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植树的牧羊人》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七年级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共36张)PPT课件

部编七年级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共36张)PPT课件

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 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 生机勃勃、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 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合作探究
语文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 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 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属于什 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合作探究
语文
(2)第7段中,“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 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细节描写,表现了牧羊人工作心无旁 骛,认认真真。
(3)第10段中,“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 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 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⑶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老人,这 里重新充满生机,变得富饶。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整体感知
语文
结果:
“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 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
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记叙了“牧羊人” 用双手和毅 力将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阿尔卑斯山荒芜之 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
渲染了荒凉的气氛,突出此地环境的
作者及作品简介
语文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 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 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 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 给人以启示。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字词积累
语文
• 栋dòng 拣jiăn 戳chuō 慷慨kăi 帐篷 • 废墟 xū 坍塌tāntā 呼啸xiào 滚烫 张扬 • 溜达 liū 琢磨zuómo微薄bó酬劳chóu 硬朗 • 水渠 qú流淌 光秃秃 不毛之地 • 刨根问底páo 沉默寡言 薄荷 bò he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3张PPT)

拓展延伸
示例1:抗震英雄武文斌:在军校学习就 要毕业的他本不在领导考虑的救灾人员名 单内,他坚决请缨,与战友共赴灾区救灾。 34天内别人休息他不休息,其中3天的轮休 日他也放弃了。最终劳累过度,他不幸因肺 血管破裂失血过多而牺牲。他2008年初刚 结婚,本打算救灾回去后选日子补拍婚纱照, 最后新婚妻子只能怀抱他的遗像拍照,完成 英雄最后的遗愿。
他是一个不图回报的人,无论对劳作, 还是对生活。从他并不在意土地是谁的,只 是一心一意地把橡子种下去的细节可以看出 ,他种橡树的目的是改变恶劣的环境,而不 是为了从政府或个人那里获得什么报酬;从 “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 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 。他添置了 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 等描写中, 可以看出他改变生活方式,是为了保护环境 ,而不是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回报。
预习诊断
慷慨 溜达
废墟 bó
微薄
tān 坍塌 呼啸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 3、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种了多少年
35年,从1910年到1945 的树?

叙写“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 人,看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选种 、种树的工作,使得荒山变成了绿洲,给当 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勃勃生机。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变化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变化
初遇牧羊 人
(2——12)
以放羊为生,在休息时 到处是荒地,村庄变 挑选一百颗饱满的橡子, 成废墟,泉水干涸, 在放羊群时将一百颗橡 风猛烈而干燥 子种在高原上
再见牧羊 人
(13—17)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3《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幻灯片40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3《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幻灯片40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谁历经千辛万苦在炎热的沙漠播下希望 的种子,是谁凭借自己的双手和毅力使沙漠成 为绿洲,是谁又让干涸的泉眼涌出了神秘的泉 水,是谁踏遍的地方都会再一次布满生机?是 他,创造出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奇迹,没错,他 就是——艾力泽·布菲。
妻儿离逝,生活的希望依在;孤独生命磨
炼出坚韧毅力。辛勤的汗水汇成清澈的溪流, 坚定的信念聚成蓬勃的绿洲,坚韧不拔,无私 奉献,他是真正的“绿洲使者”。他让大家明 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他就是艾力泽·布菲!
卷[juàn] 1.可以舒展和弯转成圆筒形的书画:画~。 2.书籍的册本或篇章:~帙浩繁 3.考试用的纸:试~。 4.机关里分类汇存的文件:~宗。 卷[juǎn] 1.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尺。~帘子。 2.裹挟带动:席~,~入。 3.弯转裹成筒形的东西:烟~儿。 挨[āi] 1.依次,顺次:~家~户。 2.靠近:肩~着肩。 挨[ái] 遭受:~打。~骂。
贫瘠的土地,似被世间遗弃,他却只身前 往。一望无际的沙漠面前,他低微到尘埃。一 个人,一双手,一份坚定,造就了一片绿洲, 创造了一切皆有可能的神话。他是沙漠中流淌 的一股清泉,所到之处,遍布生命。向他致 敬!
一个孤独的农夫,一双无私的大手,一次 次精细的选子,一回回辛苦的播种。数十年如 一日,让贫瘠的土地变成富饶的田园。他,艰 辛劳动,诠释无私的真义;呕心沥血,证明坚 持的真理。他,感动苍天,也感动你我他,他 就是艾力泽·布菲。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 既然选择了远方 ,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 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 只要热爱生命 ,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46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46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段 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 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第15段
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
第6段
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 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第17段 这是老人种树带来
的连锁反应,是我见 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
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
一 想真正了解一个 人,要长期观察 他所做的事。如 果他慷慨无私, 不图回报,还给 这世界留下了许 多,那就可以肯 定地说,这是一 个难得的好人。
认识 一个小人物 感受一份大情怀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节选自绘本《植树的男人》,课文原来的题目为《种 植希望与幸福的人》。据介绍,这篇短篇小说原是让·乔 诺在1953年应美国《读者文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 忘的人是谁”的专题约稿而写的。事后让·乔诺发表声明 说,写的是故事,艾力泽·布菲虚构的。故事虽然是虚构 的,但主人公的精神却鼓舞) 戳(chuō) 慷慨(kāng kǎi)
帐篷(zhàng peng ) 废墟 (xū) 坍塌(tān tā) 呼啸(xiào)
滚烫(gǔn ) 张扬
溜达 (liū da) 琢磨 (zuó mo)
微薄(bó)
酬劳(chóu) 硬朗 ( lǎnlgǎn)g 水渠 (qú)lǎng
时间 事件
1913年 初遇牧羊人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变化
在荒山上默默地牧 羊、选种、种树 还是一片荒地
一战后 的五年 (1919
年)
再见牧羊人
改为养蜂,继续种 树,而且种的树品 种逐渐增多。
流水淙淙, 绿树成荫。
1945年 最后一次相见
他 种 树 的 初 衷 仍 已经变得勃勃生 然 没 有 动 摇 , 继 机,环境优美。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1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1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一己之力和数十年的坚持,种 植了大片树林,把废墟变成绿洲的故事,赞美了植树老人无私奉献的 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植树老人的无限敬佩之情。
任务探究
2.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通过完成下面表 格,体会故事情节的进展。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变化
初遇牧羊人 在荒山上默默地牧羊,选种、种树 还是一片荒地
课堂总结
学习目标回顾: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2.通过勾画描写人物言行以及表达作者主观情感评价的语句,深入了解 牧羊人的形象,理解其精神和人格魅力 3.鉴赏写法,探究文章主题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任务探究
3.阅读课文首尾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 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懅慨的心, 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绘本 《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本文通过叙写“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 持着选种、种树的工作,使得荒山变成了绿洲,给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勃勃 生机。由衷地赞扬了老人的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自主学习
知背景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 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 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中,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 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故事为虚构。在环境逐渐恶化的 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 给人以启示。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在荒山上默默地牧羊,选 种、种树。沉默寡言,充 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 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 废墟;环境恶劣。干涸 一丝不苟。
改为养蜂,继续种树,而且 荒山变得绿树成荫。
种的树品种逐渐增多。
最后一次相见
他种树的初衷仍然没有动 已经变得生机勃勃,环
摇,继续种树。
境优美。
小结
(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 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
感动中国人物
杨 善 洲
主要事迹
1988年6月退休以后,他主动放弃进省 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 办林场,一干便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 树造林5.6万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 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 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 到明显改善。
颁奖辞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 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 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 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 的期望。


