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口腔临床X线片收集

合集下载

牙科X光及拍摄方法

牙科X光及拍摄方法

牙科X光及拍摄方法牙科X光技术在现代牙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使得牙医能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牙齿和口腔疾病。

本文将介绍牙科X光的基本原理、常见的拍摄方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牙科X光的基本原理是利用X射线的特性。

X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具有穿透物质的能力。

当X射线通过口腔组织时,它被不同密度的组织吸收的程度是不同的。

这些被吸收的X射线会形成一幅影像,显示出牙齿和颌骨的结构。

常见的牙科X光拍摄方法有全口X光、咬翼X光和近端X光。

全口X光是指在一次拍摄中,能够显示出患者口腔中所有牙齿和颌骨的X光图像。

全口X光通常用于初诊时对整体口腔状况的全面评估。

它能够帮助牙医检测龋齿、牙齿畸形、根尖周病变以及颌骨结构异常等问题。

拍摄全口X光时,患者需要戴上一套特制的X光腔内器械,这些器械能够确保X射线照射方向的准确性。

咬翼X光是指在上下颌咬合的情况下拍摄的X光图像。

这种拍摄方法通常用于评估牙齿和颌骨的关系以及咬合情况。

咬翼X光可以帮助牙医发现牙齿之间的空隙、伸出的牙齿和颌骨的骨质损伤等问题。

在拍摄咬翼X光时,患者需要咬住一块特制的X光片,在保持咬合状态时进行拍摄。

近端X光是一种局部的X光拍摄方法,用于诊断特定的牙齿或颌骨区域的问题。

牙医会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拍摄特定位置的X光片。

拍摄近端X光时,患者需要将X光片咬紧或贴近需要拍摄的牙齿或颌骨区域,以确保拍摄的准确性。

在进行牙科X光拍摄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首先,牙医应该向患者解释X射线的安全性。

尽管X射线剂量很小,但牙医仍应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例如给患者佩戴防护围裙和颈部防护器具,以减少患者的辐射暴露。

其次,牙医应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

例如,孕妇和儿童应该尽量避免接受X射线检查,或者减少剂量以保护他们的健康。

最后,牙医应妥善保存和归档X光片,以备日后参考。

总之,牙科X光技术在现代牙医学中是不可或缺的。

它为牙医提供了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从而改善了患者的口腔健康。

通过全口X 光、咬翼X光和近端X光等方法,牙医能够对口腔疾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

耳鼻喉科常规-口腔X线检查

耳鼻喉科常规-口腔X线检查

耳鼻喉科常规-口腔X线检查
口腔颌面部X线检查,对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一般常规详见放射科常规篇。

(一)口内x线摄片
1.牙体、牙周及尖周病变的检查诊断、治疗情况及治疗效果,常采用口内标准片(约3cm×4cm),儿童则采用儿童片(约2cm×4cm),病变范围较大时,可采用咬合片(约6cmx8cm)。

有条件者选用可视X线成像(RVG)技术更为方便。

2.摄片时应注意X线中心射线的投射角度,务使所摄牙齿的大小、长度合适,牙体及牙根周围的骨质均清晰可辨。

(二)口外x线摄片
1.颌骨、涎腺、颞下颌关节等病变,以及颌面部异常定位,须用口外X线摄片。

2.口外X线摄片方法较多,如侧位、前后位、颅顶位等,应根据检查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摄片方法。

3.必要时可采用全口体层摄片、MRI等成像技术,用以观察上下颌骨及牙齿、上颌窦、颞下颌关节、颅底等处病变部位、范围与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

