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电子教材

合集下载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整理]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整理]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整理]1、年销售量超过豁免水平()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台)或者持有量超过豁免水平 10 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 10 台)的单位,属于销售或者使用较大批量豁免放射性同位素产品的单位,应当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并接受辐射安全监管。

[单选题] *A、10,10B、100 100(正确答案)C、1000 1000D、100,102、年销售量超过豁免水平 100 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 100 台)或者持有量超过豁免水平()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台)的单位,属于销售或者使用较大批量豁免放射性同位素产品的单位,应当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并接受辐射安全监管。

[单选题] *A、10,10(正确答案)B、100 100C、100,10D、50,503、丽丽发现一张放射源编码卡,编码为 0203CS012345,这是()类放射源? [单选题] *A、ⅡB、ⅢC、ⅣD、Ⅴ(正确答案)4、丽丽发现一张放射源编码卡,编码为 0203CS012345,这是()年出厂的放射源? [单选题] *A、2001B、2002C、2003(正确答案)D、20125、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豁免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在进出口时,进出口单位应:()。

[单选题] *A、主动向海关提供经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备案的《豁免备案表》,以办理有关手续(正确答案)B、在完成进出口活动后 20 日内向国务院生态环境部门备案C、在完成进出口活动后 20 日内报其许可证发证机关D、无需办理任何手续6、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豁免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其国内生产单位或者进口产品的国内总代理单位(以下简称进口总代理单位)及其使用单位可填写《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豁免备案表》,报()生态环境部门备案。

[单选题] *A、国务院B、所在地省级(正确答案)C、所在地市级D、所在地县级7、发生辐射事故时,事故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辐射事故应急方案,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并在()内填写《辐射事故初始报告表》,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知识点提炼--2020.1.10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知识点提炼--2020.1.10
辐射防护大纲下的安排21辐射工作场所分区控制区监督区22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3工作人员防护用品24工作场所的监测第一节职业照射放射防护第二章施行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知识点1射线设备工作场所防护要求23工作人员防护用品第一节职业照射放射防护第二章施行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知识点1射线设备工作场所防护要求24工作场所的监测工作场所监测的类型和频度必须足以能够评价所有工作场所的辐射状况评价控制区和监督区的照射情况审查控制区和监督区的分情况
主要指CT,DR等
第一章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用电离辐射源 第一节 电离辐射源项概述 知识点1:
第一章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用电离辐射源 第一节 电离辐射源项概述 知识点1:
第一章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用电离辐射源 第一节 电离辐射源项概述 知识点1:
第一章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用电离辐射源 第一节 电离辐射源项概述 知识点1:
第二章 施行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
第一节 职业照射放射防护
知识点1 X 射线设备工作场所防护要求 1 工作人员的遵从--工作人员应履行其义务并执行其防护和安全 职责。 2 辐射防护大纲下的安排
2.1辐射工作场所分区(控制区,监督区) 2.2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3工作人员防护用品 2.4工作场所的监测
第一章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用电离辐射源
第四节 场所防护要求 知识点3 X 射线设备工作场所防护要求 见教材
第一章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用电离辐射源
思考题 1.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用射线装置是如何分类的? 摄影,透射,断层扫描 2.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的辐射危害因素?
第一章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用电离辐射源

《介入放射学》电子教材

《介入放射学》电子教材

第一章总论一、概念与简史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VR )是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在探索、创新、完善中发展起来的。

1928 年Santos 等完成第一例经皮直接穿刺主动脉造影,40 年代后期,瑞典学者Jonsson 首先用同轴针经皮穿刺颈总动脉后,将细针芯抽出,通过外套管送入细银线,利用细银线作引导将外套针向下送至主动脉弓行血管造影。

1953 年瑞典Sven-Ivar Seldinger 医师首创了用套管针、导丝和导管经皮股动脉插管作血管造影的方法,大大简化并提高了介入放射学操作的安全性,为当代介入放射学奠定了基础。

1964 年美国放射学家Dotter 开发了使用同轴导管系统的血管成形术,虽然现在来看当时的技术创伤性较大,且疗效欠佳,但仍是介入放射学新的亚专业—成型术实践和理论的奠基石。

