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之地震危害
简述地震的危害和救助

简述地震的危害和救助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
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的特点。
震灾严重,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百分之五十四,地震灾害的损失触目惊心。
那地震都会出现那些灾害呢?一般分为原生灾害(直接灾害)、次生灾害、诱发灾害。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自然灾害,除了直接造成房倒屋塌、山崩地裂、砂土液化、喷砂冒水等原生灾害外,还会带来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是直接灾害发生后,破坏了自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或稳定状态,从而引发出的灾害。
主要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等。
其中火灾是次生灾害中最常见、最严重的。
火灾:地震火灾多是因房屋倒塌后火源失控引起的。
由于震后消防系统受损,社会秩序混乱,火势不易得到有效控制,因而往往酿成大灾。
滑坡和崩塌:这类地震的次生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和塬区,由于地震的强烈振动,使得原已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山崖或塬坡发生崩塌或滑坡。
这类次生灾害虽然是局部的,但往往是毁灭性的,使整村整户人财全被埋没。
水灾:地震引起水库、江湖决堤,或是由于山体崩塌堵塞河道造成水体溢出等,都可能造成地震水灾。
而地震引起的各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饥荒、人的心理创伤等社会性灾害称为诱发灾害。
对此,我们理应时刻保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并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当面临地震灾害时,我们才能准确应对。
一旦真的遇到了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不能惊慌。
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屋基本都具备抗震能力,大可不必慌乱。
其次,要采取正确的躲避地震方法。
底层建筑可以尽快有序撤离至开阔场地,并抱头下蹲。
高层建筑应尽快缩小目标并使身体保持在结实的屏障之下,以免被击中。
比如此刻正在教室内,那么我们应该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头部躲进课桌下,绝不要乱跑。
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在操场或室外或者已跑到室外,可迅速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八种自然灾害_分布、成因、措施、危害

地震、滑波、泥石流等八种自然灾害,分布、成因、措施、危害一、泥石流定义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三、形成的原因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四、我国泥石流分布的特点1、我国泥石流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尤其在地形条件上表现较为明显。
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和盆地之间的接触带上,此外青藏高原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也是泥石流集中分布地。
在两个地带中,泥石流又多集中分布在一些沿大断裂,深入阶段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
这也是我国泥石流发生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在每一个大型构造带中,高频率的泥石流的发生多集中在混合花岗石、片麻岩、片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页岩、泥灰岩、泥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2、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有关。
高频率的泥石流往往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局部暴雨强度大、较软湿、冰雪融化快的地区,如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西藏等地,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五、减轻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减轻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灾害的措施有许多种,生物措施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效果好。
生态环境恶化,坡面植被覆盖率低,乱砍滥伐现象严重,经常会造成水土流失。
而许多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就是水土流失恶性发展的直接结果。
由此可见,崩塌、滑坡、泥石流与水土流失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生物措施。
自然灾害事故的危害与防护急救

3、造成精神、心理伤害,诱发多种心身疾病 破坏性地震发生时,震区人员首先是心理上经受一次前所未 有的大冲击,进而陷入一种罕见的情感危机中。强烈的地震摧毁 了人们平时司空见惯的空间世界,使人们的生存空间突然压缩, 在心理上失去了空间归属感,感到一种生存威胁,表现出极度慌 恐和不安,单纯的求生欲望压倒一切;灾民因为亲人遇难,而在 心理上、精神上陷入了极度悲哀,对生活、爱情、婚姻等的看法 发生变化;地震中受伤将要终生残疾的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也 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震后急性应激性反应使灾民普遍出现焦虑、抑郁、恐怖、躁 狂等病态心理行为。震后迟发性应激性反应使灾民在灾害过去多 年后依旧存在失眠、恶梦、触景生情不能自拔等许多心理行为障 碍,甚至影响正常生活。灾害的应激作用常诱发各种身体疾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消化道溃疡、妇科疾病等十分常见。
