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小儿紫癜风(过敏性紫癜-皮肤型)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辨证及用药规律分析

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辨证及用药规律分析目的:研究探讨采用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诊治规律以及临床用药规律。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0年6月-2015年9月收治入院的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中医药品治疗。
对上述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证型以及用药的规律(中药使用规律以及随证加减药物的规律等),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18例,对照组治疗有效11例,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
结论:通过本次研究证实从中医的角度考虑,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主要是风、湿、虚、热、瘀、毒;对于本病的治疗,提倡早期进行清热解毒、凉血祛风,中期治疗主要是解毒化瘀、凉血止血,后期主要是养阴活血、滋肾清利为主。
另外,对照组使用西医激素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的阶段加用清热凉血药或补气血的药物,效果更好。
标签:儿童过敏性紫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风热伤络证;阴虚火旺证;用药规律过敏性紫癜临床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本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年龄段差异,常发于儿童[1],占小儿肾小球疾病的15%[2]。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病理改变主要为坏死性小血管炎的全身性疾病,常累及全身的多器官。
过敏性紫癜除了具有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痛以及血便)外,还有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血尿、蛋白尿等),临床表现具有个体差异[3]。
由于本病的发病年龄比较小,所以本病的治疗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临床诊治主要通过查找过敏原,通过避免与过敏原接触继而防止疾病的发生。
本文主要研究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辨证规律以及用药规律,以寻求治疗儿童型过敏性紫癜的最佳方案,现报告如下。
儿童过敏性紫癜诊治思路【中医】

儿童过敏性紫癜诊治思路【中医】过敏性紫癜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临床特点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
近年来患病率有增高趋势,尤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少数可复发,部分病例能迁延数年,重症病例伴有高血压脑病及慢性肾功能衰竭者预后不良。
本病属于中医血证范畴,与中医古籍中记载的“紫癜风”、“葡萄疫”、“肌衄”等有相似之处。
1.1初期凉血,不忘祛风过敏性紫癜初期,常为卫表不固,外感六淫之邪。
叶天士《幼科要略》指出:“六气之邪,皆从火化。
”故病之初易从阳化热,邪热与气血相搏,灼伤血络,紫癜多色赤鲜红,若热毒内犯,血随火升,还能清窍衄血;热移下焦亦能便血、尿血。
故此时常凉血止血,佐以活血。
常用药物有:丹皮、赤芍、生石膏、茜草、紫草、生地黄、白茅根等。
因紫癜瘙痒,疹形易变,符合“无风不作痒”及“风者,善行而数变”的风性特点,所以单用清热、凉血、止血法疗效常不理想,需在方中加祛风药,如蝉衣、荆芥、白蒺藜、地肤子等,这类药有抗过敏作用,尤其蝉衣,气清味寒,善除风热之邪。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云:“治脏腑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各从其类也。
”加用该药时剂量可用到10g以上,不要久煎,能提高疗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上述祛风药的提取物多具有抗过敏作用,在抑制IgE 产生、保护和稳定靶细胞膜、对抗过敏介质、中和变应原等多个环节起作用。
1.2活血化瘀,贯穿始终紫癜是病邪侵扰机体,损伤脉络,离经之血瘀阻脉络而成。
由于脉络损伤,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离经之血形成瘀血,瘀血阻于脉络又导致出血,致使病情反复,迁延难愈。
