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2019学年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课时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相互作用——力

一定偏差,故题图甲符合实际,题图乙不符合实际。 [答案] (1)BCD (2)A (3)甲
[对点训练] 3.在进行“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的实验中,
用如图(a)所示的两个力拉弹簧使之伸长至某一
位置,并适当调整力的方向,使两力之间的夹角
为 90°。(图中钩码规格相同)
考点二 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典例2] 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 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细绳套和一个弹簧测力计。
(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测量其劲度系数, 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弹力F/N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2)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必须作受力图,所以先明确受力点, 即标记结点 O 的位置,其次要作出力的方向并读出力的大小,最 后作出力的图示,故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要记录钩码的个数和记录 OA、OB、OC 三段绳子的方向,故 A 正确,B、C、D 错误。
(3)以 O 点为研究对象,F3的实际作用效果在 OC 这条线上(竖
[解析] (1)本实验中“等效替代”的含义是两弹簧测力计共同 作用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替代,故 D 正确。
(2)题图乙中的 F 是合力的理论值,而 F′是合力的实际值,两 力中,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是 F′。
(3)拉橡皮条的细绳细些且长度适当,以便确定力的方向,选项 A 正确;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 木板面平行,选项 B 正确;记录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时,标记同一 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这样可减小记录方向时产生的误差,选项 C 正确;拉力 F1 和 F2 的夹角不一定为 90°,大小适当即可,选项 D 错误。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共51页)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共51页)目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2时间和位移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2.5 自由落体运动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3.1 重力3.2 弹力3.3 摩擦力3.4 力的合成3.5 力的分解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 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 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
【教学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
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描绘气势磅礴的瀑布。
画家也用美丽的画笔描绘出动感十足的情景。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课件完整版

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砝码、细 绳等。
实验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01 实验步骤 02 1. 安装打点计时器,并接通电源。 02 2. 将小车放置在长木板上,并连接细绳和砝码。
实验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 释放小车,使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输标02入题
4. 使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
实验目的
掌握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方法和技巧,理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滑块、挡光片等。
实验一: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实验步骤 01
1. 安装气垫导轨,调整水平。 02
2. 将光电计时器固定在导轨一端,并接通电源。 03
实验一: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3. 将滑块放置在导轨上,并使其通过 光电门。
电阻串并联及电功率计算
电阻串联
电阻并联
将各个电阻首尾相接,连成一串。
将各个电阻的一端连接在一起, 另一端也连接在一起。
电功率计算
在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率等于电 压与电流的乘积,即P=UI。在非 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率等于电压 与电流的乘积再减去内阻消耗的 功率,即P=UI-I^2r。
07
实验部分
实验一: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动态平衡问题:动态变化过程分析、临界 状态判断等
共点力平衡:平衡条件、平衡方程的建立 与求解等
受力分析与平衡的综合应用:多物体平衡 问题、斜面问题等
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现象
定义、产生条件、实例分析等
完全失重现象
定义、产生条件、实例分析等
失重现象
定义、产生条件、实例分析等
超重与失重现象的应用
宇宙航行中的超重与失重问题等
新人教版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共29张PPT)

问
题 习1、质量都是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则在下
与 图所示的运动图像中表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
练
习 图像的是
( AC )
:
x
问
题 习2、一枚自制的小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时
与 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火箭上升到最高点的位置
练 习:
对应图中的
( D)
A.O点 B.A点 C.B点 D.C点
问 习3、甲、乙两车从平直公路上的同一处向同一
_____0____.
(3)在120s~200s内汽车做__匀__减__速__运动,加速度是 __-0_.2_5_m__/s_2 ,发生位移是___8_00_m__。
(4)由图像得到汽车从A点开始到速度大小为10m/s时 所需的时间__2_0_s,__1_6_0_s__。
问题与练习 P33 /3
可以。剪下的纸条长度表示0.1 s时间内位移大小,可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o
0.1
0.2 0.3 0.4 0.5 0.6
t/s
实
验
结
论 :
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均匀增加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ppt教学课件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放电针、
墨粉纸盘放电
• (3)工作电压:220V
尖端放电
两种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打点频率相同
1.打点方式不同 电磁打点计时器:利用振动的振针打点 电火花计时器:利用火花放电打点
2.电源电压不同
电磁打点计时器:6V以下交流电 电火花计时器:220V交流电
3.振针打点时与纸带接触,会对纸带产生阻碍 作用;而火花放电基本不会阻碍纸带的运动
• D.打点针压得过紧。针和纸接触时间长,打 出一些短线。D正确。
• 答案:D
一`两种• 打3、点打点计计时时器器的作用
• (1)测时间 • (电源频率50Hz,每隔___秒打一个点)
• (2)测位移
• (3)研究纸带 → 研究物体运动
二练习` 使用打• 1点、计操时作器步骤 • (1)固定计时器
• (2)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 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实例:绘V-t图象
五、
速 度
v
试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I 时
v1
间 图
象
0
t1
t2
t3
t
v-t 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全册课件-2024鲜版

