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培育的重要性与饲养案例分析(曹志军博士)

合集下载

犊牛的生理特点及培育技术要点

犊牛的生理特点及培育技术要点

doi:10.19369/ki.2095—9737.2019.09.012犊牛的生理特点及培育技术要点赵志成(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农业农村局,宁夏彭阳756500)摘要:犊牛培育在肉牛的养殖过程中有重要的地位,是肉牛养殖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具有长期经济效益的工作,并且还可以提高成年牛的生产力。

因此,要采取科学的技术做好犊牛的培育工作。

犊牛各项机能的发育还不完全,尤其是消化机能和免疫力较差,易患多种疾病,因此,犊牛培育需要根据犊牛的生理特点实施科学的培育技术,加强犊牛的饲养管理工作,增强犊牛的体质,使犊牛尽早完成断奶工彳。

关键词:犊牛;培育;重要性;生理特点;培育技术;日常管理中图分类号:S823.9文献标识码:B犊牛是指牛犊产出到断奶后这一时期的幼龄犊牛,犊牛幼龄阶段的生长发育与成年后肉牛的生产性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犊牛培育在肉牛养殖业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但是大多数的肉牛养殖者并不愿意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犊牛的培育上,我国优质肉牛的数量较少,养殖经济效益并不高。

因此,要加强肉用犊牛的培育工作,运用科学的技术进行肉犊牛的培育工作,为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犊牛培育的重要性1.1犊牛培育是具有长期效益的工作目前还有很多的肉牛养殖人员认为犊牛培育效益较低,这主要是由于犊牛的饲养管理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资金较多,但是却没有得到最直接的回报和利益,因此不愿意在犊牛培育上投入过多,但是仍有一部分人认为犊牛培育是肉牛养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肉牛育种、肉牛生产中后备牛的来源,并且犊牛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年牛的优劣,关系到整个肉牛生产规模和肉牛养殖业起点的高低,因此,犊牛培育是一项具有长期效益的工作。

对犊牛培育应花费精力、舍得投入,才能培育出优质的犊牛,从而为肉牛养殖提供良好的基础。

1.2犊牛培育是提高成年牛生产力的基础目肉牛的生性,牛肉的、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9—0028—02牛肉的质是肉牛养殖经济益的键。

助力“小牛犊”终成“牛精英”——记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牛精英计划”协调人曹志军

助力“小牛犊”终成“牛精英”——记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牛精英计划”协调人曹志军

作者: 刘贺
作者机构:�科学中国人》编辑部
出版物刊名: 科学中国人
页码: 73-75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8期
主题词: 中国农业大学 博士生导师 牛犊 北京市 Alliance 科技 产业技术 实际动手能力
摘要:牛精英计划(Elite Cattlemen Program)由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曹志军策划,多位知名教授共同发起,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美奶牛研究中心共同支持创立,以“牛精英,明日之星”为宣传口号,主要针对动科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和在读研究生,目的是建立在读学生与养牛业相关单位的纽带,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牛产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犊牛营养与管理对其终生生产性能的影响