正如清·唐容川《血证论·瘀血》云“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机,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
因此,活血祛瘀法应贯穿于过敏性紫癜治疗之始终。
紫癜在不同阶段,其瘀血的机理也不一样,故活血化瘀的治疗又有凉血活血和养血活血之分。
儿童疾病-过敏性紫癜中医治疗

过敏性紫癜中医治疗【导读】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的疾病,在青少年、老年人群体中多发。
过敏性紫癜发作过程一般伴有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的症状,因此常常使得患者无法集中精力完成日常工作,对患者造成极大困扰,那么怎样才能摆脱由过敏性紫癜带来的困扰呢?本文将通过讲述过敏性紫癜的中医治疗方法以及过敏性紫癜的相关知识来帮助大家摆脱过敏性紫癜的烦恼!过敏性紫癜中医治疗中医在中华文化中的的历史源远流长。
毫无疑问,中医治疗疾病必须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来配置不同的药材进行针对性治疗,过敏性紫癜也是如此。
1、对于红色或者红紫色并且出没迅速的紫癜应当服用银翘散合犀角地黄汤。
该药方中含有银花、连翘、犀角、丹皮等药材,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祛风的效果。
当紫癜病情较为严重时,可再根据具体情况在药房中加减一些紫草、蝉蜕等药物。
2、对于由于反复发作的且劳累后病情会加重的紫癜应当服用八珍汤。
该汤中含有党参、茯苓、甘草、当归等药材,可起到补血养气、凉血解毒之效。
配药时可适当加入一些紫草、白茅根等加强凉血解毒功效。
3、对于出没缓慢、病程较长且颜色呈紫暗或紫红色的紫癜以服用桃红四物汤为宜。
药方中含有桃仁、红花、当归、川穹、生地等药物,可起到活血化瘀、祛风解毒的功效。
当然对于紫癜发病出现腹痛的情况,可以加一些元胡、川楝子,若遇尿蛋白的情况,则加益母草。
过敏性紫癜是什么病过敏性紫癜又被称为自限性急性出血症,是一种侵犯皮肤或者其他器官毛细血管和细小动脉的一种过敏性血管炎,发病时主要有腹痛、紫癜、关节痛以及肾损伤等症状,多发于儿童、青少年以及老年人身上。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还尚不能完全阐明,但根据病例统计。
大部分紫癜发病机制都是由于抗原和抗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堆积在血管壁进而使毛细血管以及小血管壁周围产生炎症的一种机制。
其临床表现比较多。
首先就皮肤而言,过敏性紫癜一般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
皮肤紫癜呈现针头或者黄头大小淤点、瘀斑或类似于荨麻疹样皮,一般经过一直两周会消退,但遇皮肤紫癜严重的情况会发生水泡甚至溃疡的情况。
儿童紫癜中医中药

儿童紫癜中医中药紫癜亦称紫斑,是小儿出血性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疾病。
临床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者为其特征。
本病多发于学龄儿童,常见于西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等疾病。
儿童紫癜诊断要点起病较急,紫癜反复出现,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皮肤、粘膜。
皮疹多样,小者如针尖样,大者则成瘀斑或血肿,亦可融合成片。
皮疹颜色初起淡红或鲜红,压之不退色,数日后转成淡紫淡青而逐渐消退。
急性起病时,常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或呕吐、腹痛、关节肿痛等症状。
本病属于血证范畴,应与温热病所出现的斑疹作鉴别。
温热病的发生多与四时不正之气有关,每有传染性,先见高热、头痛,后见斑疹,起病急,传变快,甚则昏迷、抽搐。
实验室检查:若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块收缩不良,抗血小板抗体测定阳性,束臂试验阳性,则提示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若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和血块收缩等均正常,则提示为过敏性紫癜。
儿童紫癜辨证分析紫癜的发生,主要由外感邪热、脾虚气弱、肝肾阴亏而致。
外感邪热,热毒炽盛,内伏血分,则迫血妄行;脾虚气弱,脾不统血,气不摄血,则血不循经;肝肾阴亏,阴虚火旺,血随火动,均使血离常道,外溢肌表而成紫癜。
本病之辨证应首辨病情之缓急,继辨证之虚实。
病发初期,病情发展较急,斑疹量多,斑色鲜红,常见发热面赤,口渴烦躁,吉红脉数等候,此属血热内壅的实证。
如症情发展缓慢,紫斑时现时隐,并见低热、盗汗,手足心热,舌尖红,苔少,脉细数者,多为阴虚火旺之候。
如病程较长,斑块色淡,面色眦白或萎黄,神疲乏力者,则为气血俱虚之候。
本病的治疗总原则:血分实热者,治当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阴虚内热者,治宜滋阴降火;气不摄血者,治宜益气摄血;兼有血瘀者,治当兼用活血化瘀之品。
