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妇科神方“温经汤”
陈老最常用的调经方-温经汤

陈老最常用的调经方-温经汤温经汤(《金匮要略》)吴茱萸15g 桂枝10g 当归10g 川芎10g牡丹皮10g 半夏10g 生姜10g 阿胶10g麦门冬15g 芍药10g 甘草10g 人参10g主治:1.月经淋滴不断,漏下不止,唇口干燥,手心烦热。
2.月经不调,逾期不至,或时前时后参伍不调。
3.经行腹痛,得温稍减,舌淡脉涩。
4.久不受孕。
陈潮祖:温经汤为调经之祖方。
所治漏下不止、月经不调、经行腹痛、久不受孕四证,均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
冲任为奇经八脉之二,起于女子胞中,妇女发育、月经、生育都有关系。
八脉系于肝肾,所谓冲任虚寒,归属脏腑就是肝肾虚寒。
因为上述诸证纯属生殖系统病变,中医归属肾系;而月经能够正常来潮,则赖肝系疏泄调节。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说:“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属带下病。
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
当以温经汤主之。
”下利数十日不止是指下血而言。
推求下血不止原因,是因曾经半产,留下瘀血阻于少腹,血不循经。
何以知为瘀血阻滞?因有少腹急满(胀痛),入暮发热,唇口干燥知之。
若血无阻碍,何来腹满,今见少腹胀痛,显系瘀阻胞系;入暮发热,病在阴分,是瘀血内阻,阳气不能入阴而浮于外之象;手掌烦热是血阻其气,化热之征;唇口干燥者,血内瘀而不能外荣也。
[方义]瘀血引起出血,法当活血行瘀,令瘀去络通,血液才能循行常道;下血日久,阴血必虚,兼见舌淡,确系寒象,病性属于虚寒,又宜温经补虚,治法始趋完善。
此证本寒而标热,本虚而标实,寒热虚实夹杂,用药理应寒热攻补共投,才能兼顾以温经补虚,活血行瘀。
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寒凝腹痛之证,用之效果颇佳。
当归、川芎、牡丹皮配合桂枝活血,令瘀去络通,血行常道而下血之证自愈,体现通因通用之法。
寒证反用牡丹皮凉血清热,是因此证兼见人暮发热,手掌烦热,配此可以清其内郁之阳,外浮之热。
温经汤的功效与作用

温经汤的功效与作用
温经汤是一种中药汤剂,根据中医理论配制而成,具有以下功效与作用:
1. 温经活血:温经汤中的药材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从而达到温经活血的效果。
它可用于经血不调、痛经等症状的调理。
2. 消肿止痛:温经汤中的一些中药成分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经期腹痛、乳房胀痛等不适症状。
3. 调理月经:温经汤中的药材可以调理月经,对于月经不调、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等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4. 舒缓情绪:温经汤中的一些药材可以舒缓情绪,缓解经前症状如情绪波动、易怒等。
5. 增强免疫力:温经汤中的药材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温经汤作为一种中药汤剂,在使用前应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根据个体情况合理选用,并按照医嘱正确使用,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或药物相互作用。
老中医:一剂治疗闭经的温经汤

一剂治疗闭经的温经汤陈某,女,24岁,因减肥而导致经闭不行5个月,闭经3个月后开始治疗,应用黄体酮治疗3次,停药后未行经,前来笔者所在处就诊。
望诊:体形适中,肤白,形寒肢冷,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闭经(冲任虚损)。
治宜:温补冲任,理气调经。
方药:温经汤加减。
当归10克,白芍10克,熟地黄20克,制吴茱萸6克,川芎6克,清半夏10克,牡丹皮25克,麦冬40克,党参15克,桂枝10克,干姜3克,甘草6克,醋香附15克。
共6剂。
每天1剂,水煎4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
治疗期间,患者先后就诊5次,用药2个月,均按照温经汤稍作加减治疗,最终月经来潮,量色均可,后守方巩固疗效。
按语:近年来,临床常见到由于盲目减肥而导致的月经紊乱和闭经。
