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性工学工作流程的汽车内饰设计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内饰CMF设计意象评价研究

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内饰CMF设计意象评价研究

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内饰CMF设计意象评价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内饰CMF设计意象评价研究。

通过对感性工学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应用、CMF设计在汽车内饰中的作用以及设计意象在汽车内饰中的表达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影响汽车内饰设计意象评价的因素。

提出了汽车内饰CMF设计意象评价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

结论部分对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内饰CMF设计意象进行总结评价,同时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汽车内饰设计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行业的不断创新与进步。

【关键词】感性工学、汽车内饰、CMF设计、设计意象、评价研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局限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汽车内饰作为汽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车辆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更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随着人们对汽车设计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工程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和情感化的追求。

基于感性工学的设计理念逐渐被引入汽车内饰设计领域。

感性工学是一种通过理解人类感知和情感的方法来指导产品设计和评价的学科,它着重于设计如何影响人的情感和感知,从而创造出更具有情感共鸣的产品。

在汽车内饰设计中,基于感性工学的设计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把握用户的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从而打造出更具个性化和舒适性的汽车内饰。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内饰CMF(颜色、材质、饰面)设计意象评价研究,希望通过对感性工学、CMF设计和设计意象等方面的探讨,为汽车内饰设计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提升设计品质和用户体验。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内饰CMF设计意象评价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感性工学、CMF设计以及设计意象在汽车内饰中的应用,揭示影响汽车内饰设计意象评价的因素,并探讨相应的评价方法。

通过这一研究,旨在提供对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内饰CMF设计意象评价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汽车内饰设计师提供更多的创作思路和设计方法,实现汽车内饰设计的感性化和个性化,提升用户体验和品牌形象。

感性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感性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感性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一、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产品设计已经从单纯的物质功能满足转变为对用户心理需求的深度挖掘。

在这一转变中,感性工学作为一种新型的设计理念和方法,逐渐受到设计界和企业界的重视。

感性工学起源于日本广岛大学,是一种以用户感性需求为核心,将消费者的感性转化为产品设计要素的技术。

它通过探索人们对产品的情感反应,将这些情感反应转译为具体的产品设计要素,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优势。

在当前的消费多样化格局下,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已经从基本的使用需求转变为对个性化、情感化需求的追求。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要想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应用感性工学,使产品不仅满足基本功能,还要符合消费者的情感期待。

感性工学已经成为一种以用户为主导的产品设计技术,其目标是构建出满足用户感性诉求的产品模型,使产品与用户实现心理感受和使用功能的匹配。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感性工学已经从最初的建筑室内设计拓展到产品、建筑、环境与城市设计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尤其在产品设计中,感性工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家具等多个行业。

设计师通过运用感性工学的方法,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从而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期待的产品。

感性工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感性工学的理念和方法有效地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这一研究领域涉及到感性工学的理论基础、实施方法、案例分析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

感性工学的概念与起源20世纪后半叶,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需求的增长,感性工学应运而生。

日本是感性工学研究的先驱,反映了东方文化中对情感和体验的重视。

利用心理学原理,如认知心理学和情感心理学,来理解用户的感性需求。

应用统计学和工程设计方法,将感性需求量化并转化为设计元素。

通过感性工学,设计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创造出更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

