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现象的结构分析.ppt

合集下载

心理学全ppt课件

心理学全ppt课件

THANKS
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 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意识 的基本特征之一。
意识与注意的关系
注意是意识的基础和前提 ,意识是注意的结果和表 现。
感知觉与意识的关系
1 2
感知觉对意识的影响
感知觉为意识提供信息输入,是意识形成的基础 。
意识对感知觉的调控
意识可以调控感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和恒常性 等特征,使感知觉更加准确、全面和深入。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等方面。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
符号互动论
米德和布鲁默的理论,强调个体在 社会互动中通过符号进行交流和沟
通。
社会认知理论
费斯廷格和凯利的理论,强调个体 对社会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理论,强调个体在社会环 境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行为模式 。
3
感知觉与意识的相互作用
感知觉和意识是相互作用的,它们相互影响、相 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人类复杂的心理现象。
03
记忆与学习
记忆概述
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 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的心理
过程。
记忆的作用
记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 作用,它是感知觉、思维等心理现 象的基础,也是人类学习、工作、 生活的基本机能。
社会认同理论
泰弗尔和特纳的理论,强调个体通 过社会分类和认同过程形成群体归 属感。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人格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个体的人格特征会影响其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方式。
社会心理学对人格的影响
社会环境和社会互动会对个体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塑造个体的人格特征。

心理学ppt课件_图文

心理学ppt课件_图文
她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了,应 该去玩一下。
忽然她又想起,报社的约稿还没有写完 ,今天应该交稿了,必须忍耐一下,坚 持写完。
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心理学的历史——既古老又年轻 ——千载背景,百年历史
(一)心理学的产生:
萌芽:万物有灵论
起源:公元前四世纪 希腊 亚里斯多德 前 科学心理学(哲学心理学)
诞生:1879年 德国 冯特 心理学实验室
实验法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二)心理学的发展
冯特建立心理学后,从19世纪末到20世 纪50年代,心理学进入派别林立的时代

1.构造心理学派 代表人:冯特、铁 钦纳 2.行为主义学派 代表人:华生 3.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弗洛伊德 4.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代表人:马斯洛 5.认知心理学派 代表人:皮亚杰
法律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转动还是静止?
感觉的对比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画中有几个人头?
是脸还是杯子?
能找到几颗心呢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心理过程
(动态)
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 言语、思维和想象 情感过程(情):情绪和情感 意志过程(意):自制、坚定、勇敢
心理现象(动态——稳态)
心理状态
注意、灵感、激情、犹豫等
(暂时状态)
人格
需要和动机(动力)—— 个性倾向性
(个性) 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
个人的内省报告.
三、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基础性心理学:研究心理科学中的基础理论和 基本方法的问题,以及心理发生和发展的基本 问题。
应用性心理学:研究如何把基础性心理学所提 示出的一些基本规律应用于人类实践的各个方 面,并进一步探索在各个实际领域中心理活动 的具体规律问题。

心理学课件完整版 PPT

心理学课件完整版 PPT

第二节、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结 构 主 义 心 理 学
• 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 特,后经他的学生铁钦纳(E. Titchenner)在美国宣扬推广 • 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 通过内省法来研究个人的直接 经验 • 对经验的研究须从内容、过程 和原因三个方面进行
• 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一般公认始自德国人冯特 ( Wilhelm Wundt , 1832—1920的工作 • 冯 特 为 莱 比 锡 (Leipzig) 大学教授, 1879 年在该校 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实 验室,正式从事有系统的 心理学的实验工作 • 心理学界公认, 1879 年为 科学心理学的开始 • 冯 特 被 誉 为 科 学 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其学科发展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 两者之间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心理学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般 把心理学称为边缘科学或中间科学 心理学不仅是一门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科 学,也是一门认识与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 科学
二、作为科学的心理学
• 心理学所研 究与探讨的 是关于人的 心理活动与 行为产生的 因果关系的 学问 • 心理学研究 结果概括并 归纳为以下 四个方面 :
• 陈述 将心理对象进行科学描述,或根据人的行为或 反应观察,对其心理活动进行推测 • 解释 将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 析与阐明 • 预测 在准确测量和描述的基础上,推知心理发展或 变化 • 调节与控制 引导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朝着目标规定的方向 变化,或对异常心理与行为进行矫正
• 心理 理过程: 认知过程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包 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情绪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 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 个性: 个性表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 面 心理动力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 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 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在认知、情绪与意 志活动中形 成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 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

