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部
(完整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人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人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人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人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人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人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人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人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人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人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人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人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人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人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一)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春雨的色彩》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
《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
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34实验名称:矿物的软硬比较 实验目的:比较矿物的软硬
实验器材:各种矿石标本.钥匙.小刀 实验步骤:1.用一些简单的工具识别矿物的硬度.
2.用指甲划.用矿石和指甲相比。 3.用铜钥匙划.用矿石和铜钥匙相比。 4.用小刀划.用矿石 和小刀相比
实验结论:每一种矿物都有自己的硬度
35实验名称 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 实验目的 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不同的。 实验器材 几种矿物.手电筒.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 实验步骤 1.观察几种矿物的透明度.并记录。 2.观察金属.蜡烛玻璃泥土.丝绸的反光情况.按反光强弱进行排列。 3.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不同矿物透明度不同.有金属光泽的大部分是金属矿
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 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9检测导体和绝缘体P11 实验目的:检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原理 :能使电路检测器中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是导体.亮不起来的则是 绝缘体 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 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 1.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 2.检查电路检测器。 3.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 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 4.能说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将被检测物品正确的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组。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5.整理器材。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表格版本)

4.用镊子轻轻剥掉浸泡过的和没浸泡过的蚕豆的种皮,从有缝隙的一侧分别将“豆瓣”分开,用放大镜观察“豆瓣”相连的部分有怎样的结构,浸泡过和没浸泡过的种子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
教师评语
实验员签字
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一株植物、两个透明塑料袋、细线
实验步骤
1.选择一种叶片较大的植物,如天竺葵、月季等,在其中两片叶子上各套上一个干燥的透明塑料袋,并用细线缠住。
2.过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
教师评语
实验员签字
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小组成员
指导
老师
实验名称
观察凤仙花的结构
4.往花盆中浇一些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注意:
1.可以将种子放入水中,观察种子在水中的沉浮。不够饱满的种子会浮在水面上,这样的种子挑出去,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2.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3.光照不是种子的萌发的必要的环境条件,多数种子在黑暗中也可以萌发。
4.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
教师评语
实验员签字
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小组成员
指导
老师
实验名称
简易电路
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导线
实验步骤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一根导线, 把 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2.将小灯泡安入灯座。
3.用连接电池盒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灯座, 确定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观察土壤二、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2、比较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和差异。
三、实验材料1、土壤样本(黏土、壤土、砂土)2、放大镜3、玻璃杯4、搅拌棒5、水6、纸巾四、实验步骤(一)观察土壤的外观1、用肉眼观察三种土壤样本,记录它们的颜色、颗粒大小和质地。
黏土:颜色较深,颗粒细小,质地细腻。
壤土:颜色适中,颗粒大小适中,质地较为均匀。
砂土:颜色较浅,颗粒较大,质地粗糙。
(二)探究土壤的成分1、取少量土壤样本放在纸巾上,用手指按压,观察纸巾上的痕迹,判断土壤的湿度。
2、把土壤样本放入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搅拌棒搅拌,使土壤充分溶解在水中。
3、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土壤在水中的分层情况。
最上面一层是漂浮的杂质和植物残体。
中间一层是较细的黏土颗粒。
最下面一层是较粗的砂粒。
(三)比较不同类型土壤的渗水性1、准备三个相同的漏斗,分别在漏斗口铺上相同大小的滤网。
2、将三种土壤样本分别装入漏斗中,使其高度相同。
3、同时向三个漏斗中缓慢倒入等量的水,观察水渗出的速度和量。
砂土的渗水性最好,水渗出的速度最快,量最多。
壤土的渗水性适中。
黏土的渗水性最差,水渗出的速度最慢,量最少。
五、实验结果1、土壤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
2、不同类型的土壤在颜色、颗粒大小、质地、湿度和渗水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六、实验结论1、黏土的保水性好,但透气性差;砂土的透气性好,但保水性差;壤土的保水性和透气性都比较适中,是比较理想的土壤类型。
