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题)

合集下载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经典诗歌阅读答案_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经典诗歌阅读答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经典诗歌阅读答案_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经典诗歌阅读答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经典诗歌阅读答案_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经典诗歌阅读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经典诗歌阅读答案_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经典诗歌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注:本诗写于作者被贬于黄州时间)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首词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词人托意所在,试从塑造形象、传达心境的角度简要分析。

答案(1)特点是寒落疏冷。

作用是烘托了词人冷落孤独的心境。

(2)此句塑造了一只寂寞孤独、心怀幽恨、傲岸不群的孤鸿形象。

词人以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而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的孤鸿自比,表达词人幽居清冷的心境和不甘随俗的高洁品格。

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

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答案与翻译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答案与翻译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答案与翻译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中考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32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中考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32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美文赏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诗词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诗词主题〗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

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这首词的境界高妙,前人谓“似非吃烟火食人语”。

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

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诗词赏析〗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夜晚。

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

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没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咏梅》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咏梅》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咏梅》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资料:【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名句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答案解析】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二、卜算子•咏梅/陆游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原诗】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

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背景】“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

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

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

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

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

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考经典赏析试题(共17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考经典赏析试题(共17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考经典赏析试题(共17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考经典赏析试题(共17题)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译文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上,深夜人们安静了。

时常能见幽居之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隐隐约约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惊起又匆匆回首,心里有恨却无人知晓。

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独宿于荒冷的沙洲。

2.主旨情感上片用缺月疏桐、漏断人静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不肯随意栖息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表现了词人抑郁寂寞、孤独痛苦的心绪,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孤高自赏、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3.请自选角度赏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表达效果。

答:①(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出寒落疏冷的特点,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烘托了词人冷落孤独的心境,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②(炼字)“缺”“疏”“断”几个字感情色彩浓烈,写出了词人孤独凄清的心境;“幽人”指词人自己,表现了词人孤高的心境。

4.请自选角度赏析“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的表达效果。

答:①(修辞手法)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施展阐发了词人孤高的心境。

②(施展阐发手法)虚实结合,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意味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伶仃的形象更具体动人。

5.词的上阙描写了哪些事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1答:上片主要通过对缺月、疏桐、孤鸿、人声等事物的描写,营造(渲染)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X与人同写,生动地表现了词人孤寂的心境。

7.请自选角度赏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孤单沙洲冷”的表达效果。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题答案苏轼卜算子阅读题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题答案苏轼卜算子阅读题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题答案苏轼卜算子阅读题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①人初静。

谁见幽人②独往来,缥缈③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④。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①这首词是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所作。

②漏断:指夜深。

漏,
古代计时器。

③幽人:深居简出之人。

这里作者自称。

④缥缈:隐隐约约。

⑤省xǐng:理解,领会。

1、词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词句是?2分
2、这首词写出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
3、你认为本词哪些词或句子用得好?为什么?2分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

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谁? 3分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表面上写的是什么?写出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5分
1、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2、孤独、寂寞、凄清
3、言之有理即可。

如:“缺”、“疏”、“断”几个字写出了幽独凄清的心境。

①幽独凄清的心境;作者自己。

②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题答案苏轼卜算子阅读题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题答案苏轼卜算子阅读题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阅读题答案苏轼卜算子阅读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李之仪卜算子阅读题及答案,希望你喜欢。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①人初静。

谁见幽人②独往来,缥缈③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④。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①这首词是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所作。

②漏断:指夜深。

漏,古代计时器。

③幽人:深居简出之人。

这里作者自称。

④缥缈:隐隐约约。

⑤省(xǐng):理解,领会。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文言文阅读题1、词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词句是?(2分)2、这首词写出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3、你认为本词哪些词或句子用得好?为什么?(2分)(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

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谁? (3分)(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表面上写的是什么?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文言文阅读题答案1、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2、孤独、寂寞、凄清3、言之有理即可。

如:“缺”、“疏”、“断”几个字写出了幽独凄清的心境。

①幽独凄清的心境;作者自己。

②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题)
(一)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3.“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2分)
14.“拣尽寒枝不肯栖”表现出词人怎样的品质?(3分)
答案:
13.描写的意象有“缺月”“疏桐”“漏”“人”,渲染了寂寞清冷的氛围。

(2分。

意象答出“缺月”“疏桐”“漏”即得1分,作用1分。

意思答对即可)
14.这句词的意思是孤鸿找遍所有寒枝也不肯栖息,表现出词人志趣高洁、坚守理想的品质。

(3分。

“志趣高洁”“坚守理想”,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

意思答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