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219学年泉州市上学期期末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泉州一检)-语文-答案

2018-219学年泉州市上学期期末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泉州一检)-语文-答案

泉州市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初三年教学质量检测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0分)1.(12分)(1)百草丰茂(2)城春草木深(3)松柏冢累累(4)征蓬出汉塞(5)千里共婵娟(6)烟笼寒水月笼沙(7)晓驾炭车辗冰辙(8)宫阙万间都做了土(9)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10)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评分说明: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2.(2分)B3.(6分)(1)(2分)A B (2)(2分)A B (3)(2分)C二、阅读(70分)(一)(5分)4.(3分)C5.(2分)触景生情(惜时伤春)(1分);哲思绵延(1分)。

评分说明:“情”1分,“思”1分。

意思对即可。

(二)(17分)6.(4分)(1)透,穿过(2)停留(3)高耸(4)离开7.(3分)D8.(5分)(1)(2分)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评分说明:“犬牙”1分,句意正确1分。

(2)(3分)宾客们想休息一下,大家都说:“没有比这里更适宜的地方了。

”评分说明:“咸”“莫”各1分,句意正确1分。

9.(5分)甲:从“心乐之”到“凄神”“悄怆”。

(2分)乙:从“未有奇”到“心始异之”再到“神骇目眩”。

(3分)评分说明:答题要点:“心乐之”、“凄神”“悄怆”、“未有奇”、“心始异之”、“神骇目眩”。

【参考译文】龙山无山脚,刚进入山谷,觉得没有什么奇异的东西。

沿着溪流曲折前行数里,草木逐渐秀丽丰润起来,山高高地挺出,高峻如植物初生的尖叶。

流动的溪水之声锵然鸣响于两边的山峰间,心里开始觉察到龙山的奇异。

又回旋地绕着山前行了十几里,四周的山峰忽然聚合起来,好像拱手相迎,环绕着护卫的样子。

上好的树木和奇异的花卉覆盖着山坡,翠绿繁茂,花香浓烈。

风从树尖上刮起,树林摇荡,山峰与树木好像相随着都将坠下,使人惊异得眼花缭乱。

又行几里,发现有深不见底的、清澈照人的、水积聚不流动的、水四处流动的山泉,也有泉水伏流从石缝中冒出来,相互冲激着成为快速流动的溪流。

最新-福建省泉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区)(附答案) 精品

最新-福建省泉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区)(附答案) 精品

福建省泉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实验区)(本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1、按拼音写出汉字。

(5分)寂寞的瓦片风(zhēng),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língdīng)地显出(qiáo cuì))可怜模样。

2、古诗文默写。

(6分)①感时花溅泪,。

②,天涯若比邻。

③后值倾覆,,,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④登斯楼也,则有,,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写出与“月”相关的两组诗句,并简要说明诗人所抒发的情怀。

(6分)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抒发情怀:对人生的美好祝愿①,抒发情怀:②,抒发情怀:4、初中三年来,同学们读过一些文学名著。

在此,请你简述其中一个精彩情节或简介一位令你印象深刻f6人物形象,并写下读后的点滴收获。

(7分)①书名作者②精彩情节或人物衫象简介:(不少于40字)③阅读收获:5、“学生该不该做家务?”请你就这一问题,简要谈谈看法。

(不少于40字)(4分)二、阅读(62分)(一)阅读《爱莲说》,完成6—10题(16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陶渊明独.爱菊.清.有闻.乎众矣.有偶.求精..7、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水陆草木之.花( )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③可爱者甚蕃.( ) ④濯.清涟而不妖( )8、翻译句子。

(4分/①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9、理解填空。

(3分)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的生活态度。

【最新文档课件】最新:2018中考试题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最新文档课件】最新:2018中考试题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儿子明白了父亲其实没有“母校”
·····
····
14. ⑧ 12 段与小说的核心内容“父子的母校”看似无关,实
则联系紧密,请说明理由
(5 分 )
15. 儿子对父亲怀有怎样的情感 ?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情感 ?(5 分)
16. 下列有关“父亲”的语言描写,有符合人物身份的,也有不符合的,试作分析 (4 分 )
个“啊”字,诗人般抒发一串长音
? 父子俩就上
离咱家可远了得
18 儿子想说,爸,别说了,您已经说过无数遍了然而,儿子没有说,儿子怕父亲不 高兴怕父亲改变主意,怕父亲不带自己去他美丽的母校 19 风吹到脸上, 夹杂着雾气的潮湿, 多少有点儿刺骨的感觉
20 但儿子身上很快淌了汗, 而且额上的汗珠已如小虫子似的爬来爬去 21 父亲转过身来问,累吗 ? 爸驮你一会儿 22 儿子咬紧牙关说,不要 ! 然后把胸脯挺得树一样直 23 临近中午的时候,父子俩几经周折才到了县城
A. 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 趣
B. 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 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 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 二 ) 阅读下文,完成 每天进步一点点
1012 题 (14 分 )
赵华
美国的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博士传授了成功最简单的方法 ——每天进步一点点
·····
····
卖人肉包子,违反了《刑法》和《食品安全法》
(2) 阅读下面有关《鲁滨孙漂流记》故事情节的叙述,按要求作答
(6 分 )
a. 鲁滨孙舍弃安选的生活, 多次航海冒险 b. 有一次, 由于遭遇土耳其海盗的劫持, 他历尽
艰险逃了出来 c. 不料,当船航

