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的水养不活鱼(姚志平)
养鱼不活的幽默笑话

养鱼不活的幽默笑话
1.我养了一条鱼,养了一年,结果它死了。
我问它为什么不活了,它竟然无言以对。
2. 我最近发现自己养的鱼好像有点自闭,每次我和它说话它都不回答我,只是一直游来游去。
3. 我给养的鱼买了一些游泳用品,结果它游的越来越慢了,我问它为什么,它说:“我游得太快了,会把水溅到你们的餐桌上,影响食欲。
”
4. 我养的鱼很懒,每天都躺在水草中间不动,我问它为什么不活动一下,它说:“我在修炼内功,等修成正果了再出来。
”
5. 我养的鱼突然不见了,我急忙找了半天,最后发现它躲在水草后面睡觉呢,原来是那天晚上太晚了,它睡不醒了。
- 1 -。
管理故事:水至清则无鱼

管理故事:水至清则无鱼
在日本的一家动物园,有位饲养员特别爱干净,对动物也特别有爱心,每天都把小动物住的小屋打扫得干干净净。
结果呢,那些小动物一点也不领他的情,在干净舒适的环境里,动物们开动慢慢萎靡不振了,有的厌食消瘦,有的生病拒食,有的甚至死了。
原因是什么?后来,通过观察才发现,那些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有的喜欢闻混浊的骚气,有的看到自己的粪便便反而感到安全等等。
管理启示这个故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有效的管理必须针对组织内个体的需求,包容个体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应对、多元管理。
假如像故事中的饲养员那样,无视个体的差异,一味追求看似完美的统一,这样的组织最终一定会因抹杀了个体的个性而导致组织的解体或僵死。
俗话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
鱼缸里的水虽然清澈见底,但生长在其中的鱼长不大,活不长。
江海的水虽然混浊,却能够容纳更多更大的鱼。
从管理学的原理来看,组织的方方面面留有余地,互存不良,反而顺理成章,和谐有序。
当你想水清一点,不妨浑一点;想快一点,不如慢一点;想求好一点,不如差一点,这可能就是残缺美在管理实践中的表现吧。
作为个体的集合,组织就如一个大树林,不同的鸟儿聚在其中,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
因此,有效管理决不是一个单纯过程,它应当具有针对性、包容性和灵活性,否则,管理就丧夫了它的本质意义。
自来水养鱼容易死的原因及对策探究性报告

自来水养鱼容易死的原因及对策探究性报告1前言:有家庭观赏鱼户直接用自来水养鱼,结果导致绝大多数鱼儿纷纷死亡。
其实原因很简单,是自来水中主要含有"氯"的成份。
2.原因探讨及对策2.1自来水不能直接用来养鱼的原因及分析2.1.1自来水中“氯”对鱼的影响由于鱼身体的表皮层内长有一种杯状细胞,不断地在分泌着粘液,使鱼体减少游在水中的摩擦,同时,粘液又能保护鱼体不受寄生物、霉菌、细菌和其他微小生物的侵蚀,并使皮肤具有一种正常的渗透能力。
自来水中的氯却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水中生成很不稳定的强氧化剂---次氯酸。
该氧化剂对鱼具有很强的穿透杀伤力,它使鱼体分泌的粘液失去了对鱼的保护作用,导致其体内电解质代谢严重失调,并在缺氧的状态下窒息死亡,所以,用没有经过处理的自来水直接养鱼是不恰当的。
自来水是一种民用生活用水,生活用水在达到标准的情况下,若要用于工业生产、养殖场等一些特殊用途时,必需根据生产要求进行处理后再用。
2.1.2自来水中对鱼有害的“氯”的含量自来水添加氯气,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水传播疾病以宜人类健康,但自来水通过氯气消毒后,部分氯气会残留在其中,这种残留的氯气称为余氯。
余氯具有强烈的毒性,所以自来水的余氯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例如,我国自来水水质标准余氯允许范围是0.2-1.5ppm,一般低于1.0ppm以下。
如果直接使用自来水养鱼,只要余氯的浓度超过0.02ppm,即可能对鱼粘膜产生强烈的腐蚀,超过0.1ppm,对于有些敏感的鱼类造成致命的威胁,因此直接使用自来水(包括局部换水)具有相当的危险性。
2.1.3自来水中"余氯"发生的原理氯气在水中大部分已经形成其他的化学物质,这些氯化合物,姑且称它们为“余氯家族”,如果我们能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就可以对余氯进行很好的处理,确保养鱼水源的健康。
把少量氯气(Cl2)溶入自来水,氯气将不容易再以原来的游离态存在,氯气的化学性质相当活泼,很容易于水(H2O)或存在于水中的其他还原性化学物质起反应。
清水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清水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 清水鱼是一种常见的养殖品种,养殖清水鱼需要注意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介绍清水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鱼池建设、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养殖者能够科学地进行清水鱼的养殖。
正文:一. 鱼池建设鱼池的建设对于清水鱼的养殖至关重要。
首先,选址应选择土质疏松、透水性好、排水方便的场地,避免建在低洼地区,防止发生涝灾。
其次,搭建鱼池的布局应合理,可以采取“土板池”、“塑料池”等不同类型的鱼池。
