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脚本设计
《落花生》微课制作脚本

《落花生》微课制作脚本《《落花生》微课制作脚本》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微课名称:《你了解落花生吗?》知识点来源:学科:小学语文年级:五年级适用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前需知识: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积累,已经具有一定的感情朗读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
课前,我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了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
从而让学生明白花生名字的来历。
这样更好地,以及更深刻的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微课类型:讲授类设计思路:本节课应把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亲的含义,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全文思想感情。
另外,为了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围绕预习作业单上的问题观看微课视频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解决自己能够学懂的问题,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中从课前预习问题入手,学生分组边观看边讨论,利用课件演示让学生懂得落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引导学生倾听文本,聆听文本与文本的对话,知道花生有哪些好处,文中第一自然段所隐含的花生的好处没有明确提出来,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
重点从父亲说的这几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
制作手段:PPT课件、黑板、粉笔、演示工具、录像机。
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父亲说的话,懂得花生有哪些好处,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
聚焦解决的问题: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亲说的那段话的目的,不曲解课文的本意。
2、让学生明白“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做人道理。
教学过程环节名称画面内容描述或解说词画面或镜头编号时间导入PPT1内容:读写结合,感悟借物喻人。
(完整word版)微课制作脚本案例.doc

案例:微课拍摄 / 录制脚本教师姓名讲授内容教学类型摄录模式课程简介主要教学环节(参见表一)讲授配套课件(另行提供PPT文件)微练习(另纸附)微反思(年级)(学科)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版本)(微课名称:科目 /知识点 / 主题等)□知识讲授□解题演算□问题答疑□创意实验□学习活动□其他□拍摄式□录屏式□软件合成式□混合制作式□其他PPT 为主,还可以是其他学科工具软件(几何画板、Flash 动画等)3— 5 道典型练习或试题,有区分度,最好为在线交互练习题。
表一:教学活动环节与微课视频的时间分配表教学步骤教学内容视频时间开场白介绍微课标题内容 5 秒引入工作案例情况描述与通常的解决办法演示 2 分功能讲解邮件合并的功能和适用情境 1 分方法说明邮件合并的准备工作和操作步骤 1 分 30 秒操作演示“准考证”案例的邮件合并操作过程演示 3 分问题处理发现问题,以及进一步的调整处理 3 分 30 秒小结获得的经验50 秒练习说明微练习的说明 1 分 30 秒结束语结束与致谢 5 秒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作者: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优课结构 教学环节 展示内容和教学过程制作工具和方法 一、片头 呈现基本信息蓝底白字字幕; ( 5 秒)(片头要求蓝底白字、字体为四号和二 楷体、时长 5 秒,显示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号。
用 CS 软件标 教材版本、学段学科、 三角形的内角和题功能后期添加 年级学期、作品名称、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和编辑。
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二、导入 提出问题、激趣导入提出问题:知道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 使用 DV 录制, ( 1 分钟内)如何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并将问题教师出镜头。
教转化为求三角形的内角和。
这就是咱们 师讲解的声音在 这节课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三角 片 头 字 幕 中 出形的内角和。
(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思 现。
考,激发求知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1 分钟)围绕提出的问题, 从特 1、从最常用的两种直角三角形的内角Smart notebook 殊到一般,一层层,一 和( 180 度)入手,提出一般三角形内 课件与录屏软件步步,逐步引导,逐层 角和的问题。
微课脚本设计案例

微课脚本设计案例主题,如何设计一份高效的微课脚本?导语,微课脚本是指在微课程制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供给老师的一份详细的讲课大纲。
它承载着微课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目标,是微课制作的重要一环。
那么,如何设计一份高效的微课脚本呢?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详细介绍。
案例背景,某高校的一位教师,准备为学生设计一门关于数学概率的微课程。
在设计微课脚本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
下面我们将从微课脚本的设计要点、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为这位教师解决问题。
一、微课脚本设计要点。
1. 确定教学目标,在设计微课脚本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比如,这门微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概率基本概念,了解概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概率这一知识点,教师需要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引导。
比如,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需要重点讲解。
3. 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设计微课脚本时,要考虑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知识。
二、微课脚本内容结构。
1.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本节微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部分,对概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进行系统讲解,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