2018泉州市质检语文卷

2018泉州市质检语文卷

2018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试题(本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友情提示:所有答必须填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一、积累与运用(21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1)兼葭苍苍,。

(《诗经・蒹葭》)(2),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五》)(3),天海若比邻。

(王勃《送材杜少府之任蜀州》)(4)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流《渔家做・秋思》)(5)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6)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潼关怀古》(7)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8)夕日欲類,。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9)受命以来,,,以伤先帝之明。

(诸葛亮《出师表》)(10)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借写鱼儿数目清晰可见及在水中悠游的情景来间接表现潭水清激的句子是,。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法国的莎土比亚、英国的雨果、印度的泰戈尔都是著名剧作家。

B.中国古代人口稀少,所以古人常称呼自己“孤、算人”,表示谦康。

C.《呐喊》《骆驼祥子》《女神》都是我国近代作家老舍先生的小说。

D.“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道德经》《庄子》《列子》是道家经典。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是“一国两制”框①_ (A. kuāng B. kuàng)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世界级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中国科研人员,最終保证了大桥的顺利施工。

大桥预计今年底全线通车,届时香港至珠海的陆路通行时间将由3小时变成半小时,三地经济② _(A.融合B.溶合)将不断加深,珠三角将形成③(A.举世瞩目B.无人不晓)的超级城市群。

(1)为文中①②③处分别选择正确的选项。

(3分)①处②处3处(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选择了集“桥一岛一隧”于一体的设计施工方方案②并结合伶仃洋实际③创造性地采取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防腐抗震技术措施④依据1986年以来湛江地区累积形成的海洋水文数据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A.②④①③B.①④②3③C.③①②④D.③①②①二、阅读(69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4-5题。

2018年泉州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及考答案

2018年泉州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及考答案

泉州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1 分)1.(12 分)⑴白露为霜⑵山气日夕佳⑶海内存知己⑷衡阳雁去无留意⑸衣冠简朴古风存⑹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⑺吟鞭东指即天涯⑻沉鳞竞跃⑼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评分说明:每空 1 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2.(3 分)D3.(6 分)⑴(3 分)①B②A③A⑵(3 分)B二、阅读(69 分)(一)(5 分)4.(3 分)B5.(2 分)雄壮辽阔(肃杀);凄凉悲苦。

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二)(17 分)6.(4 分)⑴经历,经过⑵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⑶慰问,问候⑷给……看7.(3 分)C8.(6 分)(1)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找到了(石兽)。

评分说明:“如”翻译正确 1 分,补出“石兽”1分,句意正确 1 分。

(2)不在了,难道不是因为它太刚硬了吗?评分说明:“亡”、“岂”翻译正确各 1 分,句意正确 1 分。

9.(4 分)甲文以讲述用不同方法寻找石兽的故事的方式揭示道理;常枞通过舌存齿亡的现象设喻说理。

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说苑》记载:常枞有病,老子去问候他。

常枞张开嘴给老子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在。

难道不是因为它柔软吗?”“我的牙齿在吗?”老子说:“不在了。

难道不是因为它太刚硬了吗?”常枞说:“天下的事都在这里了。

”坚硬的好像暴横,柔软的好比仁义;刚的容易坏,柔的却存下来了。

(三)(21 分)10.(3 分)A11.(3 分)嗜花如命的“姨姥姥”(1 分)因好友女儿的喜欢(1 分),破天荒地剪下十朵半开的牡丹花送给她。

(1 分)12.(7 分)(1)(4 分)“定然”是对牡丹生长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意外情况的肯定猜测,(1 分)反复运用,(1 分)强调了长期看护牡丹的不易和姨姥姥的虔心、精心、仁心和恒心。

