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第6简单机电一体化系统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摘要】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在设计、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以及应用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工业机器人设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能够提高机器人的结构紧凑性和性能稳定性;在动力系统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带来更高效的能源利用和更可靠的动力传输;在控制系统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机器人的运动更加精准和灵活;在传感器系统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了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和反馈。

未来,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将会变得更加高效、智能化,展望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设计、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应用领域、高效、智能、发展方向、发展前景。

1. 引言1.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是指将机械、电气、控制等领域的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工业机器人的高效、智能化运行。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设计、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

通过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可以实现更精准、更稳定的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让工业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高效,为工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将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工业生产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遇。

2. 正文2.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设计中的重要性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将机械结构、电气控制和信息处理相结合,实现机器人的高效运行。

通过一体化设计,可以减少机器人的体积和重量,提高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速度,增强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

通过集成传感器系统和控制系统,机器人能够实现自主感知、自主决策和自主执行任务,从而提高机器人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六章课件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六章课件

6.1 3D打印机
• 6.1.1 3D打印机技术认知 • 6.1.2 3D打印机组成及工作原理 • 6.1.3 3D打印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 • 6.1.4 3D打印机的发展
6.1 3D打印机
• 3D打印的概念胚芽起源于18世纪西欧的雕塑艺 术,但是限于当时的科技手段,该技术一直没 能成功,直到20世纪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 3D打印技术才真正得到实现与发展。英国 《The Economist》杂志《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一文中,将3D打印技术作为第三 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智能制造的 进一步发展成熟,3D打印技术在打印材料、精 度、速度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新的 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材料技术等被不断运用 于其中,使得3D打印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
6.1.1 3D打印机技术认知
• 1.3D打印技术的概念及原理 • 3D打印(3D printing)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
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 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 传统数控制造主要是“去除型”,即在原材料基础上, 使用切割、磨削、腐蚀、熔融等办法,去除多余部分, 得到零部件,再以拼装,焊接等方法组合成最终产品, 面3D打印则颠覆了这一观念,无需原胚和模具,就能直 接根据计算机图形数据,通过层层增加材料的方法直接 造出任何形状的物体,这不仅缩短了产品研制周期,简 化了产品的制造程序,提高了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成 本,因此被称为“增材制造”。
• (4)生成层面信息 层面信息包括轮廓信息和当前轮 廓的高度信息。通过求交点计算,把获取到的交点 按照顺序连接,就形成一个打印平面。轮廓信息中 包括外轮廓和内轮廓,轮廓中还应该进行光斑补偿 等。

第九章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

第九章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

PUMA机器人机座的结构 1、3、4、5——齿轮 2——偏心套 6——伺服电动机
二、工业机器人的手腕
❖ 手腕是联接手臂和末端执行器的部件。 ❖ 功能是实现末端件在作业空间的三个姿态坐
标,即实现三个旋转自由度。 如图所示:回转运动(θ )、左右摆动( φ ) 和俯仰运动( β )
手腕的自由度 1——手臂 2——机械接口



连杆杠杆式回转型夹持器

1—杆 2—连杆 3—摆动钳爪 4—调整垫片
4. 由齿轮齿平行连杆式夹持器
齿轮齿条平行连杆式平移型夹持器 1—扇形齿轮 2—齿条杆 3—电磁式驱动器 4—机座 5、6—连杆 7—钳爪
5. 左右旋丝杆平移型夹持器
左右旋丝杠平移型夹持器 1—电动机 2—丝杠 3—导轨 4—钳爪杆
1—压盖 2—密封盖 3—吸盘 4—工件
磁吸式吸盘 1—绕组 2—铁心 3—工件 4—内盘体 5—隔磁物 6—外盘面 7—盘体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机器人装配生产线
柔性加工中的机器人
车削加工单元中的机器人
柔性加工系统中的机器人 1—拉床 2—车床 3—插齿机 4—剃齿机 5—塔式储存架 6—机器人 7—去毛刺机
用于通断外部负载的电源的按钮
图l0-8 机械手控制的操作面板
初始化电路 原点位置条件
左移限位 上限位
放松
M8044
S0
手动方式 初始状态
M8000 RUN监控
初始状态 1ST X20 S20 S27 MANUAL OPERATION
夹紧 SET
ZERO RETURN
X12夹紧输入 X7 放松输入
Y1 RST Y1
图9-3 JCS-018A立式加工中心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摘要:目前,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地用于工业生产,并使我国的机械生产更加有序地发展。

