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说明及赛项安排.doc
工程基础赛道竞赛命题及运行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工程基础赛道竞赛命题及运行工训赛字7-02【2020】本赛道重点考察大学生的基础工程知识与基本实践技能,强调大学生思创融合与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能力,夯实后备人才的工程基础。
本赛道主要包括势能驱动车、热能驱动车、工程文化三个赛项。
一、势能驱动车和热能驱动车赛项1、对参赛作品/内容的要求1)势能驱动车自主设计并制作一台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自行走势能驱动车,该车行走过程中必须在指定竞赛场地上与地面接触运行,且完成所有动作所用能量均由重力势能转换而得,不允许使用任何其他形式的能量。
重力势能通过自主设计制造的1kg±10g重物下降300±2mm高度获得。
在势能驱动车行走过程中,重物不允许从势能驱动车上掉落。
重物的形状、结构、材料、下降方式及轨迹不限,要求重物方便快捷拆装,以便现场校核重量。
势能驱动车的结构、设计、选材及加工制作均由参赛学生自主完成。
2)热能驱动车自主设计并制作一台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自行走热能驱动车,该车行走过程中必须在指定竞赛场地上与地面接触运行,且完成所有动作所用能量均由热能转换而得,不允许使用任何其他形式的能量。
热能是通过液态乙醇(浓度95%)燃烧所获得。
竞赛时,给每个参赛队配发相同量的液体乙醇燃料,产生热能装置的结构不限,由参赛学生自主完成,但必须保证安全。
热能驱动车的设计、结构、选材及加工制作均由参赛学生自主完成。
以下势能驱动车、热能驱动车简称为驱动车。
2、对运行环境的要求1)现场运行场地驱动车场地为5200mm ×2200mm 长方形平面区域(如图1所示),驱动车必须在规定的赛场内运行。
图中粗实线为边界挡板和中间隔板,两块长1000mm 的中间隔板位于两条直线段赛道之间,且两块中间隔板之间有1000mm 的缺口,缺口处的隔板中心线上可以放一块活动隔板(如图2所示),活动隔板和中间隔板的厚度不超过12mm ;赛道上的点画线为赛道中心线,用于计量运行成绩以及判定有效成功绕桩;驱动车必须放置在发车区域内,并在发车线后按照规定的出发方向发车,前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在赛道中心线上放置有障碍物(桩)(如图1所示的圆点),障碍桩为直径20mm 、高200mm 的圆棒,障碍桩间距指两个障碍桩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工程训练大赛策划书3篇

工程训练大赛策划书3篇篇一工程训练大赛策划书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特举办本次工程训练大赛。
二、活动目的1. 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
4. 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参赛对象全校各专业学生四、活动时间[具体时间]五、活动地点[具体地点]六、活动内容1. 工程训练:学生将在实验室中进行各种工程训练,包括机械加工、电子电路制作、控制系统设计等。
2. 创新设计: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个创新设计题目,并进行设计和制作。
3. 作品展示:学生将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现场答辩。
4. 评选颁奖:评委将根据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选,并颁发奖项。
七、活动流程1. 报名阶段: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报名参赛,并提交参赛作品的初步设计方案。
2. 培训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工程训练和创新设计的培训。
3. 制作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制作。
4. 展示阶段:学生将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现场答辩。
5. 评选阶段:评委将根据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选,并颁发奖项。
八、奖项设置本次大赛将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九、活动预算本次活动预算共计[X]元,主要用于场地租赁、设备购置、材料消耗、专家评审、工作人员酬金、宣传推广等方面。
十、注意事项1. 参赛学生需遵守比赛规则,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
2. 参赛学生需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3. 参赛学生需按时提交作品,逾期不予受理。