在此基础上,才有球囊导管扩张术和金属支架置入术的出现。

1967 年Margulis 在美国放射学杂志AJR 上最早提出“Interventional diagnostic radiology a new subspeciality ”,但是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被学术界广泛认可是在1976 年Wallace 在“Cancer ”杂志上以“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为题系统地阐述了介入放射学的概念以后,并于1979 年欧洲放射学会第一次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上作了专题介绍,此命名方逐步为国际学术界所认同。

作为世界介入放射学一部分的我国介入放射学起步于1984 年开展的支气管动脉抗癌药物介入放射研究,当时条件艰苦,设备陈旧,但并没因此而改变老一辈介入放射学家们的创业决心。

介入放射学 教材

介入放射学 教材

介入放射学 教材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医学专业。

以下是五本介入放射学的教材及其出处意思的赏析:
1.《介入放射学教程》
o出处:由国内知名医学出版社出版,是介入放射学领域的经典教材。

o意思:该书系统介绍了介入放射学的基本理论、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了全面的知识体系。

o赏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既适合初学者入门,也适合专业人员深化学习。

2.《实用介入放射学》
o出处:由多位介入放射学专家共同编写,强调实用性。

o意思:该书着重介绍了介入放射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各类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和技巧。

o赏析:以案例为导向,贴近实际,有助于学习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3.《介入放射学手册》
o出处:一本便携式的介入放射学参考手册,方便随时查阅。

o意思:该书汇总了介入放射学的常用技术、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是临床工作的得力助手。

o赏析: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适合在工作中快速查找信息。

4.《现代介入放射学》
o出处:反映了现代介入放射学的最新进展和趋势。

o意思:该书介绍了先进的介入技术和设备,以及在新领域的应用探索。

o赏析:前沿性强,引领潮流,有助于学习者了解并掌握最新的介入放射学知识。

5.《国际介入放射学教程(中文版)》
o出处:引进自国外著名教材,经过本土化改编以适应国内教学需求。

o意思:该书融合了国际先进的介入放射学理念和经验,为学习者提供了国际化的视野。

o赏析:既保留了原版的精华内容,又增加了符合国情的案例和解析,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

医学影像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医学影像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本书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之一种,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侯键、浙江中医药 大学许茂盛主编,全国多家中医药院校参加编写。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较详细介绍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特点、 常用设备的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并结合目前医疗机构的实际,介绍了医师应掌握的影像学基本技能,包括如何选 择影像检查与影像检查申请及图像阅读方法;并较详尽介绍了中医与影像学结合研究的思路、内容、方法与具体研 究实例,希望对中医院校学生今后的学习、临床实践、研究工作有所启迪。第二篇介绍各系统的影像检查方法、各 影像检查设备的特点与临床选择、正常影像学表现,以利“知常达变”;并根据目前临床实际,介绍了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的影像诊断,特别偏重介绍了中医有确切疗效的病种的诊断,主要为X线、CT、MRI检查、超声诊断,并总结 影像诊断要点。每章后有阅片实践,选用病案均为临床实例,配有详细解读,旨在引导读者将所学知识进行临床应 用。此外,各章后附有学习拓展,使中医院校学生能进一步了解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研究进展;学习小结是将本章 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提供明确的学习思路,便于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第三篇主要介绍介入放射学及其与中医 药的联系。
第一节肝胆胰脾 第二节泌尿系统与前列腺 第三节女性生殖系统 第四节心血管系统 第五节浅表器官 学习拓展 学习小结
第二章介入诊疗技 术
第一章介入放射学 简介
第三章常见疾病介 入治疗简介
第一节介入诊疗设备 第二节介入诊疗器材与药物
第一节血管性介入技术 第二节非血管性介入技术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介入放射学
第一章呼吸系统与纵 隔
第二章循环系统
第三章消化系统
第四章泌尿系统及肾 上腺
1
第五章生殖系 统与乳腺
2
第六章骨关节 与肌肉系统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知识点提炼--2020.1.10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专业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知识点提炼--2020.1.10

