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58)《中国古代文学三》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9058)中国古代文学三复习大纲

(9058)中国古代文学三复习大纲

(9058)《中国古代文学三》复习大纲复习大纲1、考核的章节分布:元明清戏曲,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金瓶梅2、考核的重点、难点:宋元南戏;牡丹亭;昆曲折子戏;西厢记;桃花扇;明清传奇;京剧;明清五大说部1、主客观试题的比例:百分之七十比百分之三十2、不同难易度的比例:易:10% 较易:20% 较难:45% 难:25%3、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综合运用的比例:识记、10% 理解、20% 简单运用、45% 综合运用:25%样题及答案(一)、解释:(20分)南洪北孔:即清初著名洪升和孔尚任,“南洪北孔”清代初年,剧坛出现了洪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剧作家。

他们创作的《长生殿》和《桃花扇》代表了古典戏曲创作的两座高峰,堪称传奇剧本中的双璧,因为洪升是浙江钱塘人,孔尚任是山东曲阜人,他们也享有了“南洪北孔”的美誉。

古本金瓶梅:即金瓶梅之洁本。

为原本系统的《金瓶梅》版本之一。

本名《原本金瓶梅》。

整个清代流行的真本《金瓶梅》、古本《金瓶梅》、定本《金瓶梅》等等,均源自于此。

原本的最早刊本刊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卷首有欣欣子的序,学术界认为欣欣子即笑笑生本人,解放前各大书局均曾印行原本系统《金瓶梅》,原本《金瓶梅》是《金瓶梅》版本系统中的洁本。

吴江派:即戏曲创作中的格律派,吴江派以吴江人沈璟为首,他们主张传奇创作要重视戏曲音律,要讲究格律、音韵、宫调,字面、唱法等,主张“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协,是曲中之工巧”要求剧作家“斤斤守法,不欲令一字乖律”,所以,这一派称之为格律派。

弘治本:西厢记现存最早刊本,弘治本刊于公元1498年,是现存《西厢记》版本中最早的一种,保存了王实甫原作风貌自传说:即红楼梦创作以曹氏家族为原型之学术观点自传说。

代表人物是胡适,自传说的理论要点是认为《红楼梦》这部小说是以“真事隐”(甄士隐)的春秋笔法,借小说中贾府来描写曹氏家族的繁华旧梦,借小说中贾、史、薛、王四大家族的盛衰演变来描写曹氏家族由富而穷,最后“落了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的情形,通过小说而写出了封建社会贵族大家庭“坐吃山空,树倒猢狲散”的自然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文学史3-唐宋文学试题(含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3-唐宋文学试题(含参考答案)

古代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唐宋文学)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要求:字迹工整;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题一、基础知识填空题:(21分)1、《修竹篇序》是作的。

2、在诗歌中还残留有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痕迹的著名诗人有、。

3、盛唐边塞诗人有、、、。

4、王维的边塞诗有《》、《》、《》。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的《》诗中名句。

6、对白居易诗歌创作有明显影响的是。

7、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是、。

8、“天若有情天亦老”是的《》中的名句。

9、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唐传奇有《》、《》、《》、《》、《》。

10、《阳春集》的作者是。

11、最早从理论上反对宋初浮靡文风的是、。

12、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写出后,当时唱和的诗人有、、。

13、宋代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作家是。

14、北宋时在诗、文、词三方面都取得重要成就的作家有、。

15、北宋后期著名词人有、、。

16、张孝祥的词学苏东坡,其《》词俨然是一篇小型的《赤壁赋》。

17、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指、、、。

18、南宋时江湖派代表性诗人是、。

19、萧观音是的一位女诗人。

二、名词解释(16分)1、初唐四杰;2、新乐府运动;3、一祖三宗;4、辛派词人;三、简答题(28分)1.高适与岑参诗歌的异同。

2.何谓花间词派。

3.欧阳修提倡的诗文革新运动胜利的原因。

4.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四、论述题(45分)1、分析杜甫《春望》。

2、唐诗繁荣的原因。

3、柳永对词的贡献。

4、分析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填空题:1、陈子昂。

2、王维;孟浩然。

3、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4、《从军行》、《老将行》、《使至塞上》。

5、王之涣;《登鹳雀楼》。

6、儒家思想。

7、韩愈;柳宗元。

8、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9、《任氏传》、《霍小玉传》、《柳毅传》、《李娃传》、《莺莺传》。