十种正常的异常心理现象ppt课件

十种正常的异常心理现象ppt课件
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体验,不能 视为病态。
编辑版ppt
12
错觉和幻觉有什么区别呢?
错觉是有东西在那里,但是你感知错了; 幻觉是没有东西在那里,但你凭空而来地
感觉到了一些东西。 前者有实物,后者无实物。
编辑版ppt
13
10、自笑、自言自语:
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 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我控制, 属正常现象。
编辑版ppt
7
美国旧金山金门大 桥,1937年完工,迄今 为止,共有1300多人从 桥上跳下自杀。因此, 金门大桥也被称作“自 杀圣地”。
弗洛伊德的“死本能”
编辑版ppt
8
6、疑病现象:
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
病,反复多次检查,特别是当亲友、邻居、
同事因疾病去世之后容易出现。
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接受医生的 劝告,属正常现象。
呢,有时间我再问
问,现在着哪门子
急呀。”
编辑版ppt
15
自言自语可有效缓解精神压力 心理学家发现自言自语是一种最健康的解
决精神压力的方法。
编辑版ppt
14
“自我对话”的目的,是帮助自己对不合理逻 辑、不合理的思想保持警觉。
譬如:
把一件小事情看成 了天大的事情时
“这件事情并不重பைடு நூலகம், 也不复杂,不用老 惦记着!”
对某些事物充满 疑虑或者不满意 时
“情况还没有搞清楚
十种正常的异常心理现象
编辑版ppt
1
前言
人的心理健康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 问题,关键是看有些心理异常症状的产 生背景、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对个 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如何。
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异常现象, 时间短、程度轻,尚不能贴上精神异常 的标签。

心理学课件PPT课件

心理学课件PPT课件
▪ 格式塔心理学派——魏特海墨 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詹姆士 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研究心理在适应
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提出潜意识,主张人格结构的三层次,主张性欲论
31
1.构造心理学
(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学派观点:研究意识,认为人的认识经验
但不管怎么说都可以预见,就远景而言,无疑将是我国 21世纪的朝阳产业。
4
1.2 心理学解读
• 关于心理学的大众理解
– 心理学家知道你心里正在想什么 – 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 – 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 – 心理学家会催眠 – 心理学就是梦的分析 – 心理学是骗人的东西 – 心理学成果不过是些常识 – 心理学就是“话疗”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反对构造心理学。 (3)研究方法:实验 (4)评价:在知觉研究方面的贡献极大,为后 来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5
4机能主义心理学
• (1)代表人物:詹姆斯、 杜威
• (2)主要观点:主张意识 是一个连续整体,反对构造 心理学。心理学应该对个体 在适应环境时的心理与意识 活动进行了解,研究意识作 用就是使个体适应环境中的 机能作用。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如何正视心理学,作者:斯塔
诺威克,
40
• 2.辨证发展原则(发展的、联系的观点) •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1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自然(一般)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 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 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叫观察法。
观察法有两种方式,一是参与被观 察者的活动过程,成为其中的一个成 员;另一种是在旁观察而不参与被观 察者的活动 。

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ppt课件

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ppt课件

8
6.完善个性因素
大凡嫉妒心理级强的人,都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自 卑、内向、心理失衡、个性心理素质不良的人。努力完善自 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
理素质,一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7.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公平、合理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对手之间可以互相取 之所长,共同进步;还必须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嫉妒是人 类心灵的一大误区,祝愿所有
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 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
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可编辑课件PPT
6
2.克服自私心理
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总怕别人比自己
强,对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
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 的产生。
可编辑课件PPT
7
4.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语,在心理学上叫“感情移入”。当嫉妒之
火燃烧时不妨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
该如何呢?”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别人, 有利于以致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蔓延,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为之有效的
A、就在道路的另一边出现可怕的怪物, 朝这边过来
B、爱犬突然兽性大发,朝自己攻击
C、闪电打到树丛,喷出火红的火焰
可编辑课件PPT
10
测试结果:
选A、就在道路的另一边出现可怕的怪物,朝这边过来
对人恐惧的程度相当高。此种人多半属于原本自尊心就很强的人,
很多人乍看之下都自信满满。但实际上,对他人却有强烈的害怕倾向。
的大学生朋友自觉克服嫉妒心理,走出心灵误区,成为身心健 康的栋梁之才。

