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风格、诗眼)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诗眼炼句(详细实用)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诗眼炼句(详细实用)
和风吹得雏莺羽翼丰满,细雨滋润梅子结实肥鲜。午间树影亭亭如盖清凉扑面。这里地势低洼靠近青山,衣物泛潮要烘干颇费炉烟。静无人声乌鸦逍遥自乐,小桥外绿水奔流声溅溅。久久地凭栏望远,满眼见黄芦苦竹,疑心自己是白居易九江行船。
一年又一年,我劳累奔忙如社燕,漂泊在荒远之地,栖身于人家的屋椽。且不去想那些身外之物,倒要常和酒杯结缘。我这身心憔悴的江南倦客,不忍听那高亢繁杂的管弦。请容许我在歌筵边,先安放枕席,以便到醉时高枕安眠。
答案
“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炼形容词
满庭芳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垆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 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送何遁山人归蜀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宋]梅尧臣
(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添加标题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添加标题
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炼数量词
3、从语境和意境的角度思考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诗眼 (课件24张)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诗眼 (课件24张)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
3. 【炼名词】多个意象名词连用营造处富有情韵的意境。 我国古典诗词追求语言简练、含蓄,意境的深远,韵味的隽永, 因而凡是对语言表达无甚重大影响的字、词都应省去,句与句之间 说明性的中介环节亦可略去不表。这样,诗词往往给人一种似断实 连、貌离神合的跳跃感。 比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仅十字写出六种景物:鸡 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没有 动词,而人、物的动作尽在此中;未用一个字抒情,而情思尽溢与 言外。这就是列锦修辞手法的妙处:虽不假雕饰,但能传神描摹事 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几个名词的排列,勾勒了一幅凄清萧索的 清晨景色图,曲折的透露出早行旅人孤独的心境和羁旅行役的艰辛。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语言
考点之“炼 字”“诗眼”
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
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鉴赏诗歌炼字艺术和诗眼 3.理解解题步骤和答题规律
炼字就是锤炼诗歌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
形容词不仅可从形色声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特点,
还能传递出作者的感情,绘景摹形,化抽象为具 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绿净春深好染衣 暮春时节,芳菲凋尽,万紫千红之色褪去,只留绿茵 浓密,一片纯净的绿,是染衣的天然好染料,既写出了绿 意浓密纯粹,又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灞上秋居 马戴 (唐)
1.灞上: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唐代求功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名的人多寄居此处。灞(bà)原即灞上。 2.雁行(háng):鸿雁飞时的整齐行列。

2017高考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应用文稿)

2017高考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应用文稿)
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 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字 则无此意趣。 ( 示例二 )“ 犹”字更好,“犹”字自然道出,却 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 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诗人孤寂怅
惘的心绪。而“应”字却不能道出此意。(也可以
认为二者各有其妙,但要分析二字的妙处)
2.形容词的锤炼
【例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 ①氛垢:尘埃。 颈联“白水明田外”中“明”字最精练传神, 请简要分析。
解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 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诗的开头两句,总写新晴 野望时的感受。中间四句具体写所见的景色,随着目之 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有层次,有格局,有色
解析:这首诗作于搬家之时,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
舍的浓厚感情。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要告 别往日最喜欢的湖上亭了。微风中,亭边的柳条、藤蔓轻 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服,不让 我离去,这情景叫人留恋。住久了,连枝头的黄莺也跟我 是老相识了。在这分别之际,别情依依,鸣声悠悠,透出 离别的伤感。要回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干的含意。所谓
词、颜色词等)。
(2)“描”: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将
画面具体展开,展开时要注意突出画面特征
,分值少的题可省略这步)
(3)“析”: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
了怎样的感情。(必答)
3.掌握答题范式
这个字(词)意思是×××( 或: 运用了什么手法 ) ,具体、形象、 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形象 ( 或:景色 ) ,描绘出了×××情 状,烘托了×××意境,表达了 ×××情感。