犊牛营养与管理对其终生生产性能的影响
2016·2 奶 牛 COW LONGEVITY 养生堂
犊牛营养与管理对其终生生产性能的影响
Mike Van Amburgh1,Fernando Soberon1,曹志军2,黄鸿威3,史伟娜2,苏华维4
(1.康奈尔大学动物科学系;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3.利拉伐(天津) 有限公司,天津 300308;4.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马鞍山 243111)
在过去的40年里,犊牛管理内容一般包括干奶牛管 理、初乳、腹泻、瘤胃发育和早期断奶等。在过去的10 年里,“强化饲喂或加速生长”这一概念受到越来越多 犊牛养殖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并且开始在不同的生产 模式中得到应用。其中为断奶前犊牛提供最佳的营养并 控制其营养摄入量是衡量牛场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通 过牛奶或代乳粉为犊牛提供更多营养的养殖方式还存在 争议,而且按照“强化饲喂或加速生长”这一概念来提 高犊牛福利方面也存在争议[1]。但过去10年间的数据也 证实,给断奶前犊牛提供含有更多营养物质的牛奶或者 代乳粉能够提高其后期的生产性能。下面围绕犊牛早期 的发育对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这一话题进行讨论。
初乳管理对于降低犊牛死亡率、提高日增重和血 清免疫球蛋白浓度至关重要。显然初乳管理并不是一个 新概念,而且已有数百篇文献报道了初乳管理、初乳品 质、饲喂量以及免疫球蛋白吸收率,但是最近一些有关 初乳处理方法和管理方案的研究表明:很有必要对初乳 继续研究。近来,初乳成为新生反刍动物研究方面的热 点,其原因是初乳在犊牛建立被动免疫系统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因此,当免疫球蛋白水平不足时,犊牛的发病 率和死亡率将会增加。
虽然免疫球蛋白非常重要,但初乳给犊牛提供的并 非只有这一种物质。大量研究表明,初乳中还含有其他 因子,并且这些化合物对犊牛发育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犊牛在生长过程中通过接触细菌和病毒可以产生自身的 免疫球蛋白,初乳中的母源抗体存在的时间很短,因此 初乳中的母源抗体是否不可缺少还存在争议。尽量减少 初乳中的细菌数可能是许多牛场关心的管理问题之一,

犊牛饲养管理

犊牛饲养管理

3
良好的犊牛饲养管理还能为青年牛和成年牛的 生产性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肉用牛的品质 和产肉量。
犊牛饲养的重要性
01
犊牛是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其生长状况直接影响到成年 后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02
犊牛饲养需要精细化管理,不同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
措施,以确保犊牛健康成长。
犊牛饲养需要注重卫生、防疫、饲料营养等方面的管理,以提
新生犊牛的护理
初生检查
在犊牛出生后及时进行身体检查,确保犊牛没有先天性缺陷或疾病。
喂初乳
在犊牛出生后1-2小时内,让其吸吮母牛的初乳,以获取足够的抗体和营养。
饲养管理
在犊牛出生后几天内,逐渐引导其适应固体食物,同时注意环境卫生和保暖,以预防犊牛腹泻和感冒。Βιβλιοθήκη 03犊牛的饲养管理
犊牛的饲养方案
初生犊牛
环境卫生及圈舍条件导致的问题
环境卫生差
环境卫生差,导致病原菌滋生, 增加犊牛患病风险。
圈舍条件恶劣
圈舍条件恶劣,导致犊牛生活环 境恶劣,容易患病。
缺乏消毒和防疫措施
缺乏消毒和防疫措施,导致病菌 传播和扩散,影响整个牛群的健 康状况。
06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01
犊牛饲养管理是肉牛养殖产业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饲养管理对于提高犊牛生 长性能、健康状况和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记录管理
应建立犊牛饲养记录,包括采食量、饮水量、体 重、疫苗接种等信息,以便于跟踪和管理。
04
疾病预防与治疗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腹泻预防和治疗
保持犊牛生长环境的清洁和干燥,定期进行消毒,确保犊牛喝到 充足、干净的水和母乳,预防脱水。
感冒预防和治疗

乳用犊牛的培育和饲养管理分析

乳用犊牛的培育和饲养管理分析

乳用犊牛的培育和饲养管理分析乳用犊牛的培育和饲养管理是牛场牛奶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乳牛的产奶量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正确的培育和饲养管理可以改善乳用犊牛的生长速度和免疫能力,保证其未来成为高产优质的乳牛。

本文将从乳用犊牛的选择、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乳用犊牛的选择在选择乳用犊牛时,首先要选择来自于高产优良母牛的优质种源。