3. 案例分析部分,通过具体案例来演示概率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总结部分,对本节微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微课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
1. 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微课制作中,可以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呈现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微课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案例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概率知识。
结语,通过以上案例,我们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一份高效的微课脚本。
《Howmany-》微课制作脚本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Howmany?》微课制作脚本微课名称:《How many?》学问点来源:学科:英语班级:三班级适用教材:人教版前需学问:三班级的同学,由于年龄小,又加上生性活泼好动,喜爱直观形象思维,对嬉戏、竞赛、画画特殊感爱好。
三班级是学校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在于激发并保持同学学习英语的爱好。
微课类型:整理归纳学问类型设计思路:以培育同学自主学习为主,合作沟通沟通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内容的挨次支配是课题导入,尝试自学,合作学习。
制作手段:用prezi和手机一起合作制作微课。
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1)能听懂Howmany?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2)能会说Howmany?One,two,three,four3)同学能够初步运用"Howmany?'来询问数量,并用18的英语形式作答。
2.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嬉戏、歌曲等同学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爱好。
3.学习策略形成对数量的爱好和乐于提出问题。
4.文化意识了解闻名英语儿歌的曲调。
聚焦解决的问题:1)能够听懂Howmany?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2)会说第1页/共2页学而不舍,金石可镂。
Howmany?one,two,three,four教学过程环节名称画面内容描述或解说词画面或镜头编号时间课题导入播放课文的对话动画,引起同学的留意力。
15分钟尝试自学引导同学进行自学,"大家尝试一边看视频里的学习提示,一边尝试自己学习课文中的学问点。
'210分钟合作学习与同桌同学相互沟通沟通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
310分钟教学反思(自我评价):1、本课围绕"howmany?'这一课题绽开一系列的活动,是在数字单词有了肯定基础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howmany___doyousee/have?Isee/have___.这一句型,并能在实际运用中运用自然。
设计微课教案脚本范文模板

课程名称:___________授课对象:___________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微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掌握微课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 熟悉微课制作工具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微课。
- 提高信息提取和整合能力。
- 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微课学习的兴趣。
-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微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微课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3. 微课制作工具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重点,精炼内容。
2. 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微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微课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微课案例,增强学生对微课的认识。
二、知识讲解1. 微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解释微课的定义,强调其短小、精炼、针对性强的特点。
- 分析微课与传统教学视频的区别,突出微课的优势。
2. 微课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介绍微课设计的原则,如目标明确、内容精炼、结构清晰等。
- 详细讲解微课设计的步骤,包括选题、脚本编写、素材准备、制作和后期处理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几个优秀的微课案例,分析其设计特点和成功之处。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微课设计的关键要素。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微课。
2.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微课制作工具,如PPT、视频编辑软件等。
3. 学生完成微课制作,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微课设计的关键要素。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微课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提出改进建议。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微课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微课设计原则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独立设计并制作微课的能力。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教学资源:1. 微课相关教材和资料。
设计微课教案脚本范文模板

课程名称:微课设计与制作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微课的定义、特点及制作流程;掌握微课视频的拍摄、剪辑和后期处理技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微课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多媒体制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微课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微课的定义、特点及制作流程。
