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件
合集下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件.ppt1[1]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件.ppt1[1] 2](https://img.taocdn.com/s3/m/4c6f374b69eae009581bec75.png)
文化管理自 自主管理本地科、教、文、卫、体 等事业 治权
注意: 完全自治和高度自治
自治权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 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统 一领导下的自治。(课本78页)
据统计,自1965年以来, 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 其常委会共制定了220件地 方性法规和单性条例。
这体现了自治区有什么 权力?
社会动荡、国家分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非“居住区”
前提和基础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 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 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核心内容
地位: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的民族政策。
(2)民族自治制度的内容
除了这 5 大自治区 外,我国还在其它省建 立了 30 个自治州, 122 个自治县(旗)。民族 自治地方面积已占全国 总面积的64%,实行民 族区域自治的人口占全 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75%。
正在撒网捕鱼的京族妇女
②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 人民政府(不包括司法机关)
注意:自治机关的职权具有两重性: 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地方政权,必须 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在行使一般地 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 自治权。
①自治地方: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 省一级 设立区市的市级 县一级
自治县(旗)
思考: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1200多个民族乡 (镇),这些民族乡(镇)都是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不对。民族乡(镇)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
你知道我国有哪几个民族自治区吗?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 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团
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各 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推动国家现
代化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家统一的未来发展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推动国家统一事业不断向前 发展。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各族 人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感 。
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缩 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小 康社会目标。
扶贫攻坚
针对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措施,支持民族自 治地方脱贫攻坚。民族自治地方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扶贫模式, 提高扶贫效果。
0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经济发展不平衡
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在经济发 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导致 资源分配不均和经济发展不平
衡的问题。
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实现少数民族群众 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区域性和自治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
保障少数民族权益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群 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 益,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挥少数民 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促进民族 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
民族自决理论为我国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依据。
联邦制理论
联邦制理论主张由多个独立的国家组成联邦,共同组成一个政治共同体,共同拥有一个中央 政府。
在中国,联邦制理论体现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但自治权由各民族自治地 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中央人民政府对各民族自治地方事务有管辖权。
民族区域自治ppt

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覆盖面和通达度,为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
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民族地 区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0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与价值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经济发展不平衡
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民族自治地 方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
文化差异与交流
不同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差异,需要加强交流 与融合,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
民族关系与稳定
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仍需加强工作,维护社 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制度完善与创新
随着时代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要不断 完善和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它通 过自治机关的设立和自治权的行使,使少数民族人民享有更 多自主权和更高程度的自治权。
在这一制度下,少数民族人民能够更加充分地参与政治、经 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社会生活,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和发 展愿望。
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与进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进步,它 通过保障少数民族的权益和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平等,消除 民族歧视和隔阂,增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组织架构,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的建设,提高自治机关的执 行力和工作效率。
强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宣传教育
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各族群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和认同感。
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民族地区经 济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覆盖面和通达度,为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
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民族地 区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0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与价值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经济发展不平衡
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民族自治地 方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
文化差异与交流
不同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差异,需要加强交流 与融合,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
民族关系与稳定
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仍需加强工作,维护社 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制度完善与创新
随着时代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要不断 完善和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它通 过自治机关的设立和自治权的行使,使少数民族人民享有更 多自主权和更高程度的自治权。
在这一制度下,少数民族人民能够更加充分地参与政治、经 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社会生活,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和发 展愿望。
