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推敲》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 上册9 推敲PPT课件

2、从贾岛推敲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贾岛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中 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从贾岛对“推”“敲”二字斟酌的过程中,可 以体会到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 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在学习中,要保持严谨 、认真的态度,尤其是在写作文的时候,要像贾岛那 样字斟句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运用:她今天不知怎么了,说话很冲(chònɡ),差 一点失言冲(chōnɡ)撞领导。
词语解释
1
幽居(yōu jū):隐蔽的或僻静的住处。
2
妥帖(tuǒ tiē):恰当;十分合适。
3 斟酌(zhēn zhuó):考虑实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适当。
4
犹豫不决(yóu yù bù jué):拿不定主意。
用一用:
写 法 借 鉴
再读课文:
1.第②段中的“拜访”能不能换成“访问”?为什 么?
答案:“拜访”也是访问,但包含了对被访者的敬意,指 礼节性的访问。文中用“拜访”说明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 ,并非一般性的“访问”。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什么
意思?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 树上沉睡的小鸟。
推敲
作 者 : 韩 愈
激趣导入:
“推敲”本来是两个动作,后被引申为“在 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之意。这个意思的 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我们快去读读 吧!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
“推”与“敲”,用哪个字更为巧妙,
从诗人斟酌,探索的身上我们能学到什
tuǒ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上
T 女 7
英 字 组
下 造
妥
chuǎng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推敲》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推敲》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推敲》教案教学内容9.推敲共⼏课时2课型新授第⼏课时1教学⽬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学会本课⽣字,理解由⽣字组成的新词;能正确辨析词语的⽤法。
3.初读课⽂,理清脉络,概括段意,初步体会⽂章的整体结构。
教学重难点熟读课⽂,能正确辨析词语的⽤法;初步理清课⽂脉络。
教学资源贾岛(779~843),唐代诗⼈。
字浪仙。
范阳(今北京附近)⼈。
早年出家为僧,号⽆本。
元和五年(810)冬,⾄长安,见张籍。
次年春,⾄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
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下门。
过桥分野⾊,移⽯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
预习设计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读准⽣字词字⾳,在⽂中划出,运⽤⼯具书或联系上下⽂理解“斟酌、莽撞、簇拥、宽恕”等词语的意思。
2.理清课⽂脉络,试着⽤⾃⼰的语⾔概括课⽂写了⼀件什么事。
3.完成《习字册》第18页⽣字部分第⼀列描红,《补充习题》第28—29页第⼀、⼆题。
4.复习《好书伴我成长》P56古诗《题诗后》,结合课⽂第⼀段的内容,了解作者信息。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板块:⾛近课⽂(2分钟)1.学⽣根据动作猜词语。
2.⽐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3.齐读课题。
第⼆板块:预习展⽰(18分钟)●预习作业2:1.学⽣⾃由朗读词语,指名读。
2.理解词语意思:前后两词是近义词门闩:结合学⽣⽣活经验理解。
皎洁:形容⽉光明亮⽽洁⽩。
莽撞:鲁莽冒失。
吟哦:有节奏地朗读诗⽂。
宽恕:宽容饶恕。
3.齐读词语。
●辨析词义预设:“访问”是有⽬的地去探望⼈并跟他说话。
“拜访”也是访问,但对访者包含了敬意,是礼节性地访问。
“即兴”指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临时发⽣兴致⽽创作。
“即时”就是⽴即的意思。
“安静”指没有声⾳,没有吵闹和喧哗。
“宁静”指(环境、⼼境)很安静,表⽰静的程度较深。
五年级上册语文《推敲》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语文《推敲》说课稿一、教材简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推敲》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的是唐朝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新课标提出第三学段“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所以就阅读教学而言,高年级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表达的方法上。
依据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要求以及从教材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我们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绿线中的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能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
3.根据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局来梳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顺叙的叙事方法。
4.紧扣关键词句,领悟作者运用对比、反衬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并能把学习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去。
教学重点、难点1.根据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尾来梳理文章脉络,初步了xx的叙事方法。
2.紧扣关键词句,领悟作者运用对比、反衬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并能把学习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去。
教与学的准备学生:收集查阅贾岛及韩愈的作品、个人资料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二、说教法学法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诵读法(学生自读自悟,读中体验、读中悟情)、表演法、迁移训练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入情入境,情境合一,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积累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说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通过教师做动作让学生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为“推敲”用词的准确做了铺垫。
2.由于“敲”是本课的生字,又是一个学生容易写错的字,所以在板书课题时我先提醒学生右半部分不要写错,并让学生书空。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推敲》PPT课件5

我能完成下面的填空:
夜深人静的夜晚 友人李凝 ,结果主人 ●贾岛在____ , 去拜访_____ 以诗赠友 不在家,于是他____ 。 ●第二天,在返回长安的路上,他想起 即兴写成的小诗 吟哦 ________,于是骑在毛驴上,一边____ ,一边 做着敲门、推门 韩愈的仪仗队 ____, 结果冲撞了 ______ 。 的动作 韩愈 敲 ● ____ 和贾岛一起商量,认为还是用“___” 字好。 在写诗和作文 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后来,人们就把_____,
名句欣赏
旺、浓、闹 ●红杏枝头春意( 闹)。《玉楼春》 动、拂、翻、皱、起 ●风乍起,吹(皱 )一池春水。《谒金门》 到、过、入、满、绿 ●春风又(绿 )江南岸。《泊船瓜洲》
