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部分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顾城的诗赏析 奇遇

顾城的诗赏析 奇遇

顾城的诗赏析奇遇原文:《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衍生注释:“黑夜”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环境,黑暗压抑。

“黑色的眼睛”指在黑暗中成长的一代人。

“光明”代表着希望和理想。

二、赏析:这首诗简洁而有力,短短两句,却饱含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在黑暗的环境中,人们没有被打倒,反而凭借着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去努力追寻。

它展现了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难道你不觉得这两句诗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吗?三、作者介绍:顾城是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童真和幻想。

顾城的诗风格独特,意象新奇,如同一个梦幻的世界,让读者沉浸其中。

四、运用片段: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就像身处黑暗之中。

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寻找光明的希望。

比如在一次登山途中,雾气弥漫,道路难辨,仿佛置身于无尽的黑夜。

可大家没有退缩,相互鼓励,心中怀着登顶就能看到美丽风景的信念,这不正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真实写照吗?原文:《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一、衍生注释:诗中的“你”“我”“云”都具有象征意义。

“远”和“近”不仅是物理距离,更是心灵的距离。

二、赏析:这首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复杂的情感。

通过对“你”看“我”和看“云”时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心灵的疏离。

这难道不让人深思吗?三、作者介绍:顾城的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感知力,他总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四、运用片段:在人际交往中,有时会有这样的感觉。

比如和朋友相处,明明近在咫尺,却感觉心与心之间隔着一层纱,就像诗中说的“你看我时很远”。

而当我们面对大自然,面对美丽的云彩,却能感到无比亲近,这不正和诗中所写的相似吗?原文:《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一、衍生注释:“小巷”象征着人生的困境或迷茫,“旧钥匙”和“厚墙”代表着努力和阻碍。

二、赏析:此诗充满了迷茫和探索的情绪。

顾城部分诗赏析

顾城部分诗赏析

顾城部分诗赏析顾城部分诗赏析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

接下来店铺搜集了顾城部分诗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1、《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

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

《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

“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

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

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诗中的“你”、“我”、“云”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你”、“我”都在客观现实中、同属于社会的组成人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

“你看我时很远”,这是地近心远,“咫尺天涯”:“你看云时很近”,这是地远心近,“天涯若比邻”。

诗人这种“人远天涯近”的辩证感情方式已成为人审美理想的发展的方式,即“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的反映,趋向主观的创造。

”这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给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矫饰。

2、《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光明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柯在300年前干净利索地挥剑截断了诗和哲学的思维联系。

然而,300 年来,诗人们却广撒物象暗示的种子,培植出一座座“象征的森林”。

用对应的手段,成功地将诗和哲学统一了起来。

《一代人》似乎就是一个证明,短短两句诗,在黑与光的对立统一中,潇洒地跨越了维柯手制的樊篱,抽象的哲学意蕴切实地通过表象富有魅力地呈现于世。

顾城经典诗句赏析

顾城经典诗句赏析

顾城经典诗句赏析顾城经典诗句赏析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顾城经典诗句赏析11、我从没被谁知道,所以也没被谁忘记。

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

——顾城《早发的种子》2、在新鲜的泥土墙上,青草开始生长,每扇木门,都是新的,都像洋槐花那样洁净。

窗纸一声不响,像空白的信封。

不要相信我,也不要相信别人。

——顾城《初夏》3、你应该是一场梦,我应该是一阵风。

——顾城《你和我》4、我离开了墓地,只留下,夜和失明的野藤,还在那里摸索着碑上的字迹,摸索着你们的一生,远了,更远了,墓地,愿你们安息,愿那模糊的小路,也会被一个浅绿的春天悄悄擦去。

——顾城《永别了,墓地》5、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

——顾城《杨树》6、星星打扮好了都在下山,月亮犹犹疑疑却不孤独。

——顾城《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7、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

