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工业共生研究理论、实践与思考

( C
) 零废物排放 (
4
E
) 生
命周期分析( LCA) 等 的相互合作
第二个层面为中观层面 主要对象为不同企业之间 在这一层面中 工业共生的实施可以使各
企业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得更大的 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 这比单个 企业通过个 体行为的优化所能获得的效益之和大得多 该层面最具 代表性的应用就是生态工业园 生态工业园的概念提出 图� 参与生态工业园中心的组织 资 料 来 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来吸引了大批学者的研究兴趣 A 认为生态工业 � � � � � � 20 0 6. 56 20 0 6�由作者翻译整理� 园内应至少包含一家 " 大型轴心公司 " ( A ) 该公司 � � 韩国对工业共生计划 建设生态工业园十分重视 能向其它公司提供原料或已加工过的材料 这些公司联 � � 制定了支持工业共生活动的相关政策法规 第一 环境 系起来组成一系列的 " 卫星型 " 企业 并将废物转化为可 政策 韩国政府冠以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是集中在 实践上, 截至 � 2 003 年 美国各州开展的 实现环境保护和开展提高现存环境基础设施投资计划 生态工业园建设项目已经超过 60 个 在亚洲 日本的生 以使用的产品
� � 到预期目的 第三种是循环经济模式
它要求遵循生态
一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 , 全党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 , 保护生态环境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 方针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 又是
学规律 ,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 , 在物质不断循 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 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 ,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
2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2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摘要:一、项目背景二、项目目标三、申请要求四、评审标准五、项目实施与成果验收六、总结正文: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了培养青年科研人才,推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自2019年起设立了一系列青年基金项目。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项目的基本情况,申请要求以及评审标准等方面,旨在为广大青年学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项目背景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给青年学者提供更多的研究机会和发展空间,教育部决定设立青年基金项目,资助一批具有创新性、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
二、项目目标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旨在:1.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青年学者;2.推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创新和学科交叉;3.提高青年学者的研究水平和综合素质;4.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三、申请要求1.申请人条件:具有中国国籍,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风气。
2.项目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跨学科研究等。
3.课题要求:具有创新性、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符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4.经费预算:根据研究需要合理编制,力求节约、高效。
四、评审标准1.学术水平: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学术价值;2.研究能力:申请人是否具备完成课题所需的研究基础和条件;3.经费预算:预算合理性、必要性、效益等方面;4.团队协作:申请人是否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五、项目实施与成果验收1.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2年,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3年;2.项目执行期间,申请人应按照合同约定使用经费,开展研究工作,并定期向教育部汇报进展情况;3.项目完成后,申请人应提交完整的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成果,接受教育部的验收;4.项目成果应符合合同约定的学术水平和质量要求。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中国政府设立的一个机构,旨在资助社会科
学领域的研究项目。
近年来,社会科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要,许多重要
的社会问题都需要深入的探究和研究。
因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课
题也越来越多。
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课题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中国的城
市化进程。
与此相关的课题包括城市化的经济效应、城市化的社会影
响以及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等等。
这些课题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
热点问题,也是国家政策制定者需要了解的关键信息。
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中国的社会问题,如阶层分化、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是中国社会面临的现实挑战,也是政策
制定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社
会的状况,为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
此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课题还涉及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研究。
这些研究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增强中国自身的文化软实力等方
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许多关于中国文学、哲学、艺术等领域的研究都可以通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得到资助。
总的来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课题涵盖了许多社会科学领域,涉及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通过这些项目的支持,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状况,为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历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历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我国政府设立的、面向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资助机构,旨在促进国内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提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水平和应用能力,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的思想支持和政策建议。