(三)x线造影
慢性涎腺炎症、涎瘘、涎腺结石(应先作平片检查)、涎腺肿瘤等,必要时可行涎腺造影(见X造影篇),但急性炎症期禁用。

口腔x线报告模板

口腔x线报告模板

口腔X线报告模板
1. 患者信息
•姓名:
•年龄:
•性别:
•就诊日期:
•X线拍摄日期:
2. 拍摄部位
•拍摄区域:
•拍摄方法:
3. 检查结果
1.牙齿状况:
对照图像全口牙齿附着区域齿槽骨基质未见明显改变,所有牙齿根长骨壁、牙槽突、牙槽嵴、颌骨皆无明显改变。

注释:
–齿根长骨壁:牙齿周围骨质
–牙槽突:上颌与下颌的牙齿附着的部位
–牙槽嵴:颌骨上面的脊状突起
–颌骨:组成上颌骨和下颌骨的骨头
2.齿周组织:
对照图像:未见局限性牙周炎形态,牙周膜下无明显菌斑和炎症,少量牙周袋。

注释:
–局限性牙周炎:牙龈退缩、形成牙周袋和齿槽骨破坏等表现的慢性炎症。

3.牙根部周围:
对照图像:牙根周围无吸收区。

4.牙齿内部及周围:
对照图像:未见牙冠裂隙、术后痕迹、根管治疗、植骨等异常情况。

5.口腔其他部位:
对照图像:口腔内未见明显异常。

4. 诊断意见
•正常。

•需要注意日常口腔护理。

5. 注意事项
•本次X线仅针对拍摄区域,未涉及其他口腔部位,请患者注意口腔卫生,及时就诊。

•若患者出现口腔不适,请及时就医。

以上为口腔X线报告模板,仅供参考。

具体结果需由医生进行解读,且本报告模板不做任何法律承诺。

06口腔颌面部常用口外X线片及其他影像检查技术和正常图像

06口腔颌面部常用口外X线片及其他影像检查技术和正常图像

第六章口腔颌面部常用口外X线片及其他影像检查技术和正常图像一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1.牙科X线机---dental X-ray machine 56~70 Kv, 7~10mA组成:X线机头,控制系统,支臂。

用于投照口内和口外X线片2.曲面体层X线机---panoramic tomography X-ray machine, 65~90kV, 5~20mA原理: 应用体层摄影(tomograhpy)和狭缝摄影(narrow-beam radiography)原理,X线源围绕被照物体相对旋转。

一次曝光得到双侧上、下颌牙及颌骨的影像。

组成:x线机头,持片架,旋转支臂,头颅固定装置,立柱和控制系统。

3.X线头影测量装置radiographic cephalometric projection,90kV, 10mA通过对牙、颌面、颌骨等各标志点形成的线径、角度测量,分析口腔颌面软硬组织的结构,常用于口腔正畸、正颌外科及人类学的测量和牙、颌、面部组织结构的形态记录。

4.数字化放射学分为计算机化X线摄影CR和数字化X线摄影DR两种。

5.锥形束CT采用锥形X线束和面积探测器,只需围绕受检者旋转360度角,而不是连续旋转。

目前多为坐位投照,由旋转部分(球管和探测器)、立柱和座椅构成。

二常用口外X线片检查方法及正常图像3 普通造影检查涎腺、关节、瘤腔、瘘道涎腺造影---sialography颞颌关节造影---arthrography of TMJ数字减影造影检查---digital subtraction radiography涎腺、关节、瘤腔、瘘道、DSA超选择动脉造影及介入技术原理: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两幅图像中相同的部分去除,留下所不同的影像,达到去处干扰的目的涎腺造影数字减影---digital subtraction of sialographyTMJ造影数字减影--- digital subtraction of TMJ arthrographyDSA超选择动脉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of superselective arteriography三CT检查在口腔颌面部主要用于肿瘤及复杂外伤的检查。

牙医必藏,口腔影像图片大全!

牙医必藏,口腔影像图片大全!