确保池塘规模适宜,不宜过大或过小,可以根据经验数据及养殖者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二. 饲养管理1. 饲料选择:清水鱼的饲料选择要科学合理,多以混合饲料为主,同时兼顾新鲜饲料的添加。
混合饲料应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全面均衡的营养成分。
同时,合理的饲喂量和饲喂次数也是保证鱼群生长的关键。
2. 水质管理:清水鱼对水质的需求较高,应保持水质的清洁和新鲜。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氨氮、溶解氧、pH值等,以便及时采取调控措施。
合理利用好水质处理设备,并在必要的时候加入合适的药物处理。
3. 温度控制:清水鱼对水温的要求也较高,一般而言,25摄氏度是较为适宜的水温范围。
可采用隔年、加热和通风等措施,以保持水温的稳定。
同时,注意避免剧烈的温度波动对鱼群的影响。
三. 疾病预防清水鱼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一些疾病的威胁,因此养殖者需要加强疾病预防工作。
首先,加强鱼群养殖密度的控制,避免过度密集所带来的病害风险。
其次,定期清理鱼池和更换水源,保持水环境的清洁和新鲜。
另外,加强对饲料和水质的管理,选择优质饲料和保持良好的水质,增强鱼群的抗病能力。
当发现鱼群出现异常行为或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观察和判断,并请教专业人士进行诊断和处理。
综上所述,清水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非常重要。
只有从鱼池建设、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够保证清水鱼的良好生长和养殖效益。
希望本文所提供的信息能够为养殖者在清水鱼养殖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小区景观水池竟成了一潭死水

小区景观水池竟成了一潭死水小区景观水池竟成了一潭死水专家称,良性的水生态环境才是真正的水景[来源]新民晚报[作者]曹刚实习生吴金明[日期] 2007-8-24近年来,水景房越来越吃香,房地产开发商大造人工湖、人工河,房价节节攀升。
据不完全统计,本市人造景观水域面积已超过210万平方米。
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生态链,活水变死水、死水变臭水,水质恶化,藻类滋生,隐患重重。
“鱼蛙相伴游,水草并肩长。
良性的水生态环境,才是真正美丽的水景。
”韩国杰是水生态系统修复专家,天天和水打交道,研究怎么把水变清,“如果只是简单地挖个池子,建座假山,围一圈大理石,放几盆绿色植物,再喷喷水、养养鱼。
这样的水景,不但不美,还可能有害。
不如不要。
”水太浅,鱼儿养不活上海大多数新建住宅小区都设有景观水池,但许多景观水池的唯一任务,就是喷水,水里根本看不到有生命的东西。
能坚持在水池里养鱼的,不算多。
如果有鱼,大都活得不太好。
“假山、假草加几块石头,整个景观水池,就好像一个放大的鱼缸。
”韩国杰说,“而且还是生存环境恶劣的大鱼缸,其中相当一部分,因为水太浅,反而成了鱼的‘杀手’。
”他介绍,最适合上海本地鱼类生活的水深,应在0.8米至1.2米之间;水温一天内的变化幅度一般不能超过5℃。
但事实上,许多景观水池的深度只有三四十厘米。
水浅,既节水省开销,又能让水看起来更清,房产商一举两得,却苦了鱼儿。
因为水温变化过大,它们受不了。
“放进水里100条活蹦乱跳的鱼,过了一个星期,可能只剩10条是活的。
”韩国杰认为,这首先是对鱼生命的漠视;鱼频繁死亡,来不及更换,还可能污染池水。
水池里养出许多蚊子多数景观水池,连大鱼缸也算不上,只能称为喷水池。
有人以为,不养鱼没什么,只不过少了点风景。
“他们不知道,少的只是一处风景,多的却是成千上万只蚊子。
因为,只要水里不养鱼,就等于在养蚊子。
”韩国杰说。
新建小区里,亭台楼阁,环境幽雅,“嗡嗡嗡”的蚊子叫声却常在耳边挥之不去。
水至清则无鱼

水至清则无鱼九年级三班林淑萍有句名言:“水至清则无鱼。
”意识是说,水太清澈了,鱼就不会来了。
为什么?至清者,纯而又纯也,纯水中没有养料,鱼怎么能活?我们的集体生活,也同此道理。
那么我们这个“水”里的养料是什么?答曰;尊重他人的个性。
就是说生活在集体中的每个人不能对他人过于苛求,要有“合群意识”,谅解别人的缺点,尊重别人的个性。
否则:“人至察则无徒”,斤斤计较,百般挑剔,难免为群体所不容。
水是晶莹剔透,高压秀气的,就好比是个无法攀比的晶体,是那么地不可触及。
纵观世界,山有珠穆朗玛峰,水有黄河长江,我们生活地球这个蔚蓝色大水球里,那散发着微弱光芒的透明晶体就仿佛是这浩瀚宇宙的主宰,谁能与之相睥睨?看中华文明映在那水中,源源流长于世界之间,谁能使之动荡?这一切都是那人人知之、人人敬之、畏之的水的流彩辉绩!水自应可以以己为光荣,它又骄傲的资本对它来说,它自己就是一个尊贵的艺术家。
但却过于清高自负,对人来说,那是不成熟的表现。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水”,我们还需要鱼需要朋友,即使你很“清”,但一树之果,酸甜不等;孪生手足,性情有异。
别人可能远比不上你清澈,但你不能总是继续那么“清”高,苛求朋友与自己相同,这实在幼稚可笑。
所以应放弃自己的胸怀,去容纳更多的美好。
以我们为例,大千世界,莘莘学子中,怎么可能千人一面呢?谁又能保证那些自称是如水般纯彻的人是真的似水般尊贵?即使真的是那样完美,伹尸度过严,要求过苟,只能四周知音无一人,形单影只,踽踽独行,即告诉我们,我们虽可似水,但不可如水般地过于清澈。
以水为例,因为过于清在得到伙伴时以及之前,就排除了长久保持这种友谊的可能性。
你的“水”太纯,只能让人敬而远之——这就是“水至清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
人情冷漠,世态无常,我们应做一类适合自己的水。
