作业

课程名称:UML系统分析与设计姓名:班级:软件132班学号:************指导老师:***作业一:绘制q q群的基础用例图QQ群操作主用例图(高层用例图)QQ群用户组成用例图查找添加群用例图进入群空间操作用例图对qq群进行操作的用例图查看QQ群资的用例图QQ群消息设置的用例图qq群内成员管理的用例图作业二:类图及其关系下面是系统分析员和一名篮球教练的谈话,用以建立一个篮球比赛的模型,谈话过程如下:分析员:教练,请大致介绍一下篮球比赛?教练员:比赛的目标是要把篮球投入篮框并且要尽量比对手得更多的分。

每个篮球队由5名队员组成,两名后卫、两名前锋和一名中锋。

每个队要将球推进到篮筐附近,将篮球投中篮筐。

分析员:如何将球推进?教练员:通过传球和运球。

但是某一方必须在规定的进攻时间内投篮。

分析员:进攻的时间是多少呢!?教练员:在某一方获得球权之后,必须在规定的进攻时间内投篮,否则犯规。

美国职业篮球比赛规定的进攻时间是24秒,国际篮球比赛的规定是30秒。

分析员:如果计算篮球比赛得分呢?教练员:在三分线之内没投入篮框一个球得两分,三分线外投入一次得三分,一次罚球得一分。

顺便说一下,罚球是对方犯规之后裁判判罚的投球,如果某个队员犯规了,裁判暂停比赛,由被侵犯的队员在罚球线处罚球分析员:能够详细说一下每个篮球队员在比赛中的情况好吗!?教练员:后卫队员通常主要是运球和传球,他们一般比前锋队员要矮小,前锋队员通常又比中锋矮。

所有队员都必须能够运球、传球、投球和抢篮板球,大部分抢篮板球和中距离投篮的工作都有前锋队员完成,中锋通常距离篮框最近,通常由他来进行篮下进攻分析员:篮球比赛的场地大小是怎么样的呢!?另外,每场比赛的时间是多少?教练员:国际比赛场地是28米长、15米宽。

篮框离地面3.05米高。

在职业篮球比赛中,一场比赛48分钟,分为四节,每节12分钟。

在国际篮联的比赛中,一场比赛40分钟,分为上下半场,各20分钟,有专门的比赛时钟记录比赛的剩余时间还有多少…上述只是部分谈话记录,但是已经涵盖了基本的信息,现在作业要求完成以下内容:•确定你设计的篮球比赛系统模型的类以及它们包含的信息(名称、属性和方法)•分析系统并确定这些类之间的关系(依赖、泛化、实现、关联),如果是关联关系还需要给出关联的属性作业三:顺序图•顾客购买一罐饮料的时序图(投入的钱数不正确)•投钱少•投钱多•顾客购买一罐饮料的时序图(没有所选择类型的商品)作业四:状态建模事件是指在某个时刻发生的事情,如本篮球赛比赛系统中,初始化时间(TimerInit)、开始计时(TimerBegin)、时间暂停(TimerPause)、进球(shot_in)、未进球(shot_out)、犯规(foul)、换人(exchangeplayer)等。

三维建模ProE大作业

三维建模ProE大作业

成绩:《三维建模(Pro/E)》大作业课程:Pro/E软件应用学期: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教师:时间:2011年12 月28 日姓名(学号):年级、专业:2010级机械本西南交通大学螺旋式千斤顶的设计一、螺旋式千斤顶的概述千斤顶是一种起重高度小(小于1m)的最简单的起重设备。

它有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

本次CAD设计的千斤顶称作螺旋千斤顶,是机械式千斤顶的一种。

目前应用广泛的机械式千斤顶有螺旋千斤顶、起道机和手摇挎顶。

由于螺旋千斤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螺旋千斤顶能长期支撑重物,也可倒立使用,最大起重量达到100吨,广泛应用于交通、铁路、桥梁、造船等各行各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些工作场合,人力或者一些简单的工具不能满足工作需求。

例如在更换轮胎时,就需要一种方便的工具来协助工作,于是千斤顶就产生了。

首先,简要概述下国内和国外千斤顶的发展历程。

在国外,早在20世纪40年代,卧式千斤顶就已经广泛使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先进的千斤顶也就有了。

