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 物质世界复习教案
甘肃省武威市中考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教案

甘肃省武威市中考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组成、状态以及物质的基本属性(密度、比热容、热值)。
2.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分类,并能运用相关物理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基本属性:密度、比热容、热值。
2. 常见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
3. 物质的分类:固体、液体、气体。
4. 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基本属性(密度、比热容、热值)的定义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物质状态变化的解释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基本属性和状态。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类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物质的基本属性(密度、比热容、热值)及其定义。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状态变化,如冰融化、水沸腾等。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物质分类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理解。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质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物质导电性的理解与应用: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及区分。
2. 磁现象的基本知识:磁铁、磁场、磁力线的概念。
3. 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本内容。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导电性的理解与应用,磁现象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及其应用。
八、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区别。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现象和电磁感应现象。
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精选甘肃省武威市中考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教案

多彩的物质世界章节(课题)名称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学时 2 总课时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原子的结构。
(2)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3)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4)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记住水的密度。
(5)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6)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过程方法(1)会调节天平,会使用天平测质量。
(2)会用量筒、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美的欣赏能力。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质量、天平的使用、密度的测定及应用。
教学难点密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第一课时一、基础练习1.物质存在有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中分子间距最大的是。
2.银河系只是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但也异常巨大,要表示银河系的大小使用长度单位最方便.3.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大还是变小?你能举出两种现象支持你的说法吗?4.我们知道:“当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请你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的不同谈谈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二、复习内容1、物质:(1)组成:分子、原子(2)原子结构:原子核、和外电子(3)固、液、气宏观及微观特点2、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物体和物质是不同的概念。
一切物体由物质构成;物体有质量物质有密度。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小质量的物体要用测多知少法。
九年级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教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教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教案编写依据:《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一、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物质世界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2. 提高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3. 分子动理论4. 力的作用效果5. 浮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分子动理论,力的作用效果,浮力。
2. 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分子动理论的运用,浮力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通过实验、演示、讲解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物质世界的相关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知识梳理:讲解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分子动理论,力的作用效果,浮力等知识点。
3.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复习与巩固1. 通过课堂复习,使学生对物质世界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系列关于物质世界知识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
2.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并提供正确的解题方法。
八、拓展与提高1. 引导学生进行物质世界知识的拓展学习,如介绍物质的微观结构、分子动理论的应用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物质世界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甘肃省武威市中考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教案