4. 活动期间,工作人员需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主办单位][日期]篇二工程训练大赛策划书一、活动主题“创新实践,挑战未来”二、活动目的本次大赛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工程训练比赛第一阶段培训计划

工程训练比赛第一阶段计划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及比赛要求已经发布。
本届比赛命题与上届类似,但设计难度大幅提高,设计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无碳小车的加工精度和运行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参赛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参加前两届比赛的经验和我校参赛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第一阶段的培训选拔中作出以下安排:参赛要求:参赛学生必须组队参与比赛,参赛作品的设计、加工、技术文件的撰写必须协作完成,但各参赛队队员也应有具体分工,具体工作分配应有所侧重。
培训方案与内容:该阶段培训为基础及全面培训,培训以自学为主,指导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适当为各参赛队提供各级比赛资料。
设计辅导学时不少于30学时。
机械加工基本操作培训结合无碳小车的加工制作进行。
主要涉及内容为: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结构设计与优化、摩擦学设计基础、机械工程材料及选择、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艺规程制定、公差配合及测量技术以及机械加工基本操作训练(含普通车、数控车、铣削、磨削、数控铣等)。
目标:选拔出参加省级比赛的队员和参赛队。
时间:自2012年5月20日开始,至10月18日结束。
5月20日举行第三届工程训练比赛动员会, 5月20日至9月8日为设计阶段,其中5月20日、27日、6月3日第四大节、7月3日至6日进行集中辅导。
9月8日至9月12日方案公开审查答辩,9月12日至10月17日集中制作调试,10月18日举行校级选拔赛。
任务:完成无碳小车的初步设计与制作。
各参赛队的无碳小车能够实现绕桩功能,并且周期可调;要求提交设计说明书(必须包含轨迹设计计算过程,轨迹调整的设想)、比赛要求的装配图、全部零件图;设计方案经专家组审查通过后方能开始制作。
制作完成后两个项目分别进行规定的绕桩比赛和挑战赛,根据各参赛队提交的技术文件和绕桩成绩,每个项目选出参加省级选拔赛的参赛队队员和参赛队。
入选的参赛队赛后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设计指导教师:王文胜、李强、张太超、付哲、杨克立、韩明新、雷永刚,每个指导教师负责3-4个参赛队加工辅导教师:徐景明、张红旗、禹继鹏、崔向佩、王大庆、赵国庆、韩继群,徐景明、张红旗负责车工;禹继鹏、崔向佩、王大庆负责数控加工;韩继群负责磨工;赵国庆负责钳工装配;加工制作时间:9月12日至10月17日工业训练中心 2014年5月15日。
大学生参加的全国性赛事

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级别:国家级竞赛时间:每两年(逢双数年号)举办一届报名:3月初赛到6月备赛时间:双数年3 月有关要求:可以个人报名参赛,也可以小组报名参赛,小组参赛人数最多不得超过三人。
竞赛内容:计算机仿真与仿真技术的基本术语和基本概念;选自工程技术和科学管理的实际问题;运用建模和计算机仿真获得正确的结果。
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级别:有两种国家级和省级竞赛时间:国家级的是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004 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省级的是比赛时间:每年7 月-9 月备赛时间:每年三月参赛要求:在校本、专科大学生均可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每个参赛小组成员人数不得超过10 人。
竞赛要求: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机构、机电产品、车辆、农业机械、物流机具、建材与建设机械、工程机械、化工机械、生产线及其控制系统等机电领域的创新设计、毕业设计或制作作品。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级别:国家级和省级两种竞赛时间:国家级每两年逢双年号举办一次、省级赛事也是每两年(逢双号年举办一次)参赛要求:国家级参赛的必须以组队的形式参加,参赛团队至少有三名同学组成。
一般不超过七人竞赛内容:参赛者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组成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一份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体、深入的商业计划。