(2 分)(2)(3 分)对待美好事物不够用心;(1 分)对生活缺乏“神圣感”;(1 分)美好生活的回馈少,精神世界越来越贫瘠。

福建省晋江市2018届九年级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福建省晋江市2018届九年级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2018届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一、(20 分)1.(12 分)⑴所谓伊人⑵天涯若比邻⑶直挂云帆济沧海⑷谁家新燕啄春泥⑸羌管悠悠霜满地⑹会挽雕弓如满月⑺四面歌残终破楚英雄末路当磨折⑻峨峨兮若泰山钟子期必得之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评分说明】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2.(2 分)D3.(6 分)⑴(2 分)①xū②帷⑵(2 分)D⑶(2 分)此次活动,能让更多高中生和大学生了解历史,牢记祖先的恩泽。

(或:通过此次活动,更多高中生和大学生了解历史,牢记祖先的恩泽。

)二、(70 分)(一)(5 分)4. (3 分)D5. (2 分)对农民淳朴的感动;对乡村美丽风光的惊喜;对山西村及村民的喜爱。

【评分说明】一个“感受”1 分,依点给分,答对两点即给满分。

(二)(17 分)6.(4 分)⑴跑⑵询问⑶就⑷经常,常常【评分说明】每小题1分。

7.(3 分)D8.(6 分)⑴(2 分)成人以后,我更加仰慕圣贤的道理。

【评分说明】句意正确给1分;“既”、“益”翻译正确各给1分。

⑵(2分)因此,我虽然比较愚钝,但终于学有所获。

【评分说明】句意正确给1分;“故”、“卒”翻译正确各给1分。

⑶(2分)这时候我才感叹借书看的人用心专一,年轻时的光阴是多么值得珍惜啊!【评分说明】句意正确给1 分;句式(判断句)正确给1 分。

9.(4 分)同:都爱读书,但因家贫,无法买书看;都有过借书的经历。

异:【甲】文段写作者能够借到书、抄录阅读、得以遍观群书、刻苦读书的状态;【乙】文段写作者很难借到书却又很想读书的心理。

【评分说明】相同点2 分,不同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12 分)10.(3 分)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是:对祖国的忠诚(或:尽忠职守的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安身立命的精神力量。