其中,机电一体化是工业机器人的关键,以机电一体化为突破口,将其与工业机器人融合在一起,促进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在本文中,重点探讨了什么是机电一体化,将其应用于工业机器人,从而促进机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也是决定世界科技进步的关键。

而在2019年,新的工作岗位被公布,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工业机器人的系统操作者和维护人员,这也就意味着,工业机器人将会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机电一体化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力量和源泉,在新常态下,将机电集成技术引入到工业机器人中,既是新常态下的基本需求,又是促进机器人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从原理上来看,机电集成涉及的领域更广,例如,电子技术;机械学、其他学科,都是综合学科。

作为一门新的综合的技术,它已经从微型到了机械系,已经发展到了现代工业的核心技术。

在机电一体化的体系中,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机械的结构成分;劳动构成要素、感知要素等。

从实际情况来看,随着机械行业的迅速发展,机电结合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这将会促进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甚至可以为现有的机械制造行业提供一定的支持,从而达到新的时代对机械制造的需求。

二、基于新时期工业机器人的运用要求2.1机械零部件的精度当前我国大部分的机械生产厂家采用的是微型、精密的工业机器人,因此对其进行精密加工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为了提高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必须满足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基本需求,并确保其准确性。

另外,如果电机和机械臂的零件的精度不符合要求,很可能会造成机械臂的移动,从而影响到机器人的工作性能。

2.2转动系统的精准度目前,六轴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包括六向回转和直立行走,六轴式回转机械手是以六向转动为主,是回转式,而线性机械手是用于上下料的。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器人制造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它是指将机械、电气和控制技术紧密集成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机器人系统。

该技术可以提高机器人的性能、可靠性和生产效率,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业应用场景。

在工业机器人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机器人轴控制技术机器人轴控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玩意之一,它主要包括伺服电机、减速机、传感器、编码器等关键组件。

这些组件可以实现精密的运动控制、动作计算和数据采集,从而实现机器人的高效作业和稳定运行。

2. 机器人驱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机器人的驱动系统,例如气动、液压和电动驱动等。

在机器人的运动学设计中,将驱动系统与机械结构、电控系统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运动和更高的驱动效率。

3. 机器人传感技术机器人的传感技术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器人需要具有高精度的视觉、触觉和力觉等感知能力,以判断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重量等参数,从而完成复杂的操作任务。

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利用传感器、图像处理器等设备实现机器人的高精度感知能力,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4. 机器人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器人控制技术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机器人控制技术是指采用各种控制策略和算法,对机器人的运动、姿态、力学和辨识等参数进行调控,以实现机器人对复杂工业环境的智能适应和自主协作。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支持下,机器人控制系统可以快速实现任务规划、运动控制、故障诊断和自我修复等功能。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已经发展成熟,不仅提高了机器人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也为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浅谈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浅谈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浅谈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摘要】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首先介绍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阐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重要性。

随后,详细讨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传感器、控制系统、执行机构等方面的应用,以及智能化发展和实际案例。

结尾部分总结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价值,展望了未来发展,并强调了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市场机会。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传感器、控制系统、执行机构、智能化、案例、应用价值、未来发展、研究与应用、重要性。

1. 引言1.1 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简称MEI技术,指的是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将机械、电子和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化的系统。

这种技术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机械设备变得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为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将机械系统和电子系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控制,提升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旨在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工业制造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潜力。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研究,相信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1.2 介绍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一系列工业任务的机器人,它通常被用于替代人力进行重复性、危险性或高精度的工作。

工业机器人通常由机械臂、传感器、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等部分组成,能够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执行各种操作。

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组装、焊接、喷涂、搬运等工艺。

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工业机器人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和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线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浅谈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浅谈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浅谈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在机械工程中融合了电气工程和控制工程技术,实现了机械系统与电气控制系统之间的无缝集成,使得整个系统具备了更高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密化水平。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推动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通过将机械结构、电气元件和控制系统融为一体,实现了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精密控制。

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机械和电气两个系统进行简单的组合,更是在整个设计、制造和应用过程中对两个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优化和集成。

在机械结构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要求机械部件具备更高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满足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和长期稳定性的要求;在电气部分,要求电气元件具备更高的智能化、可编程性和自适应性,以实现对机械系统的精准控制和高效运作;在控制系统方面,要求控制算法和程序具备更高的智能化、自学习和自适应性,以实现对整个系统运行状态的快速响应和自动调整。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设计中的应用在工业机器人的设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机械结构、电气元件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可以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机械部件的精准与稳定运动,电气元件的高效与智能控制,控制系统的快速与自适应响应。

