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供热系统水力计算

合集下载

供热工程》第5章热水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供热工程》第5章热水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供热工程》第5章热水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一、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
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是根据物理流体流动的基本原理,通过正确的方法,解决热水供暖系统每个回路部分的水力参数问题,以保证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行。

水力参数的计算是热水供暖系统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水力计算可以求出:
1.水流量,即总进出水量及每支管道的流量;
2.水压,即系统压力,每个环节的压力,以及最大和最小的压力;
3.管道长度,即当前系统的总长度及每支管道的长度;
4.水力损失,即每支管道的水力损失;
5.管道直径,即每支管道的外径及内径;
6.管材的选择,即根据水流量,压力和水力损失等参数选择合适的管材,确定系统的一致性;
7.扬程,即每支管道的扬程及总体扬程;
8.系统功率,即整个系统功率。

二、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的步骤
1.获取热水供暖系统的基本参数,包括系统回路数、每个回路总长、循环水量、供暖热水温度差等;
2.确定管道长度,包括机组与循环泵之间的管路长度,以及每个回路的长度;
3.计算水流量,确定每个回路的水流量;
4.选择管材。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确定立管1的管径
立管1与管段3~10并联。同理,资用压力
立管选用最小管径DN15*15。
计算结果,立管1总压力损失为3517pa。
不平衡率24.3%,超过允许值,剩余压头用立管阀门消除。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看出:
例题1与例题2的系统热负荷,立管数,热媒参数和供热半径都相同,机械循环系统的作用压力比重力循环系统大地多,系统的管径就细很多。
根据并联环路节点平衡原理(管段15,16与管段1,14为并联管路),通过第二层管段15,16的资用压力为
确定通过立管1第二层散热器环路中各管段的管径
求平均比摩阻
管段15,16的总长度为5,平均比摩阻为
根据同样方法,按15和16管段的流量G及Rpj,确定管段的d,将相应的R,v值列入表中。
根据各管段的热负荷,求接近Rpj的管径。 将查出的d,R,v,G值列入表中。
2
确定长度压力损失
01
将每一管段R与l相乘,列入水力计算表中
02
根据系统图中管路的实际情况,列出各管段局部阻力管件名称。利用附录表,将其阻力系数 记于表中,最后将各管段总局部阻力系数 列入表中。
由于机械循环系统供回水干管的R值选用较大,系统中各立管之间的并联环路压力平衡较难。例题2中,立管1,2,3的不平衡率都超过 ±15% 的允许值。在系统初调节和运行时,只能靠立管上的阀门进行调节,否则例题2的异程式系统必然回出现近热远冷的水平失调。如系统的作用半径较大,同时又采用异程式布置管道,则水平失调现象更难以避免。
进行第一种情况的水力计算时,可以预先求出最不利循环环路或分支环路的平均比摩阻 。
01
Pa/m
02
式中 ——最不利循环环路或分支环路的循环作用压力,Pa; ——最不利循环环路或分支环路的管路总长度,m; ——沿程损失约占总压力损失的估计百分数

供热工程第四篇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课件

供热工程第四篇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课件
建立能效管理制度,对供暖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系统高 效运行。
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绿色供暖技术的发展,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 发投入,推动可持续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供热工程第四篇室内热水供暖 系统水力计算课件

CONTENCT

•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概述 • 水力计算基本原理 •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实例 •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概述
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系统组成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主要由热源、散热设备、管网和控制系统等部 分组成。
工作原理
通过热水在管网中循环流动,将热量传递给散热设备,再由散热 设备将热量散发到室内,达到供暖的目的。
系统分类与特点
系统分类
根据供热方式的不同,室内热水供暖系统可分为单管系统、双管系统和混合系 统等类型。
系统特点
单管系统简单、造价低,适用于较小面积的住宅;双管系统供热调节灵活,适 用于大面积的住宅和公共建筑;混合系统则结合了单、双管系统的优点,但设 计和施工较为复杂。
定义
水力计算是供热工程中用于确定 热水供暖系统各管段流量、压力 损失等参数的过程,是设计和优 化供暖系统的关键环节。
重要性
准确的水力计算能够确保供暖系 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系统的能效 和稳定性,降低运行成本和维护 难度。
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与参数
基本公式
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包括伯努利方程、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 程等,用于描述流体在管道中的运动状态和能量转换关系。
03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实例
系统模型建立与参数设定
模型简化与假设
为简化计算,假设系统为稳态流动,忽略热损失和 动态效应,将实际供暖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