该患者就诊时已经停经5个月,曾用黄体酮治疗3个周期均未行经,望诊可见其形寒肢冷,皮肤白皙,辨证为温经汤体质,先后以温经汤加减治疗2个月,月经即恢复正常周期。
温经汤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症等,临床辨证要点为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血夹有瘀块、时有烦热、舌质暗红、脉细涩等。
现代研究表明,本方可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痛经、不孕症等属于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者。
中医体质辨识在临床诊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经方学院院长黄煌的“药人、方人”理论在临证中有着良好的实用价值。
在《黄煌经方医话·思想篇》中谈及“方人”说时提道:“所谓‘方人’,即是对本方有效而且适合长期服用此方的体质类型,‘温经汤体质’:羸瘦,肌肉松弛,腹壁薄而无力,口唇干燥而不红润,皮肤干枯发黄发暗,缺乏光泽,或潮红,或暗红,或黄褐斑,有些患者的手掌、脚掌出现裂口、疼痛或发热感,指甲变薄变脆,缺乏光泽。
许多妇科疾病,特别是卵巢功能失调性疾病的患者多见这种体质类型。
”在妇科临床工作中,常会见到此类温经汤体质的患者,辨证准确后,以温经汤调补冲任,可以获得不错的临床疗效。
温经汤治疗月经淋漓不断

温经汤治疗月经淋漓不断温经汤治疗月经淋漓不断病案:李某,女41岁,初诊:患者月经淋漓不尽持续1年余,B超示:子宫肥大。
久服消炎止血药及刮宫术无效。
刻下:头晕,口干不思饮,经水红黑色,有块,小腹胀冷,小便不利,大便可,余无不适,舌红紫,脉滑弦。
辨证:厥阴病方剂:温经汤吴茱萸6g,生姜3片,桂枝12g ,白芍12g ,川芎6g,当归12g,党参12g,甘草6g,阿胶10g,麦冬12g,半夏12g,牡丹皮10g5剂水煎服,先将药物浸泡1小时,机器煎煮50分钟,阿胶打粉汤药顺服。
二诊:淋漓之经水已愈,舌淡苔白滑,脉沉,继服5剂。
三诊:病人因近日家事操劳,略有少量经水淋漓,舌淡,脉滑。
继服原方5剂。
2月后随访,未见漏下表现,余无不适。
按:本案“月经淋漓”是寒热错杂之证,六经属厥阴病。
观其证,正是温经汤证。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9条: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
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
当以温经汤主之。
注:“利”当“血”讲。
此案口干不思饮,经水红黑色,舌红紫辨证为上热;小腹冷疼,小便不利,头晕脉滑辨证为下寒;血块为有瘀血,故予温经汤。
中医临床治疗妇科病必问清经色、质、量、味,用于经方辩证,其色有淡红色、鲜红色、深红色、暗红色、黑紫色之分。
质有清稀、黏稠、血块之别。
量有多少、淋漓、绝闭之异。
也有无味及味臭之分。
温经汤包含川芎胶艾汤、当归芍药散、吴茱萸汤、麦门冬汤诸方义及诸方义的合病证,故用于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证。
临床中温经汤是一张妇科常用方,但需要精准辩证,方可效如浮鼓。
“温经汤”条文解读:

“温经汤”条文解读:温经汤条文: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
当以温经汤主之。
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温经汤方:吴茱萸三两当归、芎藭、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去心)、生姜、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去心)一升。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病理:里寒里虚水虚血虚血实散剂配伍:吴茱萸3当归2 川芎2 芍药2 阿胶2 牡丹皮2人参2 桂枝2 生姜2 甘草2半夏4 麦门冬8《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这个“下利”呀,《医宗金鉴》改得对,应该是“下血”,“利”应该是个“血”字,它不是下利数十日不解了,如果是下利那不是带下了。
他说妇人在五十啊,一般说这个地道就应该不通了,就是经应该断了。
那么这个妇人呢,反而病下血数十日不止,这个临床上有的,在更年期有这种情形,尤其她这种病“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