1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01
02
03
04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 的一般步骤
2024/3/28
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分析 与计算
连接体问题的分析与计 算
传送带问题的分析与计 算
16
04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
2024/3/28
17
曲线运动及其描述
曲线运动的特点
速度方向时刻改变,一定有加速 度。
曲线运动的描述
用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 描述,注意方向性。
01
曲线运动的概念
物体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称为 曲线运动。
02
03
曲线运动的分类
根据受力特点可分为匀变速曲线 运动和变加速曲线运动。
04
2024/3/28
18
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
01
02
03
04
平抛运动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 向抛出,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
曲线运动。
2024/3/28
平抛运动的特点
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 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全册 课件
2024/3/28
1
目录
CONTENTS
2024/3/28
• 绪论 • 运动学 • 力学基础 •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 • 机械能守恒定律 • 电场与电路基础
2
01
绪论
2024/3/28
3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2024/3/28
物质的基本结构和相互作用
01
探索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024/3/28
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物理概念和规律,避免 死记硬背。
2024年度-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全套课件pptx

05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
22
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速度、加速度、轨迹等
曲线运动的条件
合外力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曲线运动的分类
平面曲线运动和空间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的性质
速度方向时刻改变,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可能 改变
23
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的基本概念
初速度、抛出点、运动时间等
平抛运动的轨迹
抛物线
27
功和功率
功的定义
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乘积。
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表示做功的快慢。
功率的分类
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28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动能的定义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定理的内容
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动能定理的应用
求解变力做功、多过程问题、曲线运动问题等。
29
数学表达式
F=ma或a=F/m(其中m为物体的 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F为物体 所受的合外力)
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简称牛,符号为N。
19
牛顿第三定律
定律内容
01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02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8
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 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 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 的直线,斜率表示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一)