供热水力计算范文

供热水力计算范文

供热水力计算范文一、计算步骤1.确定供热系统所需的流量和压力首先需要明确供热系统的设计需求,包括所需的供热能力、回水温度、供回水压差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供热水力计算的结果。

2.计算各供热环节的水负荷供热系统包括锅炉房、管道系统和供热末端等,需要计算各个环节的水负荷。

水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系统所需的热水流量,通常以吨/小时或立方米/小时来表示。

3.根据水负荷计算供热系统的总水负荷将各个供热环节的水负荷相加,得到供热系统的总水负荷。

如果系统有多个回路,则需要按回路分别计算。

4.计算系统的总压力损失根据供热系统的管道长度、管径、流速等参数,可以计算出系统的总压力损失。

压力损失是指水在管道中流动时由于阻力而失去的压力,通常以帕斯卡(Pa)或米水柱(mH2O)来表示。

5.选择合适的水泵根据水负荷和总压力损失,选择合适的水泵来满足供热系统的需求。

水泵的选择应考虑到水泵的流量范围、扬程范围和效率等因素。

二、水力计算方法在进行供热水力计算时,常用的方法包括经验公式法、正交法和计算机模拟法等。

1.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是根据过去的实际经验,通过建立公式来计算供热系统的水力参数。

这种方法简单、易于实施,但精度较低,适用于一些简单的供热系统。

2.正交法正交法是一种常用的解析方法,通过建立供热系统的数学模型,使用正交表格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可以考虑到不同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计算结果较为准确。

3.计算机模拟法计算机模拟法是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供热水力计算的方法。

通过建立供热系统的三维模型,模拟水在管道中的流动过程,计算水泵流量和压力等参数。

这种方法计算精度较高,但需要使用专门的软件进行计算。

三、水力计算注意事项1.系统的设计温度和压力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不能超出管道和设备的承受范围。

2.水力计算需要考虑灵活性,保证在不同负荷和压力条件下都能正常运行。

3.考虑到水力损失和水泵效率等因素,应选择合适的水泵,并进行合理的管道布置。

供热系统水力计算

供热系统水力计算

p -压强水头,(压力能水头)表明流体在断面压强作用 g
下,测压管上升的高度。
Z -位置水头,相对于基准面的高度。
2 -流速水头,(动能水头)以初速度铅直上升射流时的
2g
理论高度
总水头:
H p Z 2
g
2g
即压力能水头、位置水头之和动能水
头三者之和
总水头线(A-B线)
测压管水头线——水压线(C-D线)
管道直径(如何计算?) 管段压力损失(实际值) 管道流量(管径、管段允许压降已知)
◆水力计算有什么用处?
一、热水网路水力计算基本公式
2、管段的压力 (能量) 损失包括 哪两部分?
沿程阻力损失 p y 局部阻力损失 p j
○总阻力损失 p p y p j
一、热水网路水力计算基本公式
3、管段的沿程损失计算公式?
问题思考
请问:教材P36例2-4中各供暖热用户与 外网可采取何种连接方式?
用户1: 用户2:? 用户3:? 用户4:
To be continued
§4.4热网水泵的选择
一、热网循环水泵的选择方法 1、选择参数的确定 1)流量的确定
流速与质量流量的关系?
3.实际中往往不修正的原因是什么? (P23例子)
§4.2水力计算的方法与步骤
简述水力计算步骤?
0
+2
Q2=1.05×106 W
F2
P3=2.0×104 Pa
+4
+2 60m
0
h3=33m -2 -3
-5
-8
A 150m
B
160m
C
200m D 3
100m
Q3=0.69×106 W P3=1.45×104 Pa

供热工程-中级职称复习题(中)

供热工程-中级职称复习题(中)