母牛的产囊体量和泌乳潜力直接影响后代犊牛的产奶量和质量。

同时,母牛的遗传背景、疾病史和品质也是选择优质种源的重要考虑因素。

其次,要根据乳用犊牛的品种、性别和年龄等因素进行选择。

通常来说,纯种的乳用犊牛比杂交种更适合乳牛生产。

此外,雌性犊牛更适合养殖,而雄性犊牛则更适合用于肉牛饲养。

对于年龄较小的乳用犊牛,应选择健康、活泼、外形端正、体型匀称的犊牛作为种犊,这样可以保证其未来的生长发育和产奶能力。

二、饲养管理1.饲料供给:乳用犊牛的饲料主要有乳粉、粗饲料、浓缩饲料和青贮料等。

在犊牛的不同生长阶段,饲料的比例和种类也有所不同。

通常来说,0-3月龄的犊牛主要以乳汁或乳粉为主食,3-6月龄的犊牛逐渐添加粗饲料和浓缩饲料,6-12月龄的犊牛则主要以粗饲料和青贮料为主食。

2.饲水管理:充足的饮水对乳用犊牛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要保证犊牛随时有清洁、新鲜的饮水供应,避免水质污染和水温过高或过低造成的消化不良。

3.饲养环境:乳用犊牛的饲养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和温度适宜。

犊舍要定期清扫消毒,保持室内卫生。

在冬季要加强保温,防止犊牛受凉。

4.疾病防控:定期对乳用犊牛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同时,要定期检查犊牛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5.犊牛护理:定期为犊牛修剪蹄角,清理牛棚。

对于幼崽补充铁剂和维生素的需求,可以通过服用预先制定的时间表来满足。

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过度对其施行干扰性操作。

三、结语通过正确的培育和饲养管理,可以提高乳用犊牛的生长速度和产奶能力,保证其未来成为高产优质的乳牛。

乳用犊牛的培育和饲养管理

乳用犊牛的培育和饲养管理

乡村科技2016.03一般将6月龄以前的乳用牛称为乳用犊牛。

犊牛生长发育极快,若长期处于不良饲养管理条件下,则易出现生长发育受阻,对其体形、机能、健康及生产性能等方面均有长远的不利影响。

因此,对乳用犊牛进行正确的饲养管理是提高牛群质量,保证全活全壮,加速养牛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犊牛培育的目的和原则犊牛培育的目的有三个。

第一是为了提高牛群质量与生产水平。

牛群质量取决于其遗传基础及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环境条件。

在牛的生命周期中,后备阶段尤其是犊牛对各种环境条件反应极为敏感,且可塑性强,此阶段的生长发育情况会直接影响成年牛的体型结构和终生的生产性能。

第二是为了获得健康牛群。

牛的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对牛群的危害很大。

尤其对于乳牛来说,这些疾病不仅对牛本身有危害,而且会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因此,除了对现有牛群进行预防、检疫、隔离及封锁疫区之外,还应将病牛群中的初生犊牛尽快转移到无病区,并对其加强培育,从而获得新一代健康牛群,杜绝疫病逐代蔓延。

第三是为了使牛群不断扩大。

犊牛的生理机能尚不健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容易因不良环境影响而死亡,特别是初生犊牛更易因各种意外或疾病而死亡。

因此,此期应早喂初乳,加强护理,搞好防疫卫生等。

犊牛培育的一般原则有两个。

第一是加强对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促进胚胎的生长发育,以获得健壮的初生犊牛。

牛胚胎在前期发育较快,细胞分化强烈,但绝对增重不大;3个月后生长速度逐渐加快,细胞由强烈分化转入相似细胞的迅速增长。

因此,在胚胎发育早期应重视饲料的全价性,后期不仅要重视质量,还要保证数量。

第二是要加强对犊牛消化器官的锻炼。

犊牛出生后0.5小时内应吃上初乳,每隔4~6小时哺乳1次;15日龄开始补喂优质干草、青草,20~30日龄开始补喂精料;要随时观察其食欲、精神状态和粪便,了解其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忌用过多精料进行过度饲养。

二、犊牛的饲养1.初生期犊牛的饲养。

犊牛出生后7天内为初生期,也称新生期。

乳用犊牛的培育和饲养管理分析

乳用犊牛的培育和饲养管理分析

乳用犊牛的培育和饲养管理分析乳用犊牛的培育和饲养管理对于乳制品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乳用犊牛的培育和饲养管理进行分析。

