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优质教学课件
你赞成哪一种解释? 理由是什么?
示例1:赞成第一种。借花鸟之景抒感伤之情。花鸟本 应使人快乐,诗人因感时伤别,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
示例2:赞成第二种。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花鸟也是 有情物,它们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以此衬托诗人心情。
精读细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为什么说家书 “抵万金”?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连三月:接连三个月。 抵:值。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满头白发而今越抓越稀少,稀疏难绾,简直插不住簪子。
搔:用指甲挠。
浑:简直。
不胜簪:插不住簪子。胜,能够承受、禁得起。簪,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
首饰。
精读细研
本诗题目为《春望》,诗人望见了什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破”与“城春”对照来写,有什么作用?说说你 的理解。
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 西蒲城)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安 禄山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今陕西 富县)。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 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叛军所俘,被押至长安。但 因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 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 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地表 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叛军所至之地, 百姓皆惨遭杀戮。诗人家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 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
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 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精读细研
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示例:诗人因“感时”“恨别”而频频搔首, 导致自己的满头白发纷纷脱落,几乎连簪子也要插不 住了。其实,此时的诗人才四十五岁,但因过度的焦 虑忧愁,竟然未老先衰到如此地步。从中我们更能看 出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是何等强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5诗词五首《春望》 (共18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5诗词五首《春望》 (共18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请在小组共研纸上填写
❖ 我选择拍摄的是
句,
❖ 我将运用 拍摄
(远景、近景、特写等)方法 。
❖ 因为这样可以

活动二: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以及表达感情 的需要,在吟诵调不变的情况下,请同学们对 本诗进行个性化吟诵。
(把改变的地方在原诗中标记出来,并说出为 什么要这样处理。)
拓展延伸
P138《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 杜甫困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 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春望
杜甫
体裁 பைடு நூலகம்言律诗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首
❖ 对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颔 ❖ 偶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颈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尾
春望
活动一:本文的文题是《春望》,再读课文,在 作者的笔触下我们“望”到什么?如果你是导演, 把《春望》拍成短视频,你选择拍什么内容?说 说你的依据和理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研究,然 后展示。(可选择全部或一个画面进行拍摄,拍 摄的方法:远景、近景、全景、特写······)
❖抵(dǐ )
搔 (sāo)
❖浑 (hún)
簪( zān )
❖胜(shēng)<动>禁得起;受得住。
春望
王绩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王绩
体裁 五言律诗(仄起)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首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颔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颈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尾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春望》ppt课件

《春望》ppt课件

分析讨论
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 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白发如今纷 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分析讨论
你认为尾联中哪个字用得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白头"是写实,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搔"字是对诗 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更短"可见愁的程 度,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思 家之情。
国破
和平年代
热闹繁华 人来人往
对比 长安城
城春
安史之乱
残破荒凉 杂草丛生
一个“破”字写尽国破家恨的悲哀; 一个“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感伤国事 恨别:痛恨离别
这是因何而流的眼泪? 这是一种怎样的分别?
这是国破城败的悲哀之泪;
这是
妻离子别的痛苦
这是
担忧亲人的思念

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
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
子是: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
痛恨叛军的愤怒
……
之泪; 之泪; 之泪
分析讨论
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 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1、移情于景(拟人)。诗人感于战败的时局,苦于家 人的离散,内心愁苦。看到花、鸟,似乎有了人的情绪,在 落泪、心惊。这是作者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外物上来,表达 感时伤世的感情
杜 甫
诗人简介

26 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24张PPT)

26 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24张PPT)

②“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
③“春”字表明了季节时令。
④“草木”二字表面写山河依旧、草木丛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 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⑤“深”字写出了长安城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为全诗渲染悲凉的气氛。
⑥“城春草木深”表现出国都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 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此诗描绘了春日长安凄惨残破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眷恋亲人,以及渴
望安宁和平的生活。
比较这两首诗,它们蕴含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爱国是永恒的主题,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了,新中国成立也有72周年了,作为祖国的未 来栋梁,你想对伟大的党和祖国说些什么呢?
民世 间上 疾疮 苦痍 笔诗 底中 波圣 澜哲
赞美泰山的巍峨秀丽,对祖国山河 的热爱之情;表达诗人不怕困难、 敢攀顶峰的雄心壮志。(25岁)
伤时、忧国、念、悲己; 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 心情。(45岁)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战火多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 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主题?
杜甫(公元712—770)字____,自号______,唐朝伟大的 _____诗人。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作探究
有人说第二句中的“深”换成“生”字 更妙,你认为呢?为什么?
用“深”好。“深”写出了春天到 来草木疯长,荒草蔞萋,掩住了战乱后 的凄凉景象,让人更觉荒芜。而“生” 字虽然能表现春天的生机,但与诗的意 境不符。
合作探究
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
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 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 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 声,心里却阵阵惊悸。
背景链接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带着“倾国” 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三月,春天又 来到了长安城,然而,国家的春天已不复存 在,现实使诗人睹物神伤。诗人将自己的所 见所感,高度凝练地熔铸在40个字里,这就 是有名的《春望》诗。
朗读停顿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jiàn)泪,恨别/鸟/惊心。 烽(fēnɡ)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 包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 惨景(看,眼望);
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 期盼(想:希望、盼望)。
合作探究
本诗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 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 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 伤世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诗歌翻译
国都 陷落
国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怅恨离别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译文: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 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 鸟而惊心。
诗歌翻译
借指战争