养淡水小鱼不死的小窍门

养淡水小鱼不死的小窍门对于养淡水小鱼的爱好者来说,如何让小鱼健康成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养鱼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去照顾。
而在这个过程中,养淡水小鱼不死是让许多养鱼人烦恼的问题。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养淡水小鱼不死的小窍门。
1.选好鱼缸和鱼类选择一个合适的鱼缸和鱼类是养淡水小鱼的第一步。
鱼缸的大小一定要符合养鱼的需要,而鱼类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选择鱼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追求多彩的颜色不要牺牲了鱼类的养殖难度。
养殖不易的鱼类对养殖环境要求高,难以养护,初学者不要贪多嚼不烂。
2.保证水质清洁水质清洁是保证淡水小鱼健康成长的关键。
每周定期更换一部分水是必须的,而手动清洁沉积物和杂物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在选择鱼缸的配备和照明方面,可以选择一些能够提高水质的辅助设备,如过滤器、增氧机、紫外线消毒等。
3.保证水温适宜水温的适宜程度对淡水小鱼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对于不同种类的淡水小鱼来说,其适宜的水温也不同。
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不同鱼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水温措施,从而保证淡水小鱼的健康成长。
4.给淡水小鱼提供适量的食物对于淡水小鱼来说,食物的供给也是非常重要的。
淡水小鱼的口腔和消化系统比较小,因此,每天的食谱不能过于营养和丰富,不然会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健康问题。
另外,淡水小鱼在成长过程中还需要不同种类的食物,需要根据不同鱼类的需要,给淡水小鱼提供适量的水果、蔬菜、肉类等食物。
综上所述,养淡水小鱼不死的关键在于选好鱼缸和鱼类、保证水质清洁、保证水温适宜、给淡水小鱼提供适量的食物等。
只要我们认真做好这些工作,就能保证淡水小鱼的健康成长。
同时,也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感悟。
水至清无鱼

年初,我养了多年的金鱼老死了。望着漂亮的鱼缸依旧,可鱼去缸空我伤心了好久。把鱼葬在橙树下,对着鱼缸发呆了好几天,决定不再养鱼,就把鱼缸和缸里的饰物洗净收藏起来。
上月出国回来,周末和朋友逛街,路过一家新开张的水族馆,美丽的鱼儿又吸引了我。徘徊了好久,总舍不得离去,朋友一旁笑了:看来鱼死的伤心又忘了。最后,还是选择了再养鱼。
为了让鱼儿有个干干净净的新环境,我重新买了过虑海绵,过滤碳包,还有饰物海草等等&&。回家把鱼缸搬出来,把以前留下的东西都扔了,开始认真的清洗几遍包括水循环增氧机,石子,饰物。最后,把鱼缸放好水,滴进除氯剂,开动了水循环增氧机。两天后,估计水里的氯气该去掉了,我就迫不及待的来到水族馆。精心挑选了两条金珍珠,两条狮子头金鱼,装在带水加氧的塑料袋里。回到家把塑料袋放在鱼缸了泡了十多分钟,让鱼适应了水温,再把鱼轻轻的倒进鱼缸里。看到鱼儿在漂亮的新家里欢快的游来游去,心里美极了。
每天早上,我又像以前那样,拿着早餐坐在鱼缸前。给鱼儿撒点鱼粮,看着它们争先恐后地抢吃,我的早餐也吃得特别滋味特别开心。
几天后,鱼缸的水莫名其妙地混浊起来。鱼粮问题?我停喂了一天,情况未见好转,我拿上鱼粮去了水族馆。老板说我挑的鱼粮是日本进口,最好的牌子,保证绝对没问题。问我养鱼程序,我都养鱼多年了,似乎没什么步骤出错。只好让我回去继续观察,水要是继续混浊再来。一周后,情况越来越糟,我又来到水族馆。推敲了半天,老板听说我把鱼缸里东西都换新的,就肯定问题是出在我把鱼缸清换得太干净了,没有了生化菌,破坏养鱼的生态环境。他让我买一瓶水剂生化菌,按鱼缸水的长宽高以厘米相乘再除一千算出水立方数,然后每立方滴15滴生化菌。水要是还浊,接下来几天再滴。他强调生化菌要慢慢培养出分解霉,鱼粪也有这种功效,有了分解霉,水的生态环境才会改变,让我千万不能怕水浊就给鱼缸换清水,还有就是一天半天情况是不会马上好转。如果几天后再不行,就拿些水到他那化验一下,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清的水养不活鱼
——小论生活与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内容摘要:
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打开数学教科书,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例题,一道道练习题,虽然逻辑严密,也有色彩鲜艳的插图,但却是“冰冷的美丽”。
如果教师只是教教材,由例题讲解——练习——再讲解,那么数学课堂就成了解题教学,学生也会对数学产生枯燥与厌倦之感,这与高质量的课堂生活相去甚远。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在总目标中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可见,突出数学的现实性和时代性,是新课程的主流。
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科书上的知识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给课堂以“生活”的活水,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