④ 不长草木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 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 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勾画出标 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变化
题目中的“牧羊人”是主体,其主要行 为是“植树”,所以题目既告知读者文章主人 公的身份,又告知我们他所做的主要事情。
相关链接
•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 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的牧羊人。他将内 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 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 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 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 名的动画大师弗瑞德里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 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 在环境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 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 给人以启示。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 (共36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 (共36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 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 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 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 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种树的原因:
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 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组议:

(组长组织,组内成员有序发言,积极参与,认真做好记录)
1.本文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选择一处作具 体分析。(2分钟)
2.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冷静简洁地叙述故事。 “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钟)
3.组长收集并讨论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惑。(3分钟)
“我提问、我回答、 我表述、我补充、我质疑”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 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 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牧羊人的情况
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种 树,性格:_自__信__平__和__ 初遇牧羊人
高原的情况

山:__光__秃__秃_____ 村庄房屋:_倒__塌__、__废__墟___ 水:
空气:__飘__着__香__气___
土地:生__机__勃__勃__、__一__片__沃__土___
最后一次相见
八十七岁;住在自己凭一己之 力建成的乡间。
村庄:__重__建__起__来__ 居民:_健__康__热__闹__、___青__春__活__力___
总体感受:生机勃勃
突出强调了牧羊人的坚持不懈、无私奉献、意志坚定。
以第一人称“我”叙述的好处: 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我”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是“我”发现 了牧羊人,是因为“我”对牧羊人充满好奇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②增加真实性:“我” 是故事的讲述者,“我”目睹了荒地变成 沃土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描述出来,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③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我”的感受和评论,刻画了牧羊人这一平 凡而又伟大的人物形象,使文章更能打动人心。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8张PPT)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8张PPT)

要求:
1、用序号标出段落; 2、积累词语;
3、用双横线标出表示时间的词句; 4、用( )标出环境描写的文字; 5、用波浪线标出表现牧羊人品格的文字。
3、记叙顺序
——时间
1913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1920年 1945年6月
三见牧羊人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 再见
独居、50多岁,牧羊、 种橡树,沉默寡言、 充满自信
让•乔诺的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 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 叫让•乔诺街。
《植树的牧羊人》
这部作品在1987年 被著名的加拿大动 画大师弗烈德瑞克 制作成一部动画片,
并荣获第六十届 (1988)奥斯卡最佳
动画短片奖。
标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事件 + 人物
2、以《最让我感动的人》为题, 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合作探究:
5、找出表现人物品格或性格的词句, 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从 ,看出牧羊人
是一个
的人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法)
功在千秋

