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1《军神》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军神》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军神(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军神的形象。
2.通过构思镜头,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联想与想象画面,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刘伯承如钢铁般意志的军神形象,感受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和人格力量,认识到生命的价值。
3.能用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并能有创意地表达所敬佩的革命人物形象,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1.通过构思镜头,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联想与想象画面,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刘伯承如钢铁般意志的军神形象,感受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和人格力量,认识到生命的价值。
2.能用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并能有创意地表达所敬佩的革命人物形象,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版块一:复习导入,关注人物形象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军神》这一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故事中的刘伯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沃克医生又是如何评价他的呢?(出示语句)3.指生朗读,引导学生读出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
全班齐读。
版块二:选择镜头,品读人物描写1.这节课,我们试着将课文《军神》拍成一部电影,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导演。
2.进阶学习任务一:如果你是导演来拍电影《军神》,你会选取哪些文字描写作为特写镜头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并在旁边做一做批注!(1)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倾听、补充,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交流与分享,学生相互补充。
预设1:我会拍摄刘伯承手术前拒绝使用麻醉剂的镜头。
(出示相关语段)①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刘伯承的语言体会他的平静,了解刘伯承不打麻药的原因。
②引导学生关注沃克医生对于刘伯承不打麻药这个决定,从生气到吃惊前后态度的变化,体会沃克医生的心理活动。
③指导朗读,同桌合作读(读出刘伯承平静的语气和沃克医生从生气到吃惊的语气)。
预设2:我会拍摄刘伯承不打麻药的镜头,因为这最能看出他超乎常人的忍耐力。
出示段落:“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第11课《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教学过程任务一:紧扣细节,体会意志导入:上节课我们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一道了解了刘伯承疗伤的经过,理清了课文层次,初步感受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继续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1.师引导:刘伯承右眼受伤后,到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问诊,眼前的病人伤势严重,沃克医生吩咐护士准备做手术。
就在手术开始的时候,这位病人却提出了一个非常过分的要求。
这个要求是什么?(不用麻醉剂)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醉剂?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1)刘伯承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平静的,请同学们平静地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学生读)(2)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也是坚定的,请同学们再坚定地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学生读—齐读)(3)当时,刘伯承心里在想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军人?预设:这是一个为了人民可以做任何牺牲的军人。
2.手术是否顺利进行?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第16~17自然段)。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
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1)从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沃克医生做手术的时候很紧张。
(2)沃克医生为什么这么紧张?预设:他担心病人做手术的时候,无法忍受那钻心的疼痛而晕过去。
病人晕了,医生的手术就无法进行,只能宣布手术失败。
沃克医生因心生敬意很想救刘伯承,不想让手术失败。
3.刘伯承忍受得住这钻心的疼痛吗?(课件出示)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1)拿笔圈出体现刘伯承非常疼痛的词句。
(指名学生说)预设:一声不吭、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床单居然被抓破(2)从这些词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感受到刘伯承所承受的痛楚和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军神第2课时精品教案

《军神》教学方案第2课时【课时目标】1.抓住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态度和心理变化的原因,学习侧面烘托的写法。
2.明白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原因,体会人物形象,进一步感受刘伯承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力。
3.复述课文,结合阅读链接比较异同,进行学法迁移。
【教学重点】抓住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态度和心理变化的原因,学习侧面烘托的写法。
【教学难点】1.明白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原因,体会人物形象,进一步感受刘伯承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力。
2.复述课文,结合阅读链接比较异同,进行学法迁移。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字词检测。
预设:清醒麻醉剂崭新一声不吭由衷肃然起敬2.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军神》的第一课时,知道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刘伯承手术前、手术时和手术后的事情。