乳用犊牛的培育是指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的育成过程。

乳用犊牛在出生后的第一小时内必须吮吸足够的初乳,以获取丰富的抗体和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力和生长发育。

养殖户在饲养初期需要确保母牛产乳情况良好,及时为犊牛确保充足的初乳摄入。

在乳用犊牛的培育过程中,科学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小犊牛来说,提供干净的饮水和合适的饲料是必不可少的。

乳用犊牛从3周龄开始逐渐断奶,这时需要逐渐引导犊牛转向固体饲料的摄入。

在引导过程中,应确保饲料的质量和种类适宜,以避免消化系统问题。

饵料的日常供应应以小而频繁的方式进行,保持固定饲喂时间和比较稳定的饲喂量。

除了饲养管理,乳用犊牛的生长发育还需要合理的养护环境。

犊舍的环境要保持清洁和干燥,避免疾病传播和浪费饲料。

犊舍的温度要适宜,不宜过冷或过热,以保证犊牛的舒适度和健康。

在夏季高温时期,可以适当进行降温措施,例如增加通风设备和水喷洒等。

要定期清理犊舍内部的粪便和尿液,保持舒适的卧床面,提供适宜的运动空间,以促进犊牛的生长发育。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兽医的定期监测和防疫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兽医可以进行犊牛的身体检查,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并及时处理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犊牛的防疫工作也不能忽视,包括犊牛的疫苗接种、驱虫和预防疾病的措施等。

对于乳用犊牛的培育和饲养管理,养殖户还需要关注犊牛的良种选择。

良种的选择可以从遗传优势和繁殖能力两个方面考虑,选择具有产量高、健康、易育性强的品种和个体,以提高乳用犊牛的生产效益。

乳用犊牛的培育和饲养管理关乎乳制品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的养护环境、定期的兽医监测和良种选择,可以保证乳用犊牛的健康生长发育和乳制品产量的提高。

养殖户还应不断学习和探索,持续改进饲养管理技术,以适应乳业的发展需求。

犊牛的生理特点及培育技术要点

犊牛的生理特点及培育技术要点

犊牛的生理特点及培育技术要点【摘要】犊牛作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畜牧动物,其培育技术至关重要。

犊牛的生理特点包括生长发育特点、消化特点、生殖特点等方面。

针对这些特点,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和疾病防控技术至关重要。

犊牛培育的重要性体现在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畜牧业发展等方面。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犊牛培育技术将趋向智能化、精细化,并且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对犊牛生理特点和培育技术要点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对于推动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犊牛, 生理特点, 培育技术, 生长发育特点, 消化特点, 生殖特点,饲养管理技术, 疾病防控技术, 培育的重要性, 发展趋势1. 引言1.1 犊牛的重要性犊牛作为牛类中年龄最小的幼崽,承担着未来牛群传承和繁衍的重要责任。

它们在牛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牛群的数量和质量。

犊牛是整个养牛业中的未来希望,它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决定了牧场的发展前景。

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育方式,犊牛能够快速成长,提高繁殖率和生产效益,为牧场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犊牛也是肉牛、奶牛等品种的重要基因来源,对于提高牲畜品质,提升养殖业整体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确重视和科学培育犊牛是保障牧场生产的重要一环,也是养牛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对于养殖人员来说,更要深刻认识到犊牛的重要性,加强培育管理,努力提高犊牛的品质和数量,从而为整个养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1.2 犊牛的生理特点犊牛是家畜中年龄最小的牛,通常指的是出生后到1岁龄之间的牛。

犊牛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乳牛的后备力量,还是肉牛和工作牛的主要来源。

犊牛的生理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长发育特点:犊牛生长发育速度快,体重增长迅速,饲养成本较低。

在犊牛期间,饲料转化效率高,生长潜力巨大。

2. 消化特点:犊牛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粗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需要给予易消化的饲料,同时要控制好饲料的质量和食量。

3. 生殖特点:犊牛发情早、怀孕期短、繁殖力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犊牛培育的重要性与饲养案例分析(曹志军博士)摘自丰禾草业今天的犊牛明天的奶牛从犊牛到奶牛并不是像想象的一蹴而就的,从小犊牛长到产奶牛要经历风风雨雨,春夏秋冬,像北京零下15℃,零上30℃都要经历。