所提出的产品和服务应为参赛者参与的发明创造或经受权的发明创造,也可以是一项可能研发实现的概念产品或服务。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级别:国家级和省级参赛时间:国家级全国每两年(逢单数年号)举办一届六月到十一月省级每两年(逢双号年)举办一届四月到六月备赛时间:双数年三月参赛要求: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2020年竞赛命题要求和评分细则

2020年竞赛命题要求和评分细则(竞赛项目I)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0年省级大学生竞赛项目的通知(川教函〔2020〕290号)、《2020年度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组委会的竞赛命题和赛项安排的说明,以及《全国大学生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四川赛区章程》等指导性文件,四川赛区组委会决定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传统项目为无碳小车越障竞赛。
1.赛道近水平铺设的环形赛道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两段3000mm的直线段和两段半径为1000mm圆弧段组合成一条封闭环形赛道和一条8字赛道,绿粗实线为边框和中间隔板,两块长1000mm的中间隔板位于两条直线段赛道之间,且两块中间隔板之间有1000mm的缺口,用于构成8字S的运行轨迹;赛道上的点画线为驱动车行走的中心线,赛道两侧的半圆弧赛道的细实线(黑色)为赛道边界线,驱动车必须在规定的赛道内运行;除驱动车必须按照规定的出发方向出发外,驱动车前行方向不限;驱动车必须放置在发车区域内,以及在发车线后按照指示的出发方向发车;在赛道中心线上放置有障碍物(桩)(红色圆点),障碍桩为直径20mm、高200mm的圆棒,其障碍桩数量和间距(注释:障碍桩间距指两个障碍桩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抽签决定。
发车区发车区3000mm2000m m 5000mm出发方向出发方向1000mm发车线a )驱动车的环形S 赛道轨迹示意图 发车区发车区3000mm2000m m 5000mm出发方向出发方向1000mm发车线发车线b )驱动车的8字S 赛道轨迹示意图图1 机械类竞赛项目驱动车运行初赛赛道示意图初赛环节,沿直线赛道中心线上放置4个障碍桩(如图1所示),最初障碍桩是从出发线开始按平均间距1000mm 摆放,其中要求第一根障碍桩和第四根障碍桩的位置永远不变,中间两根障碍桩(第二根障碍桩和第三根障碍桩)位置在-300~+300mm 范围内同向调整,其调整位置抽签决定。
决赛环节,障碍桩沿直线赛道方向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分布并等间距放置,其放置的障碍桩间距不小于600mm ,其障碍桩间距和障碍桩数由抽签决定,决赛赛道示意图如图2所示。
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及规则

2012年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规则根据《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章程》,为规范北京市第二届大学生“无碳小车越障竞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各项工作,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科学、规范”的原则,特制订本规则。
一、参赛要求(一)参赛队要求参赛队应在校级竞赛(含两所或多所高校合作举办)基础上产生,校级竞赛的参赛队数原则上不应少于上报参加北京市竞赛参赛队数的3倍。
每所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限上报北京市竞赛2-4个参赛队,其中1-2个参赛队参加竞赛工程Ⅰ的比赛,1-2个参赛队参加竞赛工程Ⅱ的比赛。
对未组织校级竞赛的高校,组委会在北京市竞赛中评定奖项时有权作出适当处理。
每个参赛队的学生不超过3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
(二)赛前工作1.参赛队以抽签形式获得组号。
组号按竞赛工程Ⅰ和竞赛工程Ⅱ分别编号,每个参赛队只能参加其中一个竞赛工程的比赛。
2.各参赛队在报到时上交相关文件(包括无碳小车结构设计方案、工程管理方案、加工工艺方案、成本分析方案以及2种徽标方案)的纸质版和电子版,由工作人员与参赛队当面检查点清;所有外包装由参赛队自己准备,并应注明抽签组号。
3.参赛队负责准备本队需用的所有刀具、量具、工具及其他用具,种类、规格不限,比赛时带入现场。
4.竞赛组委会提前一天开放加工、装配、比赛场地。
5.在集中竞赛阶段的现场竞赛过程中,参赛学生可以使用各种图书资料和计算机,但不得与本参赛队之外的人员进行交流,也不可以与指导教师交流。
(三)载荷和重块要求驱动小车行走及转向的动力载荷只能由给定重力势能(4焦耳)转换得到。
动力载荷按要求(Φ50×65mm,质量≤1kg,材料:普通碳钢)准备,重块落差400±2mm,并随小车一起运动时铅垂下落,不允许从小车上掉落。