春望(完美版)ppt课件

春望(完美版)ppt课件

称“诗史”。诗歌在创
作上风格沉郁顿挫,对
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精选课件ppt
3
杜诗风格
沉郁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有停 顿转折。
沉郁顿挫一般指杜诗的风格特征。沉郁顿挫 的风格的基调是悲慨。
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 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
精选课件ppt
青 年 望 岳 抒 凌 云 壮 志
19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当 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 ,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 寄居在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杜甫 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准备赶至灵武为 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 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 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思妻之切。
(通过想象妻子对自己的思念 表达自己的思念妻子之情)
28
4、尾联: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盼?
v 对战乱局势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寄托了四海升平、有情人相聚相守的美好 愿望。
精选课件ppt
29
四、归纳小结

此诗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
索,采用借景抒情、(曲笔 )等手法望月
精选课件ppt
24
“未解忆长安”还有另一层含意? 双关
一是儿女因太小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
一是儿女们不理解望月思亲的母亲。所以,妻 子只能“独看”。
精选课件ppt
25
资料袋1
双关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以一种语言 形式表达两种意思。一种是表面的意思, 另一种是隐含的意思,而隐含的意思才是 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双关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语音双关,一是 语义双关。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3张PPT)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3张PPT)

面对沦陷的山河,思念久别无音讯的家人,一位 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 昔日那长长的白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 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 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问题探究
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做简要赏析。
刻画了一位苍老的诗人,面对春城破败景象, 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感时恨别,老泪纵横, 白发稀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展现出诗人悲 凉愁苦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 情。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望 盼
所感 所盼 所思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饱含感慨 感时 借景抒情 【翘首望景】 恨别
忧国
心系亲人 充满离情
思家
【低头沉思】
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 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望”字有哪些含义?
望见的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 “望”字的含义: 1、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败,杂草丛生,满目荒凉。 2、诗人心中的盼望: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望。 3、希望战火平息,国家安定。
所望之景:山河、城、草 木。
画面: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杂草丛生, 树木苍苍,组成一幅沦陷长安城破败荒凉的画面。
2 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既点明写作背景,又融情于景,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你认为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请做简要赏析 “破”字用得好。“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 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24
如何理解《春望》一诗中诗人的形象?
读了全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站在残 破的长安城中,目睹春花,耳闻鸟鸣,感 伤国事,思念妻儿,潸然泪下。他希望战 乱早日平息,他盼望得到妻儿的消息。他 抓了抓那因忧伤而日渐稀少的白发,发现 白发稀少得都有些插不住簪子了,一个忧 国忧民,念家悲己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PPT课件