【评分说明】共3点,各1分。

11.(3 分)D12.(6分)①列举屈原、张骞等史实作为事例论证,②证明他们对祖国的忠促进了民族的进步;③提出弘扬“忠”的要求以及④其对于民族复兴的意义。

2018中考试题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2018中考试题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2019中考试题-2019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2019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整理录入:青峰弦月(本卷共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积累与运用(35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6分)“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在泉州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化遗产举世瞩目海丝史迹、宗教胜迹、古建筑奇观历经岁月洗礼,风雨沧桑,每块青砖绿瓦都铭刻着古城人民的智慧,闪耀着城市文明的光芒徜徉在如此诗意、如此魅力的城市,无不感受到她的风姿和神韵,无不感受到她的底蕴和历程,无不感受到她的内涵和气质(1)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名胜莫名其妙B.举世举重若轻C.奇观洋洋大观D.神韵韵调悠扬(2)下面所列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沧桑”中,“沧”字读音是cāng,笔画数为7画B.“徜徉”中,“徜”字读音是cháng,部首为“彳”C.“海丝”中,“丝”字读音是sī,部首为“一”D.“诗意”中,“诗”字读音是shī,最后一画为“ㄧ”(3)下面两个句子,哪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2分)①能感受到她的风姿和神韵、底蕴和历程、内涵和气质②无不感受到她的风姿和神韵,无不感受到她的底蕴和历程,无不感受到她的内涵和气质第句2.诗文默写(10分)①问君何能尔? ② ?留取丹心照汗青③海日生残夜,④ ,两北望,射天狼⑤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⑥令初下, ; ,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按提示填空(4分)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让我们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从不平凡的科学家邓稼先的事迹中,学到了 ;从《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认识到“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 ;从小说人物李京京身上,学到了当美好的愿望遭到拒绝时, ;从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信》中,领会了4.综合性学习:桥文化(7分)桥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为增进对它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参与“桥文化”的探究,感受它的艺术魅力(1)【桥之名】按提示,说出下列各式各样的“桥”(2分)①用石头砌成、桥洞呈弧形的桥叫做②使道路形成立体交叉的桥称为③传说中,喜鹊在天上搭的桥名曰④雨后彩虹被喻为(2)【桥之美】展开联想与想象,感受诗句所表现的桥之美(3分)①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美在②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美在③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苍龙背上行美在(3)【桥之韵】生活中还有许多无形的桥,请参照示例,另写一句(2分)示例:严复将西方文化传播到中国,搭建了通往西方文化领域的桥梁5.名著测读(8分)(1)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感受,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A.“只有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一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人生才有意义”保尔用自己的人生实践了这一意义B.祥子是个悲剧人物当他的幻想破灭后,自甘堕落,结果只能是“痛苦地活着,冤屈地死去”C.如果将孙悟空放置在《水浒传》中,他也是好汉一条,因为他和大多梁山好汉一样武艺高强、嫉恶如仇D.“水浒”中的孙二娘是个母夜叉,拦路剪径、杀人越货,卖人肉包子,违反了《刑法》和《食品安全法》(2)阅读下面有关《鲁滨孙漂流记》故事情节的叙述,按要求作答(6分)a.鲁滨孙舍弃安选的生活,多次航海冒险b.有一次,由于遭遇土耳其海盗的劫持,他历尽艰险逃了出来c.不料,当船航行到大海上时,遇上大风暴,巨浪将船打翻,唯他幸存d.他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度过了28年的时光①情节有误的是第句原著的情节是(概述)②在荒岛上,鲁滨孙靠什么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请概括说明二、阅读(5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15分)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6.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3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B.是日更定矣问今是何世C.问其姓氏望其旗靡D.强饮三大白而别乃记之而去7.解释加点词(4分)①余孥一小舟②见余大喜③及下船④客此8.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5分)9.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二)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4分)每天进步一点点赵华美国的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博士传授了成功最简单的方法——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听起来好像没有冲天的气魄,没有轰动的声势,可细细地琢磨一下:每天、进步、一点点,那简直是在默默地创造一个意想不到的奇迹,在不动声色中酝酿一个真实感人的神话撑杆跳高王子布勃卡的纪录是一厘米、一厘米升高的;110米跨栏飞人刘翔的速度是0.01秒、0.01秒加快的一个骄人的成就来自于一点一滴的进步,有赖于一步一步地积累每天一点点地进步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天天都有目标,时时都能努力,人人都可为之,仅此而言,已弥足珍贵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最初也许只有一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产生天壤之别,原因就在于平时进步积累的多与寡每天自学一小时,一周就是七小时,一年累计365个小时,几年下来就可以完成大学本科课程的学习每天用5分钟改进自己的工作,每周5个工作日都这么坚持改进,几年下来就会成为这个行业的行家里手虽然每天只进步一点点,但每天都超越了昨天,如此日有所进、月有所变,用心写好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加号,不论钻研什么学问、从事什么工作,都能享受胜利的喜悦,达到理想的高峰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并不容易,因为任何丝毫的进步都不会从天而降,都不能唾手可得,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贵在每天,难在每天“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要耐得住寂寞,不因收获不大而心浮气躁,不因目标尚远而情移心摇,而应具有持之以恒的韧劲;就要顶得住压力,不因面临障碍而畏惧退缩,不因遇到挫折而垂头丧气,而应具有攻坚克难的勇气;还要抗得住干扰,不因灯红酒绿而分心走神,不因冷嘲热讽而犹豫停顿,而应有专心致志的定力每天进步一点点,使每一个今天充实而又饱满;每天进步一点点,终将使一生厚重而充实(选自《做人与处世》2019年第7期)10.促使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三个先决条件是什么?应如何克服所遇到的困难?(6分)先决条件:如何克服困难:11.“每天进步一点点”具有哪些意义?请简要概括(4分)12.在论述过程中,作者是如何使中心论点更加鲜明突出的?(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26分)父子的母校韦如辉①父亲对儿子说起他的母校,腮边的胡楂儿都飞快地跳起了舞②父亲说,那操场,那教学楼,那梧桐树父亲放下手中的锄头,夸张地打开自己的双臂,语无伦次地说,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③儿子的思想,随着父亲夸张的动作,鸽子一样地飞向远方④父亲放下双臂,风摆树叶似的抖着右手又说,还有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父亲从嘴里喷发出的唾沫和浓重的烟草味,在阳光下的田野上肆无忌惮地游走⑤儿子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完父亲一连串的表演,最后才语气稚嫩地问,爸,你的母校真的那么好吗?