儿童紫癜辨证论治风热伤络【证见】发热,微恶风寒,紫斑多发于四肢,以下肢及臂部为甚,常呈对称性分布,斑色鲜红,成丘疹或红斑样,大小不一,或融合成片,面部微浮,舌红苔微黄,脉浮数,或伴有皮肤搔痒,恶心呕吐,腹痛便血,尿血,关节肿痛等证。
中医儿科学-紫癜

【诊断】
一、诊断要点:
本病发病多较急,出血为其主症。 除皮肤、粘膜出现紫癜外,常伴鼻衄、齿衄、呕血、
便血、尿血等。 出血严重者,可见面色苍白等血虚症状,甚则发生
虚脱。
二、鉴别诊断:
过敏性紫癜:
➢ 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服食某些药物、食物等诱因。
➢ 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为高出皮肤的鲜 红色至深红色丘疹、红斑或荨麻疹,大小不一,多呈对称 性,分批出现,压之不退色。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患斑毒病候》: “斑毒之病,是热气入胃,而胃主肌肉,是热挟 毒蕴积于胃,毒气熏发于肌肉,状如蚊蚤所啮, 赤斑起,周匝遍体。”
《证治准绳·疡医》:“夫紫癜风者,由皮肤生紫 点,搔之皮起,而不痒痛者是也。此皆风湿邪气 客于腠理,与气血相搏,致营卫否涩,风冷在于 肌肉之间,故令色紫也。”
本病包括西医学的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
二、发病特点:
过敏性紫癜发病年龄多为3-14岁,尤以学龄 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春季发病较多。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年龄多为2-5岁,男 女发病无差异,其死亡率约1%,主要致死 原因为颅内出血。
三、文献记载:
《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 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外科正宗·葡萄疫》:“葡萄疫,其患多生小儿, 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 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头面,乃为腑证。”
【病因病机】
本病外因为外感风热,内因为气阴亏虚。 早期多为风热伤络,热迫血行,属实证;后期由 实转虚,或虚实并见,多为气虚失摄,阴虚火炎。 病位多在心、肝、脾、肾。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大补阴丸加减
熟地、龟板滋阴潜阳以制虚火,黄柏、知母清泻 相火,猪脊髓、蜂蜜填精润燥。
儿科过敏性紫癜的中西医用药 - 副本

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
临床特点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属中医“血证”范畴,与中医“紫癜”、“肌衄”、“葡萄疫”等病类似。
一诊断参照2005年出版的《现代中医儿科学》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 初期1 辨证论治(1)风毒袭肺主症紫癜色鲜明,为斑丘疹,大小形态不大一,好发于下半身,尤以小腿及臀部为多,呈对称性分布,出没无常,反复发作,伴瘙痒。
兼次症发病急,常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等外感风热证候,或偶见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尿血等症。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微腻,脉浮数。
分析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常不足,易感受外邪,且小儿体属纯阳,感邪易从阳化热,热邪迫血离经发为紫癜;肺主皮毛,则紫癜多只见于皮肤;风性善行数变,则紫癜出没无常、伴有痒感;邪袭卫表,卫表失和则见外感症状;舌质红,苔薄黄或微腻,脉浮数为风毒袭肺之象。
治法疏风开肺,解毒通络方药选用紫癜Ⅰ号方(组成:黄芩、紫荆皮、白藓皮、鸡血藤、仙鹤草)发热者加柴胡、青蒿以和解退热,关节肿痛者加桑枝、海桐皮以疏风通络,腹痛者加元胡、木香以理气止痛,便血者加荷叶、藕节、地榆炭以收涩止血,尿血者加大蓟、小蓟、白茅根以凉血止血。
中成药:清开灵注射液10~20毫升或炎琥宁注射液0.2~0.4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100或250毫升中,日一次静点。
配合口服小儿抗炎灵,小儿抗毒灵等。
疗效评估:该期见于紫癜发病初期。
紫癜I号方具有疏风开肺,解毒通络作用,对于紫癜初期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在疾病早期应用此方,不但可以控制疾病的进展,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有短期即可治愈者。
我科室认为紫癜初期病位主要在肺络,遵古法“开其肺络,百脉而通”之理论,形成了我科室独有的特色疗法,在临床中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风毒伤络主症紫癜色鲜明,为斑丘疹,大小形态不大一,部分融合成片,紫斑起疱,伴剧烈瘙痒。
中医儿科学-紫癜

