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日程安排

合集下载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的办法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的办法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的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2008.03.15•【文号】•【施行日期】2008.03.15•【效力等级】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选举正文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的办法(2008年3月1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次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办法。

一、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的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的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的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人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人选,由主席团提名,经各代表团酝酿协商后,再由主席团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

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的入选,须在代表中提名。

国务院总理的人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提名;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由国务院总理提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的人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提名。

三、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名额为175名。

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共提名14名,进行等额选举。

委员应选名额为161名,按照7%的差额比例,提名173名,进行差额选举,差额数为12名。

两会背景及历程

两会背景及历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1959年4月一次会议1954年9月二次会议1955年7月三次会议1956年6月四次会议1957年6月五次会议1958年2月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9年4月1965年1月一次会议1959年4月二次会议1960年34月三次会议1962年34月四次会议1963年11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9年4月1965年1月一次会议1964年12月196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5年1月1978年3月一次会议1975年1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8年3月1983年6月一次会议1978年2月3月二次会议1979年6月7月三次会议1980年8月9月四次会议1981年11月12月五次会议1982年11月12月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3年6月1988年4月一次会议1983年6月二次会议1984年5月三次会议1985年3月4月四次会议1986年3月4月五次会议1987年3月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8年4月1993年3月一次会议1988年3月4月二次会议1989年3月4月三次会议1990年3月4月四次会议1991年3月4月五次会议1992年3月4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3年3月1998年3月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8年3月2003年3月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5日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03年3月2008年3月一次会议2003年3月二次会议2004年3月三次会议2005年3月四次会议2006年3月五次会议2007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08年3月2012年3月一次会议2008年3月二次会议2009年3月三次会议2010年3月四次会议2011年3月五次会议2012年3月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

历届全国人民大会时间表

历届全国人民大会时间表

第十一届全国人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2010年3月5日~2010年3月14日)第二次会议(2009年3月5日~2009年3月13日)第一次会议(2008年3月5日~2008年3月1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007年3月5日~2007年3月16日)第四次会议(2006年3月5日~2006年3月14日)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2005年3月14日)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2004年3月14日)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2003年3月1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6日)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21日)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31日)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7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28日)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28日)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30日)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30日)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11日)。

关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关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关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正文:----------------------------------------------------------------------------------------------------------------------------------------------------关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2008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们围绕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目标和任务,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向大会提出议案。

到大会规定的议案截止时间,共提出议案462件。

其中,由30名以上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460件,由代表团提出的议案2件。

在这次会议上,代表们提出的议案有以下特点:一是议案内容广泛,涉及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特别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领域立法和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立法议案占多数。

经初步分析,属于宪法相关法类、民法商法类、社会法类的议案占全部议案的35.8%;行政法类的议案占全部议案的30%。

这些都反映了代表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愿望和要求。

二是紧紧围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提出议案。

提出的法律案,涉及213个立法项目,属于制定新法律的196件,占法律案总数的42.5%;属于修改完善现行法律的265件,占法律案总数的57.5%,其中有17个代表团1315人次分别联名提出42件议案要求修改刑法,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在制定新法律的同时不断修改完善现行法律的要求和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愿望。

历届全国人大和政协时间

历届全国人大和政协时间

全国政协历届历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2011年3月3日~13日)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2010年3月3日~12日)
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 (2009年3月3日~12日)
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 (2008年3月3日~14日)
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 (2007年3月3日~15日)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2005年3月5日~14日)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2004年3月5日~14日)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2003年3月5日~18日)
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2002年3月5日~15日)
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2001年3月5日~15日)
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2000年3月5日~15日)
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 (1983年6月4日~22日)
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 (1982年11月24日~12月11日)
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 (1981年11月28日~12月14日)
全国政协五届三次会议 (1980年8月28日~9月12日)
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 (1979年6月15日~7月2日)
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
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
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
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1984年5月15日~31日)
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83年6月6日~21日)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
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
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

临汾市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临汾市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临汾市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临汾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6.13•【字号】临汾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2号•【施行日期】2024.06.13•【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大机关正文临汾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2号)临汾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4年2月29日通过的《临汾市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已经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24年5月30日批准,现予公布,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临汾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6月13日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临汾市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决定(2024年5月30日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了临汾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4年2月29日通过的《临汾市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决定予以批准。

临汾市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2024年2月29日临汾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24年5月30日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和规范市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规定,结合本市实践,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举行会议、开展工作。

第三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第四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集体行使职权。