第四章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第一节热水供暖系统管路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一、热水供暖系统管路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ΔP=ΔPy +ΔPi=R l+ΔP i Pa二、当量局部阻力法和当量长度法第二节重力循环双管系统管路水力计算方法第三节机械循环单管热水供暖系统管路的水力计算方法机械循环系统的作用半径大,其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总压力损失一般约为10-20kPa,对水平式或较大型的系统,可达20一50kPa。

进行水力计算时,机械循环室内热水供暖系统多根据入口处的资用循环压力,按最不利循环环路的平均比摩阻来选用该环路各管段的管径。

当入口处资用压力较高时,管道流速和系统实际总压力损失可相应提高.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最不利循环环路常用控制值的方法,按=60—120Pa/m选取管径.剩余的资用循环压力,由入口处的调压装置节流。

在机械循环系统中,循环压力主要是由水泵提供,同时也存在着重力循环作用压力。

对机械循环双管系统,水在各层散热器冷却所形成的重力循环作用压力不相等,在进行各立管散热器并联环路的水力计算时,应计算在内,不可忽略.对机械循环单管系统,如建筑物各部分层数相同时,每根立管所产生的重力循环作用压力近似相等,可忽略不计;计算步骤1.进行管段编号2.确定最不利环路3.计算最不利环路各管段的管径4.确定其他立管的管径,计算阻力不平衡率在允许值±15%范围之内。

防止或减轻系统的水平失调现象的方法。

(1)供、回水干管采用同程式布置;(2)仍采用异程式系统,但采用“不等温降”方法进行水力计算;(3)仍采用异程式系统,采用首先计算最近立管环路的方法。

第四节机械循环同程式热水供暖系统管路的水力计算方法1.首先计算通过最远立管的环路.确定出供水干管各个管段、立管Ⅴ和回水总干管的管径及其压力损失.2。

用同样方法,计算通过最近立管的环路,从而确定出立管、回水干管各管段的管径及其压力损失。

3.求并联环路立管和立管的压力损失不平衡率,使其不平衡率在±5%以内。

第四章供暖系统水力计算

第四章供暖系统水力计算

第二节机械循环单管热水供暖系统管路的水力 计算方法和例题
• 机械循环系统的作用半径大,其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总 压力损失一般控制在10-20kPa,对水平式或较大型系统, 可达20-50kPa • 进行水力计算时,机械循环室内热水供暖系统一般先设 定入口处的资用循环压力,按最不利循环环路的平均比 摩阻Rpj,来选用该环路的各管段管径。当入口处的资用 压力较高,管道流速和系统的实际总压力损失可相应提 高。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最不利循环环路的各管段水 流速过高(即管径过小),各并联环路的压力损失势必 难以平衡。所以常用控制Rpj值的方法,取Rpj=60120Pa/m选取管径,剩余的资用循环压力,用入口处的 调压装置节流。
3)根据G、 Rpj,查水力计算表,选择接近Rpj的管径, 查出d、R、v列入表中。 例如管段1,Q=74800W,则 根据G=2573kg/h, Rpj=45.3Pa/m,查表,d=40mm, 用插入法计算出R=116.41Pa/m,v=0.552m/s
R的计算: 118.76 110.04 (2573 2500) 110.04 116.41 Pa/m 2600 2500 v的计算: 0.56 0.53 (2573 2500) 0.53 0.55 m/s 2600 2500
6)求各管的阻力△P P Py Pj Rl Pj 7) 求最不利环路的总压力损失(总阻力)
( Rl P )
j 112
8633 Pa
入口处的剩余循环作用压力用调节阀门节流消耗掉。 4.确定其它立管的管径。立管Ⅳ: 1)求立管Ⅳ的资用压力 它与立管Ⅴ为并联环路,即与 管段6、7为并联环路。根据并联环路节点压力平衡原 理, △P’Ⅳ=(△Py+△Pj)6、7-( △P’Ⅴ-△P’Ⅳ) = (△Py+△Pj)6、7 Pa 2)求Rpj R pj P 0.5 2719 81.4 Pa/m

