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进课堂,经典咏流传——古诗词走进初中音乐课堂的实践探究

合集下载

经典咏流传教学实践(3篇)

经典咏流传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经典咏流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智慧。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经典咏流传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成为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经典咏流传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经典咏流传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二、教学理念1. 文化传承:经典咏流传教学旨在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学生了解、感受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

2. 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对经典咏流传的兴趣,使其成为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探索的动力。

3.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从经典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高尚情操,实现情感共鸣。

4. 实践创新:将经典咏流传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经典作品中的优美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开展经典咏流传主题活动,如经典诵读、经典歌曲演唱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经典之美。

2. 融入生活,拓展视野(1)将经典咏流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传统文化现象。

(2)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经典的理解。

3. 情感共鸣,陶冶情操(1)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经典作品中的情感内涵,培养高尚情操。

(2)开展经典咏流传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自身素养。

4. 多元评价,关注个体(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经典咏流传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成长。

(2)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经典咏流传教学中受益。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经典咏流传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参与度和成长。

2. 结果性评价:考察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程度、诵读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五、结语经典咏流传教学实践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初中音乐课堂中融入古诗吟唱教学的研究

初中音乐课堂中融入古诗吟唱教学的研究

初中音乐课堂中融入古诗吟唱教学的研究作者:孙阳来源:《启迪与智慧·上半月》2024年第01期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如何在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古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教育价值。

音乐课堂中采取古诗吟唱教学方法,不仅能丰富音乐教学的方式,而且能够帮助学生领略古诗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文章阐述了音乐课堂中古诗吟唱教学的重要性及原则,并提出了古诗吟唱教学的对策,以期为初中音乐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音乐;古诗吟唱;教学对于教育体系来说,音乐教学和语文教学密不可分。

音乐能够抒发感情、表现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而古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简洁的词语表达了深刻的内涵。

因此,将古诗吟唱融入音乐教学中,能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为了优化音乐课堂中的古诗吟唱教学模式,并提高教学质量,文章探讨了初中音乐古诗吟唱教学的方法。

1 初中音乐课堂中融入古诗吟唱教学的意义1.1培养音乐素养,提升表现能力古诗吟唱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和文学知识,而且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入古诗吟唱,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音乐表现能力。

1.2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传统音乐教学大多注重歌唱和器乐教学,学生兴趣不够浓厚。

而引入古诗吟唱后,音乐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通过吟唱古诗,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同时,古诗吟唱能为音乐教学提供素材和灵感,促进音乐教学的创新2 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古诗吟唱的原則2.1传唱结合,注重音乐美古诗吟唱教学应以传唱结合为原则。

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古诗的传承,而且要重视吟唱的技巧和表现力。

教师应具备足够的音乐素养和专业知识,以便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音乐美。

中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歌曲的渗透路径初探

中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歌曲的渗透路径初探

中学音乐教学中古诗词歌曲的渗透路径初探摘要】以教材形式出现的古今中外各种优秀的音乐作品就是中学音乐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的审美对象。

如果说音乐是美的艺术,那么作为音乐教育者,教师就应该是美的化身;如果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那么音乐教师就应该是育人的使者。

而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精华和瑰宝,不仅对其中存在的韵律和平仄给予了充足的重视,以致其具备了强烈的音律感,其更称得上是字字珠玑、委婉含蓄。

在过去的历史当中,古诗词更是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面对这样的情形,中学音乐教师就需要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对古诗词歌曲的有效渗透,利用音乐来实现对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演绎,以此在促进学生音乐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同时,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高效提升。

【关键词】中学音乐;古诗词歌曲;渗透路径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04-090-01古诗词歌曲作为璀璨明珠之一,不仅百转千回,其更是能够在深化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实现对古文化的有利展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课堂当中,就应该将古诗词歌曲渗透进去,并在渗透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艺术美的欣赏,加强学生对古诗词当中丰富情感、哲理的感受和领略。

这样就可以在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精髓的汲取和领悟时,实现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情操的陶冶、精神的升华和音乐品位的提升。

当然,教师在渗透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教师需要区别开古典诗词歌曲和现代歌曲的演唱方式,以此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掌握时,实现对学生音乐素养的良好培养[1]。

一、欣赏古诗词的艺术美音乐教育,是一种能够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对学生的品行进行修养、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进行树立、对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进行培养的美育教育之一。

音乐教学当中所具有的育人功能是十分独特的,而这份独特也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其在学生各能力和修养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经典咏流传》引发的古诗词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由《经典咏流传》引发的古诗词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由《经典咏流传》引发的古诗词教学的思考与尝试《经典咏流传》是一档以古诗词为主题的节目,通过对古诗词的朗诵、解读和传唱,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诗词的魅力。