(四)无碳小车要求1.设计制作全部在本校完成,小车具有转向控制结构,且具有可调节功能,以适应不同间距障碍物的竞赛场地;2.小车为三轮结构,具体设计、材料选用及加工制作均由参赛学生自主完成;3.参赛小车应有方便测量的标记,始终保持与车身相对静止,以便测量小车竞赛行走距离;4.参赛小车除从动力载荷的势能转换能量外,不允许采用任何其他能量。
工程训练大赛策划书3篇

工程训练大赛策划书3篇篇一《工程训练大赛策划书》一、赛事背景工程训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通过工程训练大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次大赛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工程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平台,促进工程教育的发展。
二、赛事目的1. 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促进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4. 展示学生的工程技能和创新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赛事主题创新驱动,实践成才四、参赛对象全校各专业学生五、赛事时间和地点1. 时间:[具体时间]2. 地点:[详细地址]六、赛事组织1. 主办单位:[主办单位名称]2. 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3. 协办单位:[协办单位名称]4. 成立赛事组委会:负责赛事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七、赛事流程1. 报名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1])发布赛事通知和报名信息。
学生组队报名,每队人数[X]人。
提交报名材料,包括团队成员名单、项目计划书等。
2. 培训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2])组织参赛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
3. 项目制作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3])参赛学生根据项目计划书进行项目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可进行多次调试和改进。
4. 作品提交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4])参赛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品。
提交作品包括实物作品、设计文档、演示视频等。
5. 评审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5])组织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
评审标准包括创新性、实用性、技术难度、团队协作等。
6. 颁奖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6])公布获奖名单。
举行颁奖仪式,为获奖团队颁发证书和奖金。
八、赛事奖项设置1. 一等奖:[X]名2. 二等奖:[X]名3. 三等奖:[X]名4. 优秀奖:若干名5. 最佳创意奖:[X]名6. 最佳团队协作奖:[X]名7. 优秀指导教师奖:[X]名九、赛事宣传1. 制作宣传海报:在学校宣传栏、教学楼等显眼位置张贴宣传海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重庆赛区)获奖情况的通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重庆赛区)获奖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03.10•【字号】渝教高〔2015〕4号•【施行日期】2015.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重庆赛区)获奖情况的通报渝教高〔2015〕4号各有关高校: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重庆赛区的比赛工作已圆满结束。
根据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章程的有关规定,经重庆赛区组委会专家组评审并公示,在14所高校25支代表队参加的s型项目常规赛中,评出重庆赛区特等奖4队、一等奖6队、二等奖10队、三等奖5队;在10所高校18支代表队参加的8字型项目的常规赛中,评出重庆赛区特等奖3队、一等奖5队、二等奖7队、三等奖3队。
13所参赛学校获得重庆赛区优秀组织奖,27名教师被评为重庆赛区优秀指导教师,15名同志被评为重庆赛区优秀组织工作者(获奖名单见附件)。