《供热工程》第5章热水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供热工程》第5章热水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P SG2
S Aξ zh
A

900
2
1 2d
4

2
zh d
l
d

5.3.1 热水管路阻力数的计算
串联管路的阻力数
P P1 P2 P3
SchG2 S1G2 S2G2 S3G2
Sch S1 S2 S3
在串联管路中,管路的总阻力数为各串联管段阻力数之和
G1 : G2 : G3 (1/ s1)0.5 : (1/ s2 )0.5 : (1/ s3 )0.5 a1 : a2 : a3 在并联管路上,各分支管段的流量分配与其通导数成正比, 与其阻力数成反比
5.3.2 不等温降水力计算方法和步骤
不等温降水力计算方法
系统中各并联环路的温度降不必相等,而是根据并联环路 平衡要求的压力损失确定环路流量,再由流量来计算环路 的温度降,最后确定散热器面积的水力计算方法
由远及近计算其他环路
先确定计算环路的平均比摩阻Rpj
Rpj

0.5Pi l
计 是算 与环 其路 并的 联作 的用 最压 不头 利, 环路Pa的各管段的压力损失总和
根据计算的Rpj 值和各管段设计流量值,查水力计算表, 得到设计流量下各管段的管径d和实际比摩阻R值,并计 算该环路的总压力损失
较核计算环路的总压力损失与其作用压头的不平衡率
Δ ΔPi ΔHi 100% 15% ΔPi
5.2.1 异程式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例题
确定如图所示机械循环垂直单管顺流式热水供暖系统管路 的管径。 热媒参数:供水温度tg=95oC;th=70oC。 系统与外网连接,在用户引入口处的供回水压差为30kPa。 图中所示为系统两个支路中的一个支路,楼层高为3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③旁通管连续补水定压,系统运行压力调节灵活。
? ④旁通管不断通过网路水,循环水泵流量增加,电 耗增加。
? ⑤旁通管连续补水定压,补水泵可以连续运行,也 可间歇运行。
三、气体定压
气体定压分为:氮气定压和空气定压,都是利用低位定 压罐保持供热系统恒压。 ? 氮气定压:在定压罐中灌充氮气。 ? 空气定压:在定压罐中灌充空气,为防止空气溶于水中 腐蚀管道,常在空气定压罐中装设皮囊,把空气与水隔 离。 ? 氮气定压的特点:热水供热系统运行安全可靠,能防止 系统汽化和水击。但消耗氮气,设备较复杂,氮气罐体 积较大。 ? 适用范围:氮气定压多用于高温水系统;
第六节 水泵的选择
一、热网循环水泵的选择 1 .流量
G ? (1.1 ~ 1.2)G?
2 .扬程
? ? H ? (1.1 ~ 1.2) H r ? H w ? Hb w ? Hh y
3.循环水泵的选择原则
? 水泵Gxh ≮管网Gw.z ;当 装有旁通管时,应计旁通 管流量。
? 循环水泵特性曲线,工作 点附近较平缓, G变化时, H 变化较小。
? 当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时,宜选用流 量和扬程不等的泵组。
? 对只有采暖和热水供应的热水供热系统,可考 虑专设热水供应循环水泵。
? 多台水泵并联运行,选择水泵时,应绘制水泵 和热网水力特性曲线,确定其工作点。
二、补给水泵的选择 补给水泵定压时 流量
开式 Gb ? 4Gbs
闭式 Gb ? Gxt.m ax? Gbs 扬程 H b ? H j ? ? Hb ? Zb
? 循环水泵安装在回水管上, 允许工作温度 ≮80 ℃;安 装供水管上,必须采用热 水循环水泵。
? 水泵工作点应在水泵的高 效区内。
Δp H
η
G
? 循环水泵不少于两台,其中一台备用。当四台 或四台以上并联运行时,可不设置备用水泵。 采用集中质调节时,宜选用相同型号水泵并联 工作。