下面是一些历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探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相关问题该项目由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资助,主要研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问题,探讨其潜在的问题、局限性、未来发展方向等,为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科学、准确、可靠的依据和建议。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该项目研究内容涉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问题、发展趋势等,旨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和实际意义,为高校提供全面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质量。
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与政策研究该项目研究我国在国际关系中秉持的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和政策,探究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和战略选择,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
4、中国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该项目主要关注中国电影产业的体制、制度、市场和文化等方面,探讨电影的生产和传播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从可持续性的角度分析如何加强电影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5、文化强国战略的实践路径研究该项目关注“文化强国”战略的实践与路径,研究文化领域的现状、发展问题、政策导向,提出新的思路和具体行动方案,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推动全社会的文化崛起和文化自信。
6、现代企业制度和治理机制研究该项目旨在研究现代企业制度和治理机制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如何完善现有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该研究对企业的重要性、对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7、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财政政策该项目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财政政策,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实践方案,重点关注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9一、项目背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旨在支持社会科学研究和智力资源开发的国家级基金。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继续着眼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课题,为优秀学者提供资金支持和学术保障,鼓励开展前沿领域和核心问题的研究。
二、项目目标2019年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聚焦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推动学术研究与社会实际的深度融合,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思想支持。
具体目标包括:1. 开展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大课题研究,推动学术研究向前沿领域拓展;2. 培育新兴学科和领域,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创新;3. 提升国家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和学术团队建设;4. 鼓励学者团队开展国际合作,提升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三、项目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范围包括以下几类项目:1. 重点项目:针对国家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资助力度较大;2. 面上项目:围绕学科前沿、关键领域和中长期发展战略,支持基础理论研究和方法探索;3. 青年项目:鼓励年轻学者开展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研究,培养青年学术领军人才;4. 国际合作项目:支持我国社会科学学者与国际上知名学者或团队联合开展研究项目,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四、评审机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采用严格的评审机制,确保项目的学术质量和社会效益。
评审标准主要包括项目的学术价值、社会影响、团队条件、研究方案和预期成果等方面。
评审机构由业内知名专家和学者组成,实行匿名评审制度,确保公正、公开和独立。
评审结果将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最终审核确认。
五、项目实施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的研究团队将按照项目研究方案和时间表,开展阶段性的研究工作,并组织学术交流、成果推广和应用转化。
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报告研究进展和成果情况,接受相关管理和监督。
六、项目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成果包括学术论文、专著、学术报告、政策建议等,同时还涵盖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免费下载】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申报表

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申 报 表项目名称: 武汉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研究申请单位: 武昌职业学院 项目负责人: 谢璐 通讯地址: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中洲大道98号 邮政编码:430202武汉市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0年3月印制,不仅路习接管半径标检查料试卷对设备电保资料试配置技限度试卷要避课题名称武汉城市旅游形象传播研究项 目承担单位武昌职业学院本科项目负责人谢璐性别女年龄34学历学位硕士行政职务主任专业职务副教授研究专长旅游、营销工作单位武昌职业学院联系电话189********通讯地址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中洲大道98号邮政编码430202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工作单位谢苏女1952.4院长旅游发展研究生武昌职业学院周耀进男1980.3主任旅游规划研究生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李俊男1981.2副院长旅游研究生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张秀兰女1986.2专业负责人酒店研究生武昌职业学院张秀玲女1984.10专业负责人旅游研究生武昌职业学院熊璞男1983.9骨干 旅游研究生武昌职业学院林际军男1979.2总经理传媒研究生湖北视纪印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参加者陶仕娟女1981.10专业负责人旅游研究生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2018年度课题指南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2018年度课题指南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办公室2018年7月说明一、申报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围绕“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五个湖北”建设实践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深入研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前沿问题,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二、申报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鲜明的问题意识,要着眼现实需求,服务决策需要。