第一章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用电离辐射源
第三节 放射诊断与介入放射学设备通用防护要求及专用防护 要求
知识点.7 移动式和便携式 X 射线设备防护性能的专用要求 (1)移动式和便携式 X 射线设备应满足其相应设备类型的防护 性能专用要求。 (2)连接曝光开关的电缆长度应不小于 300cm,或配置遥控曝 光开关。 (3)移动式和便携式 X 射线设备上应在显著位置设置电离辐射 警告标志。
第二章 施行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
第一节 职业照射放射防护
知识点1 X 射线设备工作场所防护要求 1 工作人员的遵从--工作人员应履行其义务并执行其防护和安全 职责。 2 辐射防护大纲下的安排
2.1辐射工作场所分区(控制区,监督区) 2.2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3工作人员防护用品 2.4工作场所的监测
作场所的辐射状况、评价控制区和监督区的照射情况、审查控制区和监督区的 划 分情况。
第二章 施行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
第一节 职业照射放射防护
知识点2 职业照射评价 (1)职业照射评价 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1个月,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对职业照射用年有效剂量评价,应符合GB18871—2002中规定的限值 : ①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
第二章 施行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
第一节 职业照射放射防护 知识点1 X 射线设备工作场所防护要求
2.3工作人员防护用品
第二章 施行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
第一节 职业照射放射防护
知识点1 X 射线设备工作场所防护要求 2.4工作场所的监测--工作场所监测的类型和频度必须足以能够评价所有工
第一章 医用 X 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用电离辐射源

Rlekpn大量医学电子书籍

Rlekpn大量医学电子书籍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一个有医学资料ftp站点(大多为生物医学方面的)IP地址:202.38.126.28站点名:cbi端口:21登录用户名:anonymous登录密码:(中医方面的)用户名:public密码:9999999991 《金山词霸2003医学版》[ISO]2 《医学自我诊断程序》3 《医学学习软件》4 《张朝佑:人体解剖学》(第二版)[PDG]5 《法医鉴定实用全书、讯问学》6 《新编全医药学大词典》7 《医学解剖类资源-神经系统解剖、肝脏解剖与手术》不定期更新8 《医学影像学》9 《2005年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应试指导电子版》2005[ISO]10 《几十部医院感染管理、传染病防治、儿科、妇科医学视频》RM格式视频11 《人卫版卫生部统编医学教材及其他医学资源》12 《新世纪医学4 - 人体*****》13 《图书共享——医学》14 《医学考试复习指南:影像诊断》15 《Color Atlas 医学书籍》16 《实用内科学第11版》PDF17 《全科医生中西医结合诊疗咨询系统2004》(doctor)18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9 《中医诊断脉诊》20 《临床体格检查视频教学软件》简体中文版21 《新编全医药学大词典》22 《临床解剖交互式图谱》[ISO]23 《312 筋絡鍛練法》(Neural Massage)祝總釀教授版24 《希氏内科学》(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第22版附属光盘)[Bin]25 《脑肿瘤》26 《针炙方法及常用穴位取穴法》增加《经外奇穴的部位和临床应用》27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与酸碱平衡紊乱》28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应试指南》29 《女性生殖道常见性病的诊治》(增加了男性的内容)30 《人卫版妇产科视频资料》31 《介入放射学视频教程更新支气管动脉造影和栓塞术》32 《临床诊疗基本技术视频合集》33 《家庭医生V3.0 Build 20040905 》34 《局部解剖学标本教学录像》2005[ISO]35 《隆乳手术实录》36 《外科课件精选》推荐】中国医科大学的一些有用的资源[神经组织][120M][中国医科大学][内科学2]78M]B中国医科大学][内科学][80M][中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74M]中国医科大学][生理学][127M][中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131M] [中国医科大学][病理学][121M][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2][132M] [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121M] [中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120M] [中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121M]中国医科大学精品课程《生物化学》208 本PDF 医学书籍!(已修改证实可以下载!)注意:以下资源都是来自网络,是那些好心人制作和共享出来的,请大家只用于自己学习,不要随意向外传播。