基于感性工学的高速列车内环境设计

基于感性工学的高速列车内环境设计

感谢观看
在高速列车内环境设计中,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的主题。主题应该突出高速列 车的特点,同时结合乘客的需求和喜好。例如,可以将主题定为“科技与舒适共 存”,突出高速列车的快捷和舒适的特性。
接下来,需要通过情节来展开故事。例如,可以描述一个年轻的商务人士在 乘坐高速列车时,因为环境舒适而得到了很好的休息,从而在旅途中完成了重要 的工作任务。这个情节可以引出高速列车内环境对于乘客休息和工作的双重重要 性。
7、空间布局: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合理安排车厢内的空间布局。例如, 通过设置私密性较好的公务舱、亲情舱等个性化空间,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
总之,通过运用感性工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加乘客的感受和情感,从而设 计出更加舒适和惬意的的高速列车内环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乘客的旅行体验, 也有助于推动和人工照明,确保车厢内的光线适宜。同时, 可以采取智能化调控方式,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和环境需求调节照明强度和色温, 以营造舒适的氛围。
4、空气循环:良好的空气循环系统可以保证车厢内的空气新鲜。可以通过 增加换气口、改进空调系统等方法,提高空气流通效果。同时,应注意做好滤尘、 除味等工作,确保空气质量。
基于感性工学的方法,我们可以将这些感受和情感作为设计的依据,从以下 几个方面来改善高速列车内环境:
1、座椅设计:可以考虑采用人体工程学原理,增加座椅的柔软度和舒适度。 同时,可以设计可调节高度和倾斜角度的座椅,以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
2、噪声控制:在列车行驶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隔音材料、优化车身结构 设计等方法来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此外,可以合理安排乘客座位布局,尽量 避免噪音对敏感区域的影响。
基于感性工学的高速列车内环 境设计
基本内容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的发展,高速列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然 而,长时间乘坐高速列车容易让人感到疲惫和不适。因此,如何设计出让乘客更 加舒适和惬意的旅行体验的高速列车内环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感性工学作 为一种涉及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和设计学的跨学科方法,为高速列车内环境设计 提供了新的思路。

感性工学的应用研究

感性工学的应用研究

感性工学的应用研究第一章引言感性工学是人机交互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感受、需求和行为,并将这些因素融入到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

感性工学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医疗设备等,其研究结合了心理学、人类学、工业设计和人机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

本文将从感性工学的概念、应用领域和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能更好地了解感性工学的应用研究。

第二章感性工学的概念感性工学是一门改善人机交互的设计科学,它关注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所产生的感受和体验,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感性工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经济性、实用性和美观性,同时也增强用户的使用满意度和忠诚度。

感性工学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感知、认知和情感。

其中感知是指人通过感官接受和处理外界信息的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认知是指人们对信息进行处理、组织和理解的能力,如记忆、思维、判断等;情感是指人在使用产品时所感受到的情感体验,包括喜爱、厌恶、兴奋、平静等不同的情感状态。

感性工学的应用研究使设计过程更加人性化,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感性工学的应用还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利益。

第三章感性工学的应用领域感性工学的应用涉及到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章节主要从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和医疗设备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3.1 交通工具感性工学在交通工具领域应用广泛,既包括小型交通工具如电动自行车和汽车,也包括大型交通工具如客机和高铁。

对于汽车而言,感性工学考虑用户的乘车体验和驾驶体验,注重人机界面的设计和操作的便捷性,提高了汽车的驾驶安全性和乘客舒适性。

此外,感性工学还可以帮助设计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车身、座椅等零部件,为汽车用户提供更为贴心的使用体验。

3.2 家用电器感性工学在家用电器领域中的应用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在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家居电器的设计过程中,感性工学可以帮助设计人员确定用户对电器使用的需求、期望以及使用中产生的体验等方面的问题。

210975389_基于感性工学的驾舱座椅CMF研究及中式元素设计应用

210975389_基于感性工学的驾舱座椅CMF研究及中式元素设计应用

第44卷 第6期 包 装 工 程2023年3月 PACKAGING ENGINEERING 441收稿日期:2022–11–05基金项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博士单位培育-艺术学院申博学科支撑项目 基于感性工学的驾舱座椅CMF 研究及中式元素设计应用石小涛1,2,郭霞1,鲁子涵1,程宇航1,王文丽1,沈晔雯1(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2.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上海 200092) 摘要:目的 结合感性工学相关理论,借助眼动仪开展设计研究,实现中式驾舱座椅CMF 设计优化,并为今后的相关设计实践提供借鉴依据。

方法 提取所研究产品的意象信息与相应的CMF 设计样本,建立汽车座椅CMF 设计实践过程中的感性工学评价模型,通过明确感性意象与选定样本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方案设计;结合眼动追踪技术实验进行汽车座椅CMF 方案评价,获得中式汽车座椅CMF 设计方案。

结果 将感性工学理论运用到汽车座椅的CMF 设计实践中,有利于优化调整座椅CMF 的设计思路;通过眼动试验能够对基于用户感性需求座椅CMF 设计方案进行评价优选。