牙医必藏,口腔影像图片大全!成釉细胞瘤
鼻鄂囊肿
根尖囊肿
骨肉瘤
涎石病
颌骨纤维性结构不良症
涎石病!
球状上颌囊肿
含牙囊肿
骨髓炎
含牙囊肿
颌骨骨折
牙源性钙化囊肿
牙瘤
牙瘤
舍格伦综合征
鼻腭囊肿
颌骨骨折
颌骨术后囊肿
牙源性角化囊肿
骨囊肿
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
颌骨肿瘤
腺淋巴瘤[沃辛瘤]
牙源性粘液瘤
颌骨骨折
多发颌骨囊肿
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下颌骨为多见。

在X线片上表现为颌骨局限性膨胀,病变向四周发展,界限清楚)
根尖囊肿
脂肪瘤
牙骨质骨化纤维瘤
颌骨肿瘤
含牙囊肿
大理石骨病(下颌骨有明显的骨化影像,恒牙埋伏)
鼻窦炎(注意不要误诊呀)
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

口腔影像学

口腔影像学

第1节 X 线平片检查口内片:包括根尖片、牙合翼片、牙合片。

口外片:上、下颌第三磨牙口外片、下颌骨侧位片、下颌骨后前位片、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鼻颏位片、颧骨后前位片、颧弓位片、颅底位片、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髁状突经咽侧位片、口腔体腔摄影片及X线头影测量片等。

一、口内片的投照技术(一)根尖片:胶片成人3×4cm 儿童2×3cm分角技术:1.垂直角度:X线垂直于被检查牙齿的长轴与胶片之间的分角线. 如果X线与检查牙齿长轴和胶片之间的分角线成锐角时,牙齿缩短。