介入放射学基础第一章总论

介入放射学基础第一章总论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的分类
介入放射学几乎包括了人体的各个 系统,因此分类方法颇多。本教材则按 介入放射学操作技术、临床领域和临 床科室应用分类来讲述。
第一章第三节
按临床领域
2011年和2012年我国卫生部对医疗机构介入诊疗 技术管理规范有关文件是按如下领域进行分类, 国际上也基本上是按照这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1.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2.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主要包括: 肿瘤介入诊疗技术、非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 3.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4.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第一章第三节
按介入手术操作领域
1.血管内介入放射学,包括: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经导管动脉灌注术、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血管造影术等。 2.非血管介入放射学,包括: 经皮穿刺术、经皮穿刺引流术、 消融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非血管管腔狭窄成形术等。
第一章第三节
按介入影像导向手段
1.CT介入:即在CT引导下进行的介入诊疗 技术。 2.超声介入:即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的介入诊 疗技术。 3.MR介入等:即在MR引导下进行的介入 诊疗技术。
第一章第五节
导丝(guide wire)
导丝:导丝是引导导管前进的丝,也是介入手术不可缺 少的重要器材。由于导丝头端相对较柔软,能够有效地 保护血管壁免受导管头段的损伤。在用导管插入血管时 必须在导丝的引导下才能更容易的将导丝插入血管的远 端。根据使用物理特性不同导丝可以分为:超滑导丝、 超硬导丝、超长交换导丝等。 第一章第五节
第一章第二节
我国介入放射学的起步
1979年林贵教授发表了肾动脉狭窄造影诊断和扩张 治疗以及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论文 (1979年 中华放射学杂志),这是我国关于介入放射 学报道最早的研究论文,标志着我国介入放射学事业 的开始。 第一章第二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一、概念与简史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VR )是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在探索、创新、完善中发展起来的。

1928 年Santos 等完成第一例经皮直接穿刺主动脉造影,40 年代后期,瑞典学者Jonsson 首先用同轴针经皮穿刺颈总动脉后,将细针芯抽出,通过外套管送入细银线,利用细银线作引导将外套针向下送至主动脉弓行血管造影。

1953 年瑞典Sven-Ivar Seldinger 医师首创了用套管针、导丝和导管经皮股动脉插管作血管造影的方法,大大简化并提高了介入放射学操作的安全性,为当代介入放射学奠定了基础。

1964 年美国放射学家Dotter 开发了使用同轴导管系统的血管成形术,虽然现在来看当时的技术创伤性较大,且疗效欠佳,但仍是介入放射学新的亚专业—成型术实践和理论的奠基石。

在此基础上,才有球囊导管扩张术和金属支架置入术的出现。

1967 年Margulis 在美国放射学杂志AJR 上最早提出“Interventional diagnostic radiology a new subspeciality ”,但是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被学术界广泛认可是在1976 年Wallace 在“Cancer ”杂志上以“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为题系统地阐述了介入放射学的概念以后,并于1979 年欧洲放射学会第一次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上作了专题介绍,此命名方逐步为国际学术界所认同。

作为世界介入放射学一部分的我国介入放射学起步于1984 年开展的支气管动脉抗癌药物介入放射研究,当时条件艰苦,设备陈旧,但并没因此而改变老一辈介入放射学家们的创业决心。

为了科学的发展和解除患者的病痛,他们在机器设备和介入放射学器材落后的条件下,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为我国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的介入放射学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从萌芽状态成长起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各种介入放射学组织的成立、发展,我国的介入放射学事业已逐步从实践走向理论,并日趋成熟。

1990 年卫生部决定将开展介入放射学的放射科改为临床科室,从而根本改变了放射科在医院和医学界的地位。

20 世纪90 年代兴起的三级医院评审,将介入放射学的开展与否作为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要求,也对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997 年国家科委、卫生部联合将介入放射学项目列为“九五”攻关课题,再一次从国家角度对介入放射学进行了肯定,为21 世纪介入放射学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分类为了理解各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并进行综合,介入放射学可以根据操作方法分类;也可以按照血管系统和非血管系统来分类。