而在国内,由于历史原因,千斤顶技术起步较晚。

直到1979年才接触到类似于国外卧式千斤顶这样的产品。

经过多年设计与制作的实践,出了卧式千斤顶以外,我国还研制出了新型折叠式液压千斤顶、剪式千斤顶等。

而科技在不断地进步,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各式各样的千斤顶会得到应用。

运用CAD对螺旋千斤顶的设计意义是:第一,熟悉该产品的应用领域和工作原理。

使对机械设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通过对该产品的CAD设计,更加熟练地掌握三维建模(Pro/E)的过程。

二、螺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目前市场上的螺旋千斤顶的样式各种各样,一般都由底座、螺套、螺杆、绞杠和端盖五个部件组装而成。

螺旋式千斤顶的使用是很简单的,手动的不耗能工具。

其结构原理中最重要的是摩擦学的原理应用。

螺杆或螺套作为顶举件,一般在端盖上设计有防打滑的纹理。

普通螺旋式千斤顶靠螺纹自锁作用支撑重物,但其传动效率低,返程慢。

《第三单元 第2课 3D设计晋级》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青岛版24第二册自编模拟

《第三单元 第2课 3D设计晋级》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青岛版24第二册自编模拟

《3D设计晋级》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3D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作业内容1. 任务一:设计一款简单的3D模型要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主题,如玩具、家具、建筑等,使用3D设计软件设计一款简单的3D模型。

模型应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能够展示出所选主题的特点。

2. 任务二:制作一段3D动画短片要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主题,如四季变化、动物世界等,使用3D动画软件制作一段短片。

短片应具有一定的情节和视觉效果,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3. 任务三:探索3D设计软件的使用技巧要求:学生需要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和功能,探索3D设计软件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独立完成的作业,不得抄袭或使用其他人的成果。

2. 作业提交形式学生需将作业成果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包括3D模型、3D动画短片和探索3D设计软件使用技巧的总结报告。

3. 作业时间本节课的作业时间为课后,学生需在下节课前提交作业成果。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评价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成果、创意性、技术性、实用性和完成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 评价方式作业评价将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将根据评价标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成果进行评价,同时也会参考学生互评的结果。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需要在下节课前向教师反馈作业完成情况及遇到的问题,以便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后续的课程内容。

2. 教师反馈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3D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作业,学生将能够掌握3D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信息技术素养。

同时,通过独立完成作业和提交成果的形式,学生也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软件设计大作业-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三维软件应用
实验指导书
陈勇编写
黎新审核
班级
姓名
学号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
2015年5月
目录
实验1 三维数字化综合机械设计 (2)
实验1 三维数字化综合机械设计
1、实验目的
1.1熟悉三维数字化机械设计软件,能够设计典型的机械产品。

1.2掌握三维数字化设计机械设计过程与设计方法。

2、设备与器材
Pro/Engineer 软件。

基于Windows 计算机机一台。

3、实验原理与方案
3.1数字化设计概述
三维数字化设计现在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对于新产品设计开发与制造与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也是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三维数字化设计一般指新产品的开发全过程采用三维数字化一体的设计:包括设计、检验、制造、管理等,整个过程是在计算机上设计完成并进行样机功能检验的,完成后的数字化产品与实际产品是完全一致的,还具有方便企业管理、设计变更、生产制造等优点,是现代企业产品开发的高效且经济的方法,在目前国内制造业开始广泛的普及使用,它比起传统的样机制作的设计检验更加经济、开发更加高效。

三维数字化设计产品广泛,可以分为工业工程了与数字表现类。

数字表现类产品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内容可以分为创意设计、数字建模、设计表现、动画设计、交互设计;工业工程类产品三维数字化设计内容可以分为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模具设计、制造与仿真。

工业工程设计产品一般包括有交通类:自行车、汽车、飞机、轮船等,机械类:机床、工装、夹具等,民用类:手机、家电、工具等各行各业的产品。

本实验中学生需要通过在计算机机上使用数字化设计软件Pro/Engineer,进行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建模与制图。

Pro/Engineer软件介绍
Pro/ENGINEER 是美国PTC(Parametric Technology Corporation参数技术公司)公司推出的三维参数化的工程设计软件。

它的功能非常强大,已成为全球3D CAD/CAM/CAE系统的标准软件,在工程界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机械、汽车、电子等制造业产品更新换代加速,三维设计软件在新产品的设计开发中被企业广泛使用。