3.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过敏性紫癜早期多为风热伤络,血热妄行,常兼见湿热痹阻或热 伤胃络,后期多见阴虚火旺或气不摄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急 性型多为血热妄行,慢性型多为气不摄血或阴虚火旺。
(二)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实证以清热凉血为主,随证配用祛风通络、缓急和 中;虚证以益气摄血、滋阴降火为主。紫癜为离经之血,皆属瘀 血,常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之品。临证须注意证型之间 的相互转化或同时并见,治疗时要分清主次,统筹兼顾。
辨证要点:急性起病,紫癜颜色鲜红,兼外感风热之象。 治法:祛风清热,凉血安络。 主方: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紫草、茜草、地
黄、丹皮。
加减:皮肤瘙痒者,加白鲜皮、地肤子、蝉蜕;咳嗽者,加桑叶、 菊花、前胡;便血者,加苦参、槐花炭;腹痛者,加木香、赤芍; 尿血者,加藕节炭、白茅根、大蓟、小蓟;关节肿痛者,加秦艽、 防己、牛膝。
【病因病机】
小儿素体正气亏虚是发病之内因,外感风热时 邪及其他异气是发病之外因。病位在心、肝、 脾、肾。病机为外感风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毒及异气之邪,蕴 阻肌表血分,迫血妄行,外溢肌肤;或素体心 脾气血不足,气阴亏损,虚火上炎,血不归经, 外溢肌肤,发为本病,表现以虚证为主。
1.感受外邪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血未充,卫外不固,外感六淫之邪,六 气皆易从火化,蕴郁皮毛肌肉之间;或者冒触异气,引动伏热; 或饮食失节蕴生内热。风热、湿热或异气与气血相搏,热伤血络, 迫血妄行,溢于脉外,渗于皮下,发为紫癜。邪重者,可伤及阴 络,出现便血、尿血等。若血热损伤肠络,血溢络外,碍滞气机, 可致剧烈腹痛;夹湿留注关节,则可见局部肿痛,屈伸不利。
2.气阴不足
小儿紫癜中医辨证治疗

年1 2月在我医院 门诊就诊及其住院治疗的 8 例 小儿 紫癜 患者 0
为调查对象 ,年龄在 3 5岁之 间,平均年龄 ( . -43 ) ~1 81 + .2 6 岁 。将 8 O, L 0 f d J 紫癜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 治疗 实验 组和 常规西药 治疗 为对照组 ,每组均 为 4 0人 。两组病例在年 龄 、性别、入 院前病程 、病情等各指标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
.
.
7. 2 .
C ii lo rao C iee dc e 0 2 V 14 No6 l c unl f hns ii 1 o. ) n aJ Me n 2 ( .
小 儿 紫 癜 中 医 辨 证 治 疗
T e t gp r u ai h l r n i CM r ai u p r c i e T n n d n
如 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 究对 象 .
脾。 肾两虚 ( 4例 ) :临床表现皮肤紫癜反复发作,遇风寒 易 诱发 , 延不 愈,瘀点瘀斑 隐约 散在 ,色较淡,可伴面色少华 , 迁 神疲乏力 ,食欲不振 ,血尿、蛋 白尿反复 出现 ,舌淡脉虚 。
1 . 疗 方 法 3治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 的方法 , 随机抽取 于 2 1 年 1 0 1 月~2 l 01
M e h d : 0 c s s f u p r h lr n we er n o l i i e t ee p rme tl r u d t e c n r l r u , ee p rme t l r u t o s 8 a e p r u a i c i e r a d m y d v d d i ot x e i n a o p a o to o p t x e i n a o p o n d n h g n h g h g wa r a e CM , ec n r l r u st ae y c n e t n l sen me ii e a d o s r e h f c c f et o p . s l : ste t d i T n h t o to o p wa e t d b o v n i a g r o we tr d cn , n b e v d t e e a y o i h t wo g u s Re u t r s T e t tl e f ci e r t s 9 . % i e e p rme t lg o p n s 5 . h o a fe t ae wa 2 5 v n t x e i n a u ,a d wa 7 5 h r i e c n r lg o ,t e d f r n e r t t t a l n t o t u h i e e c s we e sai i l h o r p sc 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紫癜风(过敏性紫癜-皮肤型)中医诊疗方案
(2019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1年丁樱等制定《过敏性紫癜中医诊疗指南》[《中医儿科杂志》,2011,07(6):1-4.]
