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版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规程教材课程28页PPT
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PPT课件

精品课件
7
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
精品课件
8
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
第十二条 火情侦察 火情侦察应贯穿于火灾扑救的全过程,深入内部侦察时,侦察小组一般不少于 3人,并由指挥员带领,严禁单独行动,情况复杂现场必须有单位知情人引导, 要仔细地进行现场侦察和检测,全面、准确掌握现场情况,正确判断可能发生 及潜在的险情。
全组织,开展安全教育,设立安全员,制定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
第五条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军政首长为本级作战训练安全第一责任
人,灭火救援指挥员和业务训练组织者为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安全员
具体负责作战和训练中的安全监督工作。
精品课件
2
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
第六条 公安消防部队在 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中,要 充分发挥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队 伍的作用,为科学、安全的 处置提供技术保障。
(一)进入浓烟、高温、有毒等危险区域侦察时,侦察人员要正确选择侦察 路线,安全员要在进出口处进行安全检查并登记姓名、进出时间、空(氧)气 呼吸器压力及使用时间等情况,设置导向绳或救生照明线,明确联络信号,必 要时用水枪进行掩护。
(二)进入建筑物内部侦察时,应当对建筑结构强度进行评估,并充分利用 地形、地物,靠近承重结构行动,防止坠落物伤人。
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
中国人民解放军 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
精品课件
1
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公安消防部队作战和训练安全工作,预防各
类安全事故发生,保护消防员安全和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
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全条例》、《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
消防接处警相关业务知识学习PPT课件

二、执勤战斗条令的规定
第三十九条总队、支队应当制定跨区域灭火与应急救援预案、 灭火作战和应急救援类型预案、重点单位灭火作战预案。
第四十条大队、中队应当制定灭火作战和应急救援类型预案、 重点单位灭火作战预案。
第四十一条公安消防部队应当根据重大活动消防保卫任务的 需 要制定重大活动现场消防勤务预案。
第十条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当调派防 化救援车、洗消车、泡沫车等特种车辆和防护、侦检、 警戒、堵漏、输转、洗消等特种器材、设备和药剂, 并视情报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动公安、石化、卫生、 环保、气象等相关部门及单位救援力量参与处置。
第30页/共36页
三、抢险救援勤务规程
第十一条处置建筑倒塌事故,应当调派抢险救 援车、举高车等车辆和生命探测、漏电检测、燃气侦 检、救生、破拆、牵引、起吊、支撑等特种器材、设 备,并视情报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动建设、公安、 卫生、通信、供气、供电、供水等相关部门及单位救 援力量参与处置。
第5页/共36页
一、消防法有关规定
第四十五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统一组织和指 挥火灾现场扑救,应当优先保障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 火灾现场总指挥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有权决定下列 事项: (一)使用各种水源; (二)截断电力、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的输送,限制 用火用电; (三)划定警戒区,实行局部交通管制;
第7页/共36页
一、消防法有关规定
第四十六条 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参加火灾以外 的其他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统一领导。
第四十七条 消防车、消防艇前往执行火灾扑救或者 应急救援任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速度、行 驶路线、行驶方向和指挥信号的限制,其他车辆、船舶以 及行人应当让行,不得穿插超越;收费公路、桥梁免收车 辆通行费。交通管理指挥人员应当保证消防车、消防艇迅 速通行。赶赴火灾现场或者应急救援现场的消防人员和调 集的消防装备、物资,需要铁路、水路或者航空运输的, 有关单位应当优先运输。
(最终版)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规程幻灯片PPT

的现场,应当使用
抢
防毒、救生等工具
抢救中毒人员,并
救
及时疏散染毒区周
围的人员;对执行
人
高空和水上救生任 务的人员,必须采
员
取相应的平安防护 措施。
处置的根本程序
当救援现场有易燃
易爆或毒害物质泄漏、
排
扩散,可能导致爆炸、
建筑倒塌和人员中毒、
除
触电等危险情况时, 要根据专家组意见和
现场救援力量及技术
险
生活保障 医疗保障
勤务保障
• 根据辖区消防保卫
任务特点,制定装备、
战
通信、技术保障方案,
储藏必要的抢险救援
器材、物资和灭火剂,
斗
配备通信装备设施,
建立与工程抢险、医
疗救护、卫生防疫、
保
环保监测等部门应急
联开工作机制,发挥
障
专业队伍和专家作用, 及时为灾害事故处置
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持。
勤务保障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应当制定现场生活保障
处置的根本程序
根据灾害事故〔事件〕类型,及时启动辅助
决策及专家系统,并依据侦检结果,科学、合理
设
设置戒备区域,采取禁火、停电及制止无关人员 进入等平安措施。戒备命令由抢险救援总指挥部
统一发布,由公安部门和武警部队负责实施。
置
警
戒
处置的根本程序
戒备区的根本划定
设 重危区
置
警
轻危区
戒
戒备区
危险源
风向
清
情留有必要力量实施监
护和配合后续处置,并
场
向事故单位或上级主管 部门移交现场。
撤
➢ 撤离现场时,应当清点 人数,整理装备。
勤务规程

