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国的生物灾害
高中地理中国的生物灾害

二、 森林病虫害
• 1、危害:导致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 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而且 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2、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大量 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性丰富的原始森 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
3、主要害虫——松毛虫
分布: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地区
船头两名青年 说:“我们打捞队分两班作业,今天凌晨3 点就开始工作了,我是下午1点钟接的班。这东西来势猛 的时候,我们得24小时连续作业。”看着远处漂来的簇簇 “绿洲”,他们无奈地笑了:“你看,这里在捞,那边又 来了。昨夜我们刚把坝边上的打捞完毕,今早同事一来, 又是满眼的绿油油。捞得没有长得快,也没有它漂得快。”
常发区:<400m >25℃ 偶发区:400m~500m 10—25 ℃
三、蝗灾与鼠害
——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
• 1、蝗灾:
• (1)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其中, 危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是飞蝗,俗称 “蚂蚱”。对农、林和牧业的破坏具有毁 灭性。
(2)中国飞蝗的主要种类及分布
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华北和华东沿 海各省,黄淮平原是重灾区。
(2)我国鼠害的地域差异显著
分布
本区农业特点
常见害 鼠
亚洲东部 喜Βιβλιοθήκη 鼠类 危害区包括东北、华北 本区自然条件优越, 褐家鼠、
和西南区的大部、 农业开发历史久远, 小家鼠
华东和华南的全 是我国主要的农业 等
部。
区。
亚洲中部 耐旱鼠类 危害区
包括我国西北区 的大部、青藏高 原大部,以及东 北和华北区的边 缘地带。
四、生物入侵 ——严防有害生物进入国门
• 自然界的生物在长期演化历程中,与周围 的生态环境协同演化,达成自然平衡。某 些生物,一旦被自然或人为地引入新的地 区,脱离了原来的生境,就有可能无节制 地繁衍,给新栖息地带来严重的生态、经 济损失,即生物入侵
中国的生物灾害-中图版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

中国的生物灾害-中图版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介绍中国的生物灾害,包括生物灾害的定义、类型、原因以及防治措施等。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生物灾害的现状和影响;
2.认识生物灾害的类型和特点;
3.掌握生物灾害的原因和发生机理;
4.了解生物灾害的防治措施和应对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生物灾害的类型和原因、防治措施和应对方法。
2.教学难点:生物灾害的原因和发生机理。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授课、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5.1 课前导入
通过讲述生物灾害的影响、新闻案例或者视频来引起学生对此类灾害的关注。
5.2 概念解释
1.生物灾害的定义;
2.生物灾害的分类及特点。
5.3 生物灾害的原因和发生机理
1.生物灾害的起因;
2.生物灾害的发生机理;
3.生物灾害的危害。
5.4 生物灾害的防治措施和应对方法
1.生物防治的原则;
2.生物防治的方法;
3.综合防治方法。
5.5 案例分析
通过对历史上的生物灾害案例进行分析,了解生物灾害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5.6 总结
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生物灾害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工具
投影仪、PPT、讲义、黑板、笔等教学工具。
七、教学评估
采用课堂小测和作业的形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
八、教学扩展
通过宣传、实地考察等方式,提升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地理:2.4《中国的生物灾害》课件(中图版选修5)

3.我国鼠害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 我国鼠害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 我国鼠害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
农作物复种、间种、套种的面积大, 农作物复种、间种、套种的面积大,为多种害鼠 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料条件等 。
4.我国鼠害的地域差异显著 我国鼠害的地域差异显著
分布 亚洲东部 喜湿鼠类 危害区 亚洲中部 耐旱鼠类 危害区
本区农业特点
常见害 鼠
包括东北、 本区自然条件优越, 褐家鼠、 包括东北、华北和 本区自然条件优越, 褐家鼠、 西南区的大部、 农业开发历史久远, 西南区的大部、华 农业开发历史久远, 小家鼠 东和华南的全部。 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 东和华南的全部。 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 等 包括我国西北区的 大部、青藏高原大 大部、 部,以及东北和华 北区的边缘地带。 北区的边缘地带。 本区降水量少、 小家鼠、 本区降水量少、气候 小家鼠、 干旱。 干旱。 黄鼠等
③、主要害虫——松毛虫 主要害虫 松毛虫
松毛虫发生频率的地区差异: 松毛虫发生频率的地区差异: 我国松毛虫主要种类: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 我国松毛虫主要种类: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油松
毛虫、云南松毛虫、赤松毛虫等。 毛虫、云南松毛虫、赤松毛虫等。 海拔低于400米 平均气温25℃ 常发区 海拔低于 米、平均气温 森林病虫害的分布与地形、气温有关。 ℃以上的地区 森林病虫害的分布与地形、气温有关。油松毛虫分布在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处, ~25℃的地区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处,第二级阶梯以上 海拔400~ 偶发区 海拔 ~500米、气温在 米 气温在10~ ℃ 的高海拔地区(除新疆北部外)没有。 的高海拔地区(除新疆北部外)没有。落叶松毛虫分布 在中温带,赤松毛虫分布在暖温带, 在中温带,赤松毛虫分布在暖温带,马尾松毛虫分布在 热带、亚热带。 热带、亚热带。