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顾城《避免》8、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没有痛苦的爱情。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9、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10、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顾城《忧天》11、生命是闪耀的此刻,不是过程,就像芳香不需要道路一样。

——顾城《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12、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种子。

只有经过埋葬,才有生机。

——顾城《给我的尊师安徒生》13、阳光在天上一闪又被乌云掩盖,暴雨冲洗着我灵魂的底片。

顾城有哪些古诗 顾城最经典的十首短诗及赏析

顾城有哪些古诗 顾城最经典的十首短诗及赏析

顾城有哪些古诗顾城最经典的十首短诗及赏析顾城,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朦胧诗人”最主要的代表之一,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也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相信很多人认识顾城都是通过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我也一样,而《一代人》也成了他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他的诗简单美好,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不需多加的雕琢,淡淡吐出,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只一眼便深陷其中,若要问你,陷在何处,你也不知道,你也难以说明,但是就是这样深陷不已。

这,就是顾城的诗,我们读着他的诗,就十分美好。

顾城10首最美的短诗,简单的像童话《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一代人》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避免》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

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门前》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小巷》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顾城10首最美的短诗,简单的像童话一般《错过》一切都明明白白,但我们仍匆匆错过,因为你相信命运,因为我怀疑生活。

《我的幻想》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因为思念的缘故》字迹已模糊因为思念的缘故《早发的种子》我从没被谁知道,所以也没被谁忘记。

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

顾城10首最美的短诗,简单的像童话一般。

顾城的三首短诗赏析

顾城的三首短诗赏析

顾城的三首短诗赏析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的诗》《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顾城的三首短诗赏析,欢迎参考学习!顾城的三首短诗赏析《杨树》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你在等海水吗》你在等海水吗海水和沙子你知道最后碎了的不是海水你在等消息吗这消息像一只鸟要飞起来[赏析]顾城八岁的时候,某天饭后,家人带他出门散步。

他注意到路旁高高的杨树,以及树干上枝桠折断后留下的疤痕。

于是,他写下了《杨树》这首诗。

对诗人而言,这是一个早慧的征兆。

《杨树》很短,从诗的形式来看,似乎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

这首诗以丰富的联想,把“臂膀”和杨树失去的枝干联系起来。

第一人称“我”使读者仿佛身在其中,感觉自己就是那棵在晚风中摇曳的杨树。

它的身影让人感到有些孤寂,但又透出一股子倔强。

更使人惊讶的是“眼睛”这个意象的使用。

树木长出“眼睛”,完全有悖于我们平时的'经验。

顾城的巧笔使杨树“睁开了一只眼睛”,读者也同时睁开了另一只眼睛,看见了诗人笔下充满生机与灵性的自然界。

在《远和近》中,“看”是串起一切的主线。

文中的“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这里省略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省略了人物的状态,只留下了最简约的东西——看。

与此同时,“我”也在看,但“我”的看却被复杂化了。

前一节中的“看”仅仅是一种动作,这一节中的“看”则涉及了心灵视角。

诗人通过这种“看”发现了人与人心灵间的距离。

《你在等海水吗》这首诗是由一个问句开始的。

“你在等海水吗”——这种仿佛在与读者聊天的口吻,不仅让人感到亲近,也使人觉得好奇。

它向我们询问的不是什么确切的人和事,也不是要获得信息。

它的重心在于“等”。

而“等海水”,是一个多么抽象的、不真实的动作——这也正是这一开头的魅力所在,它既让人感到迷惑,又让人迫切地想要读下去。

顾城的生命幻想曲诗歌鉴赏

顾城的生命幻想曲诗歌鉴赏

顾城的生命幻想曲诗歌鉴赏1. 诗歌背景与风格顾城,这位被誉为“现代诗歌的诗神”的人物,真的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家伙。

