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注: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点光源发出的光线:s平行光线:4、光速:①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②空气中的光速小于真空中光速,但我们一般认为与真空中光速一样大,也取3×108m/s;③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重、难点重点: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难点: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现象;2、比较在空气中的光速和声速的大小,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介质光速真空3×105km/s空气稍小于真空中的速度,约等于3×105km/s水真空中光速的3/4玻璃真空中光速的2/32、证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例子:①影子的形成。

②日食、月食。

③小孔成像。

④激光准直等。

四、知识拓展1、影子的形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不透明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的区域形成影2、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日食:月亮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在地球上的影子区域内即使在白天也不能看见太阳,就形成了日食。

月食: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亮的光线,在地球后方形成一个大影子区域,当月球处于这个区域时,太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到月球上就形成月食。

3、小孔成像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像的轮廓和物体的轮廓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小孔是圆的,方的,三角的都可以,但必须足够小。

4、激光准直:激光引导掘进机直线前进开凿隧道。

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1、(2012•株洲)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A.雨后彩虹B.水中“月亮”C.墙上手影D.海市蜃楼解析:掌握三种光现象:①在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②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③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有: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四章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四章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四章知识点(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二物理第四章知识点第四章:我们周围的物质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符号表示,质量不会因为物体的位置、形状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为g。

常用单位有吨、克、毫克等。

换算关系是1t=1000g,1g=1000g,1g=1000g。

3、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常用太平测量质量。

常见的工具还有台秤、磅秤、电子秤等4、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称量前要把天平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游码应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天平就平衡了。

称量时把待测物体放到左盘,法码放在右盘,取法码时要用镊子读数时待测物体的质量等于法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对应刻度的质量、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所含质量的多少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和位置无关,但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状态有关。

2密度公式:ρ=/v单位是千克/米3。

常用单位有克/厘米3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g/3=1X10-3g/3。

6、物体的密度的测量一般固体密度的测量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②向量筒中注入适良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③用细线系住固体放入量筒的水中,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水和固体的体积V2;④根据所测数据用ρ=/v求出固体的密度。

液体密度的测量步骤①用烧杯装入一定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1;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漫漫地注入量筒中,记下倒入液体的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下液体的质量2,求出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④根据所测数据用ρ=/v求出液体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光源是能够发光的物体。

天然光源包括太阳、恒星、萤火虫和水母,人造光源包括电灯、蜡烛和LED灯。

光源可以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太阳和白炽灯是热光源,萤火虫和LED灯是冷光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介质是能够传光的物质。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光沿直线传播引起的光学现象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用c表示。

真空中光速为c=2.×10^8m/s。

通常情况下,真空中光速可取近似值: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非常接近于c。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

光年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第二节光的反射光照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线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我们可以用实验来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器材包括激光笔、铁架台、平面镜、玻璃板、白纸、直尺、纸夹、量角器和直角三角板。

操作程序包括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画出中线和射向入射点的线、将白纸夹在玻璃板上并固定在平面镜上、用激光笔沿第一条线射到入射点、改变入射方向再做两次、取下白纸并画出反射光线、用量角器分别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计入表格。

光路在反射现象中是可逆的,即光线反射的路径与入射时相同。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两种不同的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是指光线照射到平整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发生的反射,而漫反射则是指光线照射到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面时发生的反射。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需要准备一张大白纸、一块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刻度尺、铅笔和火柴。

实验步骤如下: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然后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并在纸上记录下平面镜的位置。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学习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学习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第一节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的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光的折射的基本概念:(一点、两角、三线)1、入射点0:入射光线与界面的交点。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4、入射光线:照射到物质分界面的光线OA5、折射光线: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被折射后的光线OB6、法线:过折射点OC垂直于分界面的直线NN。

光的折射的几点说明:1、光折射的条件是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光垂直射入到两种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变。

此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重合,折射角与入射角都为02、发生光的折射现象的同时,在界面也发生反射现象3、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时,光在两种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所以传播速度不同。

4、折射时光路可逆的。

光折射的特点:1、当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位于法叙述时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但角度变化不成比例。

光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0.当光从空气射向水(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玻璃)射向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无论光从空气中射入其它介质还是从其它介质中射入空气,空气中的角度总大于其它介质中的角度。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从一种介质看另一种介质中的物体,所看到的都不是物体本生,而是物体的虚像。