同时,重庆赛区组委会将根据全国组委会竞赛规则按获奖排名顺序推荐代表队,由全国组委会确定重庆市参加全国竞赛代表队名单。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教育部和财政部开展的“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资助的竞赛之一,是一项群众性的科技活动,对促进我市高校工程训练类课程建设,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与智慧,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参赛学校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
未参赛的学校创造条件,主动参与,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附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重庆赛区)获奖名单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5年3月10日附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重庆赛区)获奖名单一、s型常规赛获奖名单(按成绩排序)二、8字型常规赛获奖名单(按成绩排序)三、优秀指导教师(27名)重庆大学(3名):任红、崔军、龙建西南大学(3名):蒋猛、张春、郑应彬重庆工商大学(4名):王旭东、李平、张天禄、夏洪均重庆理工大学(4名):彭东、李燕、闫忠琳、蒋海燕长江师范学院(2名):蒋英钰、秦榜明重庆科技学院(8名):左时伦、谭逢友、苏卫东、陈渝、何高法、姜占平、羊健、李亮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3名):徐漫琳、葛宏翔、李立成四、优秀组织工作者(15名)重庆大学(1名):任亨斌西南大学(1名):张建军重庆邮电大学(1名):郑太雄重庆交通大学(1名):钟厉重庆工商大学(1名):谭伟重庆理工大学(1名):王国超重庆三峡学院(1名):赵英杰重庆文理学院(1名):田永酉长江师范学院(1名):彭程重庆科技学院(2名):周雄何高法重庆人文科技学院(1名):强华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1名):陈龙灿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1名):潘银松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1名):葛敏五、优秀组织奖(13校)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命题说明及赛项安排
1.竞赛主题
本届竞赛主题为“无碳小车越障竞赛”。
要求经过一定的前期准备后,在比赛现场完成一台符合本命题要求的可运行的机械装置,并进行现场竞争性运行考核。
每个参赛作品需要提交相关的设计、工艺、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4个文件及长度为3分钟的关于参赛作品设计及制作过程的汇报视频。
2.竞赛命题
本届竞赛命题为“以重力势能驱动的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自行小车”。
设计一种小车,驱动其行走及转向的能量是根据能量转换原理,由给定重力势能转换而得到的。
该给定重力势能由竞赛时统一使用质量为1Kg的标准砝码(C 50X 65 mm碳钢制作)来获得,要求砝码的可下降高度为400土2mm标准砝码始终由小车承载,不允许从小车上掉落。
图1为小车示意图。
图1无碳小车示意图
要求小车在行走过程中完成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由此给定重力势能转换而得,不可以使用任何其他来源的能量。
要求小车具有转向控制机构,且此转向控制机构具有可调节功能,以适应放有不同间距障碍物的竞赛场地。
要求小车为三轮结构。
具体设计、材料选用及加工制作均由参赛学生自主完成
3.竞赛安排
每个参赛队由3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和1名指导教师及1名领队组成,参加校、省及全国竞赛。
3.1本校制作
参赛队按本竞赛命题的要求,在各自所在的学校内,自主设计,独立制作出一台参赛小车。
允许为参赛小车命名,并在参赛小车上制作标识。
3.2集中参赛
1)携带在本校制作完成的小车作品参赛。
2)报到时提交参赛作品的结构设计方案、工程管理方案、加工工艺方案及成本分析方案共4个文件(分别提交纸质版文件一式2份、电子版文件1
份),文件按本竞赛秘书处发布的统一格式编写。
3)提交1份3分钟的视频,(格式要求:MPEG文件,DVD-PAL 4:3, 24 位,720 X576, 25 fps,音频数据速率448 kbps杜比数码音频48KHz),视
频的内容是关于本队参赛作品赛前设计及制作过程的汇报及说明。
4)提交PPT文件1份,内容是阐述小车的设计、制作方案说明及体会。
3.3方案文件要求
1)结构设计方案文件
完整性要求:小车装配图1幅、要求标注所有小车零件(A3纸1页);
装配爆炸图1幅(所用三维软件自行选用,A3纸1页);
传动机构展开图1幅(A3纸1页);
设计说明书1-2页(A4)。
正确性要求:传动原理与机构设计计算正确,选材和工艺合理。
创新性要求:有独立见解及创新点。
规范性要求:图纸表达完整,标注规范;文字描述准确、清晰。
2)工艺设计方案文件
按照中批量(500台/年)的生产纲领,自选作品小车上一个较复杂的零件,完成并提交工艺设计方案报告(A4, 2-3页)。
要求采用统一的方案文
件格式(网上下载)。
3)成本分析方案文件