2. 微课视频的拍摄、剪辑和后期处理技术。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知识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
2. 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微课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微课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微课案例,引起共鸣。
二、讲授新课1. 微课的定义: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内容集中、形式多样的在线教育资源。
2. 微课的特点:- 短小精悍:时长一般在5-10分钟,便于学生快速获取知识。
- 针对性强:针对特定知识点或技能进行讲解,提高学习效率。
- 内容集中:内容围绕核心知识点展开,避免内容冗余。
- 形式多样:结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提高学习体验。
3. 微课制作流程:- 确定主题:根据教学需求,确定微课主题。
- 设计脚本:编写微课脚本,包括知识点、讲解内容、教学目标等。
- 拍摄制作:使用摄像机或手机拍摄微课视频,注意画面质量、光线和声音效果。
- 剪辑处理:对视频进行剪辑,调整画面、音频和字幕等。
- 后期制作:添加动画、特效、背景音乐等,使微课更具吸引力。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微课主题,进行微课设计。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微课拍摄、剪辑和后期制作。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微课作品,互相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微课制作的关键要点,强调微课设计的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微课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微课作品的质量:包括内容、结构、画面、声音等方面。
《安全用电》获奖微课脚本设计分享

《安全用电》获奖微课脚本设计分享画面一:温馨的家居环境,轻快的背景音乐响起旁白(温暖、亲切):“在每一个温暖的家中,电是不可或缺的能量源泉,它点亮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无数便利。
但正如太阳有耀眼光芒也有不可直视的炽烈,电,亦需我们以智慧和谨慎去拥抱。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全用电》微课,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电和谐共处,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第一章节:认识电的基本安全知识】画面二:简明的电路图动画,配以生动的图标解释旁白:“电,简单来说,是电子的流动。
在我们的家中,电流通过电线,为各种电器提供能量。
但记住,不当接触可能会导致触电,甚至火灾。
首先,了解几个基本概念:火线(L)、零线(N)、地线(E),它们共同确保电路安全运行。
”【第二章节:家庭用电安全守则】画面三:展示正确的插头使用、不湿手触摸电器等场景旁白:“安全用电,从我做起。
请牢记以下几点:1.检查电器及电线是否破损,避免使用有损坏的设备。
2.保持手干燥,避免湿手操作电器,减少触电风险。
3.插拔电器时,握住插头而非拉扯电线。
4.不要随意拆解电器,专业问题找专业人士解决。
5.使用带有漏电保护的插座,为家庭安全加码。
”【第三章节:紧急情况应对措施】画面四:模拟场景演示,如电器起火、触电急救步骤旁白:“面对紧急情况,冷静应对是关键。
-若电器着火,立即切断电源,使用干粉灭火器或覆盖非易燃物扑灭,切勿用水。
-发现有人触电,切勿直接接触,应迅速关闭电源或用干燥木棍等绝缘物使触电者脱离电源,随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第四章节:定期检查与维护】画面五:展示专业电工检查电路、更换老旧电线的画面旁白:“安全是个持续的过程。
建议定期邀请专业电工进行电路检查,特别是对于老旧房屋。
及时更换老化的电线、插座,确保家庭电路健康。
”【结尾】画面六:回归温馨的家庭场景,家人围坐共享天伦之乐旁白:“安全用电,守护每一刻幸福时光。
今天的《安全用电》微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这些知识能成为你生活中的一把保护伞,让爱与安全同行。
《赵州桥》微课脚本微课程设计方案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A3微课设计与制作主题名称赵州桥内容来源部编版版三年级下册选题意图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赵州桥》一课,这篇课文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在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围绕关键句展开具体的介绍,如:第3自然段,围绕“赵州桥很美观”这一特点把这段话写清楚了,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例。
而了解文章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并能运用于平时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中,是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难点和学生易错点,适合制作微课讲解。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提示,寻找文中列举桥栏上雕刻着的图案,从而理解第3自然段是如何围绕“桥的美观”这一个意思写清楚的2.在独立自主、学以致用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提取文章信息的阅读能力3.进一步体会课文和平时课外阅读、写作的联系,并运用“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到习作中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知识类型策略性知识制作脚本(教学过程设计和实施思路)序号画面(草图或文字描述画面内容)讲解制作技巧1小朋友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赵州桥》,齐读课题。
插入课文音频,单击播放音频2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桥。
它具有雄伟、美观、坚固等特点,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下课文是如何写清楚赵州桥的这些特点的。
进入时采用从上而下飞入的动画效果,蓝色部分用放大动画效果突出信息。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3段,根据学习提示思考幻灯片采用盒状切换4请学生进行反馈,教师相机总结。
生字变成粉色,进入效果为上升。
图片采用快速进入。
5围绕“雄伟”这一特点,作者是如何讲清楚的?点击鼠标,粉色字体及蓝色字体出现,再以擦除的动画模式出现图片6仔细阅读这段话,你发现了什么?是呀,运用了很多数字,这样的方法叫做:列数字。
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呢?点击鼠标,送左往右展开红色直线。
再以渐变式回旋的方式出示蓝色部分7请同学们结合图片感受赵州桥的雄伟点击出示红色箭头,随后出现红色文字和数字8请同学们结合图片感受赵州桥的雄伟点击出示红色箭头,随后出现红色文字和数字9作者又是怎么写赵州桥坚固的特点的呢?点击后以轮子的动画模式出现红色字体渐变式缩放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音
视频第23至30秒
7秒
3、视频淡入
视频逐步淡入,展示实验器材。并配以字幕进行解释。
字幕展示:
在音响面板上均匀的撒上食盐颗粒!