2、星光闪烁是因为大气层疏密不均又经常变化,因而远处恒星发来的光进入大气层后,折射光线时常发生变化,折射光线摇摆不定。

所以看见“星光”不停闪烁。

3、光射到两种物质界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景物的倒影是靠反射光进入照相机被拍摄下来的,反射光的能量要小于入射光,所以观赏水面风景照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比景物本身暗些。

4、在水岸边看见水中一个静止物体,要用一束强光照亮物体时,根据光的传播途径的可逆性,我们只要对准物体照射即可。

(完整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复习教案

(完整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复习教案

第四章复习教学设计【考纲说明】【趣味链接】清晨,太阳冉冉升起,万丈光芒映红了朵朵云霞,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色彩,我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开始了我们美好的一天。

傍晚,华灯齐放,灯火辉煌,城市的霓虹灯,乡村田野的萤火虫,点缀着我们美好的夜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让我们一起揭开光的神秘面纱,探讨光带给我们的美妙世界吧!【知识梳理】一、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1、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用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

(3)、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即 c = .(注:光线实际上并不存在,是建立的一种理想物理模型。

)2、光的反射:(1)、关于光的反射的几个概念:(2)、光的反射定律:①、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②、异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两侧。

③、等角: 角等于入射角。

(3)、可逆性: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

(4)、反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图形不同点反射面是光滑的平面,平行光束反射后仍为反射面粗糙不平,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共同点每条光线反射时,都遵守定律应用或危害会造成“光污染”从不同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二、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1)、虚实:成的像为 .(2)、等大:像和物的大小。

(3)、等距: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垂直:像和物的连线与垂直。

(5)、对称:像和物关于平面镜。

2、平面镜的应用:(1)、潜望镜:由两块平面镜组成.(2)、塔式太阳能发电:利用平面镜反射将太阳光会聚。

(注:实像和虚像的区分:①、实像是实际光线的交点,可用光屏承接;②、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能用光屏承接。

)三、光的折射:1、关于光的折射的概念:2、光的折射规律:(1)、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

(2)、异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两侧。

(3)、角不等。

①、定性:a、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入射角;b、当光从水、玻璃等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入射角。

物理八年级四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八年级四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八年级四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的运动规律和能量转化的科学。

在八年级的学习中,我们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下面将对八年级物理课程中的四章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章:运动和力1. 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的位置移动。

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位置和时间的变化来描述运动,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2. 力的作用与测量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

常见的力包括接触力、重力、摩擦力等。

我们可以通过力的大小和方向来描述它,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力和运动关系的基本原理。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受到平衡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运动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力的作用总是成对出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二章:光的反射1. 光线的传播特点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传播直线、以光速传播、具有反射、折射等特点。

2. 反射定律反射定律描述了光线与表面发生反射时的关系。

它指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3. 镜面的成像平面镜和球面镜是常见的镜子。

根据反射定律,我们可以得知镜子中的光线与物体的关系,并利用光线追迹法确定镜面成像位置。

成像特点包括:虚实、大小、正倒等方面。

第三章:声的传播1. 声音的特点和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引起的一种机械波。

声音的特点包括:响度、音调、音色等。

声音的产生与空气中的分子振动有关。

2. 声音的传播和速度声音需通过介质传播,如空气、水等。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3.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我们可以利用回声原理测量距离。

第四章:电和磁1. 电流与导体电流是电荷流动的现象,导体是电流流动的媒介。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可由电量和时间来描述。

2. 电路和电阻电路是电流的路径,可以分为串联和并联电路。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PPT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PPT课件
32
2021
想想议议
➢ 如果光从水(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是 B 否也会发生折射现象?
➢ 射到空气中的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画图 表示你的想法 。
N
O 空气 水(玻璃)
N/
A
➢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入射角。
33
入射角>折射角
N A
i
空气
O
水(玻璃)
γ
B
N/ 在空气中的那个角比较大?
2021
0入


12
2021
E
N
F
O M
13
2021
F
E
N
O M
14
2021
F
E
N
O M
结论一: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法线在 同一平面
15
实验二
2021
E
N
F
O M
16
实验二
2021
E
N
F
O
M
α=45°, β=45°
17
2021
E
N
F
O
M
α=60°, β=60°
结论二: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结论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品红、黄、青。二者的混合原理不同。 4.光谱: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
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 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
46
2021
红外线
1.特性: (1)红外线的热效应强。 (2)红外线的穿透云雾的能力很强。
2.应用:(1)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
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 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 成了月食。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一、力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 力的定义力是使物体产生形状、状态或运动变化的物理量。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或天平等工具进行测量。