甘肃省武威市中考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教案第一章:物质的基本概念1.1 物质的定义与分类1.2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3 物质的状态与变化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2.1 固体的特性与分类2.2 液体的特性与分类2.3 气体的特性与分类第三章:物体的运动3.1 运动的描述与分类3.2 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3.3 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第四章:力与能量4.1 力的概念与分类4.2 常见力的作用效果4.3 能量的概念与分类4.4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五章:压强与浮力5.1 压强的概念与计算5.2 压强的变化规律5.3 浮力的概念与计算5.4 浮力的应用与原理第六章:温度与热量6.1 温度的概念与测量6.2 热量传递的方式6.3 热量的计算与转换第七章:声现象7.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7.2 声音的特性与测量7.3 声音的应用与防治噪声第八章:光现象8.1 光的基本概念与传播8.2 光的折射与反射8.3 光的色散与光谱第九章:电现象9.1 静电现象与电荷9.2 电流的概念与电路9.3 电能的计算与用电器第十章:实验与探究10.1 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10.2 常见物理实验的操作与观察10.3 物理探究题的解题步骤与技巧10.4 甘肃省武威市中考物理实验题型分析与练习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物质的基本概念补充说明:物质的定义需要掌握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理解;分类要清楚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组成与结构要掌握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状态与变化要理解固、液、气三态的转换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二、固体、液体和气体补充说明:固体和液体的分子排列方式及其对性质的影响;气体的分子间距离和作用力对气体性质的决定;各类状态的相互转化条件和特点。
三、物体的运动补充说明: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区别和联系;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的转换关系。
四、力与能量补充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形变、加速度、转动等;能量的类型,如机械能、内能、电能等;能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和应用。
甘肃省武威市中考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教案

甘肃省武威市中考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
2. 掌握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了解物质的相互作用,包括力学、热学、电学等方面的相互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2. 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分子、离子等。
3.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如密度、颜色、硬度等)和化学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等)。
4. 物质的相互作用:力学相互作用(如摩擦、碰撞等)、热学相互作用(如热传导、热膨胀等)、电学相互作用(如静电、电流等)。
三、教学重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2. 物质的微观结构。
3.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 物质的相互作用,包括力学、热学、电学等方面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难点1. 物质的微观结构的理解。
2. 物质的性质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3. 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验证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4.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内容: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 引入:提问学生对物质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2. 讲解:介绍物质的组成和分类,讲解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概念。
3. 例子: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物质。
二、物质的微观结构1. 引入:提问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原子、分子、离子等概念。
2. 讲解:介绍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结构,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例子: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不同微观结构的存在。
三、物质的性质1. 引入:提问学生对物质性质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初三物理第十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复习课 新课标 教案

初三物理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复习课【I学习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3、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6、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7、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8、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重点】天平的使用测量物质的密度【难点】天平使用的纠正液体密度的测量基础知识〖本部分为大纲要求识记并掌握的部分,是你提高与应用的基础〗1、球上的高山、大海、生物等任何物品,包括任何天体都是由__________组成,而且我们发现这些物体随着时间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任何物质都是由大量的________组成,它是一种极其微小但能保持_______________的粒子,这种微小的粒子又是有____________组成。
3、原子的中心是________,它的周围有_________围绕着它在运动,在原子中心的内部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更小的粒子组成。
4、质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少,国际单位是________,用__________工具进行测量,我们日常生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写出两个)。
5、在使用前应先将天平放在_________上,然后进行一系列调节,如果按正确的步骤,调节过程中指针指向刻度盘的右侧,则就将______________向______旋动。
6、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__________,而且同种物质的这一比值是_______(一定或不一定)的,密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是________的,对于不同物质而言,当它们的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物质密度________;当它们的质量相同时,体积大的物质密度_________(以上均为实心物体间的比较)。
中考物理《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多
3、纳米和纳米技术:1nm=_________m 彩 1、定义: ,符号 2、单位: ,符号 常用单位从大到小: 进率 。 3、属性:不随物质的 、 、 改变而改变。 4、常见物体的质量:1 个苹果 0.15 ;一个鸡蛋 50 ;一只鸡 2 一个成年人 50 。 1、工具 质 质 量 世 5、 测 量 (2)使用前注意几条: 2、天平 、 (3)使用方法: 、 、 、 、 世 生活工具: 、 实验工具:天平(分 托盘天平: 学生天平: (1)结构 、 、 、 ) 质