与胶片垂直,牙齿变短。

如果X线与分角线成钝角时,牙齿变长,与牙齿垂直,牙齿变长。

2. 水平角度:X线与被照牙邻面平行投照,若中心线与牙间邻接面成角,可形成牙齿影象相互重叠,牙齿的邻面、牙周膜、骨硬板均显示不清楚,影响临床诊断。

3、X线中心射线:X线中心线通过被检查牙根的中部。

4. 优点:可用手指固定胶片,无须特殊持片器和定位投照装置。

缺点:不够准确,图像往往失真变形,特别是在拍摄多根牙时,图像失真,变形会更为明显。

根尖片“平行长焦距”投照技术。

1.胶片在口内的位置与被检查的牙齿平行,X线垂直于牙齿的长轴或胶片,以增加焦点胶片距离的一种投照方法,在照片上所显示牙齿的影象近似真实。

2. 优点:较准确,真实地显示牙及牙周结构的形态和位置关系。

a.有利于观察牙周病患者牙槽骨吸收程度和细致的结构。

b.龋髓关系c.邻面龋。

缺点:需要使用持片器和定位指示装置,操作比较费时。

(二)牙合翼片 3 × 4 CM1、基本原则:(1)X线与被照牙的牙合面平行(2)与牙邻接面平行射入。

2、检查范围:上下颌牙冠及部分牙根牙槽突,多用于后牙。

3、与牙片相比优点:牙槽突的真正高度,龋洞距髓腔的真实距离。

(三)牙合片6× 8cm (口内投照最大的胶片)1. 上颌:上颌前部牙合片、上颌横断牙合片、上颌后部牙合片(左右)。

下颌:下颌前部牙合片、下颌横断牙合片(左右)。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口腔摄影

各部位X线摄影检查技术 口腔摄影

【照片显示】 上颌切牙及根周。
2.上颌尖牙及前磨牙位
【摄影目的】观察尖牙与前磨牙的形态、病变、牙根周及 牙槽骨的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坐于摄影椅,基本体位同切牙摄影体 位,胶片竖放置于尖牙的舌侧,被检者用拇指轻压胶片, 尖牙与胶片呈45°角,胶片长轴边缘与上颌牙咬合面平行 且超出牙冠0.5cm。
【中心线】 向足及对侧倾斜,与颌面呈25°~30°角及正 中矢状面呈80°~90°角,对准听鼻翼线与颧突垂直线相交 处射入。
【照片显示】 上颌磨牙及根周影像。
4.下颌切牙位
【摄影目的】观察下颌切牙的形态、病变、牙根周及牙槽 骨的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坐切牙 舌侧,牙冠贴近胶片,胶片上缘超出切缘0.5cm,用示指轻 压胶片予以固定,其余四指屈曲。
恒齿共32个分布在上、下颌骨的左、右两侧共8 个,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2.牙齿的形态与结构
牙齿由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组成。
(二)牙齿摄影的注意事项 1.牙齿体表定位 上颌牙的根尖大约位于听鼻线上;下颌牙的根尖大约位 于下颌下缘上1cm。从纵线上看,中切牙根尖位于头颅正中矢 状面两侧,侧切牙根尖位于鼻翼中点线,尖牙根尖位于眼内 眦线,第1前磨牙根尖位于鼻翼侧缘线,第2前磨牙与第1磨牙 根尖位于眼眶中点线,第2与第3磨牙根尖位于眼外眦线。
(三)口腔内牙摄影体位
1.上颌切牙位 【摄影目的】观察上颌切牙的形态、病变、牙根周及牙槽骨 的情况。 【体位设计】被检者坐于摄影椅,头颅矢状位与地面垂直, 头略仰起,张口使上颌咬面与地面平行;牙片竖放于切牙的 舌侧,下缘贴近牙冠,并超出切缘0.5cm,胶片下缘与颌面平 行,上缘贴于腭部,被检者用右手拇指轻压胶片使之固定。 【中心线】向足端倾斜,与上颌咬合面呈40°~60°角及经 牙根部与牙齿及胶片间的分角线垂直,对准正鼻尖射入。

05口内X线片投照技术及正常X线解剖

05口内X线片投照技术及正常X线解剖

第五章口内X线片投照技术及正常X线解剖重点要求内容及深度:①根尖片分角线投照和平行投照技术的原理;②牙体和牙支持组织的正常X线解剖描述和识别;③根尖片上所能见到的有关颌骨正常解剖结构的识别;④根尖片法埋伏牙定位(球管水平转动法)。

一般了解内容及深度:①X线中心线、水平角、垂直角以及投照上下颌各牙位根尖片的X线中心线垂直角参考值;②根尖片投照技术具体步骤及常见错误分析;③翼片和咬合片的投照技术和具体步骤;④翼片和咬合片的正常X线解剖。

口内X线片包括三种:根尖片(periapical radiography)、合翼片(bitewing radiography)和合片(occlusal radiography)第一节根尖片一分角线投照技术(bisecting-angle projection)原理:当X线中心线垂直于牙体长轴与胶片的分角线时,牙在胶片上形成的图象的长度与牙实际长度才相等,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这就是分角线投照技术原理。

X线中心线与被检查牙长轴与胶片之间夹角的分角线的角度称为垂直角度,应尽量垂直投照。

X线中心线向牙弓近中、远中方向所倾斜的角度称为X线水平角度,X线水平角度应随患者牙弓形态进行调整,目的是使X线与被检查牙的邻面切线平行,以避免牙体影像重叠。

X线中心线必须通过被检查牙的牙根中部,才能获得满意的一张根尖片。

二平行投照技术(paralleling projection)原理:胶片平行于被检查牙长轴,X线中心线垂直胶片投照,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被照牙的变形。

同时,为了尽可能使X线束成平行投射被检查牙,X线发生器(球管)尽量远离被检查牙,投照时需使用长遮线筒。

平行投照技术拍摄出的X线图象可较准确、真实地显示被检查牙及牙周围组织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关系,这是平行投照技术的最大优点。

三正常根尖片X线解剖1 牙(1)釉质:表现为白色阻射影,牙釉质的影像表现为似帽状被覆于牙冠部牙本质表面的白色高密度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