心理现象结构

心理现象结构

活动一:自我介绍
第一步:请5位同学上台作一分种自我介绍
第二步:请三位同学就上述同学的自我介绍做出评价, 并说出你对他的第一印象
活动二:人际关系中的我
请依次填写 1、父亲眼中的我; 2、母亲眼中的我; 3、兄弟姐妹眼中的我; 4同学眼中的我; 5、朋友眼中的我; 6、熟人眼中的我; 7、自己眼中的我; 8自己理想中的我 讨论:1最重视谁的看法;2谁的最难填写,为什么,
一.心理现象结构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力)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结构
意志过程 (自觉果断顽强自制力) 个性心理倾向(动机需要兴趣信仰)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人类的心理现象
是指人类的心理活动及其表现形式。人们在 生活实践中与周围环境、事物相互作用,必 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话动和行为表现。这 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简称心理。人的心理现 象由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组成。心 理过程和个性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 也是人的心理活动表现的重要方面。
人们总是抱着自己的某种需要去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在认识 过程中,总会产生一种态度上的体验。如满足了需要,达到了 目的,则产生一种愉快的、肯定的、积极的态度体验;反之, 则产生一种不愉快的、否定的、消极的态度体验。这种由于需 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态度上的体验.就是情绪情感过程。
三是意志过程。
人类不仅要认识世界,还要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
1、掌握一定心理卫生知识 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3、保持健康的情绪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去爱 5、建立符合现实的奋斗目标 6、学会自娱
三、学校心理咨询工作
( 一)我国心理咨询现状 “三品说”:

心理现象的结构分析 PPT课件

心理现象的结构分析 PPT课件
请你细心注意下列一串单词: 糖果、酸味、白糖、苦味、良好、滋味、牙齿、
优雅、蜂蜜、苏打、巧克力、心脏、煎饼、吃。 现在,终止阅读一会儿,尽可能把你所能回忆
出来的上述单词写下来。
§2-3 记忆与表象
对下列三个单词进行回忆,看它们是否出现于 上述单词表。
滋味、地点、甜味
§2-3记忆与表象——记忆效果的提高
从4个方面入手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1、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
2、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求异思维;
4、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维。
§2-5 情感与意志——情感过程
Lie TO ME
Micro-expressions微表情 sadness、pain、anger、surprise、
(短期记忆丧失症:罕见的健忘症,只能记住几分钟 内发生的事情)
§2-3 记忆与表象——记忆概述
记忆的概念 一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映象在头脑中的储存和遗留。 记忆的分类 按记忆内容分
形象记忆(表象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运动或动作记忆
§2-3 记忆与表象——记忆分类
按记忆保持的持久程度分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登记):1-2s 短时记忆(STM):<1min 长时记忆(LTM):> 1min
下面是美国智力趣题专家奇尔出的一道观察力测试题,多数成年 人对此不知从何入手,而很多儿童却轻而易举地解开了难题。
图中有辆公交车,有A和B两个汽车站。 问:公交车现在是要驶往A车站,还是驶往B车站?
随着你的年龄的增长,你的观察力正在减弱。
§2-2 感觉和知觉——观察力测试
几张隐藏的人像?
创造性思维 4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密切相关但并不等同。 想象: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三种方式:粘合(综合)、夸张、典型化。 2想象分不随意想象与随意想象 随意想象份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加工理论 记忆系统模型:
§2-3 记忆与表象——记忆分类
比较三种记忆 1、保持时间 2、是否能意识 3、容量
(2)感觉与知觉之间是连续的
知觉的产生必须以各种形式的感觉存在为前很少有孤立的感觉存在 通常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合称为感知觉
§2-2 感觉和知觉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_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_能引起个体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短期记忆丧失症:罕见的健忘症,只能记住几分钟 内发生的事情)
§2-3 记忆与表象——记忆概述
记忆的概念 一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映象在头脑中的储存和遗留。 记忆的分类 按记忆内容分
形象记忆(表象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运动或动作记忆
§2-3 记忆与表象——记忆分类
按记忆保持的持久程度分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登记):1-2s 短时记忆(STM):<1min 长时记忆(LTM):> 1min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知觉则是纯粹的心 理活动
(2)其在个体差异上的区别
感觉-不大;而知觉-大
(3)其在反映事物属性上的差别
个别属性和整体属性
(4)其与经验的关系
感觉依赖少,知觉依赖多
§2-2 感觉和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1)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两者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反映
Chapter 2 心理现象的结构分析
§2-1 心理现象结构概述
心理结构的基本框架:多水平、多维度、多层次
§2-2 感觉和知觉
感觉的概念
– 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的反应。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_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触觉、温觉、冷 觉和痛觉)
内部感觉_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感觉(饿、胀、渴、 窒息、恶心等)。
§2-2 感觉和知觉
(2)不同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联觉
指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其它感觉器官受到刺 激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在英国伦敦郊外,有一座著名的布莱克弗赖尔大桥,原来为乌黑 色,每年总有不少厌世者跑到桥上投河。后来桥上自杀事件骤然 降到原来的50%,是因为科学家建议把桥漆成什么颜色?
§2-2 感觉和知觉
暖色
– 红色、橙色、黄色
冷色
– 绿色、兰色、黑色
中间色
– 灰色、紫色、白色
颜色与情绪
– 兴奋与沉静 前进与后退 柔和与强硬
色彩学应用:衣饰、商业性广告等。
§2-2 感觉和知觉
知觉特性
1、整体性 如:例子、山寨文化、金庸与全庸、 相似的商标(日本的专利?) 2、选择性:背景与对象(两可图形:少女or老妇人) 3、理解性:已有知识经验 这个瓶子是半满还是半空的? 不可能图形 4、恒常性:大小、颜色、 明度、形状等。 计算机能否做到? 看一系列感知图片
– 存在 – 有差异
(2)让人感觉到
– 好而不是差 – 是上升而不是下降
§2-2 感觉和知觉
3、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现象 (1)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感觉适应 由于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的感受器而
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嗅觉适应 味觉适应 视觉适应
明适应与暗适应
痛觉没有适应
生物学意义
§2-2 感觉和知觉——观察力测试
3张 你找对了吗?
§2-3 记忆与表象——记忆概述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记忆,就等于失去一切,也失去了 自己。
《记忆碎片》:它注定不是一般的作品,电影故事其 实不太复杂,但很难看懂。这是由于它采用两条平行 故事线,一条倒叙,以彩色呈现,另一条顺叙,以黑 白呈现,两条线每隔几分钟穿插一次,直至片尾天衣 无缝地与片头衔接在一起。
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来衡量。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反比)
§2-2 感觉和知觉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二者成反比关系 韦伯定律
ΔI/I=k ΔI为差别阈限、 I为标准刺激强度、K为常数/韦伯分数
费希纳定律 S = k lg I S为感觉量、K为常数、I为物理量
§2-2 感觉和知觉
在生活中的运用 (1)让人感觉到
§2-2 感觉和知觉
良好的观察方法主要有:寻根溯源观察法、比较对照观察法、 顺序方位观察法、时间推移观察法、全面综合观察法。
“ 在生活中是否会因为忽视身边的普通事物而引起麻烦? 熟视无睹:“ 为什么我们的观察不够细微仔细呢?”(时间的
压力;认为这些事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并不仔细观察)
§2-2 感觉和知觉——观察力测试
下面是美国智力趣题专家奇尔出的一道观察力测试题,多数成年 人对此不知从何入手,而很多儿童却轻而易举地解开了难题。
图中有辆公交车,有A和B两个汽车站。 问:公交车现在是要驶往A车站,还是驶往B车站?
随着你的年龄的增长,你的观察力正在减弱。
§2-2 感觉和知觉——观察力测试
几张隐藏的人像?
§2-2 感觉和知觉
知觉的概念
– 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知觉的种类
①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等 ②物体知觉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
对个人的知觉、人际知觉和自我知觉
③正确的知觉和错觉
§2-2 感觉和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1)其与心理的关系
§2-2 感觉和知觉
(2)感觉对比 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分为
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现象。 继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现象。 如:法国国旗 (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最初当三条色带宽度完全相等时,
人们总觉得这三种颜色在国旗上所占的分量不相等,似乎白色的面 积最大,蓝色的最小;当把这三色的真实面积比例调整为蓝:白: 红=37:33:35时,看上去反而相等了。)
天津工程帅范学院
乐手or老人头?
不可能图形
§2-2 感觉和知觉
观察力及其培养(自学) 观察力:一个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感知
客观事物的能力。 培养观察力应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1、明确观察目的; 2、具备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3、培养敏锐、精细、持久观察的好习惯; 4、教给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