第五条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依法行使代表职权,履行代表义务,发挥代表作用。

历年国家会议召开时间

历年国家会议召开时间

全国人大:1.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28日)2.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28日)3.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4.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日)5.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6.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21日)7.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88年3月25日~4月13日)8.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9.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10.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18日)11.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08年3月5日~18日)12.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13年3月5日~17日)13.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18年3月5日~20日)14.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019年3月4日~15日)政协会议: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1949年10月~1954年12月)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1954年12月~1959年4月)3.第三届(1959年4月~1965年1月)4.第四届(1965年1月~1978年3月)5.第五届(1978年3月~1983年6月)6.第六届(1983年6月~1988年4月)7.第七届(1988年4月~1993年3月)8.第八届(1993年3月~1998年3月)9.第九届(1998年3月~2003年3月)10.第十届(2003年3月~2008年3月)11.第十一届(2008年3月~2013年3月)12.第十二届(2013年3月~2017年3月)13.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2018年3月~)党代会: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07 上海→南湖)2.第二次( 1922.07 上海)3.第三次( 1923.06 广州)4.第四次( 1925.01 上海)5.第五次( 1927.04 武汉)6.第六次( 1928.06 苏联莫斯科)7.第七次( 1945.04 延安杨家岭)8.第八次( 1956.09 北京)9.第九次( 1969.04 北京)10.第十次( 1973.08 北京)11.第十一次( 1977.08 北京)12.第十二次( 1982.09 北京)13.第十三次( 1987.10 北京)14.第十四次( 1992.10 北京)15.第十五次( 1997.09 北京)16.第十六次( 2002.11 北京)17.第十七次( 2007.10 北京)18.第十八次( 2012.11 北京)19.第十九次(2017.10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刁兆秋万隆马力(女)马文芳王子亮王仕尧王有利王刚王纪年王陇德王明义王建奇王保存王菊梅(女)王梦恕王银良(回族)王鹏杰王熙慧毛杰(女)化有勋介同彬计承江孔凡群
孔玉芳(女)孔令晨石秀诗申振君史济春吕金虎(回族)吕清海朱广平朱文臣朱夏炎乔秋生乔彬任克礼任沁新刘大功刘云山刘生辉刘志华(女)刘国庆刘新民关爱和汤玉祥安惠元祁金立许为钢许永跃孙秀兰(女)孙建科孙陶生孙耀志买世蕊(女,回族)苏福功李卫李长杰李文慧李亚李成玉(回族)李庆贵李红霞(女)李克(壮族)李连成李其宏(女)李英杰李国英李金枝(女)李柏拴李根李留法李海燕(女)李崇李清林李联五李勤(女)李慎明连子恒吴元全邸瑛琪(满族)汪远思沈明才
宋丰年张大卫张广智张立勇张百良张全民张全收张军邦张荣锁张洪恩张晓阳张瀛岑陈全国陈国桢陈泽民陈宜瑜陈建生陈雪枫苗润圃范军林景顺虎美玲(女,回族)周以忠周国允周晓春(女)周森郑永扣郑有全郑茂杰(回族)郑荃孟伟赵启三赵顷霖赵明恩赵建才赵素萍(女)郝萍(女)胡葆森南振中段玉贤姜明姚忠良姚菊泉(女)秦玉海原建国钱国玉
徐光徐光春徐济超徐德全凌解放郭中奎郭生民(女)郭建华(女)郭洪昌郭振甫郭瑞民唐祖宣桑金科黄玉清(女)曹卫洲曹维新曹朝阳崔明杰崔俊慧崔晓峰梁铁虎寇炳恩董永安
蒋忠仆蒋笃运储亚平释永信游吟歌(女,土家族)路国贤蔡宁裴春亮熊维政樊会涛薛景霞(女)霍金花(女)戴松灵魏文波魏学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集镇第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
日程安排
1月12日
一、1月12日上午8:00各团报到,推选代表团团长。

二、8:30预备会议。

表决大会主席团、议案、财政预算审查委员会名单草案、表决大会议程草案。

三、9:00主席团第一次会议:推选常务主席。

通过选举办法,决定提请大会审议表决;决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名单,决定提交大会审议、表决。

四、9:30各团讨论选举办法草案和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名单草案。

五、10:00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各团汇报选举办法和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名单的讨论情况。

六、10:30第一次大会。

政府、人大、财政(书面印发)三个报告。

通过选举办法草案。

七、1月12日下午14:00各团会议:讨论三个报告。

八、15:00主席团第三次会议:各团汇报三个报告的讨论情况。

党委向主席团提出各项候选人。

安排有关代表团10人联名提出候选人。

安排有关代表团提出监票人。

九、15:30各团讨论:讨论各项候选人名单。

有关代表团代表10人联名提出各项候选人。

代表提出议案、建议。

十、16:00议案和财政两个委员会分别开会,审查议案和财
政报告。

1月13日
一、1月13日上午8:30,主席团第四次会议。

听取候选人的讨论情况和10人联名提名情况。

表决议案报告和财政审查报告。

二、9:00各团继续讨论主席团提名的候选人和10人联名候选人。

三、9:30主席团第五次会议:各团汇报各项候选人(包括联名的候选人)的讨论情况。

决定提交大会选举。

有关代表团汇报监票人的提名,主席团通过,并指定计票、总计票人。

四、10:00第二次大会:
县领导讲话。

选举。

表决总监票人和监票人。

宣读计票人名单。

选举人大主席、镇长、副镇长,发当选证书。

表决通过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名单。

通过议案、财政审查报告。

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财政预决算报告的决议、人大主席工作报告的决议。

镇党委书记讲话。

闭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