2、了解土壤的类型和特点对于农业生产和植物种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实验反思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比如倒入的水的量要相同,土壤样本的高度要相同,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在观察土壤分层时,要耐心等待,让土壤充分沉淀。
八、实验拓展1、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比如种植相同的植物种子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1、温度计的秘密(必做)实验名称:液体热胀冷缩实验实验器材:保温杯(内装热水)、小烧杯(一个装有冷水)、水胀缩实验小瓶(由带塞针剂小药瓶、红色水、细饮料管构成,在管外套一个小胶圈,用来标记管内液面高度)、用与上面相同的方法组装的煤油胀缩实验小瓶、酒精胀缩实验小瓶。
试验方法:1、将水胀缩实验装置细管外的小胶圈调至液面位置。
首先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管内液面有什么变化;再将小瓶放入冷水,观察管内液面有什么变化。
2、学生汇报讨论:发生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3、做煤油、酒精胀缩实验。
4、学生汇报讨论。
实验结论:根据水、煤油、酒精有热胀冷缩性质,归纳出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小药瓶要贴上标签,不要混用。
实验记录单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必做)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实验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盛开水的保温瓶试验方法: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
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由于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原来垂下的气球就会竖立胀大。
把锥形瓶取出,随着瓶内空气冷却收缩,气球又逐渐变小。
实验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注意事项:1.锥形瓶与气球的连接处不能漏气。
为使现象明显,可预先向瓶内吹一些气。
2.锥形瓶可用开口较小、容量较大的其他薄壁玻璃瓶代替。
如果能找到壁很薄的气球,光靠手掌提供的热量(双手握瓶),也能使气球竖立起来。
实验记录单3、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必做)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实验实验材料:铁垫圈一个,木板、小钉两个,酒精灯、镊子、冷水、烧杯实验方法:1.在木板上钉两个钉,便两钉间的距离正好通过铁垫圈2.加热前,观察铁垫圈确能从铁钉间通过3.将铁垫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4.观察加热后铁垫圈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5.将铁垫圈在冷水里浸一下,观察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实验结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注意事项:1.垫圈最好是铜的,直径要大一些。
2.两钉间距要恰好通过铁垫圈,缝隙越小越好。
实验记录单4、认识岩石(选做)实验名称:采集、观察岩石实验目的:采集并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岩石、盐酸、滴管、锤子、小刀、铜钥匙、放大镜实验步骤:1.请你到旷野、山区或海岸寻找岩石,尽可能多采集些不同种类的岩石。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范例大全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范例
大全
实验一:植物的呼吸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绿萝植物的吸氧和排气现象,了解植物的呼吸过程。
实验材料:
绿萝植物、透明塑料袋、橡皮筋、透明、水
实验步骤:
1. 将绿萝植物放入透明中;
2. 用透明塑料袋将封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3. 等待几个小时,观察透明内的变化;
4. 记录植物放入前后的外观变化。
实验结果:
1. 实验开始时,绿萝植物外观正常;
2. 经过几个小时,透明内出现水汽,绿萝植物外观发生了变化。
结论:
由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了周围的氧气,并排出了二氧化碳,导致透明内水汽的出现和绿萝植物外观的变化。
实验二: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目的:
观察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三态变化。
实验材料:
水、冰块、电热水壶
实验步骤:
1. 将水倒入电热水壶中,并调至不同的温度;
2. 将冰块放入一个中;
3. 将温度逐渐提高,观察水和冰的变化;
4. 记录水的变化过程和外观特点。
实验结果:
1. 在低温下,水变成冰块,形状呈固态;
2. 在适中的温度下,水呈液态,流动性强;
3. 在高温下,水变成水蒸气,呈气态。
结论:
水在不同温度下存在三态变化,从低温到高温分别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
(继续编写其他实验报告范例)。
教科版_四年级下册_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一、实验名称:让小灯泡发光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1二、实验名称:简单电路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2三、实验名称:电路检测器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且排除电路中的故障实验器材: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操作步骤: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
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实验结论:电路检测器能检测出电路故障。
3四、实验名称: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实验目的:检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1、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
2、检查电路检测器。
3、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
4、能说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将被检测物品正确的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实验报告单(1)
1 / 22
科学实验报告单(2)
科学实验报告单(3)
)科学实验报告单(4
)科学实验报告单(5
)科学实验报告单(6
)科学实验报告单(7
)科学实验报告单(8
)科学实验报告单(9
)10科学实验报告单(
11)科学实验报告单(
12)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3
14)科学实验报告单(
15)科学实验报告单(
16)科学实验报告单(
17)科学实验报告单(
18)科学实验报告单(
19)科学实验报告单(
20)科学实验报告单(
21)科学实验报告单(
分)(10 实验四:辨别食物的营养成分实验材料:花生米、瓜子、馒头、面包、土豆……白纸、碘酒、滴管。
实验步骤:
分)1、辨别脂肪:(4 ①去掉花生米的种皮,用它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观察现象。
②去皮的瓜子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观察现象。
③花生米、瓜子在白纸上留下油渍说明含有脂肪。
分)2、辨别淀粉:(4 滴碘酒,观察现象。
1-2①掰一小块馒头,在馒头上滴②将碘酒滴在其他食物上,观察现象。
21 / 22
③淀粉遇碘会变蓝,馒头、土豆等食物变成蓝色,说明这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2分)、整理实验材料。
(3
22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