2. 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表示,方向用箭头表示。

力的作用方向可以是任意方向,但通常以物体接触面的方向作为力的方向。

3. 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力,如推、拉、支撑力等。

•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接触时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二、力的效果1. 力的效果力的效果可以分为平衡和不平衡两种情况。

•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不会发生形状、状态或运动的变化。

根据平衡条件,力的合力为零,即力的合成为零。

•不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将发生形状、状态或运动的变化。

根据不平衡条件,力的合力不为零,即力的合成不为零。

2. 力的平衡条件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力的平衡条件包括:•合力为零: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合成为零。

•力的合成为零:根据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力的合成。

3.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换句话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发生变化。

三、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时,由于两物体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一种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

2. 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摩擦力的大小与以下因素有关:•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物体间的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物体间的物质种类:不同物质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同。

3.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摩擦力可以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物体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 光的沿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介质:能够传光的物质叫做介质。

◇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
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 光沿直线传播引起的光学现象:①影子的形成,光线照到不透明物体上时,部分光线会被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留下阴暗的区域就是影子。

②小孔成像。

③日食,月食。

◇ 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光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物理学中用c 表示。

真空中光速:c = 2.997 92×108 m/s
通常情况下,真空中光速可取近似值:c = 3×108 m/s = 3×105 k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非常接近于c 。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4
3c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3
2c 。

光年,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

§第2节 光的反射
◇ 反射,光照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线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 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器材】激光笔1支,铁架台1个(带铁夹),平面镜1块(10cm×10cm),玻璃板1块(30cm×20cm),白纸1张(B5打印纸) ,直尺(20cm),纸夹2个,量角器1个,直角三角板1块,胶带
【操作程序】
顺序操作内容
1 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

2 在白纸上画出中线(法线),并在白纸上任意画三条射向入射点的线作为入射
光线,把白纸夹在玻璃板上,并用铁架台固定玻璃板,竖放在平面镜上。

3 用激光笔沿第一条线射到入射点,经反射标出反射光的位置。

4 改变入射方向,按步骤三再做两次。

5 取下白纸,画出反射光线,用量角器分别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计入表格。

【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入射角i 反射角r
1
2
3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线同面,二线异侧,两角相等,法线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
□光路的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光照到平整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发生的反射;漫反射,光照到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面时发生的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一张大白纸、一块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刻度尺、铅笔、火柴【实验设计】
1、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好像它也被点燃了)。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2、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并且比较连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4、实验前弄清各个器材使用的目的和使用要领:
(1)实验时为什么要用到白纸?
便于记录玻璃板以及两支蜡烛的位置,并依此正确得出结论。

(2)为什么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平面镜?
既能通过玻璃板成像,又能透过它观察像的位置与大小(3)选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什么?
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4)刻度尺的作用是什么?
便于比较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
(5)如何判断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是否完全重合?
左右移动头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起来蜡烛与像完全重合为止(6)为什么前面的蜡烛点燃,后面的蜡烛不点燃?
前面的蜡烛点燃是使光线更充足,成像更清晰;后面的蜡烛不点燃是
为了方便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确定像的位置。

【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和物体之间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注意事项】
1、实验为什么尽可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便于更清晰的观察蜡烛的像。

(成像更清晰)
2、实验时,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可能会看到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什么?如何消除这一现象?
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光经过玻璃板的两个面分别反射造成的。

选用薄一些的玻璃板或在玻璃表面贴一层汽车玻璃膜。

3、为什么要用较薄的玻璃板?
使蜡烛经过玻璃板的两个反射面所成的两个像几乎重合。

4、在实验中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桌面不水平;两支蜡烛的大小不同等等。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连线与镜面垂直。

(等大、等距、正立、左右相反,虚像)
利用数学知识可表述为:平面镜所成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实像一般是倒立,由实际光线形成,可在光屏上呈现。

虚像一般是正立,由光线反射形成,光屏上不可见。

§第4节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实验,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偏转方向不变。

(三线同面,二线异侧,光疏介质的角度大,垂直入射两角相等,为0.)
§第5节光的色散
◇色散:太阳光是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如果用白屏承接,白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说明白色光是各色光混合而成。

三原色:红,绿,蓝
红光之外的辐射叫红外线,红外线制夜视仪,遥控; 紫光以外的光叫紫外线,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使荧光物质发光。

过量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轻则皮肤粗糙,重则皮肤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