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规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确保各类抢险救援任务的完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是指公安消防部队依法参加火灾以外的其他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的各项勤务活动。
主要包括: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第三条公安消防部队必须遵循“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快速反应,快速调派力量,正确判断灾情,科学决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营救遇险人员,控制灾情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危害。
第四条公安消防部队参加抢险救援工作,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应急救援骨干力量的作用,加强与公安相关警种、武警以及安监、卫生、供水、供电、供气、环保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完成灾害事故抢险救援任务。
第二章组织指挥第五条公安消防部队各级指挥员的指挥职责是:组织搜集、上报现场情况,确定抢险救援技、战术措施,部署作战任务,组织协同作战,落实安全保障。
第六条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组织指挥应当坚持“统一指挥、逐级指挥”的原则;紧急情况下,可实施越级指挥。
上级指挥员到达现场后,应当实施组织指挥或者授权指挥。
第七条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事件)时,公安消防部队现场指挥员及相关人员应当参加由政府统一领导的抢险救援总指挥部,了解灾情信息,掌握处置情况,落实领导指示,并按照总指挥部的决策部署,组织指挥部队开展抢险救援行动。
第三章力量编成第八条公安消防部队参加灾害事故(事件)抢险救援时,一般应当根据预案调动力量,并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作战力量编成。
《灭火救援组织指挥》PPT课件

6.恐怖袭击和破坏事件。
7.其他灾害事故。
(三)消防官兵在灭火救援中的伤亡信息。
二、信息报告内容 (一)重要火灾信息报告内容
1.火灾信息速报
(1) 必须报告的信息 (2) 尽可能报告的信息
2.火灾分析报告 3.火灾总结报告 4.火灾月度报告
(二)灾害事故信息报告内容。
1.必须报告的信息 2.尽可能报告的信息
(二)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社会影 响较大的灾害事故后,地(市)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在上报省级公安 消防部门的同时,立即上报公安部消防局。
(三)对正在发生的规模较大、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政 治、社会影响的火灾事故,当地公安消防部门要立即向上级公安消 防部门报告。
(四)公安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中,无论何种原因造成消防官兵伤 亡的,各级公安消防部门都要立即逐级上报。
四、信息报告要求
(一)初次报告要快,补报、续报要新,总结报告要 全,报告内容要准。
(二)对正在发生的重要火灾和部队正在处置的,且 社会影响较大的灾害事故。
(三)实行信息报告责任制。
灭火救援组织指挥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它 贯穿于从接警调度开始、至灭火救援战斗结束全 过程。 特别是大型复杂的火场和抢险救援现场、 涉及诸多方面、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灭火救援 组织指挥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火灾扑救和抢 险救援的成功与失败。
第一节 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一、总、 支队火灾扑救指挥机构及职责 (一) 总、支队指挥机构 (二)总指挥员职责
(二)完善指挥机构,坚持科学指挥
(三)制定救援方案,实施计划指挥
(四)发挥指挥员的优势和专长,灵活运用“属地指 挥”或“授权指挥”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参战力量多, 现场指挥部要充分发挥各种力量主观能动性,既要各司 其职,又要加强协调配合,实现优势互补,人员、物资、 装备共享,使整个抢险救援行动达到最佳效果。
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规程(二)