配音
视频第30至40秒
10秒
4、内容铺垫
字幕展示:音响的振动产生美妙的音乐!
配音
视频第46至53秒
7秒
5、内容解释
字幕展示:音响带动食盐颗粒的振动,产生美妙的图案。
12秒
8、设计疑问
学生能观察到美妙的振动产生悦耳的音乐,此时抛出疑问,噪音产生的振动图案会是怎么样的。
字幕解释:噪音能产生这么美丽的水纹吗?
配音
视频第136至144秒
18秒
9、观看感受
本视频其余时间由学生自由观看,从中感受到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十、结尾
(5秒以内)
版权标注
视频第274至280秒
6秒
微反思
配音
视频第59至70秒
11秒
6、知识拓展
字幕展示:声音在水面(二维平面)上的传播。
配音
视频第80至90秒
10秒
7、微课核心部分
本处为整个微课的核心部分,学生通过微课中视频镜头的特写,感受到振动产生声音。并且还明白产生动听的音乐来自于美妙的振动形式。
字幕解释:让我们“看见”声音的美!
配音
视频第114至128秒
所属学科
初中物理
微课名称
振动与声音
知识点
振动是产生声音的原因
知识点来源
√学科:八年级:人教版教材:2章:1节
□不是教学教材知识,自定义:
摄录模式
□拍摄式 □录屏式 □软件合成式
√混合制作式 □其他
微课类型
□讲授型√导入型□启发型 □示范型 □复习型 □实验型 □表演型 □自主学习型 □知识拓展型 □探究学习型 □习题型 □其他
该微课程共用280秒,属于导入型微课,其导入功能决定了该微课的特征。整个过程教师不出境也不出声,而是通过一段小视频来向学生传递知识。在充分分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心理特征与认知结构后,决定选取摇滚音乐配乐中的乐器振动特写镜头来说明振动产生声音。同时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来向学生展示声音在一维和二维空间中的传播,潜意识中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该微课学观看,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该微课通过直观的视频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点。
教学过程
项目
内 容
音乐
字幕
ppt画面
视频
时间
1、片头
1、配合轻松的音乐逐步进入微课.
2、呈现微课的名称“振动与声音”,并表明该微课来源于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背景音乐音乐
第1
至3
张PPT
20秒
2、字幕呈现
通过字幕向学生表明视频中实验的真实性
字幕展示:
All of the experiments in this video are real
适用对象
幼儿:□小小班 □小班 □中版 □大班 □其他
小学:□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中:□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其他
设计思路
课堂的导入讲究短小精妙。短小指的是时间,一趟45分钟的课,导入时间必须控制在5分钟以内。精妙指的是导入的素材精心挑选,巧妙的即将要呈现的知识点紧密相承。让学生在导入过程结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集中注意力完成课堂的学习。本微课作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教学的导入,时间控制在4分40秒。通过初中生喜欢的摇滚配音中乐器的特写,来展示“振动”与“声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