他的诗歌像是深夜里的灯塔,照亮了那些被黑暗包围的角落。

顾城的《生命幻想曲》尤其引人注目,它就像是他心灵的一次大爆炸,闪耀着异样的光芒,让人既惊讶又迷惑。

大家可能会觉得这首诗有点像极了那种突如其来的霓虹灯,不经意间就闪现在你面前,把你整个人都给惊艳住了。

顾城用他的独特风格,把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读了之后感觉就像是喝了一杯强烈的咖啡,刺激又令人上瘾。

2. 诗歌主题与情感顾城的《生命幻想曲》这首诗,探讨的其实是生命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说白了,就是关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种大命题。

他用一种很梦幻、很虚无的方式,展现了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你可以看到他在诗里不停地玩弄各种象征和隐喻,就像是在炫耀自己的魔法,时不时还给你来个出其不意的转折,让人眼前一亮。

顾城的文字就像是一场绚丽的烟花秀,美得让人心醉,却又让人看不清楚真实的自己。

他对生命的感悟深邃而复杂,仿佛在告诉我们: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幻想,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幻想中的演员。

3. 诗歌语言与表现手法顾城的语言,简直可以用“天马行空”来形容。

他的诗歌不像传统的诗那样一板一眼,而是自由得像风一样。

你看他的诗,字里行间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力和令人瞠目结舌的描绘。

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像是被拖进了一场奇幻的梦境,所有的规则都不再适用。

在《生命幻想曲》中,他用了一种很梦呓般的语言,像是在耳边低声细语,充满了隐秘的暗示和情感的波动。

比如他常常用“月亮”、“星星”这些意象,来表达他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些元素加起来,就像是把一幅普通的画卷,给装饰成了一幅绚烂的艺术品。

4. 诗歌中的情感表现这首诗歌的情感,真的是层层叠叠,犹如山间的云雾,时而浓重,时而轻盈。

顾城通过细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既梦幻又真实的情感体验。

他好像在用诗歌告诉我们,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时常会觉得自己像是一只漂流的孤舟,在无边的海洋里徘徊。

顾城经典诗词赏析

顾城经典诗词赏析

顾城经典诗词赏析 顾城,他本是⼀株⾜下沾满泥⼟的花,他呼吸就像⼀株青草,蚂蚁在他⾝畔搬运沙⼟,绝不会因为爱情⽽苦恼,⾃在的野蜂在歌唱,把⼀⽀歌献给所有花朵。

以下是顾城经典诗词赏析,欢迎阅读。

读顾城的诗,⼤体上应当注意如下⼏点: 1、四个阶段 顾城的诗可分为四个阶段:⾃然之我、⽂化之我、反⽂化之我、⽆我。

1.1 ⾃然之我 《蝉声》 你像尖微的唱针, 在迟缓⿇⽊的记忆上, 划出细纹。

⼀组遥远的知觉, 就这样, 缠绕起我的⼼。

最初的哭喊, 和最后的讯问, ⼀样,没有回⾳。

且不说那些少年天才的作品,从这⾸写于⼗五岁的《蝉声》中就能看到,顾城的天性之⼀就是与⾃然对话,惯于捕捉那些⾃然的讯号,“尖微的唱针”,以此来与个⼈进⾏交流、共鸣,“划出细纹”。

这个特点也是贯穿于他的⽣命始终的——顾城在诗中不断地与世界进⾏对话,或者说,不断地输出他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与其他的“⼈”的交互极少。

就连后来那⾸被⼴为传颂的《远和近》也是如此: 《远和近》 你, ⼀会看我, ⼀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其中,让顾城觉得有诗意的,并不是“你”,⽽是“远和近”的⽐较,并且,其中隐藏着⼈与⼈的疏远,以及⼈与⾃然的亲近,“对⼈性复归⾃然的愿望”(顾城语)。