Pro/E模块
Pro/E系统软件包括有操作基础、操作界面、草图绘制、基准特征应用与操作、零件设计、曲面设计和零件装配等内容。

1)Pro/E的最主要的特性及其基本操作,Pro/ENGINEER的工作界面,Pro/E的参数式剖面设计方法。

包括:用剖面绘制命令绘制几何元素;标注和修改尺寸;使用约束命令;删除几何元素和约束;用几何工具对几何元素进行处理。

2)Pro/E的实体建模。

包括有Extrude(挤塑);Revolve(旋转);Sweep(扫描);Blend (混成);Hole(孔)特征。

包括:Round(倒圆角)与Chamfer(倒角);Cut(切削)与Protrusion(隆起);Rib(加强肋)与Shell(抽壳);Pipe(管道)特征;特征操作。

3)Pro/E的基本曲面特征。

包括:曲面特征的基本概念;基本曲面的设计;隆起(Extrude)曲面实例分析;旋转(Revolve)曲面实例分析;扫描(Sweep)曲面实例分析;扫描(Sweep)曲面实例分析;混成(Blend)曲面实例分析;综合实例。

基本曲面的操作;Merge(曲面的合成);Trim(曲面的修剪);Extend(曲面的延伸);Transform(曲面的转变);Draft(拔模
角); Area offset(区域偏移);Draft offset(拔模角偏移);曲面特征建立的综合实例。

4) Pro/E工程制图。

包括根据三维模型生成各种视图(投影视图、详细视图、辅助视图、一般视图、剖视图等)、添加视图注释(尺寸、公差、工艺等)。

4、实验步骤、方法与实验内容
首先要求掌握Pro/ENGINEER软件的使用,然后根据实验要求建立三维数字化模型与工程图,其中,图1与图2为机械产品设计。

建立连杆模型与工程图
建立如图1所示的连杆模型与工程图,要求根据机械设计理论规划建模顺序,确定建模特征,按照给定尺寸进行设计。

4. 2 建立笔筒模型与工程图
建立如图2所示笔筒模型与工程图。

要求根据机械设计理论规划建模顺序,确定建模特征,按照给定尺寸进行设计。

5、实验报告要求
完成机械产品连杆和笔筒的三维数字化模型设计与工程图。

要求在报告中按照机械设计理论分析建模过程规划(包括:模型特征分析、建模顺序分析、基准分析、建模过程)。

实验报告要求三维数字化设计模型一份,提交纸质报告书一份。

图1 连杆
图2 笔筒
二.试验内容
1.杆机构建模
建模顺序分析:底板——基准面——混合曲面——圆柱体——实体化——打孔——拔模——倒圆角。

步骤1:新建零件体,输入名称等准备工作。

步骤2:绘制底板长方体。

以top平面为绘制草绘图平面建立如图草绘,确定后拉伸,输入拉伸高度为10,确定。

步骤3:建立基准面dtm1,以底板右侧面为基准向右偏移114建立dtm1。

步骤4:建立混合曲面,以dtm1为基准绘制草绘如下
确定后输入拉伸角度102,确定。

步骤5:拉伸混合曲面,向左拉伸39,向右拉伸23,确定。

步骤6:建立圆台。

以底板上表面为草绘平面,通过草绘,拉伸建立直径71,高度和直径37深度14的圆台。

步骤7:将中间混合曲面实体化。

建立两园台内之孔,分别在两园台内建立直径45,深度24,直径 17,深度7的内孔。

步骤8:建立大圆台左侧特征。

步骤9:圆台内外表面拔模。

步骤10:倒圆角。

2.笔筒建模
建模顺序分析:拉伸笔筒主体——打孔——拉伸半圆曲面——拉伸梯形曲面——合成曲面——实体化——倒圆角——拔模——生成混合曲面——实体化——倒圆角
步骤一:以top面为草绘平面进行草绘如图截面,确定。

拉伸高度为50的实体。

步骤2:打第一个孔
利用矩阵完成第二,第三两个孔。

步骤3:做第四个孔
利用镜像完成第五个孔。

步骤4:做半圆曲面。

步骤5:作梯形曲面。

步骤6:合并,实体化。

步骤7:分别倒圆角。

步骤8:拔模。

步骤9:建立混合曲面。

步骤10:实体化。

步骤11:倒圆角。

步骤12:建立半径为R10和R5的可变圆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