儿子不是不相信父亲的话,实在是儿子没见过被父亲夸奖得如此美好的学校⑥父亲似乎不高兴,一脸愠色地拨弄了一下儿子的脑袋儿子的脑袋,弹簧似的晃了晃父亲语气凝重地说,你小子,我说的还能有假!⑦儿子的梦里,就有了父亲的母校有了那操场,那教室,那高楼,那梧桐树⑧父亲从村外一步三摇地走来背上压着山一样大捆的柴草⑨眼看就要入冬了,父亲必须用这些柴草,认真地对付这个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天⑩儿子似乎很有眼色,每当喘着粗气的父亲将要蹲下放柴草的时候,儿子都会从柴草的底下扶上一把儿子这一把的力气尽管很弱小但的确能够减少父亲身体弯曲的痛苦11父亲夸,好儿子!12儿子笑了笑,两颗俏皮的虎牙闪动在父亲的眼前13有一天,儿子扶下父亲背上的最后一捆柴草儿子请求,爸,带我去看一看你的母校,好吗?14对于儿子的请求,父亲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父亲认真地吐一口烟雾,才对儿子说,真想去?15儿子努力地点了点头,嘴里坚定地说,想!16第二天,田地里的浓雾还没有淡下来的时候,父子俩就上路了17父亲边走边对儿子说,我的母校在县城,离咱家可远了得翻过两条河,再坐三个钟头的车才能到达啊父亲说到最后一个“啊”字,诗人般抒发一串长音18儿子想说,爸,别说了,您已经说过无数遍了然而,儿子没有说,儿子怕父亲不高兴怕父亲改变主意,怕父亲不带自己去他美丽的母校19风吹到脸上,夹杂着雾气的潮湿,多少有点儿刺骨的感觉20但儿子身上很快淌了汗,而且额上的汗珠已如小虫子似的爬来爬去21父亲转过身来问,累吗?爸驮你一会儿22儿子咬紧牙关说,不要!然后把胸脯挺得树一样直23临近中午的时候,父子俩几经周折才到了县城24县城真是个好地方,儿子从来没去过县城,儿子的好奇心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儿子从心眼里羡慕父亲,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母校能在县城,他能在县城里读书,真是了不起25走到一块开阔地,父亲异常兴奋,眼睛里放射出万丈光芒父亲说,看,这块,就是母校的操场,那家伙父亲的语气里跳动着数以万计个惊喜的细胞26儿子满眼惊奇,眼神随着操场的开阔地而延伸而翻腾而跳跃27父亲用手一指,看,那个四层楼,就是我们的教室哩我的班在三楼,最东头的那个门,看见了没有?28儿子当然看到了儿子的眼睛里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楼儿子心想,什么时候自己能到那教室里读一天的书,哪怕是一天也就心满意足了!29父亲嘴里还在说,信不信?那家伙!30从县城回来,儿子整夜做梦儿子的梦,当然都与父亲的母校有关31后来,儿子真到县城读书父亲对儿子说,你读书的那个学校,就是我的母校,那家伙!32再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儿子成了城里人33儿子什么都清楚了父亲没上过一天的学,父亲在城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母校父亲里装的那几个字,还是从扫盲班拾来的34那么父亲为什么称自己在城里有母校呢?为什么又把体委大厦和体委操场指鹿为马呢?儿子当然清楚,儿子清楚得眼睛里蓄满了泪水(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11期)13.依次填写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6分)→ → →儿子明白了父亲其实没有“母校”14.⑧12段与小说的核心内容“父子的母校”看似无关,实则联系紧密,请说明理由(5分)15.儿子对父亲怀有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情感?(5分)16.下列有关“父亲”的语言描写,有符合人物身份的,也有不符合的,试作分析(4分)①“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②“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③“信不信?那家伙!”(符合)第句(不符合)第句17.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很感人,请作具体分析(写出两点)(6分)三、作文(60分)18.题目:如果没有他们……要求:①文体规范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019年福建省泉州市初巾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35分)1.(6分每小题2分)(1)C (2)D(3)第②句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来表达自己深刻的感受,语气更加强烈(或“运用排比句式增强语势,表达深刻的感受”)(句式1分,效果1分) 2.(10分每空1分,错、漏、添字的,每字扣0.5分,扣完该空分为止) ①心远地自偏②人生自古谁无死③江春入旧年④会挽雕弓如满月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⑥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3.(4分每空1分)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精神(或“从事科学研究所具备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在求知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实验精神不轻言放弃(或“不灰心丧气”),努力把握成功的机会爱情的真谛(或“什么是真正的爱情”)4.(7分)(1)(2分每空0.5分)①石拱桥②立交桥③鹊桥④人间天上的桥(2)(3分每点1分)气势恢宏桥长无与伦比诗情画意(或“桥上桥下景物融为一体”) (3)(2分)略(意思对即可)5.(8分)(1)(2分)D (2)(6分)①b(1分)鲁滨孙在巴西经营种植园,当上了庄园主(1分)因缺乏劳力,他再次与人合伙远航,去非洲贩卖黑奴(1分) ②他以艰辛的付出、惊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超人的智慧创造了生存的奇迹(3分答出其中3点满分)二、阅读(55分)(一)(15分)6.(3分)B7.(4分)①通“桡”(携,带.拿) 非常,十分等到客居,寓居8.(5分)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意思对,略有文采满分;其余答案酌情扣分)9.(3分)C(二)(14分)10.(6分)有目标能努力重积累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抗得住干扰(或“要有韧劲要有勇气要有定力”亦可)11.(4分)要点提示:①创造奇迹,酝酿神话(或“享受胜利喜悦,达到理想高峰”) ②使人生厚重、充实(每点2分)12.(4分)首段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结尾处再次强化中心论点,主体部分更是处处紧扣中心论点反复强调(或“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假设推理和引用诗句来证明论点,从而使中心论点更加鲜明突出”若仅答“通过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扣2分)(三)(26分)13.(6分)父亲对儿子夸“母校” 父亲带儿子去看“母校” 儿子进了“母校”14.(5分)示例一:这部分的情节表现了父子贫苦、艰难的生活现状,(2分)是父亲希望儿子读“母校”的原因之一(或“是父子对‘母校’的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原因”)(3分)示例二:这部分的情节表现了儿子的孝顺、懂事,(2分)使下文儿子进“母校”等情节显得真实可信(3分)15.(5分)①敬佩(羡慕)之情他以为父亲读过书,是个了不起的人②感恩(感激)之情他明白了是父亲的良苦用心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未答出“感激、感恩”要点的,酌情扣分)16.(4分)(符合)①③ 因为父亲是个农民,对虚拟的“母校”只能含糊其词(2分)(不符合)② 因为父亲是个没文化的农民,说不出这么文绉绉的话来(2分)17.(6分)示例:①“父亲”是个教子有方的人,(1分)他对儿子的教育是通过虚拟的美好“母校”,激发儿子的上进心(2分) ②“父亲”是个有眼光的人,(1分)他深知有知识有文化能改变人生的道理(2分)③从“爱子之情”或“任劳任怨”作答亦可(未答出“教子有方”要点的,扣2分)三、作文(60分)18.作文评分标准内一等(25—22分)二等(21—18分)三等(17—15)四等(14—0)基容25分切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切题,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较真实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尚完整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当,内容空泛、凌乱本一等(22—20分) 二等(19—16分) 三等(15—13)四等(12—0)等级50分表达22分文体规范,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文体较规范.结构较完整,语言较通顺,字迹较清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不够清楚文体不规范,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模糊标题3分标题书写准确(3分)未写标题(0分) 一等(10—8分) 二等(7—4分)三等(3—1分)发展等级10分立意新颖构思精巧语言生动、流畅立意较新颖构思较精巧语言较生动立意正确思路顺畅用语准确。