2、大型公共场所避险逃生措施 地震发生时,如在饭馆就餐应迅速躲到餐桌下;如在电影 院、剧院、体育场(馆)、大型竞技场内应立即躲在排椅下;如 地震时在上课,要迅速躲到课桌底下;如在大型商业街和露天 集会场所要就地停立不动,观察地震发展采取相应对策。在公 共场所避险时切忌乱跑,以免因拥挤、踩踏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应听从统一的疏导指挥,有秩序地从安全通道疏散到安全空 旷地方。 3、平房避险逃生措施 平房内的人员震前听到地声、看见地光,可迅速撤离。如 果感到大地抖动而来不及撤离,应尽快躲到坚固的家具下,平 房顶轻,躲在坚固的床下或桌子下比较安全。在两次震感之间 的间歇期要迅速撤到室外。
为防止地震使门框变形而打不开,在防震期间,最好不 关门。夜间地震时,不要因为寻找衣服和穿衣服耽误时间, 一定要争分夺秒躲到安全地点在震感完全消失后应迅速撤到 室外。撤离时要走安全楼梯,不要乘电梯。原因是地震时常 断电,电梯会停运,而且地震还会使电梯门变形,使电梯悬 挂半空。地震时如门窗变形而打不开,要打破门窗逃生。地 震时如已经到室外,不要再返回室内取衣物,因为余震的威 胁还存在。 此外,地震时还应注意切断电源、煤气开关,防止起火 爆炸。一且发生火灾,按火灾的逃生办法避险逃生。
我国地震灾害成因

我国地震灾害成因、危害及应对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学号:2010030137姓名:张新瑶摘要:地震灾害是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号称群灾之首。
地震能量巨大,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还易引起多种次生灾害(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河水倾溢、水坝崩塌等引起的水灾、瘟疫等),破坏力强,甚至对人们的心理健康等产生影响。
我国是全球大陆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地区。
近年,我国地震灾害频发,给我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尽量减小地震灾害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应将强对地震产生的成因的研究和对地震的监测、预报预警,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提高人们的抗震意识、抗震能力。
本篇论文通过对中国地震的成因分析,了解到中国地震频发,且产生严重破坏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针对地震的成因和危害,总结防震抗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震级、板块交界处、抗震能力、防震减灾一、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是地壳中累积的构造应力集中引起的地壳岩层突然破裂或错动的现象。
地震灾害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地球内部积聚的能量突然释放产生快速、剧烈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类型:主要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冲击地震(构造地震的数量最多,破坏力也最强,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还有塌陷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等。
地震相关术语:震源:地球内部诱发地震的地方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点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震中距: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等震线:破坏程度相同地区的连线烈度: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震级:地震时释放的能量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按地震等级大小划分:超微地震:震级大于1级微震:震级小于3级,一般人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大于等于3级,小于等于5级,人们容易感觉到,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强震:震级大于5级,小于7级(大于6级的地震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灾害)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7级,多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交界地带活山脉平原交界地带,释放能量巨大,破坏严重。
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具体有哪些

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具体有哪些地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突发性自然灾害。
我们该如何去预防地震对我们的伤害呢?下面就让店铺为大家带来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地震的危害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
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来临,大地震撼、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城市,并且在地震之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据统计,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左右地震,虽然大部分地震因为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是由于震级太小而不被人感觉到,但每年仍有不少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仅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120多万人死于地震,几乎每个地方都受到过地震的侵扰。
中国,由于地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之间,因此历史上也发生过很多破坏性很大的地震。