1.2 ⽂化之我 《我是⼀个任性的孩⼦》(节选) 我是⼀个任性的孩⼦ 我想涂去⼀切不幸 我想在⼤地上 画满窗⼦ 让所有习惯⿊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架⽐⼀架更⾼⼤的⼭岭 画下东⽅民族的渴望 画下⼤海—— ⽆边⽆际愉快的声⾳ 所谓“⽂化”,固然是因为在这个阶段顾城⼤量学习了东西⽅⽂化并加⼊诗⾥,但最重要的是,顾城所能理解到的“⽂化”,其中最主体的⼀个因素便是与⼈、与社会的交流。

所以,顾城这个阶段的诗⾥,才会出现“东⽅民族”、“北⽅”、“⽗辈”、“⼭岭”、“母亲”这样的词汇,当然也还有各种诗选收录的《⼀代⼈》: 《⼀代⼈》 ⿊夜给了我⿊⾊的眼睛 我却⽤它寻找光明 像这种调性的作品,在顾城的创作中其实是⽐较少见的。

顾城的诗全赏析

顾城的诗全赏析

顾城的诗全赏析顾城的诗充满了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感性,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以下是一些顾城的诗歌全赏析:1. 《远和近》: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思考和感受。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和人的距离,呈现出诗人对生命之间亲密疏离的感悟。

诗中的“你”和“我”象征着不同的人,而“云”和“山”则象征着自然。

诗人通过描绘云和山的距离,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关系。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的亲近和敬畏之情。

2. 《一代人》:这首诗是顾城对时代和历史的反思和审视。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认识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中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和光明的追求和理解。

诗中的“一代人”则象征着当代年轻人,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希望。

3. 《简历》:这首诗是顾城的自我剖析,也是他对社会和人生的反思。

诗中描绘了诗人的个人经历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诗中的“简历”不仅是指诗人的个人经历,也象征着人生的经历和历程。

4. 《感觉》: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存在的感受和体验。

诗中的“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表达了诗人对灰色的感受和体验,也暗示了对生命的思考。

诗中的“感觉”不仅是指视觉上的感受,也包含了诗人对生命的各种感受和体验。

5. 《我会疲倦》: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自我反思和对生命的理解。

诗中的“我会疲倦”,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有限性和疲惫感的思考。

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呈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的理解。

以上是一些顾城的诗歌全赏析。

顾城的诗歌充满了对生命、自然、社会、历史的思考和感悟,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给人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

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

——顾城【鉴赏一】《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

“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

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

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诗中的“你”、“我”、“云”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你”、“我”都生活在客观现实中、同属于社会的组成人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

“你看我时很远”,这是地近心远,“咫尺天涯”:“你看云时很近”,这是地远心近,“天涯若比邻”。

诗人这种“人远天涯近”的辩证感情方式已成为人审美理想的发展的方式,即“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的反映,趋向主观的创造。

”这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给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矫饰。

【鉴赏二】《远和近》一诗,是诗人对不正常生活的本质发现。

此诗初发表时,被视为难懂的怪诗。

按照当时僵化的阅读方式,人们已被习惯钝化的思维模式,此诗确实难于解读。

因为在目光可视之间,你与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与云的距离。

可诗人为什么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呢?原因是诗人所写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

在这扭曲了的关系中,一切都颠倒了。

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显得十分亲近。

也许,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亲切可近,更进一步显示出人的孤寂;也许,正是这孤寂,常使顾城想到梦的天国。

可顾城应该知道,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梦的天国是不存在的。

【鉴赏三】这首诗是朦胧诗里非常著名的诗篇,是被许多人传诵的诗歌。

在诗歌中顾城表达了人对于远近的哲理思考,人和自然,人和人的关系。

这种关系充满了一种辨证的距离、一种美和对爱的得失的痛苦。

近处的爱人却是远在天边,天上的云却在心灵近处。

爱人可近却不可能真正地接近,自然被隔离在远方却在爱人的心旁。

诗歌里表现出一种透明的美、纯净的美、神奇变幻的美,带有一种痛苦的思辩地忧伤。

顾城说他想“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那天国的门,向着人类。

”可是“时间的马,累倒了。

”即使在他最好的美丽诗篇里,他的悲伤和失望也淡淡地透露出来。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也许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画下丘陵——长满淡淡的茸毛我让它们挨得很近让它们相爱让每一个默许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我还想画下未来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但知道她很美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画下许多因为爱她而熄灭的心画下婚礼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上面贴着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的插图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想画下风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画下大海——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最后,在纸角上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我在希望在想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1981年3月这首诗在某种意义上是顾城作为“童话诗人”的代表性*自白,它展示了诗人对于天真幻境的无限迷恋。