鉴赏诗歌的语言 -炼字、赏诗眼201711

鉴赏诗歌的语言 -炼字、赏诗眼201711
【解答步骤】 步骤一:(点出诗眼)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步骤二:(紧扣诗眼)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 描述句意。 步骤三: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 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一、炼字型或诗眼型——迁移训练
玉 楼 春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 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
一、炼字型或诗眼型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 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 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 答案:① “诗眼”分别是“咽”、“冷”。 要分析。
“咽”即呜咽之意, “冷”即阴冷之意。②山中 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 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 得阴冷。③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 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表现了作者 恬静的心境。
小结、炼字型或诗眼型
这类题目要求品味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 字孤立起来分析,要放在句中并结合诗句及全诗 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案:①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② 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拟人手 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象,化 静为动,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 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③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 爱之情。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考 试 说 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 点态度。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炼字炼句诗眼语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炼字炼句诗眼语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炼字炼句诗眼语一、诗歌语言炼字1.1 炼字的重要性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炼字是诗歌创作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个好的诗歌,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名字。

就像我们给自己起名字一样,要让它既能体现我们的个性,又能让人一听就能记住。

炼字就像是给我们的诗歌穿上了一件漂亮的外衣,让我们的诗歌更加吸引人。

1.2 如何炼字如何炼字呢?我们要学会用词准确。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某个词很美,但是用在这个句子里却不太合适。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换一个词。

我们要学会用词生动。

有些词语虽然很美,但是读起来却没有什么感情。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用一些生动的词语来表达我们的情感。

我们要学会用词有画面感。

好的诗歌就像是一幅画,我们要用词语来描绘出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

这样,我们的诗歌才能更加吸引人。

二、诗歌语言炼句2.1 炼句的重要性炼句就像是给我们的诗歌做整形手术。

一个好的诗歌,不仅要有美丽的外表,还要有流畅的内在结构。

炼句是非常重要的。

2.2 如何炼句如何炼句呢?我们要学会断句。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一句话读起来很累赘。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断句,让句子变得更加简洁明了。

我们要学会换行。

有些句子太长了,读起来会让人感到压抑。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换行,让句子变得更加舒展。

我们要学会排比。

排比可以让我们的诗歌更加有力量,更加有感染力。

三、诗歌语言炼诗眼3.1 炼诗眼的重要性炼诗眼就像是给我们的诗歌开了一盏灯。

有了这盏灯,我们的诗歌就能够照亮前方的道路,让我们的作品更加出彩。

3.2 如何炼诗眼如何炼诗眼呢?我们要学会观察。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很平淡无奇。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用心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我们要学会思考。

有些事情看似简单,但是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道理。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思考,从中汲取灵感。

我们要学会感悟。

有些事情需要时间去沉淀,需要经历去体会。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感悟,让我们的诗歌更加深入人心。

总结:同学们,炼字、炼句、炼诗眼是我们创作诗歌的重要环节。

【诗歌鉴赏】诗歌中炼字、诗眼、语言风格类答题模板

【诗歌鉴赏】诗歌中炼字、诗眼、语言风格类答题模板

【诗歌鉴赏】诗歌中炼字、诗眼、语言风格类答题模板一、诗歌中炼字类考查(一)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5、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6、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7、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8、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9、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二)分析思路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叠词、拟声词、数量词、虚词。

炼字重点放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

(三)答题步骤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作用: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注:有表现手法时要点出。

(四)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案:同意。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问:“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句中的“排”字用得十分精妙传神,试作分析。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语言(炼字、炼句、风格)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语言(炼字、炼句、风格)

凝香斋①
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曾巩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
诗眼“幽”,总揽西斋景物特征。 其一,大明湖畔的西斋,地处幽僻之 处,实为清幽境界。悠游庭斋,临风 玩月,乐而忘身乃一地方诸侯。身为
沉心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②最上头。 齐州知州,政通人和,丰收有望,才
鉴赏诗歌的语言
1.语言的锤炼(炼字、诗眼、赏句)。 2.语言风格(特点)。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17-19均涉及语言)
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炼字,即用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 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炼意。
一、炼字的考查方式