在工业机器人的关节部分,通过引入精密传动装置和精密控制系统,使得工业机器人的臂部关节可实现更加精准的运动控制;在机器人的电气部分,引入了更加智能化的控制器和传感器,使得机器人可实现更加灵活的控制和感知功能;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中,引入了更加智能化的控制算法和自学习功能,使得机器人可实现更加自适应的运算控制和智能决策。

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应用中的优势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机器人具备更高的工作精度、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高的安全性。

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器人智能控制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器人智能控制中的应用

- 9 -高 新 技 术在深入研究中发现,智能控制涉及专家控制系统、遗传与演化计算系统、人工网络控制系统、智能组合系统以及层次转移控制系统等。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智能控制系统已经被应用到各方面,与常规的控制手段相比,智能控制可以简化生产流程,提高工人生产效率,降低工程作业对机械的依赖性[1]。

在今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智能化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可以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对该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带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该文将引进机电一体化系统并对其在机器人智能控制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从而激发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效能。

1 基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为了满足机器人智能控制需求,在设计方法前,引进机电一体化系统,根据机器人的运动过程和行为进行机器人动力学建模[2]。

在该过程中,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交流伺服程序对机器人运动过程反馈的电力信号进行变换,通过该方式实现机器人机械运动和持续运行的功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机器人动力学行为转换的准确度,应结合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智能控制技术对机器人的集成数字模型系统进行转换[2]。

但是考虑到在该过程中交流伺服程序在运行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部分工业机器人的运行状态非常复杂,例如会出现负载扰动、参数变化和强耦合等,很难保证控制后机器人处于稳定运行状态。

因此,可以在控制前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伺服程序反馈数据,建立机器人动力学方程,如公式(1)所示。

H (q )=C (q )+G (q )+τ(1)式中:H (q )为机器人动力学方程;q 为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伺服程序反馈数据;C 为机器人的广义加速度;G 为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中的重力项;τ为机器人动作杆上的驱动作用力。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动力学的空间运动方式设计机器人运动中的角速度,根据机器人基础模型中的关节数量、最大动作范围以及重复定位精准度等参数集成动力学方程。

通过该方式实现基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器人动力学建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简单机电一体化系统
第一节全自动洗衣机
一、模糊全自动洗衣机的模糊推理
图6-1 模糊推理框图
h
1
二、洗衣机物理量检 测
1.浑浊度的检测 2.布量和布质检测 3.水温检测
图6-2 浑浊度检测器结构与安装 安装情况 b)混浊度较高时信号情况 d)混浊度较低时信号情况
图6-3 洗涤全过程的透光变化曲线 a)一般过程 b)轻度和重度污赃 c)油污及泥污 d)洗涤剂类型
8
图6-12 随机数据接受中断服务程序框图
图6-13 绘图命令执行流程图
h
9
第三节 二维表面粗糙度自动量仪
一、二维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结构 二、控制和信号处理系统
图6-14 二维表面粗糙度测量仪 1-座基 2-工作台 3-传感器和触针 4-驱动箱 5-立柱 6-立柱伺服装置
7-控制和信号处理系统
图6-15 控制和信号处理系统
h
10
三、微型计算机接口电路 1.模拟信号处理与A/D转换部分 2.采样信号的产生 3.采样控制电路 四、程序设计
图6-16 微型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h
11
10-电源插头 11-y轴滑臂 12-x轴同步齿型带 13-钢丝带
14-电源变压器 15-底板 16-控制电路板
h
5
二、绘图机机械零部件结构
图6-7 x轴滑架
图6-8 同步齿型带
图6-9 滑轮
h
6
三、绘图机控制系统及其控制软件
图6-10 CTS-8型绘图机硬件
h
2
三、控制电路 1.电源电路 2.洗衣机状态检测电路
3.显示电路 4.输出控制电路
图6-4 控制系统逻辑结构图
h
3
四、控制软件
图6-5 主程h序框图
4
第二节 小型智能绘图机
一、绘图机的工作原理
图6-6 CTS-8型智能绘图机 1-笔库 2-操作板 3、7、磁性压条
4-绘图平板 5-绘图笔 6-笔爪 8-机壳 9-电源开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