(1)质量与体积关系: , 的 密 ; 物 (3)测沉于水的固体密度: 度 9、实验 (4)测浮于水的固体密度: (5)测液体密度: (6)没有量筒如何测液体密度: (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的
物
(1)没有量筒,只有天平: 界 A: (测某种液体的密度)方法:V 水=V 液 10 、 特 殊 测量方法 B: (测固体密度)方法:V 固=V 排=m 排水/ρ水 (2)没有天平,只有量筒: 测漂浮于水面物体的密度(固体) 方法:G 物=F 浮 ρ物 V 物 g=ρ水 gV 排
宁夏银川四中中考物理《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教案 新人教 版
1、宏观世界(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__ ___ (十亿) (十 万光年) (九大行星) (1)保持物质性质 微 ①物质 分子 原子 2、观 (2)直径用 10-10m 量 电子 世 度 界 a、固体:分子间距_______、分子间作用力___,分子在平衡位置振动 结 构 ②微观 模型 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液体: 分子间距 ; 分子作用力 ; 分子运动 特征: c、气体:分子间距 分子作用力 分子运动 特征: ; ; 多 1、定义: 2、特性: 3、公式: 4、单位和符号: 5、单位的物理意义: 6、水的密度: 7、密度与温度关系: 符号: 理解: 、 。 。 。 。 。 。
中考物理物质世界复习教案

物质世界章节(课题)名称物质世界章节复习学时 1 总课时45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2.会调节天平平衡,会使用砝码,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4.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5.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过程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学生特征分析本章共四节,第一节带领我们认识了浩瀚的宇宙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接下来课本中又讲述了物质的组成——分子,分子的组成——原子.从本课中我们在认识宇宙组成的同时也更加激发了我们研究探索宇宙的热情.第二节是质量,质量是初中物理的重点,课本中首先介绍了质量的概念.我们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同时在讲述质量的同时,课本中还向我们介绍了质量的测量,也就是如何使用天平,从天平的构造、使用方法上都作了详细的介绍.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1.质量的概念.2.密度.3.天平的使用.观察法:会观察天平的构造及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和最小称量,观察砝码(每个砝码的质量).教学难点1.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2.密度的应用和计算.3.公式ρ=Vm的正确理解.4.判断空心还是实心的问题.实验法:会正确使用天平进行简单实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一、知识网络(板书)宇宙及其微观世界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液、气微观模型质量多彩的物质世界密度概念: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m)单位:kg g mg t测量:天平结构调节使用定义: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的质量(ρ)公式:ρ=m/V单位:kg/m3g/cm3测量规则固体:天平、刻度尺不规则固体液体天平、量筒应用求质量求体积鉴别物质二、典型例题例1:某仓库有一捆铁丝,其质量为7.9 kg ,测得直径为1 mm .问这捆铁丝有多长?分析:铁丝的长度可用刻度尺量,但是一捆铁丝,用刻度尺量很不方便,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求出就方便了.解法如下:已知:m =7.9 kg ,ρ铁=7.9×103kg /m3,r =0.5 mm=0.5×10-3m 求:L解:根据ρ=V m得V =ρm =33/109.79.7m kg kg ⨯=10-3m3又因为铁丝可视为圆柱体,可由公式V=πr2L 得:L=V/πr2==⨯⨯--2333)105.0(14.310m m 1274m .答:这捆铁丝长1274 m .例2:现有一台已调好的天平(配套砝码),一个盛满水的烧杯,只用这些器材(不使用任何其他辅助工具)测出一堆金属颗粒的密度,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计算金属密度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从实验原理(ρ=V m)来分析,要测出金属颗粒的体积才能解决问题,可是器材中没有量筒,但有装满水的烧杯,能不能用排水法,通过质量与密度的知识求出金属颗粒的体积呢?设想可测出盛满水的烧杯的质量(m1),把颗粒加进烧杯,部分水(体积等于颗粒体积)溢出,再测出总质量(m2).若事先测出颗粒的质量(m0),我们再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m0→金属颗粒的质量; m1→m 杯+m 水;m2→m 杯+m0+m 剩水· 则溢出水的质量 m 溢=m1-(m2-m0)→可以求出V 溢=V 金,问题就解决了. 答案:实验步骤如下:(1)调节天平,测出金属颗粒的质量,记为m0 (2)测出装满水的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1.(3)将金属颗粒装入烧杯中,让水溢出,等水面静止时测出金属颗粒、烧杯、剩下水的总质量,记为m2.表达式:ρ=.)()(02102100水水金ρρm m m m m m m m V m --=--=例3:有一架天平,没有量筒,要测出某种液体的密度,还需哪些实验器材?写出实验步骤并推导出计算密度的公式.分析:除天平和被测液体外,还需要一个烧杯(或烧瓶)和足量的水,用等积法测出液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 ;(2)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3)把烧杯中的水倒出来,再倒满被测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4)计算液体的密度. 因为V 液=V 水所以水水液液ρρm m =,即水液ρρmm mm -=-12得:ρ液=mm mm --12ρ水.个 性为学有余力学生所做的调整化教学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调整板书设计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宇宙及其微观世界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液、气微观模型质量多彩的物质世界密度概念: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m)单位:kg g mg t测量:天平结构调节使用定义: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的质量(ρ)公式:ρ=m/V单位:kg/m3g/cm3测量规则固体:天平、刻度尺不规则固体液体天平、量筒应用求质量求体积鉴别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世界
章节(课题)名称物质世界章节复习学时1总
课
时
45
三维目标
知识
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会调节天平平衡,会使用砝码,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5.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
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学生特征分
析本章共四节,第一节带领我们认识了浩瀚的宇宙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接下来课本中又讲述了物质的组成——分子,分子的组成——原子.从本课中我们在认识宇宙组成的同时也更加激发了我们研究探索宇宙的热情.第二节是质量,质量是初中物理的重点,课本中首先介绍了质量的概念.我们知道质量是
物质的一种属性,同时在讲述质量的同时,课本中还向我们介绍了质量的测量,
也就是如何使用天平,从天平的构造、使用方法上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1.质量的概念.