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与进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进步,它 通过保障少数民族的权益和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平等,消除 民族歧视和隔阂,增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组织架构,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的建设,提高自治机关的执 行力和工作效率。
强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宣传教育
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各族群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和认同感。
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民族地区经 济持续健康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件)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

> 重要性
•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 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 优越性
• 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 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02 各族人民的贡献
•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
开拓辽阔疆域
书写悠久历史
创造灿烂文化
培育伟大精神
03 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知识拓展
项目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
目的
便于国家行政管理 , 有利于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 ,有利于各 族人民的团结 。
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 而实行的区域自治和 民族自治的结合。
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在“一国 两制”方针指导下赋予特别行 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制度。
适用区域 自治程度 法律依据
省、市、县、乡等
适用民族区域国 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
适用港澳台等地区 自治程度较高
太少,事实上不可能行使自治权,不宜建立自治地方和设立自治机关。为此,根据宪
法的有关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内其他少数民族聚居的 地方,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或者民族乡。”这就是说,在民族自治地方内,不够建立自治地方
条件的、相当于乡一级其他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可以建立民族乡。但是根据宪法第三十
•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 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 优越性
• 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 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02 各族人民的贡献
•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
开拓辽阔疆域
书写悠久历史
创造灿烂文化
培育伟大精神
03 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知识拓展
项目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
目的
便于国家行政管理 , 有利于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 ,有利于各 族人民的团结 。
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 而实行的区域自治和 民族自治的结合。
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在“一国 两制”方针指导下赋予特别行 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制度。
适用区域 自治程度 法律依据
省、市、县、乡等
适用民族区域国 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
适用港澳台等地区 自治程度较高
太少,事实上不可能行使自治权,不宜建立自治地方和设立自治机关。为此,根据宪
法的有关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内其他少数民族聚居的 地方,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或者民族乡。”这就是说,在民族自治地方内,不够建立自治地方
条件的、相当于乡一级其他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可以建立民族乡。但是根据宪法第三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一项
重要的权利制度,旨在保障少数民族的社会利益、维护民族平等权利。
同时,也是中央政府实现“一国两制”的重要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基础上,要求其内以少
数民族语言文字为自治区官方语言使用,并就有关少数民族社会文化
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其他重要政治事项,由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民族自
治政府决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又叫中央集权自治,它是党和政府构建和完善少数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原则,是实现少数民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
要途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全面保障了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法
律体系,尊重和保护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使少数民族
能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获得更多有利条件,提高了其发展水平。
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重要的民族关系制度,必须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及其实施法来执行和强化,要求广大公民一致尊重少数民族
的社会、文化传统,共同为少数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高中政治必修三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精品课件

自治权(体现民主)
①含义: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 族自治地方内部事物的权力。 ②权限: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议题二:方针政策,促和谐——怎样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
探究与分享
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63年前,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波澜
成果分享
民族格 局特点
表现
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多元 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 各 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
各族人 民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
开拓辽阔疆 域
书写悠久历 史
创造灿烂文 化
探究与分享
全过程人民民主 的乐章中人民始终是 主旋律,56个民族是 一家,一个民族也不 能少。
请同学们说说我 国是一个怎样的国 家?民族格局呈现 出怎样的特点,各民 族对国家的贡献?
基于这一特色国 情,我国行政区域设 置有何独特之处?
议题一:多元一体,一家亲——我国的民族格局有何特点?
1.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持”“对口支援民族地区”。
民族平等
政 治 基 础
民族团结
前提条件 物质保证
各民族共同繁荣
议题二:方针政策,促和谐——怎样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
厘清认识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提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
族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繁荣。
2.提我示国:的我民国族各差民别族在正政逐治渐、消经失济。、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平等,但各民
①含义: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 族自治地方内部事物的权力。 ②权限: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议题二:方针政策,促和谐——怎样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
探究与分享
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63年前,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波澜
成果分享
民族格 局特点
表现
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多元 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 各 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
各族人 民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
开拓辽阔疆 域
书写悠久历 史
创造灿烂文 化
探究与分享
全过程人民民主 的乐章中人民始终是 主旋律,56个民族是 一家,一个民族也不 能少。
请同学们说说我 国是一个怎样的国 家?民族格局呈现 出怎样的特点,各民 族对国家的贡献?
基于这一特色国 情,我国行政区域设 置有何独特之处?
议题一:多元一体,一家亲——我国的民族格局有何特点?