本节分别介绍两种分类方法:(一)按照方法分类1 .穿刺/ 引流术(Percutaneous Puncture /Dranage Technique)(1 )血管穿刺,如动静脉或门静脉的穿刺。

(2 )囊肿、脓肿、血肿、积液的穿刺治疗,如肝囊肿的穿刺治疗。

(3 )实质脏器肿瘤的穿刺治疗( 消融术) ,如肝细胞癌的穿刺治疗。

(4 )采取组织学标本,如经皮经肝的穿刺活检。

(5 )阻断、破坏神经传导用于止痛,如腹后壁神经丛的固化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腹痛。

2 .灌注/ 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 /Embolization)(1 )各种原因出血的治疗,如消化道出血。

(2 )实质脏器肿瘤的治疗,如肝细胞癌的栓塞治疗。

(3 )消除或减少器官功能,如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4 )非特异性炎症,如非特异性结肠炎的治疗。

3 .成型术(Angioplasty)(1 )恢复管腔脏器的形态,如动脉狭窄;(2 )建立新的通道,如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3 )消除异常通道,如闭塞气管食道漏。

4 .其他:未包含在以上三项内的内容,如医源性的血管内异物取出术。

(二)按照治疗领域分类1 .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Vascular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1 )血管本身的病变,利用成型术及灌注(栓塞)术治疗血管狭窄、血管畸形、动静脉漏及血管破裂出血。

(2 )利用灌注(栓塞)术对肿瘤性疾病进行治疗,如化疗药物混合碘油加明胶海绵栓塞肝动脉治疗肝细胞癌。

(3 )利用动脉栓塞术消除器官功能,如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4 )利用动脉灌注术治疗非特异性炎症,如非特异性结肠炎。

(5 )血管造影及其与其他影像设备相结合的侵袭性影像诊断。

2 .非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Non-vascular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1 )利用成型术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管腔狭窄,如食道狭窄。

(2 )利用穿刺(引流)术治疗囊肿、脓肿、血肿、积液和梗阻性黄疸、肾盂积水等。

(3 )利用穿刺术采取组织、病理学标本。

(4 )利用穿刺术通过穿刺针注入药物或施加物理、化学因素治疗肿瘤或治疗疼痛。

三、设备与器材(一)影像监视设备介入放射学如定义所述,它不同于外科手术的局部治疗在于不是直视治疗局部,而是通过影像设备的监视,利用导管、导丝的操作达到局部治疗的目的。

所以监视手段及其选择至关重要。

每一种监视手段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取其长避其短才能保证介入放射学操作的顺利进行。

下面就简述这些监视手段的特点,鉴于篇幅所限,各种方法的原理等请参考相关专业书籍。

1 .X 线透视是传统的、基本的监视手段。

作为一种实时显像的监测手段,X 线透视下进行介入放射学操作应用历史最早,范围最广泛。

现在应用的各种导管等介入器械几乎都被设计成X 线下可视或标记可视。

DSA 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用计算机技术消除骨骼软组织对于注入血管对比剂影像的影响,提高了血管显示的清晰度,是血管系统介入主要和首选的方法。

但X 线透视由于成像层次重叠,密度对比小,需依据对比剂的使用,且对术者和病人的X 线放射损伤是其不可忽视的缺点。

2 .超声超声波诊断仪具有使用方便和实时显像的特点,而且超声波目前还未发现对人体有明显的伤害作用。

作为穿刺的定位手段,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特别是对于胸、腹腔积液或脓肿,腹部实质性脏器以及胸膜病变,乳腺或其他体表病变的穿刺定位,超声检查仪具备良好的监视能力。

但部分脏器无法使用超声检查,适合扫查的目标还会出现相对的“盲区”(如肝脏紧贴膈下的部位等),另一方面,由于探头对于靶器官的位置千变万化,对于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CT 除同样具有X 线影像的特点外,由于是断层影像能够使病灶显示更加清楚,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CT 透视更加为介入放射学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在非超声监视适应证的穿刺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如颅内出血穿刺抽吸减压治疗、肺内病变的活检等。