? 多热源联网运行或质量 —流量调节的单热源供 热系统,热源循环水泵应采用变频调速。
变化等
热水网路压力状况的基本技术要求
? 1.动水压线 ? 在网路循环水泵运行时,网路上各点测压管水头连线,
称为动水压曲线。 ? ⑴在与热力网路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内,压力不应超过
该用户系统用热设备及管道构件的承压能力。P系统≯ 设备及关键承压能力 ? ⑵在高温水网路和用户系统,水温超过100℃的地点, 热媒压力应不低于该水温下的汽化压力。还应留有 3汽0化~5压0K力pa如富表裕2压-3力所。示P。≮P汽化+30~50kPa。不同温度下的
? ⑶与热水网路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无论网路循环水泵 是否运行,其用户系统回水管出口处的压力必须高于用 户系统的充水高度,以防止系统倒空吸入空气,破坏正 常运行和腐蚀管道。
? P 回>H 系统(系统充水高度) 不倒空 ? ⑷网路回水管道内任一点的压力,都应比大气压力至少
高出5mH 2O ,以免吸入空气。 ? P 回=大气压+5mH 2O ? ⑸在热水网路的热力站或用户引入口处,供、回水管的
?对策:将膨胀水箱的膨胀管改道水泵的吸入口附近。如图。
工程实例分析(3)
现象:异程式上行下给热水采暖,供、回水干管均 明装。过门以后的立管,如下图,立管②、③不热 或有时热,有时不热。
定不变的方法称为补给水泵定压。 ⑵补给水泵定压方式 ? 补给水泵连续补水定压方式 ? 补给水泵间歇补水定压方式 ? 补给水泵定压点设在旁通管处的定压方式
⑶补水泵定压的特点
? 优点:设备简单,投资少,便于操作。
? 缺点:怕停电,对于大型供热系统应设双路电 源。
⑷适用范围
? 当系统恒压点压力要求较高,无法采用膨胀水 箱定压时,可采用补给水泵定压。是目前国内 集中供热系统中最普遍的一种定压方式。
设独立的供热系统。
第三节 水力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 水力计算的基本步骤 1 .热用户的设计流量
⑴采暖、通风、空调热用户及闭式热水供热系 统生活热水热用户
G?? 3.6Q? c(t1?? t2?)
⑵开式热水供热系统生活热水热用户
G ??
3.6Q? c(t1?? tl )
第三节 水力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2 .热力网各管段的流量 管段的计算流量就是该管段承担的各用户的计算流 量之和,即
第二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水力计算
第一节 概 述
? 为什么要进行热网的水力计算?
第一节 概 述
? 水力计算的主要任务 ⑴已知G和ΔP ,确定d ; ⑵已知G和d ,计算ΔP ; ⑶已知d 和允许ΔP ,计算或校核G; ⑷根据水力计算结果,确定循环水泵的流量和
扬程。
第一节 概 述
? 水力计算的作用 (1) 绘制热网水压图,确定供热系统最佳运行工况,分析
工程实例分析(1)
可以采用一、二级泵的系统。二级泵安装在压降较 大的用户环路上,只负担这一用户的负荷,从而使 主环路的循环泵(一级泵)仍在0.15MPa的压头 下运转。
工程实例分析(2)
某工程的膨胀水箱的膨胀管和循环管与干管连接如 图,系统热的不好,供水温度水箱的膨胀管和循环管而循环, 使系统循环水量减少。显然是膨胀水箱与系统连接错误。
(3)适用范围 ? 适用于系统规模较大、供水温度较高的供热系统。
2.补给水泵间歇补水定压方式
(1)原理
? 作用原理:补给水泵的启动和停止运行是由电接点式压力表 的表盘上的触点开关控制的。
? 到达定压点的上限值时,补给水泵停止运行。当网路循环水 泵的吸入端压力下降到定压点的下限值时,补给水泵重新启 动补水。
1.补给水泵连续补水定压方式 (1)原理
定压点--设在网路循环水泵的吸入端。 压力调节阀--保持定压点恒定的压力。