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数学,才能生成智慧,促进发展,提升数学的价值。
一、创设现实情境,贴近数学教学
生活是知识之源。
数学起源于生活,隐藏在抽象的数学知识背后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活。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赋予生活的内涵和情境,使枯燥的数字和符号具有生命的活力,让数学充满情趣。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中“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小灰狗、小猴、小山羊骑方轮车、圆轮车、椭圆轮车”的动画片,小动物们滑稽、夸张的动作引得学生哄堂大笑,他们在笑声中明白了其中蕴涵的道理。
这样做,融知识、趣味于一体,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愉悦了学生的身心。
再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一课时,出示《镇江日报》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出让公告;让学生说一说:如果我们参加竞买,那么需要了解这块土地的哪些情况呢?通过时代色彩鲜明的话题,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饶有兴趣的讨论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以积极的姿态参与课堂练习。
二、巧用生活经验,活化数学文本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十分重要。
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文本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沟通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瞄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化“冰冷”为“火热”,使学生体验身边“熟悉的风景”中蕴涵着许多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是那么有趣和有用。
1.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
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应该是有趣的,有意义的。
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直观、形象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模型,体会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如:《厘米的认识》一课,课始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索材料:牙签、火柴、硬纸条等,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长边。
有的学生量出5根半火柴长,有的量出的是3根牙签长,有的量出2个硬纸条的长。
教者提问:“为什么同样的数学书,量得的结果所表示的数却不同呢?”学生根据刚刚测量的经验,发现这些材料的长短是不一样的,看来得有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学生马上想到尺子,这是在生活中看到和用到的,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还不了解,一下子激起学习的愿望。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都可以和教材内容“链接”而进入课堂。
又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可创设购物情境,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购物经验,让学生体验小数加减法题的生成。
2.对教材内容进行“编码”。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现行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有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可以适当进行改编、重组、删减、增补。
如有这样一道例题:甲乙两队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人合修几天可以完成?学生对修路不熟悉,不能深刻的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
于是,我把它改成:两个同学要完成60朵小红花的制作,小军单独做10天完成,小丽单独做15天完成,如果两人一起做,几天能完成?出示此题后,可配上图,让学生形象的感知、理解。
然后把“60朵”这个条件去掉再解答,学生很快理解了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书本上的一部分例题和习题都可以改编成生活中熟悉的、可操作的问题,使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建立联系,搭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激起学生的联想和创意。