在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方面,我们很难提出一个具体的语境,我们仅知道,在1981年,“文革”的岁月仿佛已经离得很远,但人间的痛苦依然存在,顾城已经失业,正与谢烨陷于热恋之中,爱意和被爱使诗人对生命充满了童真的信念,仿佛世界可以由他“任性*”地加以描绘和构筑。

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人文理想得到幻觉式膨胀的年代。

在思想和文学领域,人们经常谈论的是人性*的自由与解放,好像一旦获得这种解放,我们就可以企及真正的生活天堂。

正是私人的和时代的这两种浪漫主义交汇成了顾城的“童话”,“任性*”只是打开这一童话的性*格钥匙,或者只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理由,它使“童话”世界的呈现有了心理的契机。

接着是童话世界的逐层展开。

一双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没有痛苦的爱情、淡绿的夜晚、快乐的小河、贴着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插图的节日……,所有这些意象在一支虚构的画笔下涌动着,甚至,诗人还为自己构想了一个理想恋人的幻象:穿着秋天的风衣,被燃烧的烛火和枫叶所照亮,四周环绕着爱她却又得不到她的许多男人。

此时,顾城与谢烨已经相识,我们不知道顾城为什么需要在一个实在的灵魂之外寻找另一个女人的幻象。

也许这暗示着顾城的内在渴望已经超出了谢烨所能承担的部分。

耐人寻味的一节是诗人的自画像:像一只“树熊”,“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这段幻象显示着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惊人的预兆力——十年以后,他真的进入树熊出没的澳洲,居住在英联邦(“维多利亚”)国家新西兰的丛林旁,并且最终在那片丛林里长眠和安息。

这种先兆力在顾城的许多诗篇中都有显现,它使我们看到命运之手的严酷。

这首诗还流露出顾城的一些重要的精神特质:他作为“东方民族”个体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作为流亡者的对“大海”的无限渴望,以及“涂去一切不幸”的浪漫主义立场。

要理解顾城,就必须对这些精神特质给予必要的关注。

然而,尽管顾城竭力营造着天真的幻象世界,这个“任性*的孩子”最终不能走进他自己的话语乌托邦里,经过三十七年的努力,他发现了这一切的徒劳,最后,他用锋利的斧子拆毁了自己的童话。

对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的识读,还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另一个语言事实,即顾城的诗并没有像许多人曾经攻击过的那样“朦胧”和“晦涩”,相反,它呈现出一种清新流畅的明快风格,所有的段落都以“我”为开端,展开了某种主体中心的句式,仿佛是一个孩子半梦半醒时分的自言自语。

这种语言气质与顾城的童话精神是紧密融合的。

《别》顾城在春天,你把手帕轻挥,是让我远去,还是马上返回?不,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因为,就像水中的落花,就像花上的露水……只有影子懂得,只有风能体会,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还在心花中纷飞……——《顾城诗集》美点赏读顾城,1956年生于北京,1977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此诗写于1979年6月,发表于1980年的《星星》诗刊第3期。

这是一首抒情色彩浓郁的爱情诗,主要抒写了“我”在与恋人的“别”时瞬间的怅惘情怀,借以表达穿过黑暗的时光隧道初见曙光的“一代人”的矛盾心境,也道出了现代人的一种普遍的人生感慨。