1.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持”“对口支援民族地区”。
民族平等
政 治 基 础
民族团结
前提条件 物质保证
各民族共同繁荣
议题二:方针政策,促和谐——怎样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
厘清认识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提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
族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繁荣。
2.提我示国:的我民国族各差民别族在正政逐治渐、消经失济。、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平等,但各民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件

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推动创新发展
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 当地特点的民族区域自治实现 形式,推动制度创新和发展。
加强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 施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制度 的贯彻执行和效果的实现。
0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案例研 究
案例一:某民族自治县的民族区域自治实践
背景介绍
某民族自治县位于多民族聚居地 区,为了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与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起源于中国古代的 民族政策,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 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完善与进步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和进步, 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和经 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概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统一 的重要保障,有利于维护国家 主权和领土完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国家统 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 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 分。
各民族自治地方在享有自治权 的同时,必须服从国家的法律 和政策,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 定。
0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评价 与展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评价
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政策
民族自治地方因地制宜地制定经济发展政策,鼓励各族人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 特色产业。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民族自治地方的基础设施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扶贫# 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 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智慧城市涵盖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是信息化和 城市化深度融合的产物。
推动创新发展
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 当地特点的民族区域自治实现 形式,推动制度创新和发展。
加强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 施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制度 的贯彻执行和效果的实现。
0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案例研 究
案例一:某民族自治县的民族区域自治实践
背景介绍
某民族自治县位于多民族聚居地 区,为了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与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起源于中国古代的 民族政策,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 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完善与进步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和进步, 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和经 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概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统一 的重要保障,有利于维护国家 主权和领土完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国家统 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 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 分。
各民族自治地方在享有自治权 的同时,必须服从国家的法律 和政策,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 定。
0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评价 与展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评价
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政策
民族自治地方因地制宜地制定经济发展政策,鼓励各族人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 特色产业。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民族自治地方的基础设施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扶贫# 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 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智慧城市涵盖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是信息化和 城市化深度融合的产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PT课件

二)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2、自治机关: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相应的人民政府 3、民族区域自治权,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安排管理地方经济; 3)安排使用地方财政; 4)依法组织地方的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5)管理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事业; 6)使用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1949年7月20日,我国成立了第一个省级的民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 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前夕, 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在北京召开了有多个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的政治 除了这 5大自治区外,我 协商会议,正式确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解放后,我国先后建立了 国还在其它省建立了 30个 5个省级自治区,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达到 自治州, 122个自治县 44个。 什么是民族区 (旗)。除了自治州、自 域自治?我国为什么 治县外,还有一大批民族 要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乡。民族自治地方面 自治的政策? 积已占全国总面积的64%,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人口 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75%。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 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联系“一国两制”内容,说说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概念区别? 民族区域自治概念,说到底是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问题。 特别行政区是解决国家统一,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方针政策。二者 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祖国 都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但自治权的程度不同,内容不同,一是 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 “一定的自治权”,一是“高度的自治权”;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一是资本主义 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集中的领导,必须保证国家政令在民族 制度。自治权也不是等于国家主权,自治权要在维护国家主权下行使。 自治地方的贯彻执行。