结论 在进行汽车驾舱的座椅CMF 设计时,不仅需要从产品本身出发来考虑其设计要素、实用性与合理性,还要从用户的角度入手,从感性层面对用户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感性工学原理构建的设计流程与方法,将CMF 设计实践过程中的颜色遴选、材质、表面处理等环节进行合理化调整,有利于CMF 设计方案的优化。

关键词:座椅设计;CMF 设计;汽车内饰;感性工学;眼动实验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63(2023)06-0441-08 DOI :10.19554/ki.1001-3563.2023.06.050CMF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Elements in CockpitSeat Based on Kansei EngineeringSHI Xiao-tao 1,2, GUO Xia 1, LU Zi-han 1, CHENG Yu-hang 1, WANG Wen-li 1, SHEN Ye-wen 1(1.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1620, China; 2.Shanghai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Design and Innovation,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The work aims to conduct design research with the help of eye tracker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heory of Kansei engineering, to optimize the CMF design of Chinese cockpit seat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design prac-tice. The image information of the studied product and the corresponding CMF design samples were extracted to establish a Kansei engineering evaluation model in the process of CMF design of automobile seats. The scheme design was carried out by clarifying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ceptual image and the selected sample. Combined with the eye tracking technology experiment, the CMF scheme of automobile seats was evaluated, and the optimal CMF design scheme of automobile seats was obtained. The application of Kansei engineering theory to the CMF design practice of automobile seats was conducive to optimizing and adjusting the CMF design ideas of seats. Through the eye movement experiment, the CMF design scheme of seats based on the user's emotional needs can be evaluated and selected. When designing the seat CMF of the automobile cockpit, it is not only necessary to consider its design elements, design practicality and ra-tionality from the product itself, but also to start from the user's point of view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user from the per-ceptual level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sign process and method constructed by the principle of Kansei engineering, and rationalize and adjust all links in the CMF design practice process, to be conducive to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MF design scheme.KEY WORDS: seat design; CMF design; automotive interior; Kansei engineering; eye movement experiment442 包装工程 2023年3月CMF设计是产品设计实践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具体指色彩[1]、材料以及产品表面处理工艺,设计师需要将色彩、材料、工艺与设计本身进行最恰当的对应,做到“良材优设”,更好地实现设计价值。

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研究

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研究

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研究感性工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感知、情感和体验的学科,它在产品设计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产品不仅仅是功能的实现,更是情感的表达和用户体验的提升。

因此,探索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对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需要考虑产品的外观设计。

外观是消费者最先接触到的产品特征之一,直接影响他们对产品的第一印象和情感体验。

通过运用颜色、形状、纹理等视觉元素,设计师可以将产品的特点和品牌形象直观地传达给消费者。

例如,某汽车品牌采用流线型的车身设计和动感的外观线条,以展现其运动性能和时尚感,从而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其次,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还需要关注产品的材质选择。

材质是产品与用户之间的直接接触点,对用户的感受和体验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选择适合的材质,设计师可以传达出产品的质感、舒适度和品质感。

举个例子,某家具品牌使用高质量的实木材料制作家具,以突出其自然、环保和高端的品牌形象,吸引注重生态环境和品质的消费者。

另外,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还可以运用声音、光线和触觉等非视觉元素。

声音的选择和设计可以为产品增添情感和个性,例如,某音响品牌在设计产品时注重音质的优化,以提供高品质的音乐体验。

光线的应用也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例如,某酒店采用柔和的灯光设计,为顾客创造出温馨和舒适的用餐环境。

触觉元素的运用可以增强产品的互动性和用户体验,例如,某智能手机在触摸屏上设置了震动反馈,使用户在操作时能够获得实际的触感反馈。

综上所述,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外观设计、材质选择和非视觉元素的运用,设计师可以有效地表达产品的特点、品牌形象和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

未来,随着感性工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可以预见到更多个性化、情感化的产品将进入市场,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更高质量的产品体验。

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造型研究

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造型研究

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造型研究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汽车造型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车辆的性能,还关系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因此,如何将感性工学理论应用于汽车造型设计,提高汽车产品的附加值,已成为汽车工业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

感性工学是一种将人的感觉、情绪、认知等主观因素与产品设计相结合的理论。

它通过分析人的感性认知,运用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设计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为产品设计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汽车造型设计中,感性工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进而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偏好的汽车造型。