开篇以“手帕轻挥”这一象征性动作营造出一个在融融春日中情人分别的场面。

春天原本是爱情萌发、生机勃勃的季节,是情侣们缠绵厮守的美好时光。

就在这“杨柳弄春柔”的烟花三月,“你”和“我”却面临着令人伤怀的离别,可谓“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

“手帕轻挥”这一满溢柔情的动作描绘出情人依依惜别时的黯然神伤与若有所思,它有着太多意蕴,不由引起“我”的疑虑与猜测:“是让我远去,/还是马上返回”?“远去”是意味着毅然决然放恋人去单飞追梦,还是潇洒背后独自吞咽相思之泪?“马上返回”是对放飞爱人的暗自悔恨,还是对“我”的万般不舍与眷恋?一切尽在不言中。

“手帕轻挥”的心思无以言说,却激起了我内心深处复杂微妙的思绪与愁怀。

诗人精心选择了两个独特的比喻性意象“水中的落花”和“花上的露水”,诉说情怀。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春花含情,朝露无意。

这两个意象都是无比美好而脆弱、短暂、飘忽、难以捉摸、惹人伤感的。

分手是无因的,离别是无由的,仿佛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这便是不可知的命运。

诗境至此,便脱出喧嚣纷繁的尘世,飞升至一个静谧、透明、单纯、和美的天国中去了,达到了生命与自然、灵魂和本体高度和谐的境界,迷惘变得明朗,感伤变得平静,失落变得无谓。

人生自古聚少离多,“别”是造化的注定,是命运的安排。

叩问之后终得释然。

然而,“相见时难别亦难”,“心非木石岂无感”,“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因为”,这心平气和的自语只是“我”貌似洒脱的自我安慰罢了,洒脱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深沉隐痛与哀怨,更进一步加重了“我”的迷惘、彷徨与忧伤。

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种落寞、孤独而怅惘的情怀别人不懂,无以对人言说,也无须言说。

“只有影子懂得,/只有风能体会”,水中落花的心思只有影子懂得,花间朝露的情怀只有清风明白,有此已足矣。

连用三个“只有”将诗人落寞与怅惘的“别”恨挥发得淋漓尽致。

然而,过度压抑便会有幻觉,过分感伤总想有超脱。

这种落寞、孤独、惆怅的情怀,剪不断,理还乱,萦绕于心,挥之不去,终于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叹息”之沉重竟惊起彩蝶纷飞。

而“彩蝶”意象只不过是往日浓烈的恋情与未来模糊的憧憬在潜意识中的象征而已,对已逝的浓烈旧情的眷恋和对未来飘渺无望的希冀方是“彩蝶纷飞”的真实内涵。

小诗至此,嘎然而止,挥之不去的愁绪却仍“彩蝶”般于心头萦绕往返,撞击翻飞,可谓言已尽而意未穷。

此诗以朴实的语言抒写了走过荒谬、动荡年代的“一代人”一种普遍的人生感慨。

“人生自古伤离别”,面对人生驿站中无处不在的“别”,诗人抒发的不仅仅是古典送别诗中纯粹的离愁别恨,而是包蕴着更丰富复杂的情怀,通过“别”时瞬间所经历的疑虑与猜测——叩问与释然——超脱与向往的情感波折,道出了对难以把握的爱情、理想与同样飘忽不定的人生与命运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此诗诗情含蓄,意象独特,以清新、纯净而凝炼的语言营造出一个空灵悠远、淡淡的忧伤与淡淡的憧憬相交织的动人情境。

诗人以极其细腻而敏锐的触角,出色地捕捉到了“别”时瞬间心灵深处的情感变幻,以蒙太奇的手法组合,造成了意象的撞击和转换,激发读者以丰富想象来填补大幅度跳跃而留下的空白,从而大大扩展了小诗的容量。

诗的结构匀称,节奏明快,诗情跌宕,多用短句表现情思的流动,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清新纯朴的诗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