10、冯延已。

11、柳开、穆修。

12、欧阳修;梅尧臣;刘敞。

13、柳永。

14、欧阳修;苏轼。

15、秦观;贺铸;周邦彦。

16、《念奴娇过洞庭》。

《中国古代文学三》题库及答案(下)

《中国古代文学三》题库及答案(下)

《中国古代文学三》题库及答案(下)第二十二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一、填空题(每空1分):1、吴伟业是清初诗坛上的杰出作家,他创造的歌行体诗( )风行一时。

2、以气节高尚而被后世敬仰的清初遗民诗人兼学者是顾炎武、黄宗羲、()。

3、遗民诗人屈大均在清初影响极大,他和陈恭尹、梁佩兰号称为()。

4、遗民诗人归庄为人豪迈尚气节,他与顾炎武一起有()之称。

5、清初写作文学散文被称为“古文三大家”的是()、魏禧和汪琬。

6、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与曹贞吉、顾贞观被合称为()。

7、南施北宋是对清初的两位诗人的合称,他们指的是施闰章和()。

8、在清初诗坛上,王士禛诗歌受到钱谦益赏识,并希望其能代己而起,主持风雅。

钱谦益去世后,王士禛遂成为一代正宗。

这在文学史上便称为()。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1、虞山诗派2、梅村体3、阳羡词派4、浙西词派5、古文三大家三、简答题(每个10分):1、王士禛“神韵说”的基本创作主张是什么?2、钱谦益诗歌创作的基本观念是什么?3、顾炎武《精卫》诗的思想及艺术特征分析。

4、简述吴伟业歌行体诗歌创作的艺术特征。

四、论述题(每个20分):无第二十三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清初,一些学养、诗艺甚高的文化名流,在诗文之余也选择以戏曲寄托悲愤、哀思,抒写内心难言的隐衷,()可视为其中的代表。

2、吴伟业创作的剧作有()传奇和《通天台》、《临春阁》杂剧。

3、以李玉为代表的()大都是与舞台表演紧密联系的专门编剧的剧作家。

4、李玉早年的剧作以()、《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为最著,可视为其成名之作。

5、李玉晚期的代表作是(),它表现的是晚明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迫害东林党人周顺昌等人,引发了苏州市民暴动的政治事件。

6、在清初剧作家中,()代表了擅写风情趣剧的一类。

7、李渔作剧10种,总题为()。

8、在康熙剧坛上最成功、最有影响的传奇作品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

《古代文学3》宋元文学第一次作业

《古代文学3》宋元文学第一次作业

中国古代文学3:宋元文学部分作业一姓名:班级:学号:一、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25分)1、“唐宋八大家”,宋得其六人,他们是:“三苏”、欧阳修、、。

2、真宗年间,杨亿等编修《册府元龟》时,将所作酬唱应和之诗二百余首汇编为《》,一时流布广泛,时人争相模仿,影响极大,遂成一派。

后来刘攽《中山诗话》称之为“”,代表人物有杨亿,,。

3、王禹偁,宋初诗人、散文家,有自编文集《》,他在学习白居易的同时,也重视和推崇唐代诗人。

4、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诗文革新运动不仅反对文风浮靡的,也反对文风生险怪涩的。

5、人称“张三中”、“张三影”的词人是,其词贴近生活、长于抒情。

他对词的开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使用词来,使词更具实用性;二是,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