汽车造型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审美性、功能性和人性化是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

审美性是指汽车造型要美观大方,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功能性是指汽车造型要与车辆的性能相协调,满足消费者对车辆使用的要求;人性化则是指汽车造型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方便消费者驾驶和乘坐。

在感性工学的指导下,设计师可以更加注重消费者的感性需求,使汽车造型设计更具针对性。

在感性工学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感性工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优化汽车造型设计,可以提高汽车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例如,通过分析消费者的审美倾向和感性认知,设计师可以制定出更加符合消费者偏好的汽车造型设计方案;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可以设计出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的汽车座椅、驾驶室等内部结构;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汽车造型设计和优化。

以某款新型家用轿车为例,该车在感性工学的指导下,结合了审美性、功能性和人性化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设计。

在审美性方面,该车采用了流线型车身、锋利的前脸和宽大的车身等设计元素,使整车看起来更加动感、时尚;在功能性方面,该车充分考虑了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风阻系数等因素,以满足消费者对车辆性能的需求;在人性化方面,该车座椅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驾驶室布局合理,方便消费者驾驶和乘坐。

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内饰CMF设计意象评价研究

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内饰CMF设计意象评价研究

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内饰CMF设计意象评价研究汽车内饰的设计是汽车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是为了提升汽车的外观和舒适度,更关乎到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功能性。

在汽车内饰设计中,CMF(Color, Material, Finish)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用户对汽车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内饰CMF设计意象评价研究,旨在通过感性工学的方法探讨汽车内饰CMF设计意象的评价,以提升汽车内饰的设计水平和用户体验。

一、研究背景基于感性工学的研究方法强调通过感性的体验来评价产品的设计,更加关注用户对产品的感受和情感反馈。

将感性工学方法应用于汽车内饰CMF设计意象评价研究,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用户对内饰设计的感性体验,为汽车内饰设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二、研究内容1.感性工学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应用感性工学是一种将人的感性体验纳入产品设计评价的方法,其中包括色彩、材料、形状、质地等对于人的感知的影响以及对情感、情绪的激发。

将感性工学的方法应用于汽车内饰设计中,能够更好地从用户的角度去评价和改进设计,增强用户对汽车内饰的好感度。

2.汽车内饰CMF设计意象评价的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探索汽车内饰CMF设计的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情感分析等多种方法,旨在深度挖掘用户对汽车内饰CMF设计的感性体验和情感反馴,为汽车内饰设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3.案例分析和对比研究选取不同风格和定位的汽车品牌,分析其内饰CMF设计的特点和用户的感性体验反馴,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不同风格内饰的设计特色和用户的感性评价,为汽车内饰CMF设计提供更为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改进建议。

4.情感设计在汽车内饰CMF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情感设计对汽车内饰CMF设计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情感设计来塑造汽车内饰的独特意象,增强用户的情感共鸣,提升汽车内饰的好感度和品牌形象。

三、研究意义2.加强汽车品牌内饰设计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通过对不同品牌汽车内饰CMF设计的对比研究,发现内饰设计的特色和用户的感性评价,为汽车品牌提供更为准确的差异化设计策略,增强品牌内饰设计的竞争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感性工学工作流程的汽车内饰设计研究刘胧,汤佳懿,高静(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1804)摘要:采用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设计方法,建立了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设计工作流程。

通过汽车中控台内饰设计的实际案例,介绍感性工学的内容和执行程序,研究感性工学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适用性。

关键词:感性工学;工作流程;汽车内饰设计中图分类号:TB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133(2010)11—0094—05Research on automobile interior design based onoperation process of kansei engineeringLIU Long,TANG Jia-yi,GAO Jin(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hool of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1804,China)Abstract:The product design method based on kansei engineering was adopted.And a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ss based on kansei engineering was introduced.Then it gives an actual case,introduces the content and procedure of the method,discusses the adapt-ability and develops a new idea in automobile interior design.Key words:kansei engineering;standard operation process;automobile interior design随着科技进步和产品竞争的日益激烈,批量化和功能化产品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消费者越来越强调产品带来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差异,其购买决定也更多地受到情感和心理需求的影响。