犊牛Style,未来的Super Star。

犊牛如何培育会影响到她未来是什么样的奶牛。

为了培养高产的奶牛,我们要做到减少腹泻,这个非常重要,同时要关注犊牛瘤胃的发育,保证犊牛从生下来到产犊一直要健康地成长。

只有经过这样的培育之后我们的奶牛在未来的日子才能够实现高产,而且有高的利用胎次,从而实现高的终生产奶量,我想这是每一个养牛人的愿望。

初乳为了把犊牛培育好,需要关注的指标非常多,今天我们重点讲讲关于犊牛吃好和喝好的问题。

首先我们讲吃好,大家都知道犊牛出生后的第一餐是初乳,初乳的概念在近五到十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奶牛产后3-5 d以内或者是奶牛产后5-7 d以内的称之为初乳,这个概念随着科研的进展和奶牛产业的发展已经改变了。

现在奶牛产后第一次所分泌的乳我们称之为初乳。

从2-6次或是到第3天的乳称为过渡乳,之后的乳成为常乳。

抗体吸收并不是说任何时间内小牛都能够把抗体吸收进去,最理想的吸收时间是在小犊牛出生后的0~8 h内,这个期间初乳的很多蛋白能够以完整形式被吸收。

超过8 h之后有一部分能够吸收,但大部分不能以完整的形式吸收(例如小肽或氨基酸的形式),这样初乳就不具备提供抗体的功效了。

小牛出生后24 h内如果没有吃到初乳,基本上免疫球蛋白已经无法吸收了。

当我们饲喂犊牛初乳的时候,它是不经过瘤胃而直接到皱胃里被小牛吸收的。

其他的水、颗粒料以及后来要喂的干草等都是进入到瘤胃里。

瘤胃里有水,慢慢形成瘤胃的微生物区系,未来日子里能够消化粗饲料,尤其是纤维含量较高的饲料。

初乳质量评定与饲喂量现在从实验室的角度判断初乳的质量已经非常完善,监测的仪器非常完备。

但是从牛场的角度来讲,判断初乳质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叫比重计,也就是大家说的初乳仪,另一种就是叫折射仪。

初乳质量的好坏基本上按照IgG的含量判断,当IgG的含量大于50 mg/mL,我们认为它的质量是比较好的。

当IgG的含量低于25 mg/mL时质量比较差。

当比重计显示绿色时是比较好的初乳,如果显示红色一般不建议大家喂小牛。

折射仪一般折射百分率大于22%时一般意味着初乳IgG含量高于50 mg/mL;如果低于19.9%,我们认为IgG含量低于25 mg/mL。

另外当我们用初乳仪或比重计来测初乳质量时一定要在室温的情况下,20℃左右。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初乳质量的判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从现在的数据来看,折射仪要比比重计或初乳计效果更好一点,因为不受温度的限制,这样能够直接反映出初乳质量的好坏。

后续研究表明,初乳比重和免疫球蛋白无关联。

简易初乳质量判定对照表资料来源:曹志军等,2011关于初乳IgG含量的变化规律。

我们实验室的研究数据表明(10头经产荷斯坦奶牛),奶牛产后挤初乳的时间超过2 h,初乳质量有明显下降的过程(IgG含量下降了53%),这提示我们要在2 h内把初乳挤掉,这样可以保持初乳的IgG含量。

犊后挤乳间隔对初乳中IgG含量的影响资料来源:曹志军,2012关于犊牛血清IgG的监测。

当小牛没有饲喂任何初乳时IgG的含量是零,因为小牛是被动免疫,它所有的抗体来自于初乳。

当把初乳喂完后如何判断或什么时间采集血清判断小牛是否被动免疫成功?采集的时间很重要,在24~72 h IgG含量比较稳定,所以在牧场要测犊牛是否被动免疫成功,24~72 h IgG采血都没有任何问题,我们没必要一定要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把血采出来然后测IgG是否被动免疫成功。