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规程(二)第三章施工中建筑倒塌事故处置施工中建筑倒塌事故是指正在进行的土木建筑工程,因施工质量问题、施工技术要求误差、地质情况复杂或某些外力作用,发生的局部或整体倒塌而造成的灾害。
新建工程因支撑立柱的工程质量问题或在整体浇注时,因负荷太重等因素也极易引起建筑物坍塌。
一、倒塌因素(一)建筑设计失误。
局部承重结构设计安全储备不足,设计安全系数太小;建筑跨度设计过大,建筑稳定性有隐患,建筑局部结构受压强度不足,承重构件受压损坏。
(二)屋架结构破坏。
钢筋混凝土拱形屋架和组合或屋架节点多,若在节点上稍有疏忽,会因节点刚度引起附加应力作用而引发全面屋架破坏;屋架上弦和受压腹杆设计安全系数较小,构件实际工作应力超过承重允许值,造成下弦断裂。
(三)施工质量低劣。
砖石结构砌筑质量不符合要求,施工中任意开洞开槽,给构件承重留下隐患,焊接质量低劣也能引起建筑构件跨塌。
二、事故特点(一)事故发生突然,正在紧张施工的人员难以预防瞬间发生的灾害。
(二)工程通道少、结构简易,人员疏散困难。
施工中建筑的通道往往只有建筑升降机或临时搭用的跳板,发生事故后上部人员疏散困难。
(三)施工人员多,事故伤亡大。
(四)废墟情况复杂,救援行动艰难。
施工中建筑发生倒塌,构件纵横交错、互相牵连,建筑材料混杂堆放,沙浆水泥堵塞场地,给救援行动带来很大的不便。
三、接警调度(一)接警1、119调度指挥中心要问清倒塌的建筑名称、时间、地点,建筑结构、布局、高度、面积,造成倒塌的原因,有无人员被埋压以及被埋压人员的数量、大致位置等情况。
2、随时和报警人及现场保持联系,掌握事态发展变化状况。
3、指挥中心应将警情立即报告值班领导,并根据指示要求,报告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
(二)力量调集1、消防队(站)按出动计划和预案迅速调出辖区中队、特勤中队和邻近中队,并根据现场情况和上级指示调集增援力量。
2、车辆装备视情调集抢险救援、防化救援、水罐、照明等消防车辆,以及检测、起重、破拆、起吊、牵引、撑顶、救护、防护、通信、搜救犬、机器人等器材装备。
大学生授课抢险救援组织指挥课件

(二)突发公共事件与消防部队抢险 救援的关系
大学生授课---抢险救援组织指挥
二、抢险救援组织指挥体系
(二)突发公共事件与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的关系
1. 突发公共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
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 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为了保证抢险救援组织指挥任务的完成, 我们必须做到:
(一)迅速收集现场信息,尽快做 出抢险救援对策
(二)及时部署调整抢险救援力量, 协调战斗行动
(三)检查落实情况,保证抢险救援 战斗按总体决策进行
大学生授课---抢险救援组织指挥
二、抢险救援组织 指挥体系
大学生授课---抢险救援组织指挥
二、抢险救援组织指挥体系
大学生授课---抢险救援组织指挥
讨论题
1.在抢险救援现场消防指挥部应如何组建? 其主要职责有哪些?
2. 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组织指挥应遵 循哪些基本原则?
3. 在抢险救援战斗中,对现场指挥员的 要求有哪些?
大学生授课---抢险救援组织指挥
大学生授课---抢险救援组织指挥
八、对现场指挥员的 要求
大学生授课---抢险救援组织指挥
八、对现场指挥员的要求
(一)对现场指挥员素质要求
1.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人、装备 熟悉了解 3.要有丰富的抢险救援实战经验 4.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5.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权威性
2.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 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 (2)事故灾难 (3)公共卫生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
大学生授课---抢险救援组织指挥
消防灭火救援课件ppt

目录
• 消防灭火救援概述 • 灭火救援技术与方法 • 消防安全知识与技能 • 灭火救援案例分析 • 消防法律法规与责任 • 消防灭火救援展望
01 消防灭火救援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消防灭火救援是指针对火灾事故采取 的紧急应对措施,包括灭火和救援两 个方面。
特点
消防灭火救援具有紧迫性、专业性、 危险性和技术性的特点,需要依靠专 业的消防队伍和先进的设备器材,采 取科学的方法和战术进行处置。
02 灭火救援技术与方法
灭火器种类与使用方法
干粉灭火器
适用于扑灭固体物质、液体或气 体火灾以及电气设备火灾。使用 时,先拔掉安全别针,然后握住 喷嘴对准火源,最后按压把手。
泡沫灭火器
适用于扑灭固体物质火灾。使用时 ,拔出安全别针,将喷嘴对准火源 ,然后按压把手。
水灭火器
适用于扑灭固体物质火灾。使用时 ,将水枪对准火源,保持一定距离 ,然后打开水阀开关。
重要性
01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事故,及时的消防灭火救援能够 有效地控制火势蔓延,减少火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 。
02
社会公共安全稳定
消防灭火救援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有 效的处置能够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03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消防灭火救援能够提高政府和社会应急处置能力,增强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详细描述
公共场所火灾案例中,人员疏散困难,易造成重大伤亡。灭火救援的重点是快速疏散人群,控制火势 蔓延,确保人员安全。同时,公共场所应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定期检查消防设施,提高人们的消防安 全意识。
05 消防法律法规与责任
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