6、北宋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长调的词人是。

他在、、等诸多方面都对宋词都做出了杰出贡献。

7、“江西诗派”素有“一祖三宗”之说,其中“一祖”是指,“三宗”是指,,。

8、北宋后期词坛有两大创作群体,分别是以苏轼为核心的“苏门词人群”和以为核心的“”。

活跃在这一时期的词人一般被统称为“”。

二、名句填空:(每空一分,共25分)1、万壑有声含晚籁,。

(《村行》)2、,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园小梅》)3、浊酒一杯家万里,。

(《渔家傲》)4、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沙》)5、,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6、霜落熊升树,。

人家在何许?。

(《鲁山山行》)7、夜闻归雁生乡思,。

曾是洛阳花下客,。

(《戏答元珍》)8、,山花红紫树高低。

(《画眉鸟》)9、,可怜着尽汉宫衣。

,只有年年鸿雁飞。

(《明妃曲》)10、,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11、沙上并禽池上暝,。

(《天仙子》)12、中庭月色正清明,。

(《木兰花》)13、,行人更在春山外。

(《踏莎行》)14、不忍登高临远,,。

,何事苦淹流?(《八声甘州》)15、惊起却回头,。

,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16、落木千山天远大,。

《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上)

《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上)

《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上)第一章元曲的形成和兴盛一、填空题(每空1分):1、我国的戏剧,其起源、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期。

从先秦()、汉魏()、隋唐()发展到宋代院本,表演要素日臻完善。

2、元代创作的剧本,数量颇多。

据统计,现存剧本名目,杂剧有()多种,南戏有()种。

3、元代戏曲包含( )和( )两种主要形式。

4、元代可分为南北两大戏剧圈,前期北方的活动中心在( )、后期南方的活动中心在( )。

5、清代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把散曲分为三品,一曰清深,二曰(),三曰婉丽。

答:1、歌舞百戏戏弄 2、530 210 3、杂剧南戏4、大都杭州5、豪旷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1、元曲:有狭义和广义的概念之分。

狭义地讲,它专指元代的杂剧。

广义地讲,它包括剧曲与散曲。

剧曲指的是杂剧的曲辞,它是戏剧这一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散曲则是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诗、词之后出现的新诗体。

它们共同代表了元代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三、简答题(每个10分):1、元杂剧的体制特征是什么?答:1、元代杂剧创作在剧本体制上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1、一本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

“折”是杂剧的结构单元名称,它既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楔子是指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

2、角色行当的规定。

是元杂剧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品质与性情等因素综合概括出的各种性格类型,主要分为有旦、末、净、杂四类。

3、曲词的编排有一定的格式,四折戏用四个宫调,每个宫调下都统帅着若干曲牌,每个曲牌都有一定的音乐旋律,与之配合的文词也有一定的格式,即格律。

曲词一般句句押韵,而且每套都要一韵到底,不得换韵。

4、有宾白。

5有科范的规定。

科范是对做、打、情感表演、舞台效果的预先设定。

6、剧本末尾有题目正名。

2、2、元曲创作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元曲创作的主要审美特征是自然与“显畅”。

《古代文学3》A、B答案

《古代文学3》A、B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写错别字不给分。

答案:1杜审言2春江花月夜3李白4李贺5沉舟侧畔千帆过6花间词7谗书、笠泽丛书8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9孟郊、贾岛二、名词解释。

(24分)1上官体:初唐前期的诗坛,为梁陈余风所笼罩,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沿袭六朝的华艳风习。

上官仪的作品尤其“绮错婉媚”,当时号为“上官体”。

2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

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

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

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3、话本:就是说话艺人的脚本。

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宋代出现了诸如《错斩崔宁》、《碾玉观音》等著名的作品。

到了明代话本又有了新的发展。

4、:李清照字易安,是婉约派代表作家之一,词作描写细腻,风格清新,语言清新雅洁,善于融口语入词,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三.简答题(21分)要点齐全,并能稍作分析即可给满分。

其他酌情扣分。

1、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的要点是什么?参考答案:陈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表达了他的诗歌革新主张。