福建省泉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中学试卷.doc

福建省泉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中学试卷.doc

福建省泉州市初中语文学业质量检查试卷及答案中学试卷福建省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参考答案5.(2分)①朝/服衣冠②今齐地/方千里(一处1分)6.(3分)①长(指身高)②偏爱③时(时候)7.(3分)A8.(5分)(1)(3分)邹忌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更美?”(补出主语、“孰与”各0.5分)(2)(2分)这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要报答陛下。

(“追”、“殊遇”各0.5分)9.(3分)开张圣听(答“广开言路”或“纳谏”也可)(1分)。

劝谏方式上邹忌比较委婉(答“讽谏”或“类比”也可)(1分),诸葛亮直谏(1分)。

(若答“邹忌当面讽谏,诸葛亮以书信劝谏”也可)10.(6分)文章先说明什么是土壤重金属污染(2分),然后再例举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2分),最后说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2分)。

11.(3分)一是化肥、农药长期不合理使用(1分),二是大量的地膜残片滞留地中(1分),三是引用受到工矿业污染的污水灌溉(1分)。

12.(3分)不能删。

“可能”表示不确定(或“含有推测”)的意思(1分)。

用在这里表示不能确定重金属是否会永远在环境里循环(或“表示重金属永远在环境里循环只是一种可能性”)(1分),这样写避免了表达的绝对化,充分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来源:学科网]13.(6分)居住的小院充满生趣;采花瓣染红指甲;衣服干净整齐熏染香味,补丁处绣上花;吃饭的餐具精致美丽;暗外的大床也雕出花样。

(任意答出3处即可)[来源:]14.(4分)“今天回忆起来,外婆还真有点诗人气质呢。

”“我童年生活在外婆家,原来是生活在美丽之中呀。

”(一句2分。

如答“许多年后,我回忆寄居在外婆身边的童年生活时,对这一点印象颇深”只得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 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卷(本卷共 23 题;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友情提示: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一、积累与运用(21 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 分)⑴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⑵,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五》)⑶,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⑷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⑸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⑹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潼关怀古》⑺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⑻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⑼受命以来,,,以伤先帝之明。