但是由于CT 机价格远远超过超声,所以在治疗费用上较高,且具有放射损伤,所以不应作为首选的监视方法。

4 .MR 作为特殊的介入放射学监视方法,由于其没有射线损伤,观察范围大,近年来出现的开放型MR 和透视技术,方便了介入放射学的操作,并且可以达到实时监视的程度,从而越来越被临床所认识,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虽然现在由于设备的普及程度、性能和专用无磁性介入放射学器材开发程度所限,尚未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使用器材介入放射学器材的种类繁多,且随着新技术的发明和医疗器械工业的发展,将不断有新的器材被开发应用到临床。

1 .穿刺针是最基本的器材。

经过穿刺针建立通道,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在完成通道建立的前提下,如何尽量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是穿刺针研究及发展的关键。

穿刺针的外径是用G 表示,内径为了和通过的导丝相对应则用英寸表示[ 表10-1] 。

表10-1 长度对照表单位cm 英寸Franch1cm 1 0.039 301 英寸 2.54 1 7.621 Franch 0.033 0.013 12 .导管是介入放射学的主要器材,根据使用目的可分为造影导管、引流导管、球囊扩张导管等,分别用于造影、引流、扩张狭窄管腔之用。

在造影导管中又有出厂时就塑好型的,如C 型导管;引流管由于使用部位和用途的不同,长短、粗细、形状均不同,如PTCD 引流管;球囊导管则仅仅是导管直径和球囊直径的差别。

3 .导丝是引入导管,或利用导丝导向性能,将导管选择性插入的重要器材。

根据物理特性不同可以分为超滑导丝、超硬导丝、超长的交换导丝,根据用途的不同可以有中空的溶栓导丝等。

导丝的直径用英寸表示。

常用0.035 和0.038 两种。

4 .导管鞘为了避免导管反复出入组织或管壁对局部造成的损伤,尤其在血管操作时使用的一种器材。

它由带反流阀的外鞘和能够通过导丝的中空内芯组成,用硅胶制成的返流阀在防止血液外逸同时,可以反复通过相应口径的导管,而血管壁不会受损伤;内芯较硬,前端成锥状,以保证导管鞘可以顺利沿导丝送入。

5 .支架用于支撑狭窄管腔以达到恢复管腔流通功能之用。

广义上可以分为内涵管和金属支架,狭义上,仅指金属支架。

内涵管仅用于非血管系统,外径虽然有粗细之分,但是内腔直径远小于金属支架所能达到的内径,由于管腔内沉积物的附着,容易早期出现再狭窄是其缺点;但是可以通过介入放射学技术或内窥镜将其取出后,重新留置则又是内涵管的优点。

金属支架根据其扩张的特性可分为自膨胀式和球囊扩张式,其中又有性能略有差异的不同材料和方法制成的支架,如:Palmaz stent 、Z stent 等。

金属支架可用于血管系统和非血管系统管腔狭窄或建立新的通道之用。

6 .其他上述5 种是在介入放射学中基本的器材,也是应用最广泛的。

根据介入放射学治疗的要求还有很多特殊器材,如:用于防止下肢静脉血栓脱落造成肺梗塞的下腔静脉滤器,用于取异物或结石的网篮导管,用于肿瘤穿刺治疗用的激光、微波、冷冻等器材,用于治疗血栓的旋切导管等。

介入放射学使用的器材种类繁多,随着介入放射学和医疗器械工业的发展,将不断有新的器材被开发,并在临床得到应用和推广。

四、临床应用范畴介入放射学是集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学科,几乎涵盖全身所有部位和器官,从分类中也可以看到介入放射学适应证广泛。

在心血管系统不论是冠状动脉,还是其他部位的血管狭窄或闭塞,都可以利用介入放射学的成型术进行治疗。

不论是神经系统血管畸形还是其他部位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都可以通过栓塞术进行治疗。

以肝细胞癌为代表的肿瘤,利用灌注(栓塞)术治疗,虽然不能彻底根除病变,但是从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方面得到了明显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