如1556年发生在陕西关中的8级地震造成了死亡83万余人的惨剧,这是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20世纪以来,我国境内影响较大的地震主要有三次:一次是1966年3月8日及3月22日发生在河南省邢台地区的强烈地震,在震中地区几乎所有的房屋全部倒塌;另一次是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地震,十几秒内,这座随着开滦煤矿的开发而兴起,有着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就变成了一片废墟,在这次震灾中,死亡24万多人,重伤16万人,轻伤36万人;还有就是今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里氏8.0级地震,死亡及失踪人数超过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南阳市地质构造复杂,也是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1946年10月23日南阳6.5级地震,震中烈度达Ⅷ度,死伤人口约1万人,是我省历史上发生过的最大地震。
自1970年有仪器记录以来,南阳小震活动不断,每天都有发生,较为显著的地震活动有:1973年11月29日,淅川宋湾发生ML5.1级地震,有感范围波及淅川、内乡、湖北均县等地;1976年2月11日至2月28日,内乡发生的ML4.0级震群活动;1991年10月13日桐柏县发生的3.1级有感震群;2000年4月29日,内乡县马山口和镇平县高丘之间发生ML4.7级地震,这是南阳市自1973年11月淅川宋湾5.1级震群以来最大的地震,共造成1人死亡,28人受伤(其中重伤7人),经济损失5600余万元。
地震的危害

地震的危害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其危害包括:
建筑物和设施损坏:地震可能导致房屋、公共设施、道路、桥梁等建筑物和设施严重损坏,甚至倒塌。
生命损失:地震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地面开裂等,从而造成人员伤亡。
环境污染:地震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导致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
社会经济影响:地震可能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严重影响,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受到破坏,交通、通信中断等。
心理和精神影响:地震可能对当地居民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创伤,需要心理治疗和支持。
因此,地震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
地震灾害的危害与预防策略

地震灾害的危害与预防策略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威胁。
当地震发生时,瞬间的地震波可以摧毁建筑物、导致土地滑坡和海啸等灾害。
因此,重视地震预防和灾害减轻措施的重要性就变得尤为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地震灾害的危害以及一些应对策略,以便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做好应对准备。
地震灾害的危害地震不仅会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还会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人们经常因为建筑物和墙壁崩塌、玻璃碎裂和火灾等原因而受伤。
地震也可能引发土壤液化,导致房屋沉陷或倾斜。
地震海啸也是地震灾害的一种表现形式,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破坏。
因此,地震对人们的生活和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地震预防策略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预测地震,但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以下是一些地震预防策略的示例:1.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是地震灾害最容易受影响的区域。
抗震设计可以通过改良结构、使用抗震材料和采取减震措施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例如,在设计高层建筑时,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增加其稳定性和强度。
安装避震器和减震器等装置也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2.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正确的自救和逃生技能,如找到避难所、趴下并保护头部等,在地震发生时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在地震前要组织应急包,包括食物、水、医药品和紧急联系方式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您在地震发生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保护自己的安全。
3.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发现地震迹象并向人们发出警报。
这样,人们将有更多的时间采取行动,例如躲避在安全区域、关闭气体和电力设备等,以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风险。
因此,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对于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4.加强宣传教育和意识提高提高公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了解是灾害预防和减轻措施的关键。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和媒体渠道,向公众传达地震的基本知识和应对策略,培养公众适应地震的能力和意识。
火山地震对自然地理和人类的影响

火山地震对自然地理和人类的影响-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火山喷发的危害火山喷发的危害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实际上,在火山喷发时,这两类灾害常常是同时存在的。
爆发式的火山喷发,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四周喷射出大量的岩块、岩浆、碎屑和火山灰等固体物质,它们具有炽热、高速等特点,可以烧毁和掩埋火山附近的城镇和生物,造成人们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火山喷出的碳、氢、氮、氟、硫等氧化物和放射性物质,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火山喷发引起的间接灾害包括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山崩、雪崩、毒气及气候异变。