基础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促进学术繁荣学科发展;应用研究要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深入分析研究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提供具有前瞻性、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课题指南》围绕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相关学科中拟定了一批选题,申请人可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选择申报。
三、项目申请人须具备下列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具有中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所在工作单位在湖北。
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不能申请,具备申报条件的在职博士生(博士后)通过所在工作单位申请。
四、《课题指南》所列条目为范围性条目。
条目只规定研究范围和方向,申请人可以据此自行设计具体题目,题目名称表述应科学、严谨、简明、规范。
在选择的范围性条目内,申请人可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方法和侧重点,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问题指向的申请不予受理和立项。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1.03•【字号】鄂政发〔2020〕2号•【施行日期】2020.0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强省,奖励为我省科技事业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按照《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经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议,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刘经南院士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授予“卤氧化铋光催化材料”等6项成果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纳米结构光电极及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光电性能”等11项成果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雷达影像地物解译的理论与方法”等11项成果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授予“宽扁型江海直达船开发”等11项成果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多变场景下产品视觉检测技术及应用”等8项成果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复合材料检测技术研究”等8项成果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授予“高光束质量万瓦光纤激光器核心技术及其产业化”等2项成果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柿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等33项成果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柴油机排放控制与在线监测、评价、监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86项成果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南水北调水源区感染性疾病的精准防治”等123项成果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授予“可视喉镜系列产品的研发及推广应用”成果湖北省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一等奖;“猕猴桃黄肉新品种推广及提质增效栽培关键技术应用”等5项成果湖北省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二等奖;“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等5项成果湖北省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三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经专家评审,并报武汉市社科工作领导小组同意,2011年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共资助课题90项,其中重点课题6项,一般课题84项。
另有自筹经费课题5项。
现予公布。
一、重点项目
11001 武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余茂辉武汉工业学院
11002 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研究
秦尊文湖北省社科院
11003 “幸福武汉”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王培刚武汉大学
11004 武汉“两型”生活方式研究
王观松中共武汉市委党校
11005 水源保护与生命
叶金生武汉长江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11006 武汉市民思想状况调查
武汉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
二、一般项目
11007 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制度需求和供给研
究
高华云中南民族大学
11008 东湖高新区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与品牌创建互
动机制研究
叶卫东中共武汉市委党校
11009 信息化时代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研
究:基于商业生态系统视角
张利斌中南民族大学
11010 提升武汉产业竞争力研究
桂萍武汉理工大学
11011 武汉产业结构调整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王文清江汉大学
11012 中部崛起战略下武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长政
策研究
韩书成武汉理工大学
11013 基于创新营销视角的草根型创意产业发展模
式——武汉市创新型城市与低碳经济建设突破
点研究
孙洪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1014 基于循环经济的武汉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谢皓武汉大学
11015 FDI对武汉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
刘继兵中南民族大学
11016 促进武汉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顾晓焱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11017 武汉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创新研究
李志平华中农业大学
11018 武汉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以生物质能源发展为例
张燕华中农业大学
11019 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严炜武汉科技大学
11020 武汉市节能减排综合管理体系研究
石友蓉武汉理工大学
11021 武汉市节能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
高红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1022 清洁发展与武汉公共财政优化研究
胡绍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1023 武汉市环境友好型经济增长模式研究