“暮即发热”,我们前面讲这个瘀血证啊都是夜间重,咱们讲那个热入血室,昼日明了,夜则谵语啊,“暮即发热”,她这个一到夜间就发热,肯定这个热是个瘀热,瘀血之热。
“少腹里急,腹满”,这个瘀血证啊,陷于少腹这个部位的多,所以少腹急结,咱们讲桃仁承气汤啊、抵当汤啊,全都是少腹满、少腹里急,这都是瘀血证,在腹证里头有这情形,尤其在少腹。
“手掌烦热,唇口干燥”,这是血虚,血虚生内热就是指的这个,血虚,津液它也虚,所以五心烦热嘛,唇口干燥,这是瘀血证的一个反应。
那么他就说,妇人年五十应该没有例假了,那么现在这个妇人下血数十日不止,还有这一系列的这个症候,这是什么道里呢?师曰:此病属带下,这就叫带下之病,带下她不是下血不止吗,也叫带下,白带也叫带下。
她说为什么她有这个病呢?说她这个准是以前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这么一个原因造成的,那么怎么知道呢?你看那个症候就知道了,“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唇口干燥,一方面是津虚血少,一方面也是瘀血证的反应,由于这个症状所以知道是瘀血不去,“当以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

温经汤吴茱萸三两[9g] 当归二两[6g] 芍药二两[6g] 川芎二两[6g] 人参二两[6g] 桂枝二两[6g] 阿胶二两[6g] 牡丹皮二两,去心[6g] 生姜二两[6g] 甘草二两[6g] 半夏半升[6g] 麦冬去心,一升[9g]〖方源〗《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22》“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
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
当以温经汤主之”。
〖组成〗吴茱萸三两[9g] 当归二两[6g] 芍药二两[6g] 川芎二两[6g] 人参二两[6g] 桂枝二两[6g] 阿胶二两[6g] 牡丹皮二两,去心[6g] 生姜二两[6g] 甘草二两[6g] 半夏半升[6g] 麦冬去心,一升[9g]〖用法〗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方歌〗温经汤用吴萸芎,归芍丹桂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漏下不止,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入暮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
亦治妇人久不受孕。
〖功用〗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运用〗1.本方为妇科调经常用方剂。
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证。
以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有瘀块,时发烦热为证治要点。
2.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候者。
现代女性因为生活作息颠倒,又经常吃寒凉生冷之物,特别是那个很统一的战线:"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导致温经汤症一抓一大片.随便逛一下论坛就能发现几个,多数伴有经水不调久不受孕等症.还有另外一个统一战线:“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导致与传统文化的脱节,众多女性患上妇科病便求助于西医,各类消炎药激素不停地用,踏上漫漫求医不归路.很多人备孕一年甚至多年不怀,吃温经汤几个月怀上。
连患者自己都觉得惊奇无比。
妇人良方——温经汤

妇人良方——温经汤温经汤【组成】吴茱萸三两(9g) 当归二两(6g) 芍药二两(6g) 川芎二两(6g) 人参二两(6g) 桂枝二两(6g) 阿胶二两(6g) 牡丹皮二两(6g) 生姜二两(6g) 甘草二两(6g) 半夏半升(6g) 麦冬去心,一升(9g)【用法】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
【原文】《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22》“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有说为下血之误)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