火山喷出的大量岩石碎屑、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的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城市和乡村。
,火山爆发可能对气候造成极大影响。
火山喷出的大量气体和火山灰,会随高空风散布到很远的地方,它们导致的异常高温和寒冷会危害人体健康和作物生长,但在火山爆发后一段时间内,散满高空的火山灰云可阻挡广大地区的太阳辐射,遮挡太阳光,导致气温下降,可能影响正在增暖的气候变化。
有科学家认为,火山爆发是地球天然的气候调整机制。
火山对人类有利的影响火山爆发时,常常喷出大量的火山特质,主要有灼热的熔岩、碎屑、灰尘、CO2、H2S,SO2及大量朋汽。
这些喷出特质对地理环境有较大的影响,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痛苦和灾难,也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矿产和肥沃的土地。
火山活动对气温和降水影响较大火山活动塑造周围的地表形状。
火山活动还为人类提供大面积土地和肥沃的土壤,火山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矿产资源,火山地区有山有湖、温泉飞瀑、景色秀丽,吸引游客。
火山爆发虽然经常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害,但它并非一无是处,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少好处。
首先是火山资源。
火山和地热有如“孪生兄弟”,有火山的地方一般都有地热资源。
地热能是一种廉价的新能源,同时无污染,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业加工、发电、农用温室、水产养殖、民用取暖、温泉理疗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之地震危害大家都知道"5·"四川汶川大地震吧!那次大地震大约有十几万人遇害。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呢?大概是他们不知道地震的知识罢了。
我们知道,"地震无情",但想要避免也不是没有方法。
因为,地震前是有征兆的。
主要有:(1)动物出现异常。
(2)地下水发生异常。
(3)出现地光和地声。
(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
既然地震有征兆,我们就应该去防震,如果你在室内,就要呆在里面,熄灭火,远离大窗户,到角落或有支撑的内部门道里去避难。
而如果在户外,那你就平躺在地面,不要跑,首次震后跑到山顶上更安全,在地上像球一样滚动也较易存活。
有效自救一直是我们留住生命的首要法则,在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秒自救机会",只要在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可以采用"地震自救四部曲"进行自救。
第一步:遇地震灾害第一要保护头部。
第二步:外伤大出血要及时按住动脉。
第三步:被埋后设法保持呼吸畅通。
第四步:被救后把好"病从口入"关。
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救的知识。
我们要常把灾害知识记心间,这样,天灾又能奈我何?大家都知道"5·"四川汶川大地震吧!那次大地震大约有十几万人遇害。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呢?大概是他们不知道地震的知识罢了。
我们知道,"地震无情",但想要避免也不是没有方法。
因为,地震前是有征兆的。
主要有:(1)动物出现异常。
(2)地下水发生异常。
(3)出现地光和地声。
(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
既然地震有征兆,我们就应该去防震,如果你在室内,就要呆在里面,熄灭火,远离大窗户,到角落或有支撑的内部门道里去避难。
而如果在户外,那你就平躺在地面,不要跑,首次震后跑到山顶上更安全,在地上像球一样滚动也较易存活。
有效自救一直是我们留住生命的首要法则,在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秒自救机会",只要在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可以采用"地震自救四部曲"进行自救。
第一步:遇地震灾害第一要保护头部。
第二步:外伤大出血要及时按住动脉。
第三步:被埋后设法保持呼吸畅通。
第四步:被救后把好"病从口入"关。
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救的知识。
我们要常把灾害知识记心间,这样,天灾又能奈我何?大家都知道"5·"四川汶川大地震吧!那次大地震大约有十几万人遇害。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呢?大概是他们不知道地震的知识罢了。
我们知道,"地震无情",但想要避免也不是没有方法。
因为,地震前是有征兆的。
主要有:(1)动物出现异常。
(2)地下水发生异常。
(3)出现地光和地声。
(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
既然地震有征兆,我们就应该去防震,如果你在室内,就要呆在里面,熄灭火,远离大窗户,到角落或有支撑的内部门道里去避难。
而如果在户外,那你就平躺在地面,不要跑,首次震后跑到山顶上更安全,在地上像球一样滚动也较易存活。
有效自救一直是我们留住生命的首要法则,在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秒自救机会",只要在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可以采用"地震自救四部曲"进行自救。
第一步:遇地震灾害第一要保护头部。
第二步:外伤大出血要及时按住动脉。
第三步:被埋后设法保持呼吸畅通。
第四步:被救后把好"病从口入"关。
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救的知识。
我们要常把灾害知识记心间,这样,天灾又能奈我何?大家都知道"5·"四川汶川大地震吧!那次大地震大约有十几万人遇害。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呢?大概是他们不知道地震的知识罢了。
我们知道,"地震无情",但想要避免也不是没有方法。
因为,地震前是有征兆的。
主要有:(1)动物出现异常。
(2)地下水发生异常。
(3)出现地光和地声。
(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
既然地震有征兆,我们就应该去防震,如果你在室内,就要呆在里面,熄灭火,远离大窗户,到角落或有支撑的内部门道里去避难。
而如果在户外,那你就平躺在地面,不要跑,首次震后跑到山顶上更安全,在地上像球一样滚动也较易存活。