通过刘伯承的语言、神态、动作体会到了他复杂的内心,感受到了他的机智、勇敢和超强的意志力。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军神》,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的形象。
(板书:军神)设计意图:首先,字词练习导入,检测学生的重点字词掌握情况,同时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接着谈话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自然过渡到合作探究活动中去。
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沃克医生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完成学习单,思考沃克医生前后的态度和心理的变化以及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2.探究过程(1)学生快速默读全文,画出有关沃克医生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
(2)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3)全班交流:沃克医生前后的态度和心理是怎么变化的呢?他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3.探究活动过渡:快速默读全文,画出有关沃克医生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
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思考:沃克医生前后的态度和心理是怎么变化的呢?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2)交流反馈:沃克医生前后的态度和心理是怎么变化的呢?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预设1:第二个格子,我上面填了“看到伤口”,下面填了“愣住”。
11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选择几个典型的军神刘伯承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军神刘伯承的英雄形象。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学习军神刘伯承的英雄品质。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军神刘伯承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11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1课《军神》。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高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增强国家认同感。
2.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理解军神刘伯承的英雄形象。
②英雄形象:勇敢、智慧、坚定、执着、无私、奉献等品质。
③影响和意义:抗日战争远影响、英雄形象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
④精神品质:具体表现、在生平事迹中的体现、在当代青少年中的传承和发扬。
⑤历史和文化关系:英雄形象与历史文化的联系、精神品质与历史文化的联系、对历史文化的贡献。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同时,他们也能够通过模仿和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素质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任务,也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同时,他们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课文中的观点和思想进行分析和判断。
目标:让学生了解军神刘伯承的基本概念、贡献和英雄形象。
过程: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军神》(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军神》(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军神》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国家刘伯承在抗日战争时期,带领部队英勇抗击日军,展现出了他坚定的信念、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崇高的情操。
本文通过刘伯承的两个小故事,即他在战场上的勇敢表现和他在医院接受眼部手术时拒绝使用麻药,表现了他的坚毅和顽强。
课文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鉴于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精神,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刘伯承的精神。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伯承的精神。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4.能够结合历史背景,深入理解课文,培养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3.刘伯承精神的阐述和引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阅读课文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生字词卡片。
4.分组讨论的标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军神?为什么刘伯承被称为军神?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关键情节。
操练(10分钟)教师呈现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书写。
然后,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军神》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范文10篇

《军神》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军神》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范文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军神》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军神》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抓住中心句,联系上下文,体悟其真正内涵。
2、运用课文语言练说,以内化语言,强化感受。
3、分角色朗读,读出体会和感悟。
4、联系自身情况,谈谈感受。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点明中心句。
1、题目军神是从哪儿来的?2、把沃克医生说的话读一读。
二、理解中心句1、齐读。
2、有几句话?3、指导朗读:体会一下该怎样读?三、联系上文内容,体会内涵。
1、沃克医生怎么知道伯承是一位军人的呢?哪一节写的?(生边默读边思考)2、分组朗读第一节。
师读旁白,生体会镇定。
3、沃克为什么称伯承为军神呢?我们分别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来体会朗读。
4、手术前,从哪儿看出伯承是军神?生边默读边练说:手术前,伯承坚决____,坚定认为能_____,行为也很______!追问:他为什么坚决不愿意使用麻醉剂?5、分角色朗读第2节,体会坚决。
6、手术中,从哪儿看出伯承是位军神?生边默读边划重点词边练说:手术中,连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都_____,可伯承____,一条崭新的床单竟然被他____。