打点计时器纸带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学会怎样由试验结果得出结论,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重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难点: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自主学习】 一、实验目的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当质量一定是,加速度与力成 ;当作用力一定是,加速度与质量成 。
二、实验原理1、采用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对象有两个以上的参量发生牵连变化时,我们设法控制某些参量使之不变化,而研究其中 的变化的方法。
本试验有F m a 三个参量,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我们先控制一个变量。
即当力不变时,加速度与 的关系;当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 的关系。
2、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三、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桶和砂,细绳,导线,天平, ,砝码。
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 和M /,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图把实验器材装好,不挂小桶。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让小车能在其上面做匀速运动。
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桶,先接通电源在放开小车,取下纸带并标上号码。
5、保持质量不变,做上述试验,把力对应的纸带标好。
6、保持力不变,做上述试验,将质量对应的纸带标好。
7、计算出加速度,作出加速度与力的图像及加速度与质量得到数的图像。
【合作探究】一、实验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表一:表二:画出图像:实验结论: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成反比,与物体成正比。
二、实验注意事项总结1.在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作用力和质量”三个物理量的关系时,我们用实验研究了小车“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作用力的关系”;又研究了“在作用力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是A.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D.类比法2.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的准备阶段,小车不挂小桶时,先将木板的一端垫起一定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BCD
4.下列关于“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只需测量一次,记录一组 数据即可 B.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两者间的关 系,应作出 a- 图象 C.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只需测量一次,记录一组数 据即可 D.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作 a-F 图象应该用折线将所 描绘的点依次连接
1
1.关于“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下列说法 中符合实际的是( )。 A.通过同时改变小车的质量和小车受到的拉力,归纳出加速 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B.通过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只改变小车的拉力,就可以归 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C.通过保持小车的拉力不变,只改变小车的质量,就可以归 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D.先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 小车的拉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 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D
2.如图所示,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若 1、2 两个相同的小车所受拉力分别为 F1、 F2,车中所放砝码的质量分别为 m1、 m2,打开夹子后经过相同的时间两车的位移分别为 x1、x2,则在实验误差 允许的范围内,有( )。 A.当 m1=m2、F1=2F2 时,如果有 x1=2x2,则可以得出当 质量一定时 a∝F 的结论 B.当 m1=m2、F1=2F2 时,如果有 x2=2x1,则可以得出当 质量一定时 a∝F 的结论 C.当 F1=F2、 m1=2m2 时,如果有 x1=2x2,则可以得出当质量一定时 a∝ 的结论 D.当 F1=F2、 m1=2m2 时,如果有 x2=2x1,则可以得出当质量一定时 a∝ 的
1 2 x=2at ,可知相同时间内两车的位移之比等于加速度之比。
3.用带滑轮的长木板做实验时,为什么我们要在没有滑轮的 一端垫上一个小木块呢?
解答:平衡摩擦力,使绳的拉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4.为什么本实验在处理实验数据时画的是 a-������ 图象而不是 a-M 图象?
1
解答:本实验若画 a-M 图象,可以得到一条曲线,但看不出它 们可能存在的关系;而 a-������ 图象是直线,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它们的 关系。
导入新课:日常经验告诉我们,用大小不同的力推同一辆车, 推力越大速度改变越快,产生的加速度也越大;而用同样的外力 分别推空车和满载的车,速度改变的快慢并不相同,车的质量越 小,速度改变越快,产生的加速度就越大。于是我们猜想,物体所 获得的加速度可能与外力有关,还可能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 那么,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和它本身的质量以及它所受的合外力 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课时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序号
知识目标
学法建议
标准要求
能用合适的方法 阅读课本思考误差来源及 1 测量加速度、力 减小误差的方法协同合作, 和质量 掌握用控制变量 2 法探究加速度与 力、质量的关系 3 动手测量 阅读课本 理解控制变量法 会
会
图象法处理数据 阅读课本归纳推理
会
重点难点: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 验方案合理可行,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需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课前预习安排,通 读教材,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了解所用仪器的性能及实验注 意事项;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步骤,分析:m 一定,a 与 F 的关系,F 一 定,a 与 m 的关系;填写“知识体系梳理”。进行实验时可先分配 各小组任务,小组共同探究。结束本节内容,教师点评并小结。
������ 1 1 m
结论
【答案】A
3.(多选)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关 于平衡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的本质就是想办法让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为 零 B.“平衡摩擦力”的本质就是使小车所受的重力的下滑分力 与所受到的摩擦阻力相平衡 C.“平衡摩擦力”的目的就是要使小车所受的合力等于所挂 钩码通过细绳和滑轮对小车施加的拉力 D.“平衡摩擦力”是否成功,可由小车拖动的由打点计时器 打出的纸带上的点迹间距是否均匀而确定
1 ������
【答案】B
主题 1: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研究三个 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实验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哪种实验方法? (2)在这个实验中研究的对象是小车,我们怎样改变和测量 它们的质量? (3)如果实验中发现所研究的两个物理量之间不是一次函数 关系,那么直接描绘它们的关系图象会是直线么?应该采取什么 方法画图象才能比较直观地发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①质量 ②合力 ③质量 ④原点的直线 ⑤所受的合力⑥ a- (或 义是什么?
解答:运动状态不变是指速度的大小、方向均不变。
2.在本探究实验中,为什么可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表示 加速度之比?
解答:实验中,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公 式
1.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也就是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 物体的① 有关,还与② 的大小有关。
2.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基本思路:保持物体的③ 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 的关系。如果加速度 a 与力 F 成正比,则 a-F 图象是一条过 ④ 。
3.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基本思路:保持物体⑤ 不变,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 与质量的关系。如果加速度 a 与质量 m 成反比,则⑥ 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解答:(1)控制变量法。 (2)小车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来测量,可以用加减砝码的方法 来改变小车的质量。 (3)只有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如果实验中发现所研究的两 个物理量之间不是一次函数关系,那么直接描绘它们的关系图象 肯定不会是直线,这时应该探究对所研究的物理量进行转变,直 到图象变成直线,才能比较直观地发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