首先,他用“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概括了前代文学的弊病和不足;其次,他明确标举“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第三,他提出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之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这就指出了文学发展的新方向。

2、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参考答案:一、善于发掘与自己主观情感相契合的客观景物,抓住其特征,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微妙的心理感受,使诗情与画意达到高度的统一;二、对自然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用清新的笔调、匀润的色彩、恰当的构图在诗里表现出来;三、以禅入诗,即以独特的禅宗的审美眼光观照自然,从而特别善于发现和捕捉大自然中极细微的声响和动态,生动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和内在的律动,进入常人不能达到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创造出独特的优美静谧的意境。

《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中)

《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中)

《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中)第十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一、填空题(每空1分):1、( )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2、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罗贯中“据(),采(),证文辞,通好尚”,创作了《三国志演义》这部历史演义的典范作品。

3、《三国志演义》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刊刻的()。

4、《三国志演义》用(“”)的独特的文学样式,描写了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

5、在虚、实关系上,清代章学诚评价《三国志演义》(“”)。

6、余邵鱼编写的()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有关列国故事的通俗小说。

7、《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与()是明代较早的两部隋唐系统的历史演义小说。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1、四大奇书三、简答题(每个10分):1、《三国志演义》的主要版本有哪些?2、简述《三国志演义》的叙事特征。

四、论述题(每个20分)1、《三国志演义》战争描写艺术。

2、《三国志演义》特征化性格的人物塑造手法。

3、《三国志演义》“拥刘反曹”的悲剧内涵。

第十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一、填空题(每空1分):1、()笔墨虽然简略,但已把水浒的故事联缀起来,展现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

2、《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甚至就叫《忠义传》。

3、《水浒传》的情节结构是以()进行的。

4、《杨家府演义》是根据南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加工而成的。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无三、简答题(每个10分):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

2、简述《水浒传》的版本。

3、《水浒传》的语言特征。

4、《水浒传》的结构特征是什么?四、论述题(每个20分)1、林冲形象分析。

2、结合宋江形象,谈谈《水浒传》招安的悲剧结局。

第十三章明代前期诗文创作一、填空题(每空1分):1、()是明代诗坛上创作成就最高的诗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其为“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

”2、()是明代成化至弘治年间以文坛领袖李东阳为代表而形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下)及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下)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下)及答案第二十二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一、填空题(每空1分):1、吴伟业是清初诗坛上的杰出作家,他创造的歌行体诗( 梅村体 )风行一时。

2、以气节高尚而被后世敬仰的清初遗民诗人兼学者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3、遗民诗人屈大均在清初影响极大,他和陈恭尹、梁佩兰号称为(“岭南三大家”)。

4、遗民诗人归庄为人豪迈尚气节,他与顾炎武一起有(“归奇顾怪”)之称。

5、清初写作文学散文被称为“古文三大家”的是(侯方域)、魏禧和汪琬。

6、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与曹贞吉、顾贞观被合称为(“京华三绝”)。

7、南施北宋是对清初的两位诗人的合称,他们指的是施闰章和(宋琬)。

8、在清初诗坛上,王士禛诗歌受到钱谦益赏识,并希望其能代己而起,主持风雅。

钱谦益去世后,王士禛遂成为一代正宗。

这在文学史上便称为(钱王代兴)。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1、虞山诗派2、梅村体3、阳羡词派4、浙西词派5、古文三大家答:1、是清初诗坛上受钱谦益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

在诗歌创作中,钱谦益主张向古人学习,但不局限于汉魏盛唐,同时反对对古人的模拟;主张诗写性情,但反对“师心而妄”、“轻才寡学”的浅俗弊病,建立起“诗有本”的真情论。

受其诗歌创作影响,在其家乡产生了虞山诗派,主要成员有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人。

2、是清初吴伟业所创立的一种七言歌行体叙事诗体裁。

这种体裁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的写法,重在叙事,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因而形成一种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都具有相对稳定规范的叙事体裁,“可备一代之诗史”。