这档节目不仅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而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借鉴《经典咏流传》的模式,尝试将古诗词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欣赏和吟诵古诗词的过程中,获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对语言表达的提高。

我们可以借鉴《经典咏流传》的传唱环节,让学生通过音乐的形式学习古诗词。

可以选择一些古诗词的名篇,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设计相应的曲调,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学唱古诗词。

通过音乐的形式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更加快乐地参与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古诗词的创作和演讲比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创造力。

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辅导,让学生自己创作古诗词,并在课堂或校内举行古诗词演讲比赛。

在比赛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和魄力。

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外进一步学习古诗词。

可以设计一些古诗词的多媒体素材,让学生在课外自行欣赏和学习古诗词,进一步提高对古诗词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在家中也可以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中,扩大古诗词的学习范围和学习深度。

通过以上的思考与尝试,我们可以更好地将古诗词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乐趣。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古诗词的教学,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希望我们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让古诗词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2000字】。

以《经典咏流传》为例浅谈诗词与音乐的融合

以《经典咏流传》为例浅谈诗词与音乐的融合

以《经典咏流传》为例浅谈诗词与音乐的
融合
《经典咏流传》是一部非常优秀的音乐作品,它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诗词与音乐完美融合。

从其中可以看出,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有诗词、音乐和编曲等多个环节。

首先,诗词是融合过程的基础,《经典咏流传》中所收录的诗词均为古典名篇,经典而又动人,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其次,音乐是诗词融合的关键,它能够深刻地表现出诗词的内涵,将诗词中的情思抒发得淋漓尽致。

其中,和声的运用、编曲的精准把握以及使用的民乐器乐器的配置,使得歌曲的旋律更加动听,也能展现出诗词的意境。

最后,《经典咏流传》也在编曲上作出了极大的努力,给诗词添加了不同的旋律,使歌曲更加生动有趣,也能更好地表达出诗词的情思。

从上述可以看出,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诗人的抒情、音乐家的技艺和编曲师的精准把握,而《经典咏流传》精彩的诠释了这一过程,深刻地表达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诗词,把古典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渗透“古诗词吟唱”教学的实践研究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渗透“古诗词吟唱”教学的实践研究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渗透“古诗词吟唱”教学的实践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渗透“古诗词吟唱”教学的实践。

引言部分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正文中,分别从“古诗词吟唱”教学方法的实践、诗词选取与配乐设计、学生表现与效果分析、教学问题与对策、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成果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发展,并提出了研究启示和实践建议。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诗词吟唱”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实践效果,为教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希望能够激发更多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古诗词吟唱这一方法,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古诗词吟唱、教学实践、诗词选取、配乐设计、学生表现、效果分析、教学问题、对策、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成果、总结、展望、研究启示、实践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审美情趣和表现力的重要场所。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往往较为枯燥乏味,缺乏关联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如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创新教学方式,使之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致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音乐教学中,将古诗词与音乐结合,通过吟唱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亲和力,还能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审美情趣和表现力。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渗透“古诗词吟唱”教学方法,成为探索创新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古诗词吟唱”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实践运用与效果评估,探讨如何有效开展该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为初中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通过“古诗词吟唱”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古代文人的情感与思想,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渗透“古诗词吟唱”教学的实践研究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渗透“古诗词吟唱”教学的实践研究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渗透“古诗词吟唱”教学的实践研究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

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对学生的文化素养、语言表达、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为了更好地把古诗词这一文化遗产传承给学生,许多中学的音乐课堂开始渗透“古诗词吟唱”教学。

本文就对初中音乐课堂中渗透“古诗词吟唱”教学的实践研究进行一些探讨。

一、古诗词吟唱教学的特点1. 增强学生对古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古诗词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能够反映出古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感悟与思考。

通过古诗词的吟唱,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领悟古代文化,了解古代文学的思想体系、表达方式、艺术特点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2. 增强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审美情趣古诗词的语言优美、意蕴深刻,吟唱时需要注重抑扬顿挫和音乐节奏的配合,以表现出诗句的美感和意境。

通过古诗词的吟唱,可以锻炼学生的嗓音、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演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3. 建立联系,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古诗词的吟唱需要讲究感情的投入和表现,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把情感沟通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任。

1. 结合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名曲、名家、名管乐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

在具体实施古诗词吟唱教学时,可以结合名曲、名家的作品,通过讲解名曲的背景、风格、历史等方面,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古诗词的语言、意境,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气质。

2. 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古诗词吟唱教学需要开展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和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古诗词的词句,编排成一首独特的歌曲,或者进行创意舞蹈表演等,鼓励学生积极发挥创意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艺术感悟。

古诗词歌唱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古诗词歌唱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古诗词歌唱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摘要】古诗词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本文探讨了古诗词歌唱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方法,如如何选择适合的古诗词作品,如何进行歌唱训练等。