分别按照单台小批量和中批量(500台/年)生产纲领对作品小车产品做成
本分析。
内容应包含材料成本、加工制造成本两方面(A4, 2-3
页)。
要求采用统一的方案文件格式(网上下载)。
4)工程管理方案文件
按照中批量(500台/年)对作品小车产品做生产工程管理方案设计(A4, 2 -3页)。
要求目标明确,文件完整,计划合理,表达清楚。
采
用统一的方案文件格式(网上下载)。
4.竞赛项目
经现场公开抽签,在700〜1300mm范围内产生一个“ S”型赛道障碍物间距值,在300〜500mn范围内产生一个“ 8”字型赛道障碍物间距值。
4.1参赛小车拆装调试
各队选派2名队员,对本队参赛小车上的所有零件进行拆卸,然后,根据公开抽签产生的障碍物间距调整并装配小车。
裁判人员根据爆炸图进行检查。
拆装工具自带,现场将提供钳工台。
如需使用机床加工,可提出申请,经裁判批准,可到车间进行普车、普铣、钻孔等常规加工作业,所需刀具和量具自备。
对违反规定的行为按减分法处理。
本项竞赛内容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逾时不能进入后续比赛。
4.23D打印设计及制作
在比赛现场以公开抽签的方式从题库(不提前发布)中抽取一个题目,各队的第三名队员根据此题目独立进行3D设计及打印制作。
本项内容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违规减分,逾时不能进入后续比赛。
4.3“ S”型赛道场地常规赛
竞赛小车在前行时能够自动绕过赛道上设置的障碍物,如图2。
障碍物为直径20mm高200mm勺圆棒,沿赛道中线等距离摆放。
以小车前行的距离和成功绕障数量来评定成绩。
参加“S”型赛道竞赛的参赛队,用在现场调整装配后的小车,加载由竞赛组委会统一提供的标准砝码,在指定的赛道上进行比赛。
赛道宽度为2米,出发端线距第一个障碍及障碍与障碍之间的间距均相同,具体数值由4.竞赛项目开始时的抽签产生。
小车出发位置自定,但不得超过出发端线和赛道边界线。
每队小车运行2次,取2次成绩中的最好成绩。
图2
小车有效的绕障方法为:小车从赛道一侧越过一个障碍后,整体越过赛道中线且障碍物不被撞倒或推出障碍物定位圆;连续运行,直至小车停止。
小车有效的运
行距离为:停止时小车最远端与出发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4.4 “ 8”字型赛道场地常规赛
小车在半张标准乒乓球台(长1525mm宽1370mm上,绕两个障碍物按“8” 字型轨迹运行。
障碍物为直径20mm长200mn的2个圆棒,相距一定距离放置在半张标准乒乓球台的中线上,该距离由4.竞赛项目开始时的抽签产生,以小车完成8字绕行圈数的多少来评定成绩,见图3。
图3 “8”字型赛道竞赛所用乒乓球台及障碍设置图
参加“8”字型赛道竞赛的参赛队,使用在现场调整装配后的小车及组委会统一提供的标准砝码参赛。
出发点自定,每队小车运行2次,取2次成绩中最好成绩。
一个成功的“ 8”字绕障轨迹为:两个封闭图形轨迹和轨迹的两次变向交替出现,变向指的是:轨迹的曲率中心从轨迹的一侧变化到另一侧。
比赛中,小车需连续运行,直至停止。
小车没有绕过障碍、碰倒障碍、将障碍物推出定位圆区域、砝码脱离小车、小车停止或小车掉下球台均视为本次比赛结束。
4.5场地挑战赛
本项比赛为最小障碍物间距挑战赛,分为“ S'型赛道和“ 8”字型赛道两项进行。
“ S”型赛道,要求完成连续10个障碍物成功绕行,“ 8”字型赛道,要求完成连续10个完整“8”字绕行。
每个参赛队可以报名参加一项挑战赛,挑战赛需提前报名,并提交挑战的最小障碍物间距和按报名最小障碍物间距成功运行的视频记录资料。
根据报名成绩排序,按“ S'赛项和“ 8”赛项分别选出10个队进入挑战赛。
挑战赛可以使用与常规赛不同的小车,但所用小车应符合本命题要求
完成10个障碍或10个完整“8”字绕行的参赛队,按障碍物最小间距的数值,计算成绩,数值相同时,按完成时间的长短,计算成绩。
间距越小,时间越短,成绩越高。
4.6现场问辩
根据参赛队数量,经各队自愿申请或通过抽签产生参加答辩环节的参赛队。
答辩问题涉及本队参赛作品的设计、制造工艺、成本及管理等相关知识。
参与答辩的参赛队按答辩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得分高于答辩平均分的队将获得总分加分,得分低于答辩平均分的队将得到总分减分。
5.奖项分配
常规赛“S”型赛道组和“ 8”字型赛道组各设一、二、三等奖,一等奖30% 二等奖30%其余为三等奖、优秀奖和无奖。
挑战赛“S'型赛道组和“ 8”字型赛道组各设第一、第二、第三名奖,其余挑战成功的队获颁挑战赛成功奖。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秘书处
2014 年4 月12
注意几点:
1 •第四届工训大赛的文件较前两届文件层次更为分明、细致,参赛要求更为严格和苛
刻。
比如:杆倒或移出,终止比赛;视频要求,间距的要求等;
2•障碍物间距值不是固定的,而是一开赛,按照抽签随机产生间距
3•增加3分钟的视频的要求;
4•增加了“场地挑战赛”一项,同时说明:挑战赛可以使用与常规赛不同的小车,但
所用小车应符合本命题要求-单一制作一台参与挑战赛;
5•全国赛事规则在没有相应的解释前,按照现行文件理解,服从现网上公布的规则要
求;
6•增加挑战赛奖项;
7•赛场和试车场地情况的数码照片展示;
&北京赛事,大家可根据全国赛事要求,各位理事们共同商议具体赛事规则和要求。
自己建议可适度放宽,某些方面可采用上届评判规则,达到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