2.密度.
3.天平的使用.
观察法:会观察天平的构造及其作用,
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天平的最
大称量和最小称量,观察砝码(每个砝
码的质量).
教学难点1.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2.密度的应用和计算.
3.公式ρ=V
m
的正确理解.
4.判断空心还是实心的问题.
实验法:会正确使用天平进行简单实
验.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
活动
设
计
意
图
教学
札记
一、知识网络(板书)
二、典型例题
例1:某仓库有一捆铁丝,其质量为7.9 kg ,测得直径为1 mm .问这捆铁丝有多长?
分析:铁丝的长度可用刻度尺量,但是一捆铁丝,用刻度尺量很不方便,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求出就方便了.解法如下:
已知:m =7.9 kg ,ρ铁=7.9×103kg /m3,r =0.5 mm=0.5
宇宙及其微观世界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物质存在的状态
固、液、气
微观模型
质量
多彩的物质世界
密度
概念: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m ) 单位:kg g mg t
测量:天平 结构 调节
使用
定义: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的质量(ρ)
公式:ρ=m/V
单位:kg/m 3 g/cm 3
测量
规则固体:天平、刻度尺 不规则固体
液体 天平、量筒
应用 求质量 求体积
鉴别物质
×10-3m 求:L
解:根据ρ=V m
得V =ρm =3
3/109.79.7m kg kg ⨯=10-3m3
又因为铁丝可视为圆柱体,可由公式V=πr2L 得:
L=V/πr2==⨯⨯--2
33
3)105.0(14.310m m 1274m .
答:这捆铁丝长1274 m .
例2:现有一台已调好的天平(配套砝码),一个盛满水的烧杯,只用这些器材(不使用任何其他辅助工具)测出一堆金属颗粒的密度,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计算金属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分析:从实验原理(ρ=V m
)来分析,要测出金属颗粒的体积才能解决
问题,可是器材中没有量筒,但有装满水的烧杯,能不能用排水法,通过质量与密度的知识求出金属颗粒的体积呢?
设想可测出盛满水的烧杯的质量(m1),把颗粒加进烧杯,部分水(体积等于颗粒体积)溢出,再
测出总质量(m2).若事先测出颗粒的质量(m0),我们再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
m0→金属颗粒的质量; m1→m 杯+m 水; m2→m 杯+m0+m 剩水· 则溢出水的质量 m 溢=m1-(m2-m0)→
可以求出V 溢=V 金,问题就解决了. 答案:实验步骤如下:
(1)调节天平,测出金属颗粒的质量,记为m0 (2)测出装满水的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1.
(3)将金属颗粒装入烧杯中,让水溢出,等水面静止时测出金属颗粒、烧杯、剩下水的总质量,记为m2.
表达式:ρ=
.)()(0210
2100水水
金ρρm m m m m m m m V m --=--=
例3:有一架天平,没有量筒,要测出某种液体的密度,还需哪些实验器材?写出实验步骤并推导出计算密度的公式.
分析:除天平和被测液体外,还需要一个烧杯(或烧瓶)和足量的水,用等积法测出液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
(1)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 ;
(2)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3)把烧杯中的水倒出来,再倒满被测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
(4)计算液体的密度. 因为V 液=V 水
所以
水水
液
液
ρρm m =
,即
水
液
ρρm
m m
m -=
-12
得:ρ液=
m
m m
m --12ρ水.
个性化教学为学有余力学生所做的调
整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调
整
板书设计五、板书设计
宇宙及其微观世界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物质存在的状态
固、液、气
微观模型
质量
多彩的物质世界
概念: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m)
单位:kg g mg t
测量:天平
结构
调节
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