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
当以温经汤主之”。
“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子宫出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勿误方函口诀》“此方以胞门虚寒(子宫机能衰弱而寒)为目的。
凡妇人血室虚弱(子宫机能虚弱)、月水不调、腰冷腹痛、头痛、下血,有种种虚寒者用之。
”【应用】用于气血虚弱(元气衰弱,贫血),带有寒象之妇科诸病。
本方主要用于月经不调、经量很少、带下、子宫出血、阴道不定期出血、血脉症、更年期障碍(头晕眼花手足发冷者)、子宫发育不全、不孕症、习惯性流产、神经症、冻疮、干癣、手掌角化症、手掌烦热或干燥等;其他如下利,经期下利者,上颚窦化脓症、阑尾炎等亦可应用。
【方解】虽为芎归胶艾汤之附方,更含有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等方意。
当归、芍药、川芎治血虚贫血;阿胶、麦门冬润血之燥;人参、甘草补血之虚;吴茱萸、生姜、桂枝去寒而温养周身;半夏治带下又止呕逆,与麦门冬合之降逆,引上冲之气下行;牡丹皮有去下腹瘀血之功。
诸味相伍,去寒冷,补气血,治诸症。
【经方家治验】(1)倪海厦医师经常应用次方治疗不孕,而且笑言服此药助孕多生男。
另外倪老师多次强调如果备孕的孩子为家中长子,还需在住所东宫(按《易经》八卦所述“震为雷”,长子位)有房间有床,实在条件不具备也可在正东位放置一张小床来迎接长子到来。
每日一方——“温经汤”

每日一方——“温经汤”每期一方--老陈给你讲方证温经汤温经汤是一首经常用于妇科病的经方,通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不孕,但也不仅限于妇科疾病,只要符合其特用的方证,均可使用。
温经汤药为多达12味,这在惜药如金的伤寒论中很不常见,而且里面含有多首经方,如桂枝汤、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四物汤等主要的药物。
一、特异性方证(1)冷痛、恶风温经汤方名就以“温经”为头,说明其温散力量比较强,这主要跟其中含有的当归四逆汤和吴茱萸汤有关,常见于少腹部冷痛、拘挛不适,或者腰部冷痛,当然也不局限于少腹部和腰部,黄煌老师曾用温经汤治疗一胃痛患者,所以不论哪个地方痛,只有符合怕冷、遇寒加重的表现的,都是可以归于此类。
(2)唇口干燥、手足烦热这个用病因病机可以解释为一种内热证。
唇口干燥,提示人体内在的津液阴血不足,当唇口干燥和手足烦热同时出现时,常提示一种虚性热证的存在,严重得话,会出现肌肤甲错如鱼鳞般。
(3)舌苔脉象体质腹证舌质嫩,苔少。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舌质颜色有时会白,但更多的时候是发红,所以看到舌红少苔的患者,如果又又同时出现的一种怕冷恶风冷痛的表现,那就不要惧怕温经汤的方名,也不要惧怕温经汤中的桂枝、吴茱萸、生姜,所谓有是证用是药。
舌苔一般都是偏少,或薄的,如果出现舌苔厚的情况,此方慎用。
脉象偏弱,鄙人对脉学研究不深,故不作言论。
适合服用温经汤的人群,黄煌将其称之为“温经汤人”,其特点就是形体偏瘦,有贫血貌,毛发干枯,皮肤干燥粗糙,尤其是手足皮肤经常皲裂,体能较弱,易疲乏无力,腹部柔软,弹力2级以下,少腹部可有拘急压痛、膨满不适感。
二、非特异性方证(1)月经过多、崩漏、不孕、闭经等妇科疾病。
此方原本条文就是专为妇人而设,其中还有之前流产的基础,所以可以说是一张妇科专方。
另外,如果用此方治疗闭经,根据黄煌经验,可以加麻黄5g,有促进月经的作用。
(2)不明原因的体质消瘦、食欲不振等疲劳综合症。
(3)痤疮、皮肤病、银屑病等皮肤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
温经汤,是适用于干玫瑰的美丽方。
这样的女人有特点,手掌、脚掌常常是干燥的,摩擦以后沙沙地向,会有裂口、毛刺,面部的皮肤也是干干的,很容易出现细纹,你是不是一朵干玫瑰呢?
快来喝一碗属于你的温经汤吧!
月经好的女人才漂亮
问:我一直惦记着您解读的“温经汤”,也是《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方,号称古代调经第一方,用它治疗月经病,每每验效,但是您对“温经汤”的解读不寻常,把它称为“能美容的温经汤”……女士们看到这一条,就要眼光一亮。
这其中有什么精彩故事?
专家:故事是这样的。
温经汤可以作为女性的美容方,最初,是借鉴了日本经方家大塚敬节先生和史数道明先生的经验。
他们在用温经汤治疗不孕症、月经不调时,发现有些病人的手掌皲裂,随着月经状况的好转得到了愈合,皮肤也变得滋润起来。
我一看,手掌皮肤的干燥、开裂与月经不调相关!很有趣啊!