(诸葛亮《出师表》)⑽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借写鱼儿数目清晰可见及在水中悠游的情景来间接表现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法国的莎士比亚、英国的雨果、印度的泰戈尔都是著名剧作家。

B.中国古代人口稀少,所以古人常称呼自己“孤、寡人”,表示谦虚。

C.《呐喊》《骆驼祥子》《女神》都是我国近代作家老舍先生的小说。

D.“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道德经》《庄子》《列子》是道家经典。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6 分)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是“一国两制”框.①(A.kuāng B.kuàng)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世界级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中国科研人员,最终保证了大桥的顺利施工。

大桥预计今年底全线通车,届时香港至珠海的陆路通行时间将由3小时变成半小时,三地经济②(A.融合 B.溶合)将不断加深,珠三角将形成③(A.举世瞩目 B.无人不晓)的超级城市群。

(1)为文中①②③处分别选择正确的选项。

(3 分)①处②处③处(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选择了集“桥—岛—隧”于一体的设计施工方案②并结合伶仃洋实际③创造性地采取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防腐抗震技术措施④依据 1986 年以来湛江地区累积形成的海洋水文数据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A.②④①③B.①④②③C.③①②④D.③④②①二、阅读(69 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4-5 题。

(5分)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4.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上片写词人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只能在“梦”中驰骋沙场,快意一时。

B.“八百里”描写军营连成一片,极其广大,“塞外”表明写作这首词的地点。

C.“飞快”“弦惊”以点代面,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D.“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词人希望借此赢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

5.“沙场秋点兵”中的“秋”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秋”渲染的氛围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

(2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17 分)【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说苑》:常枞①有疾,老子往问.焉。

常枞张口示.老子曰:“舌存乎?”曰:“存。

岂非以其软邪?”“吾齿存乎?”曰:“亡矣。

岂非以其刚邪?”常枞曰:“天下事皆尽矣。

”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吴亮《忍经》)[注]①常枞:据传是老子的老师。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 分)⑴阅.十余岁阅:⑵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⑶老子往问.焉问:⑷常枞张口示.老子曰示: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B.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C.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D.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3 分)(2)亡矣。

岂非以其刚邪?(3 分)9.甲文作者和乙文的常枞在揭示“天下事”相关道理时,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

(21 分)2牡丹真美张丽钧①好友的女儿新婚不久,随丈夫到乡下去探望丈夫的姨姥姥。

一进院门,她就大叫起来,因为,院子里有一株跟她差不多高的牡丹,开满了硕大的白色花朵。

她顾不上跟姨姥姥过多寒暄,就自顾自转着圈儿为那牡丹拍起照来。

大家都笑她,她也笑自己,但却根本停不下来。

后来,一大家子人陪她吃饭,她却忍不住低头翻看手机中的牡丹照片。

她没有注意到姨姥姥的离席,甚至也没有注意到老公的离席……临走的时候,姨姥姥送给她十朵半开的白牡丹,嘱她回家插到花瓶里,清水里放一点点白糖,可以开上半个月。

她欢喜得要命,不住声儿地叨咕:“牡丹真美!牡丹真美!”回程的路上,丈夫告诉她说:那棵白牡丹是姨姥姥的婆婆过门儿后亲手所栽,已经一百多岁了;姨姥姥不准任何人碰那棵牡丹,别说摘花,就是揪一片叶子,姨姥姥都要跟那人拼老命;为了讨你喜欢,姨姥姥破天荒亲手为你剪了十枝花!趁你在屋里吃饭,她净了手,在牡丹前烧了三炷香,跪下跟牡丹说:那孩子可待见你呢!求你舍她十枝花吧……②好友的女儿是含着泪跟我讲这段故事的,末了,她把手机举到我面前说:“你看你看,多美的牡丹!美得就像画出来的!”③这个可爱的故事,被我在心里温习了一遍又一遍。

我总忍不住拟想:简陋的农家小院里轰轰烈烈地盛开着夺目的白牡丹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形?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这家的房屋定.然.不止一次翻修过吧?这家的家庭成员定.然.有过生老病死吧?旱涝虫灾的年份里,这株牡丹定.然.跟其他的植物一样难捱吧?但是,这一切的更迭变故、灾祸劫难,都没有成为这株牡丹枯焦萎谢的理由。