• 對偶: •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押韻:
• 深-心,金-簪 •主旨: •國都殘破的感慨和對親人的掛念, 這首詩能反映當時的民心,使讀者 有更深的體會。
寫作背景:
•《春望》是杜甫被安 史叛軍所俘 虜,困居長安時寫的。當時長安淪 入安 史之手,雖然山河依舊,但 已物是人非。雖然春光明媚,但國 都殘破,一片荒涼,令他倍添愁思, 加上戰事不斷,家書不通,使他十 分想念遠方的家鄉,所以他在詩中 表達出傷感的情緒。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戰火接連三月不熄,此時一封家 書就可抵上萬金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頭上的白髮嚴重脫落,簡直就要 插不上玉簪了。
作者簡介:
•杜甫(712 - 770) • 字子美,號少陵,有詩聖之稱。唐代詩 人。祖籍湖北襄陽,出生於河南鞏縣。二十歲起 漫游吳越,齊魯等地,過著「裘馬頗清狂」的生 活。他受家庭薰陶和儒家思想影響,有志於「致 君堯舜上,在市風俗淳」,走「達則兼善天下」 的道路,但他35歲到長安應試落選,因守長安十 年,經過多次奔走獻賦,才得到右衛率府參軍的 小官。安史之亂起,杜甫將家小安置在姜村。隻 身投奔唐肅宗所在地,不幸被叛軍浮獲,冒險逃 脫之後,終於「麻鞋見天子」,受認為左拾遺、 工部員外郎,故亦稱為杜工部。不久因言事觸怒 唐肅宗,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後來他棄官舉家 西去,經秦州,同谷到達成都,在城西浣花溪畔 建成一座草堂,安居下來。由於成都戰亂,他又 遷離成都。晚年漂泊在四川,湖南,湖北一帶。 大曆五年(770)病死在一條播船上。
寫作特色:
• 杜甫詩歌的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煉,格律 嚴謹,窮絕工巧,感情真摯,平實雅談,描 寫深刻,細膩感人,形象鮮明。『語不驚人 死不休』是他的創作風格。杜甫留下的詩作 中,為後人推崇、傳誦的有許多是感時傷亂 的作品,特別是那些表現作者仁愛之心和真 摯之情的名篇。仁愛與真情永遠是產生優秀 詩歌的源泉,也是歷史用以造就聖賢和明哲 的兩大元素。而這兩篇都是杜甫在感受戰火 下的百姓慘痛而自己無法可施,音訊難傳, 有感而作,所以能傳千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作者简介:
• 杜甫(712 - 770)

字子美,号少县。二十岁起漫游
吴越,齐鲁等地,过着「裘马颇清狂」的生活。他
受家庭熏陶和儒家思想影响,有志于「致君尧舜上,
在市风俗淳」,走「达则兼善天下」的道路,但他
35岁到长安应试落选,因守长安十年,经过多次
漂泊在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大历五年(770)病
2020死年10在月5日一条播船上。
5
写作特色:
• 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 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 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语不惊人死 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杜甫留下的诗作中, 为后人推崇、传诵的有许多是感时伤乱的作 品,特别是那些表现作者仁爱之心和真挚之 情的名篇。仁爱与真情永远是产生优秀诗歌 的源泉,也是历史用以造就圣贤和明哲的两 大元素。而这两篇都是杜甫在感受战火下的 百姓惨痛而自己无法可施,音讯难传,有感 而作,所以能传千古。
春望—
2020年10月5日
1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PPT模板下载: 节日PPT模板: PPT背景图片: 优秀PPT下载: Word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教案下载:
行业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PPT教程: Excel教程: PPT课件下载:
伤心落泪,怨恨离别,纵使听见春
鸟鸣叫,也令人心里懦懦不安。
2020年10月5日
3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战火接连三月不熄,此时一封家书 就可抵上万金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头上的白发严重脱落,简直就要插 不上玉簪了。
2020年10月5日
2020年10月5日
6
• 对偶: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押韵:
• 深-心,金-簪
• 主旨:
• 国都残破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挂念, 这首诗能反映当时的民心,使读者 有更深的体会。
2020年10月5日
7
写作背景:
• 《春望》是杜甫被安 史叛军所俘虏, 困居长安时写的。当时长安沦入安 史之手,虽然山河依旧,但已物是 人非。虽然春光明媚,但国都残破, 一片荒凉,令他倍添愁思,加上战 事不断,家书不通,使他十分想念 远方的家乡,所以他在诗中表达出 伤感的情绪。
2020年10月5日
8
组员感想:
• 我们看到这首诗,觉得这首诗 表达了诗人为国事而感伤,为 亲人而思念,痛恨叛军,忧国忧民 的思想感情。我们觉得诗人非 常爱国和非常挂念他的亲人, 他当时的感情是伤感的。
2020年10月5日
9
• 组员:张丽君
• 简加进

陈嘉仪

李家婷
2020年10月5日

10
谢谢您的指导
试卷下载: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020年10月5日
2
释文: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京城虽然沦陷了,但山河依旧在, 长安城春意盎然,草木仍然茂盛如 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感伤时事,看着繁华春花,也不禁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2020年10月5日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10月10日
11
奔走献赋,才得到右卫率府参军的小官。安史之
乱起,杜甫将家小安置在姜村。只身投奔唐肃宗
所在地,不幸被叛军浮获,冒险逃脱之后,终于
「麻鞋见天子」,受认为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故
亦称为杜工部。不久因言事触怒唐肃宗,被贬为
华州司功参军。后来他弃官举家西去,经秦州,
同谷到达成都,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一座草堂,
安居下来。由于成都战乱,他又迁离成都。晚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