后来,我在治疗女性月经不调时,也开始注意手掌皮肤。
发现一般来说,手掌皮肤滋润、嫩白者,大多月经正常,而手掌皮肤干燥,尤其是指端皮肤粗糙干裂,甚至擦手时沙沙作响的女性,大多有月经不调
或闭经。
慢慢地,又发现有些女性,虽然没有手掌皮肤的开裂,但是指甲沟周边的皮肤多毛刺,指甲很脆,易裂、易断,这样的女性也常常伴有月经异常。
我一位熟人,她的女儿每年都会出现手掌裂口,年纪轻轻,手上的皮肤很粗糙,皮肤科看过了,涂了不少药膏,没有效果。
再一问,闭经多年,一直服用雌激素替代。
我立即跟她说,要服温经汤,而且需要长服。
我就给她开了温经汤,三个月的时间,月经来了,手掌皲裂情况也大好。
值得惊叹的是,张仲景早在《金匮要略》中,已经提及温经汤证有“手掌烦热”一证。
问:这是个值得思考的故事,不仅仅让人们了解了经方更多的可能性,也渗透着日本汉方学者研究经方的态度和视角。
专家:女人之所以是女人,就是因为有月经啊。
中医说“女人以血为本”,这个“血”,就是讲的经血,不是讲每个人身体里都流淌的这个血。
经血主要是个现象,它并不是本质的东西。
女大十八变,怎么变的?女孩子月经没来的时候,丑小鸭一个,胸平平的,人瘦瘦的,脸黄黄的,不漂亮,月经来了以后,再看着,体态丰盈起来了,乳房丰满起来了,不再是黄毛丫头。
尤其是结婚以后的少妇,月经正常的,非常顺畅,量也多,颜色也红,反映到外在,皮肤也是通透、细腻的,嘴唇饱满、红润,女人味更足,这个时候的女人,生育能力特别强。
但是到了《内经》所说的“七七四十九,天癸竭”,就是女人在49
岁左右的这个阶段,月经终了,即将进入更年期,肤色就黄、暗,就像春夏怒放的花朵进入了秋季,嘴唇干瘪了,没有光泽了,手也粗糙了……
就是因为古人发现,月经对女人一生的影响太大了,它陪伴也滋养着女性一生中最好的岁月,所以才提出“女人以血为本”的观点。
所以对中医来说,无论是调体、还是治病,只要对象是女人,都非常重视调整月经。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
“温经汤”,用中医的话说,养血、温经、调经,暖宫,说得更通俗一点,就可以把它称作是东方的“雌激素”,女人的美丽方。
所以我常说温经汤是美容方,自然也是美手方。
问:“女人以血为本”,是老祖宗早已经传给世间女性的美丽秘籍——女人想要漂亮,月经一定要好。
什么样的人要用“温经汤”
专家:顺着您的话说,女人为什么如此在意容颜的美丽?说白了,是为了吸引异性,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嘛,但是这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种由性别决定的自发性行为。
也可说是上天的安排,只有两性相吸,恋爱、结婚,共同孕育后代,人种才能绵延不绝。
所以“温经汤”,最初就是为了让女人容易怀孕的方子。
《金匮要略》里如是说:此方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
女子宫寒,久久不能受孕,或者崩漏,崩主要指非经期出血,量很大,来势凶狠,功能性子宫血出血、肿瘤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漏呢,有时候没到经期,或者经期已经结束了几天了,又出了一点血,或者一直不干净,处于淋漓状态,这个是漏。
更年期女性也很容易出现崩漏的情况。
那么这种情况,温经汤是可以解决的。
在我的临床上,月经稀发,几个月来一次,还有的干脆不来;还有的正常来,但是血色比较淡,量少,这都是宫寒的表现,那么,喝温经汤,温暖子宫,温通血脉,月经自然调顺。
这些是古人发现的一个最主要的现象,是使用“温经汤”的第一个指征。
第二个呢,可以发现什么呢?女人的手。
张仲景说“手掌烦热”。
月经不调后,观察一下自己,手掌皮肤会有变化,手掌、脚掌干燥,摩擦后沙沙地响,容易裂口或有毛刺,或有疼痛或发热感。
不像月经调顺时那么洁白、光润、柔软了,这是第二个指征。
第三个指征呢,是口唇。
张仲景说适合用“温经汤”的女性,证见“唇口干燥”。
不少月经不调的女性口唇干瘪,不饱满,颜色比较淡,干燥、开裂,或感觉疼痛,或有热感。
除了这三个主要的特征外,从整体外貌上看,那就是人干枯了,看上去憔悴,没有了女人那种丰润的感觉。
丰润和光泽对女人来说太重要啦,一旦没有光泽了,容颜就显老,心态好像也越来越老。
那么没关系,有这些指征的女性,用上“温经汤”以后再看她,脸色变得红润,手脚皮肤滋润啦,嘴唇丰盈饱满,头发也变得有韧性、有
光泽了,身材更匀称,更有活力,整个人都变漂亮了,这不是名符其实的美丽方嘛!而且原来不受孕的,也容易怀胎。
温经汤:丰满女人的美丽方
问:在《子宫好女人才好》一书中,也谈到,女人的月经和自然界的潮汐相应,和月亮的盈缺相应。
月经不好,就像是地球气候异常了,意味着整体生态环境出了问题,对女人来说,必然要影响到容颜、性格,长斑、干燥、暴躁。
正常的月经对女人的生命、健康如此重要,但眼下,闭经是个很大的问题。
在您看来,引起闭经的主要原因都有哪些?