因此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流程成为主流。

设计人员若能掌握消费者的心理,深入探索消费者的感觉及需求,就能成功地开发出好的产品[1]。

“感性工学”理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是一项旨在将消费者的感性需求转译成产品设计要素的技术。

至今,马自达公司运用感性工学技术开发的Miyata跑车,早已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跑车之一。

福特公司从马自达公司学习感性工学技术,也开发出了倍受欢迎的Taurus汽车。

此外,三菱、丰田、本田和尼桑等汽车公司亦积极开展感性工学的研究和应用。

1研究方法与工作流程感性工学的实施通常较为复杂,对于像马自达这样的国际大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是可行的。

但对于多数中小型公司,往往难以严格按照程序建立感性工学系统并定期维护。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开发出一套适用于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设计工作流程,力求在保证数据和过程严谨、科学的基础上,对感性捕捉过程和数据处理过程适当简化,并建立一套便于应用的流程,以确定用户感性需求和产品设计要素之间的关联,并采用这种关联指导产品设计。

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设计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设计工作流程1.1明确产品设计定位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设计是从目标用户的需求调查研究开始,产品的设计定位不同,所对应的用户对产品感性的认知、自身的需求以及购买力等方面都可能不同。

因此首先要明确产品的设计定位,明确产品的目标用户群。

1.2搜集典型产品造型为了获取目标消费群对产品造型的偏好,首先广泛搜集各种要设计产品的造型图片,将这些图片进行初步分类,去除类型接近的图片,找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图片。

1.3感性意向认知研究1.3.1搜集、筛选感性词汇通过杂志、产品宣传册、说明书、网站,以及与消费者交谈等各种途径搜集尽可能多的描述目标产品的感性形容词,一般要100 600个,从中剔除明显不合适的词汇,通过问卷调查、集群分析或研究小组讨论等方法对感性形容词进一步筛选,直到选出5 10组最能从各感官角度描述消费者对该类产品感性的形容词。

1.3.2设计用户问卷调查表将典型产品造型图片进行一定的方式编号,结合最后确定的感性语汇,建立语义差分量表。

该阶段要注意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1.3.3用户对产品进行评测采用设计好的问卷调查表让受试者对代表性产品样本进行评价,获取目标用户对产品的感性认知。

受试者一定要符合产品的设计定位,其年龄和职业也要与目标消费用户相一致。

1.4产品造型认知研究1.4.1确定产品造型要素根据产品典型造型,查阅相关文献,进行专家访谈,挖掘产品造型要素,分析后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造型要素。

该过程中可以使用帕累托图进行分类分析,确定产品造型特征要素。

1.4.2设计产品造型要素分解问卷将典型产品造型图片进行一定的方式编号,结合最后确定的产品造型要素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设计要易于理解、阅读和填写,要确保调查的信度和效度。

1.4.3设计师对产品造型要素特征进行结构设计采用设计好的问卷调查表让专业设计师对代表性产品样本进行造型要素结构设计,通过完成调查问卷,确定主要的产品特征和设计要素。

1.5运用数学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数量化理论或其他统计方法对评价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1.6建立感性词汇与造型要素关联性在将感性评价转换为工学尺度的过程中,可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最优尺度分析和神经网络算法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可得到哪一项造型要素影晌感性,其影响程度和范围怎样以及每个造型要素之下的各个造型特征对感性评价的正负影响等。

1.7分析结果、指导设计过程进一步阐述感性词汇与产品造型要素间所呈现的对应关系,归纳出在定性层面上的基于感性意象的产品造型设计原则,指导之后的产品开发。

2实例研究本次研究以汽车中控台的设计为例,目标消费群体为大学毕业后3 4年的购车群体,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着相似的经历,但他们追求个性,属于青年人群体,他们的消费,受其内在的心理因素支配,同其他消费群体相比,具有鲜明的心理特征。

本实验以中低级家用轿车为对象,收集轿车的中控台图片,尽可能包括市面上所能看到的所有样本,范围包括相关厂商网站、广告画、商店产品样本以及杂志等媒体。

实验共收集到168张不同的汽车中控台造型的图像样本。

再依据图像的明视度、清晰度、产品拍摄角度的一致性以及产品造型的相似性高或者重复的车款等等,进行主观的筛选工作,获得50个典型样本,通过聚类分析,确定为16个类别。