判断标准为IgG达到10mg/mL便成功了,这是一个标准,另外很多牛场无法测定IgG,可以用血清总蛋白来代替,要求大于5.5 mg/dL。

市场上简易检测仪器(折射仪)价格在500元左右,各牧场可考虑配备。

初乳饲喂方法对犊牛血清总蛋白的影响在没有喂初乳时小牛血清当中的总蛋白含量范围在4.0~4.5 g/dL。

根据在两个大牧场采集的数据,采用以下两种情况比较不同的初乳饲喂方法对于小牛血清总蛋白的含量有什么影响,第一组犊牛直接一次性灌服4 L初乳,第二次喂常乳或喂过渡乳,另一组犊牛第一次饲喂3 L,6 h后喂2 L,12 h再喂2 L。

当我们采集24 h和48 h血清检测时,明显地发现分次灌服的小牛血清总蛋白含量高于一次性灌服4 L方式的含量,但分次灌服和一次性灌服都能够实现被动免疫成功。

如果有足够的人手,分次灌服会是比较好的方法。

为了充分说明初乳饲喂方法对于犊牛免疫指标的影响,我们实验室又开始了一个大型犊牛初乳饲喂试验,犊牛初乳饲喂模式为4+0,2+2,4+2和3+2+2,试验结果还在统计中,相信会对牛场有很大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初乳饲喂量对犊牛血清总蛋白的影响中国传统养牛初乳不管是小牛喝还是灌服,基本上是2L。

2008年以后,尤其到这两年基本上都是按照4L灌服。

从2011年开始,又有一个大的变化,就是让小牛吃的初乳量越大越好的趋势。

从数据来看,不管灌服2L还是4L,如果初乳的质量较好(IgG>50 mg/mL)和灌服及时(犊牛出生后2 h以内),犊牛都能实现被动免疫成功。

但当我们的灌服量增加时,会发现血清当中总蛋白的量是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的。

这意味着我们给小牛灌服更多的初乳,它血清当中总蛋白含量是增加的,意味着IgG总量也是增加的。

IgG的吸收量=体积×浓度。

比如45kg的小犊牛要实现被动免疫成功大概需要36g的IgG,这个计算方法比较简单,一般情况下血液的含量占体重的8%,那就是45乘以8%,判断是否成功要IgG的量大于10 mg/mL,所以再乘以10,得出36 g(为简化计算,以下用35 g)。

要得到35g IgG需要喂多少初乳呢?下面是一个计算方法,IgG平均吸收量是35%,高质量初乳= 50g/L,即50g/L x 0.35 x 2 L = 35 g;一般质量初乳= 25g/L,即25g/L x 0.35 x 4 L = 35 g。

所以说当初乳质量比较好时,饲喂2L就已经达到了被动免疫成功,而当饲喂质量不好的初乳时,需要饲喂4L才能够达到被动免疫成功,这个就是区别。

给小牛喂初乳一方面给它提供免疫球蛋白,另外一方面是提供营养。

初乳质量较好时,我们给小牛3L、4L是给了小牛更多的营养,这个很重要,尤其在冬天,给小牛更多营养的时候,除了给抗体,还给了更多抵抗疾病的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使得犊牛管理得更好,我在2011年提出了提出”124原则”。

1就是小牛出生后尽量让它在1 h之内吃上初乳;2在奶牛产后的2 h之内把初乳挤掉;4是在牧场管理平均水平的情况下,一次性给小牛灌服初乳4L。

这种饲喂模式会大大降低犊牛腹泻率和死亡率。

但为了做到124原则,很多时候需要考虑先饲喂犊牛,再挤初乳的模式,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储备一些优质初乳,当看到奶牛有临产症状时,开始解冻、加热初乳(加热温度低于60℃,饲喂犊牛时初乳温度为38℃左右),饲喂完犊牛后再挤初乳。