专家:闭经这个概念要强调一下,一般都要在半年不来月经,这才叫闭经。
闭经呢,一种原发性的,一种继发性的。
原发性闭经,包括先天的生殖器不健全,比如先天的无阴道、无子宫等等,还有脑炎后遗症,还有一些是内分泌异常、发育不良等等,这种情况不多,比较难治,那么一部分原发性的闭经,用“温经汤”来治疗还是有效果的。
比较多的是什么呢,继发性的多,相对好调理。
原因呢,过度生育、多次流产、精神压力大,这些都是诱发闭经的因素。
还有就是过度节食,乱吃减肥药也容易导致闭经。
问:从您的临床来看,出现闭经问题的女性,普遍在哪个年龄层?专家:我门诊治疗的闭经,大多是大一、大二的女生,也有高中生。
问:这类女孩子经常要用到“温经汤”?
专家:对。
上次有一个高二女生,一直不来月经,人不发育,像黄花菜一样,很自卑。
她爸爸陪她来看,我给开了“温经汤”。
吴茱萸、人参,我们用党参来替代,麦冬、半夏、甘草、桂枝、白芍、当归、川芎、丹皮、阿胶、生姜。
要好吃一点再加点红枣。
问:原方吗?
专家:原方,一般不要加减。
我对她爸爸讲,这药要贵一点,温经汤里面有阿胶嘛,我还加了鹿角胶。
她爸爸说没关系。
这个姑娘喝了两三个月,月经来了,看着她脸色越来越红润,曲线越来越明显,整个人越来越漂亮了,也更有自信。
后来这个姑娘还给我送来一个自己打的中国结。
问:真好,就像迟开的花朵,给足阳光和养料,就绽放开来。
“温经汤”这样吃
【专家推荐血虚型女性保健剂量】
吴茱萸5g 党参10g 姜半夏10g 麦门冬15g 甘草5g 桂枝10g 白芍10g 当归10g 川芎10g 牡丹皮10g 阿胶10g 生姜15g 上方加水1200ml,浸泡30分钟左右,文火煎煮40~60分钟。
如果第一次煎时水少了,可少加水煎第二次,再将两次的药液合成。
分2~3次服用。
汤药苦,可把红枣撕开,放入汤中调味。
也可以将几天的药量放在一起煎煮,做成“温经膏”,每天一两调羹,用开水冲服即可。
膏方可委托药店代为加工,也可自制。
【原文】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22》:“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知之?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故唇口干燥也,温经汤主之。
”
【译文】问:妇女50岁左右,前阴下血数十天不止,每到傍晚时就发热,少腹(小腹两侧)拘急胀满(类似于有小便便意的感觉),手掌心发热,心里烦,口干唇燥,是什么原因呢?老师说:此病属于带脉病的下血病。
什么根据呢?因为病人既往有过小产,瘀血停在小腹未去之故。
怎么知道是瘀血未去呢?从唇口干燥症状上即可推知。
用温经汤主治。
【温经汤原方】吴茱萸三两,当归二两,芎穷二两,芍药二两,人参二两,桂枝二两,阿胶二两,生姜二两,牡丹皮二两(去心),甘草二两,半夏半斤,麦门冬一升(去心),右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注意:因体质不同,文中方剂剂量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