鉴赏诗歌的关键句
[解题方略] 赏析关键句(炼句)2步骤 赏析关键句(炼句)重在赏句中“意”、 句中“技”,也就是说一般从艺术特色 和情感内容两大方面进行赏析。具体分 析时可从以下2步骤入手:
1.理解句子意蕴。(翻译句子)
2.从语言和表达技巧两方面分析效果和 思想感情。
设问方式: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句(某 联)的妙处。 2、某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 要分析。 3、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 诗加以赏析。 4、某版本将某句写作……,请结合 全诗,比较哪句更好。


“一身”指孤身一人,概括 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状; “万死”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 诗人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 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 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被贬距离遥 远和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 极富感染力。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炼字的类别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炼句和诗眼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炼句和诗眼
◆诗 词歌赋 OS AN WE N B A I J I A
鉴赏诗歌的语言

炼 字、 炼句和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眼
郝 月华
河北省 高邑县第一 中学
与其它文学作 品相 比, 诗歌 的语 言具有凝练 、 含蓄等特点 。 例 1 : 初 见 嵩山 古诗词鉴赏对诗歌语言的考查 . 在高考试题 中是呈 现率较高 的 张耒 命题形式。 鉴赏诗歌 的语言 , 就是 品读诗歌的语 言意蕴 , 体味诗 年 来鞍马 困尘埃 , 赖有青 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 雨去 , 数峰 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 古诗词语 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 清瘦 出云来。 鉴赏 “ 数峰清瘦 出云来” 的妙处 。 较多 , 主要涉及遣词造句、 语体色彩 、 语 言风格 等方 面。从考查 的方 向来看 , 主要包括三个 方面 : ( 1 ) 品评古诗 中的炼字 艺术 或 『 答案] 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 中突现 , 基于这种观感 , 作者 以“ 清瘦” 形容 山峰 。 突 出山峰 的高峻挺拔 . 造 “ 诗眼” , ( 2 ) 结合词语对诗 中名句 的含 意 、 色彩、 情 味 以及表 达 运用 了拟人手法 . 效果 的理解分析 , ( 3 )总体 上对古诗语 言特色 、风格的概括 评 语新奇 : 一个 “ 出” 字, 作者运用 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 赋予 山峰动 感. 使 山峰与云层形成 了尖耸 与广阔 、 跃动与静 态相结合 的画 析 下面分别谈谈诗歌 的炼字 、 炼旬和诗眼。 面。② “ 清瘦” 表现 了作者清高独立 、 人格坚守的精 神气质 。 “ 炼字” 炼字就是锤炼 词语 . 指 诗人经过反复琢 磨 . 从词汇库 中挑 例 2 : 江行 选 出最贴切 、 最精确 、 最生动形象 的词语来描 写事物或表情 达 ( 宋) 严 羽 意 分析“ 炼字 ” . 就是品味用得好 的词语所深藏的感情 , 或品味 暝 色蒹葭外, 苍 茫旅 眺情 。残 雪和雁断 , 新 月带潮生。 其形象深刻的表达效果 。 一般说来 , 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 、 形容 天到水 中尽 , 舟随树 杪行 。离家今几宿 , 厌 听樟歌声。 词. 有 时也 要 注 意 副 词 、 数 量 词 和 叠 词 的锤 炼 。 推究 “ 炼 字” 的 妙 请从 “ 景” 与“ 情” 的角度 , 赏析本诗的颔联。 用. 不可把所分析之字孤立谈论 。 要放在诗句 中 , 结合全诗的 内 『 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 睛于景 。诗 中描 写了雪 “ 残” 、 雁 容或语句 的表意来分析 具体思 路是 ? 释字 ( 先解释该字在诗句 “ 断” 、 月“ 新” 、 潮“ 生” 的凄迷景致 , 景 中寄寓 了诗 人的羁旅 之 思 乡 之 感 中的意思 . 无 法解 释时指 出词性 ) ? 释句 ( 把 该字放人语 句中描 情 、 三、 诗 眼 述景象 ) ? 关键是点 出该字 的效果。 【 用什么手法 , 生动形象地写 出什 么内容 , 表达了什么情感 】 注意 内容效果指 人 、 景、 物的特 古人作诗 , 喜设诗 眼 , 善设诗 眼 。“ 诗 之有 眼 , 犹人 之有 目 也 ” 所谓 “ 诗眼” 是诗 中运用的意 旨最开拓 、 表现力最强 的字词 点, 写景句注意营造意境 、 奠定感情基调方面的效果 或句子 . 是读者洞察诗词 旨趣 的窗 口。 从高考命题形式来 看 , 有 例题 : 江 间作 四首( 其三) 潘大临 的让先找出“ 诗 眼” 然后分析 , 有的是指 出“ 诗眼” 要求分析 。寻 西 山通 虎 穴 , 赤壁 隐龙 宫。 形胜 三 分 国 , 波 流 万世 功 。 找和断定诗 眼 . 要 注意词语或语句 的以下特征 : 一是 统摄全篇 沙明拳宿鹭 , 天阔退 飞鸿。最羡渔竿客 , 归船 雨打篷。 二是深 化诗句的意境 , 三是集 中体现作者感情 。分析 第 三联 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 得十分传 神 . 请 找出来 , 并说 的情调 . “ 诗眼 ” 要着眼全篇 . 结合诗歌 的内容 , 看 怎样强化诗 歌的情调 说 这样 写 的好 处 【 参考答案 】 ‘ ‘ 拳 ”形象地表现 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 时的神 氛 围。 如何体现诗歌 的思想主 旨。 态 用“ 退” 字别致 、 生动地表 现出鸿雁在天空中飞行 的状态 。 这 “ 诗眼” 一是诗中最能体 现意 旨的词句 : 二是表现力最强 的 关键词句 样写构成 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 的画面 答题 模板 :诗 眼是— — 意 思是— — 具体 内容是 二、 炼 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 世俗欲念。