诊断依据:皮肤、粘膜出现紫癜,对称分布,按之不褪色,反复发作,常伴关节痛,腹痛,严重者可出现鼻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等。
起病急骤,发病前常有感染等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及《诸福堂实用儿科学》(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可触性皮疹,按之不褪色,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痛、腹痛,血小板计数不降低。
(二)证候诊断
1.血热妄行证:起病较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色泽鲜红或紫红,紫癜范围较大或有坏死,或伴鼻衄、齿衄、便血、尿血,同时见心烦、口渴、便秘,或有低热,或伴腹痛及关节痛,舌红,脉数有力。
2.风热伤络证:起病较急,皮肤紫斑色较红,呈腰部以下对称性分布,略高出皮肤,或有痒感。
可伴发热,咽痛,腹痛,关节痛等症。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3.阴虚火旺证:皮肤瘀点或瘀斑散在分布,颜色淡红,时发时止,病程较长。
五心烦热,颧红咽干,或午后潮热,盗汗,伴有鼻衄、齿衄。
舌红、少苔或花剥苔,脉细数。
4.气不摄血证:病程较长,皮肤紫斑反复发作,色淡。
面色晄白,神倦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少寐。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血热妄行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推荐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
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紫草、玄参、
黄芩、丹参、川芎、地肤子、徐长卿、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风热伤络证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活血
推荐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连翘、淡竹叶、薄荷、荆芥、防风、牛蒡子、黄芩、蝉蜕、紫草、丹参、浮萍、水牛角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3.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化瘀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熟地黄、黄柏、知母、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丹参、川芎、紫草、旱莲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4.气不摄血证
治法:益气健脾摄血
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
黄芪、人参、茯苓、白术、陈皮、当归、枣仁、丹皮、丹参、川芎、紫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二)中医特色疗法
中药熏蒸:
1.药物选择:应用清热凉血类中药。
适应症:血热妄行证、阴虚火旺证
用法:将药物放在熏蒸机药巢里,加水至三分之二药巢刻度,将温度调至最高(50℃)煮1小时后,即可开始熏蒸,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设定适宜温度(38℃~42℃)和时间(约30分钟)。
每天1次,7~10天为1疗程。
禁忌症:皮肤溃烂及其他皮肤传染病者。
2.药物选择:应用疏风清热凉血类中药。
适应症:风热伤络证
用法及禁忌症同前。
(三)西药对症治疗
1.关节痛、腹痛、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肾病性肾损害,可参照201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免疫学组制定的《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疗建议》。
2.合并感染时治疗:可短期使用抗菌药物。
(四)护理调摄要点
1.一般护理:注意开窗通风,保持房间、床铺的卫生,观察生命体征等。
2.饮食护理:忌食容易引起过敏的食品;忌食辛辣、海腥发物和煎炸、炙烤、油腻、硬固之品;根据患儿体质制定饮食计划。
3.情志护理:向病人介绍本病发病及预后的知识,减轻紧张及恐惧心理,保持心态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国医药出版社,2002年)拟订。
2.疾病病情变化评价
(1)临床缓解:皮肤紫癜消失,关节疼痛、腹痛消失,评价点之前2周无反复。
(2)显效:关节疼痛、腹痛消失,皮肤紫癜反复次数、出现数量较前明显减少50%以上。
(3)有效:关节疼痛、腹痛消失,皮肤紫癜反复次数、出现数量较前减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