同 步 练 习
我来推敲推敲: ●集市上人山人海,各 种商品琳琅满目。这时,街 道一旁有人正拿着标价牌在 说:“六元一件,十元两 件!” ●老爷爷跌倒了,他艰 难地移动着身体。这时,陈 老师看见了,走下楼梯,来 到老爷爷身旁,把老爷爷轻 轻地拉了起来。
●
集市上人山人海,各种商品琳琅满
目。这时,街道一旁有人正举着标价牌 在大声吆喝:“六元一件,十元两件!” ●老爷爷跌倒了,他艰难地挪动着身 体。这时,陈老师看见了,冲下楼梯, 跑到老爷爷身旁,把老爷爷轻轻地扶了 起来。
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有
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
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 些。
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
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
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有
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
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 些。
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
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推敲》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推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简解]本文是一则“文学典故”,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拜访友人未遇,留诗一首。
因为有一个字眼无法确定是用“推”还是“敲”,而反复斟酌,无意中竟然冲撞了韩愈的仪仗,谁知道因祸得福,在韩愈的协助下二人共同推敲完成了诗作。
贾岛是“苦吟”诗人,“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这种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令人钦佩,推敲的故事也成为了千古美谈。
[目标预设]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并能说出“推敲“这个故事的梗概,锻炼学生说话和概括文章的水平。
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初步理解“推敲”,感悟推敲语言文字之后用词的巧妙,感受“推敲”这个种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重点、难点]了解故事的经过,感悟推敲语言文字之后用词的巧妙,初步感受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建构人格、提升精神、丰富情感与学习生活的一种资源。
‘用教材’就是把教材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参照物,使教材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生活建立联系,让学生经历一个亲历、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经历一个与先人智慧印照并切磋对话的过程。
只有让学生的心灵走进这个充满着意义和思想、热情和灵魂的世界,实行情感和智慧的建构,才能完成‘人’的完整性教育。
在教学中,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有的放矢的自读中感悟。
文、画结合,采用默读的方式,观画读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实行字词教学;文、诗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敲”的妙用,从语言文字中感悟贾岛创作态度的认真专注,懂得“推敲”的真正含义;使用文本叙述的故事,唤醒学生斟酌文字的意识。
细读文本,从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背后告知的语文学习的方法:1.发现一个问题,有时候比解决一个问题的价值还要大。
假如,贾岛没有向自己的作品发难,也就不会发现“推和敲”的问题。
贾岛推敲 推敲贾岛

贾岛推敲推敲贾岛教材简解《推敲》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月夜访友不遇,题诗相赠,在回长安途中,反复斟酌误闯韩愈仪仗队,他执着地与韩愈一起推敲诗句中的用词。
通过这一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目标预设1. 了解“推敲”事情的经过,并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划分段落层次,运用详细表达和简要概括的方法练说片段意思。
2. 循着事件,紧扣人物的语言、动作塑造人物形象,学习贾岛做学问时认真钻研、执着探索的精神。
3. 明白“推敲”的含义。
4. 初步感知侧面描写对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5. 学习推敲文中的词语,体会表达效果。
重点难点1. 循着事件,紧扣人物的语言、动作塑造人物形象,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钻研、执着探索的精神。
2. 学习推敲文中的词语,体会表达效果。
设计理念《推敲》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叙事性文章,单纯从叙事角度来读文章,并没有过于艰深的知识藏于其中,那么教者就在确定了基础目标(目标1、3)后,又进一步确立了提高目标(目标2、4),这样的目标预设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既能够理清叙事性文章的脉络,了解事情梗概,又能够借助于事件学习人物的认真钻研、执着探索的精神;既关注到了文章的内容,又关注到了其表达形式,使得内容和形式有机的统一,使得言和义浑然一体。
在推敲贾岛其人的教学设计中,教者希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降低学习难度,搭好阶梯,故分为三个步骤进行:一从远处到近处走向了解贾岛;二自己品读文字理解贾岛;三辅以他人评价,让贾岛的形象愈发丰满。
相信在事件中走了一遭来回的学生已经根植于语言文字的土壤中,体会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准,感受到了异乎寻常的表达效果。
贾岛执着探求精神的提炼是教学难点,教者希望“零起点,小步子,低要求”的达成目标,故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呈现人物的正常表现,再引入贾岛不同常人的甚至于我们看似反常的表现。
这样的对比,学生印象深刻,追溯其中原因,难点就迎刃而解。
五年级语文《推敲》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推敲》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推敲》教学设计(苏教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推敲》教学设计(苏教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语文《推敲》教学设计篇1《推敲》一课讲的是:“苦吟诗人”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位名叫李凝的朋友。
可是他经过千辛万苦来到深山中,朋友却不在家。
他留下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
其中有这样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他读来品去,总觉得“推”用得不够确切。
不知道其中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就坐在毛驴上想啊想。
不想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
韩愈问其原因,贾岛如实相告。
韩愈就指点他用“敲”好,并说了“敲”字好的理由。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做“推”与“敲”的动作,生猜词语。
师板书这两个字。
问: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词语以后是什么意思呢?生答。
师:推敲就是斟酌文字的意思。
“推敲”一词的由来还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情况1、生字词第一组:贾岛、和尚(点身份:和尚,)第二组:韩愈(点身份:京兆尹(首都的市长))、仪仗队(图片加注释) 第三组:门闩(附图片)第四组:簇拥、避让、莽撞、宽恕第五组:斟酌、推敲、妥帖、恰当(让学生发现前后两词是近义词)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帮他解决了难题。
师: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看来大家对斟酌“推”字和“敲”字这部分很感兴趣。