十 无私
坚持


奇迹
单 寂 寞
沉 静
细 心




万 余 人 幸 福 快 乐 高 原 定 居
合作探究:
6、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明确:本文通过“牧羊人”坚持种树改
荒原、 光秃秃的山、 狂风怒吼、 没有泉水
身体硬朗、不再牧羊、 养蜂,种树、沉默寡言
树木成林、 茂盛挺拔、 有了溪水
最后 相见
已经87岁了
生机勃勃、一片沃土、 冒出泉水、重建新村、 居民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植树的牧羊人/
文章的主题是通过牧羊人植树的故事体现出来的。一 个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一 件事,这个人就是值得人们歌颂的伟大的人。
积累拓展
13 植树的牧羊人/
四、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
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
13 植树的牧羊人/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课堂用语辑录(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13 植树的牧羊人/ 真题演练
(中考真题)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深秋的凌晨,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 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 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个破旧编织袋。
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 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敲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 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
牧羊人的情况
一个人住在石房子里; 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 言,充满自信、意志果 断;生活一丝不苟。
身体很硬朗;减少了羊 群的数量,开始养蜂; 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 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 沉默寡言。
高原的情况
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 废墟;环境恶劣。
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 树木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 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 种草木开始复现。
七年级语文上册
13 植树的牧羊人/
13 植树的牧羊人
思考探究
13 植树的牧羊人/
一、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 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 句,填写下表。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13 植树的牧羊人/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13 植树的牧羊人/
二、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
羊人的认识。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
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示例:
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
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
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
油。……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
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
13 植树的牧羊人/
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课文中说:“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 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在高原中独自一个人生活,他处在完全 的孤寂中,语言对于他已经不是必需品。“我”与他的几次见面, 他话语都不多,基本是有问才有答,关于个人的一些信息,都是在 “我”的“不断地询问”下才道出。这也说明他是个不爱说话的人。
13 植树的牧羊人/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对提问思考学生激励性语言(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13 植树的牧羊人/
三、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 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 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 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13 植树的牧羊人/ 真题演练
(中考真题)分析文中爸爸的形象。
爸爸是个军人。幼年时,每回看他穿着笔挺的军装,腰佩银光闪闪的 指挥刀,踩着马靴,威风凛凛地去司令部开会,我心里都很害怕,生怕爸 爸又要去打仗。我对大我三岁的哥哥说:“爸爸为什么不穿长袍马褂呢?”
爸爸一穿上长袍马褂,就会坐轿子回家。轿子在家门口停下来,他笑 容满面地从轿子里出来,牵起哥哥和我的手,到书房里唱诗、讲故事给我 们听。
样的人吗?试为他写-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
价和感受。
示例: 刘盛兰,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将自己微 薄的生活补贴捐给困难学生,受捐助的学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 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名学生。2013年8月,因为肾 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 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
最后一次相见
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连空气也 87岁,年事已高;住在 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 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 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了回来,
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貌。
(1)概念和作用
13 植树的牧羊人/ 命题点
概括故事情节
情节就是表现人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 件的发展过程。
作用是抓住了叙事性文章的主要情节,也就抓 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拾荒》)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 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____
13 植树的牧羊人/
【参考答案】 ①婆媳争吵,妥协寄居
②捐建学校,拾荒依旧
【试题分析】概括情节内容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 梳理情节。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之间的关联 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 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如4、5段写的是婆媳争吵, 妥协寄居,13段写捐建学校,抬荒依旧。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还可以总结出:“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他 是一个有着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的人”,“他是一个不计名利、 不图回报、毫无私心的人”,“他是一个勤劳的人”,“他是一个有 着心灵的伟大节操的人”,“他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他是一个 单纯的人”,等等,注意要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证明观点。
13 植树的牧羊人/ 方法拓展
13 植树的牧羊人/
(2)考查形式
①从文中找到(提炼)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表格 或将表格补充完整; ②根据提示,将相关情节填写在横线处或表格中; ③选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3)答题技巧
13 植树的牧羊人/
①了解情节的要素:人物+地点+事件。 ②明确答题思路:锁定答题区域,寻找标志故事情节 发展的关键语句;直接用原文语句作答,或加以提炼 概括后作答。 ③注意文章的线索和文中的场面描写:结合线索可以 梳理情节,而一个场面可能就是一个情节。
分析人物形象 1.出题类型 ①文中的XX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②XX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③品读文章第X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④第X段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作用是什么? 2.答题技巧 ①结合时代背景,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把握人物形象。 ②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 ③从环境描写、人物评价等侧面烘托中理解人物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