佘群芝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1024 高铁对武汉城市规划与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吴锋武汉工业学院
11025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用研究蔡进军武汉市信息产业办公室
11026 武汉现代服务业品牌建设、功能提升研究邱映贵武汉理工大学
11027 武汉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
张予川湖北大学
11028 物流业作为武汉主导服务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曹娟湖北工业大学
11029 物联网时代武汉市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长斌武汉理工大学
11030 将武汉市打造成中西部最大台资聚集区的可行性研究
明庭权中共武汉市委党校
11031 知识产权保护与武汉市创新型城市建设
陈福初湖北大学
11032 武汉中部金融中心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及福利效应:理论与实证
朱小梅湖北大学
11033 全民创业的融资体系创新研究
郑军中南民族大学
11034 健全武汉民营企业融资体系创新研究
11035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
孔东民华中科技大学
11036 提升武汉金融业竞争力研究
张家胜武汉纺织大学
11037 武汉市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激励政策研究薛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1038 武汉市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机理、运作模式及信用风险防范
刘迅湖北经济学院
11039 武汉市电子商务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调研夏露湖北工业大学
11040 武汉纺织服装电子商务市场开发状况与发展前景研究——以全国上市的78家纺织企业为比较
样本
夏火松武汉纺织大学
11041 武汉市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成本收益研究
李闻一武汉纺织大学
11042 公平原则下缓解武汉市交通拥挤的模型策略研究
王广民中国地质大学
11043 武汉市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研究
雷玉明华中农业大学
11044 提升武汉动漫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周艳武汉理工大学
11045 武汉市基于空间信息动态集成的旅游管理决策研究
胡静华中师范大学
11046 基于目的地建设的武汉市旅游产品体系重构研究
李志飞湖北大学
11047 低碳背景下武汉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研究邓爱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1048 加快武汉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对策性研究贺东航华中师范大学
11049 财政转移支付与武汉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范子英华中科技大学
11050 武汉农村水利建设新机制及对策研究——基于新洲、江夏、蔡甸3区6镇的调查
申端锋华中科技大学
11051 武汉现代农产品流通研究
赵晓飞湖北大学
11052 供应链视角的武汉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研究
11053 两型社会建设中武汉农产品安全扩散的社会管理研究
何应龙武汉科技大学
11054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武汉市农村低保制度功能创新研究
王三秀华中科技大学
11055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政策研究——基于武汉城市圈的视角
熊桉湖北经济学院
11056 武汉新生代农民工住房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金萍湖北经济学院
11057 农村公路建设最后一公里
潘峻岭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11058 武汉加快建设建筑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对策研究
陈建安武汉大学
11059 武汉市高校与本地集群企业技术创新互利共生研究——基于知识服务供给视角
周永红武汉纺织大学
11060 保障改善民生,建设“幸福武汉”研究
彭代彦华中科技大学
11061 心理契约与武汉市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朱永华武汉工程大学
11062 提高武汉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对策研究徐彬湖北工业大学
11063 老龄化过程中的武汉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刘江军湖北大学
11064 武汉市深化行政问责制改革研究
崔恒中南民族大学
11065 武汉市危机管理应急机制及其法制化研究戚建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1066 武汉城市危机治理中政府与社区协同机制研究李金红江汉大学
11067 基于城市社会风险控制的网络舆情监测及知识库研究
陈少华华中科技大学
11068 新媒体的热点聚焦与武汉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机制研究
郭明飞华中师范大学
11069 武汉市创新社会管理进程中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张大维华中师范大学
11070 武汉市食品小作坊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研究
11071 武汉市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的比较分析
张杨波武汉大学
11072 武汉市对外贸易发展对低技能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
冯晓华湖北大学
11073 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实现优质就业的路径研究王建梁华中师范大学
11074 创先争优引领社会
虞成恩武汉市党建研究会
11075 集中换届以来我市区街党委领导班子建设问题研究
陶维兵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11076 武汉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
李雪松武汉大学
11077 武汉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
孙浩湖北工业大学
11078 城市发展与“非遗”保护
王志武武汉市群众艺术馆
11079 辛亥首义人物群体研究
杨卫东江汉大学
11080 首义精神当代价值与武汉跨越发展研究
方耀强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11081 武汉市民公共道德水平研究
周芳湖北大学
11082 公共图书馆在幸福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研究李静霞武汉图书馆
11083 武汉市城市空间公共视觉设计状况调查与应用研究
辛艺华华中师范大学
11084 “武汉道”与武汉城市形象
陈燕妮华中师范大学
11085 汉语国际推广的武汉模式研究
曾丹江汉大学
11086 武汉市体育彩票事业发展战略研究
邓院方江汉大学
11087 武汉市业余自行车运动对城市交通及市民出行方式选择影响研究
覃刚华中师范大学
11088 武汉市体育人口调查暨体育在建设“民生幸福武汉”中的作用
陈林祥武汉市体育局
11089 民国汉口人口及城市社会问题研究(1912-
1937)
罗翠芳江汉大学
11090 武汉市穆斯林流动人口问题研究
李吉和中南民族大学
三、自筹项目
11091 “两型社会建设综改试验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共建互动的理论和实践要点研究
龙小康中共武汉市委党校
11092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全程中的主体功能转换与协同研究
牟仁艳武汉理工大学
11093 武汉远城区城镇化路径研究——基于发展临空经济区的分析
何艳湖北工业大学
11094 武汉市社区养老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唐岚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11095 近代武汉道教的变迁与城市社会
梅莉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市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
2011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