2023年高中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一.重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危害1、自然灾害的重要类型和特点①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提成四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
②自然灾害的特点从空间分布看——广泛性与区域性。
从时间角度看——频繁性与不拟定性、周期性与不反复性。
从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看——联系性。
从所导致的危害看——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严重性。
2、重要的气象灾害气象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大气圈的自然灾害,涉及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干热风等,是影响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
3、重要地质灾害地震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
烈度:衡量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限度,重要取决于震级,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等相关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重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滑坡外力作用(斜坡重力作用)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重要集中在地形崎岖的山地,如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中国的横断山区、南美安第斯山区4、重要海洋灾害类型成因重要分布地区海啸是由于海底忽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附近多地震的海域,如太平洋西岸的印度尼西亚群岛、东亚东部、美洲西部沿海风暴潮是由热带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附近多台风、飓风的沿海地带,如印度洋北岸的南亚南部沿海、太平洋西岸的东亚沿海地区二、我国的重要自然灾害1、我国重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区域分布灾害种类区域分布因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大,锋面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地震东南沿海、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为多发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降水多,强度大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分布地区重要灾害形成环境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海洋灾害带重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暴雨、赤潮等为主受海洋环境影响对海洋渔业和海洋钻井平台、船舶、港口导致危害东南沿海灾害带重要指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为主受海洋与陆地双重环境影响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等导致危害东部灾害带重要指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等为主,此外东北的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是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中部灾害带重要指第二阶梯以暴雨、洪涝、交通雪灾、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为主是自然环境复杂、地表物质不稳定的地带对农业、工业及交通与建筑物导致严重灾害西北灾害带重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甘、宁、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为主是中国的干旱区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导致灾害青藏高原灾害带重要指藏、青和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山崩等为主是中国的高寒区对畜牧业导致严重危害3、我国重要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灾害多发地区多发季节成因防治措施伏旱长江中下游7月副高控制组织抗旱,此时的台风雨可缓解旱情台风东南沿海夏秋海上强烈的热带气旋及时监测预报,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灾害意识风沙天气三北地区春秋两季,以春季最严重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暴雨洪涝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广大地区夏秋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连续时间长,如锋面、气旋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等干旱华北、西北地区冬春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选择优良作物品种,开展水利设施建设,营造防护林,改善耕作制度4、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多发的因素①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因素②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因素人为因素自然因素西南和东南季风阶梯的交界处多中下游地势低东部沿海暴雨洪涝风暴潮滥伐山林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我国的经济核心地带水文灾害灾情严重③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因素4、灾害链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经常会诱发或同时爆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就称为灾害的连发性或灾害链。