分析了古诗词歌唱对学生的影响,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古诗词歌唱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最后总结了古诗词歌唱对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并展望了未来古诗词歌唱在音乐教学中的发展趋势,为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古诗词, 歌唱, 中小学, 音乐课堂, 教学, 应用探究, 重要性, 实践方法, 学生影响, 应用案例, 问题与挑战, 积极作用, 未来发展, 教师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唱诵古诗词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和审美能力。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弱,古诗词的传承和发扬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古诗词歌唱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诗词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探索如何通过歌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对古诗词歌唱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促进古诗词在音乐教学中的传承和创新。

1.2 研究意义古诗词歌唱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直备受关注,在教学实践中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其中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古诗词歌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将古诗词与音乐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歌唱在音乐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进课堂,经典咏流传——古诗词走进初中音乐课堂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18-11-08T11:18:27.4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8期作者:楼袁阳[导读]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学经典,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价值。

浙江省长兴县龙山中学313100
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学经典,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价值。

文章基于此,首先分析了古诗词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然后就如何有效利用古诗词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包括创设教学情景、开展古诗吟诵、鼓励大胆创编、感受音乐情感等,希望对初中音乐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初中音乐古诗词教学
音乐课程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课程,不仅肩负着学生音乐教学重任,同样也是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主干课程。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音乐课程在初中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在教学中引入新的资源成为当前的主要趋势。

对此,古诗词有着很好的作用。

中国素有“诗”的国度的美誉,从先秦时期的《诗经》到陶渊明、李杜、苏辛,文学大师灿若繁星,他们的诗词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显著的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学以趣为先,在初中生的音乐学习中,兴趣占据着主导地位。

浓厚的兴趣不仅是学生开启音乐学习之路的初始动力,也是音乐学习得以持续的根本保障。

而情景化教学则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众所周知,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早期阶段,在思维方式上仍然偏向于直观思维,对直观性强的内容兴趣程度较高,教学情景的创设契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与思维模式。

就以人音版七年级上册《走向复兴》的教学为例,这是一首爱国歌曲,教师在教学情景中的创设中要突出这一主题,而古诗词中大量的爱国诗词,则是情景创设中的重要元素。

唐代是我国国力鼎盛期,爱国诗篇数不胜数,比如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岑参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教师可以在爱国场景的呈现中融入此类诗句,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些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从具体的诗词情境中感受音乐的意境。

配合韵律的进行,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诗词氛围,这样,对于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诗词韵律的领悟,都会有着更好的效果。

二、开展古诗吟诵,培养学生韵律感
在初中生的音乐学习中,韵律感是他们学好音乐的前提条件,因此,加强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就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

韵律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除了有赖于歌曲教学以外,古诗词同样有着很好的作用。

古代诗人在古诗词的创作中非常重视节奏、韵律,因此,读起来有抑扬顿挫之感,不仅如此,不少古诗词本身就具有音乐属性,比如宋词为“倚声填词”,可以用演唱的形式表现出来。

实际上,流行歌曲中以古诗词为歌词的同样不在少数,比如岳飞的《满江红》、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开展古诗吟诵,并充分利用好奥尔夫、柯达伊等音乐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韵律感、节奏感。

比如奥尔夫教学法注重音乐的即兴性,学生在朗诵中可以即兴发挥,而科尔文手势则对学生节奏的把握与掌控有着突出的价值。

这些方法于古诗词韵律相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鼓励大胆创编,发展创新意识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今天,初中音乐教学同样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创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素养。

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来引导学生创编。

首先,以诗编歌。

中华古诗词本身就有很强的节奏性、韵律性,不少古诗词已经被改编为歌曲,比如李白的《清平调》,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化诗为歌,如将王翰的《凉州词》改变为慷慨豪迈的歌曲,突出创编的即兴性与情感性;其次,以歌编诗。

不少歌词结构谨严,意境深远,稍加改变便能成为一首诗、一首词,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教材中的歌词为依托,进行诗词改编,比如将江苏小调《无锡景》改编成一首描绘无锡风光的诗,这些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有着很好的作用。

四、感受音乐情感,培育民族精神
音乐是基于人耳的艺术,同样也是打动人心的艺术,跳动音符经由人耳传递到人的脑海,对人带来审美感受。

不同的音乐有着不同的主题,但无论何种主题的音乐,都必须以情感为依托,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同样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这是学生深层次把握音乐、理解音乐的必然要求。

将古诗词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当中,让学生从古典的音律中找寻音乐的魅力,从平仄韵律中找寻音乐的灵感,对于初中生的音乐审美和音乐感知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善于引入古诗词,从创设情景到深化情感感受等多个角度出发,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晓露诗情画意流动音乐课堂——古诗词走进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探究[J].中华少年,2018,(04)。

[2]王敏谈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相融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2。

[3]徐西霞谈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相融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