她被爱,她被欣赏,她被视为神物,她始终处于怀抱的中心。

她怎敢衰枯?她怎忍心不在每年春天开出最打眼的花?我喜欢这种升华了的人与花的关系。

神圣的善待,将彼此深藏的美都发掘了出来。

不管那个农家小院多么简陋寒碜,我都相信那位“姨姥姥”定然是多福多寿的——为了看护好她心爱的牡丹,为了一年一度的隆重会晤,她必须活得好、活得久。

④我问自己:我的牡丹在哪里?⑤我愧赧地检视自己的人生院落——我没有看见牡丹。

可以肯定地说,这双辛劳的手也曾侍弄过一些应时的花花草草,这颗枯涩的心也曾被多情的春光照耀。

但是,跟那位“姨姥姥”比起来,我的虔心、精心、仁心、恒心是多么有限啊!我没有学会为自己心爱的花儿焚香,没有学会娓娓地跟她说贴心话,没有学会在干渴难耐的日子里还惦记着给她喂水,没有学会在花儿凋谢一秒钟后即开始欣悦地期待来年的花开,没有学会拿出大半生的时光甘心服侍一株植物,没有学会在每一朵盛开的花中幸福地照见自己的面影……⑥我患了可怕的“牡丹缺乏症”。

我的病友很多很多。

⑦“神圣感”抛弃我们有多久了?它还会怜惜地返身回来向可怜的我们施以援手吗?我们这些被“物质”跋扈地绑架了的人,精神世界已贫瘠得开不出一朵寒素的小花。

夜读木心,听他讲“实在不惯于地上走,鹰说”,竟兀自笑出了声。

我问木心笔下的那只鹰:高翔的鹰啊,你究竟俯瞰到了什么?当你看到大地上那些匍匐而行还自鸣得意的人,你冷笑了吗?⑧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姨姥姥”或许正在与她的牡丹幸福对视吧?那被插进远方花瓶里的十朵牡丹惹她牵念了吗?那花枝上十处扎眼的伤口惹她心痛了吗?春光正好。

我好想飞临那个农家小院,安静地站在“姨姥姥”身旁,由衷赞一声:牡丹真美。

(有改动)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详写好友的女儿探亲时一系列失礼行为,含蓄地批评了现在年轻人太缺乏家庭礼仪教育。

B.文章巧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我”和“姨姥姥”对待花草的不同态度做比较,突出文章的主旨。

C.文章第④段只有一句话,过渡简明,紧承上文所写的牡丹及感想,引出下文对自己生活的检视。

3D.文章第⑦段“我”读到木心的话,“笑出了声”,既是自嘲,也笑那些“匍匐而行还自鸣得意”的人。

11.文章开头叙述了“姨姥姥”和好友的女儿的什么故事?请简要概括。

(3 分)12.阅读文中相关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7 分)(1)第③段加点词“定然”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4 分)(2)第⑥段划线句子“我患了可怕的‘牡.丹.缺.乏.症.’”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分)13.第③段说“我喜欢这种升华了的人与花的关系”,“升华了的人与花的关系”是什么关系?请具体说明。

(4 分)14.文章以“我”的想象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11 分)①中国古代社会,有知识、有文化、有名望、有社会地位的“士”这一阶层最为人推崇的品质有三点:一是风骨,二是风雅,三是风流。

其中,风骨是指士人有刚健气质和耿介性格,风流指其出众才华和不拘于世俗的放逸洒脱。

而风雅则相对中道一些,它处于三种人格中间地带:它强化骨鲠、端正之气就是风骨,增加超迈、俊爽之气则为风流。

②孔子讲“温柔敦厚,诗教也”。

这是讲“温柔敦厚”是风雅所应具备的最重要品质。

但孔子以“温柔敦厚”为风雅定调,并不意味着人性因此柔顺软弱,而恰恰是要由此彰显人超越世俗价值之上的雄强和果敢,面对世间种种不平和险境,以泰然心态面对方为真勇者和大丈夫。

如公元前 202 年,刘邦率大军围困鲁国曲阜,面对行将降临的屠城灾难,“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弦歌之音不绝”,这种对文明价值的无畏坚守,显然是一种大风雅和大勇敢。

同时,儒家的温柔敦厚,也不是不讲原则,而是外圆内方,怨刺不失善意,在坚持原则前提下待人接物不伤大雅。

③在中国文明以教化为本的传统中,奠基于诗教的风雅之教是一切人文教化的始基。

孔子之所以将诗教排在“三教”首位,原因无非在于诗总是传达关于自然和人生的美好情愫,能够使人在受教育之初,就因感悟世界美好而兴发良善心志,进而使人性变得积极、健康、乐观。

风雅之教,从而具有了在人性源头处发蒙人性、重建人性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