【优化方案】2012高中地理 第2章第5节中国的生物灾害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5

思考 3.生物灾害为什么具有很大的区域差异? .生物灾害为什么具有很大的区域差异? 【提示】 提示】 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 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
作物种类和耕作栽培制度不同, 作物种类和耕作栽培制度不同,生物灾害的 发生、流行以致成灾都有很大的区域差异。 发生、流行以致成灾都有很大的区域差异。
第五节 中国的生物灾害
学习目标定位 了解: 生物灾害对农业的威胁 生物灾害对农业的威胁。 了解:1.生物灾害对农业的威胁。 2.病虫害的危害。 .病虫害的危害。 掌握: 生物灾害的发生原因 生物灾害的发生原因。 掌握:1.生物灾害的发生原因。 2.病虫害的危害及原因。 .病虫害的危害及原因。 应用: 分析病虫害的分布与产生的原因 分析病虫害的分布与产生的原因。 应用:1.分析病虫害的分布与产生的原因。 2.分析生物灾害与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分析生物灾害与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二、森林病虫害 1.危害: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对 .危害: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 森林___________造成严重破坏 造成严重破坏。 森林 生态功能 造成严重破坏。 2.主要害虫:_________。 .主要害虫: 松毛虫 。 3.松毛虫发生频率有明显地区差异 . (1)常发区:海拔低于______米,平均气温 常发区:海拔低于 400 米 常发区 25℃ 以上的地区 ℃ 以上的地区。 ______以上的地区。 (2)偶发区:海拔 偶发区: 偶发区 海拔400~500米,气温在 ~ 米 10℃~25℃ 的地区 ℃ ℃ 的地区。 ____________的地区。
【高中地理】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状况

【高中地理】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状况一、物种灭绝。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生动物物种均占世界的10%左右,基保约有200个特有属。
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境的破坏,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
据统计,我国高等植物大约有46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占高等植物的15%以上,近50年来约有200种高等植物灭绝,平均每年灭绝4种;野生动物中约有4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近年来,非法捕猎、经营、倒卖、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
广东省吴川县非法出售犀牛角,珠海活熊取胆等案件在国际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二、植被遭到破坏。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
良性生态系统只需要13.9%的森林覆盖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开展了大规模的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仍然十分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数量大大减少。
与此同时,大量林地被占用。
1984年至1991年,全国年均面积837万亩,呈逐年上升趋势,基本抵消了造林成效。
草原面临严重退化、荒漠化和碱化,加剧了草原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三、土地退化。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国家,近十年来土地沙漠化急剧发展,50~70年代年均沙化面积为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年均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总面积已达20.1平方公里。
40年来初步治理了50多万平方公里,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79万平方公里。
我国的耕地退化问题也十分突出。
如原来土地肥沃的北大荒地带,土壤的有机质已从原来的5%~8%下降到1%~2%(理想值应不小于3%)。
同时,由于农业生态系统失调,全国每年因灾害损毁的耕地约200万亩。
十大环祸患威胁人类一、土壤遭到破坏根据参考新闻报道,110个国家(共10亿人)的耕地肥力正在下降。
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丧失、耕地的过度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侵蚀非常严重。
光秃秃的土地已经变得脆弱,无法长期承受风雨的侵蚀。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主要灾种了解自然灾害第三节生物灾害教学案鲁教选修5

第三节生物灾害虫灾——————情景导入先思考———————(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处,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
(蝗)食禾稼草木俱尽。
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
填坑堑皆盈。
饥民捕蝗以为食,或曝干而积之……思考探究:上述材料记录了我国哪种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状况?提示:蝗虫灾害。
——————基础知识要记牢———————1.虫灾的概念害虫造成的灾害,一般指昆虫造成的灾害。
2.害虫及其危害(1)害虫:①农作物害虫:主要类型分布地区主要特点粘虫东北和华北随温度梯度分布蝗虫黄河河滩和沿海滩涂稻螟长江流域及其以南②森林害虫:有松毛虫、天牛等。
(2)危害:造成谷物、棉花生产损失,农业投资增加。