通过多元尺度法,将实验收集到的样本进行编号排列,让设计人员对其进行归类分析,再通过SPSS分析软件得到设计人员的分类标准,同时得到各图片的坐标值,再通过聚类分析得出所需要的类别数量,并判断各图片距各类中心的距离,以便选择出最终的图片,在选择过程中,对距离类别中心相等的图片由设计人员决定选择结果,最终选择的结果如图2所示。

本次收集到的形容词共计200个,经过设计师及设计专业学生的选择确定能较完全表达汽车中控台需求的形容词为38个,经过形容词配对分析及设计师最终确定,最终选择为中控台设计评比词的形容词为:人性的-难受的;气派的-庸俗的;精致的-粗糙的;简约的-繁杂的;实用的-花哨的;亲切的-冷淡的;新颖的-普通的;品质的-粗劣的。

本次用户需求及对汽车中控台评分问卷采用网图2汽车中控台典型造型图片上评价的方式,该方式比较方便,只需要将自己设计的问题在网站上进行描述即可生成问卷,将问卷的地址发送到需要做问卷的人手中就可以邀请别人做问卷。

通过专业的评估网站将需要评估的问题设计在网站提供的模板上,所建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汽车中控台需求及汽车中控台评价三个部分,汽车中控台用户问卷如图3所示。

图3汽车中控台用户问卷本次共收到填写的问卷74份。

其中男性45,女性29。

用户对16张图片打分的平均值分别如表1所示。

为确定设计过程中具体是什么因素对顾客的需求产生影响,现将中控台的设计要素进行细化,将中表1用户评价得分均值图片用户评价得分均值精致的气派的人性的简约的实用的亲切的新颖的品质的第1张 5.81 5.22 5.42 5.38 5.51 5.20 4.70 4.49第2张 6.65 6.59 6.35 6.49 6.22 5.89 5.69 5.78第3张7.197.287.397.22 6.897.057.53 6.50第4张7.888.227.747.517.537.577.657.70第5张 6.89 6.51 6.19 6.00 6.14 6.20 5.97 5.68第6张7.247.367.03 6.81 6.73 6.847.00 6.54第7张8.148.438.047.997.737.768.207.68第8张 6.42 6.07 5.65 5.57 5.72 5.88 5.51 5.34第9张 5.89 5.54 5.69 5.53 5.49 5.34 5.16 5.05第10张 4.04 3.49 3.65 3.65 3.43 3.47 3.66 3.12第11张7.898.397.887.697.657.697.748.24第12张 6.72 6.11 6.34 6.18 6.18 5.85 6.22 5.81第13张 6.22 5.61 5.54 5.70 5.80 5.49 5.74 5.2第14张7.748.197.807.867.867.768.097.81第15张 6.73 6.50 6.11 5.99 6.22 6.11 6.11 5.66第16张6.345.915.775.655.805.415.465.34控台分为设计中的不同部分,通过设计师的分析确认,将中控台的设计分为八个要素:1)材质感觉;2)材料表面效果;3)明度;4)对比度;5)外轮廓整体形状;6)面板表面过渡;7)内部元素布置;8)内部元素形状。

本文为方便设计人员对造型元素的提取,用VB 编写了一个程序来实现该功能,让不同的设计人员对原选择出的16张图片分别进行设计元素分析,中控台设计要素评价界面如图4所示。

设计人员只有完成进入界面的所有内容后才可进入评价界面。

图4中控台设计要素评价界面设计人员从材质感觉、材料表面效果、明度、对比度、外轮廓整体形状、面板表面过渡、内部元素布置和内部元素形状八个方面的设计要素情况进行选择评价。

所得各项打分的平均值如表2所示。

其中名义变量“材质感觉”分别用1 4代表“金属”、“木质”、“塑料”和“玻璃”;名义变量“外轮廓整体形状”分别用1 6代表“圆”、“方形”、“三角”、“梯形”、“直线无规则”和“曲线无规则”;而对于其他非名义变量,例如变量“明度”,变量值越大则代表越亮,越小则越暗,对应评价界面的刻度条由左向右依次变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