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 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 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3、分析该句的表达效果
(手法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为喜幸之 词,你同意吗?为什么?
不同意。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 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步骤一) 本诗前三联虽然写诗人在经历长期离乱后,重 获家室儿女之乐,眼下过着闲适的生活,但这 些却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步骤 二) 分析作用、效果、 最后一联表面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多少悲 苦与无奈,此刻寄人篱下,艰难辛酸之情溢于 表达的主旨、情感 言表。(步骤三) 因此不同意“喜幸”之说。
法)简析 点出该句营造了 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 喻离散的手足。(步骤 2) 怎样的意境,或 表达了怎样的感 从而营造出一种孤苦凄凉的意境,抒发了 情。
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步骤3)
例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 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 ②箨(tuò ):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孤,孤独。一片孤独的城池处于万仞高山之间。 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
三炼副词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答:①忽,忽然,不经意,漫不经心②前两句写 少妇不知发愁,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 上翠楼,去赏春景。不经意间抬头,看到了杨柳, 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 丈夫,不禁伤感。③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 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 处。
•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 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 •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古诗词中数字的运用,有时是用虚数,不可 当真,但可使诗歌借助夸张增强表现力。有 时是确数,使诗词精炼有力,含意丰富。
七炼颜色词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
• 提问方式: 1. ①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2. ②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答题要点:
1. 内容:①描绘怎样的景象;②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③ 蕴涵着一种怎样的理趣。 2. 形式: ④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3. 结构:⑤结构上有何作用
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
【答题思路】 1、简析句意 2、结合文意赏析(结合手法)
2、炼字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语境中的含义(有时可能是活用)。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并指出手 法)。 第三步:点明字词的作用:写出景物特征、烘托画面意境、 表达诗人情感(或其他表达效果)
{若题目没有给出哪个字,第一步是先找出字}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后两句诗。
你敢试试么?
题目:该诗第二句中的“挂” 字用得很传神,请说出它的 妙处。
答案:“挂”字采用比拟 的修辞手法,化动为静 ,写出了庐山瀑布的磅 礴气势和远看时的特有 形态,表达了诗人对庐 山瀑布的喜爱之情。
题目:本诗最后一句的 “空”字历来被评论家称 道,请你说说它妙在哪里。
答案:“空”字写出芳 花自落、小鸟鸣叫无人 欣赏的情景,表达了作 者的伤感和浓浓的惜春 之情。 (没有修辞手法,没有 转化,没有前后照应, 不用回答)
二炼形容词
形容词艺术效果:绘景摹状,化抽 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 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提示:一些语义双关和活用的形容 词是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例:①红杏枝头春意闹
①热闹 ②红杏在枝头绽放,开得那么灿烂,那 么热闹 ③用了通感手法 ④ 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 好像有声,写尽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可以这样写答案
• 答题格式: • 该词有……的含义,采用…… 修辞手法,化……为……{释含义、 明手法},写出了……情形, {描景 象},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表感情、谈作用}。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后两句诗。
①后两句诗的“侵”和“拂”用得精妙。(找字) ②“侵”有侵染之意,写霞光仿佛追逐着诗人一般,侵染 诗人足迹。描写出诗人在夕阳下悠然自得、漫步下岗的生 动情景。(释字、描述) ③“拂”即吹拂,运用拟人手法,写青翠山色追逐诗人的 脚步,吹拂诗人的衣裳,以动感的画面描写山色可爱多姿。 (释字、描述) ④这两个动词明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实际 上表达了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表达效果)
4.答题技巧(全诗的诗眼) 第一步:找出诗眼,并作简要的解释。 第二步:点明该词句的作用: 统摄全诗、充当线索、点明主旨、奠定全诗 感情基调、营造氛围等。 第三步:分层叙说诗句的内容如何体现诗 眼:
依照原诗的顺序,采用逐句、逐联、逐层的方式叙 说,即每一句、每一联、每一层写什么内容,这个内容 怎样体现诗眼的。对于绝句,可以逐句分析;对于律诗, 可以逐联分析;对词曲,可以逐层分析。
【解析】
“色侵书帙晚”一句是描写竹影的,
句中“侵”与“晚”最具特色,“侵”写出竹影 随光线移动逐渐扩大之态,“晚”也是侧重于光 线之暗,是竹影使人产生的错觉。
【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
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
过程,“晚”字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作用: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
画面感,渲染气氛 。
•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 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 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 儿 “着色的思绪” .
炼字类别
动词
主要功用 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 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明。
答:① “诗眼”分别是“咽”、“冷”。 ②山中的岩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 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 暗,似乎显得阴冷。
③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 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问: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请结 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四炼叠词
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 强调作用。 例: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五炼拟声词
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 临其境之感。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 更寒。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六炼数量词
请判断下面诗歌中的诗眼。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深”,一语双关,指水深,也表现友情深, 体现全诗的主旨。
鉴赏诗眼
3.设问方式: ①简析某字在诗中的作用。 ②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③第几联中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④诗歌开篇用某字,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⑤这首词上片有一个字统摄了下片的内容, 这个字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答案一】 (1)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 (2)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 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 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问: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 作简要分析。
诗鉴赏专题复习之语言
(一)炼字 (二)诗眼
(三)炼句 (三)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如何鉴赏诗歌的凝练字词(炼字)
1、确定所炼之字 炼字,即锤炼语言。所炼之字往往是一句诗、 一联诗、一首诗中最凝练传神、生动形象、富有表
现力和感染力的字词。关注诗句的动词、形
容词、数量词、叠词、虚词等。注意相关字词
【答案二】 (1)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 (2)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 “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 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 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炼句
第二种模式:炼句型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 形容词(修饰词) 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的作用 特 拟声词 使诗词更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殊 词 表颜色的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 词 面感,渲染气氛 古诗词中数字的运用,有时是用虚数,不 数量词 可当真,但可使诗歌借助夸张增强表现力。 有时是确数,使诗词精炼有力,含意丰富。
<二>如何鉴赏诗歌的诗眼
1.何为“诗眼”: 诗眼有全诗诗眼、数句之眼、一句之眼。 全诗诗眼、数句之眼往往是表达主旨、统摄全诗或贯穿 全篇的关键词句。而一句之眼(凝练字)是某句中最精练传 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相当于“炼字”)。 2. “诗眼”主要表现为三类字(词): (1)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 “忆”、“凉”、“孤”、“冷”等; (2)最生动传神的字(词),常运用比喻、拟人等手 法,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以动词或形容为主。 (3)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或明或暗地围绕它来 写,常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