3.我国的蝗虫灾害(1)历史: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
(2)现状:并未消失,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蝗灾的发生、分布与旱涝的关系水、旱、蝗虫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农业自然灾害,蝗虫的发生、分布与旱涝关系密切,具体如下表所示:二、我国蝗灾严重的原因1.由蝗虫的生活习性决定蝗虫特别是飞蝗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食性又杂,使得它们能经常保持巨大的种群数量,并能积极适应环境,不容易被人类清除。
2.与气候条件有关一方面,我国以季风气候为主,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的不稳定性和不均匀性使得我国旱涝灾害频繁,为蝗虫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便利条件。
另一方面,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也给蝗虫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从而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3.农业类型的多样性起到了加剧作用我国作物种类和耕作栽培方式的地域差异也为不同种类的蝗虫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使得蝗灾的种类和危害形式也趋于多样,从而增加了蝗灾防治的复杂性。
三、蝗虫的防治措施1.人工捕杀。
2.夜晚利用篝火焚烧。
3.农业防治:减少蝗虫的食物源;减少蝗虫的生存地;减少蝗虫的产卵地。
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控制蝗虫;采用生物农药防治蝗虫;牧鸡和牧鸭防治蝗虫等。
地理课标解读知识点---自然灾害

地理课标解读知识点第一部分自然灾害的防治考点1: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气象灾害:台风(热带气旋)、寒潮、旱灾、暴雨、沙尘暴、冻雨、低温冷害等水文灾害:洪涝、风暴潮、海啸等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生物灾害:虫灾、鼠灾、病害等考点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考点3:简述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考点4: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如寒潮、沙尘暴、地震等),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考点5: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考点6: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考点2-6课标解读知识点【气象灾害】(1)、台风:成因:两个条件---热带海洋(广阔的高温洋面----位置),热带气旋(低气压—天气系统)强烈发展时间:夏秋季主要分布:热带、副热带大陆东岸(大洋西岸)---东亚、东南亚沿海,南亚孟加拉湾沿岸,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沿岸我国:沿海,尤其是东南沿海路径:向西、向北影响:有利-----带来降水,缓解旱情;危害---特大暴雨、狂风,引发风暴潮、洪灾、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①财产损失:毁坏农田、建筑、交通设施等;②造成人员伤亡(2)、寒潮成因:强冷空气南下。
天气系统---冷高压,冷锋时间:冬半年(秋末---次年初春),春秋影响大主要分布:中高纬,我国:大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谷地外),东北、华北、西北严重路径:由西北向东南(西北冬季风引起)影响:有利---减少病虫害;危害---引发冻害、雪灾、风灾等,影响农、林、牧、渔业生产和交通,危害人体健康(3)、干旱成因:气候条件: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偏少;气温偏高。
(季风区要说明降水变率大);地形条件:坡度较陡的地形,不易存水;(如喀斯特地形区)植被条件:植被覆盖差,土壤保水性差。
人类活动:人口、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时间:华北—春旱(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强烈;人口、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长江流域---伏旱(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主要分布:干旱、半干旱区及降水不稳定区(如季风气候区)(4)、沙尘暴成因:气候条件----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土地条件----多沙质堆积物(沙漠广布);植被条件----植被覆盖差;水文条件----地表水缺乏,土地干燥时间:冬、春季主要分布:气候干旱的热带沙漠、温度大陆性气候区及我国温度季风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自然环 境以及人类的过度开发。
阅读: 生物入侵
自然界的生物在长期演化历程中,与周围的生态环 境协同演化,达成自然平衡。某些生物,一旦被自然或 人为地引入新的地区,脱离了原来的生境,就有可能无 节制地繁衍,给新栖息地带来严重的生态、经济损失, 即生物入侵。
沙尘暴——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 象灾害
概念: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 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 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 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1、我国北方的沙尘 沙尘来源地主要在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
暴的沙源区主要在 哪里?主要在什么
冬春季节是北方沙尘暴多发期
季节?
2、沙尘暴产生需 要三个基本条件是 什么?
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 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的物质条件 三是不稳定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
3、讨论分析华北 地区沙尘暴春季多 发的自然与人为原 因?