作用原理:定压点压力作用在调节 阀膜上,从而控制阀芯的移动,调 节阀孔流动面积,调节流量,维持 定压点压力。
(2)特点
? 补水泵始终连续运行,即使供热系统停止运行时也 如此,电耗大。
H j —补水点的压力,即系统静水压曲线的高度, mH20 ; ? H b —补水系统管路的压力损失, mH2O ; Zb —补水箱水位与补水泵之间的高度差, m。
3.热水网路补水泵的选择原则
? 闭式热水供热系统的补给水泵的台数,不应 少于两台,可不设备用泵。
? 开式热力网补水泵不宜少于三台,其中一台 备用。
⑵特点 ? 优点:补水泵间歇运行,减少电耗。
? 缺点:压力有一定的波动,造成补水泵的频繁 启动,影响补水泵的使用寿命。
⑶适用范围
? 宜使用在系统规模不大、供水温度不高、系统 漏水量较小的供热系统中。
3.补给水泵补水定压点设在旁通管处的定压方式
? 在热源的供、回水干管之间连接一根旁通管, 利用补给水泵,使旁通管J点保持符合静压线要 求的压力。
供热系统正常运行的压力工况,确保热用户有足够的 资用压头,系统不超压、不汽化、不倒空。 (2) 选择用户系统与供热管网的合理连接方式、选定用户 入口装置。 (3) 选定供热系统的循环水泵。 (4) 确定定压方式,系统加压方式,节能措施。选定补给 水泵。 (5) 计算供热管网的建设投资、金属耗量和施工安装工程 量。
X ? ? Pz ? ? Psh ? 100 /% ? 15% ? Pz
第五节 热水网路的水压图
? 水力计算只能确定热水管道中各管段的压力损 失(压差)值,但不能确定热水管道上各点的 压力(压头)值。
? 水压图可以清晰地表示出热水管路中各点的压 力。
第五节 热水网路的水压图
通过绘制系统水压图可分析和确定: ①管道任何一点 P ②各管段 ΔP ③各管段 R ④系统中是否汽化、超压、倒空 ⑤供、回水管压力差是否 ≥用户系统所需的作用压头 ⑥系统正常运行或循环水泵停运时,系统各点的压力
资用压差,应满足热力站或用户所需的作用压头。 P 资 ≥∑ΔP作用
? 2.静水压线
? 静水压曲线是网路循环水泵停运时网路上各点测压管 水头的连接线。它是一条水平线。
? ⑴与热水网路直接连接的供暖用户系统内,静态压力 不应超过系统中任何一点的允许压力。
? ⑵不应使热水网路任何一点的水汽化,应保持 3-5m 的富裕压力。
的定压方式称为膨胀水箱定压。 ? 2.作用:贮水、排气、定压。 ? 3.原理
4.结构:一般用钢板制成,通常是圆形或矩形。
膨胀水箱上一般装有膨胀管、溢流管、信号管、 循环管和排污管
5.膨胀水箱容积
Vp ? ? ? tVs
6.膨胀水箱的高度
Zj
?
Pq
?g
?
(2
~ 5)
?
HP
?
40
膨胀水箱 1-溢流管 2-排水管 3-循环管 4-膨胀管
? 当动态水力分析考虑热源停止加热的事故时: 事故补水能力≮ΔV 95-70 +G bs
? 事故补水时,软化除氧水量不足时,可补充 工业水。
第七节 供热系统的定压方式
? 供热系统的定压方式主要有:膨胀水箱定压, 补给水泵定压,补给水泵变频调速定压,气 体定压罐定压和蒸汽定压等。
一、膨胀水箱定压 ? 1.定义:利用膨胀水箱来维持定压点压力恒定
5-信号管 6-箱体 7-人孔 8-扶梯
7.特点
? 优点:压力稳定,不怕停电。
? 缺点:水箱高度受限,当最高建筑物层数较高 且远离热源,或为高温水供热时,膨胀水箱的 架设高度难以满足设计要求。
8.适用范围
? 适合于建筑层数较低的小区低温热水供热系统。
二、补给水泵定压 ⑴定义:用供热系统的补给水泵保持定压点压力固
? Gzh? ? Gi?
3 .热水网路的主干线 热水网路水力计算是从主干线开始计算。网路中平 均比摩阻最小的一条管线,称为主干线。《热网规 范》规定,可取40~80 Pa/m 。
第三节 水力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4 .支干线、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