有效自救一直是我们留住生命的首要法则,在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秒自救机会",只要在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可以采用"地震自救四部曲"进行自救。
第一步:遇地震灾害第一要保护头部。
第二步:外伤大出血要及时按住动脉。
第三步:被埋后设法保持呼吸畅通。
第四步:被救后把好"病从口入"关。
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救的知识。
我们要常把灾害知识记心间,这样,天灾又能奈我何?大家都知道"5·"四川汶川大地震吧!那次大地震大约有十几万人遇害。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呢?大概是他们不知道地震的知识罢了。
我们知道,"地震无情",但想要避免也不是没有方法。
因为,地震前是有征兆的。
主要有:(1)动物出现异常。
(2)地下水发生异常。
(3)出现地光和地声。
(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
既然地震有征兆,我们就应该去防震,如果你在室内,就要呆在里面,熄灭火,远离大窗户,到角落或有支撑的内部门道里去避难。
而如果在户外,那你就平躺在地面,不要跑,首次震后跑到山顶上更安全,在地上像球一样滚动也较易存活。
有效自救一直是我们留住生命的首要法则,在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秒自救机会",只要在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可以采用"地震自救四部曲"进行自救。
第一步:遇地震灾害第一要保护头部。
第二步:外伤大出血要及时按住动脉。
第三步:被埋后设法保持呼吸畅通。
第四步:被救后把好"病从口入"关。
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救的知识。
我们要常把灾害知识记心间,这样,天灾又能奈我何?大家都知道"5·"四川汶川大地震吧!那次大地震大约有十几万人遇害。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呢?大概是他们不知道地震的知识罢了。
我们知道,"地震无情",但想要避免也不是没有方法。
因为,地震前是有征兆的。
主要有:(1)动物出现异常。
(2)地下水发生异常。
(3)出现地光和地声。
(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
既然地震有征兆,我们就应该去防震,如果你在室内,就要呆在里面,熄灭火,远离大窗户,到角落或有支撑的内部门道里去避难。
而如果在户外,那你就平躺在地面,不要跑,首次震后跑到山顶上更安全,在地上像球一样滚动也较易存活。
有效自救一直是我们留住生命的首要法则,在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秒自救机会",只要在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可以采用"地震自救四部曲"进行自救。
第一步:遇地震灾害第一要保护头部。
第二步:外伤大出血要及时按住动脉。
第三步:被埋后设法保持呼吸畅通。
第四步:被救后把好"病从口入"关。
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救的知识。
我们要常把灾害知识记心间,这样,天灾又能奈我何?大家都知道"5·"四川汶川大地震吧!那次大地震大约有十几万人遇害。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呢?大概是他们不知道地震的知识罢了。
我们知道,"地震无情",但想要避免也不是没有方法。
因为,地震前是有征兆的。
主要有:(1)动物出现异常。
(2)地下水发生异常。
(3)出现地光和地声。
(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
既然地震有征兆,我们就应该去防震,如果你在室内,就要呆在里面,熄灭火,远离大窗户,到角落或有支撑的内部门道里去避难。
而如果在户外,那你就平躺在地面,不要跑,首次震后跑到山顶上更安全,在地上像球一样滚动也较易存活。
有效自救一直是我们留住生命的首要法则,在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秒自救机会",只要在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可以采用"地震自救四部曲"进行自救。
第一步:遇地震灾害第一要保护头部。
第二步:外伤大出血要及时按住动脉。
第三步:被埋后设法保持呼吸畅通。
第四步:被救后把好"病从口入"关。
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救的知识。
我们要常把灾害知识记心间,这样,天灾又能奈我何?大家都知道"5·"四川汶川大地震吧!那次大地震大约有十几万人遇害。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呢?大概是他们不知道地震的知识罢了。
我们知道,"地震无情",但想要避免也不是没有方法。
因为,地震前是有征兆的。
主要有:(1)动物出现异常。
(2)地下水发生异常。
(3)出现地光和地声。
(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
既然地震有征兆,我们就应该去防震,如果你在室内,就要呆在里面,熄灭火,远离大窗户,到角落或有支撑的内部门道里去避难。
而如果在户外,那你就平躺在地面,不要跑,首次震后跑到山顶上更安全,在地上像球一样滚动也较易存活。
有效自救一直是我们留住生命的首要法则,在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秒自救机会",只要在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可以采用"地震自救四部曲"进行自救。
第一步:遇地震灾害第一要保护头部。
第二步:外伤大出血要及时按住动脉。
第三步:被埋后设法保持呼吸畅通。
第四步:被救后把好"病从口入"关。
地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救的知识。
我们要常把灾害知识记心间,这样,天灾又能奈我何?大家都知道"5·"四川汶川大地震吧!那次大地震大约有十几万人遇害。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呢?大概是他们不知道地震的知识罢了。
我们知道,"地震无情",但想要避免也不是没有方法。
因为,地震前是有征兆的。
主要有:(1)动物出现异常。
(2)地下水发生异常。
(3)出现地光和地声。
(4)有的人也有异常感觉。
既然地震有征兆,我们就应该去防震,如果你在室内,就要呆在里面,熄灭火,远离大窗户,到角落或有支撑的内部门道里去避难。
而如果在户外,那你就平躺在地面,不要跑,首次震后跑到山顶上更安全,在地上像球一样滚动也较易存活。
有效自救一直是我们留住生命的首要法则,在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秒自救机会",只要在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可以采用"地震自救四部曲"进行自救。
第一步:遇地震灾害第一要保护头部。
第二步:外伤大出血要及时按住动脉。
第三步:被埋后设法保持呼吸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