⑴每年3、4月,华北地区受西伯利亚冷空气进 退的影响,大风天气比较多 ⑵此时农田开耕地表比较裸露
⑶此时地表已经解冻,春季加速升温,使地表干 旱加速
东亚飞蝗
三、蝗灾与鼠害
(3)蝗灾与旱涝的关系 : 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 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 虫数量激增。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 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
补充:我国灭蝗主要采用人工诱捕幼虫、捕杀 成虫、挖防虫沟、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放 天敌等方法。
3、主要害虫——松毛虫
三、蝗灾与鼠害
蝗飞主蝗要的—分三—布个两在主种华要最北亚广和种泛华和的东危生沿害物海地灾各区害省,,其对中我东国亚危飞害
1最、大蝗。灾:
(1)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其中,危 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是飞蝗,俗称“蚂蚱”。 对农、林和牧业的破坏具有毁灭性。
(2)中国飞蝗的主要种类及分布
3、主要害虫——松毛虫 松毛虫发生频率的地区差异:
常发区 海拔低于400米、平均气温25℃以上的地区 偶发区 海拔400~500米、气温在10~25℃的地区
①我国松毛虫主要种类: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 、油松毛虫、云南松毛虫、赤松毛虫等。
②森林病虫害的分布与地形、气温有关。油松毛虫 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处,第二级 阶梯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除新疆北部外)没有。落叶 松毛虫分布在中温带,赤松毛虫分布在暖温带,马尾 松毛虫分布在热带、亚热带。
本区降水量少、气候 干旱。
小家鼠、 黄鼠等
褐家鼠
小 家 鼠
黄鼠
问题探究
简要回答在我国对农作物造成危害最 重的虫灾及分布特点。
危害最重的主要是东北和华北的粘虫、 黄河河滩和沿海滩涂的蝗虫、长江流域 及其以南的稻螟等,表现出随温度梯度 分布的特点
合作探究:我国病虫害多发的原因?
点拨: 自然原因:
二、 森林病虫害
我国幅员广阔,但森林面积相对较少,仅占土地总面积 的20%,其中天然林地面积更少。而森林病虫害时有发 生,且危害严重,对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威胁。
1、危害:
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对我国森林工业造 成极大损失,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2、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
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 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 自控能力降低。
补充:
热浪是指天气持续地保持过度的炎热,也有可能伴随有很高的湿度。这个术语通 常与地区相联系,所以一个对较热气候地区来说是正常的温度对一个通常较冷的 地区来说可能是热浪。热浪可以因为高温引起死亡,特别是老年人。
风雹: 冰雹是在对流性大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的现 象。 冰雹常伴随着大风雷雨出现,因此多数情况下很难与风灾相区别当两种灾 害成灾程度大致相当时,可统称为风雹
(1)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
(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
——是中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 重的一类小麦病害,在各麦区均有发生。
• (1)小麦锈病(中国小麦锈病病害)
(2)水稻病害的分布与灾情 水病害
(稻瘟病、纹枯 病和白叶枯病)
主要分布 在秦岭一 淮河一线 以南
2、水稻病害的分布与灾情
稻瘟病
稻纹枯病
紫茎泽兰
薇甘菊
凤眼莲
即俗称的“水葫芦”
美国白蛾
思考
1.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或常听说的生物病虫 害是什么?危害程度怎样?
点2.拨消:灭根病据虫各害的地有不效同办情法况,,一引是利导用学天生敌搜,集二资是料依, 靠了农解药当。那地么常,见你的在生洗物菜病或吃虫水害果类的型时及候危应害如何状清况除。 残例留如的,农药在?内蒙古草原常发生蝗虫灾害,蝗虫
2、鼠害
通过阅读材料及读图2.46,进一步 了解鼠害给我国带来的巨大损失。
(1)危害:
老鼠不仅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 而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我国鼠害发 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对农、林、牧 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
探究活动: 我国鼠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主要强调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农作物复种 、间种、套种的面积大,为多种害鼠生长提供了良好的 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料条件等。)
10.你认为在防治生物灾害方面采取什么样 的措施更好?