五年级上册《9推敲》优秀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9推敲》优秀说课稿苏教版五年级上册《9推敲》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推敲》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词,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
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贾岛苦苦吟咏,颇费推敲的诗人形象。
我认为《推敲》一文所承载的教学价值绝不是只让学生“会讲这个故事,认识两个诗人,知道‘推敲’一词的由来”这些东西,而应该真正用这篇教材来教,让这篇教材发挥它的全部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方法的设计力求一个“简”字,着力一个“读”字,即简简单单一条线,以学生的读书活动为主线,贯穿初读感知、精读感悟、熟读内化、再读拓展的整个流程,“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基于以上的考虑,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推敲”的含义。
学习诗人严谨的创作精神,练习推敲文字,逐步做到用词准确,使语言文字增强色彩,从而达到表情达意的效果。
2、精读课文,感悟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能把学习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去。
三、说学习重难点:教学如果不掌握重点,就不能有真正的教学质量。
本篇课文是篇典故,结尾处明确提出了“推敲”的含义“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文中多处写到了贾岛在“斟酌文字”,让学生仔细品读相关的句段,感悟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我在教学中就紧紧抓住了“斟酌文字”这个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一纲而百目张。
四、说教法学法: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诵读法(学生自读自悟,读中体验、读中悟情)、表演法、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方法、迁移训练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入情入境,情境合一,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积累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精选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精选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 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 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 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 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 都感到十分好笑。
精选
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其在 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精选
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 怎么问,贾岛怎么答?
韩愈 问:“你为何冲撞我的 仪仗队?”
贾岛 回答道:“我正在斟酌 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 驾,求您宽恕。”
精选
听了贾岛诚心诚意、请求宽恕的 回答,如果你是韩愈,会怎么想,怎 么说呢?
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 演示); 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 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 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精选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 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贾岛在路上斟酌诗中的字眼儿。
精选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 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
精选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 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 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 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 上沉睡的小鸟。
大家慢慢地、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 在脑用海“中—想—像”那划情出景写,贾你岛能所看见到所什闻么的,句听子。 到什么吗?
精选
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 凝的家。
月下门”பைடு நூலகம்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
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从贾岛的“所想”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想起”“觉得”“或许”写出了贾岛的专心致志,反复推敲。 “不够妥帖”、“更恰当些”可见贾岛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追求 准确、传神、完美。
精选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 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 进了长安城。
精选
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 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精选
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 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 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 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 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 亮些。
精选
听了韩愈的解释,大家有没有想起 前文哪句话?
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 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精选
( )有个诗人叫( ),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精选
(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 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精选
精选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
故事的? (第2-7自然段)
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 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不巧(),结果留下()。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 )这个字犹豫不 决,不知不觉( )。 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 )好,理由有三:一: ( )二:( )三:( )
精选
推敲 和尚 沉睡 骑驴 礼貌 街道 避让 闯进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犹豫不决
精选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 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 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 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 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