当然如果能够让犊牛尽快吃上她(他)妈的初乳是最好的选择。

荷兰和美国典型后备牛培育的关键指标荷兰是荷斯坦牛的发源地。

荷兰典型后备牛培育的关键指标中,规定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数据,比如犊牛的死亡率低于5%,腹泻率和肺炎发病率低于10%,断奶时体重要求高于90kg,胸围2450px,初配月龄是14月龄,初产月龄是24月龄,初产时体重600kg,胸围200厘米。

美国典型后备牛培育的关键指标中,要求:日增重大于800g;在56天时,体重达到出生重的2倍;犊牛死亡率上,24 h至60日龄<5%,61~120日龄<2%,121~180日龄<1%;0~2月龄犊牛的发病率<10%;13.5~15月龄的后备牛尽早达到初配体重(350~370kg)和体高(3175px);母牛初次产犊月龄提前(23~24月龄)。

不管是北美还是荷兰都规定了犊牛死亡率低于5%。

比较冬季和夏季犊牛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时明显发现,冬季的犊牛发病率基本上是夏季的5倍,死亡率是夏季的2倍,所以冬季的犊牛管理学问更大一点,值得我们关注。

在哺乳期,犊牛死亡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腹泻,占犊牛死亡原因的56.5%,在各个牧场比较普遍。

主要奶业国家犊牛培育方案英国典型的犊牛培育方案犊牛出生2 h之内喂4 L初乳,6 h内再饲喂2 L,这2L基本上不是灌服的。

第一次灌服,第二次自由饲喂。

从第二天开始一直到56 d断奶,小牛的饲喂次数由两次到最后的一次,由最高的喂奶量6 L到3 L,到断奶。

42 d前不喂给小牛干草。

美国典型的犊牛培育方案一、牛奶饲喂。

犊牛很少给干草,初乳一次性灌服4 L,然后就转到常乳饲喂。

最高时小牛一天喂8 L牛奶,49 d断奶时喂了4L。

到56 d时开始给优质干草任意采食。

二、代乳粉饲喂。

如果全部使用代乳粉,第4~35 d每天喂量600~680 g,稀释到4 L,每天2次,第36~50 d减到300~340 g,每天一次,这期间不给干草,如犊牛连续3 d采食颗粒料超过1.0 kg即可断奶(40日龄如达标可断奶)。

三、一部分代乳粉加上一部分全奶。

这种饲喂方法在国内包括美国都有使用,包括异常乳里加入代乳粉,这也是一种养殖方式。

全奶4 L+代乳粉200 g/d(高质量),稀释至4 L,每天2次。

如犊牛连续3 d采食颗粒料超过1.0 kg即可断奶(40日龄如达标可断奶)。

断奶之前不饲喂干草。

从全奶和异常乳营养成分变异上看,因为异常乳每天产的都不一样,干物质的含量从9%~17.5%,乳蛋白率从2.2%~5.58%,乳脂率由2.69%~9.47%。

解决方案:A:放弃使用全奶或异常乳,改用代乳粉;B:全奶或异常乳巴氏/UV消毒后,加入适量代乳粉提高营养浓度;C:全奶或异常乳加入适量代乳粉提高营养浓度,加入稀释甲酸酸化。

中国典型的犊牛培育方案资料来源:曹志军,2012温度对犊牛饲养的影响在适温(20℃)的情况下,给小牛饲喂的量在干物质700 g时,代乳粉能够支持小牛长0.51kg,全奶能够支持长0.57 kg。

当温度降到0 ℃时,犊牛的日增重与液态乳的关系发生改变,在温度极低的情况下,小牛不但不长体重而且还失重了,同样还是喂700 g,这时小牛的日增重已经降到每天200 g,全奶已经降到每天280 g。

那就说明,冬天尤其是在北方的冬天温度降低时,饲喂同样的量,小牛有时不但长不了体重而且还要下降。

冷应激对犊牛营养需要是有影响的,对3周龄的小牛温度适中区是在20℃,当大于3周龄的它的温度适中区是在10℃左右。

资料来源:Jim Quigley,2012随着温度降低,如黑龙江零下30℃,小牛的能量需要量是持续增加的,意味着这个期间如果不给小牛提供额外的营养,小牛可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