追问: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为什么双手微微发抖?联系下文说说。
一条崭新的床单竟然被他抓破了,你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女生读出沃克医生担心、紧张的神态,男生读出伯承忍受剧痛的坚强。
8、过渡:沃克是在什么情况下称伯承为军神的?同学们轻声读第5节,然后回答。
练说:沃克问伯承_____,伯承笑着说___。
在这种情况下,沃克称伯承为______。
9、想象一下,沃克这样喊时脸上会露出怎样的神情?哪个词语告诉我们这一点?师点拨:失声喊道,不由自主地喊起来,人只有在惊讶到了极点的时候才会这样喊。
《军神》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

《军神》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学习方法,体会课文内容;2、通过充分的阅读,了解刘伯承意志坚强的特点;3、感受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并体会这种感情;4、进一步掌握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情感态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快速阅读,掌握信息。
师:请同学们先来看一段资料,快速地读一读,然后告诉大家,从这段内容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刘伯承右眼受伤的时间。
生:我知道刘伯承眼睛受伤的经过和伤势严重。
生:我知道刘伯承非常坚强,能够忍受这种难以想像的痛苦。
师:同学们都了解到了很多信息,看来这种快速阅读的方式的'确有助于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
(二)激发兴趣,交流感受。
师:资料主要告诉我们刘伯承的右眼是怎样受伤的,以及伤势如何。
大家对《军神》这一课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讲了刘伯承做眼部手术而拒绝使用麻醉剂的事。
师:不用实施麻醉而进行手术,这个故事一定很吸引人!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出声地读一读课文,然后与大家交流你读过课文后的感受。
(学生出声地自由读课文)生:我非常惊讶。
生:我觉得不可思议。
生:我读完后大吃一惊。
生:我感觉刘伯承非常坚强。
生:我觉得这好像不是一件真事,因为这是普通人是做不到的。
生:我感到很震撼。
师:受到震撼。
生:刘伯承这种精神胜过关羽刮骨疗毒。
(三)自主体会,合作交流。
师:读过课文后,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感受,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这篇文章,那你们想不想更进一步去感受文章呢?生:想!师:我们知道学习课文有很多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单位,采用自己喜欢的,而且适合于本课的学习方法,对本篇课文进行研究、体会,然后与大家进行交流。
(学生合作学习,研究、讨论。
)交流:小组1:生:我们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
生:我们组还有几个问题:1、沃克医生为什么“额上汗珠滚滚”?2、沃克医生为什么让护士出去后才问刘伯承的真名叫什么?(学生研究、发表见解。
11《军神》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军神》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军神》(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感受刘伯承钢铁般意志的军神形象。
2.通过文影对读的方式,尝试借助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推测人物内心活动。
3. 同步拓展阅读,感受革命英雄人物的崇高形象,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1.通过文影对读的方式,尝试借助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推测人物内心活动。
2.同步拓展阅读,感受革命英雄人物的崇高形象,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关注人物形象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军神》这一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军神就是刘伯承。
我们还通过沃克医生心理变化这条线索,找到沃克医生评价刘伯承为军神的语句。
(出示该句)2.指生朗读,引导读出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钦佩之情。
全班齐读。
小结: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艺事业的欣欣向荣,许多革命英雄人物的事迹都被搬上了电影荧幕,让我们更形象直观地了解他们的光辉形象。
二、构思镜头,聚焦人物描写1.这节课,我们试着将课文《军神》拍成一部微电影,咱们也来做一回“最佳大导演"。
2.出示活动要求:如果你来拍电影《军神》,你会选取哪些文字描写作为特写镜头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学习单。
(出示学习单)3.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概述特写镜头。
教师巡视。
4.交流与分享。
预设一:为了突显刘伯承的沉着冷静,我会选取手术前刘伯承拒绝麻药的部分重点拍摄。
(出示相关语段)①引导学生关注沃克医生的生气与刘伯承的平静形成鲜明的对比。
②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对读。
(读出沃克医生与刘伯承截然相反的语气:生气与平静。
)③引导学生了解刘伯承不打麻药的原因。
(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④引导学生思考刘伯承需要一个清醒大脑的原因,体会刘伯承为了革命不惜忍受痛苦的坚定与冷静。
预设二:我想拍手术后的镜头,因为这样疼痛的手术,刘伯承竟然坚持下来了!(出示相关语段)①引导学生说说刘伯承“笑”的原因,体会刘伯承手术后的乐观无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读出语气、语调、准确表达语意。
2、理解表现“军神:的重点词语,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4、补充阅读资料,感受人物的伟大。
抓住课文中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的钢铁意志,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教学过程:
一、从军神入文,初涉文本。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
齐读课题
2、同学们,“军人”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
3、这篇课文中“军神”是谁对谁的称赞?找出文中的这句话。
自己读一读
出示句子“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谁来读一读(指读、齐读)
过渡: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我们从文中哪些词、句可感受到刘伯承了不起?请大家按照上节课讲的求治、术前、术中、术后的顺序去找一找。
把找到的内容画出来,多读几遍。
交流:
二、进入文本,感受镇定
1 、伤势很重但很镇定
(1)沃克医生一开始是怎么样识别出刘伯承是军人的?谁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出示:“不,你是军人!”沃克医生有些不悦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能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
(3)请你读好它
这个伤势到底怎样严重?(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4)如果是你,这样严重的伤势,你会怎样?