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 联系联邦制的特点,比一比民族区域自治和联邦制有何不同? 民政府。但民族自治地方又不同于一般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具有 将民族区域自治和联邦制作一横向比较,不是比优劣,而是运用学过的 两种性质:即它既是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 国家结构形成的知识,结合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另一角度来理解我国 时它又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它除了可以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 作为单一制国家,又是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上的特点。它们的主要区别在 外,还可以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自治权,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 于:前者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自治政权,是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是 自主管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财政、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关于民族自 治机关的自治权。 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而联邦制下的共和国、州、邦等有自己的中央政权 机关和宪法,甚至还有某些外交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的决定》等。
BACK
eg: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西藏 自治区还将“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藏民族 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
eg: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西藏自治区 将职工的周工作时间规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 工作时间少5小时。
eg:1981年,西藏自治区人 大常委会从西藏少数民族历史婚 俗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了《西 藏自治区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 姻法>的变通条例》,将《婚姻法》 规定的男女法定婚姻分别降低两 岁,
4社会制度不同 民族自治区实行 社会主义
制度,特别行政区保留原有的 资本主义 制度
相同点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是中央统一 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②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 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③ 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的国情 ④ 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民族 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eg:在金融方面, 西藏一直实行比全国 低两个百分点的优惠 贷款利率和低保险费 率政策。
eg:在税收方面,全 国只有西藏一直执行 比全国低3个百分点的 税收优惠政策,而且 对农牧民一直免收各 种税费;
BACK
eg:对农牧民实行免费医疗, 农牧民子女上学实行免费吃住 等政策。
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 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 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
含义: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 情况
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 自治权 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共制定
了220件地方性法规和单性条例。
其中包括《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
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环境管理条
例》《西藏自治区对外国人来藏登山
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信访条例》
《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
文的决定》《关于维护祖国统一、加
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活动的决议》
《关于严厉打击“赔命金”违法犯罪
适合国情
内容
立法自治权 变通执行权 经济自治权 文化管理自治权 其他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显著的优越性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就是少数民族人民自己 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 事务.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 主的权利;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事业蓬勃发展。
区中 域央 自统 治一 有领 机导 结和 合民
族
辨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人 民当家作主,但不利于国家统一
知识体系
回顾我国民族区 域自治的法制化 进程
符合国情的民 族区域自治制 度
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主聚居地 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 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 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核心
2、地位
我国基本的民族政策,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级
自治区
省一级
自治州
设立区市的属于民族自治地方, 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D
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①由历史情况所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的历史传统);
②由现实情况所决定的(“大杂居、小 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在长期斗争中 形成的民族关系);
实践证明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 必然选择。
资料一,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接连不断地爆发了民族冲突与战争, 如索马里、卢旺达,苏丹、波黑、车臣、阿富汗、科索沃等。这些冲突与战争大 都是由民族问题引起的,民族分裂的情绪持续扩散。而我国却向世人展示了国家 稳定、经济发展的景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它使各族人 民既各得其所,又同舟共济。
并规定对执行 变通条例之 前已经形成一妻多夫或一夫多 妻婚姻关系,凡不主动提出解 除婚姻关系者,准予维持。
BACK
eg:1984年后, 在西藏农牧区实行 “土地归户使用,自 主经营,长期不变”、 “牲畜归户,私有私 养,自主经营,长期 不变”的政策。
极大调动了农牧 民的生产积极性,使 西藏农牧区生产和人 民群众生活得到持续 发展和提高。
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区别
1设立的地区不同 民族自治区在少数民族聚居 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在 香港澳门台湾 地区设立
2解决问题不同
民族自治区是解决 民族 特别行政区为解决 港澳台
问题,贯彻 处理 民族 关系的基本原则而设立, 问题,实现 国家和平统一 而设立.
3自治程度不同
民族自治区享有 一定 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享有 高度 自治权
资料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占总面积的74%,畜牧业是牧区经济的基础。从这 一基本事实出发,在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时,自治区坚持以牧为主,发展 多种经营,充分发挥牧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类加工业和乡镇企业,把 畜产品加工业作为畜牧业的一个后继产业,以推动内蒙古经济的全面发展。自治 区有制定农村牧区小康规划时提出,到本世纪末农业比例达55%,牧区率先达到 小康。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自治法赋予自 治机关的自治权都有哪些。
立法自治权
变通执行权
经济自治权
文化管理权
其他的自治权
BACK
不定项:
2.下列选项,属于民族自治机
关自治权的有 ( ACD
)
A.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B.制定自治宪法
C.安排使用地方财政
D.使用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BACK
据统计,自1965年以来,西藏自
资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 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凡涉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节日,由 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政府,按照其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问:在我国设立民族区域自治有何意义?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