3. 把生活实例引入课堂。
“教师在讲解新教材时利用学生的
个人经验,就能使理论和实际接近起来。
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利于他们在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
”教师如果是生活的有心人就不难找到便于学生从中体会和感悟出一定的思想方法的实例。
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用同学们熟悉的成语故事《朝三暮四》引出问题:算一算,早上3个,晚上4个,共吃几个?早上4个,晚上3个,共吃几个?学生发现:3+4=7,4+3=7,3+4=4+3。
让学生再举出生活中有那些交换的例子?学生马上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交换。
比如:买文具时先买笔,再买橡皮,和先买橡皮再买笔,总价钱不变。
为了理解“约数和倍数”这两个概念的相互依存关系,可举出:王华和钱青是一对好朋友的例子,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生动说明: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教学简便运算时,凭借购物付款的经验形象理解163-98=163-100+2的简算算理。
三、补充生活背景,激活数学课堂。
1.谱写新知教学的前奏。
数学教材内容比较抽象,语言精练,概括性较高。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环境,适当扩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来源于周围的生
活世界中。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课前就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观察,有目的的思考。
在课堂上不仅举出了很多例子,而且把找到的圆形物体带到了课堂上,有硬币、手表、赛车的车轮。
学生还发现生活中圆形的物体比较多。
我便问:“你们猜猜看,为什么许多东西要设计成圆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猜想出许多理由:“人们喜欢圆形,它看起来很美。
”“圆形的东西便于滚动。
”“圆轮的车子坐着平稳。
”“为什么圆轮的车子坐着平稳呢?”于是,我和学生进一步探究有关圆的知识,课堂气氛热烈,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流淌着探索生活奥秘的喜悦之情。
又如:学习圆的周长,多媒体出示学生沿圆形操场跑步的情景,让学生明确周长是指什么?怎样求周长?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立足于应用意识的培养。
2.引入社会生活中的时事。
将社会生活中的时事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在感受时代脉搏的同时,学会数学知识。
“如果真正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田地就开阔了,儿童们就会感觉到我们祖国前进的巨大步伐。
”例如:
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教者结合我国“神州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消息,用多媒体出示“神州5号”的图片,并用激动的语言告诉孩子们:“我国首次航天载人实验成功了!”孩子们与老师一起高兴、激动,感受科技的力量。
老师接着问:“看到…神州5号‟,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出了许多想法,真是好极了。
“神州5号,你真棒!”“神州5号,你成功了。
我要好好学习,也要像你一样。
”“长大后,我要坐上神州6号。
”随后,多媒体又出示“神州5号”不同部位的图片,让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以此导入新课。
可见,课堂教学是没有边界的,数学课也可以像语文课一样让学生自由充分的表达。
科技发展的现实是振奋人心的,更使课堂增添了一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祖国如此辽阔,世界如此博大,宇宙如此神秘,各种新闻时事层出不穷,教师要善于捕捉其中蕴涵的数学信息,载入课堂,使课堂成为生动的生活磁场。
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回归生活。
生活多姿多彩,生活中知识无穷。
我们相信,将数学真正地融入学生的生活,定能让学生多方面多方位地面向生活、面向问题、面向创造,得到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从而使数学教学成为酿造“甜蜜”的事业,培养“智慧”的事业。
参考文献:
中国教师报2004年第二期北京教育出版社小学教育2003年第十一期福建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师2004第3期-2005第8期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2005第一期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