3、是清初词坛上以陈维崧为代表而形成的一个词创作流派,他们以苏轼、辛弃疾豪放词作为师法的对象,词创作悲慨健举,充满了萧瑟凄怨之声。

主要成员有万树、蒋景祁、史唯园、陈维岳等人。

后来,随着清王朝走向兴盛,他们的词作难以符合现实需要,于是便被醇正高雅的浙派词代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58)《中国古代文学三》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批次作业2:第二批次作业3:第三批次作业4:第四批次作业5:第五批次作业6:第六批次作业1:[论述题]一.名词解释题1. 元杂剧2.荆拜刘杀3. 拟话本二.简答题1. 简述《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2. 简述《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三.分析题阅读下面一段戏曲资料,回答问题。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艹縻外烟丝醉软。

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呵。

〔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问题:(1)指出本段曲文的出处(作者及作品名)。

(2)解释"旦”、"介”。

(3)赏析上面这段曲文。

四.论述题:任选《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通常是以单一的、典型的个体为具体研究,通过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深入研究,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并施行一些积极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研究对象发展的一种研究方法。

2、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3、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建立适宜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

其中,建立适宜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前提,保持课堂互动是课堂管理的衡量尺度。

促进课堂生长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

4、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来安排有关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一种课程类型。

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属性的内容人们从教育的历史事实、现实存在中抽象出诸多教育属性。

第一、教育的永恒性。

第二、教育的生产性。

第三、教育的历史性。

第四、教育的继承性。

第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六、教育的长期性。

第七、教育的民族性。

此外,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2、简述教学过程的规律(1)、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

(2)、教学与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与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正是这对矛盾的存在、运动,推动了教学的发展,成为教学过程运行的原动力。

我们这里所说的发展包括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发展。

(3)、教和学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种活动的有机结合,教和学是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

教与学两种活动既是双边活动又是双向活动,还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它们有区别又有联系,两种过程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4)、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教学过程中包含有多种要素,各要素是处在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的。

3、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1)劳动任务的综合性。

首先教师需要同时完成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的任务上。

其次在每一学科的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和指导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第三,教师要善于协调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影响,以指导学生良好发展。

(2)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首先表现在其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其次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参与客观上影响并改变着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首先教师的劳动手段一方面是由人类智慧结晶的教材来充任,另一方面是由教师自身的学识、能力、人格来施行。

其次教师必须理解消化教材才能有效的传递人类文化的精华。

再则其示范作用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主体性。

(4)劳动过程的创造性。

教师要有极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有效的完成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完善学生个体,帮助学生实现内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都需要教师灵活的运用其智力水平。

(5)教师劳动的长效性。

首先从人的整体发展来看,人才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其次就学生某一具体、局部的发展来看,也往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4、简述合理的课程结构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合理的课程结构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基本要素不可或缺:总的来说,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方式是合理课程结构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

(2)要素之间协调互补:要素之间是一个相互协调互补的关系,这样可以提高课程的效能。

(3)各要素组织有序;课程内部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是有一定的层次和序列的。

(4)各因素的质与量的统一:课程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规则和指南,应该对各个要素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其做出准确而又合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论述题1、谈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影响1990年联合国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1996年经合组织提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作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从教育等各个方面作好准备,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接受知识经济的挑战。

知识经济作为信息社会的经济形态,在目前的发展中,它初步呈现以下特征:知识分子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智力资源为第一资本,知识拥有者是社会的知本家;知识资本在社会发挥主导作用,知识分子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经济趋于知识化、无形化、一体化;产生集生产、生活、研究、市场于一体的新技术社会区;“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灵魂、精神支柱。

总之,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创新性、集成性是当前知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比较显著的特征。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它的出现对教育的影响、冲击是空前的,它要求教育对社会转型的适应需要,避免所培养人才成为不懂得时代变化、发展的“庸才、蠢材”;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要,不能培养素质不适应于时代需要的“废人”。

为此,教育必须进行系统的改革:确定知识经济价值观1:[判断题]二拍为凌蒙初编写的两部拟话本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参考答案:正确1、简析沉默螺旋论。