提示:可以生物防治;使用高效、低毒、低 残留的农药;培育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等 方面分析。
3、干热风:亦称“干旱风”,习称“火南风”或“火风”。农业气象灾害之一。 出现在温暖季节导致小麦乳熟期受害秕粒的一种干而热的风。干热风与干旱不同, 它是由于气温高、湿度小,加上风吹,使植物蒸腾急速增大,植株体内水分失调,
导致农作物秕粒增多,甚至枯死。
4、连阴雨:中国初春或深秋时节接连几天甚至经月阴雨连绵、阳光寡照的寒冷 天气。又称低温连阴雨。连阴雨的灾害,主要在低温方面。初春连阴雨,往往出 现在水稻播种育秧时节,易造成大面积烂秧现象;秋季连阴雨如出现较早,会影 响晚稻等农作物的收成
稻白叶枯病
(3)棉铃虫分布与灾情
棉铃虫: ①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棉花产
区,黄河流域棉产区和新疆棉产区受害尤 其严重。 ②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 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有棉铃虫、棉红铃虫、 棉蚜虫和棉红蜘蛛。其中棉铃虫是中国棉 花的重大致灾害虫,在我国三大主产棉区 均有发生。
③棉铃虫灾害损失巨大。
3、棉铃虫分布与灾情
A毁林开荒B.乱伐森林 C.过度放牧D.过度抽取地下水
A 6.森林鼠灾在我国下列哪些地区危害最重( )
A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B东北东部、华北大部、西北 C东北东部、华北中部、西北D东北中部、华北北部、西北
7.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森林鼠害有加重趋
势,严重威胁着( D )
A.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 B.沿海防护林 C.东北、西南天然林 D.西北、东北防护林
(2)我国鼠害的地域差异显著
分布
本区农业特点
常见害鼠
亚洲东部 包括东北、华北和 本区自然条件优越, 褐家鼠、 喜湿鼠类 西南区的大部、华 农业开发历史久远, 小家鼠等 危害区 东和华南的全部。 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
亚洲中部 耐旱鼠类 危害区
包括我国西北区的 大部、青藏高原大 部,以及东北和华 北区的边缘地带。
2003年3月,中国公布的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早上, 有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 米草、假高梁、凤眼莲、飞机草等16个物种。1979年, 美国白从辽宁丹东进入我国,随后相继在鲁、陕、冀、 沪等地出现,对这些地区的园林绿化和林业造成了极其 严重的危害。它们的四龄幼虫可危害300多种植物,具有 暴食性,成片的树林常被横扫一光。非洲大蜗牛,一种 繁殖很快的大型陆生贝类,它们危害农作物、蔬菜,破 坏生态系统,而且还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宿主。 随着世界贸易的日趋频繁,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性公害, 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严加防范,以阻止有害生物进入国门。
8.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C )
A.我国的害虫主要有农作物害虫和森林害虫两大类 B.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也日趋严重 C.低温造成的蚜虫灾害是气象灾害,不属于虫灾 D.在虫灾中,蝗灾对我国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
9.蝗灾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因为( D )
A.现代农业并没有把灭蝗作为一项常规任务来抓 B.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程度不断提高 C.全球变暖的影响 D.蝗灾发生的自然环境条件古今相差不大
点将拨生:长的牧草全部或部分吃光,不仅减少了 洗地菜上时生先物用量清,水造浸成泡畜一群段因时草间料。短对缺于而叶掉菜膘一或定要 掰死开亡每,片而叶且子造去成洗地,表对进于一果步、裸根露茎,等加,剧可风用蚀果蔬 洗沙洁化剂。或果蔬消毒液清洗,但一定要适量使用消 毒液,然后反复用水冲洗干净。
课堂练习
1.下列虫灾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危害严重的是( B)
A.粘虫
B.松毛虫 C.蝗虫
D.稻螟
D 2.下面哪种灾害与水灾、旱灾一起被称为三大自然灾( )
A.地震
B.台风
C.寒潮 D.蝗虫
A 3.与蝗灾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
A.旱涝
B.暴雨 C.泥石流 D.沙尘暴
B 4.在我国历史上造成过重大灾难的害虫首推( )
A.粘虫
B.蝗虫 C.松毛虫 D.天牛
C 5.草地鼠灾与下面哪项互为因果( )
2.5 中国的生物灾害
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灾害不 仅种类多,而且危害大,每年给我国造成严重 的经济损失。
一、农作物病虫害
1、特点: 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
2、危害:
不仅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还导 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