(5)这么重的伤势,还能如此镇定,这样的军人你觉得怎样?
(6)那么沃克医生为什么会不高兴,冷冷地说,不悦地说呢?
(7)分角色读好。
同桌练练。
指名读。
2、过渡:这个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语也能感受到军人“伤势虽重,但很镇定”?请同学们回过去读读第一句话,你还会有新的发现呢!
生读后交流:出示第一句话
⑴“头缠绷带”:可引导学生联系刚才故事介绍和生活所见,感受伤势很重。
⑵“走进”:伤势这么重,可不是别人担架抬进来的,而是自己走进来的,表现十分镇定、勇敢!
(3)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三、精读课文,感悟军神
交流:
(一)手术前,坚决不使用麻醉药。
(板书:不用麻药)
出示:“要动手术了……脑神经”
1、麻醉药有什么作用
2、刘伯承为什么坚决不愿意使用麻醉药?指名读相关的语句。
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仅仅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说说
3、师:(引读)所以,刘伯承恳切地对医生说——(生齐读)沃克医生愣住了——(生齐渎)年轻人平静地说——(生齐渎
还从哪里感受到刘伯承的了不起
(二)手术中:板书:一声不吭
1、“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
手术结束,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
”
(1)交流。
(2)你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紧紧、汗如雨下、抓破) 这“竟”是什么意思?刘伯承爷爷面对的不过把右眼球摘除,并且必须把眼眶里的腐肉一刀一刀地挖去的手术呀,你能把当时那种剧烈的疼痛给读出来吗
(3)谁能读好。
指名读,齐读。
手术中,还能从哪儿体会他的了不起?
2、“手术中,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颤抖,他对年轻说:“你要是挺不住能够叫出声来。
”
体会沃克医生被刘伯承感动,为了减轻他的痛苦……
(三)手术后:
“年轻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
“我一直在数刀数,72刀。
”板书:数清刀数
过渡: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被小刀划开过,什么感觉
同学们,俗话说,十指连心.手上划开一点会很疼,何况是离大脑最近,神经最敏感的眼睛呢? 医生用手术刀把他的右眼球摘除,再把他眼眶里的腐肉一刀一刀的挖去。
共72刀啊。
你什么感觉。
一般的军人可能会怎样?而刘伯承却清清楚楚的数着每一次刀数。
你感受到什么?(四)再读中心
过渡:难怪沃克医生会失声喊道―――(引读)“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1)想象一下,沃克这样喊时脸上会露出怎样的神情?哪个词语告诉我们这个点?
师点拨:失声喊道,不由自主地喊起来,人只有在惊讶到了极点的时候才会这样喊。
(2)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3)钢板是什么样的呀?为什么把刘伯承比作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呢?
主要是因为他很坚强,他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
(教师在“勇敢、坚强”前板书:非凡的。
(过渡语:刘伯承一个年仅24岁的普普通通的军人,他没有钢筋铁骨,也是肉体凡胎,但是,却有着一种常人所不具备的特殊本领——钢铁般的顽强毅力。
这样的人才称之为真正的男子汉,真正的军人,被称为-----军神)
师:让我们再一次赞一赞这个位“军神”!(再读沃克医生的话
四、拓展提升,升华情感
1、到这时,沃克医生的态度和刚见面时冷冷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
他(引读)……
2、现在,慈祥的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也有很多话想对他说,请拿出笔,写下你想说的话。
3、同学们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样一个光辉而灿烂的名字,他叫(刘伯承)
4、学到这儿,老师很想用一首诗来赞赞他。
(出示小诗,感情朗读。
)
《赞军神》: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
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