答:它是德国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埃尔一纽曼在《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1973)和《沉默的螺旋:一种舆论理论》(1974)中提出的传播效果理论。

认为大多数人都有被孤立的恐惧,因此,在舆论传播中,个人便通过观察以了解哪些观点占优势、受欢迎,哪些处于劣势、不受欢迎,然后采取相应对策。

通常,如果自己的观点属于前者,他便会侃侃而谈;若属于后者,他便会沉默不语。

这样,一方讲话另一方沉默的倾向便开始了一个螺旋过程,这个过程不断把一种舆论确立为主要的意见。

2、解释拉斯韦尔的5W模式答:拉斯韦尔于1948年完整地提出这一著名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 wit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由此引申出传播学中的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

3、论述符号的特点。

答:皮尔士的提出三种分类标准。

①符号本身。

如按照符号的性质、符号作为实际存在物或一种通用的规约,可分为性质符号、实事符号和通用符号。

②符号与其对象的关系。

如这种关系是否有某种特性、符号与对象之间是否有关系、具有怎样的解释关系,可分为图像符号、指引符号和象征性符号。

③解释活动中的符号。

按照符号在解释活动中分别表现为――种“可能”、“事实”、“原因”,可分为词类符号、命题符号和论辩符号,等等。

4、什么是地球村?答:这一概念,是麦克鲁汉最早提出采的。

他指出,电视和卫星等技术的出现,使地球“越来越小”,人类已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信息在瞬息之间即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而,地球已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村民”即人类互相之间的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极为方便。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再与世隔绝而游离于地球村之外。

5、什么是受众?答:即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也可称为受传者。

受众是信息的“目的地”,又是传播过程的“反馈源”,同时也是积极主动的“觅信者”。

受众概念自产生以来,经历了如下变化:电影的观众――大众媒介的读者、观众――新媒介的接受者――媒介消费者。

6、解释魔弹效果论答:魔弹效果论,也有人称之为“皮下注射论”和“机械的刺激-反应论”。

它是一种认定大众传播具有强大威力、能够左右公众的态度和行为的观点。

它认为,受众就像射击场里一个固定不动的靶子,或医生面前的一位昏迷的病人,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只要枪口对准靶子,针头扎准人体部位,子弹和注射液就会迅速地产生出神奇效果。

它可以把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从一个人的头脑里几乎不知不觉地灌输到另一个人的头脑里。

7、简述符号的分类。

答:皮尔士的提出三种分类标准。

①符号本身。

如按照符号的性质、符号作为实际存在物或一种通用的规约,可分为性质符号、实事符号和通用符号。

②符号与其对象的关系。

如这种关系是否有某种特性、符号与对象之间是否有关系、具有怎样的解释关系,可分为图像符号、指引符号和象征性符号。

③解释活动中的符号。

按照符号在解释活动中分别表现为――种“可能”、“事实”、“原因”,可分为词类符号、命题符号和论辩符号,等等。

8、简论有限效果论。

答:有限效果论,又被称为微弱效果论。

它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是有限的、间接的和有选择的,它往往受到媒介的性质、个人差异、社会类别和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远非“威力无比,不可抗拒”。

在媒介和个人行为之间,也不存在魔弹论认为的那种直接的、普遍的、即时的和因与果的关系;受众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靶子”,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2:[判断题]《长生殿》的作者是孔尚任。

参考答案:错误一.名词解释题1. 元杂剧指十三世纪上半时蒙古灭金前后(1234年),以宋杂剧、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戏曲艺术,始于中国北方流行的曲调说唱。

所以亦称北杂剧、北曲。

元灭南宋,杂剧扩展至全中国。

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戏曲艺术,已进入完全成熟阶段。

2.荆拜刘杀“荆刘拜杀”四大传奇是指《荆钗记》、《刘知远》、《拜月亭》、《杀狗记》四个南戏剧本,它是元末南戏复兴时整理旧本的突出成绩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